人事典养生部 - (TXT全文下载)

一钱 生姜二钱
 养生部艺文二

  寿翁兴          唐元结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惟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始知世上术劳苦化一
作分
金玉不见充所求空闻肆

作恣
耽欲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谁正好长生此言堪佩服  滑中赠崔高士瑾      王季友夫子保药命外身得无咎日月不能老化肠为筋否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相逢华发在我后近而知其远少见今白首遥信蓬莱宫不死世世有元石采盈担神方秘其肘问家惟指云爱气常言酒摄生固如此履道当不朽未能太元同愿亦天地久实腹以芝朮贱形乃刍狗自勉将勉余良药在苦口  赠辟谷者          张籍学得餐霞法逢人与小还身轻曾试鹤力弱未离山无食犬犹在不耕牛自闲朝朝空漱水叩齿草堂间  赠阎少保          前人辞荣恋阙未还乡修养年多气力强半俸归烧伏火药全家解说养生方特承恩诏新开戟每见公卿不下□竹树晴深寒院静长悬石磬在虚廊  修养            刘乂损神终日谈虚空不必归命于胎中我神不西亦不东烟收云散何蒙蒙常令体如微微风绵绵不断道自冲世人逢一不逢一一回存想一回出只知一切望一切不觉一日损一日劝君修真复识真世上道人多忤一
作误
人披图醮录亦乱神此法那能坚此身
心田自有灵地珍惜哉自有不自亲明真汨没随埃尘  绝句            吕岩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  导引           宋朱熹闻说牛刀久不更闲中应接旧门生向来已悟藏千界今日何劳倒五行按蹺有时聊戏剧居心无物转虚明举觞试问同亭侣九转工夫早晚成
 养生部总论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又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四气调神大论篇
春三月此谓发陈
 发启也陈故也春阳上升发育万物启故从新故 曰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天地之气俱主生发而万物亦以生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夜卧早起发生气也广宽缓也所以运动生阳之 气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东方风木之气直上巅顶被发者□达肝木之气 也缓和缓也举动舒徐以应春和之气志者五脏 之志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 怒者也是以四时皆当顺其志焉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皆所以养生发之德也故君子启蛰不杀方长不 折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四时之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春气以应养生 之道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逆谓逆其生发之气也肝属木王于春春生之气 逆则伤肝肝伤则至夏为寒变之病因奉长者少 故也盖木伤而不能生火故于夏月火令之时反 变而为寒病夏三月此为蕃秀
 蕃茂也阳气浮长故为茂盛而华秀也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故为天地气交阳气施 化阴气结成成化相合故万物华实也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夜卧早起养长之气也无厌于长日气不宜惰也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长夏火土用事怒则肝气易逆脾土易伤故使志 无怒而使华英成秀华者心之华言神气也使气得泄若所乐在外 夏气浮长故欲其□泄气泄则肤腠宣通时气□ 畅有若好乐之在外也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凡此应夏气者所以养长气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心属火王于夏逆夏长之气则伤心矣心伤至秋 为痎疟因奉收者少故也盖夏之阳气浮长于外 至秋而收敛于内夏失其长秋何以收至秋时阴 气上升下焦所出之阴与上焦所逆之阳阴阳相 搏而为寒热之阴疟也夫阳气发原于下焦阴藏 春生于上夏长于外秋收于内冬藏于下今夏逆 于上秋无以收收机有碍则冬无所藏阳不归原 是根气已损至冬时寒水当令无阳热温配故冬 时为病甚危险也 有云逆夏气则暑气伤心至 秋成痎疟此亦邪气伏藏于上与阳气不收之义 相同但四时皆论藏气自逆而不涉外淫之邪是 不当独以夏时为暑病也秋三月此为容平
 容盛也万物皆盛实而平定也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寒气上升故天气以急阳气下降故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鸡鸣早而出埘晏与鸡俱兴与春夏之早起少迟 所以养秋收之气也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阳和日退阴寒日生故使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 气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皆所以顺秋收之气而使肺金清净也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凡此应秋气者所以养收气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泄奉藏者少
 肺属金王于秋逆秋收之气则伤肺矣肺伤至冬 为□泄之病因奉藏者少故也盖秋收而后冬藏 阳藏于阴而为中焦釜底之燃以腐化水谷秋失 其收则奉藏者少至冬寒水用事阳气下虚则水 谷不化而为□泄矣冬三月此为闭藏
 万物收藏闭塞而成冬也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坼裂也阳气收藏故不可烦扰以泄阳气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早卧晚起顺养闭藏之气必待日光避寒邪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 若伏若匿使志无外也若有私意若己有得神气 内藏也夫肾藏志心藏神用三若字者言冬令虽 主闭藏而心肾之气时相交合故曰私者心有所 私得也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去寒就温养标阳也肤腠者阳气之所主也夫阳 气根于至阴发于肤表外不固密则里气亟起以 外应故无泄皮肤之阳而使急夺其根气也此言 冬令虽主深藏而标阳更宜固密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凡此应冬气者所以养藏气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肾属水王于冬逆冬藏之气则伤肾肾气伤至春 为痿厥之病因奉生者少故也盖肝木生于冬水 主春生之气而养筋筋失其养则为痿生气下逆 则为厥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上节论顺四时之气而调养其神然四时顺序先 由天气之和如天地不和则四时之气亦不正矣 故以下复论天地之气焉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上天之气至清净光明然明德惟藏而健运不息 者也夫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斯成地天之泰惟其 运用不止故不必下而后谓之下也盖言天气布 于六合九州化生万物而体位仍尊高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天气至光明者也明德藏隐故昼明者日焉夜明 者月焉若不藏而彰着于外是天明而日月不明 矣天德不藏则虚其清净高明之体而邪乘虚以 害之故曰天运当以日光明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如人之阳不固密于上不卫护于外则邪走空窍 而为害矣此言天包乎地阳抱于阴然当藏隐固 密而不宜外张下泄者也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阳气者天气也此承上文而复言天德惟藏而无 运用不息之机则地气上乘而昏冒其光明矣上 节言虚其藏德之体此节言失其不止之机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地气升而为云为雾天气降而为雨为露云雾不 精是地气不升也地气不升则天气不降是以上 应白露不下上节言天气闭塞此节言地气伏藏 天地不交而为否矣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表外也扬也言天地之气虽上下交通而不表彰 于六合九州之外则万物之命不能受其施化矣 不施则名木多死盖木为万物之始生也上节言 不交通于上下此节言不运用于四方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菀茂木也□禾秆也上节言天地之气不施则名 木多死此复言四时之气不应则草木不荣盖天 地之气不和而四时之气亦不正矣恶气忿怒之 气也脉要精微论曰彼秋之忿成冬之怒恶气不 发则失其劲肃严凛之令矣风雨不节则失其温 和明曜之政矣白露不下则无溽蒸湿泽之濡矣 四时失序虽茂木嘉禾而亦不能荣秀也 按岁 运四时之气大暑立秋处暑白露乃太阴湿土主 气盖湿热之气上蒸而后清凉之露下降故曰恶 气不发者言秋冬之令不时也风雨不节者言春 夏之气不正也白露不下者言长夏之气不化也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贼风数至阳气不正而太过也暴雨数起阴气不 正而偏胜也此总结上文而言天地四时不相保 其阴阳和平而又失其修养之道则未久而有绝 灭之患矣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惟圣人能顺天地四时之不和而修养其神气故 无奇暴之害夫万物有自然之生气虽遇不正之 阴阳而不至于绝灭惟人为嗜欲所伤更逆其时 则死圣人内修养生之道外顺不正之时与万物 不失其自然而生气不绝也 朱济公曰此即与 万物浮沉于生长之义此言万物之有生气后言 万物之有根本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此论阴阳之气随时出入逆则四时所主之藏自 病于内也少阳主春生之气春气逆则少阳不生 致肝气郁而内变矣太阳主夏长之气太阳不长 则心气虚而内洞矣太阴主秋收之气太阴不收 则肺叶热焦而胀满矣少阴主冬藏之气少阴不 藏则肾气虚而独沉矣首论所奉者少而所生之 藏受病此论四时之气逆而四时所主之藏气亦 自病焉 济公曰少阳主厥阴中见之化故少阳 不生而肝气内变心为阳中之太阳故太阳不长 而心气内虚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故为万物之 根本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 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 从其根而培养也 杨君举问曰上节言秋冬之 时阴主收藏此复言秋冬之时阴盛于外阴阳之 道有二义与曰天为阳地为阴天包乎地之外地 居于天之中阴阳二气皆从地而出复收藏于地 中故曰未出地者名曰阴中之阴已出地者名曰 阴中之阳所谓阴主收藏者收藏所出之阳气也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 万物有此根而后能生长圣人知培养其根本故 能与万物同归于生长之门 济公曰阴阳出入 故谓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根者如树之有根本者如树之有干真者如草木 之有性命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逆夏气则太阳 不长所谓逆其根矣逆春气则奉长者少逆夏气 则奉收者少所谓逆其根则伐其本矣逆之则灾 害生逆之则死是谓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言天地之阴阳四时化生万物有始有终有生有 死如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阴 阳顺逆之道矣然不能出于死生之数惟圣人能 修行其道积精全神而使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愚 者止于佩服而不能修为是知而不能行者不可 谓得道之圣贤也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上节言天地四时之阴阳有顺逆死生之道此复 言吾身中之阴阳亦有顺逆死生之道焉盖天地 之阴阳不外乎四时五行而吾身之阴阳亦不外 乎五行六气是以顺之则生逆之则死所谓顺之 者阴阳相合五气相生东方肝木而生南方心火 火生脾土土生肺金金生肾水水生肝木五藏相 通移皆有次若反顺为逆是谓内格内格者格拒 其五藏相生之气而反逆行也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金匮玉函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盖不使脾受逆气 而使肝气仍复顺行于心是反逆为顺反乱为治 也若五藏之气已乱而五藏之病已成然后治之 是犹渴而穿井战而铸兵无济于事矣按此篇以 天地之阴阳四时顺养吾身中之阴阳五藏盖五 藏以应五行四时之气者也玉板论曰五藏相通 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故所谓从者 四时五藏之气相生而顺行也逆者五藏四时之 气相胜而逆行也 生气通天论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凡人有生受气于天故通乎天者乃所生之本天 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故生之本本乎阴阳也是 以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地气之九州人气之九 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十二节者骨节也两 手两足各三大节合小节之交共三百六十五会 灵枢经曰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五音人有五 藏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岁有三百六十五日 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 脉盖节乃神气之所游行故应天之岁月脉乃血 液之所流注故应地之经水九窍乃藏气之所出 入五藏乃阴阳二气之所舍藏故皆通乎天气此 篇论阴阳二气与天气相通故曰地之九州人之 五藏天为阳是以先论阳后论阴也 朱济公曰 天乙生水气乃坎中之满也曰自古者言自上古 天真所生之气也本乎阴阳者天真之有阴有阳 也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天之十干化生地之五行故曰其生五地之五行 上应三阴三阳之气故曰其气三三阴者寒燥湿 也三阳者风火暑也如不能调养而数犯此三阴 三阳之气者则邪气伤人而为病矣夫人禀五行 之气而生犯此五行之气而死有如水之所以载 舟而亦能覆舟故曰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生气通乎天是以苍天之气清净则人之志意亦 治人能顺此清净之气而吾身之阳气外固虽有 贼邪勿能为害此因四时之序而能调养者也故 圣人传运其精神餐服苍天之清气以通吾之神 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逆苍天清净之气则九窍内闭肌肉外壅卫外之 阳气散解此不能顺天之气而自伤以致气之消 削盖人气通乎天逆天气则人气亦逆矣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上节言顺苍天之气以养吾身之阳此复言人之 阳气又当如天与日焉若失其所居之位所运之 机则短折其寿而不能彰着矣夫天气清净光明 者也然明德惟藏而健运不息故天运当以日光 明天之藏德不下故人之阳气亦因而居上天之 交通表彰于六合九州之外故人之阳气所以卫 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夫阳气生于至阴由枢转而外出风寒之邪皆始 伤皮毛气分是故因于寒而吾身之阳气当如运 枢以外应阳气司表邪客在门故起居如惊而神 气乃浮出以应之神气神藏之阳气也莫仲超曰 按伤寒始伤皮毛气分得阳气以化热热虽盛不 死此能运枢而外应者也如太阳病发热头疼脉 反沉当救其里此神气不能运浮于外故急用干 姜附子以救在里之阳气而外出焉夫在天阴寒 之邪藉吾身之阳气以对待故因于寒者欲其阳 气如此而出所谓阳因于上卫外者也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天之阳邪伤人阳气气伤外弛故汗出也气分之 邪热盛则迫及所生心主脉故心烦肺乃心之盖 故烦则喘喝也如不烦而静此邪仍在气分而气 伤神气虚故多言也脉要精微论曰言而微终日 乃复言者此夺气也天之阳邪伤人阳气两阳相 搏故体若燔炭阳热之邪得吾身之阴液而解故 汗出乃散也按伤寒论曰病常自汗出者此卫气 不和也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故因于暑而汗出 者暑伤阳而卫气不和也汗出而散者得荣卫和 而汗出乃解也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长緛短为拘长为痿 此言湿伤阳气而见证之如此也阳气者若天与 日因而上者也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阴病者下行 极而上阴湿之邪上干阳气而冒明故首如裹也 湿伤阳气则因阳而化热矣阳气者柔则养筋阳 气伤而不能荣养于筋故大筋緛短小筋长盖 大筋连于骨节之内故郁热而緛短小筋络于骨 肉之外故因湿而长短则缩急而为拘挛长则 放纵而为痿弃此言寒暑湿邪伤人阳气者如此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此总结上文而言因外淫之邪有伤于气则为肿 矣阴阳别论曰结阳者肿四支盖阳气伤而不能 运行则荣血泣而为肿矣四维四支也四支为诸 阳之本气为邪伤是以四支之阳交相代谢而阳 气乃竭也 朱济公曰四维四时也至真要论曰 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盖手足 三阳之气旺于四时有盛有衰如四时之代谢故 曰四维相代也又问曰六淫之邪止言三气者何 也曰六气生于五行暑热总属于火阳气与卫气 各有分别风伤卫而兼伤阳故另提曰风客淫气 经曰燥胜则干燥淫之邪伤人血液而不伤气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此言烦劳而伤其阳气也按金匮要略云劳之为 病其脉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 削不能行盖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烦劳则阳气外 张阴不得阳之温固则精自出而绝于内矣秋冬 之阳气内而收藏夏则阳气张浮于外故益虚而 煎厥也精气虚故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也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而又属太阳之府 太阳为诸阳主气阳气伤则坏其府矣溃漏也言 其州都之坏而不能藏精汨流貌言其阴寒精出 而不可止也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此因怒而伤其阳气也阳气者通会于皮肤腠理 之间大怒则气上逆而形中之气绝其旋转之机 矣菀茂貌血随气行而茂于上矣薄迫也气血并 逆而使人迫厥也阳气者柔主养筋血脉者所以 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阳气伤而血逆于上则有伤 于筋矣筋伤而纵则四体有若不容我所用也 前节论外因而伤其阳气此因劳伤大怒而亦伤 其阳气焉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痤 沮湿也痤小也痱如疹之类□面鼻赤瘰也此 言阳气者外卫于皮肤充塞于四体若天气之运 用于六合九州之外而为阴之固也如汗出而止 半身沮湿者是阳气虚而不能充身偏泽必有偏 枯之患矣如汗出见湿湿热郁于皮肤之间则生 痤痱矣膏粱厚味也味厚伤形气伤于味形气伤 则肌腠虚矣膏粱所变之热毒逆于肉理而多生 大疔盖肤腠虚而热毒乘之有如持虚之器而受 之也劳汗当风寒湿薄于皮肤之间则为为痤 矣夫□与痤痱乃血滞于肤表之轻证盖言阳气 外卫于皮肤之间为邪所薄则淡渗于皮毛之血 而为病矣故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者言阳气之 若天与日宜普遍于九州也乃生痤痱寒薄为□ 者言阳气之外卫而在于皮毛之间也膏粱之变 足生大疔者言阳气之通会于腠理也 朱济公 曰经云微者卫气□□则其肤空又曰腠理者三 焦通会元真之处夫形食味形气虚则膏粱之味 毒乘之故曰受如持虚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承上文而言阳气者内养五藏之神出而荣养筋 骨匪则通会于肌腠外卫于皮毛盖有开有阖有 出有入者也本经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 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阳气 者水谷之精也故先养于五藏之神柔者少阳初 生之气也初出之微阳而荣养于筋是以少阳之 主筋也 莫子晋问曰首论神气本于天真奚又 属五味之所生养曰精气神皆有先天有后天先 天之神气又藉后天水谷之所资生而资养故曰 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者天乙之精水谷之精也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开者一日而主外阖者暮而收引也如失其开阖 之机则寒气从而内薄矣背为阳阳虚则寒邪痹 闭于背而形体为之俯偻金匮所谓痹侠背行是 也如阳虚不能为荣血之卫邪陷于脉中而为□ 留连于肉腠之间金匮所谓马刀侠瘿是也如经 俞之气化虚薄则传入于内而干及藏神矣心主 脉神伤则恐惧自失肝主血故其病发惊骇也金 匮要略云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邪入于经 俞故内干藏气也如邪逆于肉理气分而阴阳不 和则生痈肿经曰阳气有余荣气不行乃发为痈 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此言阳气不固致 邪薄于所养之筋而为偻内及于所养之神而为 惊为畏重阳气之外卫也济公曰外卫者首重皮 毛皮毛不固则入于肉理脉络矣莫子晋曰膏粱 之变逆于肉理乃生大疔外淫之邪逆于肉理乃 生痈肿皮毛肉理皆阳气之所主故曰清净则肉 腠闭拒邪弗能害如肌腠固密即邪伤皮毛止不 过痤痱之轻疾耳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此言表气与邪气并陷于肌腠之间而为疟也肺 主皮毛魄汗未尽表邪未去也形弱肌腠虚也腠 理空□则表阳邪气同陷于其间寒邪在表则随 阳而化热故气烁也邪虽陷于肌腠而表气不入 于经是以穴俞以闭风疟但热不寒之疟也表阳 之邪与卫气相遇则发热也夫表气者太阳之气 也肌腠之气者五藏元真之气也金匮要略曰腠 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又曰五藏元真通畅人即 安和灵枢经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盖三 焦之气通腠理太阳之气主皮毛是以表气邪气 陷入于肌腠则伤元真之气而太阳之气仍在外 也如肌腠之邪留而不去则转入于经俞盖五藏 经气之相合也此节论表气实而肌气虚是以表 气同邪并陷于肌腠之间太阳之气与五藏之经 不相合故穴俞以闭也此注当与伤寒论注疏合 看故风者百病之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人事典养生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