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注 - (TXT全文下载)

语瑠璃。此云青色宝。内外明彻。梵语钵摩罗伽。此云赤珠。又云珊瑚。琥珀非赤珠。即天赤珠。红光互射宝色交辉。又名因陀罗宝。非世所有。梵语钵摩罗伽隶。此云玛瑙。亦名石心。砗磲又名大贝珠。宝珠者。即摩尼珠也。
  我今依教(至)无间断。
  此第二献也。三重偈文。最极显着。不必琐释。置铃於案。次右手持花米念云。
  唯愿上师三宝(至)唵哑吽。
  既发大愿已。皈依三宝。请求证明。复念三字总持真言。撒花米。想所落宝米。悉成花香等云而供养之。上皆同体三宝。此下赞别相三宝等。发起众生欣慕之心。成就佛种也。
  志心信礼(至)万德具。
  志心信礼者。乃精敬之词也梵语佛陀。此云觉。觉者。谓五住究尽。二死永忘。如大梦觉。莲花开。名之曰佛。福足慧足。名两足尊。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名三觉圆。慈悲喜舍等皆具足。名万德具。因穷果彰。开导人天。曰调御师。调乃调伏。御乃适时善驾。如净名云。阎浮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唯如来以善巧方便。设诸苦切之言而教化之。譬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而入律也。故名之曰佛。
  天人调御师唵哑吽。
  此无非加持音声。令成广大赞叹。如行愿品云。十方三世一切佛剎微尘。一一尘中复有尘数佛。我当悉以甚深信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海。出一切言词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尽於未来相续不断。即此之意也。
  凡圣大慈父。
  三圣六凡之依怙。曰慈父。经云。五眼具足成菩提。永为三界作慈父。
  从真界(至)十方处。
  此下赞现身说法。所谓如来从一真法界而腾应化之质。若桂月朗空。千江顿现。悲化之心。无处不在。竖则穷於三际。横则该徧十方。
  震法雷。
  有警觉义。
  击法鼓。
  有进策之义。
  广演权实教。
  三乘。权也。一乘。实也。
  唵哑吽大开方便路。
  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今佛於无身中现身。无法中说法曲徇机宜。随时设教。此所以为开方便也。
  若皈依(至)地狱苦。
  起信云。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以因生果。一念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既有业因。焉无苦果。若能一念回光。便同本得。则乘此般若之力。何患地狱之苦而不免乎。
  志心信礼(至)传东土。
  阿难於西域毕钵罗窟结集诸经。所以云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故法华云护持诸佛之法藏也。次有三藏法师等。翻译传於东土。易梵语为华言。谓之翻译也。
  祖师弘。
  不与凡圣同缠。超然名之曰祖。弘者弘开播扬也。
  贤哲判。
  依教修行。但未洞彻於心源。将近於圣。故谓之贤哲。判者。於诸教之中。判分半满。了义之教曰满。不了义曰半字也。
  成章疏(至)定宗趣。
  解释义理。顿成章疏。三乘者。声闻缘觉菩萨也。顿者。唯显佛之知见。不立阶级。但离妄缘。即如佛也。渐者。广明行位。三祇熏修。角立性相。疏决真妄。五教者。小始终顿圆。当部所崇曰宗。宗之所归曰趣。
  鬼神钦(至)真甘露。
  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令人依指而识月也。见月忘指。切勿认指为月。故云标也。
  若皈依(至)饿鬼苦。
  饿鬼宿因。多是悭贪不舍。空腹高心。由此业因。故堕饿鬼。而今归依。则摧折慢幢。如今闻知。则达诸法空。岂复顾空花之果。耸大我之山哉。又何患饿鬼之苦而不能免乎。
  志心信礼(至)是家务。
  僧伽。此云和合众。众流入海。同一醎味。众姓出家。同姓瞿昙。如水乳合。名和合也。谓智高才广。行端德隆。众所钦仰。名众中尊。五德者。一心语不粗犷。二说法利人不倦。三戒德清净普闻。四能除烦恼毒害。五常与佛安住。六和者。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利生为业。弘法为务。不惮捐躯殒命。正显为僧弘法。非分外事也。上赞入廛垂手之高僧。下明苦行头陀之耆宿也。
  避嚣尘(至)采薪薇。
  厌暄欣寂。潜避尘世。宴坐於幽静山林之中。栖止於岩阿石室之下。人天恭敬。不以为喜。采薪薇以充腹。披毳衣以蔽身。抟草为褥。曲肱而枕。以乐道也。
  钵降龙(至)相传付。
  目连六祖等以钵降龙。邓隐峰闻二虎[斗@(豆*斗)]。飞锡空中作声。因而解散。西天四七。东土二三。乃至五宗列派。禅教律诸大宗师。或以法传法。以心印心。如灯传一灯。灯灯相续。明明不尽。名无尽灯。照穷世间。无有休息。故曰法灯常徧照。祖印相传者。此皆以祖师心印递相传付也。
  若皈依(至)傍生苦。
  傍生者。谓畜生傍人而生也。以僧宝是解脱道。一堕畜生。则被人之笼系。猎之弓弩。渔之罗网。庖丁屠割。种种苦恼。设使飞禽走兽。常怀獝狨之悲。强弱大小。递相吞啖。负力偿劳。互为征酬。无得解脱。一皈僧宝。则智慧顿发。翻破愚痴之网。慈心相向。却敌弓矢之手。有此胜力又何患不免於畜生苦乎。此处可通施主情。行者又当激励大众发菩提心。次则皈依三宝发最上心也。
  众等发广大心(至)三菩提心。
  人天福报。三界有漏之因果。声闻缘觉孤调解脱。唯求自利。不顾本群。权乘即藏通教。大乘圆教。修六度等。最上乘。即佛乘也。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此云正等。三菩提。此云正觉。正言发此大愿。不专为己而求人天小乘菩萨之果。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此无上菩提之道。既发心已。然后请十方诸佛转大法轮。令彼一切众生闻此法已。然后顿破无明。开发其本有之觉性。而自然成无上菩提。将欲广迎诸圣大转法轮。必先净治坛场。整肃庄严。方堪礼请。是故次结明王印也。
  先结大轮(至)咒七徧。
  依教者。乃甘露军茶利菩萨念诵仪。教持咒密言。令我所作广大宫殿胜妙庄严。皆悉成就。无诸障碍也。默念七徧。应想面前空处。离身七肘高八肘。现一金色。喷[口*(隆-一)]字。此字名庄严一切佛剎大智大轮金刚三摩地。一入此定。能变胜妙宫殿。当以大千国土合为一国土。以此国土融成一宫殿。一一庄严及诸供具。如华严云各有阿僧祇数胜妙乐事。问。上来点净净地并建曼怛。皆有坛场宫殿及诸供具。又何得重复耶。答。上来所作。但是建立。似有彼此之分。未齐平等之境。若不和会融成一土。难彰至理。所以楞严会上。世尊从面门上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正表妄想凝结。则国土殊分。真智一起。则法界圆现。今融世界。亦如是也。但除妄想。国土自如。况藉神咒之力。何患而不成也。初是翻染显净。次是从空现假。今是融世界而为宫殿。令宫殿之量。等彼大千。广阔无际。重重无尽。方堪容受无边圣贤也。既已庄饰宫殿。然后迎请诸圣。故先伸偈礼请也。
  稽首十方(至)哀纳受。
  稽首者。以首至地。稽延少时。总持能皈三业。意起钦承。感佛他心通。身首作礼。感佛天眼通。口称名号。感佛天耳通。十方调御。佛宝也。演扬一句。法宝也。三乘一句。僧宝也。慈能与法性之乐。悲能拔无明之苦。哀纳受者。正请也。
  奉请三宝(至)光临法会。
  此是显请。次则以心光密请。既已殷勤三请。诸圣岂得不临。当现所建坛仪而奉献之。
  印现坛仪。
  虽现坛仪。意兼密请。谓上所建曼怛。在於印上一时显现。如印成文。不假先后而成也。正所谓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现。而献佛者。正如法华云。诸梵天等。各持宫殿奉献於佛。劝请世尊转於法轮之旨同也。据建坛仪云。若无坛无佛。应结才发意转法轮菩萨印。今将请佛说法。须结此印先现坛仪也。次请佛。念唵斡资啰拶裓啰吽拶吽[口*邦]。斛手作金刚拳。施慧进力相钩。相对当胸。应观心月轮上白色[口*纥]哩字放光。至色究竟天请智观音。此天是等觉菩萨成佛之处。色身最极高大六十四万由旬。菩萨来入道场。放无量光。先请十方三宝及显密护神等。即普集已。互相放光。交光相罗如宝丝网。辉煌晃耀瑞所希有。问。凡教中皆以果为主。因为伴。今观音放光召请诸佛。何以因为主果为伴耶。答。此有二义。一行者以观音为所缘熟境。今先契此境。是因该果也。二此菩萨是过去威德自在光明如来退位度生。虽则示因。元果位也。观音本称悲。今称智何也。非智不能运悲故也。拶吽[口*邦]斛者。即钩索锁铃之四摄也。钩召也。索。引也。锁。留也。铃。适悦也。此名四转轮印。若表法而论之。即有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之四摄法也。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如婆须密女。执手抱身心月净。吻唇唼舌戒珠圆。约一法而言。若同事摄化。随其所作。渐渐引入佛智。此即同事摄化之钩义也。随彼求索或法或财而罄舍之终无悔恨。此即布施摄化之索义也。导以善行。令彼关闭诸恶趣门。此即利行摄化之锁义也。无碍辩才善巧随顺。软言爱语而奖诱之。令其入道。此即爱语摄化之铃义也。所以诸佛住世。必以四摄而化众生。故回向偈云。愿我得证无上道。以四摄法救六趣也。
  众诵三十五佛。
  即现十方国土说法度生也。
  毗卢遮那佛(至)无上轮。
  意明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而说法也。法而曰轮者何。轮者有推碾转运之义。谓转此法入众生心中。推破烦恼。碾碎无明。转凡成圣。运至於涅盘彼岸也。又曰恒转者。正尘说剎说炽然说。皆遮那本愿使之然也。
  大众默念心经一徧。
  此正应转法轮之意。於此必念心经者。盖谓三藏十二分教。千七百则公案。莫不欲人直下明此心达此心也。当体是佛。瑞应经云。其得一心者。则万邪灭矣。又心者喻也。如人一身徧体以心为主。今八部般若。六百雄文。盖以心经为般若尔。如云是故空中。非但无五蕴等法。即谛缘智理出世间法。若真空实相之中。皆不可得。设有一法过於涅盘。吾亦说如幻梦。故般若如大火聚者也。是知此经。乃诸佛之母。万行之源。若转此法。能度一切苦海。菩萨依之修行。则能离惑业苦。究竟证无住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故。得无上菩提。以此观之。出生死。入涅盘。由斯道也。大哉心光。智不能知。识不能识。谓之大神。阴阳不能笼罩。谓之大明。更无有超於其上者。谓之无上。非但一切诸法不能与等。且能等一切法。等一切生。一切平等无有高下。谓之无等等咒。能除二种生死苦。转依三德秘密藏。真实不虚。复说密咒以助显焉。有此妙利。超胜余经。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以满上来所发大愿云法界众生一时同得菩提之谓也。华严云。身为正法藏。心为无碍灯。照了诸法空名曰度众生。
  启告十方(至)无量圣贤。
  此一文之中。正叙施食本意。原始要终。分为四段。此六句。正启叩圣贤矣。
  我今某甲(至)异类鬼神。
  此申己意。以慈悲心。仗佛威神之力。召请六道众生也。
  唯愿诸佛(至)悲增护念。
  此愿诸佛圣贤舒大威光。兴悲愍心。护念於我。令我随心得满愿也。
  普愿十方(至)证无上道。
  此正申其施食之愿如此也。普愿法界众生。於此时中。乘如来力。决定降临。享餐甘露。发广大心。离恶苦果。证无上道。利乐一切有情也。俟后当陈五供。以圆满第三献也。
  十方一切剎(至)哀纳受。
  此从心间[口*纥]哩字种放光。出生六个吽字。各具一色。花淡红色。表布施。令人生欢喜。香黄色。表持戒。令业行芬馥。灯红赤色。表忍辱。转瞋恚火成大光明。涂白色。表精进。润泽法身。果红黄色。表禅定。成就佛果。乐青绿色。表智慧。能出生种种法故。此六天母。皆以六波罗密为体。一面四臂。上二手各持一供。下二手轮相交。窈窕美貌。展左跪右而作舞势。奉献诸佛。间以三字咒者。加持诸供。令徧满恒沙诸国土也。
  因缘自性(至)三麻曳吽。
  因者各有种子。缘者藉事显发。自性出生。非外有也。复念真言结印者。别彰华梵显密云尔。问。果有此天母耶。答。此之天母。乃喜金刚中围内有之。皆佛母文殊普贤之俦也。皆从毗卢智用流出。即前三十七尊内数也。问。涂是何物。答。是水也。何不直称曰水。而曰涂者何也。如恒河水。鱼龙见为窟宅。天人见为瑠璃。人间见为波流。饿鬼见为猛火。本是一水。所见各别。故取名亦不同也。今能献之人是天。故所陈之水彼称为涂也。
  我以普贤行愿力(至)皆供养。
  此出华严经普贤广修供养。普徧尘剎礼拜供养诸圣贤也。既欲修此供养。如普贤之行愿普周法界。必当运其一心。然后方如法也。上来诸供。皆非法供。即当用心。方为法供也。净名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又行愿经云。纵有种种供养常供於佛。不如法供为最。法供者。即菩提心也。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其功德不可为喻。又般若云。若以一食及一衣花米璎珞灯烛幢旛等供养於佛。各如恒河沙数诸佛及僧。当学般若波罗密。般若者。即实相般若。是本具心光也。以供养功德。在心不在事。若以一食。大心悉供十方诸佛。不以远近为碍是故诸佛皆见皆受。所以世出世间无过此心为最万善普会。千圣共扬。若运之以作供养。是名真如法供养也。
  次结运心供养印。
  诵真言时。应观印上有金色唵字。即法身真理。流出人天所有妙涂花香灯明。幢旛伞盖。鼓乐歌舞。真珠罗网。悬诸宝铃。华鬘白拂。微妙磬铎矜羯尼网。如意珠宝树。衣服之云。天诸厨食。上妙香美。种种楼阁。诸天严身头冠璎珞。如是等云。行者想满虚空。以至诚心而为供养。
  我以志诚心(至)遣魔印。
  此继之以施主家三山斛食而供养之。以显非废事专理独擅观门也。先结三尖火轮印。诵真言时。应想掌中有赤色吽字。三脚放光。从三尖出。作摇扇势。遣食器魔。问。食有何魔。答。以食有寻香施食等魔。故遣之。
  我以佛神力(至)虚空界。
  以欲变空。先申此偈。问。既是万法随我使之有无。一切不能有无於我。何得又言承佛神力方得此食徧满也。答。若非诸佛不思议力。焉能随心转变。化有归无。从空现假耶。当知神力者。即咒中之[亢*欠]字也。此[亢*欠]字。名一切如来正觉不动智变化金刚三摩地。一入此定。则不动本智。契本觉真空无相之理。中道观也。所以正觉者。无分别理也。不动智者。无分别智也。金刚者。喻能断惑也。以金刚能断惑。故空观者变化也。谓化有归无。从空现假。假观者。举一即三。言三即一。故曰三摩地也。
  变空印。
  诵真言时。观一白色[亢*欠]字。飞在食器上。使其顿空。极令清净。如火燎枯草。灭尽无有余。於其空处。应观三个金色喷[口*(隆-一)]字。变成七宝钵盂。盂中有白色唵字。流出胜妙饮食。皆乳酪醍醐及面蜜等净味。默念唵哑吽二十一徧。加持极令广大。正应偈中云。加持甘露食。徧满虚空界。复伸四转轮印。拶吽[口*邦]斛。想前来所请三宝海会分明显现。再伸五供施宝错运心等印咒。将上次第所成诸供。於此一时而奉献之。想三宝欢喜摄受。问。要空此器及食者何也。答。食乃欲界段食。器即铜锡瓷木等器。诸天尚厌。况世尊乎。今则遣其粗而变其妙。方堪奉上诸圣贤也。次则结印而奉献此食。
  以此甘露食(至)奉食印。
  此以二手作掬水势。而捧上来七宝钵盂贡献甘露。每念真言一徧。各弹指一声。初一分奉佛并法。次一分奉菩萨圣僧。后一分奉显密护神。以表一弹指。顷持一食而徧供恒沙诸佛耳。并取警觉去尘义。如法华云謦欬弹指声。震动大千也。次振铃念奉食偈。仍分三分。求索愿事。奉食后复赞者。正明三宝是人间最胜福田。应受人天供养也。
  我今奉献甘露食(至)圆满一切智。
  世尊者。十号之总称。大慈者。万德之首也。妙相庄严者。即百福庄严相也。明解者。谓世出世间无不了知。法华云。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约如理智也。楞严云。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皆知头数。此约如量智。权实并施。故云圆满一切智也。上句叹功德。属福足。下句赞智解。属慧足。两足既尊。应受人天供养。应作四生师范。故能施福慧也。
  能施福慧(至)我赞礼。
  应施福者与之福。应施慧者与之慧。犹如大海。修罗饮之亦饱。蚊虫饮之亦饱。不以百川普会而增。不以万派裂分而减。不以鱼龙鼓之而浊。不以珍宝聚之而清。又应时而潮。知机而化。故喻之如海也。具此最胜一义。故诸如来我赞礼也。
  自性本体(至)脱恶趣。
  自性者。即法宝自性也。法有教理行果。谓法体上本离欲染。犹如莲花处污泥而不染。即理也。若依此理。即教也。而起诸波罗密。即行也。则能永脱恶趣。速超道果。即果也。良以众生贪瞋炽然。障蔽自心。故起诸业。羁滞三涂。今修六度。则能对治贪等诸业。以对治故。则三界因亡。四生果绝。所以能脱恶趣也。又云。自性离欲者何。论云。於真如法。胜解现前。所修离相。以知法性本无悭贪。随顺修行檀波罗密。以知法性无染。离五欲过。随顺修行羼提波罗密等。是故必须先悟自性清净。然后修行。则一修一切修。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根本既清。则六度万行不修而自圆。以本体具故。依此修行。又何恶趣而不免乎。
  以为甚深(至)我赞礼。
  此之理趣。甚深微妙。即理与行。称为法宝。於彼妙法我赞礼也。
  解脱道中(至)堪恭敬。
  三乘四果。称为解脱。而大乘菩萨超胜彼等。故云胜解脱也。此是圣僧戒定严身。六和自备。守护律行。如护明珠。能作后昆之模范。堪受人天之供养。故云堪恭敬。
  胜妙福田(至)我赞礼。
  此是凡僧。以僧虽有圣凡之别。皆是绍隆佛种之人。如影响众生。与圣僧俱生。如常随众住处。与佛同住。应供於龙宫天上。说法於王宫内院。有如是德。故我赞也。既称颂矣。想三宝欢喜摄受。求索愿事必蒙允许。自我及法界至此而止。於中乘大愿力而修三密。建坛设供。总名福慧双修也。夫建坛设供本乎行愿。属作福门自利边事。若入观音大悲剎那禅定。则能长养悲智。成就利他事也。有福无智。恐堕人天因果。故当修此禅定。则有智矣。故经云。因依禅定。得无漏智。既具福智。等同诸佛。然后於法界之中。能作广大利益。是故此定宜当入也。自此已下。总名大悲利生分。故先举偈云。
  普陀洛伽(至)观自在。
  普陀洛伽。山名也。乃菩萨入定之处。随缘赴感。即普门示现。有叩皆应。无剎不周。一称其名。皆得离苦。如洪钟在架。随扣击以无亏。月映寒潭。处波浪而不散。此所以为观自在。前称观世音。此名观自在者何也。自在二字。总二利而彰号。一自利。二利他。自利者。谓菩萨用般若空慧。照了心色。清净圆融。事理不二。此自利也。复念众生八苦所逼。不知出离。随类应机说法度脱。令其皆得自在。此利他也。由自利故。发智德之源。由利他故。立恩德之事。成智德故。则慈起无缘之化。成恩德故。则悲含同体之心。以同体故。则心起无心。以无缘故。则化成大化。心起无心。则何乐而不与。化成大化。则何苦而不收。何乐不与。则利钝齐观。何苦不收。则冤亲普救。斯乃菩萨之大慈大悲。故称自在耳。问。既云在定。云何能赴感度生。既言常在。又焉有出入之理乎。答。此定名所作定。即剎那大悲定也。古训劫波。是时之最长。剎那。乃时之最促。如壮士执利剑斩一篗丝。每一丝上有八十剎那。则时促可知矣。既曰时。而迅速若此。则此时者乃无时之时也。正明无时而不在定。即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之性定也。既性是定。焉有常与无常。出之与入。然何妨於出入。毕竟出入无碍。去来自由。顺逆不干其怀。动静不失其照。始称自在禅定。所以终日在定。无时不应机。虽常应机。未常离本定。故华严云。佛身充满於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又云。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净名云。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即此之谓也。
  南无无尽(至)微妙身。
  南无者。承顺之词。菩提心者。即觉心也。三世十方一切诸佛。无不先发此心而后满行证果。我今欲起行利生。故亦承顺三宝而誓发此广大心也。既发是心矣。惟愿菩萨慈悲摄受。令我速证圣身。心便兴慈运悲行行利生而无障碍也。此四句。乃归敬请加之意。
  次入观音三摩地。
  表白举。令行人知时也。梵语三摩地。此云等持。即平等任持之意。亦名正定。谓不偏不倚之谓正。不昏不掉之谓定。亦云正受。不受诸受。是名正受。如大火聚。名观音三摩地者。此定名大悲剎那定。入此定时。能於剎那间普利群生也。
  澄心闭目观心中。
  澄心者。即入止也。谓止其心。如碧潭澄水。湛然不动。即内心不起也。闭目者。即运观也。谓收视返观心月梵字。不复缘於余境。即外缘不入也。祖师云。内不放出。外不放入。心如墙壁。可以入道。问。何故先澄心而后闭目耶。答。谓境由心现。心因境有。二者相因。故令妄想之波念念不断。今欲达境唯心。故先澄其心。则境无因矣。后闭其目。则心无托矣。各住法位。当体无生。始名为定。故楞严云。於外六尘不多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瑠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
  圆满皎洁净月上。
  自性本来圆满皎洁。若秋月之无云。圆而满。则无德不备。皎而洁。则无照不周。体用之别也。
  字种放光成莲花。
  谓自心月上。有金色[口*纥]哩字。放光增长成莲花。此字乃大悲菩萨。取证真理。利生妙智。又从光而证者何也。楞严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出生千叶宝莲之谓也。肉髻者。表最上顶法也。百宝光者。表心光普照也。莲花者。方因即果。处染常净。喻圆顿法中。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是也。
  花中有一观自在。
  此是字种增长自身所成之观音也。初从理起事。事有依中现正。正中现依。普贤现身。毛现楼台。诸佛栴檀尘中。现佛菩萨幢旛等云。是其事也。
  相好具足无比对。
  此称赞之词也。偈文太略。应说一面二臂。其身金色。花冠璎珞。顶戴弥陀。严好殊特。无与俦侣而并对也。
  左手执持妙莲花。
  左手表实智。无分别故。执持花香。实相无相。巧喻莲花。表实相契实智理也。
  右手於叶作开势。
  右手表权智。有作用故。於叶者。谓花开莲现。表因花既敷。果德自彰也。作开势者。谓开权显实。见究竟果也。若逐一表之。则金光明疏云。法性身者。非是凡夫二乘下地之所能见。唯应度者示令能见。此即无身之身。无相之相。一切智为头。第一义谛为髻。八万四千法门为发。大悲为眼。圆通为耳。中道为白毫。无漏为鼻。十八空为舌。甘露为口。四十不共法为齿。弘誓为肩。三昧为腰。如来藏为腹。权智实智为手。定慧为足。如此等为庄严法身也。上皆自觉。下是觉他。行菩萨行也。
  菩萨思惟(至)之莲花。
  谓此觉悟之花。人人本有。个个不无。一切众生无不各具。与诸菩萨本是同体。如何迷头认影。怀宝迷邦。而不自觉。诚可悲愍。如世尊睹明星悟道之时。赞叹曰。奇哉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得证。若离妄想。无师智自然智皆悉现前。我当为彼而开导之。此中思惟。即行者思惟。不可打作两橛。何者。所证理同也。各具者。如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之意也。
  清净法界无惑染。
  莲花是喻。清净法界是法合耳。谓一真法界。本来清净。一尘不立。无有烦恼惑染。如莲花之不着水也。六祖云。何期自性本是神变。何期自性本自圆成。何期自性本自秘密等。
  八叶各有一如来。
  自此至晃耀五句。通自他说。约他。则言一切众生平等共有此花。与如来入定向观自在。约自。则言行人与八如来同时入定也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