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常典广文部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
书籍内容:

 广文部汇考
  周
周诸侯国皆设师氏保氏为师儒之官
按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以贤得民


郑康成曰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 黄 氏曰师掌教之官卿大夫师氏保氏也 吕氏曰 师言贤而不言道身即道也莫重于儒莫尊于道 至于师而二名皆不立焉师之任易乎哉四曰儒以道得民



郑康成曰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 黄 氏曰儒学士也通乎其下传道授业者  汉
汉制郡国置文学掾
按杜氏通典经学博士汉郡国皆有文学掾
武帝  年立天下郡国学校官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文翁传武帝时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平帝元始三年设学校置经师一人
按汉书平帝本纪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庠序置孝经师一人  北魏
献文帝天安元年诏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按魏书献文帝本纪天安元年九月己酉初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 按高允传显祖诏允曰庠序不建道肆陵迟朕纂承大业欲置学官于郡国使进修之业有所津寄卿宜与中秘二省参议允表请制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其博士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年限四十以上助教亦与博士同年限三十以上若道业夙成才任教授不拘年齿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显祖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  唐
唐制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按杜氏通典唐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多寒门鄙儒为之

助教学生各有差
元宗开元二十六年敕州县每乡各置一学择师教授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唐开元二十六年□州县每乡之内各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  宋
仁宗景佑四年诏藩镇立学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景佑四年诏藩镇始立学他州勿听宝元元年令大郡立学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宝元元年颍州守臣蔡齐请立学时大郡始有学而小郡犹未置也庆历三年五月丁亥置武学八月戊午罢武学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职官志庆历三年诏置武学于武成王庙以阮逸为教授八月罢武学以议者言古名将如诸葛亮羊祜杜预等岂专学孙吴故也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职官志庆历四年诏诸路州军监各令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自是州郡无不有学始置教授以经术行义训导诸生掌其课试之事而纠正不如规者委运司及长史于幕职州县内荐或本处举人有德艺者充神宗熙宁四年置京东诸路学官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四年二月丁巳朔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置京东西陕西河东河北路学官使之教导熙宁五年诏复置武学于武成王庙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五年六月乙亥置武学 按职官志熙宁五年枢密院言古者出师受成于学文武张弛其道一也乞复置武学诏于武成王庙置学熙宁六年四月己未诏置诸路学官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按职官志熙宁六年诏诸路学官委中书门下选差至是始命于朝廷熙宁八年令立教授试法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初内外学官多朝廷特注后稍令国子监取其旧试艺等格优者用之熙宁八年始立教授试法即舍人院召试大义五道元丰元年令设州府学官共五十三员诸路惟大郡有之军监未尽置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云云
元丰 年令设小学置职事教谕二人学长二人集正二人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元丰官制小学置职事教谕二人掌训导及考校责罚学长二人掌序齿位纠不如仪者集正二人掌籍诸生名氏纠程课不逮者元丰七年令诸州无教官长吏选在任官兼之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元丰七年令诸州无教官则长吏选在任官上其名而监学审其可者使兼之哲宗元佑元年诏国子司业各举学官二人自是列郡各置教官按宋史哲宗本纪元佑元年二月甲寅诏侍从御史国子司业各举经明行修可为学官者二人 按职官志诏齐庐宿常等州各置教授一员自是列郡各置教官元佑 年令罢试教官须命举则论荐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元佑中罢试法已而论荐益众乃诏须命举乃得奏绍圣二年定州学制
按宋史哲宗本纪绍圣二年五月乙巳命蔡卞详定外州州学制绍圣 年重定试教官法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绍圣初三省立格中制科及进士甲第礼部奏名在上三人府监广文馆第一人从太学上舍得第皆不待试余召试两经大义各一道合格则授教官元符元年七月丁卯令学官试三经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符二年十一月乙未诏诸州置教授者依太学三舍法考选生徒升补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徽宗大观元年十二月丁酉置开封府府学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四年八月丁亥行内外学官选试法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元年十一月壬戌以上书邪等及曾经入籍人并不许试学官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二年令试教官十人取一人以重其选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政和二年臣僚言元丰召试学官六十人而所取四人皆知名之士故学者厌服近试率三人取一今欲十人始取一人以重其选从之自是或如旧法中书选注又尝员外添置八行应格人为大藩教官不以□职随废或用元丰试法更革无常政和八年诏诸州教授兼用元丰法仍止试一经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云云(按徽宗本纪政和纪
 元只有七年职官志作八年当是重和未改元前之事也仍志载之以备考)高宗建炎三年令教授并罢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云云
绍兴三年令复置四十二州教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云云
绍兴九年八月己酉复淮南诸州学官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二年增修学宫令吏部选差教授
按宋史高宗本纪十二年二月丙戌诏诸州修学宫四月甲申增修临安府学为太学 按职官志十二年诏无教授官州军令吏部申尚书省选差绍兴十三年诏诸州军各置教授隶于礼部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绍兴十三年诏诸州军并各置教授其礼部长贰正系所隶合依崇宁大观格法许按劾体量及岁举改官从司业高阅之请也绍兴十五年令试教官于六经中取二经以贯穿该赡为合格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绍兴十五年从国子监丞文浩所言于六经中取二经各出两题毋拘义式以贯穿该赡为合格绍兴十六年诏修建武学置博谕以诲学者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绍兴十六年诏修建武学武博武谕以兵书弓马武艺诱诲学者绍兴二十六年诏武学博士学谕各置一员州军教授毋兼他职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二十六年四月癸巳置武学官及弟子员百人五月丁未诏州军教授毋兼他职 按职官志绍兴二十六年诏武学博士学谕各置一员内博士于文臣有出身或武举出身曾预高选充其学谕差武举人后又除文臣之有出身者又诏州军教授并不许兼他职绍兴   年罢试教官又复之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高宗初年复教官试绍兴中议者谓欲为人师而自献以求进非礼也乃罢试而自朝廷选差已而又复之凡有出身者许应先具经义诗赋各三首赴礼部乃下省闱分两场试之初任为诸州教官由是为两学之选宁宗庆元五年诏诸路州学置武士斋选官按其武艺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金
金制教授品级有差
按金史百官志诸府教授一员诸节镇教授一员正八品诸防御州教授一员从九品  元
元制置诸路散府上中下州及蒙古教授学正等员按元史百官志儒学教授一员秩九品诸路各设一员及学正一员学录一员其散府上中州亦设教授一员下州设学正一员蒙古教授一员正九品世祖至元七年夏四月壬午设诸路蒙古字学教授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至元二十七年令立各路教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七年五月庚午立各路教官有精于艺者岁贡各一人至元二十九年令设云南诸路教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九年夏四月辛卯设云南诸路学校其教官以蜀士充顺帝至正二十三年五月甲寅诏授江南下第及后期举人为路府州儒学教授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明
太祖洪武 年诏考学官以立造士之法
按春明梦余录明太祖初年诏曰惟致治在善俗善俗视教化教化行虽闾阎可化为君子教化废中材不免于小人近北方散乱人鲜务学其选太学诸生中年长学优者往各郡分教使人务学而兴材之辍翰林院修撰检讨为郡学官已复令按察司精考儒学官不称者送部别调又诏各布政司府州县官举秀才人材必会同境内耆宿长者访求德行道艺着闻州里之人以充邻里保结命有司验实盖重荐举而先德行俨然成周造士之法也洪武二年诏天下府州县立学校学者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按明会典云云
洪武十六年令教官见上司一遵宪纲行礼如违听巡按司官究问按明会典洪武十六年令教官生员见上司一遵宪纲行礼如有出郭迎送及妄行跪礼过为称呼者听巡按御史按察司官依律究问若上司故违宪纲者亦行纠奏洪武十八年令会试下第举人俱授学正教谕按明会典云云洪武二十四年命凡学官位于杂职之上
按明会典云云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教官选用考核之法
按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以监生年三十以上能文章者授教谕等官训导有缺以举人及考中监生并通经儒士选用又定各处府州县学训导与教官一体历俸九年考满给由其训导给由到部出题考试将所试文字送翰林院批考通经者于县学教谕内叙用若不通经者本处复充训导自来不通经者量才别用教官考核称职升一等平常者本等用不称职者黜降不通经者别用又奏准以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名数为则定拟升降县学额设生员二十名教谕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三名又考通经者为称职升用若取中二名又考通经者为平常本等用若取中不及二名又考不通经者为不称职降黜别用州学额设生员三十名学正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六名又考通经者为称职升用若取中三名又考通经者为平常本等用若取中不及三名又考不通经者为不称职降黜别用府学额设生员四十名教授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九名又考通经者为称职升用若取中四名又考通经者为平常本等用若取中不及四名又考不通经者为不称职降黜别用府州县学训导分教生员一十名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三名又考通经者升教谕若取中二名或一名又考通经仍充训导若科举全无取中又考不通经降黜别用又奏准教谕科举及数考不通经有司内用科举不及数通经降训导洪武三十五年令教授考通经任内止有举人三名者降学正按明会典云云
成祖永乐元年定举人署教谕训导者以任内有中式科举岁贡名数方与实授按明会典永乐元年定举人署教谕事者任内有科举中式一名又有岁贡中式一名署训导事者有科举中式一名或有岁贡中式一名俱与实授永乐六年令教官考满吏部同六科都给事选有才识者考其高下用之按明会典永乐六年令教官考满吏部同六科都给事中选其有才识者留六科理事一年后从本科都给事中考其高下用之宣宗宣德五年重定教授学正教谕训导以举人名数为升降按明会典宣德五年重定举人名数教授五名为称职三名为平常不及三名为不称学正三名为称职二名为平常不及二名为不称职教谕二名为称职一名为平常训导一名为称职不及者皆为不称称职者升平常者本等用不称者降英宗正统九年定教官九年任满无举人者降调有差按明会典正统九年奏准教官九年任满无举人者试其学问果优仍任教官教授学正教谕俱降训导训导调边远其考不中者仍降杂职又奏准考试考满教官初场考四书本经义各一篇二场论策各一道教授学正教谕俱本部定中否训导送翰林院定中否考不通经系举人出身者教授改吏目学正等官改典史监生儒士出身者教授改税课司大使学正等官降河泊所官卫学并选贡衙门学正考不通经亦同前例冒报举人者送问无府州县委官保结者行查云南各处教官从选贡衙门例亦不论举人景帝景泰元年令岁贡生员愿就教职者从翰林院考中除学正教谕训导按明会典云云
宪宗成化元年令岁贡及纳马纳粟四十五岁出身者止除训导后惟岁贡考除余不准进士及内外见任官科目出身愿就教职者听按明会典云云
孝宗弘治二年令九年考满教官考通经举人及数者升用按明会典弘治二年奏准九年考满教官考通经府州县举人及数方升卫学并选贡衙门虽无举人亦升若丁忧复除者论前后任多少若任府州县学日多从府州县学论任卫学并选贡衙门学日多从卫学并选贡衙门论弘治十八年令举人出身教官历俸六年以上有才行出众者取选科道等官按明会典云云
武宗正德四年准云贵并各边省卫学及王府教授缺多令愿告远方监生考选除补按明会典云云
正德九年令进士就教职者其俸给照原中甲第品级关支按明会典云云
世宗嘉靖四年令诸学教官考不通经有举人者与无举人考通经无过者俱为选用按明会典嘉靖四年题准府州县学教官考不通经有举人者仍照原职选用又行都司儒学及外卫儒学教官考满题准除考通经有举人及数照例升用外无举人考通经查无过者俱本等选用嘉靖十年令监生愿告卫学及王府教授者听其选补及岁贡生员愿教职者送翰林院考试量授按明会典嘉靖十年题准听选监生愿告卫学及郡王府教授者与愿告远方监生一同补选又令岁贡生员愿就教职送翰林院考试文学优长居上等者量授学正教谕其余仍除训导嘉靖十四年令教官内升两京国子监监丞等官按明会典凡两京国子监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官嘉靖十四年令于教官内升用嘉靖二十三年令岁贡生员年老不愿出仕者许授学正教谕职衔致仕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四十二年令州县正官缺将岁贡出身教官考语优者升补按明会典凡教官嘉靖四十二年题准州县正官缺将岁贡出身教官曾经荐举及考语优者升补嘉靖四十四年令教官有贤能卓异者抚按同提学御史保荐到部与进士推官知县一体优擢按明会典云云
穆宗隆庆二年令岁贡生员已经廷试不愿出仕者俱遥授训导职衔按明会典云云
神宗万历五年令就教举人以廷试名次前后者授职有差按明会典万历五年令乞恩就教举人廷试名次在前者授学正教谕在后者授训导如缺不敷陆续候补不许回籍万历十三年令淑女父添注京学训导职衔不得到任如系廪生出身方许实授按明会典万历十三年议准淑女父添注京学训导职衔止许带俸不得到任管事如系廪生者方得实授有志应举不愿就官者听愿回籍者给文行该地方给俸终身皇清
  顺治元年
大清会典顺治元年置顺天府所属衙门儒学教授  一员训导一员(训导初设六员顺治三年裁四员康熙四年悉裁十五年复设  一员)京卫武学教授一员训导一员(
训导初设二员顺治二年
  裁康熙十五年复设一员)

  顺治五年
大清会典顺治初辽东十五学寄设永平置三教官  统之于都司学设官一员兼管自在沈阳铁岭  开原四学于宁远学设官一员兼管前屯锦州  义州右屯四学于广宁学设官一员兼管永宁  盖州海州定辽右卫四学五年改为辽学置教  官一员其十五学
名色俱裁

  顺治十四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四年置奉天府所属衙门儒学教  授一员训导一员  康熙七年
大清会典康熙七年定各府所属衙门儒学教授一  员训导一员各州所属衙门儒学学正一员训  导一员各县所属衙门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一  员  康熙九年
大清会典国初各官品级满汉各有不同康熙九年  改归画一从九品京府儒学教授京卫武学教  授各府儒学教授各卫儒学教授未入流各州  儒学学正各县儒学教谕各卫武学训导各府  州县儒学训导
 广文部总论
图书编
  教职
问教之为官也可以寄士养哉曰今天下势官谓可苟具无所系重轻焉莫教职若以其实论之庶官之贤不贤其由教职之懋不懋始耳天下教官几三千员注铨者以御末才举人乙榜令就教洪武十八年例也而今故以眊钝居乙榜以应之正统八年令副榜限年非三十不除盖惜之也岁贡令就教景泰元年例也而贡至景泰非衰敝不能与纳马纳粟四十五岁令就教成化元年例也而其意固将以备杂流矣弘治间惩其大甚一切革不准除正令举人岁贡及进士内外见任官科目出身愿就者听弘治十五年许教官如宪纲例入御史选然不能实崇之使得尽职抑末矣今之部使劾有司不职则曰堪以任教夫模范不立乃欲责士以行岂不甚难矣乎今欲尊师寮核士养虑于贡员未澄欲并用三途虑于贡法无制古乡举里选以得士而今独不可行乎若科甲之外依古荐举而充岁贡之额严其法必得真才而并用以为教岂不为养士之望哉
 广文部艺文一
  补赵肃兖州学教授词    宋宋祁士之入学至大成必因夙儒硕生引而内诸圣贤之域以君博物多识文章法度今肄业之彦裒然朋来君当示以规模枨闑拂所蒙而光明之得英材教育孟轲所乐也刺史慕焉今补君州学教授  漳州教授厅壁记       朱熹教授之为职其可谓难矣惟自任重而不苟者知之其以为易而无难者则苟道也何也曰教授者以天子之命教其邦人凡邦之士廪食县官而充弟子员者多至五六百余少不下百十数皆惟教授者是师其必有以率励化服之使躬问学蹈绳□出入不悖所闻然后为称此非反之身而何以哉是可不为难矣哉不特此尔又当严先圣先师之典祀领护庙学而守其图书服器之藏其体至重下至金谷出纳之纤悉亦皆独任之呜呼是亦难矣然凡仕于今者无大小莫不有所临制统摄其任无剧易必皆具文书使可覆视是以虽甚弛者亦有所难而不敢肆独教授官虽有统若其任之本诸身者则非簿书期会之所能察至其具于有司而可考者上之人又以其儒官优容之虽有不合不问以是为便故今之仕者反利焉而喜为之而孰知所以充其任者如彼其难哉故曰惟自任重而不苟者知之其以为易而无难者则苟道也  答江梦良          前人示喻学校曲折具悉雅志今时教官能留意如此者诚不易得然更在勉其学业虽未能深解义理且得多读经史博通古今亦是一事不可只念时文为目前苟简之计也  与李教授书         前人窃惟朝廷兴建学官以养天下之士使州之士以学于州县之士以学于县以便其仰事俯育之私而非以别异之也然其制财用之法所谓赡学钱者盖州县通得用之今执事之议于提学司曰业于州者得食于县官而业于县者无与焉以熹观之朝廷立学养士之意与夫制财用之法似皆不如此今且置此而以私言之盖朝廷以执事宜为人师故以执事教泉之人为上者执事固不得而尽教之虽使教不能尽亦不愈于坐而弃之乎今执事之议曰使县之任其费执事以为县将取之于民者悉矣今兹民力困竭官吏愁劳日不暇给而责之以此是其不能有以教而将直弃之明甚于执事不为有补执事何苦而必行之以弃此县之人也如曰县学所以教者不能如州则诸县者熹所不能知如熹所领学其诵说课试大小条科熹自以为亦无甚愧于执事之门而其师生相接之勤则窃自隐度以为虽执事力或有所未能也谓宜得在假借之域而反以例削之使不得自尽此何说哉熹巳具公状申□而以此私于左右伏惟思究朝廷立学养士之意而考其制财用之法痛念吏民之艰弊而深察熹之所领其于州县有异焉于不可与之中捐而与之亦所以视高明之意有在而不专于己胜足以劝其能者而不能者知所厉焉又况理法有可与者乎干冒威严不胜皇恐  答陈宰书          前人昨夕坐间蒙出示广文公书似未见察者聊陈其一二李君兄弟之贤闻于闽中熹少时见诸老先生道语其故心甚慕之及来此道过三山乃识其兄迂仲即之粹然而温无诸矜争之色时未识李君以谓其犹兄也至官未久闻其分教是邦心甚喜以为所领县学事有相关者当大得其力助故事有可不可未尝不因书文以喻意指而不意其怒至此也熹所辨七事如左李君书以为熹有少年锐气尝谓论事者当以事理之长短曲直而不当以其年之先后若直以年长者为胜则是生后于人者理虽长而终不可以自伸也又谓奚不于监司郡守前论列此李君之所能而熹诚不敢也所以然者直不欲以监司郡守之势胁持上下耳此李君之所能而熹诚不敢也李君又自谓本无欲胜人之心止是推车欲前耳异哉李君之欲前其车也独不思夫郡县之学本一车耶譬则郡其轸盖而县其衡轭也后其衡轭而独以盖轸者驱驰之曰吾欲前此耳此熹所不晓也又谓四分钱乃郡县学通得用熹既留其二而归其二于郡学矣尚何言使县不得用其二分是犹州不得用其二分也假粮于道是乃前所谓自备钱粮者奚独县学则可而郡学则不可乎推此言之前李君所自谓无胜人之心者熹不信也又谓郡学泉州学也同安学同安县学也各尽力于其中耳此又不然熹前疏所陈云云者非以自高乃所以极论究心一二而求见哀于李君外自有一州之教官上为丞相所自择用下与大府部刺史分庭抗礼而熹铨曹所拟一县小吏而敢有胜之之心乎今李君所云无乃与熹之私指谬也又谓熹不能有所养而于此未能自克此则中其病但熹所争乃公家事无毫发私意于其间此固官长之所深知而其戒熹敢不思也熹已谢学事但此色官钱终不可失盖此乃同安一县久远利害非吾人所得用以徇一旦之私伏惟持之不变以幸此县之人而以熹所陈者晓李君无深怒也李君书与熹前所为札对封纳呈他尚容面究  重教职疏         明沈鲤窃惟教职之亲士与有司之亲民一也今天下有牧民之官而无教士之官盖所谓教授学正等职者徒取备员实于子弟无分毫授受之益虽亦三年大比每岁贡士未尝乏人而求其成德达材以著作人

分页阅读: 1 2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官常典广文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