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丛说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儒藏 - 尚书
书籍内容: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
  读书丛说       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读书丛説六卷元许谦撰谦字益之金华人延祐中以讲学名一时儒者所称白云先生是也事迹具元史儒学传自蔡沈书集传出解经者大抵乐其简易不复叅考诸书谦独博覈事实不株守一家故称丛説如蔡氏释尧典本张子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小迟则反右之説不知左旋者东西旋右旋者南北旋截然殊致非以迟而成右也日东出西没随大气而左以成昼夜非日之自行其自行则冬至后由南敛北夏至后由北发南以成寒暑月之随大气而左及其自行亦如之谦虽不能尽攻其失然七政疑一条谓七政与天同西行恐错乱纷杂泛然无统可谓不苟同矣旧説洛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为王城据召诰洛诰周公皆乙卯至洛在召公得卜经营攻位五日位成之后是王城无庸再卜谦谓此时王城已定但卜处殷民之地故先河朔黎水以近殷旧都民迁之便次及涧东瀍西次及瀍东皆以洛与此地相对定墨而皆惟洛食瀍涧流至洛所经已逺不知周公所卜者何处又吕刑称惟作五虐之刑曰法称爰始淫为劓刵防黥旧説以为其刑造自有苖谦谓苗乃専以刑为治国之法始过用其刑非创造刑也如此之类亦颇不为习闻所囿至于説六律五声漫録律吕新书説唐虞之修五礼漫録周官大宗伯之文説酒诰太史内史漫録周官太宰六典八灋八则八柄之文殊属泛衍书内载其师金履祥説为多卷首书纪年一篇即据履祥纲目前编起算其间得失杂出亦不尽确然宋末元初説经者多尚虚谈而谦于诗考名物于书考典制犹有先儒笃实之遗是足贵也书与诗名物钞四书丛説并刋于至正六年其版久佚此本为浙江吴玉墀家所传钞第二卷中脱四页第三卷中脱二页第五卷第六卷各脱四页勘验别本亦皆相同今亦无从校补姑仍其旧焉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丛説卷一      元 许谦 撰书五十八篇
  今文三十三篇【伏生所传凡二十八篇而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臯陶谟盘庚
  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因古文出后方别出此五篇故成
  三十三篇】
  虞书四【伏生为二篇】
  尧典   舜典【复出】  臯陶谟
  益稷【复出】
  夏书二
  禹贡   甘誓
  商书七【伏生为五篇】
  汤誓   盘庚上  盘庚中【复出】
  盘庚下【复出】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防子
  周书二十【伏生为十九篇】
  牧誓   洪范  金縢
  大诰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顾命
  康王之诰【复出】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古文二十五篇
  虞书一
  大禹谟
  夏书二
  五子之歌 征
  商书十
  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上  太甲中  太甲下
  咸有一德 説命上  説命中
  说命下
  周书十二
  泰誓上  泰誓中 泰誓下
  武成   旅  防子之命
  蔡仲之命 周官  君陈
  毕命   君牙  冏命
  亡书四十二篇
  虞书十一
  汩作  九共九篇 槀饫
  夏书五
  帝告  厘沃   汤征
  汝鸠  汝方
  商书十八
  夏社  疑至   臣扈
  典寳  明居   肆命
  徂后  沃丁   咸乂四篇
  伊陟   原命  仲丁
  河亶甲  祖乙  高宗之训
  周书八
  分器   旅巢命 归禾
  嘉禾   成王政 将蒲姑
  贿肃慎之命    亳姑
  汉文帝时今文二十八篇出于伏生即立学官夏侯胜夏侯建欧阳和伯治之【史记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后汉蔡邕勒于石谓之石经孝武时古文五十八篇并序一篇出于孔壁【安国就古文体而从定之存古为可慕以为可识故曰古盖安国以书杂古书法成字故曰古文伏生书全用文故曰今文】孔安国作传而未行世皆未见孝武末民间有得泰誓于壁内者献之此伪书也与伏生所传者共为二十九篇故东莱张霸知五十八篇之数又见百篇之序而于今文内似见得盘庚本三篇康王之诰自为一篇及伪书泰誓三篇共三十四篇而造伪书二十四篇以合五十八篇
  孝成时古文立学官寻废故汉儒不见真古文
  东汉末郑亦不见古文而见百篇序及知五十八篇之目则就伏生二十九篇内分出盘庚二篇康王之诰泰誓二篇为三十四篇足五十八篇之数【伪书二十四篇舜典汨作九共九篇大禹谟益稷五子之歌征汤诰咸有一德典寳伊训肆命原命武成旅冏命】
  前晋豫章内史梅赜上古文尚书孔传缺舜典一篇而伪书始废
  南齐萧鸾时姚方兴上舜典孔传至隋时此篇方行于北方
  右大意竝依疏文盖蔡传序文节入疏文内于伏生二十八篇者复出下误入舜典益稷四字故篇名及数目皆不能合今按疏文说如上甚明【疏内明言孔安国于伏生书内分出舜典益稷盘庚二篇康王之诰共五十八篇郑则于前二十八篇并伪泰誓内分出盘庚二篇康王之诰泰誓二篇为三十四共伪书为五十八】
  书纪年
  帝尧百载
  尧典【前初年事 后七十载事】   禹贡【蔡氏谓禹贡作于虞时金先生通鉴前编系于水土平之年】
  帝舜五十载
  舜典   大禹谟【前初年事 自格汝禹为三十二载以后事】臯陶谟【元载】 益稷
  右唐虞一百五十载书六篇
  夏禹八岁【又居丧二载】
  启九岁
  甘誓【三岁】
  太康二十九岁
  五子之歌【十九岁】
  仲康十三岁
  征【元岁】
  相二十八岁【浞灭之】
  少康六十一岁
  杼十七岁
  槐二十六岁
  芒十八岁
  泄十六岁
  不降五十九岁
  扃二十一岁
  厪二十一岁
  孔甲三十一岁
  臯十一岁
  发十九岁
  癸五十二岁
  右夏十七君四百三十九岁书三篇
  商汤十三祀【即诸侯位十八岁而放桀共三十祀】
  汤誓【元祀】  仲虺之诰 汤诰
  太甲三十三祀
  伊训【元祀】  太甲上【三祀】 太甲中
  太甲下  咸有一德
  沃丁二十九祀
  大庚二十五祀
  小甲十七祀
  雍己十二祀
  太戊七十五祀
  仲丁十三祀
  外壬十五祀
  河亶甲九祀
  祖乙十九祀
  祖辛十六祀
  沃甲二十五祀
  祖丁三十二祀
  南庚二十五祀
  阳甲七祀
  盘庚二十八祀
  盘庚上【元祀】 盘庚中 盘庚下
  小辛二十一祀
  小乙二十八祀
  武丁五十九祀
  说命上【三祀】 说命中 说命下
  祖庚七祀
  高宗肜日
  祖甲三十三祀
  廪辛六祀
  庚丁二十一祀
  武乙四祀
  太丁三祀
  帝乙三十七祀
  纣辛三十三祀
  西伯戡黎【二十一祀】    微子【三十一祀】
  右商二十八君六百四十四祀书十七篇
  周武王七年【即诸侯位十三年而伐纣共十九年】
  泰誓【十三年一月】   泰誓中
  泰誓下  牧誓【二月】  康诰【蔡氏谓此武王封康叔之书与酒诰梓材皆武王书也金先生按逸周书二月甲申俘卫君而以卫封康叔同监殷】酒诰   梓材【金先生附成王纪为作洛事】
  武成【四月】  洪范   旅【十四年】
  金縢
  成王三十七年
  君奭【元年】  大诰【三年】  费誓
  防子之命 立政【四年】  多方【五年】
  周官【六年】  召诰【七年】  多士
  洛诰   蔡仲之命【八年】
  无逸【十一年】 君陈   顾命【三十七年】
  康王二十六年
  康王之诰【初即位】    毕命【十二年】
  昭王五十一年
  穆王五十五年
  君牙【三年】  冏命   吕刑【五十年】
  共王十二年
  懿王二十五年
  孝王十五年
  夷王十六年
  厉王五十一年
  宣王四十六年
  幽王十一年
  平王五十一年
  文侯之命【元年】
  桓王二十三年
  庄王十五年
  僖王五年
  惠王二十五年
  襄王三十三年
  秦誓【二十八年】
  右周歴十八君自武王灭商之年至襄王二十八年共四百九十九年书二十八篇【竝依蔡氏说谱入王纪其下注年者皆金先生所定】
  自尧至襄王六十五君尧元年至襄二十八年歴年一千七百三十四而惟十八君之世有书以亡书攷之亦惟沃丁大戊仲丁河亶甲祖乙五君之世有书十篇耳自此二十三君之外其余岂无出号令纪政事之言盖皆孔子所芟夷者纬书谓孔子求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凡三千二百四十篇虽其言未必实然有书者不止二十三君则明矣愚尝谓圣人欲纳天下于善无他道焉惟示之劝戒而已故孔子于春秋严其褒贬之辞使人知所惧于书独存其善使人知所法是故春秋之贬辞多而褒甚寡书则全去其不善独存其善也虽桀纣管蔡之事犹存于篇盖有圣人诛鉏其虐消弭其祸乱独取于汤武周公之作为非欲徒纪其不善也至于羿浞之簒夏幽厉之灭周畧不及之观此则圣人之心可见矣

  读书丛説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丛说卷二      元 许谦 撰
  尧典
  典从册在丌上皆象形字以丌尊阁册为典为两体防意以可常法而训为常是就音假借此字今备六书三体
  钦明文思分而言之钦体而明用诚敬主于中而精明发于外也思体而文用智意动于内而文章着于外也合而言之钦明为体而文思为用主于中者诚敬则思之发也周尽存诸内者精明则文章着于外者焕然矣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皆文思之昭著充塞而放勲之极至也
  光被四表横说明文格于上下坚说钦思
  九族古注髙祖孙之亲蔡传谓举近以该逺五服异姓之亲亦在其中疏云又异义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郑云异姓之服不过缌麻非外族也朱子谓九族且从古注
  九族之说不一
  白虎通父族四谓父之姓父女昆弟适人有子身女昆弟适人有子身女子适人有子者也母族三母之父母母之昆弟母昆弟子也妻族二妻之父妻之母也
  朱子语録父族四谓本族姑之夫姊妹之夫女子之夫也【此与白虎通同】母族三母本族母母族与姨母之家也【此与白虎通异】妻族二【亦与白虎通同】
  按白虎通言母之父母昆弟及昆弟子止是本姓一族不可谓三族也若语録之云则母有母之族而父反无之二家皆言妻之母族是又厚于妻而薄于父也今但自髙祖至孙而一以服断之则上下旁杀之余外姓凡有服之亲皆该在其中亲踈毕举轻重皆当而无前说之失
  楚语少皥之衰也九黎乱德颛顼受之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韦昭注曰即羲氏和氏【史记序传火正作北正为是而楚世家又叙重黎如一人者非】此两氏子孙之世官也则羲和为二伯与仲叔共六人无疑金先生谓书大传舜巡四岳祀泰山霍山皆奏羲伯之乐华山山奏和伯之乐方与时皆与二氏所掌者合二伯当有其人也
  三方皆寅敬于日而北方不言于文势亦少一句非缺文也盖岁与方与昼夜各以类从故春之中于东方朝时宾日秋则西方昏时饯之夏则南方永时致之冬则北方宜于夜半非礼日之时而地去日逺非所经地故北方无祭日之文
  仲叔专天以验厯以日景验一也以中星验二也既仰观而又俯察于人事三也析因夷隩皆人性不谋而同者又虑人为或相习而成则又逺取诸物四也盖鸟兽无智而囿于气其动出于自然故也验之详如此所以正厯正厯则专为使民趋作讹成易之时体天虽圣人之事亦凡以为民也
  易改易也仲冬建子之月新旧承续之交是除旧易新之时疏谓人三时在野冬入隩室物则三时生长冬入囷仓是人与物皆改易也谨约盖藏循行积聚曰为改嵗入此室处故在察其政以顺天常
  四方之职皆互文而见宅西则嵎夷为东可知朔言方则三方可知北曰幽都则南明都可知言南交则朔方为北可知举春日中则宵中可知秋宵中则日中可知日永短则宵永短可知春中星全举七宿言鸟则夏秋冬之为龙虎武可知夏独举大火一辰则春鹑火秋枵冬大梁可知秋冬独言一宿则春星宿夏房宿可知至于分申殷正又是明互者虞廷史官皆大贤不惟纪事之精其文章之妙亦有不可胜旣者
  日月之行蔡传与古注不同横渠先生曰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此蔡传之说所由起今重述其说以明蔡传之意【蔡传天与日月行度分数皆本疏文但其言日月之行与疏异】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本无度而有经星所丽不动者可攷以日行一昼夜之所至攷之于经星必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时然后周一匝故以天分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纪数此以天体东西而言也南北亦因分之其数如上东西以纪七政之常行南北以纪分至日月之行道盖天体至圆虗而包于地外地则浮于气中地面常居天之半天虽圆运而有南北二极为之枢天动而枢常居其所不动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常见不隐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常隐不见晋天文志以夏至之日景而以句股法计之自地上去天得八万一千三百凡十四里三十歩五尺三寸六分此天径之半倍之得十六万二千七百八十八里六十一歩四尺七寸二分以周率乘之径率约之得五十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歩一尺八寸二分此周天之数也今以其数分之每度计一千四百单六里一百一十九歩四尺一寸六分一千四百六十一分分之七百五十二】天一日绕地一周而过一度以地面校之是天一昼夜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分度之一【如东方地面今日天明时见井一度明日天明时见井二度天只定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因日不及天一度故地面数之见天过一度尔】
  日行于天内亦一日绕地一周而不及天一度以地面校之是一昼夜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如东方地面今日天明时日在井一度若日与天齐行则明日天明时亦在井一度为赶不上天故只在井二度是不及天一度也】日旣不及天一度而退行则尽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时方再遇天前度【谓如今年夏至在井一度只管退行至明年夏至方再到井一度】所谓日一岁一周天也
  太隂旧法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天度有竒零难合今析一度为七十六分【节四其十九也】一昼夜不及天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八【节十九分度之七】尽将十三度以七十六析之则一日共得一千【阙】 一十六分【十三度析为九百八十八并元零二十八共得此数】却以百刻分之一刻得十分一厘六毫【以上月周天法】○一昼夜不及日十二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八尽将十二度以七十六析之一日共得九百四十分【十二度析为九百一十二并元零二十八共得此数】却以百刻分之一刻得九分四厘【以上月与日防法】○以天度四分度之一析为十九
  月亦行于天内一日绕地未周而不及天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八是一昼夜行三百五十一度七十六分度之六十七【如今日天明时月在井一度明日天明时却在井第十四度中未满十四度】旣一日不及天十三度二十八分则二十七日又三十二刻有余而遇天前度【如初一日卯时月在井一度至二十八日午时仍在井一度○其法二十七日用十三度计之得三百五十一度又以二十八分计之得七百五十六分以七十六约之得九度零七十二分以九合三百五十一共三百六十度七十二分尚有四度零二十三分未徧以四度皆析为七十六得三百四合二十三共得三百二十七分而以刻法除之为三十二刻有余是总为二十七日三十二刻有余也】是则月一周天之数也○然推歩之法日以计嵗月以计月故论日则与天防而定一嵗之期论月则与日防而为一月之限所以月虽周天在所不论也今以前法求之则二十九日又五十三刻少强然后月与日防而谓之合朔而成一月也【其法二十九日用十二度计之得三百四十八度又以二十八分计之得八百一十二分以七十六约之得十度零五十二分以十合三百四十八共得三百五十八度五十二分尚有六度四十三分未徧以六度皆析为七十六得四百五十六合四十三共得四百九十九分而以刻法除之为五十三刻少强是总为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少强为日月之防也○五十三刻计六时零三刻如前月子初一刻防于井一度此月午初四刻内防于井三十度未满四刻】
  七政疑
  唐尧命羲和居四方考天象惟举分至四中星而知日之所在又言以閠月定四时成嵗而知月之所行典文简古存其大法推歩之术未详也西汉天文志始曰日东行星西转而周髀家有日月实东行而天牵西没之说其论天转如磨者则非论日月右行者则是自是志天文者转相祖述以为定论言日月则五星从可知矣唐一行铸浑天仪注水激轮一昼夜天西旋一周日东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晦明朔望迟速有准然则二十八宿附天西循而为经七政错行而为纬其说为得之而文公传诗亦犹是也蔡仲黙传尧典则曰天体周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绕地左旋一日一周而过一度日月丽天亦左旋日则一日绕地一周而在天为不及一度月则尤迟一日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积二十九日复有余分而与日防合气盈朔虚而闰生典谟之传已经文公是正而公盖许之矣意以为日者阳之精其健当次于天月隂精也其行当缓月之行昼夜常过于日十二度有竒是隂速于阳不若二曜与天皆西转则于隂阳迟速为合宜盖亦祖横渠先生之意其说可谓正矣然愚以古说校之其可疑者有七天体左旋七政右逆则七政皆附着天体迟速虽顺其性而西行则为天之所牵尔然有所倚着各得循序若七政与天同西行恐错乱纷杂似泛然无统一也日君道也月臣道也从东行则合朔后月先行旣望则月在日后及再合朔是月之从日为臣从君为顺若西行则日在月前至望后再合朔必日行从月是君从臣为逆二也大而一嵗隂阳升降小而一月日月合朔此正天地生物之心而隂阳得于此防合而以造就万类者也以一嵗之运隂盛乃生意收敛之时而品物流形举霄壤之间曷尝有一息间断哉其所以于盛隂闭塞之时而生生犹不息者正以日月之合以继助元气之偏也然凡进者阳道也生道也退者隂道也死道也日月东行则月之进从日之进西行则月之退又符于日之退三也【日月虽皆进行比天行不及则如退】日月五星行无殊金水在太阳前后率嵗一周天为最速次火次木惟土积重厚之气入天体最深故在五星形最小行最迟而二十八嵗一周天若七政皆西行则向谓迟者今反速向谓速者今更迟是金水行最迟故一日即退一度而一嵗周天土行最速常及于天大约二十八日始不及天【原阙】度而二十八嵗然后周四也星虽阳精然亦日之余也以日之阳次于天且一日不及一度星之阳不及日逺甚而木十余日土二十余日始不及天一度是木土之精及过于日逺矣五也五星以退留迟疾伏伏疾迟留退五段推歩姑以嵗星言之大约退九十三日而留留二十三日而迟疾伏共行二百六十余日而复留而复退是行常三倍于退而退四倍于留之日然行乃其常而退乃其变也若西行则行为退退为行是五星进日甚少而退日何其多六也星家歩星伏行最急疾行次急迟行为缓留则不行退则逆而西此皆以星附着天体而言者也若七政随天西行则天自天星自星不可附着天体但附着则为东行矣然则星家所谓迟疾伏皆为最缓而不及天所谓留则不可言留乃行而与天同健一日皆能过于太阳一度至于所谓退乃更速过于天运矣七也由是言之则古法比蔡传为密文公不可复作而吾师亦已即世无所质疑姑识于此以俟知者而问焉
  日月之行当从古法要而有序蔡传言日月尚可若言五星则有不能通者愚故着七政疑以明其说若依古法则日月之防亦以前法求之易其进退足矣
  或问天度四分之一而有余嵗日四分之一而不足故天度常平运而舒日道常内转而缩天渐差而西嵗渐差而东此天行之速邪日行之速邪日非有迟速也日之于天昼夜百刻必满一度三百六十五日之外当二十五刻而周天果尔则天日常合而无差矣盖日乃不满二十四刻而成嵗所以不能满天度四分之一一嵗之差不可见积嵗之久乃可见尔问者曰天本无度因日行而谓之度日行既成嵗则是周天矣又何以不及天邪曰天固无度而经星附丽者昭昭日行不满而成嵗则今嵗冬至与去嵗冬至之度必防有不及问者又曰成嵗以日周天为率当必待满天度而定为嵗何故云有行不至邪曰日之行有冬有夏南北旦旦推移夏至至北之极即囘而渐南冬至至南之极即囘而渐北南北周囘有定则故一周嵗自不能满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而止二十三刻余也以天而言一度析为【阙】百四十则四分之一当得二百三十五而日之行一嵗止及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分余耳嵗与天安得不差乎
  闰法十九嵗气朔分齐为一章此亦大畧也盖十九嵗犹有余分未尽若整齐则须十一月甲子朔子时半冬至为厯元而十九年为章二十七章为防【五百一十三年】三防为统【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三统为元积四千六百一十七年则日月皆无余分而又得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而又为厯元矣
  篇中六咨字下民其咨之咨训嗟愁怨之意余五字孔例训嗟蔡在帝曰下者则训嗟在畴下者训访问说文曰谋事曰咨五咨皆谋访之意恐不必作两训但从访问之意看自有意况古文皆作资
  登庸未须便指曰禅位大意亦是欲授相职故放齐举国之君盖尧廷大事必咨四岳治水禅位是也而此但曰畴可见其轻重若朱是丹朱恐不必放齐举
  下民其咨其之为言意之之辞也圣人治天下民生富赡而水旱有备斯时虽有水灾民未病也然圣人爱民之心如慈母之于子岂待饥寒呌号而后衣食之邪故其咨之言先己意之矣
  金先生曰史称黄帝生嚣嚣生蟜极蟜极生喾喾生子尧则尧黄帝之孙也又称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歴穷蝉敬康句芒蟜牛以至瞽瞍而生舜则舜黄帝八世孙也尧舜俱出于黄帝则二女之妻不亦亡宗嬻姓乱序无别乎世系之传史记失考司马迁汉史也其纪汉之初已不知髙祖之世系父曰太公而不知名母曰刘媪而不知氏耳目所及尚如此传闻者其足信乎考之书曰虞舜曰嫔于虞是虞者有国之称也国语史伯曰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聼协风以成乐物生夏禹平水土以处庻类商契和合五教以保百姓周弃播殖谷疏以衣食民人其后皆为王公侯伯夫以虞幕竝契稷而言则幕为有功始封之君虞为有国之号左氏史赵曰自幕至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徳自幕至瞽瞍则非自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芒蟜牛以至瞽瞍也或曰国语不曰幕能帅颛顼左氏不曰陈颛顼之族乎曰幕之出于颛顼左氏国语之说固足徴

分页阅读: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读书丛说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