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妙用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医藏 - 中医典籍
书籍内容:

  时方妙用 清 陈念祖

  序

  古之长吏。与民相亲。饥为之食。寒为之衣。水旱疾疫。为之医药而调剂之。用能循绩丕懋。仁闻远覃。长乐陈修园孝廉。精轩岐术。作令三辅。适大水奉檄勘灾恒山。出其方。

  试而辄效。嗣丁丙艰旋里。读礼之暇。因刊时方歌括。时方妙用二书。夫上医医国。前人如狄怀英陆敬舆诸贤。家居时。率骈集验方以自娱。亦以救世。物理论曰。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修园行将广其道以究心民瘼。希踪古循吏者。岂直以术KT 售哉。

  时嘉庆癸亥至日赵在田序医有三。贯通灵素及仲景诸经之旨。药到病瘳。曰名医。讲求唐宋以后方书。按证施治。

  功多过少。曰时医。 掠前医。套袭模棱。以文其过。迎合而得其名。曰市医。医之不同如此。余友陈修园。精通医理。闭门注经。以正千古相沿之误。念当世名医既不数觏。市医又不可与言。唯于时医中有诱掖无己之心。仕保阳。公余。着有时方歌括二卷。时方妙用四卷。

  出以示余。余读之。或连篇累牍而不繁。或寥寥数语而不漏。一字一句。皆古圣贤之心法。

  从时。即从古也。爰为参订圈点。颜曰公余医录。怂恿授梓。公之海内云。

  小引

  辛酉岁余能南宫试。蒙恩试令三辅。适夏间大水。奉檄勘灾恒山。以劳遘疾。得寒厥证。

  几死。病间。自定汤服二服愈。时恒山东北。大为温疟患。误于药者比比。余悯之遂于公余。

  采时方一百八首。韵为歌括。出缮本。付刀圭家按法疗治。多所全活。越明年。

  制府熊谦山先生见而许可。曰。子之意善矣。然有方而不审其用。则不足以活人且以杀人。子盖明方意而广之。适余丁内艰。弗果。今岁读礼在籍。谨体先生寿世寿民意。续成四卷诗病原于一百八首中。且余读灵素。宗仲景。向有经方之注。和者寥寥。偶以时方出。纸贵一时。投时好也。好在此。曷弗导之以此。时方固不逮于经方。而以古法行之。即与经方相表里。亦在乎用之之妙而已。因颜曰时方妙用时嘉庆癸亥立春后一日修园陈念祖题

  卷一

  望色一

  明堂图。内部十四。外部十一恐仓卒间不能辨也。唯相传额心鼻脾左颊肝右颊肺顾肾之法。简捷可从。又须审其五色。以定五脏之病。(肝青。肺白。心赤。脾黄。肾黑。)色周于面者。辨其有神无神。色分于部者。审其相生相克。暗淡者。病从内生。紫浊者。邪自外受。

  郁多憔悴。病久瘦黄。山根明亮。须知欲愈之 。环口黑黧。休医已绝之肾。言难尽意。医要会心。

  经云。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

  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鹅冠者生。

  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鸟羽者生。灵枢曰。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音团)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

  以知往令。

  卷一

  望色二

  尸臭。(肉绝。)舌卷及囊缩。(肝绝。)口不合。(脾绝。)肌肿唇反。(胃绝。)发直齿枯。

  (骨绝。)遗尿。(肾绝。)毛焦。(肺绝。)

  面黑直视。 目瞑不见。(阴绝。) 目眶陷。目系倾。 汗出如珠。(阳绝。) 手撤戴眼。(太阳绝。) 病后喘泻。(脾肺将绝。) 目正圆 。(不治。) 吐沫面赤。 面青黑。 唇青人中满。 发与眉冲起。 爪甲下肉黑 手掌无纹。 脐突。 足趺肿。 声如鼾睡。

  脉足爪甲青或脱落。呼骂不休。(筋绝。八日死。) 眉息回视。(心绝立死。) 发直如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小肠绝。六日死。)

  口冷足肿。腹热胪胀。泄利无时。(肺绝。五日死。)脊骨疼肿。身重不可转侧。(胃绝。

  五日死。)耳干。舌肿。溺血。大便赤泄。(肉绝。九日死。)口张。气出不反。(肺绝。二日死。) 泄利无度。(大肠绝。)齿干枯。面黑。目黄。腰欲折。自汗。(肾绝。)

  卷一

  望色三

  舌上津津如常。邪尚在表。见白苔而滑。邪在半表半里。见黄苔而干燥。热已入于里。

  见黑苔有二。如黑而焦裂硬刺者为火。极似炭之热。苔如黑而有水软润而滑者。为水来克火之寒苔。又蓝色为白色之变。为寒。紫色为红色之变。为热。此伤寒症辨法也。凡舌肿胀。

  重舌木舌。舌生芒刺。舌苔黄燥。皆热甚也。凡舌硬舌强舌短缩。舌卷。皆危症。又阴阳易。

  出舌

  卷一

  闻声

  难经曰。闻其五音。以知其病。以五脏有五声。以合于五音。谓肝呼应角。心言应征脾歌应宫。肺哭应商。肾声应羽是也。然此义深奥。非寻常所能揣测者。今以古人经验简易之法。列为声。诊脉之呻者。痛也。(言诊时之呻吟。)言迟者。风也。(迟则寒温风痰之症)

  声从室中言。此中气有湿也。言将终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谓气不续。言未终止而又言之状也)衣被不敛。言语骂詈。不避亲疏者。神明之出也。(狂。)出言懒怯。先轻后重。此内伤中气也。出言壮厉。先重后轻。是外感邪盛也。攒眉呻吟。苦头痛也。呻吟不能行起。腰足痛也。叫喊以手按心。中脘痛也。呻吟不能转身。腰痛也。摇头而呻。以手扪腮唇。齿痛也。

  行迟而呻者。腰脚痛也。诊时吁气者。郁结也。纽而呻者。腹痛也。形羸声哑。痨瘵之不治者。咽中有肺花疮也。暴哑者。风痰伏火。或暴怒叫喊所致也。声嘶血败。久病不治也。

  坐而气促。痰火为哮也。久病气促。危也。中年人声浊者。痰火也。诊时独言独语。首尾不应。思虑伤神也。伤寒坏病。声哑为狐惑。上唇有疮。虫食其脏。下唇有疮。虫食其肛也。

  气促喘息不足以息者。虚甚也。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实者是痰与火也)

  新病间呃。非火逆。即寒逆。久病间呃。胃气欲绝也。大抵声音清亮。不异于平时为吉。

  卷一

  问症

  凡诊病。必先问是何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或外家婢童仆。问而不答。必耳聋。

  须询其左右。平素何如。否则病久或汗下致聋。问而懒答或点头。皆中虚昏愦。不知人。非暴厥。即久病也。如妇人多中气。诊妇人。必当问月信如何。寡妇血气凝滞。两尺多滑。不可误断为胎。室女亦有之。又问其病于何日。(日少为新病实症居多。日多为久病。虚症居多。)曾食何物。(食冰而病。药用冰煎若伤肉食用草果山楂之类。详伤食本条。)曾有怒劳房欲等事。(怒则伤肝。劳则内伤元气。房劳则伤肾。)及问初起何症。(如初起头疼发热恶寒。属外感。如初起心腹疼痛及泻痢等症。属内伤。)后变何病。(如痢变泻变疟为轻。疟泻变痢为重。先喘后胀病在肺先胀后喘病在脾。先渴后呕为停水之类。)今口渴思饮否。(口不渴。内无热也。口渴欲饮为热。老人口干不须饮。主津液少苦。漱水不欲咽。主蓄血。主阴极发躁。)喜热喜冷否。(喜热内寒。喜冷内热。)口中何味。(苦热咸寒。虚淡甘。脾热成疳。

  伤食口酸。)思食否。(伤食不思食。杂症思食。为有胃气则生。若绝食为无胃气则死。)五味中喜食何味。(喜甘脾弱。喜酸肝虚之类。)胸中宽否。(不宽。伤食痰积气滞之症。)及腹中有无痛处否。(无痛。病不在内主虚。有痛处。主食积痰血之类。有痛处。手按则减者为虚。)大小便如常否。(小便秘。黄赤为热。清白为寒。浊如米泔为湿热下陷。大便秘为实。

  久泻久痢为虚。下黄赤为热。下清白为寒。)足冷暖否。(足暖阳症。足冷阴症。乍冷乍温便结属阳。大便如常属虚。)及平日劳逸喜怒忧思。及素食何物。(劳则气散。逸则气滞。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虑伤脾。恐伤肾素食浓味则生痰。醇酒则发热。)种种问法。实为活人之快捷方式。

  卷一

  切脉

  内经分发脏腑左寸(心膻中) 左关(肝胆) 左尺(肾腹中) 右寸(肺胸中) 右关(脾胃)

  右尺(肾腹中)王叔和分发脏腑 左寸(心小肠) 左关(肝胆) 左尺(肾膀胱) 右寸(肺大肠)

  右关(脾胃) 右尺(命门三焦)

  李濒湖分发脏腑左寸(心膻中) 左关(肝胆) 左尺(肾膀胱小肠) 右寸(肺胸中)

  右关(胃脾) 右尺(肾大肠)

  张景岳分发脏腑左寸(心膻中) 左关(肝胆) 左尺(肾膀胱大肠) 右寸(肺胸中)

  右关(脾胃) 右尺(肾小肠)

  愚按大小二肠。经无明训。其实尺里以候腹。腹者。大小肠与膀胱俱在其中。王叔和以大小二肠。配于两寸取心肺与二肠相表里之义也。李濒湖以小肠配于左尺。大肠配于右尺。

  上下分属之义也。张景岳以大肠宜配于左尺。取金水相从之义。小肠宜配于右尺。取火归火位之义也。俱皆有至理当以病症相参。如大便秘结。右尺宜实。今右尺反虚。左尺反实。便知金水同病也。小便热淋。左尺宜数。今左尺如常。而右尺反数者。便知相火炽盛也。或两尺如常。而脉应两寸者。便知心移热于小肠。肺移热于大肠也。一家之说。俱不可泥如此。

  况右肾属火。即云命门。亦何不可。三焦鼎峙。两肾之间。以应地运之右转。即借诊于右尺。亦何不可乎。

  卷一 切脉

  五脏平脉

  心脉浮大而散。肺脉浮涩而短。肝脉弦长而和。脾脉缓大而敦。肾脉沉软而滑。○又有反关。脉在关后。必反其手诊之。当询其平日何如脉象。

  卷一 切脉

  男女异脉

  男子阳为主。两寸常旺于尺。女子阴为主。两尺常旺于寸。乃其常也。反之者病。

  卷一 切脉

  无病经脉

  经者。常也。医者一呼一吸。病者脉来四至。为和平之象。或问。以五至为闰息。如岁运三年一闰。是我之息长。非彼之脉数也。

  卷一 切脉

  脉分四时六气

  十二月大寒至二月春分。为初之气。厥阴风木主令。经曰。厥阴之至其脉弦。○春分至小满。为二之气。少阴君火主令。经曰。少阴之至其脉钩。○小满至六月大暑。为三之气。

  少阳相火主令。经曰。少阳之至大而浮。○大暑至八月秋分。为四之气。太阴湿土主令。经曰。太阴之至其脉沉。○秋分至十月小雪。为五之气。阳明燥金主令。经曰。阳明之至短而涩。○小雪至十二月大寒。为六之气。太阳寒水主令。经曰。太阳之至大而长。

  按近时只遵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之末和缓不忒之诀。然气之至有迟速。不必趋于快捷方式。

  卷一 切脉

  七怪脉歌

  (旧诀)

  雀啄连来三五啄。(连连抟指。忽然止绝。少顷复来。如雀啄食。肝绝也。)屋漏半日一点落。(如屋残漏下半时一滴。胃绝也。)弹石硬来寻即散。(沉于筋间。劈劈急硬如指弹石。

  肾绝也。)搭指散乱如解索。(指下散乱。乍数乍疏。如索之解。脾绝也。)鱼翔似有亦似无。

  (本不动而未强摇似有似无。如鱼之翔。心绝也。)虾游静中跳一跃。(浮于指下始则冉冉不动。少焉而去。久之忽然一跃。进退难寻。如虾之游。大肠绝也。)更有釜沸涌如羹。(浮于指下。有出无入。无复止数。如釜汤沸。肺绝也。)旦占夕死不须药。

  卷一 切脉

  八脉该二十八字脉象

  旧诀。以浮芤滑实弦紧洪为七表。以沉微迟缓濡伏弱涩为八里。以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为九道。不无可议处。浮沉迟数。为诊脉四大纲。旧诀竟脱去数字。谬甚。当就李濒湖李士材二十七字外。更增入大脉方足。然病无定情。脉不单见。学无头绪。指下茫然。兹以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脉为主。而以兼见之脉附之。总括以诗。为切脉之捷法。

  浮。(轻手乃得。重手不见。)为阳为表。(除沉伏牢三脉之外。皆可互见。)浮而中空为芤。(有边无中。如以指着葱之象。)主失血。浮而抟指为革。(中空外坚。似以指按鼓皮之状。浮见也。视芤脉。中更空而外更坚。)主阴阳不交。浮而不聚为散。(按之散而不聚。来去不明。)主气散。

  诗曰。浮为表脉病为阳。轻手扪来指下彰。芤似着葱知血脱。革如按鼓识阴亡。(孤阳越于上。便知真阴竭于下矣。)从浮辨散形撩乱。定散非浮气败伤。除却沉中牢伏象。请君象外更参详。(浮。不沉也沉中诸脉俱不能兼。)

  沉。(轻手不得。重手乃得。按至肌肉以下。)为阴为里。(除浮革芤散四脉之外。皆可互见。)沉而几无为伏。(着骨始得。较沉更甚。)主邪闭。沉而有力为牢。(沉而强直抟指。)

  主内实。

  诗曰。沉为里脉病为阴。浅按如无按要深。伏则幽潜推骨认。牢为劲直着筋寻。须知诸伏新邪闭。可悟诸牢内实寻。除却浮中芤革散。许多活法巧从心。(沉。不浮也。浮中诸脉。

  不迟。(一息。三至或二至。)为在脏为寒。(除数紧促动四脉之外。皆可互见。)迟而时止为结。(迟中而时有一止也。但无定数)主气郁血壅痰滞。(亦主气血渐衰。)迟而更代为代。

  (缓中一止。不能自还而更代也止有定数。)主气绝。(亦主经坠。有阻。妊诗曰。迟为在脏亦为寒。(脉经云。迟为寒。仲景云。迟为在脏。)一息未及四至弹。(一呼一吸。合为一息。一呼脉来二至。一吸脉来二至。合为一息四至。为平人之脉。迟则一息三至。或一息二至。至于一息一至。必死。)结以偶停无定数。(迟中一止也。)代因不返即更端。(一脏气绝。其脉往而不能自还他脏因而更代之。须知此脉止有定数。)共传代主元阳绝。还识结成郁气于。除却数中促紧动。诸形互见细心观。(迟。不数也。数中诸脉不能兼见。)

  数。(一息。五六至。)为在腑为热。(除迟结代三脉之外。俱可互见。)数而牵转为紧。

  (如牵绳转索。)主寒邪而痛。(亦主表汗。)数而时止为促。(数中时有一止。亦无定数。)

  主邪气内陷。数见关中为动。(形圆如豆。厥厥摇动见于关部。)主阴阳相搏。(主气与惊。男亡阳。女血崩。)

  诗曰。数为腑脉热居多。(仲景云。数为在腑脉经云。数为热。)一息脉来五六科。(谓一息五六至也。至七八至者危。)紧似转绳寒甫闭。动如摇豆气违和。数中时止名为促。促里阳偏即是魔(阳盛为促。)除却迟中兼结代。旁形侧出细婆婆。(数。不迟也。迟中诸脉。

  不能兼见。)

  虚。(不实也。应指无力。浮中沉三候俱有之。前人谓豁然空大见于浮脉者非。)主虚。

  (有素禀不足。因虚而生病者。有邪气不解。因病而至虚者。)虚而沉小为弱。(沉细而软。

  按之乃得。沉见。)主血虚(亦分阴阳胃气。)虚而浮小为濡。(如絮浮水面。○浮见。)主气虚。(亦主外湿。)虚而模糊为微。(不显也。指下不分明。若无若有。浮中沉皆是。)主阴阳气绝。虚而势滞为涩。(往来干涩。如轻刀刮竹之象。)主血虚。亦主死血。虚而形小为细。

  (形如蜘蛛丝之细。指下分明。)主气冷。虚而形缩为短。(寸不通鱼际。尺不通尺泽。)主气损。(亦主气郁。)诗曰。虚来三候按如绵。元气难支岂偶然。弱在沉中阴已竭。濡居浮分气之愆。痨成脉隐微难见。(指下不分明。)

  病剧精干涩遂传。冷气蛛丝成细象。(以上皆言脉势。唯细大长短。皆指脉形而言。细者形如蛛丝也。微与细相类。但微对显而言。细对大而言。分别在此。)短为形缩郁堪怜。

  实。(不虚也。应指有力。浮中沉俱有之。四言脉诀云。牢甚则实。独附于沉脉者非。

  大抵指下清楚而和缓。为元气之实。指下逼逼而不清。为邪气之实。)主实。实而流利为滑。

  (往来流利。)主血治。(亦主痰饮。)实而迢长为长。(上至鱼际。下至尺泽。)主气治。(亦主阳盛阴虚。)实而涌沸为洪。(应指满溢。如群波涌起之象。)主热极。亦主内虚。实而端直为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主肝邪。(亦主寒。主痛。)

  诗曰。实来有力象悠悠。邪正全凭指下求。(脉来有力。指下清而不浊。滑长不兼洪弦之象。正气实也。如指下浊而不清。但见洪紧。不见滑长。是邪气实也。)流利滑呈阴素足。

  迢遥长见病当瘳。洪如涌浪邪传热。弦以张弓木作仇。毫发分途须默领。非人浑不说缘由。

  大。(即洪脉而兼脉形之阔大也。旧本统于洪脉。今分别之。)

  诗曰。大脉如洪不是洪。形兼洪阔不雷同。绝无舞柳随风态。却似移兵赴敌雄。新病邪强知正怯。夙 外实必中空。内经病进真堪佩。总为阳明气不充。(邪气盛。则胃气衰。故脉大而不缓。)

  缓。(脉来四至。从容不迫。)主正复。(和缓之缓。主正复。怠缓之缓。主中湿。)

  诗曰。缓脉从容不迫时。诊来四至却非迟。胃阳恰似祥光布。谷气原如甘露滋。不问阴阳欣得此。任他久暂总相宜。若还怠缓须当辨。湿中脾经步履疲。(胃气复。则邪气退。故脉缓而不大。○缓者。主脉之气象从容不迫而言。非指往来之迟缓也。迟字对数字言。迟则不数。数则不迟也。缓字所包者广。迟中有缓。数中亦有缓。非浅人所可领会。故内经与大字对言。不与数字对言。其旨深哉。)

  卷一 切脉

  节录病机赋

  (修园重订)

  赋曰。能穷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脉之奥。(八者。脉之奥也。)便知表里寒热盛衰邪正八要之名。(表者。病不在内也。里者。病不在外也。盛者。本来气血不衰也。衰者。本来气血不盛也。寒者脏腑积冷也。热者。脏腑积热也。邪者。非脏腑正病也正者非外邪所中也。)

  八脉为诸脉纲领。八要是众病权衡。(量度诸病。申此八要也。)虚为气血不实。举按无力。

  若兼弱涩之象。(举者。轻手取之于皮肤之上。按者。重手按之于肌肉之内也。无力者。言指下举按应指无力也。弱者。痿而不起也。主气虚。涩者。往来干涩也。主血少。虚脉兼此二象。)实为气血不虚。举按有力。且该长滑之形。(长者。过于本位也。主气有余。滑者。

  流而不滞也。主血有余。实脉兼此二象。此以虚实二脉。探气血盛衰之情也。)迟寒数热。

  纪至数多少。(平人脉。以四至为准。不及曰迟。一息三至也。太过曰数。一息六至也。经云。数则为热。迟则为寒。此以迟数二脉。别其寒热也。)浮表沉里。在指下重轻。(轻手举之于皮肤上即得。重按乃无。如水浮泛者曰浮。重手按至筋骨而得者曰沉。经云。浮为在表。

  沉为在里。此以浮沉二脉。别其表里也。)缓则正复。和若春风柳舞。大则病进。势若秋水潮生。(缓则胃气复。如春柳之和。故邪退而正复也。病进而危。故脉洪大。如秋涛之汹涌。此以缓大二脉。验其邪正也。)六脉同等者。喜其勿药。(六脉者两手六部之脉也。同等者。

  脉息调匀。不治自愈。王肯堂误解为大小浮沉迟数同等。不可从也。)六脉偏盛者。忧其采薪。(偏盛者。六部中那一部独异也。又于那一部之中。推其于八脉中见出那一象也。王肯堂旧解亦误。)

  卷一 切脉

  脉有宜忌

  凡病内虚者。脉弱为宜。洪大则忌。病外感者。阳脉为宜。阴脉则忌。○有神者吉。和缓者吉。合于时令者吉。与面上五色中见那一色相生者吉。反是者凶。只此数语可遵。其余皆不经之言。不可信也。

  卷一 切脉

  妇人脉法

  妇人两尺盛于两寸。常也。若肾脉微涩与浮。或肝脉沉急。或尺脉断绝不匀。皆经闭不调之候。妇人尺脉微迟为居经。月事三月一下。血气不足故也。

  妇人三部浮沉正等。无他病而经停者。孕也。尺大而旺。亦然。左尺洪大实为男。右尺洪大实为女。(旧说。以左右尺为断。然经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今以寸脉动滑。为断左叶熊罴。右应鸾凤之兆。)

  体弱之妇。尺内按之不绝。便是有子。月断病多。六脉不病。亦为有子。所以然者。体弱而脉难显也。脉经曰。三部浮沉正等。按之无绝者。孕娠也。何常拘于洪滑耶。阴搏阳别。

  谓之有子。言尺内阴脉抟指。与寸口阳脉迥别。其中有阳象也。妇人不月。脉来滑疾。重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和滑而代者。二月余之胎息也。重手按之。滑疾不散者。五月也。

  妇人经断有呕。其脉弦者。后必大下。不成胎也。然有因病脉弦。又当保胎为务。气旺。则弦自退矣。

  阴虚阳搏谓之崩。言尺内虚大弦数。皆内崩而血下。妊娠七八月。脉实劳强大者吉。沉细者难产而死。

  女人得革脉。曰半产漏下。得离经之脉。曰产期。离经者。离乎经常之脉也。盖胎动于中。脉乱于外。势之必至也。

  新产伤阴。出血不止。尺脉不能上关者死。妇人脉平而虚者。乳子也。

  妇人尺脉弱而涩。小腹冷恶寒。年少得之。为无子。年大得之。为绝产。

  卷一 切脉

  小儿脉法

  小儿五岁以下。血气未盛。经脉未充。无以别其脉象。故以食指络脉之象彰于外者察之。

  食指第一节寅位。为风关。第二节卯位。为气关。第三节辰位。为命关。以男女左右为则。

  纹色紫曰热。红曰伤寒。青曰惊风。白曰疳疾。淡黄隐隐为无病。黑色曰危。在风关为轻。

  气关为重。命关为危。脉纹入掌为内钓。纹弯里为风寒。纹弯外为食积。及五岁以上。乃以一指取寸关尺之处。常以六至为率。加则为热。减则为寒。皆如诊大人法。

  小儿脉乱身热。汗出不食。食即吐。多为变蒸。小儿四末独冷。鼓栗恶寒。面赤气粗。

  涕泪交至必为痘疹。

  半岁以下。于额前眉端发际之间。以名中食三指候之。食指近发为上。名指近眉为下。

  中指为中。三指俱热。外感于风。鼻塞嗽咳。三指俱冷。外感于寒。内伤饮食。发热吐泻。

  食中二指热。主上热下冷。名中二指热。主夹惊。食指热。主食滞。

  卷一

  中风

  猝倒无知。牙关紧闭。痰涎上壅。危在顷刻是也。李东垣主气虚。刘河间主火盛。朱丹溪主湿盛生痰。三子皆言中风之因。如作文之推原法。薛立斋赵养葵。言真水竭。真火虚。

  肝郁脾伤。及诸虚所致。更推展言之。总非正面文本。其曰风者。主外来之邪风而言也。其曰中者。如矢石之中于人也。此时因风治风。尚恐不及。其他奚论焉。小续命汤为第一诸说。

  不足凭也。若谓是气虚火盛痰多水竭火虚肝郁脾伤及诸虚所致。为病日久。即未中风之前。

  以大剂调养。非一两月不效。岂于既中风之际。死生只在顷刻。尚可以一剂。回其气虚。平其火势。清其痰源。滋其肾水。温其命火。及疏肝健脾。补养诸虚乎。必无是理也。如牛黄脑麝。及市上驰名丸药。人尚知其劫伤元气。不敢轻投。而数家之书。言似近理。其实伪君子之为害。更甚于真小人。(念祖)为活人计。不敢不得罪前人。而直辨其非。

  脉喜浮大。(浮者。邪尚在腑也。大者。风为阳邪。阳症见阳脉也。若浮大鼓指。恐邪盛正衰。元气欲脱。)忌沉小。(沉者。邪入脏也。小者。正气衰也。其沉小而气度和缓。来去分明。乃是吉兆。)

  中经有六经之形证。宜小续命汤。(三十二)

  中脏多滞九窍。故有唇缓失音鼻塞耳聋目瞀便秘之症。风自外来。故不外麻桂。手足抽掣。故兼用归芍。二便阻隔。故用滑石硝黄。宜防风通圣散。(五十六)

  中腑多着四肢。故有半身不遂手足不随左瘫右痪之形。

  中血脉。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弱之阻隔。唯口眼 斜。或左或右。

  偏左。宜六君子汤。盖左半虽血为主。非气以统之。则不流也。(二)

  偏右。宜四物汤。盖右半虽气为主。非血以丽之。则易散也。(九)

  二汤俱加竹沥姜汁。以行经络之痰。再加僵蚕钩藤天麻羚羊角。以熄风活络。或加附子以固阴。肉桂以通阳。黄 以胜风。

  中风不语。宜资寿解语汤。(三十九)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行。宜地黄饮子。(三十)

  中风死症。多是风中带寒。其症。口开为心绝。手撒为脾绝。眼合为肝绝。遗尿为肾绝。

分页阅读: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时方妙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