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妙用 - (TXT全文下载)

胎。恐服药有碍。灶中黄土研末。以水和涂于心下及脐下。干则易之。

  一受胎二三月。必呕恶心。以月水不通。阳明之气。壅盛上 。至四五月自愈。如病甚。

  用一胎前下血。名曰胎漏。气虚不摄血也。多服补中益气汤。如因恼怒伤肝者。宜加味逍遥散。加生地。

  一胎动不安。血不养胎也。宜四物汤。去川芎加白术杜仲。若有火者。再加黄芩。如腹时痛多寒者。加川椒。此一味。今人罕用。金匮用以养胎。

  一堕胎症屡患者。必应期而堕总属气血大虚。余昔惑于丹溪之说。以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内子患此。四年中连服五次皆堕。后有老医。用四物汤。加真鹿胶补骨脂菟丝子杜仲川续断而安。余始悟命门为人立命之本。女以系胞。必用温药热药始效。赵氏医贯。用六味八味。加艾叶阿胶。大有灼见。如不受温药峻剂者。以杜仲八两。糯米汤泡炒勿焦取粉。真桑上寄生人参五味子各四两为末。以黄 一斤。白术大枣各六两。煮膏为丸。米汤送下四钱。

  一日两服。神效。一子肿。宜五皮散。加白术子嗽。宜二陈汤。加阿胶麦冬桑白皮五味子干姜细辛。子悬宜四物汤。去川芎。加黄芩白术甘草。子泻宜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加黄芩砂仁。

  一临产交骨不开。宜四物。去芍地。加发炭三钱。龟板五钱。水煎服。如血水大下而不产者。是血干而胎滞。气虚推送无力。宜当归补血汤。加人参肉桂各一钱。甚者。去桂。加附子三钱。此法时医不讲。

  一产后血晕。用醋炭熏鼻。老酒和童便饮之。不可放倒。如气血脱而晕者。必唇口手足厥冷。以当归补血汤。加参附干姜。以回其阳。甚者。必用通脉四逆汤。如认作血晕治之。

  则一胎衣不下。用归身五钱。川芎三钱。水煎服。或血入衣中。胀而不下。宜清酒送下失笑散。

  一产后发热。有外感者。照常法治之。如无外感。用当归补血汤。

  一血块痛。宜四物。倍当归。去地黄。加牛膝桃仁肉桂青皮醋炒大黄下之。

  一产后泄泻。不可利水。只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一产后大便不通。宜八珍汤。加桃仁杏仁。

  一子宫下坠。乃劳力所伤也。宜补中益气汤。加附子。玉门不闭。治同。

  一产后。瘀血不行腹痛者。宜当归四钱。川芎二钱。炮姜炙草各一钱。桃仁七枚。名生化汤一产后感风成痉。口噤。角弓反张。无汗者名刚痉。宜荆芥穗一两。以童便煎灌之。或桂枝汤。加葛根三钱。有汗。为柔痉。宜桂枝。加栝蒌根三钱。二痉属虚者。以十全大补汤。

  加一产后喘促。口鼻起黑气。为瘀血入肺。不治。或用人参一两。苏木三钱。水煎顿服。

  若厥冷自汗。必用通脉四逆汤。进二三剂。厥回脉复。可治。

  卷四

  妇人杂病

  一经水不调属虚者。乃冲任之血不足。宜服归脾汤二十剂。再以海螵蛸四两。茜草一两。

  以一经水不调属实者。自有实症实脉可验。宜四物汤。加醋炒大黄香附桃仁丹皮青皮红花之类。

  一经水不调因郁而致者。宜加味逍遥散。

  一妇人肥而不妊。乃子宫脂满。宜四物汤。去地黄。加香附半夏贝母。以益母膏为丸。

  如瘦一妇人带病。皆由中土亏损。带脉不能收引。以致十二经脉。因而内陷也。宜六君子汤。

  加炮姜以补脾。甚者。以补中益气汤。以提之。或以椿根皮黄柏牡蛎粉醋糊为丸。间服以涩之。

  伤寒(伤寒以六经为主。太阳阳明少阳为三阳。太阴少阴厥阴为三阴。病症百出无常。

  总范一百病敢

  卷四

  太阳

  (为寒水之经。主一身之表。)

  何谓太阳经症。曰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是也。一脉缓自汗恶风。为虚邪。宜桂枝汤。○如八九不邪未而竭枣。

  二汤按此二法。治表中之表也。○时法。冬月以加味香苏饮代上二方。三时感胃。以九味羌活何谓太阳腑症。曰表邪不去。必入于里。膀胱为表中之里也。有蓄水蓄血之辨。

  一太阳症。其人口渴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为膀胱蓄水症。宜五苓散。

  一太阳症。其人如狂。小腹硬满。小便自利脉沉。为膀胱蓄血症。(古用抵当汤丸。今畏其按此二法治表中之里也何谓太阳变症。曰汗下失宜从阴从阳之不一也。

  一不应下而下之。续得下利清谷身疼痛。宜四逆汤。以救清谷之里。又以桂枝汤。以救身疼一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一大汗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太过。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主一太阳病。发汗太过。动其营血。而卫邪反内伏。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阳一阳盛于内。误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十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一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一伤寒不大便六七日。(为里症)头痛有热(为表症。)外不解。由于内不通也。下之。

  里和而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加疟状。日晡所发热。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与大承气汤。

  一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一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停者。沉滞不起也。阴阳者。尺寸也。)先振栗汗出乃解。

  但汗以上言汗下失宜。热炽而伤其阴阴伤则从阳明阳化之症多以大肠阳明递相传也。

  何谓发汗利水。为治太阳两大门。曰邪伤太阳病在寒水之经也。驱其水气以外出。则为汗逐太阳为寒水之经。邪之初伤。必须发汗。麻黄汤。发皮肤之汗。桂枝汤。发经络之汗。

  葛根发汗渴雷散之大陷甚于宜小出不强。

  以桂

  卷四

  阳明

  (主里。外候肌肉。内候胃中。)

  何谓阳明经症。曰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反恶热是也。有未罢太阳已罢太阳之辨。

  若兼见头痛恶寒是太阳症未罢。自汗脉缓。宜桂枝汤。项背KT KT 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无若无头痛恶寒但见壮热口渴。是已罢太阳。为阳明经之本症。宜白虎汤主之。

  何谓阳明腑症。曰潮热谵语。手足腋下 然汗出。腹满大便硬是也。有太阳阳明。少阳阳明本太阳症。治之失法。亡其津液。致太阳之热。乘胃燥而转属阳明。其症小便数。大便硬。

  本少阳病。治之失法。亡其津液。致少阳之邪。乘胃燥而转属阳明。为大便结燥。伤寒论谓遂归于愚按阳明在经。未离太阳宜汗之。既离太阳。宜清之。在腑。审其轻重下之。若在经腑之界口干口是开出于以为

  卷四

  少阳

  (主半表半里)

  何谓少阳经症。曰口苦咽干目眩是也。有虚火实火之辨。

  寒热往来于外。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为虚火症。宜小柴胡汤。

  寒热往来于外。心中痞硬。郁郁微烦。呕不止。为实火症。宜大柴胡汤。

  何谓少阳腑症。曰少阳主寒热属于半表则为经。属于半里则为腑。其症虽无寒热往来于外。

  因呕而痞不痛者。半夏泻心汤。胸中有热而欲呕胃中有邪气而腹中痛。宜黄连汤。邪已入里。

  则胆火下攻于脾而自利。宜黄芩汤。胆火上逆于胃而为呕。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以上四方。

  寒热攻补并用。仍不离少阳和解法。

  卷四

  传经发明

  按宋元以后医书。皆谓邪从三阳传入。俱是热症。唯有下之一法。论中四逆白通理中等方。

  俱为不然有非也。有谓递次传入三阴尽无寒症者。

  亦非何则。人今试譬之寒。第觉寒。寒性谓误药而变凡汗下失宜。过之。则伤正而虚其阳。不及。则热炽而伤其阴。虚其阳。则从少阴阴化之症化热疼痛阴化里寒外阳从阴

  卷四

  太阴

  (为湿土纯阴之脏也。病入太阴。从阴化者多。从阳化者少)

  何谓太阴之邪从阴化。伤寒论云。腹满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温。时腹自痛是也宜理中汤何谓太阴之邪从阳化。伤寒论云。发汗复不解腹痛。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是也。又曰。

  腹满而痛。)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卷四

  少阴

  (肾中水火同具邪伤其经或从水化而为寒。或从火化而为热。二症俱以脉沉细但欲寐为何谓少阴之邪从水化而为寒。曰脉沉细而微但欲寐。背恶寒口中和腹痛下利清谷。小便白是少阴病寒邪始伤是当无热。而反发热。为太阳之 阳外呈。脉沉。为少阴之生气不升。

  恐阴太阳以上交阴阳法。

  少阴病。自始得以至于二三日。俱无里症。可知太阳之表热。非汗不解。而又恐伤汗以伤肾汤。

  以上微发汗法。

  手足厥冷吐利小便复利。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宜四逆汤。

  里寒外热。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利止脉不出。汗出而厥。宜通脉四逆汤。少阴下利。

  微续汗下后。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

  武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中和。其背寒者。(太阳之阳虚。不与少阴之君火相合)当灸之。

  ○痛(辄云少阴病吐利。(神机不能交会于中土。)手足逆冷。(中上气虚。不能达于四肢。)烦躁欲死者吴以上用温剂法。

  何谓少阴之邪从火化而为热。曰脉沉细而数。仍欲寐而内烦外躁。或不卧口中热下利清水小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朱苓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

  下利便脓血。桃花汤主之。

  以上皆以补正为救阴法。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舌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柯注云。热淫于内。因而转属阳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柯注云。得病六七日。当解不解。

  津心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柯注云。是土燥火炎以上皆以攻邪为救阴法。

  卷四

  厥阴

  (为风木之脏。从热化者多。从寒化者少。以木中有火故也。)

  何谓厥阴症。伤寒论云。厥阴之为病。消渴。(火盛。)气上撞心。(气逆即火逆)心中疼热。

  臭。

  则症相即转属厥阴。为病危。厥阴病衰。转属少阳。为欲愈。

  一乌梅丸。为厥阴症之总方。吐蛔久利尤隹。一病初起。手足厥冷。脉微欲绝。宜当归四逆后必一脉结(脉缓时一止日结。活人云阴盛则结。)代。(一脏气败。其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

  虚生按前言表症。而手足厥逆。此言里症。而脉结代。虽为厥阴寒化。终不用姜附大热之品。

  以厥皆所以下无形之邪也。若以承气下之。利不止矣。

  一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热也。白头翁汤主之。

  以上治热化之法。

  一厥者必发热。热与厥相应。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此四症。是厥阴伤寒之定局。

  先热少而一乘脾乘肺二症宜辨。一曰伤寒腹满。(经云。诸腹胀大皆属于热。此由肝火也。)谵语(经一曰伤寒发热。啬啬恶寒。(肺主皮毛。此症因无头痛项强。知其非太阳病。为肺虚。)

  渴欲此其一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此亦肝乘脾也。)先与小建中汤。(平肝以补脾。)

  所一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清入胃。必作利也水在发散

  卷四 太阳方

  桂枝汤

  桂枝 白芍(各三钱) 甘草(二钱炙) 生姜(三钱切片。) 大枣(四枚)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服后。少顷 粥一杯。以助药力。温覆微似汗。若一服病止。不必再

  卷四 太阳方

  麻黄汤

  麻黄(三钱去根节。) 桂枝(二钱) 杏仁(去皮尖。二十三枚。) 甘草(一钱)

  水三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吹去上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不须 粥。余将息如前法。

  卷四 太阳方

  大青龙汤

  麻黄(六钱去根节) 桂枝(二钱) 甘草(二钱炙。) 杏仁(去皮尖。十二枚。) 生姜(三钱切片。) 大枣(四枚) 石膏(碎。以棉裹。四钱五分)

  水四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半。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八分。温服。温覆取微似汗。汗出多者

  卷四 太阳方

  小青龙汤

  麻黄(去根节) 白芍 干姜(不炒。)甘草 桂枝(各二钱) 半夏(三钱) 五味子(一钱) 细辛水三杯半。先煮麻黄至二杯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钱五分。)○小便不利。小腹痛满。去麻黄。加茯钱。)

  ○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二十一枚。○按论云。若微利者。去麻黄。加芫花。今芫花不常

  卷四 太阳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按近传伤寒论有分两。理宜两汤各煎听用。如各半汤。则各取其半而合服之。如二一汤。

  则取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而服之。犹水陆之师。各有节制。两军相为表里。异道夹攻之义。后人等其分两。

  卷四 太阳方

  五苓散

  合为一方。与葛根辈何异。

  泽泻(一两六株) 猪苓 茯苓 白术(各十八株) 桂枝(半两)

  共为末。以米饮和服二钱五分。日三服。多饮暖水以出汗。

  卷四 太阳方

  抵当汤

  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熬各十二个。) 大黄(三钱) 桃仁(七个)

  水一杯半。煎七分服。不下。再服。

  卷四 太阳方

  桃仁承气汤

  桃仁(十六粒。去皮尖。)大黄(四钱) 甘草 桂枝(各二钱) 芒硝(二钱)

  水二杯。煎八分去滓。入芒硝。煎微沸。温服。四逆汤。真武汤。(俱见下少阴。)桂枝加附子汤。白虎加人参汤。(即白虎汤加人参一钱。)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即见下阳明。)生姜泻心汤。

  生姜(二钱)炙草 人参 黄芩(各一钱五分) 半夏(一钱)干姜 黄连(各五分) 水煎服

  卷四 太阳方

  大陷胸汤

  大黄(二钱) 芒硝(一钱) 甘遂(末三分)

  水一杯。先煮大黄至六分去滓。入芒硝。煮二沸。纳甘遂末。服得快。勿再服。

  卷四 太阳方

  大陷胸丸

  大黄(四钱) 葶苈子(熬。) 芒硝 杏仁(各一钱五分)

  捣为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入甘遂末三分。白蜜半匙。水一杯。煎半杯温服。一宿乃下

  卷四 太阳方

  小陷胸汤

  黄连(一钱) 半夏(二钱) 栝蒌实(二钱)

  水一杯半。先煮栝蒌至一杯。入二味。再煎至七分服。微下黄涎。

  卷四 太阳方

  三物白散

  桔梗 贝母(各四钱二分) 巴豆(一钱二分去心熬黑。)

  共为末。以白饮和服一钱一分。羸者七分。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

  卷四 太阳方

  十枣汤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异筛秤末合和之。水二杯半。煮大枣十枚。至七分去滓。强人纳药末七八分。羸人五六分。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芍药 生姜 茯苓 白术(各三钱) 炙草(二钱) 大枣(四枚)

  水煎温服。小便利。则愈。

  卷四 阳明方

  桂枝加葛根汤

  即桂枝汤加葛根四钱。

  水三杯半。先煮葛根至二杯半。吹去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不须 粥。

  葛根汤。

  葛根(四钱) 麻黄(三钱) 生姜(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二钱) 大枣(四枚) 白芍(二水三钟半。先煮麻黄葛根至二钟去沫。入诸药。至八分。温服。微似汗。不须啜粥。

  卷四 阳明方

  栀子豉汤

  栀子(七枚生用) 香豉(三钱)

  水三钟。先煮栀子至一钟半。入香豉煮七分。温服。一服得吐。不用再服。

  葛根加半夏汤。(即葛根汤加半夏二钱。)

  卷四 阳明方

  白虎汤

  石膏(八钱绵裹) 知母(三钱) 炙草(一钱) 粳米(四钱)

  水三杯。煎一杯服。

  卷四 阳明方

  麻仁丸

  麻仁(另研) 芍药 枳实(炒) 浓朴(各五两炒) 杏仁(五两半研作脂。) 大黄(一斤蒸焙)

  炼蜜丸如梧子大。米饮送十丸。渐加。以知为度。(此方分两照脾约丸。)

  卷四 阳明方

  煎蜜导方

  蜜一杯。于铜器内煮如饴状。取纸卷作挺子。以线札之。以蜜浓包之。如指许长二寸。

  微热

  卷四 阳明方

  猪胆汁导方

  猪胆一枚。和醋少许。以竹管灌入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卷四 阳明方

  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钱清酒润。) 炙草(二钱) 芒硝(三钱)

  水二杯半。先煮大黄甘草。取一杯去滓。入芒硝。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卷四 阳明方

  小承气汤

  大黄(四钱) 浓朴 枳实(各三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再煮服。若更衣分服。

  卷四 阳明方

  大承气汤

  大黄(二钱酒润。) 浓朴(四钱) 枳实 芒硝(各二钱)

  水三杯。先煮枳实浓朴。至一杯半去滓。纳大黄。煮一杯去滓。纳芒硝。微火煮一二沸。

  服

  卷四 少阳方

  小柴胡汤

  柴胡(四钱) 人参 黄芩 炙草 生姜(各二钱五分) 半夏(二钱) 大枣(二枚)

  水三钟。煎一钟半去滓。再煎八分。温服。一日夜作三服。

  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二钱。○渴者。去半夏。加人参七分。栝蒌根二钱利愈。○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一钱。干姜一钱半。

  卷四 少阳方

  大柴胡汤

  柴胡(四钱) 半夏(二钱) 黄芩 芍药 大枣(二枚) 枳实(各钱半) 生姜(二钱五分)一本。有大黄五分。

  水三钟。煎八分。温服。一日夜作三服。

  卷四 少阳方

  半夏泻心汤

  半夏(三钱) 黄芩 干姜 炙草 人参(各一钱五分) 黄连(五分) 大枣(二枚)

  水三杯。煎一杯半去滓。再煎八分。温服。

  卷四 少阳方

  黄连汤

  黄连 炙草 干姜 桂枝(各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半夏(二钱) 大枣(二粒)

  水二杯。煎七分。温服。

  卷四 少阳方

  黄芩汤

  黄芩(三钱) 炙草 芍药(各二钱) 大枣(三粒)

  水煎服。日二夜一。

  卷四 少阳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即前方。加半夏二钱。生姜三钱。

  卷四 太阴方

  理中丸汤

  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各三两)

  共研末蜜丸如鸡子黄大。研碎以沸汤服一丸。日三四服。服后啜热粥。以腹热为度或用各三钱。水二钟。煎八分。温服。服后啜热粥○若脐上筑者。去术。加桂。○吐多者去术加生姜者。

  卷四 太阴方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 生姜(各三钱) 大枣(四枚) 芍药(六钱) 炙草(二钱) 水三杯煎一杯服。

  卷四 太阴方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 生姜(各三钱) 芍药(六钱) 炙草(二钱) 大黄(七分) 大枣(四枚) 水三杯。煎八

  卷四 少阴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去节。) 细辛(各三钱) 附子(一钱五分)

  水三钟。先煮麻黄至二钟去沫。入诸药。煎七分。温服。○按近医惑于细辛用不过一钱之邪

  卷四 少阴方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去节) 甘草(各三钱) 附子(一钱五分)

  煎法同上。

  卷四 少阴方

  真武汤

  茯苓 芍药 生姜(各二钱) 白术(二钱) 附子(一钱泡。) 水三钟。煎八分。

  温服。

  卷四 少阴方

  四逆汤

  甘草(四钱炙。) 干姜(三钱) 附子(二钱生用。)

  水三钟。煎八分。温服。○干姜再加三钱。名通脉四逆汤。○加茯苓六钱人参一钱。名茯苓

  卷四 少阴方

  白通汤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生用) 葱白(二根)

  水二钟。煎八分。温服。○加猪胆汁一汤匙人尿半汤匙。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卷四 少阴方

  附子汤

  附子(二钱) 茯苓(三钱) 人参(二钱) 白术(四钱) 芍药(二钱) 水二钟。

  煎八分。温服

  卷四 少阴方

  吴茱萸汤

  吴茱萸(三钱汤泡) 人参(一钱半) 大枣(四枚) 生姜(六钱) 水煎服。

  卷四 少阴方

  甘草汤

  甘草(二钱) 水三钟。煎一钟。分两次服。

  卷四 少阴方

  甘草桔梗汤

  甘草(六钱) 桔梗(三钱)

  水三钟。煎一钟半。分三服。

  卷四 少阴方

  苦酒汤

  半夏(一枚生的破十四片) 鸡子(一枚去黄。)

  纳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再作三服

  卷四 少阴方

  猪肤汤

  猪肤(四两) 水六杯。煎三杯去滓。加白蜜半盏。米粉三钱熬香。分三服。

  卷四 少阴方

  半夏散及汤

  半夏 桂枝 炙草各等分为末。白饮和服二钱。日三服。不能服散者。用水一杯。煮七沸。入散三钱。更煮三

  卷四 少阴方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黄连(四钱) 黄芩(一钱) 芍药(三钱) 阿胶(三钱) 鸡子黄(一枚)

  水三杯。煎二杯去滓。入胶烊尽。小冷。入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一日三服。

  卷四 少阴方

  桃花汤

  赤石脂(八钱留一钱研末。) 干姜(五分) 粳米(四钱)

  水三杯。煎八分。入石脂末一钱。调服。日作三服。

  卷四 少阴方

  大承气汤

  (见阳明)

  卷四 少阴方

  猪苓汤

  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各三钱)

  水二杯。先煮四味。至一杯去滓。入胶煎服。

  卷四 厥阴方

  乌梅丸

  乌梅(九十三枚) 细辛(六钱) 干姜(一两) 当归(四钱) 黄连(一两六钱) 附子(六钱炮)

  各另研末。合筛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饭上蒸之捣成泥。入炼蜜。共捣千下。

  丸如

  卷四 厥阴方

  当归四逆汤

  当归(三钱) 桂枝 白芍(各二钱) 甘草(炙) 木通(各一钱五分) 细辛(一钱) 红枣(五水三杯。煎八分。温服。○寒气盛者。加吴茱萸生姜各二钱。老黄酒半杯。同煎服。

  卷四 厥阴方

  白头翁汤

  白头翁(一钱)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一钱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温服。

  卷四 厥阴方

  炙甘草汤

  炙草(二钱) 桂枝 生姜(各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火麻仁 麦门冬 阿胶(各二钱) 生

  卷四 厥阴方

  四逆汤

  炙草 枳实 柴胡 芍药(各等分)

  研末白饮和服二钱。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煮薤

  卷四 厥阴方

  白虎汤

  (见阳明)

  卷四 厥阴方

  小建中汤

  芍药(六钱) 桂枝 生姜(各三钱) 炙草(二钱) 大枣(四枚)

  水三杯。煎一杯去滓。入饴糖四钱。烊温服。茯苓甘草汤。

  茯苓 桂枝(各二钱) 炙草(一钱) 生姜(三钱)

  水二杯。煎一杯服。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6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时方妙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