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开蒙问答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法相宗
文件大小:0.27mb。
书籍内容:

续藏经 唯识开蒙问答
 元 云峰集
重刻唯识开蒙跋语

  如来以五味四悉。化导众生。虽教网万殊。而要其旨趣。不越性相两宗。相得性融。不涉支离之病。性随相显。终无儱侗之虞。故门庭虽至於分河。而并照还同於日月。粤自慈氏秉瞿昙之嘱。而天亲挈其枢。奘师得戒贤之传。而慈恩鬯其秘。圆成妙理。昭揭支那。逮时运迁讹。古疏湮没。一线未坠。赖有开蒙二卷。亦复久失流通。人罕寓目。於是雪航楫公发心募刻。兼请灵源惠兄会其科。际五陈君校其谬。而募赀监梓者。则王元建。王汝止。扬次弁等力也。刻既成。嘱余纪其始末。以告后之阅者。共生难遭殷重之想。坚修妙圆识心三昧。他日龙华会上。端必以此为受记正因耳。
  时崇祯庚午孟春之吉比丘大真识於古延寿院

  唯识开蒙目缘

卷上
  问答题目  立三支量  唐梵番译  成唯识义  能所成义  唯识义利  述记卷次  论疏作释  墨字诠表  题目之义  科疏钞序  判教顿渐  所被机宜  论之宗体  藏乘收摄  论兴何年  科判三分  能敬三业  造论之缘  外宗我法  小乘我法  八十八使  润惑生数  执障二义  我法二义  何名世间  何名圣教  八转声义  二种我法  二我之义  相见同别  四师心分  八识二执  火人喻义  五位唯识  八识得名  八识了境  四师说异  因果能变  八识门义  八识业招  八缘三境  三境熏种  三境二类  八具三量  八具三性  八具九缘  八识界地  八具心所  八能所熏  得种子名  八缘假实  新熏本有  八识五受  八识所依  因缘义别  开导差别  八识断舍  七二师异  第七所系  第七染净  心所立名  王所取相  心所位数  遍行五义  别境五义  善十一义  染净相番  根本六义  十惑俱分  十惑界系  二十随惑  不定心所  王所一异  识变唯识  分位唯识  八俱不俱  八识一异

卷下
  六种无为  三科百法  五位三性  因果之义  四相之义  四食之义  四分之义  五位八谛  有无对色  戒有三种  自相共相  八缘假实  问三境义  三境熏种  二种无明  成漏之义  善等三性  南山量义  四缘之义  五果之义  十因五果  福等三业  三种习气  惑业苦三  十二支名  二种生死  量果之义  四变句义  三界九地  世界名义  人仙名义  天君正义  轮王有四  阿修罗义  地狱名义  神是畜义  四生名报  在胎五位  四生具缘  果趣具生  定不定报  诸论差别  五心轮名  四断名义  三宝名义  三乘通号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  二加行位  三见道位  四修习位  五究竟位  四转依果  二空名义  三身名义  十号名义  薄伽六义  诸佛别名  三业化义  小乘五位  一资粮位  二加行位  三通达位  四修习位  五无学位  二无我义  四句百非  杂录问难  八部名义  四相五衰  三教同异

  唯识开蒙目次(终)

  

  唯识开蒙问答卷上

    宣授怀益路义台寺住持宗法圆明通济大师 云峰 集

  问答题目

  问。云何唯识。
  答。心外无法。故曰唯识。
  难曰。山河大地六尘境界。分明在外。何言心外无法邪。
  答曰。山河等者。心相分也。实不在外。
  问。何理知之。
  答。相见俱依。自证起故。
  请说所以。
  答。谓心体者。名自证分。自证体上有二功用。一能缘用谓之见分。二所缘用谓之相分。摄用归体。唯一自证分。此山河等是心相分故不在外。
  问。有如何者。请喻示之。
  答曰。如蜗牛头幻生二角。出则似二。缩则一头。

  立三支量

  问。法喻虽齐。意犹未决。以何方便使人信极。
  答。三藏大师制恶见中特伸比量。立六尘境皆不离心。量云。真故极成色是有法。定不离眼识宗。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因。犹如眼识喻。合云。诸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者。皆不离眼识。同喻如眼识。异喻如眼根。真故极成色。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定不离眼识。
  请示后五。
  答。如立声云。真故极成声。定不离耳识宗。自许二三摄耳所不摄故因。如耳识喻。乃至第六云真故极成法。定不离意识宗。自许六三摄意所不摄故因。犹如意识喻。既六尘等皆不离识。心外无法其理明矣。若汝跳得出这个圈圚。许汝不信唯心。若跳不出应须敬信唯心法门。如或不信埋没自己。生死时长。奈汝波咤。
  问。立色等境不离自心。於宗因中更置真故等言。何所以邪。
  答。各有所防。外人出过。
  请细示法。
  答。因明疏云。凡因明法能所立中。若有简别便无过失。若自比量。以自许言简。显自许之言。无他随一等过。若他比量。汝执等言简。无违宗等失。若共比量。以真故言简。无自教等失。随其所应各有标简。此比量中有所简别。故无诸过。
  问。且真故言。简何过也。
  答。简世间相违。
  问。世间有几。
  答。有二世间。
  何者为二。
  答。一学者世间。二非学者世间。
  请别简之。
  答。言真故者。明依胜义。不依世俗。故不违於非学者世间文。显依大乘殊胜义立。非依小乘。亦不违於阿含等教。色离识有。亦不违於小乘学者世间之失。
  问。真故已知。极成简何。
  答。简自他不极成者。
  请示。
  答。疏云诸小乘说最后身菩萨染污诸色。一切佛有漏之色。若立为唯识。便有一分自所别不成。亦有一分违宗之失。此是他法。自不许者。
  问。何者自法他不许邪。
  答。疏云大乘宗说十方佛色。及佛无漏色。他小乘宗不许有故。立为唯识。有他一分所别不成。其此二因。皆有随一一分所依不成。说极成言为简於此。今者立二所余两家共许诸色为唯识故。
  问。因云初三摄者。何为初三。
  答。显十八界六三之中初三所摄。不尔。便有不定违宗。若不言初三摄。但言眼所不摄故。便有不定。排不定云。言极成之色。为如眼识眼所不摄故定不离眼识。为如五三眼所不摄。极成之色定离眼识。若许五三眼所不摄故亦不离识。便违自宗。为拣此过言初三摄。
  问。眼所不摄复拣何过。
  答。疏云此眼所不摄言。亦拣不定。为不言眼所不摄。但言初三摄故。作不定云。言极成之色。为如眼识初三摄故定不离眼识。为如眼根初三摄故非定不离眼识。
  问。言非定不离眼识者。何不言定离眼识邪。
  答。疏云由大乘师说彼眼根。非定一向离识。故此不定云非定不离眼识。不得说言定离眼识。
  问。自许之言。拣何过邪。
  答。疏云为遮有法差别相违过。故言自许。非显极成之色初三摄眼所不摄。他所不成。唯自所许。且寄在因中防彼过故。
  请示行相。
  答。疏云谓真故极成色是有法自相。定离眼识色非定离眼识色是有法差别。立者意许是不离眼识色。外人遂作有法差别相违言。汝立不离眼识色。举得同喻眼识却非是不离眼识色。阙第二相。一向难同归异。因於异转。阙第三相。既然双阙。因家后二相一向翻成歒者宗。能令立者宗成相违。不改先因。立能违量。(同伸一有法云)真故极成色。(后陈定相翻云)非是不离眼识色。此翻前陈意许也。(不改先因云)初三摄眼所不摄故。(番异作同云)犹如眼识。为遮此过。故言自许。与彼能违量上作不定言。极成之色为如眼识初三摄眼所不摄故非是不离眼识色。为如自许他方佛等色初三摄眼所不摄故是不离眼识色。若因不言自许即不得以他方佛色而为不定。此言便有随一过。汝能违量既有此过。非真能破。凡显他过。必无自非。成真能立。必无似故。明前所立无有有法差别相违。故言自许。外人见说山河大地唯是一心。来敌之云。无情成佛。我终不信。
  今问彼云。汝依何意便云无情不得成佛。
  彼答之云。无情不会修行。所以不得成佛。
  应问彼云何者是修行。
  彼答之云。六度万行。入禅作观。说法度生。此是修行。
  应更问云。如是修行。八识之中何识能耳。
  答。唯第六识。
  问。余七何非。
  答。第八唯无记。前五虽通善。一向无观智。第七唯执我。故修行者唯第六识。
  应问彼曰。余七成佛否。
  答曰成佛。
  难曰。余七不修行。如何得成佛。
  先顺例云。余七不修行。余七得成佛。无情不修行。无情应成佛。却翻例云。无情不修行无情不成佛。余七不修行余七不成佛。应立量云。余七是有法。应不成佛宗。不修行故因。如无情喻。无情是有法。应成佛宗。不修行故因。如余七喻。彼来救云。余七虽无观智不能修行。六修行时。为助伴故。亦得成佛。
  问。如何助伴。
  答。六修行时眼观善色。耳闻善声等。助成心事名为助伴。应例彼云。六修行时。无情亦为助伴。且如布施象马车乘国城妻子七宝等物。岂非无情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唯识开蒙问答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