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上善人咏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净土宗
书籍内容:

续藏经 诸上善人咏
 明 道衍撰
  诸上善人咏目次

  文殊师利菩萨(一)  普贤菩萨(二)  普慧菩萨(三)  天亲菩萨(四)  马鸣菩萨(五)  龙树菩萨(六)  五通菩萨(七)  庐山慧远法师(八)  慧持法师(九)  道珍法师(十)  昙鸾法师(十一)  南岳思大禅师(十二)  慧命禅师(十三)  静霭禅师(十四)  僧厓禅师(十五)  天台智者大师(十六)  道喻禅师(十七)  洪法师(十八)  登法师(十九)  道绰禅师(二十)  善导和尚(二十一)  法照禅师(二十二)  少康法师(二十三)  慈恩窥基法师(二十四)  怀玉禅师(二十五)  英法师(二十六)  衍法师(二十七)  僧惟岸(二十八)  僧惟恭(二十九)  怀感法师(三十)  智廉上人(三十一)  藏禅师(三十二)  僧昙鉴(三十三)  大行禅师(三十四)  道昂法师(三十五)  集维那(三十六)  宪章法师(三十七)  僧志通(三十八)  僧法智(三十九)  僧雄俊(四十)  僧自觉(四十一)  永明智觉禅师(四十二)  四明法智法师(四十三)  慈云遵式法师(四十四)  昭庆省常法师(四十五)  灵芝元照律师(四十六)  龙井元净法师(四十七)  孤山智圆法师(四十八)  天衣义怀禅师(四十九)  圆照宗本禅师(五十)  黄龙悟新禅师(五十一)  大通善本禅师(五十二)  长芦宗赜禅师(五十三)  真歇清了禅师(五十四)  慈受怀深禅师(五十五)  白莲咸教主(五十六)  晦庵慧明法师(五十七)  楂庵有严法师(五十八)  桐江择瑛法师(五十九)  喻弥陀(六十)  石芝宗晓法师(六十一)  慈照宗主(六十二)  忧昙宗主(六十三)  寂堂师元禅师(六十四)  天目中峰和尚(六十五)  玉冈蒙润法师(六十六)  云屋善住和尚(六十七)  天如惟则禅师(六十八)  旨观主(六十九)  西斋梵琦禅师(七十)  二沙弥(七十一)  尼大明(七十二)  尼净真(七十三)  尼悟性(七十四)  乌场国王(七十五)  宋世子(七十六)  刘遗民(七十七)  张杭学士(七十八)  庾诜居士(七十九)  宋满(八十)  黄打铁(八十一)  汾阳老人(八十二)  张馗(八十三)  韦文晋观察使(八十四)  元子平(八十五)  房翥(八十六)  张善和(八十七)  柳宗元刺史(八十八)  白居易少传(八十九)  文潞公(九十)  苏文忠公(九十一)  杨杰提荆(九十二)  王古侍郎(九十三)  马玕侍郎(九十四)  江公望司谏(九十五)  冯揖给事(九十六)  王以宁待制(九十七)  王日休上舍(九十八)  晁悗之待制(九十九)  陈瓘待制百  钟离少师(百一)  王仲回司士(百二)  胡闉宣义(百三)  王阗(百四)  孙如珪(百五)  季秉御药(百六)  金[奭-人+大](百七)  张纶总管(百八)  阎邦荣承务(百九)  王哀朝散(百十)  吴子章(百十一)  何昙迹(百十二)  韦提希夫人(百十三)  随皇后(百十四)  上党姚婆(百十五)  荆王夫人(百十六)  姚行婆(百十七)  广平夫人(百十八)  朱氏如一(百十九)  黄长史女(百二十)  李氏十四娘(百二十一)  陶氏十六娘(百二十二)

  

  诸上善人咏

    吴郡沙门 道衍

  文殊师利菩萨(第一)

  智德巍巍七佛师  金猊为座六铢衣  因中曾受迦文记  报尽还从净土归
  梵语文殊师利。此云妙德。乃过去七佛之师。释迦会中示菩萨形。助扬圣化。居众菩萨之首。又称法王子。观佛三昧经佛记文殊当生极乐世界。文殊发愿经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剎。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文殊为过去七佛之师。本来是佛。然其发广大愿求生极乐者。龙树论云。八十翁之舞。为教儿孙故也。

  普贤菩萨(第二)

  同体悲兴出世间  愿深如海行如山  一毛孔里经尘剎  犹往西方见圣颜
  普贤亦云徧吉。在华严逝多林末会发十大愿。普为法界众生临命终时同生极乐。偈曰。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大心菩萨虽妙悟本明。顿同诸圣。然犹力用未充。未及如来出现普利众生。故依极乐世界亲近弥陀。蒙彼授记。方能化身无数普利一切众生界也。

  普慧菩萨(第三)

  善哉徧吉是伊兄  尘劫之前觉道成  悲愿度生无有尽  苇江会里亦彰名
  普慧。普贤弟也。其行愿有同於兄。长芦赜禅师集万人念佛。建莲花胜会。亲感二大菩萨预会证明。此说具载禅师传云。

  天亲菩萨(第四)

  三昧圆成道外降  论明唯识世无双  不惟白日升兜率  又欲超生向乐邦
  天亲菩萨。北天竺人也。多造论。有唯识.金刚般若等。虽升兜率内院亲近弥勒。然着无量寿论。有求生净土偈及五门修法。若人依此力行。超往极乐有何疑乎。

  马鸣菩萨(第五)

  通宗造论贵全成  系念弥陀甚发明  五浊众生能起信  定超乐国证无生
  马鸣菩萨。西天第十二祖也。尝着起信论。发明系念西方。最为切要。菩萨三贤位满。已入初地。如佛记龙树住於初地生净土等也。

  龙树菩萨(第六)

  妙用无方显大中  论成能破有无宗  释尊昔日曾悬记  极乐真归始奏功
  龙树菩萨。第十四祖也。南天竺人。受具后於九旬中诵通三藏。深入法忍。造中观论.智度论.十住毗婆沙等。多赞西方。劝人念佛。有偈云。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即得为现身。故我归命礼。若人欲疾得。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信心清净者。花开即见佛。大乘菩萨尚欲求生。故世尊悬记。具缚凡夫何所恃而不信哉。

  五通菩萨(第七)

  度生无尽积功多  遥往西方请佛陀  五十大心随圣像  丹青从此遍娑婆
  五通菩萨。天竺鸡头摩寺僧也。往安乐世界请阿弥陀佛陈云。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无佛形仪。请垂降许。佛言。汝且前去。寻当现彼。及五通还。圣仪已至。一佛五十菩萨各坐莲华。在树叶下。五通取叶所在。图写流布。后以丹青摸徧于娑婆界也。载在南山律师历代三宝感通录。

  庐山慧远法师(第八)

  不出庐山种白莲  开坛立社集群贤  圣容三睹金池上  知与弥陀大有缘
  东晋慧远法师。俗贾氏。雁门人。学通儒老。年二十余见道安法师。因听讲般若。豁然开悟曰。九流异仪皆糠秕耳。后入庐山。刺史桓伊创东林居焉。影不出山者三十年。每送客以虎溪为界。时刘遗民.雷次宗等一十八人依远游止。拉一百二十三人为莲社。远於净土六时礼诵。精进不退。十年三睹弥陀圣相于金池上。后十九年七月晦夕於般若台定起。见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流注上下。演说苦空。佛告远曰。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又见佛陀耶舍.慧持.昙顺在佛之侧。前揖远曰。师志在吾先。何来之迟。既而与其徒曰。吾始居此。幸於净土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吾往生决矣。七日后果令终。弟子举葬西岭。谢灵运作铭。张野作序。大宋追谥圆悟大师。有杂文十卷号庐山集。行于世。师为莲社之始祖云。

  慧持法师(第九)

  爱绳掣断志西方  度量冲深道果香  远老是兄同结社  埙篪迭奏韵悠扬
  慧持法师。远公之弟也。度量冲深。风神俊爽。与兄集一百二十三人结莲社。一日辞兄入蜀。远留之不可。叹曰。人生爱聚。汝独乐离也。持曰。若滞情爱聚。本不应出家。今既割爱求道。正以西方为期耳。於是怅然而别。先兄往生矣。

  道珍法师(第十)

  匡庐迁化远尘埃  崖谷明如列炬开  五苦才离终见佛  来迎奚必用金台
  梁道珍法师。天监中憩锡庐山。闻昔远公结社净修之。地心甚慕之。然其初心犹预。异时忽梦海上数十人橹舟前迈。珍问何之。对曰将适弥陀国也。珍曰愿随往得否。曰。以子之意孰敢相拒。但於此一日之修。功超永劫。弥陀一经子未之诵。如何求往也。珍觉后叹媿。若於圣法有差焉。遂专诵此经。后二年。俄堂虚户扃有捧银台而至者曰。法师报尽当升此台。又曰。师之功行当乘金台。奈何初心犹预。故一此耳。珍谢曰。果能超三界出五苦。则珍也见佛之基有渐。奚必金台耶。珍亡之夕。崖谷光明洞然。若千炬交辉。乡民惊异。及旦即山问之。乃知珍亡往生之验(矣)。

  昙鸾法师(十一)

  弃却仙书受观经  长生何似学无生  齐声念佛看迁化  白日空中奏乐迎
  后魏昙鸾法师。雁门人。少游五台。因感灵异遂求出俗。三乘教典俱能涉览。性嗜方术。闻江南陶隐居有长生法。千里就之。陶即授以仙经十卷。鸾喜以谓神仙可必致也。后还洛下。遇三藏菩提流支。问曰。佛道有长生乎。支叹曰。长生不死。吾佛道也。道家何有焉。遂以十六观经授之曰。汝可诵此。依而行之。则舍秽土取净邦。寿命无量。获一切胜妙功德也。鸾深信其言。遂焚仙经而专观经。虽寒暑疾病不懈。一日正持诵次。忽一梵僧入室曰。吾龙树也。所居净土以汝有净土之心。故来见汝。鸾曰何以教我。树曰。已去不可及。未来未可追。现在今何在。白驹难与回。言讫而失。鸾以所见胜异。死期至(矣)。即集众教诫。令高声唱阿弥陀佛。鸾乃西向瞑目而终。一众同闻管弦丝竹之声自西而来。良久乃已。

  南岳思大禅师(十二)

  禅坐衡山迹尚存  弥陀形梦道弥尊  休言不化众生去  三世如来一口吞
  后周慧思禅师。武津人也。姓李氏。顶有肉髻。一夕梦梵僧劝出俗。思乃辞亲入道。及受具戒。日习坐一食。诵法华等经至满千遍。闻北齐慧文禅师有徒数百。其道盛行。乃往求法经。三七日获宿智通。得法华三昧。时居南岳行方等忏法。发愿往生。梦中感弥陀说法。於是陈主屡致慰劳。因为大禅师。将欲顺世。谓门人曰。汝当不惜身命。常修法华般若念佛三昧方等忏法。无常迅速。宜各勉之。师泊然而逝。异香满室。颜色如生。思存日。或劝之曰。何不下山化度众生去。师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却。何处更有众生可化。师之机用如此。其禀法弟子甚众。惟天台智者大师弘阐教观大其家光云。

  慧命禅师(十三)

  南岳齐心礼佛龛  愿於净土作同参  一朝合掌如蝉蜕  谁道俱年八十三
  慧命禅师。深通教法。长习禅观。与南岳思禅师俱行方等忏法。悉愿往生。当命终时。跏趺面西。唱佛来也。合掌而蜕。俱年八十三。时人见天神幢旛。唱言善哉来迎而去。

  静霭禅师(十四)

  抽肠拔肺愿无边  为法之心铁石坚  舍此秽形生净土  一花开向觉王前
  静霭禅师。性刚果。惟习禅理。因武帝灭佛。霭恨无力护法。告弟子曰。吾无益於世。当舍此身。自割手足布於石上。挂肠胃於树枝。割心捧之而卒。仍述偈以示众曰。舍此秽形。愿生净土。一念花开。弥陀佛所。

  僧厓禅师(十五)

  访道多年悟大乘  烧燃五指岂难能  临终天雨花无数  西上联翩六百僧
  僧厓禅师。住益州多宝寺。其道大行。尝於城西烧上下五指供养净土三圣。道俗十万余人拥之。人问痛否。答曰心既无痛指何痛也。乃谓弟子曰。我灭度后。汝当善事病人及丑陋者。凡斯徒辈。多是大心菩萨权化。自非悟平等理何能一切恭敬。厓往生时。或见天花如雨。身被斑衲。携锡杖。与六百僧乘空西没。

  天台智者大师(十六)

  一心三观妙难思  净土犹能论十疑  坐卧面西终不易  香台宝树有归期
  陈朝智者大师者。讳智顗。荆州华容人。俗陈氏。生时灵瑞不一。幼有奇相。肤不受垢。七岁入果愿寺。闻僧诵法华普门品。即随诵之。忽自忆记七卷之文。宛如宿习。十五礼佛像誓志出家。十八於果愿依僧绪剃落。二十进具。天嘉元年谒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思一见谓曰。昔灵鹫同听法华。今复来(矣)。即示以普贤道场。说四安乐行。师入观三七日。宿通潜发。惟自明了。以所悟白思。思曰。汝所证非吾莫识。此法华三昧旋陀罗尼。纵令义学之师千万。不能穷汝之辩。汝可传灯。莫作最后断佛种人。大建元年辞思往金陵阐化。凡说法不立文字。以妙辩才无有碍尽。七年遣徒众之天台佛泷峰。陈宣帝创修禅居之。割租充众费。至隋炀帝请师授菩萨戒。赐号智者。师常披一坏衲往来天台二十余年。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所说。及示一心三观圆顿之旨。建寺造像写经度僧不可胜数。笃志西方。劝人进修。着十疑论。历代诸师於净土述作虽多。究其要妙无越此书。师临终时焚香命笔作观心偈。令弟子唱十六观名。诫众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香台宝树易到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行道力终不唐捐。梵音声终不诳人。言已趺坐而化。寿六十。异迹甚多。广如本传。

  道喻禅师(十七)

  栴檀三寸造如来  徧满虚空亦异哉  要是佛随心所现  棘林中有觉花开
  隋道喻禅师出家於开觉寺。深信净土。念阿弥陀佛。造栴檀像长三寸。后忽死。经七日而苏曰。我往西方见阿弥陀佛言曰。汝造我像。因何太小。喻白言。心大即大。心小即小。言讫其像徧满虚空告言。汝且还本国。香汤沐浴。明星出时。我来迎汝。至期果感化佛来迎。光明照室。即便命终。开皇八年也。

  洪法师(十八)

  毗尼法相已坚持  况是西方念日驰  内院不生生净土  此心能有几人知
  洪法师者。并州人。一生净业。手不执钱宝。临命终时。见兜率陀天童男童女来迎。洪曰。我期西方。不生天上。令徒众念佛。口云西方佛来迎也。言讫而逝。当仁寿四年。

  登法师(十九)

  高据猊床讲涅盘  听徒围绕尽生欢  劝称佛号生安养  遍界香云信可观
  登法师者。深明教典。於并州兴国寺讲涅盘经。道俗来听。若长若幼皆令口念阿弥陀佛名号。劝共往生。至开皇十二年将徂之夕。异香迎接。及殡之时。光明香云遍诸聚洛。

  道绰禅师(二十)

  观经讲罢坐匡床  善导相资行益彰  豫感佛言临灭度  白毫三道照东方
  道绰禅师居西河时。日讲观经熏修三昧。自穿槵珠劝人念佛。尝令善导入定。观得生安养否。佛言其道绰亡日当放白毫远照东方。此光现时来生我国。果绰亡日。三道白毫照于房内。梵音声终不诳人也。明矣。

  善导和尚(二十一)

  念佛长安化盛行  一声出口一光明  写经画壁难思议  无尽资粮助往生
  唐善导。不知何许人。贞观中见西河绰禅师九品道场讲说观经。导大喜曰。此真入佛之要津。修余行业迂僻难成。惟此观门速超生死。於是常勤精进。每入佛室念佛。胡跪合掌非力竭不休。虽苦寒日又须流汗。续至京师普化四众三十余年。念佛者不计其数。诸有布施用写弥陀经十万余卷。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壁。和尚尝自念佛一声。则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十至于百光亦如此。后谓人曰。此身可厌。诸苦变易。乃登高柳向西祝曰。愿佛接我。菩萨助我。令我不失正念。不生退堕。言已投身自绝。世传少康即和尚后身。

  法照禅师(二十二)

  五会缘兴感五云  佛声遥使帝宫闻  当年不受文殊教  历劫何由获妙熏
  法照禅师。大历四年於衡州胡东寺启五会念佛道场。感五色祥云覆其寺。云中有楼阁。睹阿弥陀佛及二菩萨。其身高大满虚空中。后往五台。见竹林寺.照入寺之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为众说法。照遂作礼曰。末代凡夫知识浅陋。佛性心地无由显现。未审何等法门最为其要。文殊曰。汝所请问。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如念佛。我於过去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照又问云。当云何念。文殊曰。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愿力难思。汝当系念。毋令间断。命终时决定往生。说已为照摩顶而退。遂来并州广劝人念佛。德宗於宫中常闻东北方有念佛之声。遣使寻觅。至于大康。见照劝化之盛。回奏。勑迎入内教宫人念佛又及五会。

  少康法师(二十三)

  自是弥陀大导师  一钱一念诱群儿  化行新定如杳益  多少迷流上宝池
  少康法师。缙云仙都人。贞元初至洛下白马寺。见殿内文字屡放光明。探取之乃善导和尚西方化导文。康曰。若於净土有缘。当使此文再放光明。言未已光复闪烁。康曰。劫石可磨。我愿无易。遂至长安善导影堂。礼荐之余倐见遗像升于空中谓曰。汝依吾事。利乐有情。藉汝之功。同生安养。又路逢一僧云。汝欲化人。当往新定。即今严州也。康至。彼人无识者。乃以钱诱小儿曰。阿弥陀佛是汝本师。若念一声与汝一钱。后经月余。俟钱者多。康曰。可念十声与一钱。如是一年无少长贵贱。念佛之人盈于道路。於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筑坛三级。集众午夜行道。康高声唱佛。众共和之。师一唱佛声。众见一佛出口。若贯珠焉。康曰。汝见佛者。决定往生。又有竟不见者。康临终时放光数道奄然而化。

  慈恩窥基法师(二十四)

  宗阐慈恩道不偏  三车随后是虚传  弥陀通赞垂方便  报满终期托九莲
  窥基法师。姓尉迟。代郡人敬德之犹子也。少颕异倜傥。经书疏记过目成诵。三藏法师玄奘丐其出家。遂为僧入道。从奘受瑜伽唯识宗旨。着论凡百部。号百本论师。尝有弥陀通赞。示西方要义。劝人念佛修净土。有谓基性豪侈。以酒肉妇女三车常随其后。目之曰三车法师。赞宁僧统修僧史。极非此说。慈恩一宗至今有焉。

  怀玉禅师(二十五)

  涌泉真境属天台  长坐松龛绝往来  课诵圣经三十万  迎归直得紫金台
  怀玉法师。台州人也。执持律法。名节峭然。布□□食。长坐不卧。日念弥陀佛名五万声。通诵弥陀经三十万卷。一日忽见西方圣众数如恒沙。内有一人擎一银台从窗而入。玉曰。我欲得金台往生。於是而隐。玉倍复精进。后闻空中有声云。师头上有光晕。请跏趺结印。时佛满室。遂说偈含笑而终。

  英法师(二十六)

  卷帙随身不暂抛  寻文证义只徒劳  当来欲得无生忍  不若回心系念高
  英法师居东都讲华严经四十遍。因入绰禅师道场。深入三昧。乃叹曰。自恨多年空寻文疏。劳身心耳。盍期念佛不可思议。遂竭力净业。终归安养。

  衍法师(二十七)

  道绰垂慈讲观经  等闲心月忽开明  五年专念弥陀佛  即得黄金地上行
  衍法师。遇西河绰禅师讲观经。始知观心念佛法门。遂捐文字。建立道场。日礼千拜。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五年功成。报归净土。

  僧惟岸(二十八)

  目瞻二圣果然殊  复记慈容写作图  童子愿随归净土  像前香沐即跏趺
  惟岸。并州人也。专修妙观。出定。观音.势至二菩萨现于空中久而不灭。岸顶礼叹泣曰。幸由肉眼得见圣容。所恨后生无传焉。忽有二人自称画工。未展臂间圣相克就。而已二人不见。岸曰。吾之西行乃其时也。吾徒有从我者。当明言之。有小童子云。愿随师往。岸曰必能从我。可归告父母。父母闻而笑骂之。遂归寺香浴。于弥陀像前跏趺而去。岸即焚香像前。索笔书偈亦逝(矣)。

  僧惟恭(二十九)

  酒徒博侣日相交  行拟灵岿众尽嘲  不入泥梨非自力  只缘大觉愿王高
  惟恭。山家荆州法性寺。慢上吞下。亲狎非类。或时暂暇则讲诵经文。期生安养。然而酒徒博侣日盈其室。寺僧灵岿其行肖之。荆人戏而嘲曰。灵岿作尽业。惟恭蹑其迹。地狱千万重。莫厌排头入。恭闻之曰。我既造业。焉能讳也。然赖西方教主。愍我愆尤。拔我涂炭。乾宁二年恭病死。人未知。岿出寺百步。路逢年少子弟六七人。衣彩执乐。若龟兹部。问其何来。年少曰来自西尔。惟恭上人所居何处。岿即指之。少年於怀中出一金瓶。瓶中取一莲华。其合如拳。渐渐开敷。其大如盂叶。叶之下迭出光明。望寺而驰。岿乃大惊。不得回顾。次日岿还寺。闻钟声。又见寺僧咸集门下。则曰惟恭夕且死(矣)。死之夕。寺僧有梦莲华光相以临其室。久而去。岿因感悟。遂守名节。亦成高迈云。

  怀感法师(三十)

  已知善导是良师  净土求生信不疑  欲启后人还造论  临终合掌向西驰
  怀感法师。居长安千福寺。因善导和尚所劝。若能专念阿弥陀佛。当自有证。遂建三七日道场。未有其应。自恨罪深。欲绝食毕命。善导止而不许。三年专至。乃得见佛金相玉毫。始证三昧。造往生决疑论七卷。普化四众修此法门。临终佛迎。合掌而逝。

  智廉上人(三十一)

  身心廉洁道为依  有口何曾论是非  无灭无生端的别  莲华国里是真归
  上人讳智廉。性纯确。是非不挂唇吻。遍参尊宿。於道汲汲。然一意西方净土。年八十二岁。无病书偈曰。雁过长空。影沉寒水。无灭无生。莲华国里。次日黎明告众曰。我已见阿弥陀佛。身长八尺。金相玉毫。海众围绕而说法言。诸上善人者。当起大信心。修诸善法。来生我国。说已即隐。我既见佛。往生必矣。言讫回身向西右胁而逝。

  藏禅师(三十二)

  六念精勤道已成  果然末后睹光明  诸天奏乐皆虚往  化佛来迎即启行
  藏禅师。汾州人。早岁出游四方。徧礼塔庙。至老不受道俗礼拜。心诚行苦。不忘净土。命终之日。诸天奏乐次第来迎。请皆不赴。及西方化佛来迎。辞众而去。

  僧昙鉴(三十三)

  定里弥陀为洗心  缾中莲现感诚深  励声称号巡廓去  应上香台听法音
  昙鉴。江陵人也。常愿身升极乐。面见阿弥陀佛。虽修一毫之善。亦回向庄严净土。一日定中。佛以水洒其面曰。涤汝尘垢。清汝心念。又於瓶中出一莲华与之。出定与寺僧叙别。夜深巡廓。励声念佛。及旦依常问讯。趺坐而寂。

  大行禅师(三十四)

  松食荷衣不外求  法华三昧更精修  瑠璃地现开心眼  三世如来笑点头
  大行禅师。齐州人。入泰山草衣木食。修法华三昧。感普贤现身教师念佛。经三七日。夜将半。忽见瑠璃地。心眼开明。睹十方佛。遂右胁而终。异香数日不散。

  道昂法师(三十五)

  法花讲罢道圆成  音乐从空直下迎  天趣有生还有死  何如净土证无生
  道昂法师。於相州讲法华经。闻众乐音从空而来报云。此兜率宫故下相迎。昂曰。天道生死根本。从来不愿。所期西方。若音乐旋转自西来迎。吾当往(矣)。言讫香炉坠手。於高座上端坐而去。

  集维那(三十六)

  梁上传言岂热谩  求生净土本无难  临终念佛随超生  点铁成金一粒丹
  集维那者。苏人。於万寿禅寺纲维多众。染患垂革。以衣盂之资二次请众念佛。命终后。居众寮放参时至。闻梁上云。集维那生净土(矣)。堂众惊骸。疑集无净业何以得生。

分页阅读: 1 2 3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诸上善人咏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