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墓竹简 - (TXT全文下载)

。唯金声而玉振之者,然后己仁而以人仁,己义而以人义。大成至矣,神耳矣!人以为弗可为也,无由至焉耳,而不然。
  
  “能进之,为君子,弗能进,各止于其里。”能进端,能充端,则为君子耳矣。弗能进,各各止于其里。不藏欲害人,仁之理也;不受吁嗟者,义之理也。弗能进也,则各止于其里耳矣。充其不[藏]欲害人之心,而仁覆四海;充其不受吁嗟之心,而义襄天下。仁覆四海,义襄天下,而诚由中心行之,亦君子已!
  
  “大而晏者,能有取焉。”大而晏者,言义也,能有取焉也者,能行之也。
  
  “小而轸者,能有取焉。”小而轸者,言仁也;能有取焉者也,能行之也。
  
  “胥肤肤达诸君子道,谓之贤。”胥肤肤也者,言其达于君子道也。能仁义而遂达于君子道,谓之贤也。
  
  “君子知而举之,谓之尊贤。”君子知而举之者,犹尧之举舜,商汤之举伊尹也。举之也者,诚举之也。知而弗举,未可谓尊贤。
  
  “君子从而事之”也者,犹颜子、子路之事孔子也。事之者,诚事之也。知而弗事,未可谓尊贤也。
  
  “前,王公之尊贤者也,后,士之尊贤者也。”直之也。
  
  【经25】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所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心曰][16]诺,莫敢不诺;[心曰]45进,莫敢不进;[心曰]后[17],莫敢不后;[心曰]深,莫敢不深;[心曰]浅,莫敢不浅。和则同,同则善。◆46
  
  【说25】“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所役也”,耳目者,悦声色者也;鼻口者,悦臭味者也;手足者,悦佚愉者也。心也者,悦仁义者也。此数体者皆有悦也,而六者为心役,何也?曰:心贵也。有天下之美声色于此,不义,则不听弗视也。有天下之美臭味于此,不义,则弗求弗食也。居而不间尊长者,不义,则弗为之矣。何居?曰:几不[胜] □,小不胜大,贱不胜贵也哉!故曰心之役也。耳目鼻口手足六者,人□□,[人]体之小者也。心,人□□,人体之大者也,故曰君也。
  
  “心曰唯,莫敢不唯”,心曰唯,耳目鼻口手足声貌色皆唯,是莫敢不唯也。诺亦然,退亦然。
  
  “心曰深,莫敢不深;心曰浅,莫敢不浅”,深者甚也,浅者不甚也,深浅有道矣。故父呼,口[含]食则吐之,手执业则投之,唯而不诺,走而不趋,是莫敢不深也。于兄则不如是其甚也,是莫敢不浅也。
  
  “和则同”,和也者,小体恋恋然不患于心也,和于仁义。仁义,心[也]。同者,与心若一也,□约也,同于仁[义]。仁义,心也,同则善耳。
  
  【经26】目而知之谓之进之。喻而知之,谓之进之。辟而知之,谓之进之[18]。47几而知之,天也。“上帝贤汝,毋贰尔心”,此之谓也。◆
  
  【说26】“目而知之,谓之进之”,弗目也,目则知之矣,知之则进耳。目之也者,比之也。“天监在下,有命既集”者也,天之监下也,集命焉耳。循草木之性,则有生焉,而无好恶。循禽兽之性,则有好恶焉,而无礼义焉。循人之性,则巍然知其好仁义也。不循其所以受命也,循之则得之矣,是目之已。故目万物之性而[知人]独有仁义也,进耳。“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此之谓也。文王源耳目之性而知其好声色也,源鼻口之性而知其好臭味也,源手足之性而知其好佚愉也,源心之性则巍然知其好仁义也。故执之而弗失,亲之而弗离,故卓然见于天,着于天下,无他焉,目之也,故目人体而知其莫贵于仁义也,进耳。
  
  “譬而知之,谓之进之。”弗譬也,譬则知之矣,知之则进耳。譬丘之与山也,丘之所以不口名山者,不积也。舜有仁,我亦有仁,而不如舜之仁,不积也。舜有义,而我亦有义,而不如舜之义,不积也。譬比之而知吾所以不如舜,进耳。
  
  “喻而知之,谓之进之。”弗喻也,喻则知之矣,知之则进耳。喻之也者,自所小好喻乎所大好。“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思色也。“求之弗得,寤寐思服。”言其急也。“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言其甚急也。如此其甚也,交诸父母之侧,为诸?明有死弗为之矣。交诸兄弟之侧,亦弗为也。交诸邦人之侧,亦弗为也。畏父兄,其杀畏人,礼也。由色喻于礼,进耳。
  
  “几而知之,天也。”几也者,赉数也。唯有天德者,然后几而知之。
  
  “上帝临汝,毋贰尔心。”上帝临汝,口几之也;毋贰尔心,俱几之也。
  
  【经27】天施诸其人,天也。其48人施诸人,狎[19]也。(其人施诸人,不得其人不为法。)◆
  
  【说27】“天生诸其人,天也。”天生诸其人也者,如文王者也。
  
  “其人施诸人”也者,如文王之施诸闳夭、散宜生也。
  
  “其人施诸人,不得其人不为法。”言所施之者,不得如散宜生、闳夭者也,则弗为法也矣。
  
  【经28】闻道[20]而悦者,好仁者也。闻道而畏者,好49义者也。闻道而恭者,好礼者也。闻道而乐者,好德者也。◆50
  
  【说28】“闻君子道而悦者,好仁者也。”道也者,天道也,言好仁者之闻君子道而以之其仁也,故能悦。悦也者,形也。
  
  “闻君子道而威,好义者也。”好义者之闻君子道而以之其义也,故能威。威也者,形也。
  
  “闻道而恭,好礼者也。”言好礼者之闻君子道而以之其礼也,故能恭。恭者,形也。
  
  “闻道而乐,有德者也。”道也者,天道也,言好德者之闻君子道而以夫五也为一也,故能乐,乐也者和,和者德也。
  
  附录《德圣》
  四行成,善心起,四行形,圣气作;五行形,德心起,和谓之德,其要谓之一。其爱谓452之天,有之者谓之君子,五者一也。◆清浊者,德之[人](居),德者清浊之渊,身调而神453过,谓之玄同。◆圣之{足音}然者,{言夜}然者,发挥而盈天下者。圣,天知也。知人454道曰知,知天道曰圣。圣者声也,圣者知,圣之知知天,其事化翟,其谓之圣者,取诸455声也,知天者有声。知其不化,智也;化而弗知,德矣;化而知之,叕也。道者、德者、一者、天者、君子者,其闭塞谓之德,其行谓之道,其贤口者口备口口口457口口,故曰奋然作矣。口至之者。……贤者以……经经者至率(素)至青(精)何以能为者……广……则……目为者有聪明焉不可……为者手足不用……不用焉……460口可以口度为者……度为者……知……461……坐而忘退聪明去知俞己而上同……462……姓者谓所受口口有厚薄,其之善同后为之,后之已高,所登愈高,463……其所受,受其有也,口口有也,不可以求得也。464
  
  
  --------------------------------------------------------------------------------
  
  [1] 帛书本此段次序为仁、智、义、礼、圣。与竹简次序不同。
  
  [2] 据帛书本补。
  
  [3] 帛书作“轻”。
  
  [4] 帛书作“精长”。
  
  [5] 帛书此两句作“思不精长,不能悦”。
  
  [6] 帛书以上几句补作“温则见君子道,见君子道则不忧,不忧则玉色”。玉色,《荀子法行》:“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缜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
  
  [7] 帛书本此章在经十四“不远不敬”后。
  
  [8] 帛书以上几句作“不恋不悦,不悦不戚,不戚不亲,不亲不爱,不爱不仁”。
  
  [9] 浅野本补作“行而后能”义也。
  
  [10] 浅野本补作质近者,“中”弗能“远,外不能”敬之。
  
  [11] 帛书本经作“圣”,说作“义”,“圣”可能有误。
  
  [12] 帛书本此句脱漏,但说中有“仁气,礼乐所由生也。言礼乐生于仁义………”等。
  
  [13] 帛书本此句作“仁义,礼智之所由生也。”
  
  [14] 此一大段帛书本在经二十一“以其外心与人交”之后。
  
  [15] 帛书本作“恋恋”
  
  [16] 据帛书本补,下同。
  
  [17] 帛书本作“退”。
  
  [18] 帛书本此两句次序相反。
  
  [19] 帛书本作“人”。
  
  [20] 帛书本作“君子道”。
  
  唐虞之道
  
  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传,圣之1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故昔贤仁圣者如此。身穷不贪,没2而弗利,穷仁矣。必正其身,然后正世,圣道备矣。故唐虞之道,禅3也。
  
     夫圣人上事天,教民有尊也;下事地,教民有新(亲)也;时事山川,教民4有敬也;新(亲)事祖庙,教民孝也;太学之中,天子亲齿,教民弟也。先圣5与后圣,考后而甄先,教民大顺之道也。
  
     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6亲故孝,尊贤故禅。孝之方,爱天下之民。禅之传,世亡隐德。孝,仁之冕也。7禅,义之至也。六帝兴于古,咸由此也。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8遗亲,义而未仁也。古者虞舜笃事瞽叟,乃戴其孝;忠事帝尧,乃戴其臣。9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禹治水,益治火,后稷治土,足民养生。夫唯10顺乎肌肤血气之情,养性命之正,安命而弗夭,养生而弗伤,知天下11之政者,能以天下禅矣。
  
     古者尧之与舜也;闻舜孝,知其能养天下22之老也;闻舜弟,知其能事天下之长也;闻舜慈乎弟□□□知其能23为民主也。故其为瞽盲子也,甚孝;及其为尧臣也,甚忠;尧禅天下24而授之,南面而王天下,而甚君。故尧之禅乎舜也,如此也。古者圣人二十而25冠,三十而有家,五十而治天下,七十而致政,四肢倦惰,耳目聪明衰,禅天下而26授贤,退而养其生。此以知其弗利了。
  
     《虞诗》曰:“大明不出,万物皆暗。圣27者不在上,天下必坏。”治之至,养不肖。乱之至,灭贤。仁者为此进,28明礼、畏守、乐逊,民教也。咎繇内用五刑,出载兵革,罪轻法也,虞12用威,夏用戈,征不服也。爱而征之,虞夏之治也。禅而不传恒绝,夏13始也。
  
     古者尧生为天子而有天下,圣以遇命,仁以逢时,未尝遇贤。虽14并于大时,神明将从,天地佑之。纵仁圣可与,时弗可及矣。夫古者15舜居于草茅之中而不忧,身为天子而不骄。居草茅之中而不忧,知命16也。身为天子而不骄,不专也。求乎大人之兴,美也。今之戴于德者,微17年不戴,君民而不骄,卒王天下而不疑。方在下位,不以匹夫为18轻;及其有天下也,不以天下为重。有天下弗能益,无天下弗能损。极仁19之至,利天下而弗利也。禅也者,上德授贤之谓也。上德则天下有君而20世明,授贤则民兴效而化乎道。不禅而能化民者,自生民未之有也,21如此也。
  
  
  忠信之道
  
  不讹不孚,忠之至也。不欺弗知,信之至也。忠集则可亲也,信集则可恶也。忠1信集而民弗亲信者,未之有也。至忠如土,化物而不伐;至信如时,毕至而不结。忠人无2讹,信人不负。君子如此,故不诳生,不负死也。
  
     太久而不渝,忠之至也。陶而睹常,信3之至也。至忠无讹,至信不负,夫此之谓此。大忠不说,大信不期。不说而足养者,地也。不期4而可遇者,天也。似天地也者,忠信之谓此。
  
     口惠而实弗从,君子弗言尔;心[疏而貌]5亲,君子弗申尔。故行而争悦民,君子弗由也。三者,忠人弗作,信人弗为也。
  
     忠之为道也,百工不楛,而人养皆足。信之为道也,群物皆成,而百善皆立。君子其施也7忠,故恋亲附也;其言尔信,故亶而可受也。忠,仁之实也。信,义之期也。是故古之所8以行乎====者,如此也。
  
  
  成之闻之
  
  成之闻之曰:古之用民者,求之于己为恒。行不信则命不从,1信不着则言不乐。民不从上之命,不信其言,而能含德者,未之2有也。故君子之莅民也,身服善以先之,敬慎以守之,其所在者入矣。3上苟身服之,民必有甚焉者。君袀冕而立于阼,一宫之人不胜7其敬。君衰绖而处位,一宫之人不胜其哀。君冠胄带甲而立于军,8一军之人不胜其勇。上苟倡之,则民鲜不从矣。虽然,其存也不厚,9其重也弗多矣。是故君子之求诸己也深。不求诸其本而攻诸其10末,弗得矣。
  
     是[故]君子之于言也,非从末流者之贵,穷源反本者之贵。11苟不从其由,不反其本,未有可得也者。君上享成不唯本,功[弗就矣]。12农夫务食,不强耕,梁弗足矣。士盛言不行,名弗得矣。是故君子之于言也,非从末流者之贵,穷言反本者之贵。苟不从其由,14不反其本,虽强之弗入矣。
  
     上不以其道,民之从之也难。是以民可15敬导也,而不可掩也;可御也,而不可牵也。故君子不贵庶物,而贵与16民有同也。秩而比次,故民欲其秩之遂也。富而分贱,则民欲其17富之大也。贵而能让,则民欲其贵之上也。反此道也,民必因此厚也18以复之,可不慎乎?故君子所复之不多,所求之不远,窃反诸己而可以19知人。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20是以智而求之不疾,其去人弗远矣。勇而行之不果,其疑也弗往矣。21
  
     是故凡物在疾之。《君奭》曰:“唯冒丕单称德”何?言疾也。君子曰:疾之,22行之不疾,未有能深之者也。勉之遂也,强之工也;申之淹也,辞之工也,23民孰弗从?形于中,发于色,其诚也固矣,民孰弗信?是以上之恒24务,在信于众。《=命》曰:“允师济德”[何]?此言也,言信于众可以25济德也。
  
     圣人之性与中人之性,其生而未有非志。次于而也,26则犹是也。虽其于善道也亦非有怿,数以多也。及其博长而厚27大也,则圣人不可由与墠之。此以民皆有性而圣人不可慕也。28《君奭》曰:“襄我二人,毋有合在音”何?道不悦之辞也。君子曰:唯有其恒而29可,能终之为难。“槁木三年,不必为邦旗”何?言寅之也。是以君子贵[寅]。30
  
     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着为父子之新(亲),分31为夫妇之辨。是故小人乱天常以逆大道,君子治人伦以顺32天德。
  
     《大禹》曰:“余才宅天心”曷?此言也,言余之此而宅于天心也。是故33君子衽席之上,让而爱幼;朝廷之位,让而处贱。所宅不远矣。小人34不逞人于恩,君子不逞人于礼。津梁争舟,其先也不若其后也。言35语嗥之,其胜也不若其已也。君子曰:从允释过,则先者除,来者信。36
  
     唯君子,道可近求,而[不]可远借也。昔者君子有言曰“圣人天德”何?37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顺天常矣。《康诰》曰“不还不戛,文王作罚,38刑滋无赦”何?此言也,言不逆大常者,文王之型莫厚焉。是39故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
  
  
  尊德义
  
  尊德义,明乎人伦,可以为君。去忿戾,改惎胜,为人上者之务也。1
  
     赏与刑,祸福之基也,或前之者矣。爵位,所以信其然也。征侵,所以2攻□[也]。刑[罚],所以□与也。杀戮,所以除害也。不由其道,不行。
  
     仁为可新(亲)3也,义为可尊也,忠为可信也,学为可益也,教为可类也。
  
     教非改道也,教之也。4学非改伦也,学己也。禹以人道治其民,桀以人道乱其民。桀不易5禹民而后乱之,汤不易桀民而后治之。圣人之治民也,民之道也。禹6之行水,水之道也。造父之御马,马之道。后稷之艺地,地之道也。莫7不有道焉,人道为近。是以君子,人道之取先。
  
     察者出,所以知8己。知己所以知人,知人所以知命,知命而后知道,知道而后知行。由礼知9乐,由乐知哀。有知己而不知命者,无知命而不知己者。有10知礼而不知乐者,无知乐而不知礼者。善取,人能从之,上也。11
  
     行此度也,然后可逾也。因恒则固,察曲则无僻,不党则无17怨,尚思则□□。夫物而有职者也,非教所及也。教其政,18不教其人,政弗行矣。故终是物也而有深焉者,可教也而不可疑也。19可教也而不可迪其民,而民不可止也。
  
     尊仁、亲忠、敬庄、归礼,20行矣而无违,养心于子谅,忠信日益而不自知也。
  
     民可使道21之,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桀不谓其民必乱,而民有22为乱矣。受不若也,可从也而不可及也。
  
     君民者治民复礼,民除害智,23==劳之轨也。为邦而不以礼,犹==之无==也。非礼而民悦24哉,此小人矣。非伦而民服,世此乱矣。治民非还生而已也,25不以嗜欲害其义。
  
     轨民爱,则慈也;弗爱,则仇也。民五之方格,26十之方争,百之而后服。
  
     善者民必富,富未必和,不和不安,不安不乐。27善者民必众,众未必治,不治不顺,不顺不平。是以为政者教导之12取先。教以礼,则民果以劲。教以乐,则民弗德争将。教13以辩说,则民艺==长贵以忘。教以艺,则野以争。教以技,14则民少以吝。教以言,则民吁以寡信。教以事,则民力啬以湎利。15教以权谋,则民淫昏,违礼无亲仁。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16(故为政者,或论之,或议之,或由中出,或设之外,论列其类。30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重义集理,言此章也。39)
  
     为古率民向方者,唯德可。德之流,速乎置邮而传28命。其载也无厚焉,交矣而弗知也,亡。德者,且莫大乎礼乐29焉。治乐和哀,民不可惑也。反之此,往(枉)矣。刑不逮于君子,礼不31逮于小人。攻□往者复,依惠则民材足,不时则无劝也。
  
     不32爱则不亲,不□则弗怀,不赖则无威,不忠则不信,弗勇则33无复。咎则民==,正则民不吝,恭则民不怨。均不足以平政,埒34不足以安民,勇不足以蔑众,博不足以知善,决不足以知伦,杀35不足以胜民。
  
     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命,而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也,36下必有甚焉者。夫唯是,故德可易而施可转也。有是施,小37有利,转而大有害者,有之。有是施,小有害,转而大有利者,有之。38(行此度也,然后可逾也。)
  
     故为政者,或论之,或义之,或由中出,或设之外,论列其类。30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重义集理,言此章也。39
  
  
  性自命出
  
  凡人虽有性,心亡奠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奠。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者近义。知 情 者 能出之,知义者能内(入)之。
  
  好恶,性也。所好所恶,物也。善不善 性 也,所善所不善,势也。凡性为主,物取之也。金石之有声, 弗 扣 不 鸣, 人 之虽有性,心弗取不出。凡心有志也,无与不 可, 性 不 可独行[1],犹口之不可独言也。
  
  牛生而长,雁生而伸,其性 使 然, 人而学或使之也。凡物无不异也者,刚之柱也,刚取之也。柔之约[也],柔取之也。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郭店楚墓竹简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