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升经集注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书籍内容:

西升经集注
  经名:西升经集注。北宋道士碧虚子(陈景元)慕集。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宋徽宗政和御注本。
  西升经集注序
  夫世道交丧,慰愍况纯,圣人虽不处山林之中,其德隐矣。周之衰也,老氏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智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已而厌世去官,将反以元进,且天地闭,贤人隐,其来久矣。当是时也,关尹望气,知有博大真人西游,乃齐庄遮道邀迎至舍,请问乙密。於是复为着言若干,其微言奥旨,出入五千文之问,纪而成书,名日《西升记》云。道自然,行者能得,闻者能言,能得者庸诅晓焉,能言者庸诅知焉,故藏身於身而不出也,藏人於人而不见也。至若虚元恍惚,是有物之根,万物共本,是有物之元,知之者去之,欲之者离之,近之者远之,唯得之者在己不忘,故藏其狂言而默然,故今之传者,非已陈之刍狗乎,今之味者,非古之糟粕乎。然则为道日损,非忘行乎,为学日益,非贵言乎,故有得一万事毕,无心留德而鬼神服者,是知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已往,密行至言曼衍而元穷极也,是故庄子多称其言有在於是者。碧虚子闻其风而悦之,搜遗编於藏室,得注解者几五家,先校取经之是者,后窜去注经之非者,集成二篇,今作六卷依旧号日《老子西升经》。将示同学,使昭昭乎见古人之大体,非徒因是因非,蔽精神於赛浅,而忘太清寥廓者也。
  西升经集注卷之一
  华阳韦处玄 句曲徐道邈 冲玄子
  任真子李荣 刘仁会注 碧虚子集
  西升章第一
  老子西升。
  冲曰:首标尹公记事之由,用明老君行化之意也。
  开道竺乾。号古先生,善入元为。
  李曰:西升者,自束祖而也#1。开道者,老君迸处束周,道行西极,将开道彼土,故云开导。竺乾者,西极之国名也。号古先生者,谓元#2上大道,先天而生,故日古先生,即老君之别号也,夫圣德广被,元所不适,知能照境,虽明常昧,体能起用,虽动而常静,故妙契於名理,善入於独立,凝湛於元为,所谓道常元为而元不为,有物皆在,在物皆无也。
  不终不始,永存绵绵。
  李曰:有生故有始,有死故有终。道既元死元生,故云不终不始也。真常不动,自古固存也。
  是以升就,道经历关。关令尹喜见炁。
  李曰:自兹春境,适彼秋方,演畅古先生之道,成就长存之德,经途所履,由函谷关。冲曰:关即古桃林也,关令尹喜见熙者,盖尹喜着此经之首,迷相遇之由。是时尹公於终南山下结草为楼,瞻星望熙,见天理束行,紫云西迈,浮关之熙,状若龙蛇之形,西儿天汉,一月之内,融风三至,知有圣人度关之象,求出为关令以伺之,故云见炁。
  斋待遇宾。
  徐曰:积感玄应,紫黑先浮,清斋候待,果遇圣宾。
  为说道德,列以二篇。
  李曰:知机请长存之秘宝,虚应疏灵妙之玄宗,欲使理物归,真人皆得道。列,分也,篇,编也,谓简编写之,分为两巷。
  告子道要#3。
  冲曰:告者,老君发言之初#4。子者,谓尹公也。将告至道修真之要,用明登真度世之因。要者,至妙之总言也。
  云道自然。
  李曰:自然者,内元自性,外绝因待,清虚玄寂,莫测所由,名日自然。不可以自他分其内外,不可以有元定其形质,不可以阴阳定其气象,不可以因绿究其根叶,所谓虚元自然之大道也。
  行者能得,闻者能言。
  李曰:代有封执曲士,滞俗常流,闻云道自然,谓元修学,致令行者入道元由,故以此言劝令遵奉,若能顺理而习,依教而行,可以成真,故云能得令闻道而行,行皆得法,以道而言,言皆合理,始日能言。
  知者不言,一古者不知。
  冲曰:既知妙道非形声法,不可以言理,名之以形声言道,去道远矣。李曰:理本元言,借言诠理,理既玄悟,自合忘言,故日知者不言,滞教生迷,执言为是,既不达理,故云言者不知。
  所以言者,以音相闻。
  李曰:相闻是通达也,既其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云何圣人而作玄言,本欲借言以通达於理,而道本元言也。
  是以故谈以言相然#5。
  刘曰:启悟未闻故须言,告此言彼解,是日相然也。
  不知道者,以言相烦。
  刘曰:不会玄宗,徒争名理。
  不闻不言,不知所由然。
  冲曰:了达之人,元言元说,自契真常,世俗之徒,元说元闻,不能悟道,故不知大道修习之因由也。李曰:所由然者,本进理教真伪善恶也,若也圣人不言,凡人不闻,岂知善恶之罪福,真伪之邪正。教化开不言之机绿,始知未闻之至理,方可达其所以,知其所由,言之所说,利在於此。
  譬如知音者,识音以弦。
  李曰:音非虚发,叉自弦来,理不独明,终因言显。
  心知其言#6,口不能传。
  冲曰:知音之者,因弦以辫其官商,习道之人,因言以辫其旨趣,二者元形元色,微妙玄深,心则了之,口不能迷。李曰:心知音妙,利口不足以宣传,智体理微,高辫焉能以穷究也。
  道深微妙,知者不言。
  刘曰:丝竹有声音,解者尚不能说,况道元形相,知者岂复能言也。徐曰:微妙之道,绝于言说,故知者不言也。
  识音声悲,抑音内惟。
  刘曰:失亲得亲,犹怀喜跃,迷道悟道,得不声悲?抑音内惟者,弃言思理也。
  心令口言,言者不知。
  徐曰:心能明道,欲令口言,言则成妄,故日不知也。冲曰:喻道难状,如彼乐音,唯心了知,非口能迷,迷而言之,已乖道矣。刘曰:言犹心发也,口不知心,固忘言以求意也。
  道深章第二
  老子曰:道深甚奥,虚元之渊。
  韦曰:奥者藏也,深者极也。夫道体虚元,而包含万象,故复谓之渊奥也。徐曰:其深也,居宇宙之中,其奥也,为万物府藏,其虚也,能包容天地,其元也,为大有生无矣。
  子虽闻说#7,心不微丹。
  冲曰:恐尹公虽有问道之心,而无精修之实,欲为显迷,故复戒之。李曰:此戒,劝也,微,细也,丹,赤也。吉深奥之道,虚元之理,赤心微细,犹尚难知,浮意赢情,如何可了,叉须行之以深,信之以笃,可以证也。
  所以然者,何书不尽言。
  徐曰:所以不能穷微尽妙,如此者何邪?由乎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也。刘曰:言以宣理,书以写言,理既元穷,书何尽也。
  着经处文,学以相然。
  徐曰:着经处文,书其旨略,而不具曲细,是故不易明究,欲令学者研精耽味,原始要终,观缕微妙,以相解悟如此也。刘曰:着经以宣理,得理故相然。
  子当宝之,内念思惟。
  刘曰:保其教也,思其理也。
  自然之道,不与子期。
  刘曰:道元今古,勤修者得,得者暗会,不可预期。
  喜则稽首再拜,敢问学之奈何。
  冲曰:老君戒劲殷恋,方将开演,喜则恭敬拜受,永冀宗修,敢问为学之方,何门契道。
  善为章第三
  老子曰:善为书卫者,必绥其文。
  徐曰:为,犹修也,缓,安也。学人若欲修灵书仙衍,存真观妙为於元为者,叉须安心定志,求其文意,意得而后善修,善修而后业成也。冲曰:夫文优则事顺,事顺则理博,文简则事当,事当则理精。既博而精,可谓善其文矣。
  善论达其事者,必通其言。
  冲曰:文既精博,言又该通,着经之义,於斯备矣。
  勉而勤之,得道矣。
  冲曰:文精言通,勉励勤学,得道之阶也。刘曰:学文者善书,通言者能论,勉勤者得道,以此而言,故知道可学矣。
  为正无处,正自居之#8。
  李曰:夫修正道,学元所学,为元所为,尚元正可正,有何处可处,故言为正元处,虽元心欲处,於正而正,自然归之,
  不受於邪,邪黑自去。
  李曰:邪者有为之外事,不作非道之事,不作非为之累,故云邪黑自去。
  所谓元为,道自然助。
  冲曰:举念皆正,孰敢为邪,正存邪亡,真道为助,可谓为元为矣。李曰:元处於正,正自臻之,不受於邪,邪自去之,此是自然之道而为福助。
  不善於祠,鬼神避之#9。
  刘曰:邪者求福,淫祀鬼神,鬼神恶针嫉之梗甚,正者元求,敬而远之,谦虚以居,而鬼神避之。
  不劳於神,受命元期。
  李曰:养生者其身清,修心者其神静。静则不劳,清则元染,不劳不染。与道同身,身与道同,命无期尽。刘曰:劳神养形,出生入死,不劳不养,寿命自长。
  无进元退,谁与为谋。
  徐曰:建德若偷,进无进也,进道若退,退元退也,和光不耀,同尘元染,与物同波,人莫知识,故邪魔不能干试,利欲不能倾动,虚空元心,谁能为谋害哉!刘曰:利害不怀,何进何退,推理任运,何所虑谋。
  为是致是,非自然哉。
  徐曰:是,此也,为此元为,事此元事,致此正道,岂非自然哉。李曰:此结正也,为正正归,远邪邪去,此为是致是也。非自然哉者,言是自然也。刘曰:金玉之质,非有时而美,至人之是,非有时而为。
  喜则稽首,今闻命矣。
  刘曰:重道尊师,致敬受诲。
  慎行章第四
  老子曰:慎而行之,宝而怀之。
  徐曰:慎违科戒,勤行梵行,宝道贵德,怀真抱一也。刘曰:诫约使修行也。
  吾将远逝,不期自会。
  刘曰:欲往竺乾也,同声相应,岂待期乎。
  尹喜受言诚深,则於关称疾弃位,独处空闲之室。
  刘曰:静乱殊途,事不两济,非弃名利,求道良难。
  恬淡思道,臻志#10守一。
  李曰:清净元欲,恬淡也,疑想存真,思道也。情不流荡,故日臻志。心元分别,故日守一。刘曰:全元为也。
  极虚本元,剖析乙密。
  李曰:虚元者,道体也,言尹生思极虚元之体,穷本际之源也。乙密者,妙理也,乙之言一,密乃语也,妙理惟一,道心惟微,晓了分判,穷理尽性,故云剖析乙密也。
  腼缕妙言,内意不出。
  韦曰:虽戳缕妙言,以应韦生,而心中寂然,未始有言,故日内意不出也。李曰:妙言,玄教也,观者,大无不包,缕者,细无不入。研寻大道,穷究幽微,畅此玄宗,通斯教本,唯法是务,无复外想,故云内意不出也。刘曰:乙密,犹微密也,探啧微言,内以澄照,不役神思,向外追求也。
  诵文万过,精诚思彻。
  徐曰:精,妙之极也,诚,真之笃也彻,通也。言关尹诵经万过,极精妙之理,笃真实之诚,洞畅玄虚,思通希微也。按《真诰》太极真人云:读《道德五千文》万过,则云驾来迎。以斯而论,岂唯经道远妙,亦由精诚思彻,故能致云车羽盖也。李曰:积功於教,玄悟於理,非由散漫,必在精诚。理教鉴元,不通境智,照之皆洞,故日精诚思彻。
  行真臻身#11,能通其玄。
  徐曰:修行真素归身,精耀留居,故能通玄达妙也。
  论元极之源#12,故能致神仙。
  冲曰:此关尹自迷老君传道之后,精诚修道之因。托疾退身,弃荣辞绿,冥心虚室,极志归真,以恬淡为道枢,以虚元为道室,阴修密炼,穷玄造微,研诵二经,精逾万遍,遂得通源达要,长生神仙,证文始先生之阶,登元上真人之位也。
  道象章第五
  老子曰:道象元形端,恍惚亡若存。
  韦曰:视之不见,故元形,寻之不得,故元端。恍惚者,变化元兆之谓也。欲言其元,万象以之而封,欲言其有,寂漠不可得而睹,故日亡若存者也。徐曰:象,法也,似也,道以精神气为体,虽有法象,似形而元形,但有光景熙象,端正题首,是元状之状,元物之象,恍有而元,惚元而有,故日恍惚若亡若存者也。
  譬如种木未生,不见枝叶根。
  徐曰:木未生时,不见枝叶根茎,犹如道象未见,则窈冥空无也。刘曰:木虽复不见枝叶,不可言无,道虽元象,不得不有也。
  合会地水火风,四时黑往绿。
  徐曰:合会四大以成窠木,四熙时往时来,故有生成凋枯,因绿聚散也。譬如合会精神黑,结化而为道象,若玄一未复,周遍不成,则有去来离合也。
  炁为生者地,聚合凝稍坚。
  冲曰:天地山川,万灵品物,禀道柔和之无,成其坚大之质,渐积聚合,非百之功也。李曰:生叉由黑,故熙为生,地初凝尚脆,久聚始坚,谓形已大也。
  味异形不等#13,甘苦辛咸酸。
  冲曰:因於五熙而生五味,因於五行而生五神,神以内资,味以外养,五行有衰盛,故不齐等,五熙有迁革,故不并兴,人能体而运之,资而养之,即上人生矣。
  炁行有多少,强弱果不均。
  韦曰:群生初受熙时,有醇薄不等,性行不同,故强弱多少不均一也。刘曰:动植之类,皆以熙始生之本,至乎光大,质性各异,黑行亦偏,所禀自别。
  同出异名色,各自生意因。
  冲曰:炁之相生,同资於道,随所禀受,名色有异,善恶强弱亦犹此也,心之所生,谓之意,识之所受,谓之因也。李曰:俱资於道,成受於熙,故言同出,名氏既别,色类亦殊,故言异名色。其心清者正而善,其识浊者邪而恶,立行既异,志性不同,故各自生意因。刘曰:凡有生者,同出於道,名号既别,章彩又殊,类聚韦分,意因名异也。
  从是异性行,而有受形身。
  李曰:本性既殊,为行亦异,为善为恶,受福随形,六道流转死生。
  含养阴阳道,随倚以为亲#14。倚亦作寄。
  韦曰:既为阴阳所含,寄胎和合而有其身,物情迷惑,不知同出於道,故随所因寄,各亲其亲也。刘曰:中智之下,爰至昆虫,但受其形倚而亲也。故《庄子》云:一受其形,不忘以待尽。
  生道非一类,一切人非一#15。
  李曰:生化之道,其数甚多,人日是人,物日非人,万品不同,故非一类也。徐曰:阴阳变通,谓生之道,二熙交和,谓生之德。德之所生,道之所化,万物万形,种类非一,一切种植,人与非人,皆禀道德而后生成也。
  本出於虚元,感激生精神。
  徐曰:虚元者,道也,言人物生化,本出於道,精炁和合,更相感激,遂生精神,精神结化为人身神,以言虚能生实,元能生有也。冲曰:天地之广,万类之殷,动植殊形,飞沉异趣,皆因元而化有,自道而受生,积熙为神,共宗化本也。
  譬如起音者,攘弦手动传。
  刘曰:弦本元声,鼓之乃成乐,由虚元本寂,感激乃生精神。
  官商角征羽,口气呼吸元。
  李曰:攘,拾也。传手拾於弦,而音始发,以口呼吸於熙,而声始吗,非口元以出声,因弦方能振响,故知口为声本,手为音元。况之於物,非道不生也。弦谓琴瑟筝筑,。谓箫笛歌谣,以此举喻也。
  身口意为本,道出上首元。本静在虚静,故日道自然。
  李曰:有生即具身口意,身口意生,从何而得,叉由於道,以为元首,故日道出上首元,此合喻也。冲曰:口之所呼吸,身之所运行,皆起於意运。意者,神也,生神者,道也。意澄净元为,即神安而契道,意躁竞有欲,即神丧而伤生,虚静凝心,乃合自然之道。刘曰:谓身。意本净,元诸垢累,穷其所以,乃是道性自然。
  五音所动摇,遂与乐色连。
  冲曰:五音隐於玄默,则体道恬愉,五音流於律吕,则感物哀乐,此喻朴散而为器,淳散而为浇也。李曰:前明自然之道本来清静,元视元听,非色非声,斯乃至至洪源玄玄妙本。今言受生之后,逐欲纵情,失虚静之理,丧自然之道,闻五音之摇动,耳遂注焉,见五色之青黄,目便滞焉,为有为之迷惑,乃声色之所留连也。
  散阳以为明,布炁成六根。
  刘曰:乐与色连,生生不绝,於是散阳和之熙,为情欲之明,以成六根,资身役用。
  从是有生死,道遂散布分。
  李曰:三业为因,六尘构染,绿善恶之行,受罪福之身,流转三界,往还五道,一生一死,或苦或乐,元处不知,故言布分。刘曰:六根资身,翻为身害,嗜欲不节,故生死相连,神去形留,自然分散也。
  去本以就末,散朴以浇淳。
  徐曰:去其本源,就兹流末,散素朴以为仁义,浇淳真而为伪薄,离道以善,险德以行也。李曰:散朴,故言去本就末,故日浇淳,失彼真源,沦兹俗境,丧敦厚之行,竞浇薄之风也。
  道变示非常,欲使归其真。
  冲曰:内明者,虚白其心,外明者,烦劳其虑,因成妄想,遂溺死生,道无散而不淳,皆忘本而趣末,役役流浪,举世为常。大道之源,元名之本,革此常性,使返朴还真,人能修之,可证非常之道也。刘曰:示生死非常,令归根复命。
  西升经集注卷之一竟
  #1『自东祖而也』,疑『祖而』为『往西』之误。
  #2『元』,疑为『元一之误。
  #3『告子道要』,政和御制注本作『告以道要』。
  #4『老君发言之初』,『初』字疑误。
  #5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是故谈以言相然』。
  #6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心知其音』。
  #7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子虽闻道』。
  #8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正自归之』。
  #9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鬼自避之』。
  #10『臻志』,政和御制注本作『归志』。
  #11『臻身』,政和御制注本作『归身』。
  #12『元极之源』,政和御制注本作『论元极之源』,据补。
  #13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味异行不等』。
  #14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随所倚为亲』。
  #15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一切人非人』。
  西升经集注卷之二
  华阳韦处玄 句曲徐道邈 冲玄子
  任真子李荣 刘七会注 碧虚子集
  道生章第六
  老子曰:告子生道本,示子之自然。
  李曰:一炁之动,万类罗生,咸以自然为宗,至道为本。而逐末者众,归根者希,告而示之,令其敦本,去兹有累,入彼自然也。
  至於万物生,情行相结连。
  冲曰:生化妙本自然之道,为万物之父母,天地之宗元,欲令关尹敬而尊之,重发此告也。刘曰:情发於内,行之於外,羁锁相缠绊,何止相连。
  如坏复成,如灭复生。
  李曰:因绿轮转,往还不绝,如坏复成,死此生彼,如灭复生,出幽入明。刘曰:此坏彼成,彼灭此生。
  以成五行,阴与阳并。
  徐曰:四炁分王,以成五行,五行相生相杀,相坏相成,阴并则灭坏,阳并则生成。冲曰:五行有殊,道熙惟一,阴阳有异,道熙元偏。五行有灭有生,即春秋代谢,阴阳有成有坏,则历劫推移。道在五行二炁之问,一而不变,故能为五行二炁之主,绵绵常存也。
  辗转变化,遂为物精。
  韦曰:五行一废一起,阴阳一往一来,亦犹人道,一死一生,变化辗转,物精不绝也。
  吾思是道,本出窈冥。
  李曰:是道者,是生死变化之道也,物既有碍,用实有穷,资道得通,始能元滞既本於道,故日本出窈冥,道既不可思议,有元难测,不可分别,寄日窈冥,非窈冥也。刘曰:皆自元形中来。
  愚不别知,自谓适生。
  冲曰:道之元生,始於元始,窈冥绵邈,为万物之根。万物之生,皆受道熙,熙本精一,物得而生,愚者不知,谓不由於道耳。李曰:愚者无知,言适尔自生,不由於道,迷本也。
  子无道眼,安知生灵。
  韦曰:此明生死变化之道,本出窈冥之中,深不可识。而愚人窃然自恋一生,以为适乐,既非体道之人,亦安知人得一以生,鬼神得一以灵者哉!李曰:道眼者,洞视元外,照幽微也。人者,有生之灵也。言迷者远不能知道,近不能知身,故言子元道眼,安知生灵,至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始是智慧明了之人,无所不知也。
  天地人物,虚元囊盈。
  徐曰:二仪人物,皆生虚元大囊之中,盈满宇宙之内也。冲曰:天地万物,道熙乃冲满其中。
  一从元生,同出异名。
  李曰:高天厚地,人伦物类,大小愚智,元有自尔独化,一切皆本虚元,俱从道生,故言同;别性殊名,故言异。弃钥者,举喻也。弃中出气,钥中有声,虚元中有万象。刘曰:吹万不同,其名亦异。
  是亦本非,在所用正。
  刘曰:事有逆顺,理有变通,是非无常,执之者,或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在所用正,勿穷其本也。所字非字,乃知其识#1。
  冲曰:是非有异,道用无差,不可以名字诠,不可以是非辫,至哉妙道,唯一而已矣。刘曰:得意忘言,信道斯笃。
  当与明义#2,勿与愚争。
  李曰:就明师,依善友,议得失,知是非,徒争外事之可否,不明修身之损益,勿取之韦小,斗以无明,虚劳辞费,终无利益,故言莫与愚争。
  子取正教,勿信邪听。
  李曰:忘言得理,无为契真,正教也;有为累真,逐欲伤性,邪听也。勿信者,当收视反听,勿邪见邪听也。刘曰:当机者,正理僻者邪。
  何以知邪?子为物倾。
  徐曰:情奔色欲之境,身驰名利之途,邪魔鬼物乱其神,荣华富贵惑其志也。刘曰:不会真趣,为物倾动。
  何以知愚?不察言情。
  韦曰;不知大道之自然,而外物之所倾者,皆邪人也,不察道言之情实,而大笑之者,皆愚人也。刘曰:抱惑守愚,几微不照。
  为道问道,为经问经。
  韦曰:知道为真,问而行之,是不邪也,知经为实,问而思之,是不愚也。刘曰:为道者,应用无方,为经者,议其陈述。
  问不本末,知愚冥冥。
  李曰:道,理也,经,教也。冥冥无明之徒,暗而更暗也,为道问道,访理须达理也,为经问经者,请教须解教也。今下士外不识教,内不达理,不知本也,不识教,不知末也。本末理教,俱悉不识,如盲人暗行,故日冥冥。刘曰:本者,道也,经者,末也,拟议不知其本末者,真是愚冥者也。
  但知求福,不知罪婴。
  李曰:不知行正以立功,而反信邪以求福,斯须之福未来,究竟之祸已至,此是为罪之所婴缠也。
  但知养身,不知戮形。
  李曰:以有为滋味,爱养此身,生生之厚,动之死地,不自外来,正由六根遇此刑害也。刘曰:愚者为善以求福,而复作恶以招罪,方资衣食以养身,而益侈美以丧命,故断恶者福会,弃欲者身存。《庄子》云:人皆求福,己独曲全。
  婴儿之姿,贵养厚敦。
  刘曰:求福养身者,当如婴之厚敦。
  忽无就形,知非常生。
  韦曰:厚,醇也,敦,朴也,就,成也,学道者当知婴儿之貌所贵,养其醇朴之性,忽然而自形,而无心成其形也,类然而自生,而未始知其生也。
  无履太白,可令永存。
  韦曰:履,行也,太者,存生之过厚也,白者,知见明了也。无行此二事,则同婴兄之醇朴,近长存之道也。
  有何妙意?乃欲相倾。
  李曰:人皆去黑之白,出暗入明,今言无履太白,有何妙意,太白异俗,为俗所冤,劝令混浊,始得长久意之妙也,其在兹乎。
  父子恩探,不足相听#3。
  李曰:师资义重,父子恩深,子有不是之事,又须·从父之是,弟有不善之行,必须从师之善,是故贵之以师父,重之以训诲,听复之者也。
  勿复缴音叫叽音慨。远近笑人。
  李曰:缴慨谓强梁谊噪也。无义之弟,不孝之子,不从父之命,不受师之令,悖恶於上,失子弟之礼,故为人笑也。今言勿者,戒令莫如此也。
  掩恶扬善,君子所宗。
  徐曰:宗,尊也,扬恶则恶匿,扬善则善闻,故君子所宗。
  邪正章第七
  老子曰:邪正教言#4,悉应自然。故有凶吉,应行种根。
  韦曰:种根正者,自然而正,种根邪者,自然而邪。邪者行自凶,正者行自吉,岂非自然乎。李曰:言人心既有逆有顺,为行亦有善有恶。行已乃尔,教人亦然,坦荡君子教人以正,故日正言,嫉恶小人,教人为邪,故云邪教,为邪,虽不欲邪而邪自来,为正,虽欲正而正自来。报之如此,故日悉应自然。而报邪者以凶,应正者以吉,应善恶无滥,报对不差,犹如种窠,随根各别,爻然异也。
  如有如受#5种核见分。
  韦曰:既受此生,即受此形,善恶吉凶,各随所行,如草木之生,各从其种核而区分不同也。刘曰:正邪之行,立之於前,吉凶之报,应之於后,至於兆见,赌#6效方知,故如日#7如有如受,种核见分。
  道别於是,言有伪真。
  韦曰:道体弘通,本无真伪,真伪之起,由於言教。
  伪道养形,真道养神。
  李曰:动皆合理,为之正,举又乖真,谓之邪。邪是虚假,故言伪,正是究竟,故言真。真能入妙,所以养神,伪乃是赢,所以养形。养形者,谓以滋味充身,养神者,谓以清净修心。刘曰:有为有欲者养形,无为无欲者养神,养形者为灰为土,养神者能亡能存矣。
  真神通道,能亡能存。
  韦曰:形不可留,因欲养而留之,故日伪也,无为养神,则寂然感通,故日真也。若然者,死生齐度,存亡等贯,故不存其存,是能亡也,不亡其亡,是能存也。徐曰:神与道通,千变万化,能死能生,能亡能存也。刘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系累都尽,出处无滞。
  神能飞形,并能移山。
  韦曰: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何所不能哉!故能飞形而移山也。
  形为灰土,其何识焉。
  李曰:形者,生为质碍,本自无知,死为灰土,复何所识。刘曰:养之虽厚,终为灰土,事既不虚,何用过泰。
  耳目声色,为子留愆。鼻口

分页阅读: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西升经集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