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注-宋-朱弁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文件大小:0.2mb。
书籍内容:

通玄真经[注]
  经名:通玄真经注。宋人朱弁《宋史□艺文志》着录作十二卷,现残存前七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通玄真经卷之一
  宋宣义郎试大理寺主簿兼
  括州缙云县令朱弁正仪注
  道原篇
  夫本相待者有原,体相证者有归。大道无原,至理无归。今推之,道原反在乎物象之内,但复物之性,原其远乎。
  老子曰:
  盖惟生已白首,老在物先事始。
  有物混成,
  夫道之为义也,理宗自然,体本虚寂,不似於物,何以寄言?今称有物者,欲明无物者也。混为能合清浊,成为不遗纤介者也。
  先天地生,
  天地以玄黄为色,方圆为形,道岂生於形色之后也?
  惟象无形,窈窈冥冥,
  可以理会难以目见。
  寂寥淡漠,不闻其声,
  应则无响,听则无声。
  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
  夫形声俱无,则名言莫及也。将欲示旨,非强而何?今圣人字道之由,义取乎无所不适也。
  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
  仰之弥高,俛之弥深,故知有极者非高,可测者非深。
  包裹天地,察受无形,
  周合二仪,资兴品物而无迹可得也。
  原流出,冲而不盈,
  自深而流,不绝其原,当虚而受,不溢於物。
  浊而静之徐清,
  同物谓之浊也。取其不污之体,徐以会之,则本自清矣。徐也者,含理从容之谓也。
  施之无穷,
  随用而火。
  无所朝夕,
  万古千秋,而今而后。
  表之不盈一握,
  真无纤微之质。
  约而能张,
  在乎至简,从事则广。
  幽而能明,
  虽寂默之幽,亦显应之明也。
  柔而能刚,
  不与物争曰柔,能终不挫曰刚。
  含阴吐阳,
  藏用为阴,昭化为阳。
  而章三光。
  日月星辰察之,故能各丽其所他
  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麟以之游,凤以之翔,星历以之行。
  皆在自然之道也。夫高深之宜,飞走之势,游翔之精,经纬之象,斯不期而然,不会而至,无代司以成势,. 皆毕受而自宜,均其生成,故称大道也。
  以亡取存,
  夫有质者,未尝不亡者也,今以无质之亡而成虚体之存也。
  以卑取尊,
  夫有位者,未尝不黜者也。今以无位卑而成不黜之尊也。
  以退取先。
  夫有争者,未尝不退者也。今以不争之退而成无敌之先也。
  古者三皇得道之统,立於中央,
  三皇者,天、地、人皇也。言体道之君,全於纯和,不治而自化,德配天地,御物为一贯,是能寄中枢以应用,恣旁行而不流者也。
  神与化胜,以抚四方,
  乘变化之理而以神游,则四方之人各安其性。
  是故天运地滞,
  阳性刚运,阴性柔滞。
  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物终始,风兴云蒸,雷声雨降,并应无穷。
  夫德合自然,治通大顺,则天地不亏,运墆之理,风雨不乖,燥润之节,五行无克,六气自和。故圣人神动如天,尸居如地,其令如风雷,其泽如云雨,虽万物生化不知所穷,而执一无为,与之并也。
  已雕已琢,还反於朴。
  使万物复其性。
  无为为之而合乎道,
  任其自为,则无所不为。故物畅其性,我常无为,是以与道而符合也。
  无为言之而通乎德,
  德者,道之用也;言者,人之表也。无心之言,言乃通物,物畅得所顺而保其安,则终日言之,未常离德也。
  恬愉无矜而得乎和,
  以无所矜而合大和。
  有万不同而便乎生。
  万物异,宜各便其性。
  和阴阳,
  二仪交泰。
  节四时,
  时不过节。
  调五行,
  不相克伐。
  润乎草木,浸乎金石,
  德泽广被,至坚斯洽。
  禽兽硕大,毫毛润泽,乌卵不败,兽胎不殰,
  尽其生成之气也。
  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
  人无中夭。
  妇人不孀,
  合配得类。
  虹晲不见,
  气之和也。
  盗贼不行,
  未知苟得之利。
  含德之所致也。
  至哉,三皇之德也。能使阴阳不愆,品物咸若与道为友,与化为人,不可得而名矣。或曰昔在太古,玄风正淳,民惟之生,器未雕朴。是以五行不伐,四节各司,专气自柔,尽年为寿。诚以君圣牧良,人由其所化,非三皇之不德使其然乎?尝试言之曰:且天下者,形也。君主者,心也。心乱者身病,君静者国安。致治全生,功有归矣。然三皇生於淳古,时也付之,自治道也。向使非任治之道,不因其然而然,则诱惑渐生,物性滋失,今之各治,乃彼玄功,功在无为,莫彰其德,此则不治治之,盖非治之治者也。
  天之道,生物而不有也,化成而不宰也。
  无心以生而生者自生,故不有也。无心以化而万物自成,故不宰也。
  万物恃之而生,莫之知德;恃之而死,莫之能怨。
  将无爱恶於其间,亦何所措其德怨耳?
  收藏畜积而不加富,布施禀受而不溢贫。
  冬阴固畜,春阳发散,而生杀之气未尝亏盈也。
  忽兮怳兮不可为像兮,
  出入於有无,往来於变化,不可一象而取。
  怳兮忽兮其用不诎兮,
  用之不可穷也。
  窈兮冥兮应化无形兮,
  应之而无迹也。
  遂兮通兮不虚动兮,
  感之而后动也。
  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俛仰兮。
  随彼以成体也。,
  老子曰:大丈夫
  自得之称。
  恬然无思,淡然无虑,
  物莫当情。
  以天为盖,以地为车,
  同乎覆载。
  四时为马,阴阳为驺。
  因而乘之。
  行乎无路,
  廓然皆通。
  游乎无怠,
  神不可极也。
  出乎无门。
  直非所由。
  以天为盖,即无不覆以;以地为车,即无不载也;四时为马,即无不使也;
  生化之功恒运尔。
  阴阳御之,即无不备也。
  消息之理乃全尔。
  是故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肢不动,
  神驰者无所摇动,任适者不至劳怠。
  聪明不损,而照见天下者,执道之要,观无穷之地也。
  且夫欲之存也,万类纷然而未极中之得也。六合洞然而皆通,是知形性所接,未可尽於一方,神性之游乃能照於天下,执道之要,斯非谓欤?往而无穷,固亦宜矣。
  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
  事之广矣,不可力为。唯因自然之势,乃能与之偕矣。
  万物之变不可究也,秉其要而归之。
  物变无极,不可智穷。唯执不迁之要,乃会机化之本也。
  是以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
  性顺为本,形势为末。
  厉其精神,偃其知见,
  确精莹神,畅达其性,不纵心悦目,而系滞於外物者焉。
  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
  同物为性,则皆尽其‘为耳。
  无治而无不治也,
  弃我之智,则同万物之自治也。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
  既不先物,明非不为,盖因之而为也。
  无治者不易自然也,
  不易自然,亦非无治,斯因之而治也。
  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物我通顺,相然之义。
  老子曰:执道以御民者,事来而循之,物动而因之,
  循事而治,因动而应。
  万物之化,无不应也,百事之变,无不偶也。
  无心乃能尽之。
  故道者,虚无平易、清净、柔弱、纯粹素朴,此五者,道之形体也。
  化迹为形,理本为体。
  虚无者道之舍也;不碍故能集。平易者道之素也,
  任道,故无饰也。
  清净者道之鉴也,
  明正,故能照也。
  柔弱者道之用也,
  体顺,故皆通。
  反者道之常也,
  反情归性故得常。
  柔者道之刚也,弱者道之强也,
  柔故不可挫,弱故不可胜。
  纯粹素朴者道之干也。
  用此为体。
  虚者中无载也平者心无累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
  变当动矣。
  不与物杂粹之至也。
  杂则不能。
  不忧不乐德之至也。
  至德之人乐天,故不忧。齐物故无乐矣。
  夫至人之治也,弃其聪明,
  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直尽耳目之功,即未能至矣。是以开通七窍,不止一用而动,未尝役者,乃尽治身之至。
  灭其文章,
  尚未以朴素当情,而况此外饰?
  依道废智,
  依乎坦然之道,废其间隙之智。
  与民同出乎公,
  不异,故无私也。
  约其所守,
  居简要也。
  寡其所求,
  淡於欲也。
  去其诱慕,
  不诱民以智,不慕圣之功。
  除其嗜欲,捐其思虑。约其所守即察,
  居要故明审。
  寡其所求即得。
  不取故常得。
  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即外能牧之。
  神全情性者,则尽养形御物之理也。
  中之得也,五藏宁,思虑平,
  气而不悖,性而不挠。
  筋骨劲强,耳目聪明。大道坦坦,去身不远,
  道无不在,宁远我哉?
  求之远者,往而复返。
  惑而求之,往也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通玄真经注-宋-朱弁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