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升经集注 - (TXT全文下载)

,有是无为之病,劝去有归无也,刘曰:静以憎乱,简以恶烦,有为多是无为者疾。
  为有所婴,亿载无毕。
  李曰:若能志在无为,则修然#12证道,恕存有欲#13,以此婴绕千亿万载,为有为系缚,无由了毕。刘曰:得彼逐此,羁锁相连,爱心流注,何时可毕。
  道言微深,子未能别。撮取於略,诚慎勿失。
  韦曰:子既未能别了道言微深妙远之旨,且可撮略其粗浅之诚言,勿令心有放逸也。徐曰:众妙难明,撮略要诀,保德守真,顺戒勿失。李曰:玄章秘典,未可具明,采取要略,唯当顺从经戒,拾恶从善,出有入无,终始常行,莫令差失,谓达经也。
  先损诸欲,勿令意逸。
  徐曰:持戒制情,先损诸欲塞兑,则尘境不入,闭门则心意无逸也。
  闲居静处,精思斋室。
  李曰:无事即是闲居,安心便为静处,专情乃日精思,洗心名为斋室。
  丹书万卷,不如守一。
  徐曰:飞炼八石,炉转九丹,刀圭一奏,上升清天。虽日神妙,犹是方卫,岂若正性真根元一内法,守而不失,与天相毕,故日丹书万卷,不如守一。刘曰:为道日损,不假繁文,但能守一,道自得之。
  经非不达,终有#14虚实。言有必无,子未能别。言无必有,子未能庾。
  徐曰:经虽简略,理非不达,世教虚伪,道文真实,实中有实,是以有不定有,还归於无,无不定无,还复生有,有无相生,未始有定,尹子始学,未能辨次。李曰:上言虚实,其在此乎,言无铃有,此乃虚为实也,言有铃无,此乃实为虚也,实而为虚,子当未能分别,虚而为实,子亦未能次了,能次能了,知实知虚,既达於经,自保於道。刘曰:理有通变,言有抑扬,达文者丧其真,执教者乖其趣,微言隐奥,剖其良难,体解内明,方可玄会也。
  但当按行,次来次灭。
  李曰:但可依按经法,奉而行之。先拾於恶,次忘於善,先破有欲,次灭无为,有为无为并忘,若善若恶皆泯,念念欲起,次次荡除。刘曰:既不能次明幽旨,但当依教,次第修行,耳目闻见,不便寻思而生分别也。
  道有真伪,福有吉凶#15。
  刘曰:乖宗者伪,会理者真,无为所致者吉,有为所致者凶,故《德经》曰:福兮祸所伏也。
  罪有公私,明者纤密。
  刘曰:为道者公也,为俗者私也。夫修道者,不契玄宗,情行尚起,应物失当,事或有违,春春匪躬,志在济物,笃诚於道,理异私怀,义属中孚,难过可亮也。纤密犹赢细也。
  占往知来,不如朴质。
  李曰:达於过去,占往也,明於未来,知来也。虽有智慧,终始皆知而多败,叉有颠蹶,唯当存之朴素,敦之质真,可以立身,可以事君,可以养亲,可以成道动修也。刘曰:逆虑多忧,知来近辱,绝圣弃智,纯素以居。
  西升经集注卷之三竟
  #1『言处』,政和御制注本作『言出』。
  #2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风声岂可聚』。
  #3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四时气往缘』。
  #4此句,政和御制主本作『天地常昭然』。
  #5此句,当为『故日必为是所诱也』,『足』为『是』之误。
  #6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合会微渐滋』。
  #7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非缄艾所愈』。
  #8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邪多卒验』。
  #9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空虚灭无』。
  #10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所是反非』。
  #11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孰之能追』。
  #12『修然』,疑为『鲦然』之误。
  #13此句,疑当作『如存有欲』,『恕』为『如』之误。
  #14『终有』,政和御制注本作『中有』。
  #15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福有凶吉』。
  西升经集注卷之四
  华阳韦处玄 句曲徐道邈 冲玄子
  任真子李荣 刘仁会注 碧虚子集
  虚无章第十五
  老子曰: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一,一生万物#1。
  徐李刘本并作道生天,天生地,地生万物。韦曰:虚无者,无物也。自然者,亦无物也,寄虚无生自然,寄自然以生道,皆明其自然耳。一者,即道之用也,天地万物皆从道生,莫有能离道者。复谓之一,一之布气,二仪由之而分,故日一生二也,万物莫不由天地氤氲之气而生,故曰天地生万物也。李曰:此谓有像之物也,自上生下,次第相生也。刘曰:推穷生本,以致虚无,此乃名理相阶,其实不知所以也。
  万物抱一而成,得微妙气化。
  李本作化生。韦曰:天地万物皆微妙一气而化生也。徐曰:二仪、万物皆一而成,人独得微妙之气,故能精灵变化也。李曰:天地、人物,并皆抱真一之道。受微妙之气,所以方得化生,是知一气者万物之本也。
  人有长久之宝,不能守也,而欲益#2尊荣者,是谓去本,生天地之道也。
  徐曰:长久之宝,一也,人不能怀微妙之气,守一以长生,不保其所宝也。而保人所宝,增益情欲,慕乐尊荣,是谓去其本也。生真宝二仪之正道也。刘曰:长久之宝,谓真性也。夫食益尊荣者,丧其本生之性也。
  恍惚章第十六
  老子曰:虚无恍惚,道之根。万物共本,道之元。
  李曰:至本空寂,名曰虚无,虚无即非空寂,有无不定,称之恍惚。云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故知虚无者,此即道之根本,万物得生,皆由於道,是知道为物之本元也。
  在己不忘#3,我默焉。
  默,韦本作异。韦曰:言一切万物,莫不共道同其本源,而常生流荡,不能官同於道,是以轮回生死之波,若能存道於我,则其命不灭不亡矣,众人皆不能存道,唯我独能存之,故我异於众人。李曰:道者物之元,气者生之本,失道则死,丧气则亡。若也不亡,圣人默然不说,今之广说至言,大敷妙教,而教其养气抱道,复本归根。人若能纳气於内,抱道於怀,水火之所不能灾,生死之所不能害,长存入道,端坐成真,得意忘言,故云默焉,知而不默,乃失之也。
  生置章第十七
  老子曰生我於虚,置我於无。
  徐曰:置者,立也。虚气和合,变生我形,精妙无物,化立我神也。刘曰:实不生实,生实者虚也,有不容有,容有者无也。
  生我者神,杀我者心。
  韦曰:生者,存也。我所以长生者,心同於虚也,我所以长存者,形同於无也。神无形兆,故生我也,心有所存,故杀我也。李曰:形不自生,得神始生,身不自杀,由心故杀,心不为恶,足可长存也。
  夫心意者,我之所患也。我即无心,我何知乎!
  韦曰:夫有心有意,则有所存,故息害生焉;若我无心,则无所知,又何息哉1 .李曰:心有分别之知,能造有为之过,过成息我,是实由心,若也忘心无知,自当无患。
  念我未生时,无有身也,直以积气聚血成我身耳。
  韦曰:此遗形存神之方也。徐曰:厌我有身大息,思念未生无身无累也,及气血积聚成此肉身,假借不足为有,而人贵重,益成息累也。
  我身乃神之车也,神之舍也,神之主人也#4。
  徐曰:夫马之运车,如神之载形也,神处人身,若人居室合,合全则人安,身康则神乐,故智士保身以养神,运形而升仙也。李曰:身能载神,神能乘人,故日车也。身能容神,神以身为屋,故云合也。自外来寄於身,故云主人也。
  主人安静,神即居之,躁动,神即去之。
  徐曰:身形静,神即止其官府也,躁动有为,神即去其居馆。即者,言应用急也。李曰:车牢始能载物,舍静方可安人,为主既也谊哗,作客何能久住?铃须坚守於身,而神自乘之,净洗於心,神自正之,内外安静,神自居之。若身有染秽,心腹躁动,神即离人,故云去之。刘曰:神住日生,神去日死,生由静载,死由躁危。
  是以圣人无常心者,欲归初始,反未生也。
  李曰:爱染罪垢,躁竞有为,是常人流俗之心也。圣人清净捐欲,无常俗之心也,有心者逐末,入於生死,无心者反本,归於真道,无复生死也。刘曰:寂然无物。
  人未生时,岂有身乎?无身当何忧乎?当何欲哉。
  韦曰:夫有欲有忧,皆由存身生生之厚也,若反未生,则恶有身矣,何忧息之有也!李曰:已生之后,方可有形,未生之前,理无身也。有身则百忧竞起,五欲争兴,无身则万累都捐,千愁并尽,尚无有身之息,岂有身外之灾!
  故外其身,存其神者,精耀留也。道德一合,与道通也。
  韦曰:精耀,神明也。夫外其身者,则精耀不去其形也,精常留,则其道德自然与一合体,与一合体,则其道通同也。徐曰:疏外逆旅之形,亲爱生我之神,故虚心静形,存神守素,则玄精光耀,留止官室,与道通一,是谓无身之身也。李曰:营生之士,学道之人,铃须外忘於身,不得多养於味,先宜内存於神,志之於道,恍惚精微,智慧自归,精彩光明,无不照了,故言精耀留。若得智慧止,乃将道德一合,均之无德,契以虚通,故言与道通也。
  为道章第十八
  老子曰:古之为道者,莫不由自然。
  李曰:古昔修道之士,皆由有自然,道德清虚无欲,未待师教,而自然修道,无有不由自然也,若强为之,则不然矣。
  故其道常然矣,强然之即不然矣。
  刘曰:非有心而作之,强为之则有心也,是故不然矣。李曰:凝情合道,无欲全真,行之有常,常得自然之道。若外不立行,内不修心,强令为之,道终不得。
  夫何故哉?以其有思念,故与道反矣。
  刘曰:何故即不然,盖道无思念,有心者违。
  是以崇钥之器,在其用者。
  徐曰:钥有六孔,如笕,乐,器也,言器空虚,在人所用,喻圣人空虚无心,有感必应,在绿所用,应物处方也。
  虚实有无,方圆大小,长短广狭,听人所为,不与人争。
  李曰:崇,排弃,钥,管钥也,弃能出气,钥能出声,皆悉无心,任人所动。气之大小,声之长短,若方若圆,或广或狭,从人所为造,不与人争。此举喻也。刘曰:无心求用,故不争也。
  善人在於天下,譬如崇钥乎,非与万物交争,其德常归焉。
  刘曰:应物而已,声气之美,常归弃钥,无为之德,常归圣人。
  以其虚空无欲故也。
  韦曰:天无心顺物者,使万物各得其性,天下莫不归之以为主也。李曰:此合喻也。善行君子立德淑人,外则与物无竞,内则无欲谦虚,德自归身,道当在己也。
  欲者凶害之根,无者天地之原。莫知其根,莫知其原。
  李曰:有欲则伤身,故云凶害之根,无欲则会道,故云天地之原。而几情迷乱,蒙昧无知,不知有欲是凶害之根,不知无欲为福善之原,故晓示也。
  圣人者去欲入无,以辅其身也。
  李曰:外去责欲,自守无为,唯有圣人方能,以道辅翼此身,可以长存。若同流俗,未免凶害,然则大圣岂有安危,亦无秽净。今言去欲入无者,亦教几流以为行也,能依圣行可以成道矣。刘曰:不去欲者,非辅身之道也。
  声色章第十九
  老子曰:人皆以声色滋味为乐#5,不知声色滋味,祸之大朴。
  李曰:常俗之人,爱之以声色,悦之以滋味,畅情适意,故为上乐。然欲是害根,声是聋原,口以味爽,眼为色昏,不由外来,皆因内起。刘曰:桀纣以之丧国,非祸朴之如何。
  故圣人不欲以归於无欲也。
  李曰:唯有圣人能虚心无欲,清静无为,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化致太平,正当归道。刘曰:弃祸本,归福原。
  道虚章第二十
  老子曰:道者虚无之物也,若虚而为实,无而为有也。
  徐曰:两而,皆如也。无体若虚,如为有实,精妙无物,如为有状,故有无体之体,无状之状也。
  天者受一气荡荡而致清也,气下化生於万物,而形各异焉。
  徐曰: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二气交和,化生万物。万物万形,万形各异,未如有同也。李曰:虚而为实,无而为有,即是虚无之中,能判三才而生万物三才有象,故言实,万物有形,故言有,举大明小,即言天受一气,是知物禀元和天既荡荡清高,无心分别,不失於一,人亦须勤勤强志,清净无为,不失於道也气虽是一,形乃不同,故言各异也。
  是以圣人者知道德混沌玄妙同也#6,
  徐曰:混沌,无分别貌,圣人体元一未分,道德混沌玄一太妙,本同一也。
  亦知天地清静皆守一也。
  徐曰:天得玄玄之气,故清高在上,地得混黄之气,故浊静在下,二仪虽异,守一同也。
  故与天#7同心而无知。
  徐曰:心同玄无,无知无欲也。刘曰:四时运行,非有知也。
  与道同身而无体。
  徐曰:身同虚无,无身为体也。刘曰:混同方妙,故无体也。
  而后天道盛矣。
  刘曰:弘道在人。
  以制志意而还思虑者也。
  李曰:与人同心,心无分别,与道同身,身无形假,将天合德,共道齐真,是名天道盛矣。何以得同天道之盛?制心意,无意深,还思虑,去繁想,始可得矣。刘曰:群品云谓无心者制。
  去而不可逐,留而不可遣。
  刘曰:应物之远留者,其体长存。徐曰:随之后无,故去不可逐,无体之体,故留不可遣也。
  远者出於无极之外,不能穷之。
  刘曰:旷然无际。
  近在於已,人不见之。
  刘曰:杳然无象。
  是以君子终日不视不听,不言不食,内知而抱玄。
  李曰:怀道君子,绌聪明,绝视听,慎言语,不华绮,节饮食,断滋味,虚心玄览,故日内知,不失微妙,称之抱玄。
  夫欲视亦无所见,欲听亦无所闻,欲言亦无所道,欲食亦无所味。
  徐曰:体空达妄,即色非有,情忘尘境,又何所言未闻见乎。李曰:悟万境皆空,心即俱静。
  啖怕寂哉,不可得而味也,复归於无物。
  韦曰:外忘闻见,则视听之欲绝,内忘心口,则言食之欲灭。内外绝灭,然后能快怕寂然,复归於无物也。李曰:躁竞浮动,轮转有为之内,快怕寂哉,复归无物之道。
  若常能清静无为,无自复也#8。
  刘曰:明得真之者,非云为所政。
  反於未生,而无身也。
  李曰:内外无染,故日清净,恬神息虑,是日无为,合气於漠,反於未生,体同自然,而无其身。
  无为养身,形骸全也。
  徐曰:清净无为,抱德养身,和气已复,故形骸保全也。
  天地充实,长保年也。
  韦曰:道气复归其身则忘身,忘身则德合天地矣。夫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若然者,身不保而自全,年不保而自生也。徐曰:天地精气,充实我身,寿同二仪,故日长保年也。李曰:无为养身,无事安人,功格四表,道溢六虚,此谓充实也。修身者年命长,理国者鼎祚远,此长保年也。
  哀人章第二十一
  老子曰:人哀人不如哀身。
  徐曰:哀,悲愍也,学人哀愍众人沦俗忘反,不如自悲己身不能养神守身也。
  哀身不如爱神。
  徐曰:爱,惜也,神劳则去身,去身则生亡,若耽嗜六欲,伤神损性也。
  爱神不如含神。
  李曰:虽爱於神,而未免劳役,犹婴息害,不及含神。含神者,外则不执不染,内则无思无虑,内外清净,神自归之,不出於身,故日含神。
  含神不如守身。
  李曰:神虽至妙,仍不自立,要托於身,方能运用,今但含神,不守於身,身败形离,神无所寄,欲神长存,先须守身。守身者,铃净必清,同道同德,通幽洞微,则与虚极不二,存三守一,乃共真神合契也。
  守身长久,长存也。
  刘曰:情欲所为者,人也,若无情欲,直是身耳,人将安寄?哀,谓哀怜也。爱神者,为爱子重母也。含神者,谓既贵矣,而又深之,含育光辉不令散失也。守身者,谓屋静人安,主谊客散,身为神之舍,故守身以安神也。身不躁动,神明静泰,形神两全,故得久存。夫客叉不孤,游不依主,神不独化,叉藉於身,故客非主不依,神非身不立。然则身为神本,主为客基,故爱神者,先须守身,存客者,叉须爱主,故日含神不如守身也。
  神生章第二十二
  老子曰:神生形,形成神。
  冲曰:神为生形之用,无用则形不生,形为养神之利,无利则神不成也。刘曰:形非神不生也,神非形不成也。
  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
  冲曰:形假神以得生,神含形以得成,形神不合,无由生成也。刘曰:随其神化以生形类,故日形不能自生,随其形类以成神功,故日神不能自成。
  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
  冲曰:利用相须,更相生成。刘曰:形神虽异,相藉生成,生成之道,不合不得,故日形神合同。夫神由形用,形为神生,形用既彰,神功所致,则神生形也,形由神生,神由形用,神功既着,着乃由形,则形生神也,故日更相生。形不自兴,铃资神化,神动形作,功用乃成,成由神生,则神成形也,神不独化,动必资形,形作神随,神功乃见,见由神用,则形成神也,故日更相成,
  神常爱人,人不爱神。
  李曰:神既托人,亦欲人不死,人乃资神,亦须神不离,不离叉须修身清心,能修之者,始是爱神。今人多秽浊,不肯修身,身既不修,是不爱神也。刘日;神常爱人,欲使安静,人不爱神,役用无涯。
  故绝圣弃智,归无知也。
  李曰:圣人无名,名既无矣,复何所绝?大智若愚,智乃如愚,即是无知,复何所弃?今言弃绝,谓圣有功名之累,智有分别之机。分别者,劳心。徇名者,损身。身心若损,形离神散,此是不爱於神,不守於身,有为失道也。劝令弃名绝虑,以归无知,此是爱神也。
  常安章第二十三
  老子曰:圣人常安。与天地俱安,而鬼神通。
  李曰:圣人内遣心识,外丧形骸,与冥寂合其真,虚玄同其体,阴阳之所不能变,盛衰之所不能移,玄德常静,故日常安,共天地均其覆载,鬼神齐其正真,包大纳细,通幽洞微,无屯否之期,绝困穷之日,故日与天地合其德,鬼神将来舍也。刘曰:无事无为,幽冥通畅。
  众人皆安其所不安,即不安矣。
  韦曰:得生以为安者,得死即不安矣。得富贵以为安者,得贫贱即不安矣。刘曰:安於有为,有为非常,失待则困。
  盖天道臧盈满,补虚空,毁强盛,益衰弱。
  刘曰:亏盈益谦,其犹张弓也。冲曰:日中则反,月满则亏,阳盛则衰,阴强则弱,此天之道也。圣人则天理物,行平等之法,损有余,补不足,抑高强,举下弱也。
  损思虑,归童蒙,塞邪智,圣人之朴也。
  冲曰:蒙,本作朦,不明也。思繁则巧制盛,虑多则谋贼生,奇物来於寇盗,矫诬长於诳街,故令损之,归於童蒙。童蒙不明,无为膏火自煎,不饰智以惊物,闭塞斜智,开明正慧,则伪法不行,真道流布,去邪取正,圣化之本也。刘曰:惩忿窒欲,养蒙以正分,正外智都去者,是圣人之质朴也。
  是以天下尚存#9,可谓养母,常能爱母,身乃久长。
  刘曰:生身者神也,无欲安神,可以养母也,无欲故神安,神安则长久。李曰:事亲者以孝为先,修身者以道为本,孝子善养,扬名於后代,学者能修,成真而不死。养神存道,故日爱母,身与道同,故日长久。
  西升经集注卷之四竟
  #1『一生万物』,政和御制注本作『一生天地,天地生万物』。
  #2『而欲益』,政和御制注本作『而益欲』。
  #3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在己不亡』。
  #4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神之主也』。
  #5『为乐』,政和御制注本作『为上乐』。
  #6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是以圣人知道德混沌玄同也』。
  #7『故与天』,政和御制注本作『故与天地』。
  #8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气自复也』。
  #9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是以天下尚孝』。
  西升经集注卷之五
  华阳韦处玄 句曲徐道邈 冲玄子
  任真子李荣 刘仁会注 碧虚子集
  身心章第二十四
  老子曰:身之虚也,而万物至,心之无也,而和气归。
  冲曰:体与道合,是身之虚也,心与天同,是心之无也。身虚而万物自至,心无而和气自归,故虚无者,无为之至妙也。
  故善养身者,藏身於身而不出也,藏人於人而不见也能。
  冲曰:藏身,谓陆沉晦进,而不出其才能也。藏人,谓混俗同尘,而不见其智德也。
  故君子之治,必先死於国。
  刘曰:死犹遗忘也。夫遗忘其国者,虽居物首,不为贵也,富有四海,不为利也,不为利,侈靡皆捐,不为贵,则侨逸斯弃。弃侨逸,则力役不劳,捐侈靡,则财用不竭,夫财用不竭,则储积充,力役不劳,则苍生静。苍生静,则国安,储积充,则国实,国实者,则理之基也,国安者,则理之本也。保夫至理之基本者,其由遗忘国乎。如违此道,败忘立至,稽诸故实,诅俟断焉。
  既死不亡,其国盛也。民不敢散,更复充也。
  刘曰:遗而有之,故不亡,无为而理,故国盛矣,及群生遂性,乐俗安居,甘食美服,不相往来。李曰:死犹忘也。修身之者,体即身无身,即人无人,忘身而身存,理国之者,体同虚寂,德并太空,兼忘天下,故云叉先死於国。既亡於国,在宥天下,薄赋轻摇,兆人安乐,故云既死不亡,其国盛也。政化太平,人不流亡,故日不散国实,人富积粟足兵,故日复充。
  若能知常,施行反也。
  冲曰:人能知素真常,存玄德大道,凡所施行,与俗皆反也。刘曰:能知常道者,几所施为行事,皆令归反其真性也。
  众人欢乐,用生生也。动而失之,寿命竭也。
  韦曰:死而不亡者,寿之常也,而行与俗殊,故日反也。众人以生生之厚,故动而失生而命尽也。冲曰:众人以百年为常,安身厚味为乐,用声色六欲以生生,动则伤生失性,致寿命竭尽也。李曰:众人用有生之命,持以生身,放情极欲,以为欢乐,而有害命伤身,上既失道,下亦失身,故云动而失之,寿命竭也。
  夫天下大物哉,甚绵绵也,冥冥混沌不可知也。
  徐曰:夫大物者,太极大道,太极者,天地之父母也,道之奥也。绵绵常存,不断不绝,冥冥幽深,混沌无分别,不可以智知,难可以言论也。
  知之者去之,欲之者离之,近之者远之。
  李曰:使智求之而不得,故日去之,以欲取之而不得,故日离之,不可以为亲,故曰远之。
  是以圣人非托於天下,亦非托於鬼神,亦非托於万物。常以虚为身,亦以无为心。
  李曰:托,谓因假也,圣人所以得道者,显不因於天下,幽不假於鬼神,外无赖於万物,常以虚为身,亦以无为心,而自然成道。人若心忘有事,志在虚无,虽不欲成道,而道自成也。
  此两者,同谓之无身之身,无心之心,可谓守神。
  李曰:两者,虚无也,以虚为身,此乃无身之身,以无为心,此乃无心之心,无心之心则无心,无身之身则无身,至无身心,是谓守神,虽日守神,可以虚无,故神自归之,故曰守神。刘曰:系累外绝,神明内安,守神之道也。
  守神玄通,是谓道同。
  韦曰:神不离形,故日守也,神形相保,则通玄而合道也。李曰:能以虚无守神,神通虚无之妙,身同於大道之体,故日玄通也。
  无思章第二十五
  老子曰:智士无思无虑之变#1。
  韦曰:大智之士,以百姓心为心,故曰无思无虑之变也。
  常空虚无为恬静,修其形体,而万物育焉。
  李曰:无智之者,爻食有欲,有智之士,未肯无为,是以滞凡庸,少能归道。圣人劝戒,意在虚空,故日有智之士勿多生思虑,好为变诈,常须空彼我,端寂无为,身不躁竞为恬,心无浮动为静,内外清静,是修其形体,於物无害,为物所养,故日育焉。
  变者贪天下之珍,以快其情。
  李曰:积思虑,好诡诈,逐欲不止,万境迁改为变也。夫难得之货,是天下之珍,怀食无已,纵欲畅心,禽色荒乱,此快其情也。情快於前,政败於后,叉然之理,的如可见,故举下文以示之也。
  然后革兵四起,祸生於内。
  刘曰:舟中之人,皆为敌国。
  国动乱者,而民劳疲也。
  李曰:以道济物,以文柔远,百姓日用而不知,万国自然而欢泰,少私寡欲,贵粟贱金,俗乐家安,乐和礼洽,此无为之化也。若肆情极欲,奢淫好胜,四郊多事,五兵动作迭起,萧墙祸生於内也,君既昏乱,臣不忠正,国动乱也,征役不止,困於转输,人劳疲也。
  夫国以民为本,民劳去者,国立废矣。
  冲曰:身以神气为本,神守气聚,则长生也;若有为有事,劳损神气,神去气散,则形废矣。李曰:为国之本,要在安人,人安则逸,人危则劳,逸则人居,劳则人去。国之兴也,定在於人,人既去焉,是知国废,理乱由道,兴废在人,以道爱人,天长地久矣。刘曰:民惟邦本,本散国亡。
  所谓出其无极之宝,入贼利斧戟也。
  冲曰:斧戟,兵器也,生命贵重於万金,神存气聚,则生命无穷,神亡气散,则身砠命尽,故日出其无极之宝也。六贼外入,三毒内兴,攻伐甚於六军,杀伤利於斧戟也。李曰:宝者,无为之道也,贼者,有为之兵也。我无为而人自化,此用无为之道也。若不用无为之道,是出其无极之宝,如用有为之兵也,兵能害物,日费千金,甚於锋刃,故云入贼利斧戟也。
  是以圣人无为无事,欲安其国民也。
  李曰:不贵欲,故无为,不好兵,故无事,责欲则人损,战伐则人劳,无为无事,不损不劳,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西升经集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