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文件大小:0.57mb。
书籍内容: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经名:道德真经玄德慕疏。强思齐慕,二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序
  道本至无,能生妙有。运至无之道,成妙有之功,其惟太上老君玄元皇帝乎。起於象先,尊为化本,融神亿劫之始,分灵覆载之中,亭毒万殊,陶钧庶品。由是三皇受命,尚遵淳一之风,五帝握图,渐散无为之朴。老君虽历代降迹,随时应机,或为国师,或为宾友,授经传道,以教时君。洎唐虞禅让之初,世道交丧之际,举元凯於野,行四罪於朝,尚贤之迹既彰,瘴恶之形又举,内虽揖让,外有干戈,人心渐浇,道朴云散。老君号尹寿子,居于河阳,悯物性之迁讹,恐真宗之陵替,以为三皇大字,不足以程式后王,五帝常道,不可以垂训末俗,撮重玄奥义,着《道德》二篇。欲明道无为也,因德以显之,德有用也,因道以明之。资立言以畅无言,因理本而弘妙本,为理身理国之要,乃至精至极之宗,以授於舜。非谓绝仁义圣智,在乎抑浇诈聪明,将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素抱朴,泯合於太和,体道复元,自臻於忠孝。世儒不知,以为老君之道,弃仁义,隳礼智,非立教之大方。且夫至仁合天地之德,至义合天地之宜,至乐合天地之和,至礼合天地之节,至智合天地之辨,至信合天地之时,弘淳一之源,成大同之化,混合至道,归仁寿之乡,固不在乎踶跂雍容,噢咻蹩趸,然后谓之仁义等也。故仲尼亚圣,皆默而得之,肄体黜聪,遗形去智,超乎物表,永为真人,非末学小儒之所知也。绵夏商周汉,越数千百年,焕乎与日月齐光,巍乎与乾坤并运。虽百家诠注,群彦校扬,挹之弥深,酌之不竭,行之於国,刑措而太平,修之於身,神全而久视。拊几挥柄,时有其人。弘农强思齐,字默越,蒙阳人也,幼柄玄关,早探妙旨,即岁侍先师京金仙观,讲论大德,赐紫全真,居葛仙中宫,焚颂之余,服勤不息,绰有声称,为时所推。僖宗皇帝顺动六飞,驻跸三蜀,五月应天节,默起祝寿行殿,宠赐紫衣。高祖神武皇帝应历开图,配天立极,二月寿春节,允承明命,赐号玄德大师,奕世栖心,皆洽光宠,羽衣象简,其何盛欤。每探讨幽玄,发挥流俗,期以谭讲之力,少报圣明之恩。手钻所讲《道德》二经疏,采诸家之善者,明皇《御注》为宗,盖取乎文约而义该,词捷而理当者,勒成二十卷,庶乎揽之易晓,传之无穷,后之学者,知强君之深意焉。乃题日《太上老君道德经玄德纂疏》。
  乾德二年庚辰降圣节戊申日,广成先生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杜光庭序。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一
  唐玄宗御注并疏 河上公严君平李荣注 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蒙阳强思齐纂
  此经是三教之冠冕,众经之领袖,大无不包,细无不入,穷理尽性,不可思议,所以题称《道德》。道是虚通之理境,德是志忘之妙智。境能发智,智能克境,境智相会,故称道德。其委曲玄旨,具在开题义中,今就上卷三十七章,大分三别,第一一章,标道宗致,第二三十五章,广明道法,第三一章,总结指归。
  道可道章第一
  就此章中,又开四别,第一略标理教,第二泛明本边,第三显二观不同,第四会重玄之致。
  第一略标理教。
  夫大道虚玄,言象斯绝,理超象系,事出荃蹄,非常名之所知,岂可道之能究。大包无外,小入秋毫,应现则运於慈舟,摄边则归於杜默,轩辕黄帝斋三月而问之,前汉孝文穷数年而不答。其体也寂,其名也微,或驾龙轩而游玉京,或控鸾骖而浮金阙,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东方朔遇之游乎汉庭,天地得之以财成,群方吹万而生育,重玄至道,其大矣哉。
  道可道,非常道。
  御疏:虚极妙本之强名,训由训径,训法训常,首一字标宗,言此妙本,通生万物之由径,可称为道,故.云可道。堪称为道,经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欲使学者了性修心,所以字之日道。寻其妙本,理竟清虚,适莫难知,非皎非昧。又按下经云: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日微。前之视之不见,以色求道,听之不闻,以声求道,搏之不得,以形求道,且妙道幽微,实非世间声色形法而求得。按:《九天生神经》云:圣人以玄元始三熙为体,言问三天之妙熙也,法师臧宗道又用三一为圣人应身,所言三一者,一精二神三气。精者,灵智慧照之心。神者,无方不测之用。气者,色像形相之法。经云:视之不见名日夷,精也,听之不闻名日希,神也,搏之不得名日微,炁也。总此三法为一圣,体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也。但老君法体以三一为身,身有真应之别,而解者义有三家,第一:散一以为三,是圣人应混三以归一,是圣人真。第二云:三之与一,俱是应,非三非一,乃是真,为三为一,俱是名数。第三云:岂有离名数之外,别有无名数之真耶?即此三一非三一是真,非三一而三一是应。非三一之应,此应是真应,三一而非三一之真,此真是应真。应真之真,不可定言真,真应之应,不可定言应,所以非真非应,而应而真。但圣人赴感逗机应物,或寄人问,或生天上,随方显见,应变随时,妙体希夷,卒难详究。○荣曰:道者虚极之理体,不可以有无分其象,不可以上下极其真,所谓妙矣难思,深不可识。圣人坦兹玄路,开以教门,借圆通之名,目虚极之理,以理可名,称之可道,吾不知其名,成道以虚通为义,常以湛寂得令,所谓无极大道,是众生之正性也。天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其大无外,其微无内,浩旷无端,杳冥无对,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静无心而品物有方,混漠无形,寂寥无声,万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生者有极,成者铃亏,生生成成,今古不移,此之谓道者也。元气太虚之先,寂寥何有,至精感激,而真一生焉。真一运神而元气自化,元气者无中之有,有中之无,广不可量,微不可察,氤氲渐着,混茫无倪,万象之端,兆朕於此,於是清通澄朗之炁浮而为天,浊滞烦昧之熙积而为地,平和柔顺之炁结为人伦,错谬刚戾之熙散为杂类。自一炁之所育,播万殊而种分,既涉化机,迁变罔极,然则生天地人物之形者,元炁也。授天地人物之灵者,神明也。故乾坤统天地,精魂御人物。炁有阴阳之革,神无寒暑之变,虽群动纠纷,不可胜纪,灭而复生,终而复始,而道德之体,神明之心,应感不穷,未尝痕於动用之境矣。道重说包亿万之天而不为大,贯秋毫之末而不为小,先虚无而不为始,后天地而不为终,升积阳而不为明,沦重阴而不为晦。本无神也,虚极而神生,本无炁也,神运而炁化。无本无质,凝委而成形,形本无情,动用而亏性。形成性动,去道弥远,故溺於生死,迁於阴阳,不能自止,非道存而忘也。故道能自无而生有,岂不能使有同於无乎。有同於无,则有不灭矣。故生我者道,灭我者情,苟忘其情,则全乎性,性全则形全,形全则炁全,熙炁则神全,神全则道全,故道全则神王,神王则炁灵,炁灵则形超,形超则性彻,性彻者,反覆流通,与道为一。可使有为无,可使虚为实,吾将与造物者为俦,奚死生之能累乎己也。可道为体,可名为用,可道者即是言名,虽复称可,物宜随机,而有声有说,非真常凝寂之道。○严曰:道德彰,非自然,功名显,非真素。○河上公曰:非常道,非自然长生之道。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荣曰:非是人贵之以礼义,尚之以浮华,丧身以成名,忘己而殉利,失道后德,此教方行,今既去仁义之华,取道德之实,自浇薄之行,归淳厚之源,反彼恒情,故曰非常道也。○ 成疏:常道者,不可以名言辩,不可以心虑知,妙绝希夷,理穷恍惚。故知言象之表,方契凝常,可道可说,非常道也。
  名可名,非常名。
  御注:名者大道之称号也,吾强为之名日大。夫名非孤立,铃因体来,字不独生,皆由德立。理体运之不壅,苞之乃无极,遂以大道之名,名於大道之体,令物晓之,故曰名可 名。○御疏:名,教也,前言可道,盛明於理,今言可名,次显於教,真理既绝於言象,至教亦超於声说。理既常道不可道,教亦可名非常名。欲明理教教理,不一不异也。然至道深玄,不可涯量,非无非有,不断不常,不常而义有抑扬,教存渐顿,所以立常以破可,故言可道非常道。至论造极处,无可无不可,亦非常非不常,故《玉京经》云:无可无不可,思与希微通。非常名者,非常俗荣华之虚名,所以斥之於非常者,欲令去无常以归真常也。义有因超,绿有渐顿,开之以方,便拾无常,以契真常,陈之以究竟,本无非常之可拾,亦无真常之可取,何但非常亦非无常,亦非亦常,非非无常亦非非常非无常也。○河上公曰:非自然常在之名。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二泛明本迹。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御注:无名者,妙本也。妙本见炁,权舆天地,天地#1资始,故无名。有名者,应用也。○荣曰:道玄德妙,理绝有无,有无既绝,名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