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杭氏学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易藏 - 易经
文件大小:0.45mb。
书籍内容:

  《周易杭氏学》
  
  图书第一
  《易》注自宋以前未尝有图也。逮周廉溪传陈希夷《太极图》而为之说,遂开理学之宗。但《图》与《易》犹不相属也。至朱子《本义》,取邵子河洛、先后天八卦、大小方圆各图,与其改订之卦变图,弁诸经首,历代宗之。自是图之与《易》,相为附丽。后之说《易》者,无不有图。汉学家虽力攻河洛先后天之名,而其为说,仍不能废阴阳四象及五行生成、九宫变化之义。而为之图者,且层出不穷。盖数理繁赜,卦爻错综,表之以图,说乃易明。故学《易》者先辨图书,识其阴阳生化之原,奇偶交变之义,而后观象玩辞,有所准的。不致眩惑歧误而靡所适从,亦事半功倍之一道焉。
  太极
  《系传》曰“《易》有太极”,又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极者,至极而无对之称。三极者,天极地极人极也。故曰“太极”者,所以异于三极也。极既无对,极而益之曰“太”,则更无有可以并之而尚之者矣。是以太极者,立乎天地之先,超乎阴阳之上,非言词拟议所可形容。盖状之以言则有声,有声非太极也。拟之以形则有象,有象亦非太极也。《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庶或似之。然无字为有字之对,有对亦非太极也。孔子于无可形容拟议之中,而形容拟议之曰“太极”,可谓圣人造化之笔,更无他词足以附益而增损之矣。然而有太极之名,似亦非太极之真谛。乃无碍其为太极者,则以“太极”二字,均无物质无精神可言,更无其他之词义足以相并相对。可以谓之名,亦可以谓之非名。此圣笔之神化,所以不可思议也。夫焉能又为之图?自周子而后,相传之图有三。于是“太极图”三字,流播环寰宇,几于妇孺皆知。以论传论,恐学者认《太极图》为太极,则是非混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曰“辨是与非”,即辨诸此。另有《图说》见后。)。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而象数终无以明矣。爰诠其义,并列后出诸图,以资辨别。
  老子曰“有物无形,先天地生”,即谓太极也。以孔子《十翼》告成,老子已出关西去,故未知孔子有此假定之名,而曰“无以名之,强名之曰道”。究竟“道”字,实未能妙合无间,老子亦无可如何,而强名之耳。使老子得见孔子“《易》有太极”一语,必舍其名而从之。《道德经》更可省却无数语言矣。
  《说文》:“极,栋也。”《易?大过》:“栋隆,本末弱也。”栋亦训极。“建中立极”,故极亦训中。栋从东从木,木生于东,得木之正,故以室中主干之巨木谓之栋。盖上栋下宇,初创宫室之时构造皆甚简单,以巨木支柱正中而四周下垂,与今日营帐之制略同。故栋必在室之正中,与极字之训,义可以相通。若以今日之所谓栋者例之,则与“极”字之义不相蒙矣。此亦言太极者不可不知者也。
  周濂溪之太极图
  周子《太极图说》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知发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周子此图,出自希夷,宋儒讳之甚深。然希夷亦非自作也,实本诸《参同契》。彭晓注《参同契》,有《明镜图诀》一卷。(《序》称:广政丁未为蜀孟昶广政十年,汉天福十二年也。彭号真一子,字秀川,蜀人。)
  毛氏奇龄曰:“《参同契》诸图,自朱子注后(朱子注《参同契》,隐姓名为邹欣,号空同道人。),学者多删之。”徐氏注本已亡(按:徐名景休,东汉人,官青州从事,注《参同契》。桓帝时授淳于叔通。),他本庞杂不足据。惟彭本有《水火匡廓图》、《三五至精图》、《斗建子午图》、《将指天罡图》、《昏见图》、《晨见图》、《九宫八卦图》、《纳甲图》、《舍元播精图》、《三五归一图》。今周子之黑白分三层者,即《水火匡廓图》也。其中间之水火金木土,即《三五至精图》也。惟图式虽同,尚末有太极之名也。考唐《真元妙经品》,有《太极先天图》,合三轮五行为一,而以三轮中一○五行下一○为太极,又加以阴静阳动男女万物之象,凡四大○。阴静在三轮之上,阳动在三轮之下,男女万物皆在五行之下,则与周子之图名义皆同,但多“先天”二字耳。然则此图,自道家传出,已无疑义。周子但为之说,并将上下次序略有修改而已。首曰“无极而太极”,终有语病。当时陆梭山已有疑义,与朱子往反辩论累数万言。朱子虽曲为回护,并于《太极图说》注中申明谓“非太极之上复有无极”,但其图明明确太极之上有无极,其说终不可通也。其作《本义》,取邵子先天诸图,而不以此图列诸卷首,殆亦有所悟欤!
  古太极图
  古太极图,亦名“天地自然之图”。赵氏撝(huī)谦《六书本义》曰:“天地自然之图,伏羲氏龙马负之出于荥河,八卦所由以画也。世传蔡季通得于蜀隐者,秘而不传。赵氏得之于陈伯敷氏,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自明洪武以后,此图遂盛传于世。”(按:蔡氏晚年得此图未久即病卒,故朱子亦未之见也。蔡死后秘藏于家,至其孙始传布之,已在宋亡之后。胡元一代,尚鲜称述。至明初刘青田取以绘入八卦之中,遂风行海内,几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有太极图矣。)朱子发云:“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三传而至邵雍。则康节之学,实出自希夷。所演《先天图》,阴阳消长,亦与此图悉合,故又谓之《太极真图》。其环中为太极,两边黑白回互。白为阳,黑为阴。阴盛于北,而阳起而薄之,故邵子曰‘震始交阴而阳生’。自震而离而兑以至于乾,而阳斯盛焉。震东北,白一分,黑二分,是为一奇二偶。兑东南,白二分,黑一分,是为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是为三奇纯阳。离正东,取西之白中黑点,为二奇含一偶,故云‘对过阴在中也’。阳盛于南,而阴来迎之,故邵子曰‘巽始消阳而阴生’。自巽而坎而艮以至于坤,而阴斯盛焉。巽西南,黑一分,白二分,是为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是为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是为三偶纯阴。坎正西,取东之黑中白点,为二偶含一奇,故云‘对过阳在中也’。坎离为日月,升降于乾坤之间,而无定位。纳甲寄中宫之戊己,故东西交易,与六卦异也。八方三画之奇偶,与白黑之质,次第相应,深得阴阳造化自然而然之妙。但既有黑白之分,备阴阳之用,已非太极之真相,不当称之为《太极图》。今北方俗呼此图为‘阴阳鱼儿’,‘鱼’字实‘仪’字之误。称之曰‘阴阳仪图’,或曰‘两仪图’,斯名实相符矣。”
  此图流传甚古,蕴蓄宏深,决非后人所能臆造。大抵老子西出函关,必挟图书以俱行,故遗留关中,为道家之秘藏。至于唐宋而后,始逐渐传布,要皆为三代以上之故物,无可疑也。惟图像既显分黑白,是已生两仪。分之为四,即成四象。分之为八,即成八卦。可谓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图”。但流传既久且远,世俗已无人不认此为太极图者。所谓习非胜是,辨不胜辨。惟学者宜详究其义理,因名责实,而求得真谛。斯源头不误,自能清澈见底。不可以习见而忽之,反为流俗所误也。
  来氏太极图
  此来瞿塘氏之图,亦从《古太极图》研索而出者也。以居中之黑白二线,代两点,以象阳方盛而阴已生,阴方盛而阳已生,有循环不绝之义。留中空者以象太极,其阴阳之由微而显,由显而著,亦悉合消息之自然。与河图阴阳之数,由微而著,由内而外,亦适相合。来氏另有一图,以河图阳数布于白中,阴数布于黑中,又以配八卦四时十二辰,及古今治乱盛衰之象。图多,兹不赘录。
  来氏此图,盖亦悟太极之非图所可状,非言语可能形容,故留其外之黑白回互者为两仪,而空其中以为太极。然“太极”二字之下系之以图,终有所难通也。以上三图,皆称太极。周子之图,仅见于性理诸书,习之者今已不多。来氏之图,传亦不广。惟第二图风行宇内,几与八卦并传。图像虽精,与孔子“太极”二字之义,实不相符。此为学易推原象数之第一步,不可不深思明辨,而求得其至当者也。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图
  太极既不可以图,然非图又不足明阴阳显化之妙,是惟有舍太极而图两仪。两仪既明,则太极自立乎其先。无象之象,亦因象而显矣。
  此端木国瑚氏之图也,于文日正为是。下正北方正而上直日,日中影正。影正,则左右自分为两。左阳而右阴。故《易》于乾之初爻曰“不见是”,未济之上爻曰“有孚失是”。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此一“是”为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周易杭氏学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