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评传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子藏 -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文件大小:0.8mb。
书籍内容:

 
《宋应星评传》内容简介
  宋应星是17 世纪中国明代卓越科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天工开物》是中国科学史中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世界名著,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推崇。他的《野议》等四种著作是中国思想史中的重要作品,其中闪烁着不少光辉的思想。
  本书是作者根据30 多年的实地采访和文献调查所获得的许多新的第一手史料而写成的有关宋应星的综合性评传。全书共13 章,分别叙述宋应星的时代背景、家世、生平事迹、社会关系、著述、政治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想、技术思想、历史地位、国际影响及其著作版本,对宋应星一生各个方面作了评述。附宋应星事迹年表。全书有插图80 幅,其中不少为珍贵插图。
  本书可供高中以上学校师生、干部、科技人员,以及历史、科学史和理论工作者参考。

 
自序
  呈现给读者的这本《宋应星评传》,有幸被收入著名理论家匡亚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中。与本丛书其他大部分传主不同的是,宋应星(1587―1666?)的主要专长是科学技术,而非文史或哲学。但他在人文科学方面的著作表明,他作为一位有独创见解的思想家也是毫不愧色的。中国传统科学有悠久发展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在古代和中世纪中国曾完成许多卓越科学发明和发现,对人类文明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吸取前代生产技术经验和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历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科学家和技术发明家,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使古代科学技术得以系统概括和,总结提高,从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毫无疑问,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生产所制约,因之从事生产实践的工农群众在历史上始终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前进的首创力量。但是科学家的作用是一点不能低估的。没有科学家的活动和贡献,就谈不上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而社会生产的发展提高也会受到限制。
  在中国古代科学家中,明代(1368―1644)的学者宋应星要算是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其《天工开物》(1637)驰名中外,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优秀科学技术典籍,也是一部世界科学名著。此书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明代及明以前在农业和工业各个生产领域内所取得的技术成就,内容广泛系统,文字洁简明了,插图生动活泼,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推崇。宋应星的科学业绩也因此得到世界各国学术界的高度评价。除此书之外,他还著有《野议》(1636)、《思怜诗》(1636?)、《论气》(1637)
  和《谈天》(1637)等书流传于世,其中反映了他在政治经济、哲学和科学技术观等方面的思想,说明这位作者是驰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知识领域的渊博学者。过去因对《野议》等未予注意或研究不够,宋应星在人文科学方面的成就一度被其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所掩盖,主要原因是这些书长期间只是明刊孤本,不易为人们见到,直到本世纪70 年代起才再版刊行。从这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宋应星作为科学家兼思想家的地位才被确认,其思想中的精华方为世人所识。
  象宋应星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及其著作,是很值得深入而认真地加以研究的。这项工作是整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来进行这一工作呢?匡老最近强调说:“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我们既要反对否定一切,又要反对肯定一切的两种偏向。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批判、消除消极因素,继承发扬积极因素,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在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①本书就是根据这一精神对1981 年发表的旧作《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加以改写和扩展而成的。宋应星及其著作,正如所有其他古人及其著作一样,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但相比之下积极因素是主要的,正因为如此,他和他的著作才在今天仍受到称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批判、清除其消极因素,继承发扬其积极因素,使其精华在当前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当我们了解到他的一些科学成就和优秀思想一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时,就会从他那里获得激励我们继续进取的精神鼓舞。春风杨柳万千条,十亿神州尽舜尧。明代先哲宋应星能做到的,在当今时代里我们也应当并且能够做到。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比旧作有下列较大的变动。将原来论宋应星思想的一章扩成四章,分别评述其政治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想和技术思想,这样就能更详细地介绍其思想的各个方面。旧作论《天工开物》版本的那一章,在今本中改为论宋应星现存全部著作的版本,包括《野议》等四种在内,同时又将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天工开物》新版补充进去。鉴于有关宋应星家世及事迹的原始资料不易得到,为保存史料计,此次一律给出全文,并加以解说,以便作进一步研究。宋应星事迹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关于他早期和晚年活动记载不详,比如何时读小学入县学、何时拜邓良知(1558―1638)与舒曰敬(1558―1636)为师、甲申(1644)后何时荐授滁和乓巡道及南端兵巡道等,吏料均无明确记载,因而在这些地方显得模糊不清。我们此次从不同角度多方考察了这些问题,获得新的认识,初步理出一些头绪,排出了具体时间表。史料中对其师友事迹的叙述也常缺乏年代,而这又反过来影响到对宋应星事迹的探讨,此次亦设法给出具体年代。但愿这些方案成为今后深入研究的引玉之砖。在论国际影响的一章里,加入近年在国外获得的一些新资料。
  因有些史料涉及宋应星一生的不同方面,如其友人陈弘绪(1597―1665)写的《复宋长庚刺史书》(1644),涉及宋应星当本书书稿交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时,丛书副主编林德宏教授先通读全稿,提出很多宝贵意见。1989 年12 月,又蒙丛书主编匡亚明教授亲自在宁主持召开定稿会议,听取了各专家意见后,再作修订。中心负责人潘群、丛书其余副主编周勋初、茅家琦、吴调公及时惠荣诸先生都关心书稿的修订、提了好的建议。赖有以上各位努力,本书才有出版机会,谨致谢忱。
  匡老主持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计划,是中国学术界的空前创举,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国思想文化遗产将有深远意义。我们祝愿他健康长寿,亲自看到200 部评传出齐。但限于水平,本书有遗误之处,恳请海内外读者指正。
  潘吉星记于不息斋1990 年3 月3 日。北京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匡亚明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当然,和各国各种不同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中,也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不对;一知半解、信口开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对。郑重而严肃的态度应该是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弘扬这份瑰宝,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就是在不断去粗取精、继往开来和改革创新过程中实现的。继往是为了开来,开来不能离开继往。民族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的。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继往开来迈向四化的关键时刻。继往就是继民族优秀传统之往,开来就是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系统研究,实现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继往开来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我认为这是中国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学术界、理论界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但面对这一时间上长达五千年,内容上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传统思想文化,将从何着手呢?毛泽东同志早在1938 年就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①这是很有远见而又切合实际的英明建议。从孔子到孙中山这两千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丰富的时期,如果总结了这段历史,也就基本上总结了五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当然,基本不等于全部。孔子以前和孙中山以后的情况,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认为首先最好是在时间上从孔子开始到孙中山为止,方法上采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形式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开端。这就是从这段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包括文、史、哲、经、教、农、工、医、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遂选二百余人作为传主(一般为一人一传,少数为二人或二人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宋应星评传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