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全书 - (TXT全文下载)

或为慈顺也,又皆中节,而无太过不及之偏矣。
  故先觉觉后觉,闇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
  
  师者所以攻人之恶,正人之不中而已矣。
  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此所以为天下善也。
  此章所言刚柔,即易之“两仪”;各加善恶,即易之“四象”;易又加倍,以为“八卦”。而此书及图则止于“四象”,以为火、水、金、木,而即其中以为土。盖道体则一,而人之所见详略不同,但于本体不差,则并行而不悖矣。
  
  幸第八
  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
  
  不闻过,人不告也;无耻,我不仁也。
  必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有耻,则能发愤而受教;闻过,则知所改而为贤。然不可教,则虽闻过而未必能改矣。以此见无耻之不幸为尤大也。
  
  思第九
  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
  
  睿,通也。
  无思,本也;思通,用也。几动于彼,诚动于此。无思而无不通,为圣人。
  
  无思,诚也;思通,神也。所谓“诚、衶、几,曰圣人”也。
  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通微,生于思。
  
  通微,睿也;无不通,圣也。
  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几也。
  
  思之至,可以作圣而无不通;其次,亦可以见几通微,而不陷于凶咎。
  易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睿也。
  又曰:“知几其神乎!”
  
  圣也。
  
  志学第十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希,望也。字本作晞。
  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达仁”。
  
  说见书及论语,皆贤人之事也。
  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
  
  此言“士希贤”也。
  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
  
  三者随其所用之浅深,以为所至之近远。不失令名,以其有为善之实也。
  胡氏曰:“周子患人以发策决科、荣身肥家、希世取宠为事也,故曰‘志伊尹之所志’。患人以广闻见、工文词、矜智能、慕空寂为事也,故曰‘学颜子之所学’。人能志此志,而学此学,则知此书之包括至大,而其用无穷矣。”
  
  顺化第十一
  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成,羲也。
  
  阴阳,以气言;仁义,以道言。详已见图解矣。
  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羲正万民。
  
  所谓定之以仁义。
  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
  
  天地圣人,其道一也。
  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道岂远乎哉!术岂多乎哉!
  
  天下之本在君,君之道在心,心之术在仁义。
  
  治第十二
  十室之邑,人人提耳而教,且不及,况天下之广,兆民之众哉!曰,纯其心而已矣。
  
  纯者,不杂之谓,心,谓人君之心。
  仁、义、礼、智四者,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之谓纯。
  
  仁、义、礼、智,五行之德也。动静,阴阳之用,而言貌、视听,五行之事也。德不言信,事不言思者,欲其不违,则固以思为主,而必求是四者之实矣。
  心纯则贤才辅。
  
  君取人以身,臣道合而从也。
  贤才辅则天下治。
  
  众贤各任其职,则不待人人提耳而教矣。
  纯心要矣,用贤急焉。
  
  心不纯,则不能用贤;不用贤,则无以宣化。
  
  礼乐第十三
  礼,理也;乐,和也。
  
  礼,阴也;乐,阳也。
  阴阳理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故礼先而乐后。
  
  此“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之意,程子论“敬则自然和乐”,亦此理也。学者不知持敬,而务为和乐,鲜不流于慢者。
  
  务实第十四
  实胜,善也;名胜,耻也。故君子进德修业,孳孳不息,务实胜也。德业有未着,则恐恐然畏人知,远耻也。小人则伪而已!故君子日休,小人日忧。
  
  实修而无名胜之耻,故休;名胜而无实修之善,故忧。
  
  爱敬第十五
  “有善不及”?
  
  设问。人或有善,而我不能及,则如之何?
  曰:“不及,则学焉。”
  
  答言。当学其善而已。
  问曰:“有不善?”
  
  问人有不善,则何以处之?
  曰:“不善;则告之不善。”且劝曰:“庶几有改乎,斯为君子。”
  
  答言。人有不善,则告之以不善,而劝其改。告之者,恐其不知此事之为不善也;劝之者,恐其不知不善之可改而为善也。
  “有善一,不善二,则学其一,而劝其二”。
  
  亦答词也。言人有善恶之杂,则学其善,而劝其恶。
  有语曰:“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恶也。”则曰:“孰无过,焉知其不能改?改,则为君子矣。不改为恶,恶者天恶之。彼岂无畏耶?鸟知其不能改!”
  
  此亦答言。闻人有过,虽不得见而告劝之,亦当答之以此。冀其或闻而自改也。有心悖理谓之恶,无心失理谓之过。
  故君子悉有众善,无弗爱且敬焉。
  
  善无不学,故悉有众善;恶无不劝,故不弃一人于恶。不弃一人于恶,则无所不用其爱敬矣。
  
  动静第十六
  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
  
  有形,则滞于一偏。
  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
  
  神则不离于形,而不囿于形矣。
  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则不通,神妙万物。
  
  结上文,起下意。
  水阴根阳,火阳根阴。
  
  水,阴也,而生于一,则本乎阳也;火,阳也,而生于二,则本乎所谓“神妙万物”者如此。
  五行阴阳,阴阳太极。
  
  此即所谓“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者,以神妙万物之体而言也。
  四时运行,万物终始。
  
  此即所谓“五气顺布,四时行焉,无极二五,妙合而凝”者,以神妙万物之用而言也。
  混兮辟兮!其无穷兮!
  
  体本则一故曰混,用散而殊故曰辟。一动一静,其运如循环之无穷,此兼举其体用而言也。
  此章发明图意,更宜参考。
  
  乐上第十七
  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
  
  纲,网上大绳也。三纲者,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也。畴,类也。九畴,见洪范。若,顺也。此所谓理而后和也。
  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
  
  八音以宣八方之风,见国语。宣,所以达其理之分;平,所以节其和之流。
  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
  
  淡者,理之发;和者,理之为。先淡后和,亦主静之意也。然古圣贤之论乐曰:“和而已。”此所谓淡,盖以今乐形之,而后见其本于庄正齐肃之意耳。
  优柔平中,德之盛也;天下化中,治之至也。是谓道配天地,古之极也。
  
  欲心平,故平中;躁心释,故优柔。言圣人作乐功化之盛如此。或云“化中”当作“化成”。
  后世礼法不修,政刑苛紊,纵欲败度,下民困苦。谓古乐不足听也,代变新声,妖淫愁怨,导欲增悲,不能自止。故有贼君弃父,轻生败伦,不可禁者矣。
  
  废礼败度,故其声不淡而妖淫;政苛民困,故其声不和而愁怨。妖淫,故导欲而至于轻生败伦,愁怨,故增悲而至于贼君弃父。
  呜呼!乐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长怨。
  
  古今之异,淡与不淡,和与不和而已。
  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至治者远矣!
  
  复古礼,然后可以变今乐。
  
  乐中第十八
  乐者,本乎政也。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故圣人作乐,以宣畅其和心,达于天地,天地之气,感而太和焉。天地和,则万物顺,故神衹格,鸟兽驯。
  
  圣人之乐,既非无因而强作,而其制作之妙,又能真得其声气之元。故其志气天人交相感动,而其效至此。
  
  乐下第十九
  乐声淡则听心平,乐辞善则歌者慕,故风移而俗易矣。妖声艳辞之化也,亦然。
  圣学第二十
  “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闻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
  
  此章之指,最为要切。然其辞义明白,不烦训解。学者能深玩而力行之,则有以知无极之真,两仪四象之本,皆不外乎此心,而日用闲自无别用力处矣。
  
  公明第二十一
  公于己者公于人,未有不公于己而能公于人也。
  
  此为不胜己私而欲任法以裁物者发。
  明不至则疑生。明,无疑也。谓能疑为明,何啻千里?
  
  此为不能先觉,而欲以逆诈、亿不信为明者发。然明与疑,正相南北,何啻千里之不相及乎!
  
  理性命第二十二
  厥彰厥微,匪灵弗莹。
  
  此言理也。阳明阴晦,非人心太极之至灵,孰能明之。
  刚善刚恶,柔亦如之,中焉止矣。
  
  此言性也。说见第七篇,即五行之理也。
  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
  
  此言命也。二气五行,天之所以赋受万物而生之者也。自其末以缘本,则五行之异,本二气之实,二气之实,又本一理之极。是合万物而言之,为一太极而已也。自其本而之末,则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故万物之中,各有一太极,而小大之物,莫不各有一定之分也。
  此章十六章意同。
  
  颜子第二十三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说见论语。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
  
  设问以发其端。
  天地闲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至爱”之闲,当有“富可”二字。所谓“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者。即周子之教程子,“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者也。然学者当深思而实体之,不可但以言语解会而已。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贼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齐字意复,恐或有误。或曰:化,大而化也。齐,齐于圣也。亚,则将齐而未至之名也。
  
  师友上第二十四
  天地闲,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
  
  此峈承上章之意,其理虽明,然人心蔽于物欲,鲜克知之。故周子每言之详焉。
  求人至难得者有于身,非师友,则不可得也已!
  
  是以君子必隆师而亲友。
  
  师友下第二十五
  道义者,身有之,则贵且尊。
  
  周子于此一意而屡言之,非复出也。其丁宁之意切矣。
  人生而蒙,长无师友则愚。是道义由师友有之。
  
  此处恐更有“由师友”字,属下句。
  而得贵且尊,其义不亦重乎!其聚不亦乐乎!
  
  此重、此乐,人亦少知之者。
  
  过第二十六
  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势第二十七
  天下,势而已矣。势,轻重也。
  
  一轻一重,则势必趋于重,而轻愈轻,重愈重矣。
  极重不可反。识其重而亟反之,可也。
  
  重未极而识之,则犹可反也。
  反之,力也。识不早,力不易也。
  
  反之在于人力,而力之难易,又在识之早晚。
  力而不竞,天也。不识不力,人也。
  
  不识,则不知用力;不力,则虽识无补。
  天乎?人也,何尤!
  
  问势之不可反者,果天之所为乎?若非天,而出于人之所为,则亦无所归罪矣。
  
  文辞第二十八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文所以载道,犹车所以载物。故为车者必节其轮辕,为文者必善其词说,皆欲人之爱而用之。然我饰之而人不用,则犹为虚饰而无益于实。况不载物之车,不载道之文,虽美其饰,亦何为乎!
  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此犹车载物,而轮辕饰也。
  然不贤者,虽父兄临之,师保勉之,不学也;强之,不从也。
  
  此犹车已饰,而人不用也。
  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噫!弊也久矣!
  
  此犹车不载物,而徒美其饰也。
  或疑有德者必有言,则不待艺而后其文可传矣。周子此章,似犹别以文辞为一事而用力焉。何也?曰:“人之才德,偏有长短,其或意中了了,而言不足以发之,则亦不能传于远矣。故孔子曰:‘辞达而已矣。’程子亦言:‘酉铭吾得其意,但无子厚笔力,不能作耳。’正谓此也。然言或可少而德不可无,有德而有言者常多,有德而不能言者常少。学者先务,亦勉于德而已矣。
  
  圣蕴第二十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说见论语。言圣人之教,必当其可,而不轻发也。
  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说亦见论语。言圣人之道,有不待言而显者,故其言加此。
  然则璧人之蕴,微颜子殆不可见。发圣人之蕴,教万世无穷者,颜子也。圣同天,不亦深乎!
  
  蕴,中所畜之名也。仲尼无迹,颜子微有迹。故孔子之教,既不轻发,又未尝自言其道之蕴,而学者惟颜子为得其全。故因其进修之迹,而后孔子之蕴可见。犹天不言,而四时行,百物生也。
  常人有一闻知,恐人不速知其有也,急人知而名也,薄亦甚矣!
  
  圣凡异品,高下悬绝,有不待校而明者。其言此者,正以深厚之极,警夫浅薄之尤耳。然于圣人言深,常人言薄者,深则厚,浅则薄,上言首,下言尾,互文以明之也。
  
  精蕴第三十
  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卦不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之蕴,殆不可悉得而闻。
  
  精者,精微之意。画前之易,至约之理也。伏羲画卦,专以明此而已。蕴、谓凡卦中之所有,如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至广之业也。有卦则因以形矣。
  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
  
  阴阳有自然之变,卦画有自然之体,此易之为书,所以为文字之袓,义理之宗也。然不止此,盖凡管于阴阳者,虽天地之大,鬼神之幽,其理莫不具于卦画之中焉。此圣人之精蕴,所以必于此而寄之也。
  
  干损益动第三十一
  君子干干,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干之用其善是,损益之大莫是过,圣人之旨深哉!
  
  此以干卦爻词、损益大象,发明思诚之方。盖干干不息者,体也;去恶进善者,用也。无体则用无以行,无用则体无所措。故以三卦合而言之。或曰:“其”字亦是“莫”字。
  “吉凶悔吝生乎动。”噫!吉一而已,动可不慎乎!
  
  四者一善而三恶,故人之所值,褔常少而祸常多,不可不谨。
  此章论易所谓“圣人之蕴”。
  
  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
  冶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
  
  则,谓物之可视以为法者,犹俗言则例、则样也。
  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已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
  
  心不诚,则身不可正;亲不和,则家不可齐。
  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
  
  亲者难处,疏者易裁,然不先其难,亦未有能其易者。
  家人离,必起于妇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
  
  睽次家人,易卦之序,二女以下,睽彖传文。二女,谓睽卦兑下离上,兑少女,离中女也。阴柔之性,外和悦而内猜嫌,故同居而异志。
  尧所以厘降二女于妫汭,舜可禅乎?吾玆试矣。
  
  厘,理也。降,下也,嫣,水名。汭,水北,舜所居也。尧理治下嫁二女于舜,将以试舜而授之天下也。
  是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身而已矣。身端,心诚之谓也。诚心,复其不善之动而已矣。
  
  不善之动息于外,则善心之生于内者无不实矣。
  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妄矣;无妄,则诚矣。
  
  程子曰:“无妄之谓诚。”
  故无妄次复,而曰“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深哉!
  
  无妄次复,亦卦之序。先王以下,引无妄卦大象,以明对时育物,唯至诚者能之,而赞其旨之深也。
  此章发明四卦,亦皆所谓“圣人之蕴”。
  
  富贵第三十三
  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重无加焉尔!
  
  此理易明,而屡言之,欲人有以真知道羲之重,而不为外物所移也。
  
  陋第三十四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
  
  意同上章。欲人真知道德之重,而不溺于文辞之陋也。
  
  拟议第三十五
  至诚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故曰:“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中庸、易大传所指不同,今合而言之,未详其义。或曰:至诚者,实理之自然;拟议者,所以诚之之事也。
  
  刑第三十六
  天以春生万物,止之以秋。物之生也,既成矣,不止则过焉,故得秋以成。圣人之法天,以政养万民,肃之以刑。民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周子全书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