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书冤词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儒藏 - 尚书
书籍内容: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
  古文尚书寃词    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古文尚书寃词八卷
  国朝毛竒龄撰竒龄有仲氏易己着録其学淹贯羣书而好为异论以求胜凡他人之所已言者必力反其词故仪礼十七篇古无异议惟章如愚山堂考索载乐史有五可疑之言后儒亦无信之者竒龄独拾其绪论诋为战国之伪书古文尚书自吴棫朱子以来皆疑其伪及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竒龄又力辨以为真知孔安国传中有安国以后地名必不可掩于是别遁其词摭隋书经籍志之文以为梅赜所上者乃孔传而非古文尚书其古文尚书本传习人间而贾马诸儒未之见其目一曰总论二曰今文尚书三曰古文尚书四曰古文之寃始于朱氏五曰古文之寃成于吴氏【案呉棫书裨传在朱子稍前故朱子语录述棫説当云始于吴氏成于朱氏此二门殊为颠倒附识于此】六曰书篇题之寃七曰书序之寃八曰书小序之寃九曰书词之寃十曰书字之寃考隋书经籍志云晋世秘府存有古文尚书经文今无有传者及永嘉之乱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并亡至东晋豫章内史梅赜始得安国之传奏之其叙述偶未分明故为竒龄所假借然隋志作于尚书正义之后其时古文方盛行而云无有传者知东晋古文非指今本且先云古文不传而后云始得安国之传知今本古文与安国传俱出非即东晋之古文竒龄安得离析其文以就已説乎至若璩所引马融书序云逸十六篇絶无师説又引郑元所注十六篇之名为舜典汨作九共大禹谟益稷五子之歌征汤诰咸有一徳典寳伊训肆命原命武成旅獒冏命明与古文二十五篇截然不同竒龄不以今本不合马郑为伪作古文之徴反以马郑不合今本为未见古人之徴亦颇巧于颠倒然考伪孔传序未及献者乃其传若其经则史云安国献之故艺文志著录贾逵常校理秘书不应不见又司马迁为安国弟子刘歆常校七畧班固亦为兰台令史典校艺文而迁史记儒林传云孔氏有古文尚书安国以今文读之逸书得多十余篇歆移太常博士书称鲁恭王壊孔子宅得古文于壊壁之中逸书十六篇班固汉书艺文志亦称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则孔壁古文有十六篇无二十五篇凿凿显证安得以晋人所上之古文合之孔壁欤且竒龄所籍口者不过以隋志称马郑所注二十九篇乃杜林西州古文非孔壁古文不知杜林所传实孔氏之本故马郑等去其无师説者十六篇正得二十九篇经典释文所引尚可覆验徒以修隋志时梅赜之书已行故志据后出伪本谓其不尽孔氏之书竒龄舍史记汉书不据而据唐人之误説岂长孙无忌等所见反确于司马迁班固刘歆乎至于杜预韦昭所引逸书今见古文者万万无可置辩则附防史记汉书之文谓不立学官者即谓逸书不知预注左传皆云文见尚书某篇而逸书则皆无篇名使预果见古文何不云逸书某篇耶且赵岐注孟子郭璞注尔雅亦多称尚书逸篇其中见于古文者不得以不立学官假借矣至孟子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岐注曰此常常以下皆尚书逸篇之词尔雅钊明也璞注曰逸书钊我周王核之古文絶无此语亦将以为不立学官故谓之逸耶又岐注九男二女称逸书有舜典之序亡失其文孟子诸所言舜事皆尧典及逸书所载使逸书果指古文则古文有舜典何以岐称亡失其文耶此尤舞文愈工而罅漏弥甚者矣梅赜之书行世已乆其文本采掇逸经排比聮贯故其防不悖于圣人断无可废之理而确非孔氏之原本则证验多端非一手所能终掩近惠栋王懋竑等续加考证其説益明本不必再烦较论惟竒龄才辩足以移人又以卫经为词托名甚正使置而不录恐人反疑其説之有慿故并存之而撮论其大防俾知其説之不过如此庶将来可以互考焉乾隆四十三年七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钦定四库全书
  古文尚书寃词卷一
  翰林院检讨毛竒龄撰
  七岁受尚书即闻有今文古文之分以问经师经师勿告也崇祯十六年国子助教邹镛疏请分今文古文尚书而专以今文取士为言会京师戒严不及报曲水社修禊事山隂张杉谓众曰毁经之祸萌矣国家取士三百年专用朱子之书以立学谓可以卫经而经学大坏前此万厯十二年南戸部员外房伯元得魏政始石经大学本于科臣许仁卿家实考功郎中丰坊僞造本也疏请立学官勒令取士废大学旧本幸其疏以他事与中监不合驳奏不行然事亦危矣原其意则以朱子改大学公然取士遂相率更窜以各行其説所谓踵其事而效尤焉者近者宗伯臣姜公逢元以毛诗进讲上敕勿讲国风且特谕东宫讲官毋敢以国风进太子前者何则以其也夫以三百五篇皆歌之诗太史采之圣人删之乐师鼓舞而肄习之播之乡人布之邦国进之宫闱与朝庙鬼神宾客实深飨燕而一旦以风解经致使君臣不得通父子不相问秽恶厌弃一如哇声媟语之不可亲近则是何故今尚书又见告矣坐客皆咨嗟而罢其明年国亡盗贼四起予避兵山市客有能为古今尚书説者急请教之客曰今文者伏生口授书也古文者孔子屋壁中所藏而而献之官府者也乃自献之官而外无其书是以两汉名儒皆未之见曁永嘉乱后中外古文皆不可考而东晋之初有豫章内史梅忽奏上古文尚书此何来者非僞书乎乃自唐人作注疏并为改写而其书至今行之独新安朱熹斥为假书其注四书五经已改大学删孝经定诗风表太极图説河图洛书而加于大易之首唯尚书则疑之因不欲注而授其意于门人蔡沈使分别今古文有无注于各篇之下而别存杂説以着其僞于是诸门弟子共祖述之而元吴澄明郝敬归有光辈俱竞起攻辨迄无遗力吴澄作书纂言则但存今文三十八篇直削去古文以示毁黜僞书之意今其书具在也予闻言恶之归而不食者累日及乱定还土室室中所藏经与史亡刧殆尽已复以讐搆奔走道路无暇为考证然渐闻开国以来其攻之者遍天下无论知不知公然著书以行世且有踵明代梅鷟谩骂古文之书效罗喻义是正一编专刻今文经而去古文者展转煽惑其言罔诞不可闻蠡吾李塨者多学人也其尊人孝慤先生为北方名儒塨尝从游于博陵顔习斋先生之门以实践称康熙庚午举顺天乡试与儿子远宗为同年生并上公车门忽越三千里问乐于予二变四清九声十二管之学三日卒业纵论诸坟典易象春秋探幽抉微起予所未逮遽曰梅氏上古文晋史无有何也予曰旧史十八家有之子不见夫孔氏之疏之引之者乎曰虽然当茬之予唯唯而退既而塨寓桐乡郭明府署与桐之学人争古文眞僞着辨一卷予阅之甚善思竟其业值予辑丧礼未就仍舍之去福建漳浦县学生蔡衍鎤以所刻奏稿一本流至浙中载康熙三十六年今
  上北狩还上疏于昌平郊外
  上顾而问之以 九校行速不能随挟疏乞通政上非例还其疏乃持归刻之大约请立孝经于学官废礼记分今文古文尚书而征尚书于海外以定眞僞其所以征海外书者因欧阳修作日本刀歌其末有云徐福行时书未焚尚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通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谓海外当有眞古文也夫谓海外有眞古文则中国古文僞矣海外眞古文当求则中国僞古文当废矣毁经之机至此已决因急为考定究其根祗知官府所藏名为中古文汉晋皆存而民间授受者则名为外学亦自相嬗不絶故刘歆校书自中自外皆亲验其书名为中外相应虽不立学官世多未见又令甲森严立学者称为官书不立学者即称为逸书然门戸挤排不能遽废即有张霸僞书堂堂进献尚得缘中秘直斥其僞至于梅所上系孔而非经文而经文在内者直记曰永嘉乱后犹存经文经文在外者则自都尉朝至桑钦尹敏至杨伦太保郑冲至梅皆歴有授受彼我述并无僞学夫然后快然而号于世曰天乎天乎古文尚书今不旣复出矣乎今夫投人以文虽井里缝褐之夫单篇连简犹必改容而收之傥或老师宿儒稍负才望则必什袭不暇纵使其字句之间稍有疑惑亦何可轻为谤讪遽致诬蔑况于古先圣贤之册歴二禅三代帝徳王功之显迹而前贤藏之后儒献之歴代帝王为珍秘而保防之所称出岩屋而登天府者乎向予解经并不敢于经文妄议一字虽屡有论辨辨非辨经也即或于经文有所同异亦必以经正经同者经即异者亦经也今乃以孔而妄认古经以孔之不僞而妄认古经之僞千秋寃市几不能解夫儒者释经原欲衞经今乃以误释之故将并古经而废之所谓衞经者安在且大学言格物矣格物者原不必穷致事理而改大学者必谓天下事物莫不有理一理不格于知有碍今物有理而不识事有寃而不知经尚如此何况他物然则改大学何为矣吾惧大学之错国风之古文尚书之僞后人必有借帝王之势而毁其书者吾故讼古文之寃而并及之
  今文尚书
  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用李斯议凡天下诗书百家语悉诣守尉烧之
  秦律挟书者族偶语诗书者弃市
  汉帝纪孝惠四年除挟书律
  史记儒林言尚书自济南伏生【张华云生名胜纪年云字子贱此以密子贱宓伏字同致误】
  又云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山东诸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
  汉儒林夏侯胜从张生受尚书
  史记伏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汉书作鼂】错往受之孔安国书大序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授卫宏古文尚书序云伏生老不能正言使其女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
  汉艺文志经二十九卷【此以一篇为一卷者】
  又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
  儒林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
  二十九篇【尧典 臯陶谟 禹贡 甘誓 汤誓 盘庚 髙宗肜日 西伯戡黎 防子 泰誓牧誓 洪范 金縢 大诰 康诰 酒诰 梓材召诰 洛诰 多上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顾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又称二十八篇【去泰誓一篇】
  按伏书二十九篇至武帝时外间疑泰誓为僞遂去此篇孔氏正义云尚书遭秦而亡汉初不知篇数武帝时有太常蓼侯孔臧者安国之从兄也与安国书云时人惟闻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于是有谓泰誓非伏生书者自西汉末至东汉诸儒皆造言出处而俱不得合刘向别录武帝末民有得泰誓于壁内者献之与博士使读説之数月皆起以教人
  马融云泰誓后得
  王肃云泰誓近得
  郑云民间得泰誓
  王充论衡泰誓掘地所得
  又云伏生二十八篇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书二十九篇始定矣
  后汉书献帝建安十四年黄门侍郎房宏等説云宣帝泰和元年河内女子坏老屋得古文泰誓三篇
  隋书伏生口授二十八篇又河内女子得泰誓一篇献之
  按此皆无据之言只因汉世今文盛行必欲曲防其去此泰誓之故而终无实据及东汉儒者造为河内女子坏老屋得孝经易説卦及泰誓三篇而又不检防天下无各经所逸同聚一处以待人之得之者况泰誓在武帝时早已盛行董仲舒对防已有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周公曰复哉复哉诸语而史迁作周本纪直云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旣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皆僞泰誓文岂有武帝朝久用之文而在宣帝泰和年始出之者此梦中语也且此止一篇无三篇也惟二十九篇去一篇故二十八宿若去三篇则二十六宿矣何粗疎乃尔
  陆徳明释文泰誓本非伏书司马迁以武帝之世见泰誓之出而得行因入于伏生所之内孔氏正义説亦同此尤荒唐矣以伏生本无之书岂可妄为搀入而不畏世讥者且伏书系孝文掌故录入官府之书又武帝时特立五经博士以肄业之开弟子员劝以官禄即一句一字皆不敢议而谓太史令可妄搀一篇此皆无学人所言陆徳明陋劣其为此言无足怪不谓孔氏袭陋亦复引之入正义内眞可笑也且此本伏书原不必为回防者伏生自作大乃直用其语如云八百诸侯俱至孟津有白鱼入王舟云云是明明伏书何必曲讳马融辨此篇有曰今文泰誓都无此语直加以今文之名何等明快若王肃云古文泰誓伐纣时事圣人取以为尚书【此指孔书】今文泰誓观兵时事当别录之以为周书此虽调停之言然其称之为今文则犹一辙耳【叶梦得曰伏生大言不雅驯以天地人四时为七政以金縢作于周公殁后其流为刘向五行夏侯氏灾异之説然则泰誓为伏生所出夫复何言】
  又称二十九卷【汉艺文志见前】
  又称三十三篇【防本合尧舜典为一臯陶谟益稷为一盘庚上中下为一顾命康王之诰为一后孔安国依古文分之得多舜典一篇益稷一篇盘庭二篇康王之诰一篇共五篇合之二十九篇而去泰誓一篇为三十三篇】
  又称三十四篇【分出五篇合二十九篇不去泰誓为三十四篇】
  伏氏以尧典为唐书臯陶谟为虞书商书为殷书观其作大説尧典为唐引九共篇为虞帝告篇为殷可验也【王应麟谓伏生大之序有嘉禾揜诰二名今书序无有疑今文别有书序然不可考】孔颖达曰今文尚书刘向五行蔡邕勒石经皆其本汉儒林尚书世有欧阳氏学又有大小夏侯之学而艺文志谓自武帝讫孝宣世皆立学官乃赞又云孝宣之时复立大小夏侯尚书曰复立则不特一立矣书旧只名书自伏书出后以其为上古之书故名尚书见孔氏正义若春秋説题辞尚者上也上世帝王之遗书也刘熙释名尚上也以尧为上始而书其时事也则文侯之命秦誓在春秋间且非古帝王之书者较难通矣总是书出汉代其视秦以前皆上古耳若其称今文则伏生为秦二世博士其书皆秦时篆故称今文孔氏所书则周时科斗书故称古文马端临曰按汉儒林言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读之唐艺文志有今文尚书十三卷注言宗诏集贤学士衞包改古文从今文葢汉之所谓古文者科斗书今文者书也唐之所谓古文者书今文者世所通用之俗字也古文尚书
  乃自今文起家以来由孝惠文景以讫于武帝之末几及百年而古文始出
  汉艺文志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
  家语孔襄名腾以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论语于夫子旧堂壁中
  汉纪尹敏孔鲋所藏书
  隋书汉武帝时坏孔子宅得其末孙惠所藏之书按史记汉书不载所藏书人而书序只称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今一称孔鲋一称孔腾据孔子世家鲋系孔子八世孙为陈涉博士弟子襄为汉景帝博士长沙太守即腾也腾为安国曾祖则家语称子襄者近之若隋书称末孙惠则并无其人此必以子襄之子名忠忠与惠字形相近而致误者要之鲋腾忠总安国祖也汉志武帝末鲁共王【景帝子諡共恭同】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皷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又云孔安国者【字子国孔子十一世孙】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书大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共王不上献而还之孔氏】
  史记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汉书同】
  书大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臯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谓重出此五篇也】并序【书百篇之序】凡五十九篇
  又云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百篇每篇有一序名为小序旧合作一篇安国分之各冠其篇首】
  陆徳明释文古文尚书五十九篇即今所行五十八篇其一是百篇之序
  隋书孔安国得古文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其泰誓与河内女子所献不同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古字写之合成五十八篇
  二十五篇【虞书大禹谟夏书五子之歌 征商书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三篇 咸有一徳 説命三篇周书泰誓三篇 武成 旅獒 微子之命 蔡仲之命 周官 君陈 毕帝 君牙冏命】
  又称二十九篇【以二十五篇加所分舜典 益稷 盘庚二篇 康王之诰共五篇然又亡舜典一篇为二十九篇】
  五十九篇【以二十五篇合之伏书三十三篇加百篇之序一篇为五十九篇】
  又称五十八篇【以百篇书序分之各冠其篇首只得五十八篇】
  又有称四十六篇者篇即卷也百篇之序每一篇一序然又有数篇合一序者如大禹臯益三谟共一序康诰酒诰梓材三诰共一序盘庚太甲説命泰誓每三篇共一序类凡百篇得六十三序今此五十八篇共四十六序乃以一序作一卷为四十六卷
  大序凡五十八篇为四十六卷
  艺文志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
  四十六卷【虞书大禹谟臯陶谟益稷共一序作一卷商书太甲盘庚説命每三篇共一序作三卷周书泰誓三篇共一序作一卷康诰酒诰梓材共一序作一巻 共并去十二篇以二十八篇并去十二得】
  【四十六篇名四十六卷】
  顔师古注汉志四十六巻为五十七篇引书大序云定五十八篇又引郑叙赞云后又亡其一篇故五十七其所亡一篇指舜典言
  又有称十八篇者五十八篇旣以一序为一篇作四十六卷矣兹又除伏书三十三篇但以孔壁二十五篇就序分之太甲説命泰誓九篇共三序应去六篇伊尹作咸有一徳以无序语不成序当附太甲篇内与咎单作明居周公作立政同又去一篇凡二十五篇共去七篇为十八篇
  桓谭曰古文尚书旧有四十六卷为十八篇
  若又称十六篇则以大禹谟与臯益三篇同序二十九篇旣出臯陶则一序无两出之例且序首曰臯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则臯谟可领序况此当先考二十九篇始计多篇乎若泰誓一篇又当抵伏书泰誓二十九篇之数因又去二篇为十六篇
  艺文志云安国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荀悦汉纪恭王坏孔子宅得古文尚书多十六篇刘歆移书太常博士书十六篇
  顔师古注壁中书多以考见行世二十九篇之外多十六篇
  十八篇【大禹谟 五子之歌 征 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咸有一徳 説命 泰誓武成 旅 微子之命 蔡仲之命周官 君陈 毕命 君牙 问命】
  十六篇【去大禹谟泰誓二篇余如前】
  伏书去泰誓只二十八篇今云以考二十九篇之数余者为多篇则二十九篇中当补泰誓矣若大禹谟附臯陶篇内则臯陶为二十九篇中所有之数所谓考见行世二十九篇之外得多十六篇者正此谓也若孔氏正义以十六篇为亡篇谓张霸补二十四篇为十六篇则张霸并无补二十四亡篇之事误之甚矣若贾逵郑皆以十六篇为逸书马融云逸书十六篇絶无师説此皆不深考致误者孔原有逸篇此非是也【説见后 亡篇汨作九共等篇也若得十六篇则即此十六篇不亡矣正义悖诞乃尔】
  又有称十三卷十四卷者隋经籍志古文尚书十三卷【汉临淮太守孔安国】今字尚书十四卷【孔安国】其分古今则以古文进内府以今字写读世者分作两书非伏生今文也若其分卷曰十三曰十四则隋时经籍所分与旧不同

  古文尚书寃词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古文尚书寃词卷二
  翰林院检讨毛竒龄撰
  至于百篇之序则朱氏经义考谓周官外史达书名于四方知凡书必有序目题于方册其曰百篇者以孔书所序有百篇也但百篇之名不始孔子墨翟曰昔周公旦朝读书百篇扬雄曰昔之説书者序以百则百篇之名与百篇之序自古有之惟汉志云孔子纂书上断于尧下迄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隋志亦云孔子删书别为之序各陈作者所由而大序曰先君孔子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下迄于周举其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则直以删书序书尽属孔子然而非诬者以周书后起下逮秦誓断非夫子以前书也若春秋説题辞云书之言信而明天地之情帝王之功凡百二十篇尚书璿玑钤云孔子求书得黄帝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去三千一百二十篇此即汉末百两篇之名之所始要皆荒唐不足据者惟百篇之序则其序见在此眞夫子壁中书耳【马融郑王肃皆谓小序夫子所作】
  自书序出后太常蓼侯孔臧者安国之从兄也与安国书云旧书潜于屋壁歘尔复出古训再申臧闻尚书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何图乃复有百篇耶
  百篇
  虞书十六篇【尧典 舜典 大禹谟 臯陶谟益稷 汨作 九共九篇 膏饫】
  夏书四篇【禹贡 甘誓 五子之歌 征】
  商书四十篇【帝告 厘沃 汝鸠 汝方 汤誓 夏社 疑至 臣扈 汤征 典寳 仲虺之诰 汤诰 明居 伊训 肆命 徂后 太甲三篇 咸有一徳 沃丁 咸乂四篇 伊陟 原命仲丁 河亶甲 祖乙 盘庚三篇 説命三篇髙宗肜日 髙宗之训 西伯戡黎 微子】周书四十篇【泰誓三篇 牧誓 武成 洪范 分器旅獒 旅巢命 金縢 大诰 微子之命 归禾 嘉禾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各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蔡仲之命 成王政将蒲姑 多方 立政 周官 贿肃愼之命 亳姑君陈 顾命 康王之诰 毕命 君牙 冏命吕刑 文侯之命费誓 秦誓】
  此孔百篇次第也若郑康成注百篇之序其次第又不同以汤誓次臣扈后为第四十九咸有一徳次汤诰后为第三十四蔡仲之命次费誓前为第九十六周官次立政前为第八十八费誓次吕刑前为第九十七其不同如此然当以孔为正者以孔不立学官故郑以臆见定之或更据他本实则古文经不如是耳伏书不分尧舜典臯陶谟益稷顾命康王之诰则于百篇之名皆属谬戾伏书非是也若孔所分以大禹臯益三谟俱属虞书而以禹贡为夏书之首则亦非是虞书当分在舜典及汨作九共膏饫之后而以大禹谟为夏书之首凡春秋战国间引书皆如此孔不识耳若东汉诸儒如马融王肃郑辈不见孔误以大禹臯益三谟分入虞书而考之羣书引经其于大禹臯益三篇所引称夏书者皆不相合因不能分划妄称为虞夏书即扬雄作法言亦云虞夏之书浑浑殊不知虞是虞夏是夏明明两朝岂可通混尝即以羣书引经较之如左庄八年夏书曰臯陶迈种徳徳乃降僖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文七年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襄五年夏书曰成允成功二十一年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二十二年夏书曰念兹在兹二十六年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哀六年夏书曰允出兹在兹吕氏春秋夏书曰天子之徳广运乃神乃武乃文国语夏书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民无与守邦后汉刘梁夏书曰念兹在兹此皆大禹篇者若左僖二十七年夏书曰敷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则竟在益稷篇中葢臯益二谟总是夏书故史记载此二谟在夏本纪中禹贡之后【史以臯益陈谟为夏禹时事故舜纪云禹兴九韶之乐凤凰来翔春秋郤缺以九功九歌为夏书即天问亦有启棘宾商九辩九歌语】是二典皆虞书三谟皆夏书而总以禹谟为之界观虞书亡篇【汨作九共膏饫】旧载之舜典之后禹谟之前亦正以两界从此分也
  薛士龙作书古文训其序引子夏学书于孔子有云帝典可以观美大禹谟禹贡可以观事臯陶谟益稷可以观政洪范可以观度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戒斯七者书之大义举矣则古原以大禹臯益三谟俱作夏书而以禹贡叙禹谟之后臯益又叙之禹贡之后篇第秩然
  亡书四十二篇【虞书汨作 九共九篇 膏饫夏书帝告 厘沃 汤征 汝鸠 汝方商书夏社 疑至 臣扈 典宝 明居 肆命 徂后沃丁 咸又四篇 伊陟 原命 仲丁 河亶甲祖乙 髙宗之训周书分器 巢命 归禾 嘉禾 成王政 将蒲姑 贿肃慎之命 亳姑】按史记殷本纪有太戊一篇左定四年祝鮀告苌有命以伯禽命以唐诰刘曰伯禽与唐诰皆命书篇名犹君陈君牙之以名为命类又汉律歴志有古文月采篇又康王十二年王命作防丰刑今亡篇之内并无诸名
  又有逸书在亡书四十二篇之外有书而无名者大序所云其余错乱摩灭弗可复知是也
  史记古文尚书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逸书非亡书若亡书有十余篇则无四十二亡书矣】
  汉儒林逸书得十余篇
  隋经籍志尚书逸篇二卷志云又有逸书出齐梁之间考其篇目似孔壁中之残缺者故附尚书之末
  又有称书有正摄之分陆徳明释文云典凡十五篇正典二摄十三十一篇亡余俱有正有

分页阅读: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古文尚书冤词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