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书 - (TXT全文下载)

之一百四合之为大吕
  大吕之实八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一百四【计二千○○四十八分】○下生者倍其实得四千九十六以为法○三其二百四十三得七百二十九以分其法○用三千六百四十五得七百二十九者五为五寸○余四百五十一为七百二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一合之为夷则
  夷则之实五寸七百二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一【计四千九十六分】○上生者四其实得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以为法○三其七百二十九得二千一百八十七以分其法○用一万五千三百九得二千一百八十七者七为七寸○余一千七十五为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一千七十五合之为夹钟
  夹钟之实七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一千七十五【计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分】○下生者倍其实得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以为法○三其二千一百八十七得六千五百六十一以分其法○用二万六千二百四十四得六千五百六十一者四为四寸○余六千五百二十四为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寸之六千五百二十四合之为无射无射之实四寸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寸之六千五百二十四【计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分】○上生者四其实得十三万一千七十二以为法○三其六千五百六十一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以分其法○用十一万八千九百八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者六为六寸○余一万二千九百七十四为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一万二千九百七十四合之为仲吕
  仲吕之实六寸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一万二千九百七十四【计十三万一千七十二分】○上生者四其实得五十二万四千二百八十八以为法○三其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得五万九千四十九以分其法○用四十七万二千三百九十二得五万九千四十九者八为八寸○余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六为五万九千四十九分寸之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六合之为黄钟之变【上生不及黄钟】
  右律寸旧法
  黄钟之实九寸○三分其实得三以为法○下生者倍其法得六寸以为林钟
  林钟之实六寸○三分其实得二以为法○上生者四其法得八寸以为太簇
  太簇之实八寸○三分其实得二寸六分以为法○下生者倍其法得五寸三分以为南吕【凡言分者皆九分寸之一】南吕之实五寸三分○三分其实得一寸七分以为法○上生者四其法得四寸二十八分【内收二十七分得三寸】○合之得七寸一分以为姑洗
  姑洗之实七寸一分○三分其实得二寸三分三厘以为法○下生者倍其法得四寸六分六厘以为应钟【凡言厘者皆九分分之一】
  应钟之实四寸六分六厘○三分其实得一寸五分二厘以为法○上生者四其法得四寸二十分八厘【内收十八分为二寸】○合之得六寸二分八厘以为蕤賔
  蕤賔之实六寸二分八厘○三分其实得二寸八厘六毫以为法○上生者四其法得八寸三十二厘二十四毫【内收二十七厘为三分又收十八毫为二厘】○合之得八寸三分七厘六毫以为大吕【凡言毫者皆九分厘之一】
  大吕之实八寸三分七厘六毫○三分其实得二寸七分二厘五毫以为法○下生者倍其法得四寸十四分四厘十毫【内收九分为一寸又收九毫为一厘】○合之得五寸五分五厘一毫以为夷则
  夷则之实五寸五分五厘一毫○三分其实得一寸七分七厘六毫三丝以为法○上生者四其法得四寸二十八分二十八厘二十四毫十二丝【内收二十七分为三寸又收二十七厘为三分又收十八毫为二厘收九丝为一毫】○合之得七寸四分三厘七毫三丝以为夹钟【凡言丝者皆九分毫之一】
  夹钟之实七寸四分三厘七毫三丝○三分其实得二寸四分四厘二毫四丝以为法○下生者倍其法得四寸八分八厘四毫八丝以为无射
  无射之实四寸八分八厘四毫八丝○三分其实得一寸五分八厘七毫五丝六忽以为法○上生者四其法得四寸二十分三十二厘二十八毫二十丝二十四忽【内收十八分为二寸又收二十七厘为三分又收二十七毫为三厘又收十八丝为二毫又收十八忽为二丝】○合之得六寸五分八厘三毫四丝六忽以为仲吕仲吕之实六寸五分八厘三毫四丝六忽○三分其实得二寸一分八厘七毫一丝五忽以为法○上生者四其法得八寸七分八厘一毫六丝二忽以上生不及黄钟
  右朱子律寸新法【仍仪礼经传】
  蕤賔之实六寸二分八厘○三分其实得二寸八厘六毫以为法○下生者倍其法得四寸一分八厘三毫以为大吕半
  大吕半之实四寸一分八厘三毫○三分其实得一寸三分五厘七毫○上生者四其法得四寸一十二分二十厘二十八毫【内收九分为一寸又收十八厘为二分又收二十七毫为三厘】○合之得五寸五分五厘一毫以为夷则
  夷则之实五寸五分五厘一毫○三分其实得一寸七分七厘六毫三丝以为法○下生者倍其法得三寸六分六厘三毫六丝以为夹钟半
  夹钟半之实三寸六分六厘三毫六丝○三分其实得一寸二分二厘一毫二丝○上生者四其法得四寸八分八厘四毫八丝以为无射
  无射之实四寸八分八厘四毫八丝○三分其实得一寸五分八厘七毫五丝六忽○下生者倍其法得三寸二分八厘六毫二丝三忽以为仲吕半
  仲吕半之实三寸二分八厘六毫二丝三忽○三分其实得一寸八厘八毫七忽○上生者四其法得四寸三分八厘五毫三丝一忽以为黄钟不及半之律
  右补推班志蕤賔下生之法以备四清之律
  子一分【黄钟】
  一为九寸
  丑三分二【林钟】
  一为三寸
  寅九分八【太簇】
  一为一寸
  卯二十七分十六【南吕】
  三为一寸 一为三分
  辰八十一分六十四【姑洗】
  九为一寸 一为一分
  已二百四十三分一百二十八【应钟】
  二十七为一寸 三为一分 一为三厘
  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蕤賔】
  八十一为一寸 九为一分 一为一厘
  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一千二十四【大吕】
  二百四十三为一寸 二十七为一分 三为一厘一为三毫
  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夷则】
  七百二十九为一寸 八十一为一分 九为一厘一为一毫
  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十二【夹钟】二千一百八十七为一寸 二百四十三为一分二十七为一厘 三为一毫 一为三丝
  戌五万九千四十九分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无射】六千五百六十一为一寸 七百二十九为一分八十一为一厘 九为一毫 一为一丝
  亥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仲吕】
  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为一寸 二千一百八十七为一分 二百四十三为一厘 二十七为一毫三为一丝 一为三忽
  右蔡氏推律书生钟分法○凡分以上皆黄钟之全数分以下皆本律之数
  蔡氏曰六阳辰当位自得六隂辰则居其冲
  子黄钟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
  丑林钟十一万八千○○九十八
  寅太簇十五万七千四百六十四
  卯南吕十○万四千九百七十六
  辰姑洗十三万九千九百六十八
  已应钟九万三千三百一十二
  午蕤賔十二万四千四百一十六
  未大吕十六万五千八百八十八
  申夷则十一万○○五百九十二
  酉夹钟十四万七千四百五十六
  戌无射九万八千三百○○四
  亥仲吕十三万一千○○七十二
  右十二律之实【仍蔡氏新书】
  蔡氏曰按十二律之实约以寸法则黄钟林钟太簇得全寸约以分法则南吕姑洗得全分约以厘法则应钟蕤賔得全厘约以毫法则大吕夷则得全毫约以丝法则夹钟无射得全丝至仲吕之实十三万一千七十二以三分之不尽二筭其数不行此律之所以止于十二也
  律吕之筭虽繁矣然以见数之自然而非人力所能为者非徒一家之学葢有深意焉乃后世犹有以三寸九分为黄钟如李文利者

  右西山蔡氏约十为九黄钟九寸之尺

  黄钟生正律防賔生变律图説第六
  【合吕覧史记淮南子汉前后志郑氏説杜氏通典蔡氏新】
  黄钟九寸   下生
  林钟六寸   上生
  太簇八寸   下生
  南吕【书定五寸】   上生
  姑洗【三分七寸】   下生
  应钟【一分四寸六分】  上生
  防賔【六厘六寸二分】重上生 下生一变律【八厘四寸一分八厘】  即大吕半大吕【三毫八寸三分七厘】 下生 声为大吕之子上生即夷则正夷则【六毫五寸五分五厘】 上生 律故重下生二变律【一毫二寸七分二厘】即夹钟【五毫七寸四分三厘七毫】 下生 夷则半声为夷则之子上生三变无射【三丝四寸八分八厘四毫】 上生 律【八丝三寸六分六厘三毫】即夹钟半声为夹仲吕【六丝六十五分八厘三毫四丝】 下生即钟之子下生四变律【六忽二寸四分四厘三毫】
  黄钟变半     即无射半声为无射之子上生五
  变律【四丝三寸二分八厘六毫二丝】即仲吕半声
  为仲吕之子仲吕半下生不及应
  钟之半则不复可以下生更变重
  上生六变律【四寸三分八厘五毫三丝一忽】不及
  黄钟之半谓之黄钟变半为黄钟
  之子下生七变律【二寸八分五厘六毫五丝六初】不及林钟之半谓之林钟变半为
  林钟之子上生八变律【三寸八分四厘五毫
  六丝六忽八初】不及太簇之半谓之太簇
  变半为太簇之子下生九变律【二寸
  五分六厘七丝四忽五初三秒】不及南吕之半谓
  之南吕变半为南吕之子上生十
  变律【三寸四分五厘一毫一丝一初一秒】不及姑洗
  之半谓之姑洗变半为姑洗之子
  下生十一变律【二寸三分三毫六丝六忽六秒六防】不及应钟之半谓之应钟变半为
  应钟之子上生十二变律【三寸一分四毫
  八丝八忽八秒八防】不及蕤賔之半谓之蕤
  賔变半为蕤賔之子生于蕤賔复
  归于蕤賔变极反本也若下生又
  不及应钟变半穷矣
  凡半律有五变半律有七共十二变律者何也十二律至仲吕而老老者变而生阳蕤賔者律之中中者化而生隂所谓隂生午中是也古人命名以午律为蕤賔蕤者蕋下垂之貌葢阳下生隂而出为賔则上生之中又有下生固法象自然之妙
  问子何以知蕤賔之必下生乎曰重上生大吕者吕覧鸿烈郑氏之説也律下生吕上生者司马律书汉前后志之説也二者必皆有所传矣而传之不详是以失之耳吾皆用之
  一变律为变律之母诸半声由此而起六变律为变律之父诸变半声由此而起黄浊宫大清宫也二变与七变清徴配浊徴也三变与八变清商配浊商也四变与九变清羽配浊羽也五变与十变清角配浊角也十一变与十二变变宫变徴自相配也后天犹先天也至五变而五音之清声备乃变生清声中五音之浊声清浊备而二变生焉
  正变律长短相次
  黄钟 九寸
  大吕 八寸三分七厘六毫
  太簇 八寸
  夹钟 七寸四分三厘七毫三丝
  姑洗 七寸一分
  仲吕 六寸五分八厘三毫四丝六忽  隂变生阳
  蕤賔 六寸二分八厘        阳化生隂林钟 六寸
  夷则 五寸五分五厘一毫
  南吕 五寸三分
  无射 四寸八分八厘四毫八丝
  应钟 四寸六分六厘
  六变律黄钟变半四寸三分八厘五毫二丝八忽六初一变律大吕半四寸一分八厘三毫
  八变律太簇变半三寸八分四厘五毫六丝六忽八初三变律夹钟半三寸六分六厘三毫八丝
  十变律姑洗变半三寸四分五厘一毫一丝一初一秒五变律仲吕半三寸二分八厘六毫三丝三忽
  十二变律蕤賔变半三寸一分四毫八丝八忽八秒八微
  七变律林钟变半二寸八分五厘六毫五丝六初二变律夷则半二寸七分二厘五毫
  九变律南吕变半二寸五分六厘七丝四忽五初三秒四变律无射半二寸四分四厘三毫四丝
  十一变律应钟变半二寸三分三毫六丝六忽六秒六微【不用】
  辨旧变之误
  夫变律之説何自起乎曰葢起于旋宫之法失传而世之论律者皆以十二律为循环相生不知三分损益之数往而不返仲吕再生黄钟止得八寸七分有竒不成黄钟汉京房觉之乃定六十律仲吕再生别名执始转生四十八律正律之外曰执始曰去灭曰时息曰结躬曰变虞曰迟内曰盛变曰分否曰解形曰开时曰闭掩曰南中曰丙盛曰安度曰屈齐曰归期曰路时曰未育曰离宫曰凌隂曰去南曰簇嘉曰邻齐曰内负曰分动曰归嘉曰随时曰未邜曰刑始曰迟时曰制时曰少出曰分积曰争南曰期保曰物应曰质末曰否与曰形晋曰惟汗曰依行曰色育曰谦待曰未知曰白吕曰南授曰分乌曰南事其三分损益不尽之筭或弃或增自然之数而造无益之声至刘宋何承天隋刘焯皆讥之而承天与焯皆欲増林钟已下十一律之分使至仲吕反生黄钟还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之数唯黄钟一律不失其旧他十一律皆不应三分损益之数其失又甚于房矣后魏陈仲孺仍主京房之律其言曰调声之体宫商宜浊徴羽宜清若依公孙崇止以十二律而还相为宫清浊悉足非唯未练五调调器之法至于五声次第自是不足何者黄钟为声气之元其管最长故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林钟为徴则一相顺若均之八音犹须错采众声配成其美若以应钟为宫大吕为商蕤賔为徴则徴浊而宫清虽有其韵不成音曲若以无射为宫则十二律中惟得取仲吕为徴其商角羽并无其韵若以仲吕为宫则十二律内全无所取何者仲吕为十二律之穷变律之首也依京房书仲吕为宫乃以去灭为商执始为徴然后成韵而崇乃以仲吕为宫犹用林钟为商黄钟为徴如何可谐按仲孺此説足破臣民陵宫之害但不知所増四十八律为繁冗而病雅也唐杜佑通典曰鳬氏为钟以律计自倍半以子声比正声则正声为倍以正声比子声则子声为半但先儒释用倍声有二义一义云半十二律正律为十二子声之钟二义云从于仲吕之管寸数以三分益一上生黄钟以所得管之寸数然后半之以为子声之钟其为变正声之法者以黄钟之管正声九寸子声则四寸半又上下相生之法者以仲吕之管长六寸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万二千九百七十四上生黄钟三分益一得八寸五万九千零四十九分寸之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六半之得四寸五万九千零四十九分寸之二万九千五百四十八以为黄钟又上下相生以至仲吕皆以相生所得之律寸数半之以为子声之律按此谓十二律以其半声为子声所谓正律正半律也又以仲吕所生八寸有余之变黄钟转生十一变律亦以其半声为子声所为变律变半律也宋西山蔡氏律吕新书以为凡四十八声上下相生最得汉志所谓黄钟不复为他律役之意与律书五声大小次第之法但变律止于应钟虽设而无所用则其实三十六声而已其间阳律不用变声而黄钟不用正半声隂吕不用正半声而应钟又不用变半声其实又二十八声而已然二十八声中大吕夹钟仲吕亦系隂吕仍用正半声则观蔡氏之意不过于半律变律变半律中择取其声之比次者而用之亦初非有定法也不知七音还宫止用二十三声而众律具足并二十八声亦所不必造化自然生成之数岂可以人为择取乎其用见于后图

  正律生四清律法第七【周郑注宋钟定】
  黄钟下生
  林钟上生
  太簇下生
  南吕上生
  姑洗下生
  应钟上生
  蕤賔上生 下生一变律为次清声【四寸一分八厘三毫】即大吕大吕下生 半上生二变律即
  夷则上生 夷则正律无夷则正律下生三变律为第夹钟下生 三清【三寸六分六厘三毫六丝】即夹钟半上生四变律即无射上生 无射正律无无射正律下生五变律为第仲吕   四清【三寸二分八厘六毫三丝三忽】即仲吕半上生六变律为第一清【四寸三分八厘五毫三丝一忽】即黄钟变半
  清声至六变上生而不及黄钟之半已减于应钟矣则下生之声已细此古之清声所以止于四也
  古乐变有六而声止四此变之中也周乐变至十二此变之极也均造化自然之则也呜呼非知变化之道者安可与论隂阳之微哉

  五音七音辨第八
  凡五音以全浊为宫次浊为商不清不浊为角次清为徴全清为羽其配律也有一定之五音有不定之五音有一定之七音有不定之七音一定之五音七音自古然也不定之五音古还相为宫之法也不定之七音周大武还相为宫之法也
  一定之五音七音
  黄钟浊宫 大吕清宫 太簇浊商 夹钟清商姑洗浊角 仲吕清角 蕤賔变徴【变隂】林钟浊徴夷则清徴 南吕浊羽 无射清羽 应钟变宫【变阳】律书曰律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徴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蔡氏曰角声之数六十四以三分之不尽一筭数不可行故声止于五又析之三分去一得四十二零九之六为变宫三分益一得五十六零九之八为变徴据淮南鸿烈郑韦昭之説皆以黄钟林钟太簇南吕姑洗应钟蕤賔为七音今据律书去商九数黄钟去太簇九分商去角八数太簇去姑洗八分角去徴十数姑洗去林钟十分徴去羽六数林钟去南吕六分羽去变宫六数零九之六应钟去南吕六分六厘变徴去徴二数零九之八蕤賔去林钟亦二分八厘此所谓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蕤賔为变徴林钟为徴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无空积忽微毫发之差者也子月至已月阳为主故大吕夹钟仲吕以隂吕佐阳律午月至亥月隂为主故夷则无射以阳律佐隂吕此一定之五音也旧五音定名以黄钟为清宫大吕为浊羽太簇为浊角夹钟为正角姑洗为清角仲吕为浊徴蕤賔为正徴林钟为清徴夷则为浊商南吕为正商无射为清商应钟为清羽则宫无正音浊音而羽无正音其谬一也且十二律之以黄钟为君以其浊也以应钟为臣以其清也今反以黄钟为清失其义矣其谬二也按十二律之管以次而短短者清而长者浊五音之序亦以次而降宫为浊而羽为清今大吕为浊羽夷则为浊商商清于羽七律仲吕为浊徴徴清于羽四律其谬三也今改正如右

  六十声图第九【即五音还宫法用左传郑注宋钟定】
  周礼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隂阳之声阳声黄钟太簇姑洗防賔夷则无射隂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徴羽【髙下以五为节欲其声之相近则和】宫 商 角 徴 羽
  黄 大 太 夹 姑  十一月
  大 太 夹 姑 仲  十二月
  太 夹 姑 仲 防  正月
  夹 姑 仲 防 林  二月
  姑 仲 防 林 夷  三月
  仲 防 林 夷 南  四月
  防 林 夷 南 无  五月
  林 夷 南 无 应  六月
  夷 南 无 应 【首黄钟清变聿】 七月
  南 无 应 【首黄钟 次大吕清变聿 清聿】  八月
  无 应 【首黄钟 次大吕 三夹钟清变聿 清聿  清聿】 九月
  应 【首黄钟次大吕王夹钟四仲吕清变聿清聿 清聿 清聿】 十月
  右六十声用十六律用钟磬皆十六按左氏载郑人赂晋女乐二八郑康成释周礼谓钟磬十六为一堵后世儒者以汉犍为郡水濵得古磬十六枚正始中徐州薛城送玉磬十六枚于是多宗郑説用四清声以谓夷南无应四宫管短则减黄大太夹四管之半而应之乐音谐矣故宋以十二枚为正钟四枚为清钟朱蔡二师以十二律皆有清声不从其説以愚论之四清之乐未为非古而先儒不知生律之法十二律皆有清声然非章韶之旧春秋歌南雅皆用古音歌颂始用大武七律以三分损益无旋宫知此二者则并行不悖矣
  左秦医和曰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此葢但见诸侯之乐而未见大武故有是言当时六代之乐唯周与鲁有之
  宫全浊  商次浊  角不清不浊  徴次清羽全清
  此奏音髙下之次
  宫生徴  徴生商  商生羽  羽生角
  此奏音前后之次
  补旧五音还宫法【据孔氏礼防】
  黄钟为第一宫下生林钟为徴上生太簇为商下生南吕为羽上生姑洗为角
  宫黄  商太  角姑  徴林  羽南
  林钟为第二宫上生太簇为徴下生南吕为商上生姑洗为羽下生应钟为角
  宫林  商南  角应  徴太【陵宫】羽姑【陵宫】
  太簇为第三宫下生南吕为徴上生姑洗为商下生应钟为羽上生蕤賔为角
  宫太  商姑  角蕤  徴南  羽应
  南吕为第四宫上生姑洗为徴下生应钟为商上生蕤賔为羽上生大吕为角
  宫南  商应  角大【陵宫】徴姑【陵宫】羽蕤【陵宫】
  姑洗为第五宫下生应钟为徴上生蕤賔为商上生大吕为羽下生夷则为角
  宫姑  商蕤  角夷  徴应  羽大【陵宫】
  应钟为第六宫上生蕤賔为徴上生大吕为商下生夷则为羽上生夹钟为角
  宫应  商大【陵宫】角夹【陵宫】徴蕤【陵宫】羽夷【陵宫】
  蕤賔为第七宫上生大吕为徴下生夷则为商上生夹钟为羽下生无射为角
  宫蕤  商夷  角无  徴大【陵宫】羽夹【陵宫】
  大吕为第八宫下生夷则为徴上生夹钟为商下生无射为羽上生仲吕为角
  宫大  商夹  角仲  徴夷  羽无
  夷则为第九宫上生夹钟为徴下生无射为商上生仲吕为羽上生黄钟为角
  宫夷  商无  角黄【陵宫】徴夹【陵宫】羽仲【陵宫】
  夹钟为第十宫下生无射为徴上生仲吕为商上生黄钟为羽下生林钟为角
  宫夹  商仲  角林  徴无  羽黄【陵宫】
  无射为第十一宫上生仲吕为徴上生黄钟为商下生林钟为羽上生太簇为角
  宫无  商黄【陵宫】角太【陵宫】徴仲【陵宫】羽林【陵宫】
  仲吕为第十二宫上生黄钟为徴下生林钟为商上生太簇为羽下生南吕为角
  宫仲  商林  角南  徴黄【陵宫】羽太【陵宫】
  礼运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故汉以后论乐者皆以十二律为循环相生不知五音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徴为事羽为物声必以大统细臣民不得陵君此清声之所以不可已也
  问还宫之法先儒但有宫生徴徴生商之説并不言比肩还宫之法子何得创言之曰非创也七律据周语始于周则前此唯用五音今竟用孔氏五音还宫之説又以子声避陵僭则当用二十一钟磬古无其文而十六钟磬则歴歴有攷宋用黄大太夹之清声则亦以比肩还宫可知已问奏乐次第前此并不拘生次有儒先以律吕相生之序为谱振之李氏辟之以为必宫次徴而徴次商将称谁调宫而谁调角是凡诗皆共一谱而风雅颂不复可辨子何复述之曰先王作乐本不欲乐声髙下太骤故以五降齐其节次要之无有一连五降之理如西山蔡氏之言谓五声宫与商商与角徴与羽相去各一律至角与徴羽与宫相去乃二律相去一律则音节和相去二律则音节逺故角徴之间近徴收一声比徴少下故谓之变徴羽宫之间近宫收一声稍髙于宫故谓之变宫也如此则是一连七降不成乐矣必须一髙一下自下以渐而髙至于七声不可复髙则复归于下此至理也如唐十二诗谱髙下任意虽同束于七律之中而不复有君臣之次则陵宫者亦不知谁为陵宫李氏本不知还宫之法则其易言也不亦宜乎至于宫止十二则调亦十二虽多奚为问李氏礼乐防言大雅宫调小雅徴调国风角调颂羽调周制也宫为君大雅朝廷之乐故用宫音起调毕曲徴为事小雅周爰谘诹皆事也是以用徴角为民歌謡采风风属木是以用角羽为物周乐一变而致羽物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夫神祗非可目见可见者物耳故用羽音起调毕曲也然否曰此説不知出自何据然据旧者唯开元十二诗谱又以关雎属无射清商鹿鸣属黄钟清宫未尝雅宫而风角也周礼称黄钟为宫乐极九变以享人鬼岂有但奏羽调之理清庙之瑟朱而防越专取其浊而迟岂羽调乎亦足以见其无徴矣问然则蔡氏六十调非乎曰此调宫毎降愈下人君陵替之象不可作也○以其声之相次故曰宫生徴徴生商不然何繇见其生

  八十四声图第十【七音还宫法即以三分损益相生为次以国语汉书定】
  宫商   角徴     羽黄    【变徴】   太姑 防林  【变宫】南应【九寸】 林南【八寸】 应【七寸一分】 大【六寸二分八厘】太【六寸】 姑【五寸三分】 防【四寸六分六厘】太姑【六寸】 防【五寸三分】 夷【四寸六分六厘】 南【四寸一分八厘强】 应【三寸八分八厘强】大【三寸四分五厘强】南【三寸一分强】应大【八寸】 夹【七寸一分】 姑【六寸二分八厘】 防【五寸五分五厘强】夷【五寸三分】 姑【四寸六分六厘】 防【四寸一分八厘强】夷【五寸三分】 无【四寸六分六厘】 应【四寸一分八厘强】大【三寸六分六厘强】夹【三寸四分五厘强】应【三十一分强】 大【二寸七分二厘强】夹【七寸一分】 仲【六寸二分八厘】防【五寸五分五厘强】夷【四寸八分八厘强】 无【四寸六分六厘】防【四寸一分八厘强】夷【三寸六分六厘强】无【四寸六分六厘】 黄【四寸一分八厘强】大【三寸六分六厘强】 夹【三寸二分八厘强】 仲【三寸一分强】 大【二寸七分二厘强】夹【二寸四分四厘强】仲【六寸二分八厘】林【五寸五分五厘强】夷【四寸八分八厘强】 无【四寸五分八厘强】黄【四寸一分八厘强】夷【三寸六分六厘强】 无【三寸二分八厘强】黄【八寸三分七厘强】 太【七寸四分二厘强】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古乐书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