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门 - (TXT全文下载)

开冲其中也。凡治聋者适其所宜,若热证已退而聋不已者,当以辛热发之;三两服不愈者,则不可久服,恐热极而成他病耳。若聋有热证相兼者,宜以退风散热凉药调之,热退结散而愈。然聋甚闭绝,亦为难矣。慎不可攻之过极,反伤正气。若非其病,不可服其药。饮食同法。当所宜者,过度则反伤正气。病已则止药。欲求不病,无损而已矣。故经去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常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令过度,反伤其正。不尽行复如法。故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实实,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阳气烦劳,积于夏,令人热厥,目盲不可视,耳闭不可听。人参散主之。  耳者,盖非一也。以窍言之,是水也;以声言之,金也。以经言之,手足少阳俱会其中也。有从内不能听者,主也。有从外不能入者,经也。有若蝉鸣者,有若钟声者,有若火熇熇状者,各随经见之,其间虚实不可不察也。假令耳聋者肾也,何谓治肺?肺主声,鼻塞者肺也。何谓治心?心主臭。如推此法,皆从受气为始。肾受气于巳,心受气于亥,肝受气于申,肺受气于寅,脾王四季。此法皆长生之道也。
     耳鸣

  耳鸣有声,非妄闻也。盖耳为肾之窍,交会手太阳少阳、足厥阴少阴少阳之经。若水虚火实而热气上甚,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之微甚而作诸音声也。经言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是也。
    东垣十书 【元 李杲】

     耳箫声

  心脏虚邪,热风相合,妄听妄闻,耳箫声。胆与三焦之经同出于耳。《铜人》云:刺关冲出血,泻支沟。脉浮大而弦,初小柴胡汤,后大柴胡汤。此证是太阳与少阳为病,前客后主也。
     耳鸣耳聋

  经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矣。  经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耳闭,溃溃乎若坏都。故苍天之气贵清净,阳气恶烦劳。病从脾胃生者一也。  脉弦洪缓而沉,按之中之下得时一濇,其证耳鸣耳聋者,调中益气汤。  经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此胃弱不能滋养手太阳小肠、手阳明大肠,故有此证。然亦止从胃弱而得之。故圣人混言肠胃之所生也。或曰:子谓混言肠胃之所生,亦有据乎?予曰:经云,脾不及令人九窍不通,谓脾为死阴,受胃之阳气,能上升水谷之气于肺,上充皮毛,散入四脏。今脾无所禀不能行气于脏腑,故有此证。此则脾虚九窍不通之谓也。虽言脾虚,亦胃之不足所致耳。
     耳之体属肾用属肺

  耳者上通天气,肾之窍也,乃肾之体而为肺之用。盖肺长生在子,子乃肾之舍,而肺居其中,而能听音声也。故精脱者耳聋。此明为清气所奉于天,而心劳肾损则受邪也。
    丹溪心法 【元 朱震亨】

     耳聋

  耳聋皆属于热。少阳厥阴热多,当用开痰散、风热通圣散、滚痰丸之类。  大病后耳聋,须用四物汤降火。
  阴虚火动耳聋者,亦用四物汤。
  因郁而聋者,以通圣散内大黄酒煨,再用酒炒三次,后入诸药,通用酒炒。  聋病必用龙荟丸,四物汤养阴。
  湿痰者,神芎丸、槟榔丸。

     耳鸣

  耳鸣因酒遏者,大剂通圣散,加枳壳、柴胡、大黄、甘草、南星、桔梗、青皮、荆芥;不愈,用四物汤妙。  耳鸣必用龙荟丸,食后服。
  气实人,槟榔、神芎丸下之。
  耳内哄哄然,亦是阴虚,亦有气闭者。盖亦是热气闭者,耳乃鸣也。
     耳肿痛

  耳湿肿痛,凉膈散加酒炒大黄、黄芩酒浸、防风、荆芥、羌活服,脑多麝少。湿加枯矾吹。
    卫生宝鉴 【元 罗天益】

     耳聋

  《黄帝针经》云:精脱者则耳聋。夫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乎耳。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气血,兼受风寒,损于肾脏而精脱,精脱则耳聋也。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并时,并则脏逆,名之曰厥气。搏于耳之脉故令聋。其肾病精脱耳聋者,其候颊颧色黑。手少阳之脉动,其气厥逆而耳聋者,其证耳内辉辉焞焞也。手太阳厥而耳聋者,其候聋而耳内气满也,宜以烧肾散治之。
     卒聋

  夫卒耳聋者,由肾气虚为风邪所乘,搏于经络,随其血脉上入耳,正气与邪气相搏,故令耳卒聋也,宜以蒲黄膏,治卒聋也。
     聤耳

  夫耳者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通,足少阴之经也。若劳伤气血,热气乘虚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谓之聤耳也。
     耳中生疮

  夫耳内生疮者,为足少阴之经其气通于耳。其经虚则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气血相搏,故令耳内生疮也。
    世医得效方 【元 危亦林】

     耳鸣

  耳鸣皆是肾精不足,阴虚火动也。痰火者鸣甚,肾虚者微鸣。宜补肾丸、黄芪丸、大补丸、滋肾通气汤,或六味地黄丸。
    奇效良方 【明 方贤】

     论耳鸣耳聋

  耳聋属足少阴,肾寄窍于耳,而肾之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自聪矣。且耳聋所感不一,有劳伤气血,风邪乘热使精脱肾惫而聋者;有挟风而聋者;有劳损而聋者。盖十二经脉上络于耳,其诸经适有交并,则脏气逆而为厥,厥气搏入于耳为厥聋。耳者宗脉之所附,脉虚而风邪乘之,风入于耳,使经气否而不宣,为风聋。劳役伤于血气,淫欲耗其精元,瘦悴力疲,昏昏聩聩,为劳聋。或人善调养,气血和平,不妄作劳,其证渐愈。或不能谨避,劳伤精气神,风邪停滞,则为久聋之证。又有耳触风邪,与气相搏,其声嘈嘈,眼或见光为虚鸣。有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聚热不散,脓汁出焉,为脓耳。俗医多用慓悍燥热之药制之。往往为肾水虚冷故也。夫心火本热,虚则寒矣;肾水本寒,衰则热矣。肾水既少,岂能反为病耶?故一法用酒浸针砂,一日至晚,去针砂将酒含口中,用磁石一块,绵裹塞耳,在左塞左,左右塞右,欲导其气而通泄也。或问曰:聋既为热,或服干蝎、生姜、附子、醇酒之类性热之物而或愈者,何也?答曰:欲以开发元府,而令耳中郁滞通泄也。凡治聋者,适其所宜。若热证退而聋不已者,当以辛热之剂发散,疾止即已,不可久服,恐热极而成他病尔。若聋有热证相兼者,宜以退风散热调之,退结散热而愈。然聋甚闷绝,亦为难已。慎不可攻之过极,反伤正气。若非其病,不可服其药。饮食同法。当所宜者,过度则反伤正气。病已即止药。欲求不病,无损而已矣。又言老人之气衰多病,头目昏眩,耳鸣或聋上气等证,此皆阳实阴虚之证也。俗言老弱为虚,冷而无热也。纵有热证,或云少水不胜多火,而反言肾水虚则为寒。此乃举世受悞之由者也。
    医学正传 【明 虞抟】

     耳病

  《内经》曰: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又曰:耳为肾之外候。又曰:肾通窍于耳。又曰:心通窍于耳。夫肾之为脏,水脏也。天一生水,故有生之初,先生二肾而一阴藏于其内,而又有相火存乎命门之中也。相火每挟君火之势,而侮所不胜,经所谓一水不能胜二火是矣。其或嗜欲无节,劳役过度,或中年之后,大病之余,肾水枯涸,阴火上炎,故耳痒耳鸣无日而不作也。或如蝉噪之声,或如钟鼓之响,甚为可恶,早而不治,渐而至于龙钟,良可叹哉!治法宜泻南方之火,补北方之水,无有不安者焉。钱仲阳曰:肾有补而无泻,厥有旨哉!
     诊法

  左寸洪数,乃火上炎;两尺洪数,相火上炎。其人必遗精梦泄,两耳或鸣或聋。
    证治要诀 【明 戴思恭】

     耳病

  耳为肾窍,耳病皆属于肾。肾虚故耳中或如潮声蝉声,或暴聋无闻。宜鸣聋散,或嚼蜡用酒下,及黄蜡粥食之。  肾经久虚,耳中潮声蝉声无休止时,妨害听闻者,当坠气补肾,正元饮咽黑锡丹,兼进安肾丸。  风毒攻耳致生脓者,名聤耳。

    医学纲目 【明 楼英】

     耳目受阳气以聪明

  人之耳目,犹月之质,必受日光所加始能明,耳目亦必须阳气所加,始能聪明。是故耳目之阴血虚,则阳气之加无以受之,而视听之聪明失。耳目之阳气虚,则阴血不能自施,而聪明亦失。然则耳目之聪明,必须血气相须,始能视听也。
     耳病属肾肝

  耳以窍言之,肾水也。经云:肾主耳,在脏为肾,在窍为耳。又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又云:精脱者耳聋。故罗谦甫以精脱耳聋,必颧颊色黑也。  经云:肝虚则目(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治用四物汤,加防风、羌活、柴胡、菖蒲、茯神等分,煎服二十余帖,却用杜壬姜蝎散开之,肝虚则生姜补之是也。
     运气耳聋有四

  一曰:湿邪伤肾三焦聋。经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耳聋浑浑焞焞,治以苦热是也。  二曰:燥邪伤肝聋。经曰,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耳聋无所闻是也。  三曰:火邪伤肺聋。经曰,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耳聋是也。  四曰:风火炎扰于上聋。经云,少阳司天之政,风热参布,云物沸腾,民病聋瞑;三之气,炎暑至,民病热中聋瞑,治以寒剂是也。
     运气耳鸣皆属风火

  经云:厥阴司天,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三之气,天政布,气乃时举,民病耳鸣。又云,厥阴之胜,耳鸣头眩。又云,少阳所至,为耳鸣,治以辛寒是也。
     运气耳痛皆属热

  经云:少阳之胜,耳痛,治以辛寒是也。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耳聋有新旧之异

  耳聋须分新旧。新聋多热,少阳阳明火多故也,宜散风热,开痰郁之剂。旧聋多虚,肾常不足故也,宜滋补兼通窍之剂。脉证以肾为主,迟濡为虚,浮动为火,浮大为风,沉濇为气,数实为热。
     耳聋有三

  厚味动胃火,则左右俱聋;忿怒动胆火,则左耳聋;色欲动相火,则右耳聋。三者忿怒为多。
     耳聋有痰火风湿气闭虚劳精脱气脱之不同
  痰火:因膏粱胃热上升,两耳蝉鸣热郁,甚则气闭渐聋,眼中流火。宜二陈汤加黄蘗、木通、萹蓄、瞿麦;因酒者,通圣散加南星、枳壳、大黄,或滚痰丸。  风聋:因风邪入耳必内作痒,或兼头痛风热,或因郁者,防风通圣散,先将大黄酒煨,又酒炒三遍,后入诸药,俱用酒炒煎服。风壅连头目不清者,清神散;风虚者,排风汤、桂香饮、芎芷散。  湿聋:因雨水浸渍,必内肿痛,凉膈散加羌活、防风,俱用酒炒;或五苓散加陈皮、枳壳、紫苏、生姜。湿痰,神芎丸。痞塞不通必兼眩运,实人因怒者,当归龙荟丸;虚人因思者,妙香散;忧滞者,流气饮子加菖蒲;上盛下虚者,秘传降气汤加菖蒲。  虚聋:因久泻或大病后,风邪乘虚入耳,与气相搏,嘈嘈而鸣。或时眼见黑花阴虚者,四物汤加知蘗、菖蒲、远志,或肾气丸加磁石、故纸、菟丝子、黄蘗。阳虚者,八味丸、益肾散、磁石汤。  劳聋:昏昏聩聩,瘦瘁乏力。因劳力脱气者,补中益气汤加菖蒲;有火者加知、蘗、茯苓;因房劳脱精者,人参养荣汤加知、蘗或补骨脂丸。如久聋肾弱,气虚绝不闻者,难治。  大要:调气与开关通窍。肾水窍,耳而能闻声者,水生于金也。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故能听声。凡治诸聋,宜先调气开郁,间用磁石羊肾丸开窍。盖聋皆痰火郁结,非磁石镇坠,乌桂、椒辛、菖蒲辛散流通,则老痰郁火难开。然亦劫剂也,愈后以通圣散和之可也。
     耳鸣

  耳鸣乃是聋之渐也,惟气闭多不鸣便聋。风热鸣者,解毒汤加生地、知母,或通圣散。痰火鸣甚,当归龙荟丸。挟湿,神芎丸,或青木香丸。肾虚微鸣,滋肾丸,气虚,四君子汤下;血虚,四物汤下。阴虚虎潜丸。
     聤耳脓耳耳疼

  聤脓疼皆风热凑也。聤耳原有油液,风热搏结成核,以致鸣聋,外用猪脂、地龙、锅煤等分,姜汁和丸,枣核大,绵裹入耳,令润挑去;重者内服柴胡聪耳汤。脓耳风热上壅,外用枯矾五分,陈皮、胭脂俱烧灰各二分,麝五厘,为末吹耳;重者内服犀角饮子。耳疼如虫走者,风盛;干痛者,风热,或属虚火;有血水者,风湿。外用蛇蜕烧存性为末,吹入枯矾末亦可;疼甚用吴萸、乌头尖、大黄捣拦,盦足心;重者内服东垣鼠粘子汤。
    古今医鉴 【明 龚信】

     耳病论

  夫耳者肾之窍也,其为病亦有数种:有气厥而聋者,有挟风而聋者,有劳伤而聋者,有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而为脓耳者,有耳出津液风热搏之结核塞耳,亦令暴聋而为聤耳者。然又有左聋者,有右聋者,有左右俱聋者,不可不分经而治之也。  治法
  夫左耳聋者,因有所忿怒过度,则动少阳胆火,故从左起,以龙荟丸主之。右耳聋者,因有所色欲过度,则动太阳膀胱相火,故从右起,以六味地黄丸主之。左右俱聋者,因有所醇酒厚味过度,则动足阳明胃火,故从中起,以通圣散、滚痰丸主之。盖左耳聋者,妇人多有之,以其多忿怒故也。右耳聋者,男子多有之,以其多色欲故也。左右俱聋者,膏粱之家多有之,以其多肥甘故也。总三者而论之,忿怒致耳聋者为多。  痰火上升,两耳蝉鸣渐欲聋,宜加减龙荟丸、针砂酒、通用利气汤、复聪汤。
    万病回春 【明 龚廷贤】

     耳聋脉证

  左耳聋,宜聋胆汤。右耳聋,宜滋阴地黄汤。左右耳俱聋,宜酒制通圣散、清聪化痰丸。  肾虚耳聋,宜六味地黄丸,本方加远志、菖蒲、黄蘗、知母,并盐水炒,亦治阴虚火动而聋。  耳病肾虚,迟濡其脉。浮大为风,洪动火贼。沉濇气凝,数实热塞。久病聋者,专于肾责。暴病浮洪,两尺相同。或两尺数,阴火上冲。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三十五

耳门

    医学凖绳六要 【明 张三锡】
     耳鸣聋总论

  耳鸣耳聋,须分新久虚实。忽因大怒大醉而聋或鸣者,属痰火,分轻重。治中年及体虚,或病后有此,悉属虚,但分气血耳。古方有用鼠胆、猫尿、凌霄花等,杵汁滴耳者;有用杏仁去皮加盐蒸热,捻油滴者;有用蓖麻子去皮,加枣子一个同捣,加乳汁和丸,绵裹塞耳者;有蒜瓣剜空,纳巴豆炮熟,绵裹塞耳者;有用雄黄、巴豆末,葱涎和锭卷纸塞耳者;有以蜀椒、巴豆、菖蒲、松脂,以蜡镕作筒子塞耳者;有用细辛、蒲黄、曲末、杏仁和丸塞耳者。加有龙脑、椒目者,无非辛热散结,透窍有余,暴起者或可取效;若元气不足,肾阴亏损,虚火挟痰泛上,闭住其窍而聋鸣者,虽日滴时塞,如蚁撼石,终莫能动。须大补气血,滋阴制火,使大气上行充塞乎头,则九窍通利,聋聩咸除。《难经》曰: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肾气不得通于耳,则耳不和而聋。得上通于耳,则耳和而聪。观此,则虚实判然矣。  肾虚,耳中潮声蝉声无休止时,妨害听闻者,当坠气补肾,正元饮咽黑锡丹,间进安肾丸。有热者,龙齿散。肾脏风耳鸣,夜间如打鼓声,四肢抽掣痛,耳内觉有风吹奇痒,宜黄芪丸。  耳属肾,人所共知也。然少阳胆经循胁络耳,故伤寒邪传少阳,则耳聋胁痛是也。妇女郁悒既久,则耳前后生瘰疬马刀,暴怒气逆,则耳卒聋,皆相火客于本经而然,不独肾也。  耳聋耳鸣,有痰有火,有气虚,有阴虚,有肝火。  少壮悉属痰火,中年必是阴虚。

     阴虚耳聋

  两尺脉大,或左脉大,或左脉虚大,体瘦色黑。兼见口干肠燥而耳鸣或聋者,手足心必热,属阴虚。六味丸,坎离丸主之。
     气闭耳聋

  耳聋,着恼而成,通气散效。茴香、木香、人参、延胡索、陈皮、菖蒲各一钱,羌活、僵蚕、川芎、蝉蜕各五分,穿山甲二钱,甘草钱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肝火耳聋

  左脉弦急而数,属肝火。其人必多怒,耳鸣或聋。宜平肝伐木,龙胆泻肝汤;不已,龙荟丸。
     痰火耳聋

  右关脉滑而数,属痰火郁于上焦。宜清痰降火,二陈、酒芩连、柴胡、枳壳,或竹沥、姜汁下滚痰丸佳。
     气虚耳聋

  右脉大而无力,或濡而细,证兼倦怠,口中无味等内伤证者,属气虚。恒见劳碌之人,或中年病后得此,宜加减益气聪明汤。
     风热耳聋

  耳根连牙床肿痛,属上焦风热,阳明少阳二经受病,清胃兼辛凉散之,升、柴、芷、翘、荆、防、薄荷、甘、桔、枳壳、酒芩连、元参、花粉、赤芍、鼠粘、生地等,频频缓服。势盛加酒蒸大黄。肿已消,但出水脓不止,用红末子吹之。耳门疮,鼠粘子汤佳。  耳中忽然大痛,如有虫在内走奔,或出血,或出水,或干痛不可忍,用蛇蜕烧存性,以鹅翎管吹入耳中立止。  大病后及劳碌耳聋或鸣,当作虚治,须分气血,一补阴,一益气。
     虚聋

  耳出脓汁,或聋而鸣,属上焦风热,蔓荆子散佳。方用蔓荆、生地、赤芍、甘菊、桑皮、木通、麦冬、升麻、前胡、炙甘草、赤茯,姜枣煎服。  耳鸣聋皆是阴虚火动,滋肾丸、虎潜丸、或滋阴百补丸俱好。
     肝火耳聋

  脉弦而濡或数,其人多饮,属肝经风热,木香槟榔丸。耳根连及项或肿多在左边,脉弦数属肝火,恒见于妇女,宜平肝降火,兼舒郁。柴胡、青皮、香附、抚芎、栀子、酒芩、连、归、芍、贝母、连翘、元参主之。  若肿而发热,有表证者,荆防败毒散主之。  耳下结久,硬且胀,着恼便甚,属郁,越鞠丸主之。
    古今医统 【明 徐春甫】

     耳聋有六候

  诸书论聋证有六候,有气聋、火聋、风聋、厥聋、劳聋、阴聋;又有聤耳、脓耳。大抵耳属足少阴肾经,肾寄窍于耳也。肾通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主耳聋。且十二经脉上络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则脏气入于耳而为厥,是谓厥聋,必有眩运相兼。耳者,宗脉之所附,脉虚而风邪乘之,经气痞而不宣,谓之风聋,必有头痛之证。劳役伤于气血,淫欲耗其精元,瘦瘁力疲,昏昏聩聩而哄哄然者,是为劳聋,必兼虚怯等证,此好色肾虚者有之。有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鸣,有热乘虚随脉入耳,结为脓汁,谓之脓耳。或耳间有津液,风热搏之,结硬成核塞耳,亦令暴聋,此为聤耳。前是数者皆当推其肾脉。风则浮盛,热则洪大,虚则濇而微。风者散之,热者清之,肾虚者补益之,痰火者凉而降之。各随其宜而治之,岂有不聪听者也?
     耳聋耳鸣属热者多

  俗云:老人多是虚冷而无热,此世之误也。凡老人之气衰多病,头目昏眩,耳鸣或聋,上气喘咳,涎唾稠粘,口苦舌干,筋痿脉促,二便秘结,此皆阴虚阳实之证。故经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惟是孤阳独盛,见证皆火,又以热药与之,是以益火也。大寒之药,故不可服,而惟以温平调理,计出万全。
     气虚耳聋当见于大病之后

  凡人大病之后而耳聋者,多是气虚。若老人耳听渐重,亦是气虚。重而兼鸣者,亦有痰,不宜峻补。
     耳聋当以通气开郁为主

  耳聋证,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凡用清痰降火之药,须兼味辛行气通窍之药,方得治法之要。古方用酒浸针砂,一日至晚,去针砂,将酒含口中,用紧磁石一块,绵裹塞耳,左聋塞左,右聋塞右,此欲导其气而通其闭也。若峻用痰火药,则反伤脾胃,亦不能开其塞。若急补气虚,则火愈上而亦不能开。惟以前法,痰火药中佐以辛温之味,缓缓平治,自然痊愈。予见攻之太过,反伤正气,变生他疾者有之,此又不可不察也。
     耳聋治法宜泻南方补北方

  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虚血耗,必致耳聋耳鸣。房劳过度则伤肾,肾虚精竭,亦必致耳聋耳鸣,药宜泻南方,补北方,滋阴降火为主。心虚当宁心顺气,宜辰砂妙香散、平补镇心丹选用之。肾虚者,宜益精补肾,肉苁蓉丸。
    明医杂着 【明 王纶】

     耳鸣

  耳鸣证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作肾虚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若遇此证,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大抵此证多先有痰火在上,又感恼怒而得,怒则气上,少阳之火客于耳也。若肾虚而鸣者,其鸣不甚,其人多欲,当见劳怯等证。  【注 按前证若血虚有火,用四物汤加山栀、柴胡。若中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若血气俱虚,用八珍汤加柴胡。若怒便聋而或鸣者,属肝胆经气实,用小柴胡汤加芎、归、山栀。虚用八珍汤加山栀。若午前甚者,阳气实热也,小柴胡汤加黄连、山栀。阳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柴胡、山栀。午后甚者,阴血虚也,四物汤加白朮、茯苓。若肾虚火动,或痰盛作渴者,必用地黄丸。经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脾胃一虚,耳目九窍皆为之病。】
     耳疮

  耳疮属手少阳三焦经,或足厥阴肝经,血虚风热,或肝经燥火风热,或肾经虚火等。因若发热焮痛,属少阳厥阴风热,用柴胡栀子散。若内热痒痛,属肝经风热,用小柴胡汤加山栀、川芎。若内热口干,属肾经虚火,用加味地黄丸;如不应,用加减八味丸。余当随证治之。
    医贯 【明 赵献可】

     论耳诸病

  耳者肾之窍,足少阴之所主。人身十二经络中,除足太阳,手厥阴,其余十经络皆入于耳,惟肾开窍于耳,故治耳者以肾为主。或曰:心亦开窍于耳,何也?盖心窍本在舌,以舌无孔窍,因寄于耳,此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尔。以五脏开于五部,分阴阳言之。在肾肝居阴,故耳目二窍,阴精主之;在心脾肺居阳,故口鼻舌三窍,阳精主之。《灵枢》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故凡一经一络有虚实之气入于耳者,皆足以乱其聪明而致于聋聩。此言暴病者也。若夫久聋者。于肾亦有虚实之异。左肾为阴主精,右肾为阳主气。精不足,气有余,则聋为虚。若其人瘦而色黑,筋骨健壮,此精气俱有余,固藏闭塞,是聋为实,乃高寿之兆也。二者皆禀赋所致,不须治之。又有乍聋者,经曰:不知调和七损八益之道,早衰之节也。其年未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是可畏也。其证耳聋面颊黑者,为脱精肾惫,用安肾丸、八味丸、苁蓉丸、薯蓣丸,选而用之。若肾经虚火,面赤口干,痰盛内热者,六味丸主之。此论阴虚者也。至于阳虚者,亦有耳聋。经曰:清阳出上窍。胃气者,清气元气,春升之气也,同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耳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