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门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文件大小:0.21mb。
书籍内容: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五十二

泄泻门

    黄帝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注 肺属金,王于秋。逆秋收之气则伤肺,肺伤至冬为飧泄之病,因奉藏者少故也。盖秋收而后冬藏,阳藏于阴,而为中焦釜底之然,以腐化水谷。秋失其收,则奉藏者少,至冬寒水用事,阳气下虚,则水谷不化,而为飧泄矣。】
     生气通天论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注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阳病者,上行极而下,是以春伤于风,乃为洞泄。】
     金匮真言论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注 夏时阳气在外,里气虚寒。长夏湿土主气,风入于经俞,即内薄而为洞泄,风木乘虚而胜土也。脾为阴中之至阴,不能化热而为寒中也。】  故冬不按蹺,长夏不病洞泄寒中。飧泄而汗出也飧泄而汗出也 此句《素问》金匮真言论作「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注 按蹺者,按摩导引,引阳气之通畅于四肢也。冬时阳气伏藏,若导引其四出,则无以奉春生夏长之气,是以有洞泄寒中之病。人能藏养元真之气,必不使邪伤经脉,病在内而为飧泄也。亦不使邪伤阳气,病在外而汗出也。】
     阴阳应象大论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从逆也。   【注 寒气下凝,故生浊阴;热气上散,故生清阳。如清气在下,是上而下降,故飧泄。浊气在上,是下而上凝,故(月真)胀。此身中阴阳反作,气之逆从为病也。】  湿胜则濡泻。
   【注 湿淫所胜,则脾土受伤,而为濡泻之病。】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注 春伤风而夏伤暑,谓之重阳。春伤风而飧泄,乃重阳而变阴病也。】
     脉要精微论

  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注 经曰:脾气实则腹胀,不足则为溏泄。盖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胃为阳,脾为阴。阳病者,上行极而下,是以脉见于胃,而病见于脾也。】  久风为飧泄。
   【注 风乃木邪,久则内干脾土,而成飧泄。故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平人气象论

  尺寒脉细,谓之后泄。
   【注 夫阳气生于阴中,尺肤寒生阳之气少矣。阳气衰于下,故主虚泄。泄则亡阴,故脉细也。】  泄而脱血,脉实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注 泄脱之病,气应虚散而脉反实,此脉证之不相应,正气乱也,故难治。】
     玉机真脏论

  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   【注 脉细,心气虚也。皮寒,肺气虚也。肝主春生之气,气少,肝气虚也。泄利前后,肾气虚也。饮食不入,脾气虚也。盖邪之所凑,其正必虚。是以邪气盛者死,正气虚者亦死也。五脏之气,皆由胃气之所资生,浆粥入肾,泄注止,肾气复也。】
     太阴阳明论

  食饮不节,起居不时,则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注 入五脏,谓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太阴病则五脏之气皆为之病矣。脾气逆则胀满,太阴为开,开折则仓廪无所输而为飧泄,久则为肠澼矣。】
     咳论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  【注 五脏之气,与四时五行之气相合,故五脏各以所主治之。时而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上乘于肺而为咳,甚则上行极而下为泄痛矣。】
     举痛论

  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注 寒气客于小肠之间,转入于肠内,故不成积聚,而为后泄腹痛也。】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注 肝主怒而藏血,怒则肝气上逆,故甚则呕血,木气乘脾,故为飧泄。】
     痹论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注 肠痹者,兼大小肠而言。小肠为心之腑而主小便,邪痹于小肠,则火热郁于上而为数饮,下为小便不得出也。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肠,故上则为中气喘争,而下为飧泄也。】
     标本病传论

  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   【注 泄乃湿土之病,他病如湿邪所胜,民病心痛耳聋之类,故当先治其虚泄,以调脾土,而后治他病。】
     脏气法时论

  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注 脾主通会五脏元真之气,脾气伤则不能化水谷,而有飧泄之病。】
     宣明五气论

  五气所病,大肠小肠为泄。
   【注 大肠小肠受盛水谷,变化糟粕,病则不能化物而为泄矣。】
     调经论

  志有余则腹胀飧泄。
   【注 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则聚水而为腹胀飧泄。】
     阴阳别论

  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
   【注 一阳者,少阳之气病也。少阳主初生之气,病则生气少矣。足少阳相火主气,气少则火壮矣。火铄金故善咳,木火之邪贼伤中故土善泄也。】
     风论

  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
   【注 风邪久在肌腠,而入于中,则脾胃之气受伤,而为肠风飧泄。】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注 颈有风池、风府,乃经脉之要会,故颈多汗。胃腑受邪,故饮食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也。胃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  腹胀满,是以形寒则(月真)胀。饮冷则泄者,胃气虚伤也。胃者肉其应,腹者胃之郛,故主形瘦而腹大。】
     厥论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   【注 少阴之气,上与阳明相合而主化水谷,少阴气厥,以致中焦虚满,而变为呕逆。上下水火之气不交,故下泄清冷也。】
     刺热论

  脾热病者,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   【注 经云: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故腰痛不可用俯仰。腹者脾土之郛郭,故腹满泄。】
     五常政大论

  土不及,曰卑监。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其病飧泄,邪伤脾也。   【注 土运不及,则化气乃减,木反胜之,是以脾气伤而病飧泄也。】
     气交变大论

  岁土太过,脏气伏,化气独治之,病腹满溏泄肠鸣。   【注 脏气,水气;化气,土气也。岁土太过则制水,是以脏气伏,腹满溏泄肠鸣,脾土之虚证也。】  岁水太过,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   【注 岁水太过,诸丙岁也。民病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者,皆水泛土败之证也。】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  【注 诸壬之岁,木运太过,则制胜其土气,故民应之而为脾病也。飧泄,脾土之病。】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民病濡泄。
   【注 六癸之岁,水运不及,土乃胜之,故湿气大行。湿土太过,伤及肾阴,故为濡泻之病。】  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肠鸣溏泄。   【注 肝气虚逆而更兼中清,故肠鸣溏泄也。】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病鹜溏寒中,肠鸣泄注。   【注 六癸之岁,火运不及,水反胜之,故寒乃大行。鹜溏诸病,皆寒湿之证也。】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民病飧泄。
   【注 六己之岁,土运不及,木反胜之,故风乃大行。风木伤土,民则有飧泄之病。】
     至真要大论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寒清于中,腹中鸣,注泄鹜溏。   【注 阳明司天,卯酉岁也。腹中鸣。注泄鹜溏,寒清于中也。】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   【注 厥阴司天,己亥岁也。冷泄诸证,皆脾经之病。】  太阴之胜。湿气内郁,善注泄。太阴之复,则湿变乃举,甚则入肾,窍泻无度。   【注 湿气内郁而迫于下,故注泄。复者,谓受所胜之气胜制,郁极而复发,甚则入肾,下乘冬令之寒水也。肾开窍于二阴,故曰窍泻。】  厥阴之胜,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   【注 肠鸣飧泄诸证,风气淫于下也。】  少阴之胜,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   【注 腹满溏泄,阴寒在下也,传为赤沃,君火下淫也。】  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阳明之复,则清气大举,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   【注 金气寒肃,故清发于中,金胜则木亏,故胁痛下为溏泄也。心痛否满,腹胀而泄者,乘火土也。阳明之复,发于本位主令之时,是以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泄泻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