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便览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医藏 - 中医典籍
书籍内容:

慈幼便览
  
  
  小儿简要辨证
  小儿热证有七:面腮红、大便秘、小便黄、渴不止、上气急、足心热、眼红赤,此皆实小儿寒证有七:面 白、粪青白、肚虚胀喜按、眼珠青、吐泻无热、足胫冷、睡露睛
  
  节录夏禹铸望苗窍诀
  舌乃心之苗。红紫,心热也;肿黑,心火极也;淡白,虚也。鼻准与牙床,乃脾之窍。
  鼻红燥,脾热也;惨黄,败也。牙床红肿,热也;破烂,胃火也。唇乃脾之窍。红紫,热也;淡白,虚也;黑者,脾将绝也。口右扯,肝风也;左扯,脾之痰也。鼻孔肺之窍。干燥,热也;流清涕,寒也。耳与齿,乃肾之窍。耳鸣,气不和也;耳流脓,肾热也;齿如黄豆,肾气绝也。目乃肝之窍。斜视而睛转者,风也;直视而睛不转者,肝气将绝也。以目分言之,又属五脏之窍。黑珠属肝,纯是黄白,凶证也。白珠属肺,色青,肝风侮肺也;淡黄色,腑有积滞也;老黄色,乃肺受湿热也。瞳仁属肾,无光彩又兼发黄,肾气虚也。大角属大肠,破烂,肺有风也;小角属小肠,破烂,心有热也。上胞属脾,肿则脾伤也;下胞属胃,青色胃有风也。睡而露睛者,脾胃虚极也。面有五位,五脏各有所属。额属心,离火也;左腮属肝,震木也;右腮属肺,兑金也;口下属肾,坎水也;鼻准属脾,坤土也。五脏里也,六腑表也。小肠,心之表,小便黄短涩痛,心热也;清长而利,心虚也。胃乃脾之表,唇红而吐,胃热也;唇惨白而吐,胃虚也;唇色平常而吐,作伤胃论。大肠肺之表,闭结,肺有火也;肺无热而便闭,血枯也,不可攻下;脱肛,肺虚。胆乃肝之表,口苦,胆火也;闻声作惊,肝虚也。膀胱肾之表,筋肿筋痛,肾之寒气入膀胱也。面有五色,红病在心,面红者热;青病在肝,面青者痛;黄病在脾,面黄者脾伤;白病在肺,面白者中寒;黑病在肾,面黑而无润色者,肾气败也。望其色,若异于平日,而苗窍之色,与面色不相符,则脏腑虚实,无有不验者矣。
  
  
  验虎口法
  小儿三岁以下有病,须看男左女右手叉处,名虎口。从第二指节侧看,第一节名风关,第二节名气关,第三节名命关。辨其纹色紫者属热,红者属寒,淡红隐隐者属虚寒,青者惊搐,黑者中恶,白者疳病,黄者脾之困。若现于风关为轻,气关为重,过于命关则难治矣。
  
  验虎口法
  手指脉纹形
  鱼刺形鱼刺形,主惊搐痰热。
  悬针形悬针形,主伤风泄泻积热。
  水形水形,主食积客热惊疳。
  乙字形乙字形,主肝病惊搐。
  虫纹形虫纹形,主肝虫大肠气积。
  环形环形,主疳积肚痛。
  乱纹形乱纹形,主虫。
  珠形珠形,主无生理。
  
  验虎口法
  虎口三关
  三岁后,以一指按三部,六七至为平脉,四五至为寒,九十至为热。脉弦急为气不和,沉缓为伤食,促结为虚惊,浮为风,沉细为寒,脉乱者不治。
  
  初生
  初生声不出
  小儿初生,或不能出声,谓之梦生。多不知救,深为可怜。切勿剪断脐带,速用明火,将胞衣炙暖,使暖气入儿腹,更以热汤荡洗脐带。即取猫一只,以布袋套其头足,使伶俐妇人,拿住猫头,向儿耳边,以口啮猫耳,猫必大叫一声,儿即醒而开声,方可烧断脐带。又有因难产,或冒风寒,举之迟缓,儿气欲绝,不能啼,或已僵死者,切勿剪断脐带,急用衣棉裹儿,再用粗纸作捻,蘸菜油点火,将脐带烧断,须烧纸捻数十根,令暖气入腹,无不活者。更令父母之真气,呵而接之。又闷脐生者,儿粪门有一膜,闷住儿气,故不能出声,拍之则膜破而叫矣。又有用轻巧妇人,以银簪轻轻挑破,为甚盒饭。或不能挑,急以暖衣包紧,勿令散放,以热水浸其胞衣,寒天则以火炙之,久则热气入腹,而气内鼓其膜自破,声自出。
  
  初生
  初生无皮
  初生遍身无皮,俱是红肉,急以早米粉干扑之,候其皮全生则止。或用东向陈壁土,研细末掺之,亦能生皮。
  初生遍身如鱼脬,或似水晶,破则水流又生,以密陀僧研细末掺之。又以苏合丸一个,煎化,与乳母日服自愈。初产妇勿轻服苏合丸。
  
  初生
  初生肾缩
  初生肾缩,乃受寒所致,用硫黄、吴萸各三钱,研极细末,捣取葱汁,调药末,涂脐腹。另以蛇床子烧烟熏之即伸。
  
  初生
  初生无谷道
  无谷道者,乃肺热闭于肛门,急以金银簪或五簪,看其端的刺穿之。或以火针刺穿,但不可深入,随以油纸捻套住,免其再合。
  
  初生
  初生不吮乳
  初生不吮乳,用黑豆十九粒,茅草根七节,每节长寸许,赤金器一件,纹银器一件,用人乳一杯,煎至五分,服完即能食乳。
  
  初生
  初生不乳
  初生不乳,或如剪刀股裹紧,吃乳不下,用大独头蒜切薄片,贴在两腮,以艾灸之,如
  初生
  初生不尿
  初生不尿,以葱白一根,切碎,人乳半杯同煎,去葱白,取乳分作四次服,即尿。不吮
  初生
  初生大小便不通
  大小便不通,急令妇人以热水漱口,吸吮小儿前后心及脐下,数次即通。
  
  初生
  三朝浴儿
  取桑、槐、榆、柳、桃嫩枝,各二三十段,煎汤,候温浴儿,可免疮疥,又可辟恶邪。
  
  初生
  小儿目闭
  目闭或出血肿,以甘草蘸猪胆汁炙之,研极细末,乳调服。又方,桑叶、白菊花各一钱
  初生
  小儿夜啼
  有脾寒者,按其腹则啼止,起手又啼,面青手冷,不吮乳,用肉桂、小茴各五分,当归、炮姜各一钱。夜啼,用灯花五个,研末搽乳头上,令小儿吮之即愈。若无灯花,以灯草烧灰略加水飞辰砂少许,涂乳令吮亦妙。又方,用牵牛子研极细末,一钱,敷脐上即止。又方,鸡粪涂儿脐上,男雌女雄。又方,用五倍子研末,口中津唾调作饼子,贴肚脐以带系之效。又方,蝉壳十四个,去翅足,用下半截,焙干,入朱砂八厘,共研细末,蜜调涂母乳头上,令儿吮之,纳儿口中亦可。又方,治口热而赤夜啼,青黛研筛过,每用二分,灯芯十根煎汤调服。又,用其父母指甲二厘,烧灰,绿葱头二钱,煎水服效。
  
  导赤散
   治心经有热,面红口赤,一切烦啼不安,及小便不通,皆效。
  生地(二钱) 木通(钱半) 黄芩(一钱) 生粉草(五分) 淡竹叶(十四片) 灯芯(十根)
  初生
  吐乳
  用白蔻去壳、砂仁去壳,各十四粒,甘草四钱,生炙各半,共为极细末,常掺入儿口中
  初生
  舌疮饮乳不得
  白矾和鸡子置醋中,搽儿足底自愈。
  
  初生
  脐内溃烂出水
  赤石脂三钱, 研细末,分三次搽之。又方:蝎子烧灰、枯矾各三钱,同研末,每用一
  初生
  月内胎惊
  母猪乳调水飞朱砂末,再用猪乳少许抹儿口。
  
  初生
  小儿疟疾
  赭石二钱,醋 ,朱砂五分,砒霜二分,共为末,以纸包七重,打湿煨干,入麝香一分,再研细,麻油调涂鼻尖上及眉心、四肢,神验。余见后疟疾。
  
  初生
  治小儿吐泻
  
  烧针丸
   黄丹水飞、朱砂水飞,和丸黄豆大,每用三四丸,插针尖上,灯火烧红存性,研末,用凉米泔水调服。泻者食前服,吐者不拘时服。外用鸡蛋清调真绿豆粉作膏,吐者贴两足心,泻者贴囟门,甚效。余见后泄泻。
  
  
  调护
  初生未啼时,挖去口中污血,以棉裹指蘸甘草汤拭净口中涎沫。然后看面色,若身面俱红、口唇紫赤,知其必有胎毒,俟四五个时后,用熟大黄一钱、金银花甘草各一钱,蒸汤一杯,用帛裹指,蘸汤洗口,并服数茶匙,如此数次至次日,将对周时,胎粪下尽,方可饮乳。每日用淡盐茶,以帛蘸洗其口四五次,去其苔涎,可免马牙、鹅口、重舌、木舌之疾。如初生面唇淡莹,只用银花甘草汤洗口,并服数次。每日惟以淡姜汤洗一二次足矣。小儿神气未定,毋犯暴寒暴风暴热,毋听暴响,毋见异物,毋轻服药。凡有微疾,但合乳母,戒油腻荤酒,能得乳汁清和,一二日间自愈。一岁以内只饮乳,一岁以外,先食米粉,后食粥及烂饭,勿过饱,食后勿轻乳,乳后勿遽食,荤菜宜迟用,生硬之物毋遽投。
  
  
  脐风
  剪脐之法,已详达生编。然或剪脐带太短,或退出不紧,或浴儿牵动脐带客风乘虚而入,皆能致此。其症有五,儿喜啼叫者,心病;手足微搐者,肝病;唇青白缩、痰涎壅塞者,脾病;牙关紧急者,肾病;啼哭不止者,肺病。五脏之症,略见一二者,犹可治,全见则不
  脐风
  脐风有内外因
  内因者,禀受父母所致,病发于六七日之间,难治。外因者,病生于六腑,发于二三四五日之间,可治。但看小儿不时喷嚏,更多啼哭,吮乳口松,是脐风将发之候也,急宜治之。其治法及满身灯火,俱详《幼幼集成》。
  
  脐风
  脐风症候有三
  一曰脐风:由断脐后,为水湿风寒所乘入于脐,而流于心脾,令胸腹胀满,吮乳口松,多啼不乳,此初起之时,即看小儿脐上定有隐起青筋一条,自脐至腹,或开两叉,上指心口,若此筋已至心口,则十难活二三矣。须早看此筋未至心口,时用香油灯草火,在此青筋头上灸三次。有两叉,则向两叉处各灸三次,实时缩下寸许,再从缩下筋头上灸三次,脐上灸三次,筋消则病愈,灸屡验。
  一曰噤口:其症眼闭口噤,啼声渐小,舌上聚肉如粟米状,吮乳不得,口吐白沫,小便不通,遇此先看其上 有点子,或齿根边生白点,即用针挑破,或以指甲刮破出脓血,用薄荷煎汤,磨京墨调匀,以指搅过,再以产母乱发蘸墨,满口搽之。另用青布蘸温水展口即效。如未愈,用紫苏、前胡、僵蚕各八分,水煎,俟温以帛裹指蘸拭儿口,并用棉蘸药滴口中,频滴数次,以开口为度,口开后切勿即合饮乳。并细看脐上如有青筋,照前法急烧之。又方,用完全生葱二根,捣烂取汁,用直僵蚕三个,去嘴,炒去丝,研极细末,以葱汁调匀,涂母乳头上,合儿吮之,或灌儿口内亦效。又方,治脐风撮口,以艾叶烧灰填脐上,以帛缚之。若脐带已落,用蒜切薄片贴脐上,以艾灰灸之,候口中有艾气,立愈。又方,乌梅一个,煎汤灌之。撮口脐风,面黄色,气喘声不出,唇青舌强,聚口发噤,用直僵蚕二枚,去嘴略炒,为细末,蜜调纳儿口中。小儿十日内,口噤不吮乳,取大蜘蛛一个,去足炙焦,研末,入猪乳一小杯和匀,分作三次,徐徐灌之,神效无比。又方,生甘草一钱,水煎浓,以绵球蘸吮含,出痰涎后,以猪乳点入口中即瘥。
  一曰锁肚:由肚中热毒壅盛,结于肛门,大便不通,急令妇人吮儿之前后心并脐下及手足心共七处,凡四五次。如再不通,以中样葱白约三四寸长,用麻油抹润,轻透谷道,纳入二寸许,约片时取出。另用葱白蘸麻油纳之,以通为度。
  以上治法,俱就《集验简便方》录之,余详《幼幼集成》。
  
  脐风
  小儿脐不干
  棉花籽烧灰,每用一钱,敷之效。又方:龙骨 二钱、枯白矾一钱、轻粉八分,共研末,搽数次,效。脐肿出汁,用枯矾末或黄柏末敷之,俱效。
  
  脐风
  小儿脐疮
  马齿苋烧研末敷之效。一方,用大红洋绒烧灰为敷之效。亦治脐不干。
  
  脐风
  小儿脐疮出血及脓
  海螵蛸(去甲)、胭脂,共为细末,以油润疮,乃搽药,效。又方:白石脂研末敷之愈,如尚未愈,再以末微炒过,候冷敷之,仍不可揭去前药,必愈。
  
  脐风
  小儿脐口肿突
  红饭豆、淡豆豉、天南星、鲜白蔹各一钱,共为末,用芭蕉捣自然汁加香油少许,调药敷脐上四旁,得小便自下即愈。
  
  脐风
  小儿脐气痛啼哭无时
  陈皮、甘草、乌药(盐水炒)、生白芍、小茴香(盐水炒)、钩藤各三分,青皮(酒炒)一分半,水一盅,煎成半盅,作数次服即愈。
  《集成》有全身灯火治脐风、撮口等症甚好,然非平日精熟者不能。兹将夏禹铸脐风灯火图开后,按穴灸之亦效。
  
  脐风
  脐风灯火灸穴
  脐轮周遭六 ,若脐带未落,于带口一 ,既落于落处一 。
  少商,大指甲内侧离肉一韭叶许,左右各一 。
  囟门一 ,眉心一 ,人中一 ,承浆一 。
  共十三 。
  
  
  乳子未半岁服药法
  凡乳子未半岁,服药须浓煎,每次只能量服四五匙或七八匙。半岁至周岁量,每次以半杯为止。其余须令乳母忌油,饭后挤去宿乳,服药一碗,仰卧片时,令儿吮其乳汁为要。
  
  
  惊风辟妄
  陈飞霞《幼幼集成》一书论之甚详,而以“搐”字易“惊”字,标出误搐、类搐、非搐三条,可使习惊风之说者废然自返。而又俾从书中所载病因证治,循途守辙,庶几动无不宜,投无不当。俾天下幼孩无夭札之患,凡业幼科者,所当奉为圭臬也。兹仅节录数十条,以略备不业医者随时采择焉。凡小儿发搐,只可扶持,不可把捉令其自定,方免拘挛之患。
  
  惊风辟妄
  一曰误搐
  即伤寒病痉也,颈项强,背反张,目上视,属太阳。低头下视,口噤不语,手足牵引,肘膝相勾,属阳明。眼目或左而斜,手足或左或右而搐,属少阳,此是三阳表症。有汗者当解肌,无汗者当发散。不得妄以惊风名之,更不得妄投镇坠之药,阻其经络也。
  
  桂枝葛根汤
   治伤风项背强,身热自汗,为柔痉。此邪在太阳,仍兼阳明。
  嫩桂枝(一钱) 白芍(钱半) 粉葛(钱半) 老生姜 炙草(各一钱)水煎热服,仍欲微似有汗,则风邪自出,汗孔自闭。又,桂枝防风汤,见后乳子伤寒。
  治太阳伤寒,头痛身热,身体颈项俱强,无汗,为刚痉。原方用栝楼桂枝汤,见上。按此二症,重者,时方用人参败毒饮代之;轻者《医学心悟》用加味香苏饮代之。
  
  人参败毒散
   治大人小儿伤寒头痛,憎寒壮热,项强晴暗,鼻塞声重,风痰咳嗽,及时气疫疠岚瘴鬼疟,或声如蛙鸣,赤眼目疮,湿毒流注,脚肿腮肿,喉痹。并治诸疮斑疹及噤口痢。凡病在上部,宜加薄荷三四分。
  人参 茯苓 枳壳 桔梗 前胡 柴胡 羌活 独活 川芎(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二烦热口渴,加黄芩一钱,水煎热服,微汗即解。治噤口痢,加陈仓米二钱,名仓廪散。
  香港脚,加大黄、苍术漂各一钱。肤痒,加蝉蜕九个。有风热,加荆芥、防风,亦治肠风下血。本方去人参,加连翘一钱、银花二钱,治疮毒。
  
  加味香苏饮
   治四时感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声重,恶食呕逆,咳嗽,或胸膈紫苏叶(钱半) 香附 陈皮(各一钱二分) 炙草(七分) 川芎(五分) 荆芥 秦艽 防风 蔓荆子(各一钱) 生姜(三片) 水煎服。
  微敷似汗即解。前症若头脑痛甚者,加羌活八分、葱白二根。自汗恶风者,加桂枝、白芍各一钱。若在春夏之交,不便用桂枝,即加白术一钱五分。若兼停食,胸膈痞闷,加山楂、麦芽、萝卜子各一钱五分。若太阳本症未罢,更兼口渴溺涩者,此为膀胱腑症,加茯苓钱半、车前一钱。喘嗽,加桔梗、前胡各钱半,杏仁七枚,打碎。咽喉肿痛,去香附、生姜,加桔梗、蒡子各钱半,薄荷五分。若便秘,加枳壳、萝卜子各钱半,仍用罨法、蜜导法。
  
  葱豉汤
   治伤寒初觉头痛,身热无汗,脉洪便溏。用连须葱白十四根、淡豆豉一两,水煎服。如无汗,加葛根三钱。邪初在表,宜用此散之,免用麻黄汤之多所顾忌也。本方去豆豉,加生姜五钱,名连须葱白汤,治同。
  
  通关散
   凡一切感冒,用皂角,去边弦及虫注者,二钱,生半夏三钱,共研细末,每用少许吹鼻孔,得嚏则轻。无药处,单用皂角末亦可。搐鼻散尤妙,见下客忤。
  治汗后不解,乍静乍躁,目直视,口噤,往来寒热。此太阳阳明已罢,尚未解,传入少阳半表半里。宜和解,用小柴胡汤加防风。人参七分,柴胡、黄芩、制半夏、北防风各一钱,炙草五分,老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防风当归汤
   治发汗过多,发热,头面摇,口噤,背反张,太阳兼阳明。宜去风养血。
  北防风 生地(各钱半)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水煎服。
  
  附子散
   治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颈项强直,头摇口噤,此由汗多亡阳青化桂 川附片(各七分) 漂白术(钱半) 川芎(一钱) 独活(八分) 大红枣(五枚) 水煎冷服。
  
  当归四逆汤
   治小儿血虚体弱,寒邪伤荣,以致眼目上翻,身体反张,盖太阳主筋病也当归身 嫩桂枝 炒白芍(以上各三钱) 木通 炙草(各一钱半) 北细辛(一钱) 大红枣(五枚水煎热服。儿小者减半,或乳母同服。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幼科所云惊风余症也,其实则为暑为疟为痢为咳嗽为丹毒为疮痘为霍乱为客忤中恶,各审其症,一药可愈。若药不对症,延久热盛,小儿阴血未充,不时壮热,则神气昏闷;血不荣筋,则手足搐掣。正与《内经》之诸热瞀纵皆属于火之例相符,故以诸症,皆列类搐条下,各根据本门用方,庶与误搐非搐之寒热虚实不相混。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暑证
  阳暑,即中热 是也。其症初起面垢,身热自汗,烦躁不安,唇舌皆赤,气出如火,大
  白虎汤
   治阳暑发热头痛,大渴大汗,便秘尿赤,烦躁不安。
  熟石膏(三钱) 知母(二钱) 炙草(一钱) 晚稻米(一两) 水煎服。
  
  却暑丹
   治小儿伤暑,误用风药致心神昏闷,烦躁不安,甚则搐搦。
  漂白术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炙草 黄芩(各五钱) 青化桂川黄连(各三钱) 镜辰砂(二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二三丸,麦冬汤下,或十中取一。加麦冬煎服亦可。如阳暑脉虚兼吐泻者,取此方十分之二,去黄连、黄芩,加香薷八分,扁豆一钱,姜一片,水煎,温凉服。
  
  益元散
  (即六一散)滑石(三两,水飞过) 甘草(五钱)共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此为治暑要药。方内加辰砂,水飞,二钱,尤好。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阴暑
  膏粱之儿,畏暑贪凉,不避寒风,或居深堂广厦,乍寒乍热,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其症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痛。此以夏月受寒,虽名阴暑,实伤于寒也。
  治宜温散,无汗用五积散。前症兼有汗口渴、恶寒发热,用清暑益气汤。
  
  五积散
   治阴暑受寒,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痛。
  白芷 广皮 川朴 桔梗(各七分) 枳壳(五分) 川芎 当归 白芍 云苓(各一钱) 漂苍术制半夏 嫩桂枝(各八分) 炮姜 炙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 红枣(三枚) 水煎服。
  
  清暑益气汤
   治伤暑烦热自汗,口渴,恶寒发热。
  人参(六分) 炙黄 漂白术 粉葛(各一钱) 泽泻 黄柏 青皮 神曲(煨) 炙草(各五分五味子(捶扁,三分) 生姜(二片) 大枣(三枚) 水煎热服。
  如兼腹痛泄泻,去黄柏,加炒白芍、茯苓各钱半。
  
  通治千金消暑丸
   治中暑昏闷,并伏暑停食呕吐泄泻。
  半夏(醋炙,四两) 茯苓 甘草(各二两)研细末 姜汁和丸,绿豆大,每五六十丸,开水下。如昏迷不醒,即碾灌之。又方,去茯苓、甘草,加贝母四两,如前法和丸,治中暑甚效。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小儿中暑吐泻或卒然昏倒
  背阴侧柏叶捣汁三匙,生蜜三匙,井水一杯,开水一杯,调灌即愈。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疟疾
  其症初起,呵欠烦闷,发热口渴,面带黄白,额有汗,一哭汗出,其热稍减,不久复热如故,喉内痰鸣,一哭即呕,呕则痰出,每日如此者,即疟病也。此症为少阳为主,早能和解表里,则疟邪霍然而散。多有误认惊风,轻施镇坠,阻遏荣卫,邪不得出,以致神情愦乱,临疟而搐。宜用清脾饮解之。余详后“疟疾”。
  
  清脾饮
   治小儿热疟作搐,不必治搐,惟治其疟。
  青皮 陈皮 柴胡 漂白术 云苓 草果仁 制半夏 川浓朴(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水煎,临发前一时热服,三次必效。又方,未发前一时,以蛇蜕塞鼻,男左女右,过时取去,效。余详后简便方。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痢疾
  其症初起,两眉经HT 而多啼,由腹痛也。烦躁不安,由里急后重也。数至厕而不能便,或赤白相兼,或单红单白,是其候也。按此症虽由内伤饮食,莫不由外感而发。但以人参败毒散加陈仓米三钱散之,其病即减。设有饮食停滞,轻则消导之,重则疏通之,去其积垢,无不愈者。又单方,香菌五钱,红糖、白糖各二钱五分,煎汤服之立愈。余详后“痢疾”。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咳嗽
  其症初起,面赤唇红,气粗发热,咳来痰鸣,或眼胞微浮,额上汗出。此外有感冒,寒热伤肺,急宜疏解。若寒者应辛散而反凉泻,热者应凉泻而用浮升,以致声音不转,眼翻手搐,宜用《集成》金粟丹。惟初起疏解,原未立方,兹拟仍用人参败毒散加杏仁七枚,煎服二三剂。人参败毒散见“误搐”。余症并详内科“咳嗽”。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小儿咳嗽不出声
  紫菀微炒研末,杏仁去皮尖研如泥,等分,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五味子七粒煎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肺实咳嗽痰喘
  葶苈子,隔纸炒为末,枣肉为丸如龙眼核大,每服一丸,白汤化下。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小儿痰壅喘咳
  川贝母五钱,用淡姜汤润湿,饭上蒸过,甘草半生半熟二钱五分,其研细末,砂糖为丸龙眼核大,每一丸,米饮化服。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小儿百嗽不止
  生姜自然汁一杯听用,蜂蜜四两炼熟听用,每用姜汁一匙,蜜二匙,白汤调服,每日五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丹毒
  其症由心火炽盛,热与血搏,或起于手足,或发于头面胸背,游移上下,赤如丹砂,形如锦纹,其痛非常。凡自胸腹而散于四肢者易治,自四肢入而胸腹者难治。法宜砭,去恶血,内服《集成》沆瀣丹,方见“痢疾”,庶不致内攻作搐。倘医者不知针砭,仅妄用搽敷,必致作搐而死。或服连翘败毒散,方见“误搐”,加牛蒡亦可。
  瓷锋砭法:见后“丹毒”。
  总治十种丹毒:俱见后“丹毒”。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疮痈
  按疮疖疥癣,小儿独多,治宜清热解毒,宜内托解毒,倘毒未先解,误用砒硫等毒药搽之,逼毒内入,以致疮忽自平,其症腹胀便秘,尿赤,面无血色,目闭不开,手足搐动,此毒瓦斯内致也。与外科之痈疽,偶伤风湿而手足搐搦者不侔,此宜速服雄黄解毒丸微下之,疮出则吉,不出加喘者死。方见后“中恶”。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霍乱
  其症先伤于食,后感风寒,邪正相争,心腹绞痛,有上吐下泻者,其症稍轻。有上不得吐、下不得泄者,所以烦躁闷乱,俗名干霍乱,即绞肠痧。其症最急,速宜服盐汤探吐之,乃用藿香正气散,分理其阴阳也。
  
  藿香正气散
   治内伤脾胃,外感风寒,吐泻霍乱等症。
  藿香枝 紫苏叶 大腹皮 广皮 桔梗 云苓 法半夏 神曲 白芷(各一钱) 川浓朴炙甘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水煎服。
  凡霍乱吐泻腹痛,忌用热汤,犯之必死,须待其吐泻后两时入服药过后,胃气稍复,渴凡霍乱呕吐不能受纳药食,速以新汲水和百沸汤各一杯,调匀,名阴阳汤,饮数口即定凡痰疟及宿食恶毒之物,阻隔中焦,腹胀欲作霍乱,急以盐汤顿服探吐尽痰,食即安。
  霍乱吐泻诸药不效,绿豆、胡椒各二十一粒,研细,水煎一盅,加新汲水一盅,调服即安。又方,以六一散一二钱,浓姜汤调服,夏日更妙。六一散,即益元散,见上“伤暑”。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干霍乱
  即绞肠痧。忽然心腹绞痛,上不得吐,下不得泄,痰壅腹胀,手足厥冷。急以食盐一两、生姜五钱,同炒黑色,水一碗煎汤温服,良久以指探喉中令吐之,或不吐即泻而愈。
  绞肠痧亦有阴阳,阴痧,手足冷,看其身上有红点,以灯火于红点上淬之。阳痧,腹痛手足暖,以针刺两大拇指甲内侧离肉一韭叶许,出血即安。仍先自两臂捩下其恶血,令聚指
  惊风辟妄 一曰类搐
  凡发痧手足冷腹痛
  用温水一碗,令病患伏卧凳上,以手蘸水,拍其两膝弯,名委中穴,看其有紫黑点现,以针刺出恶血即愈。又法,以香油拍两手曲池穴,即两肘内弯处,以苎麻蘸油戛之,刮起紫疹即愈。近时用光钱蘸油刮两肘弯并背上出痧,甚效。
  
  惊风辟妄
  一曰非搐
  (即幼科之慢惊慢脾风)

分页阅读: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慈幼便览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