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门 - (TXT全文下载)

导水丸子和 治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则减,食已则喘。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生牵牛另研取头末 滑石各四两  右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温水下。
  大补元煎 【《景岳全书》,下同】  治男妇血气大坏,精神失守,喘息危剧等证。  人参少则一二钱,多则一二两 炙甘草一二钱 熟地少则二三钱,多则二三两 当归泄泻者去之 枸杞各二三钱 山茱萸一钱,畏酸者去之山药炒 杜仲各二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右归饮 凡命门之阳衰阴盛而喘息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山茱萸一钱 制附子一二三钱 山药炒 枸杞子 杜仲姜制去丝,各二钱 炙甘草 肉桂各一二钱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右归丸 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喘息等证。  枸杞微炒 菟丝子制 山药炒 杜仲姜汁炒 鹿胶炒珠,各四两 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 大熟地八两 当归便溏勿用 山萸肉炒,各三两 制附子自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  右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其效尤速。
  大营煎 治真阴精血亏损,及妇人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气血虚寒,心腹疼痛,以致喘息等证。  当归二三钱或五钱 枸杞 杜仲各二钱 熟地三五七钱 炙甘草 肉桂各一二钱 牛膝一钱半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小营煎 治血少阴虚喘息,此性味平和之方也。  当归 芍药酒炒 山药炒 枸杞各二钱 熟地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贞元饮 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常人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损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证也。尤为妇人血海常亏者,最多此证。宜急用此饮,以济之挽之,敢云神剂。凡诊此证,脉必微细无神。若微而兼紧,尤为可畏。倘庸众不知,妄云痰逆气滞,用牛黄、苏合及青、陈、枳壳破气等剂,则速其危。  熟地黄七八钱,甚者至一二两 当归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三钱  水二锺,煎八分,温服。

  金水六君煎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神效。  当归 半夏 茯苓各二钱 熟地三五钱 陈皮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水二锺,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六安煎 治风寒喘咳,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  陈皮钱半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杏仁 甘草各一钱 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气弱不用  水一锺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若寒气盛者,多不易散,宜加北细辛七八分或一钱。
  廓清饮 治三焦壅滞喘满,气道不清,小水不利,年力未衰,通身肿胀,或肚腹单胀,气实非水等证。  枳壳二钱 萝卜子生,胀不甚能食者去之 陈皮各一钱 茯苓连皮 泽泻各二三钱 大腹皮一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或一二钱 厚朴一钱半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玉女煎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喘息失血等证,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知母 牛膝各钱半 麦冬二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单方

  伤水喘急,因年少饮冷水惊恐所致者:大文钱七文洗净,白梅七个,水一锺,同浸三宿,空心一呷,良久得吐,效。【《仁存方》】
  肺虚喘急,连绵不息:生锺乳粉光明者五钱,蜡三两化,和饭甑内蒸熟研,丸梧子大。每温水下一丸。【《圣济总录》】
  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运: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作四服,每贴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济生方》】
  喘急欲绝,上气鸣息者:人参末,汤服方寸匕,日五六服、效。 【《肘后方》】
  定喘下气,补心肾:神秘散。用白仙茅半两,米泔浸三宿晒炒,团参二钱半,阿胶一两半炒,鸡(月坒)胵一两烧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空心下,日二。 【《三因方》】
  肺热气喘:生茅根一握(口父)咀,水二盏,煎一盏,食后温服。甚者三服止。名如神汤。【《圣惠方》】
  痰气哮喘:马蹄香焙研,每服二三钱,正发时,淡酢调下,少顷吐出痰涎为验。 【《普济方》】
  伤寒气喘不止:用赤苏一把,水三升,煮一升,稍稍饮之。 【《肘后方》】
  肺湿痰喘:甜葶苈炒为末,枣肉丸服。 【《摘元方》】
  齁喘痰嗽:用九尖蓖麻叶三钱,飞过白矾二钱,以猪肉四两薄批,掺药在内,荷叶裹之,文武火煨熟细嚼,以白汤送下。名九仙散。【子和】
  咳嗽痰喘,不问年深日近:用经霜蓖麻叶,经霜桑叶,御米壳蜜炒,各一两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白汤化下,日一服。名无忧丸。【《普济方》】
  肺气喘急:马兜铃二两去壳及膜,酥半两,入碗内拌匀,慢火炒干,甘草炙一两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或噙之。【《简要济众方》】
  痰喘气急:(艹舌)蒌二个,明矾一枣大,同烧存性研末,以熟萝卜蘸食,药尽病除。【《普济方》】
  治喘神秘方:以猪爪甲二枚,烧灰研细,入麝香当门子一枚,同研细,用蜡茶清调下。【《良方》,下同】
  定喘化涎:用猪蹄甲四十九个,净洗控干,每甲内半夏、白矾各一字,入罐子内封闭,勿令烟出,火煅赤,去火细研,入麝香,用糯米饮下一钱,小儿服半钱。
  远年近日喘嗽:用皂角不蛀者三大茎,刮去黑皮,刀切开去子,每子仓内,入巴豆肉一粒,合就以麻皮缚定,用生姜自然汁和蜜涂令周匝,慢火炙之,又涂又炙,以焦黄为度,劈开去巴豆不用;又以好明矾一两枯过,蓖麻子七粒,生姜汁和蜜再涂炙前皂角三味,同为末;却以杏仁二两去皮尖研成膏,却与前药和匀,每服一钱,用柿子干灸过,候冷点入药内,细嚼,临睡服。忌热毒鱼鲊鲑鮝油面酒米酢煎煿热物。
  肺经久受寒邪,喘急初发,则寒从背起,冷如冰霜,渐渐喘促,气不相续,痰涎壅塞,咯吐不出,坐卧不得,莫可支吾,两肩耸竖,曲背努目,困惫欲死,宜服。或未效,再服即愈,其效如神。用鲫鱼重一斤者,不去鳞肠,只于肚下近头处开一空,入信石一钱,令深入在内,却以鱼入竹筒内,外以青蒿盐泥固济候干,火煅竹筒通红,候冷去泥取鱼,去烧不过者研细,入蛤粉三钱,研和得所,丸如菉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五丸,临卧用冷沙糖水送下。忌热物。一方正喘急时宜服,不可多过丸数。欲试此药,用猪肺一枚吹胀,入此药数丸于肺脘内,顷刻渐痿,方表其功。
  治喘嗽上气,一切肺喘剧甚者,效如神:用蒲颓叶焙碾为细末,米饮调服二钱,上并服取差。气味清香,其实酸濇,夏红可食,核如枣核□类山茱萸,拣叶背白者用,江西谓之卢都子。【《中藏经》】
  寒痰齁喘:用野芫荽汁和酒服即住。 【《集简方》】
  喘急欲绝:用韭汁饮一升效。

  久嗽痰喘:用萝卜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蒸饼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时时津咽。【《集成》】
  高年气喘:萝卜子炒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济生秘览》】
  上气喘急:杏仁、桃仁各半两,去皮尖炒研,水调生面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姜蜜汤下,微利为度。【《圣济总录》】
  喘促浮肿,小便淋漓:用杏仁二两,去皮尖熬研,和米煮粥,空心吃二合妙。 【《心镜》】
  肺热喘急,寒热往来,欲死不堪服药者:用桃皮、芫花各一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故布纳汁中,取薄胸口,温四肢,盈数刻即止。【《图经》】
  痰喘气急:梨剜空,纳小黑豆令满,留盖合住系定,糠火燥熟,捣作饼,每日食之,效。【《摘元》】
  上气喘气,时有咳嗽:茶子、百合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新汲水下。 【《圣惠方》】
  喘嗽齁(鼻合),不拘大人小儿:用糯米泔少许广茶子,滴入鼻中,令吸入口服之。口咬竹筒,少顷涎出如线,不过二三次绝根,屡验。【《经验良方》】
  齁喘痰气:苦丁香三个为末,水调服,吐痰即止。 【《集验方》】
  上气喘嗽烦热,食即吐逆:用沙糖、姜汁等分相和,慢煎二十沸,每咽半匙,取效。
  肺病喘息,喉中水鸡鸣:用肥皂荚两挺,酥炙取肉为末,蜜丸豆大,每服一丸,取微利为度,不利更服,一日一服。【《必效方》】
  盐齁痰喘:柏树皮去粗捣汁,和飞面作饼烙熟,早辰与儿吃三四个,待吐下盐涎,乃佳。如不行,热茶催之。【《摘元方》】
  痰喘欬嗽:用白蚬壳多年陈者,烧过存性,为极细末,以米饮调服一钱,日三服。 【《急效方》】
  年深哮喘:鸡子略敲损,浸尿缸中三四日,煮食,能去风痰。 【《集成》】
  水气喘促,小便涩:用(上沙下牛)牛尿一斗,诃黎皮末半斤,先以铜器熬尿至三升,入末,熬至可丸,丸梧子大。每茶下二十丸,日三服。当下水及恶物为效。【《普济方》】
  痰齁发喘:猫头骨烧灰,酒服三钱、便止。 【《正传》】
  齁哮痰欬:猫粪烧灰,砂糖汤服一钱。 【《摘要》】
  上气喘急:故锦一寸烧灰,茶服神效。 【《普济方》】
  劫喘药:好铜青研细,虢丹少许炒转色为末,每服半钱,酢调,空心服。 【丹溪】
  肺气喘急:用薤白捣汁饮之。 【《圣惠方》】
  痰喘:用桔梗一两,童便半升,煎四合,去滓温服。
  腹胀喘满:用山豆根为末一钱,滚汤调服。
  喘嗽:用僵蚕、细茶为末等分,临卧调服。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八十五

哮喘门

    针灸

  《素问》曰: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肺热病者,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腰痛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支胠,胸中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灵枢经》曰: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俞,背三节五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去爪中如韭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  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
  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  振埃者,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月真)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食訇)不得息,取之天容。取天容者,无过一里。  《甲乙经》曰:头项痛重,暂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  脑风头痛,恶见风寒,鼽衄鼻窒,喘息不通,承灵主之。  喘逆鼽衄,肩甲内廉痛不可俯仰,(月少)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噫嘻主之。  热病烦心而汗不止,肘挛腋肿,善笑不休,心中痛,目赤黄,小便如血,欲呕,胸中热,苦不乐,太息,喉痹,嗌干喘逆,身热如火,头痛如破,短气胸痛,大陵主之。  气喘热病,衄不止,烦心善悲,腹胀逆息,热气,足胫中寒,不得卧,气满,胸中热,暴泄,仰息,足下寒,中闷,呕吐不欲食饮,隐白主之。  手足寒至节,喘息者死。
  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涌泉主之。  寒热头痛如破,目痛如脱,喘逆烦满,呕吐流汗,难言,头维主之。  肺气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胸满,胁膺急,息难,振栗,脉鼓气膈,胸中有热,支满不嗜食,汗不出,腰脊痛,肺俞主之。  寒热食多,身羸瘦,两胁引痛,心下贲痛,心如悬,下引脐,少腹急痛,热,面急,目(目巟)(目巟),久喘咳,少气,溺浊赤,肾俞主之。  咳上气喘,暴喑不能言,及舌下挟缝青脉,颈有大气,喉痹咽中干急,不能息,喉中鸣翕翕、寒热,项肿肩痛,胸满腹皮热,衄,气短哽,心痛隐疹,头痛,面皮赤热,身肉尽不仁,天突主之。  肺系急,胸中痛,恶寒,胸满悒悒然,喜呕胆,胸中热,喘逆,气相追逐,多浊唾,不得息,肩背风汗出,面腹肿,膈中食饐,不下食,喉痹,肩息,肺胀,皮肤骨痛,寒热烦满,中府主之。  咳胁下积聚,喘逆卧不安席,时寒热,期门主之。  胸中彭彭然,甚则交两手而瞀,暴痹喘逆,刺经渠及天府,此谓之大俞。  咳逆上气,咽喉痈肿,呼吸短气,喘息不通,水突主之。  咳逆上气,喘不能言,华盖主之。
  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  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俞府主之。  咳逆上气,涎出多唾,呼吸哮,坐卧不安,彧中主之。  胸满咳逆,喘不得息,呕吐烦满,不得饮食,神藏主之。  胸胁榰满,咳逆上气,呼吸多喘,浊沫脓血,库房主之。  咳喘不得卧,不得坐,呼吸气索,咽不得,胸中热,云门主之。  胸中满不得息,胁痛骨疼,喘逆上气,呕吐烦心,玉堂主之。  胸胁榰满,膈逆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步郎主之。  胸胁榰满,喘满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气户主之。  腹中肠鸣盈盈然,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中,不嗜食,胸胁榰满,喘息而冲膈,呕,心痛,及伤饱,身黄疾,骨羸瘦,章门主之。  风汗出,身肿喘喝,多睡,恍惚善忘,嗜卧不觉,天府主之。在腋下三寸臂内动脉之中。  消瘅,善喘,气走喉咽而不能言,手足清,溺黄,大便难,嗌中肿痛,吐血,口中热,唾如胶,太溪主之。  咳逆上气,咽喉鸣喝喘息,扶突主之。  咳逆上气,舌干胁痛,心烦肩寒,少气不足以息,腹胀,喘,尺泽主之。  咳逆上气,喘不得息,暴痹内逆,肝肺相传,鼻口出血,身胀,逆息不得卧,天府主之。  厥,四逆,喘气满,风身汗出而清,髋髀中痛,不可得行,足外皮痛,临泣主之。  《千金方》曰:肺风气痿绝,四肢满胀,喘逆胸满,灸肺腧各二壮。肺腧对乳,引绳度之,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医学纲目》曰:哮喘取天突,针入向下五分,泻五吸;膻中三分,三呼;璇玑三分,泻三吸;气海腧府一分,沿皮向外一寸半,泻六吸;乳根一分,沿皮向外一寸半,泻一吸。  五膈气喘息不止,取中脘八分,又取期门。凡刺腹部,气虚人内息六七口,下入丹田,闭气刺之。  哮喘,灸刺上穴不愈者,可选用之:膏肓、关元、中脘、三里、百劳、肾腧各灸之,支沟、大陵各刺之。  哮喘诸穴选用之:天容、譩嘻、气舍、扶突、太白,以上刺。魄户、中府、大包、彧中、云门、石门、期门,各灸之。  气喘取乳中,在乳下肋中,针入一分,沿皮向后一寸半泻之。  哮喘取兴隆三寸半。
  喘满痰实,口中如胶,取太溪。
  气促喘,取天牢。
  《古今医统》曰:气喘取璇玑,在天突下一寸;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又法:取膻中,在两乳折中;期门,背中骨节第七椎下穴,灸三壮,立已喘气,神效。
    导引

  《保生秘要》曰:哮喘导引法,用手法于十一椎下脊中穴,掐之六十四度,擦亦如数,兼行后功,喘自然安。  运功:以手摩擦两乳下数遍,后擦背、擦两肩,定心咽津降气,以伏其喘。  气喘导引法:先从中念,次以神定之,再通散四肢手指而出,顾本源为主。
    医案

  《儒门事亲》曰:一人上喘中满,酢心腹胀,时时作声,否气,上下不能宣畅,先用独圣散吐之;吐讫,次用导水丸、禹功散,轻泻三四行;不愈,更以利膈丸泻之,使上下宣通,不能瓮滞。后服平胃散、五苓散、三和散,分理阴阳利水道之药,遂愈。
  《丹溪心法》曰:予治一妇人五十余岁,素有痰嗽,忽一日大喘,痰出如泉,身汗如油,脉浮而洪,似命绝之状。予适在彼,速用麦门冬四钱,人参二钱,五味一钱五分,煎服一贴,喘定汗止;三贴后,痰亦渐少。再与前方,内加(艹舌)蒌仁一钱五分,白元、当归、芍药、黄芩各一钱,服二十余贴而安。此实麦门冬、五味、人参之功也。如自汗兼腹满脉沉实而喘者,里实也,宜下之。
  一童年一十四岁哮,十日则发一遍,此疾在上焦,不得汗泄,正当九月十月之交,宜温散,与小胃丹愈。
  一人六七月喘不得卧,主于肺,用麻黄、石膏各二钱,柴胡、桑白皮、黄芩各一钱,甘草五分,服之一汗而愈。后以人参、五味子、桑白皮、黄芩、甘草遂安。
  一人痰多喘急,用白朮、半夏、苍朮、香附子各一两,黄芩、杏仁各半两,姜汁面糊丸服愈。
  《卫生宝鉴》曰:己未岁初秋,越三日,奉诏至六盘山,至八月中,霖雨不止,时承上命,治不邻吉歹元帅夫人。年逾五旬,身体肥盛,因饮酒吃潼乳过度,遂病腹胀喘满,声闻舍外,不得安卧,大小便濇滞,气口脉大,两倍于人迎,关脉沉缓而有力。予思雾雨之湿,饮食之热,湿热太盛,上攻于肺,神气躁乱,故为喘满。邪气盛则实,实者宜下之。故制平气散以下之。一服减半,再服喘愈,止有胸膈不利,烦热口干,时时咳嗽,以加减泻白散治之。
  真定王君用年一十九岁病积,脐左连胁如覆杯,腹胀如鼓,多青络脉,喘不能卧,时值暑雨,如之自利完谷,日晡潮热,夜有盗汗,以危急来求。予往视之,脉得浮数,按之无力。谓病家曰:凡治积非有毒之剂攻之《医学纲目》曰:有武臣,为寇执,置舟中艎板下,数日得脱,乘饥恣食,良久解衣扪虱,次日遂伤寒自汗而膈不利。一医作伤食而下之,一医作解衣中邪而汗之,杂治数日,渐觉昏困,上喘息高。予诊之曰:太阳下之,表未解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此仲景之法也。指令医者急治药,一啜喘定,再啜漐漐汗出,至晚身凉,脉已和矣。医曰:某平生不曾用仲景方,不知其神捷如此。
  则不可,今脉虚弱如此,岂敢以常法治之?遂投分渗益胃之剂,数服而清便自调,杂以升降阴阳,进食和气,而腹大减,胃气稍平。间以削剂,不月余良愈。先师尝曰:洁古老人云:养正积自除。譬之满坐皆君子,纵有一小人,自无容地而出。今令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洁古之言,岂欺我哉!经云:大积大聚,消其大半而止。满实中有积气,大毒之剂,尚不可过,况虚中有积者乎?此亦治积之一端也。邪正虚实,宜精审焉。
  《医学正传》曰:东阳一羽士年五十余,素有喘病,九月间,得发热恶寒证,喘甚,脉洪盛似实,一医作伤寒治,用小柴胡汤加枳壳、陈皮等药。六日后,欲行大承气。一医曰不可,当作伤食治,宜用枳实导滞丸。争不决,召予视之。二医皆曰:脉实气盛,当泻。予为诊后,晓之曰:此火盛之脉,非真实也。观其短气不足以息,当作虚治。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冬、五味子,入附子三分,煎服二贴,脉收敛,四贴而病轻减,六贴病痊安。
  《医宗必读》曰:太学朱宁宇在监时,喘急多痰,可以坐不可以卧,可以俯不可以仰,惶急求治。余曰:两尺独大而软,为上盛下虚。遂以地黄丸一两,用桔梗三钱、枳壳二钱、甘草一钱、半夏一钱,煎汤送下,不数剂而安。
  给谏黄健庵中气大虚,发热自汗,喘急。余诊之,脉大而数,按之如无,此内有真寒,外见假热,当以理中汤冷饮。举家无主,不能信从,惟用清火化痰之剂,遂致不起。
  方伯叶震瀛夫人喘急痞闷,肌肤如灼,汗出如洗,目不得瞑。余诊之,六脉皆大。正所谓汗出如油,喘而不休,绝证见矣。辞不治,越三日而殁。
  社友宋敬夫令爱,中气素虚,食少神倦,至春初忽然喘急,闷绝不知人,手足俱冷,咸谓立毙矣。余曰:气虚极而金不清肃,不能下行,非大剂温补,绝无生理。遂以人参一两,干姜三钱,熟附子三钱,白朮五钱,一服即苏。后服人参七斤余,姜附各二斤,遂全愈不发。
  社友孙芳其令爱久嗽而喘,凡顺气化痰,清金降火之剂,几于遍尝,绝不取效。一日喘甚烦躁,余视其目则胀出,鼻则鼓扇,脉则浮而且大,肺胀无疑矣。遂以越婢加半夏汤投之,一剂而减,再剂而愈。余曰:今虽愈,未可恃也,当以参朮补元,助养金气,使清肃令行。竟因循月许,终不调补,再发而不可救药矣。
  文学顾明华十年哮嗽,百药无功,诊其两寸,数而濇。余曰:濇者痰火风寒,久久盘踞,根深蒂固矣,须补养月余,行吐下之法。半年之间,凡吐下十次,服补剂百余遂愈;更以补中益气为丸,加鸡子秋石,服年许,永不复发。
  《本草纲目》曰:溧阳洪辑幼子病痰喘,凡五昼夜不乳食,医以危告,其妻夜梦观音授方,令服人参胡桃汤。辑急取新罗人参寸许,胡桃肉一枚,煎汤一蚬壳许灌之,喘即定。明日,以汤剥去胡桃皮用之,喘复作,仍连皮用,信宿而瘳。此方不载书册。盖人参定喘,胡桃连皮能敛肺故也。
  《薛己医案》曰:一武职体魁梧,素不围垆,不喜热食,行则喘促,自为气实老痰,服碑记丸攻之。其脉洪数,重按全无。余谓命门火衰,脾肺虚寒,与八味丸一服,痰喘稍止,数服全止,遂能亲火喜热饮食。盖碑记丸出自西域人所制者,经云:西域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华色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由此观之,恐不可慨用也。
  职方卢抑斋饮食素少,忽痰壅气喘,头摇目札,扬手掷足,难以候脉,视其面色,黄中见青,此肝木乘脾土,如小儿慢惊之证。先用六君、柴胡、升麻而安,以补中益气加半夏而痊。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哮喘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