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玉函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医藏 - 中医典籍
书籍内容:

  辨症玉函 清 陈士铎

  弁言

  人身一小天地大都不外阴阳虚实四字故燮理得宜愆伏可以不患调剂有法疾病因之无虞是司命者有以辨之而已苟临症疏略不暇加辨以致毫厘千里误人于俄顷者曷可胜叹此陈子远公辨症玉函之所为着也陈子为于越世胄幼抱匡济恒以公辅自命人亦无不以公辅期之 志未售间留心于经世之学当途者HT 勤征聘争欲延致后因远陟苍梧雅慕独秀栖霞诸胜遍历幽隐遇一庞眉修髯衣冠岸伟者相与坐语移日因出其囊中一编授之曰熟此可以普济世人盖活人于笔端与活人于指下均之跻斯民于寿域也陈子携归展读悉岐黄辨论问答语与世之所传内经素问诸书迥异始悟前此之成编累帙皆伪托以行世者陈子掩HT 肄习不数年间即以医学擅名于时客岁余仲子忽婴异症遍召诸医不特不能祛病使去并不能辨病所自来转辗迁延经年弥剧苍崖姜世兄亲见所苦因为推毂适陈子以秋试入省亟延胗视一剂奏功再服而十减四五矣余力扣其所蕴知授受有自大异寻常殊恨相知之晚也陈子随有巨鹿之游濒行出是编以示余曰是书吾久欲问世憾剞劂无资有怀未遂耳因忆当年余白下友人有居要津者向有膏丹异方颇自珍秘余偶过告归主人浓赆以壮行色余坚却不受且请曰归装粗办不敢以行李相累惟得所藏秘方以广利济是吾顾也友人谊余言探囊录授余归即购求珍药按方虔制出遇有疾患呻吟者辄牵止异之靡不立效后请乞渐广穷乡僻壤山陬海梯航跋 款门祈恳者无虚日惟不喜给富人为其力能疗治也余行之数十年未尝有怠色虽岁有所损然拯患而起废者当不可以数计矣今乃秘帙当前历有成验忍于宝山空返耶爰为授梓以公当世倘陈子游屐所不及至胗视所未及施庶几执是编辨症而区处之不无小补知不徒为纸上陈言也陈子所辑洞垣秘笈尚富未能一一锓行其以是编为嚆矢也可

  时康熙癸酉嘉平之望天都王之策慎庵氏题于古修堂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伤风伤寒

  伤风与伤寒相似阴症与阳症宜知若不辨明杀人多矣虽仲景张公有伤寒专门之书我可不必再传然而各有不同正不可不传也伤寒之异于伤风者何以辨之一在感之轻一则感之重也伤风者伤寒之轻者也伤寒者伤风之重者也原无大分别苟不急治之则伤风者即变为伤寒矣盖人之元气最恶外邪人身一感风邪则元气必然与邪相战元气旺者邪不能深入不能深入邪自然留于皮毛之间而不敢入于腠理之内不过一二日而邪散者正气以祛邪之易也若正气虚者则入于内而变为伤寒矣非伤风伤寒之有异也有异于人之元气虚弱而已矣然则遇风邪之侵人者开手即用补正祛邪之药何至伤风之变为伤寒哉若既已风入于腠理之内则邪即有阴邪阳邪之分矣大约入于腑则为阳邪入于脏则为阴邪矣是邪亦无阴阳之分亦分于人之脏腑之阴阳也然而腑又不同脏又各异又从何处以辨之哉我有一法辨症最易大约身热而烦躁者阳症也身热而安静喜睡者阴症也虽阴症阳症中各有分别而此法终为千古不易之论也倘一遇风寒之侵体无论是伤寒伤风一剂即愈断不须二剂也方名转春丹此治初起之伤寒伤风也倘三日后身有不凉者此成伤寒之症矣亦不必问其阴症阳症吾有一方治之随手而回春矣方即名回春丹一剂身即凉而邪即退再一剂全愈矣倘不听吾言则变症蜂起矣可查仲景专门治之二方之妙各有深意转春丹用桂枝与麻黄此胡可并用使邪入太阳者速散而邪不敢入于少阳之间且邪原未入内故可用补药以和解之方中所以用芍药先去平肝使邪之门路速断用茯苓又引邪从膀胱太阳下行自然随手奏功转一阳于顷刻也回春丹之妙妙在不用芍药桂枝盖邪已入里已离太阳之经何必又用桂枝况邪由卫而入于少阳之经倘更用芍药不特不能平肝而且引邪入肝矣盖肝最恶邪侵于未近邪之时可以未雨绸缪而已近邪之顷难于及时杜绝余方中所以不敢用之也石膏麻黄青蒿之类纯是入卫祛邪之圣药单攻一府而邪自难留不得不从外而入者仍从外而出矣况方中又多调济之品有不奏功如响者乎世人细思吾方即授之以治伤寒之症又安有杀人而比之刀刃者哉

  转春丹

  桂枝(五分) 柴胡(一钱五分) 麻黄(三分) 白芍(五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陈皮(七分) 白术(三钱) 半夏(三分) 神曲(一钱) 苏叶(八分) 水煎服

  回春丹

  麻黄(一钱) 石膏(二钱) 青蒿(五钱) 柴胡(二钱) 甘草(一钱) 茯苓(五钱) 当归(五钱)陈皮(一钱) 神曲(一钱) 麦冬(三钱) 生地(三钱) 白芥(二钱) 人参(三分) 玄参(二钱) 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中风

  中风之症世人以风治之误之甚矣盖中风之症乃人阳气虚与阴气涸而中之也何尝有风哉人见其疾之忽然而来有如暴风疾雨遂以风名之其实乃中气而作中风也治之法一治风无不死者必须治气始能有效然而中气不同也内有中阳气之虚有中阴气之涸又不可不辨也中阳气之虚者奈何其人一时卒倒口吐白沫痰声如鼾目直视胡言乱语者阳症也若中阴气之涸者亦一时卒倒目不知人时而躁时而静欲睡不能言痰如锯吐不绝口中流涎不止盖阴症也二症亦相同者均不知人最难辨而最易辨也易辨者何辨之眼而已矣眼直视者气虚也眼双闭不开者阴虚也二症皆能遗尿手撒皆不治之症也然而遗尿手撒亦可治之大约十人中亦可救四五者非尽不可救也倘阳虚而中者用三生饮必须用人参二两或三两始可回生与其日后用之不若乘其欲绝未绝之顷多用人参可转死回生之易也至治阴虚而中者又不可纯用三生饮古无专方留下我今酌一奇方以救世人之阴虚中风者神效方名十宝丹一剂即回春也此方俱是纯阴之剂然又何以兼用人参不知无阳则阴无以生必须加参为佐使则阴生于阳之中而阳回于阴之内两相须而两相成也苟或舍三生饮以救阳虚之中风而改用祛风祛痰之药我未见能生者即或用三生饮矣而少用人参多加祛痰之品即或不死未有不成半支风与偏枯等症以三生饮治阴虚中风亦无不死者苟听吾言用吾之方自庆生全倘怪吾药品之多改重为轻恐难免半支偏枯之症矣愿人敬守吾训盖吾之方必须照吾分两以治国中之时不可妄自加减或用此方之后以病患脾胃之弱量为加减亦未为不可但切不可加入风药一味以杀人于俄顷也慎之慎之

  十宝丹

  麦冬(三两) 熟地(三两) 山萸(二两) 白芥子(二钱) 人参(五钱) 菖蒲(一钱) 茯苓(五钱) 沙参(五钱) 五味(三钱) 丹皮(二钱) 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吐症

  大吐吐症多是胃气之伤然而胃气不同有阴阳之别如吐而有声或痛者阳症也倘吐而无声又纯是清水或今日饮食而明日尽情吐出者乃阴症也或腹中不痛或遇寒即发无非阴症倘辨之不清妄自用药必致杀人我亦更传一法以辨阴阳之殊亦看舌之滑与燥而已矣大约阳症口必渴而舌必燥阴症口不渴而舌且滑也治之法阳症之吐用方名为引火止吐汤此方之妙妙在茯苓至一两盖火势之上冲由于水道之下闭用茯苓以健胃又利水下行黄连止心火余俱调和得法自然火不逆而水下通又何至吐逆之生耶至于阴虚作吐实为难治不比阳吐一剂便可奏功也盖阴虚而吐乃肾中之火虚也肾火既衰则脾无火养食留脾中成为阴寒世界下不能化自然上涌而吐矣法当温补命门之火使火生水中然后土生火内方用济火神丹服后即用饮压之一剂轻二剂更轻十剂愈三十剂全愈矣盖阴病之吐其来非一日矣不大补之则阴不能生而阳不能化或求速效再加人参三钱于方中可减十分之二然终不若原方之妙盖病是纯阴不必再借阳药况方中原有白术阳药在其中矣又何必更用参之多事哉人不知生病之重惟求速愈或改用吾方或别求治病未必不反害之也

  引火止吐汤

  黄连(一钱) 茯苓(一两) 白术(五钱) 陈皮(一钱) 神曲(一钱) 麦冬(一钱) 人参(二钱)砂仁(一粒) 藿香(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济火神丹

  肉桂(三钱) 熟地(一两) 山萸(五钱) 五味(二钱) 茯苓(五钱) 山药(一两) 肉果(二枚)白术(一两) 芡实(五钱) 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泻症

  泻症泻有倾肠而出者最可畏之病也倘治之少迟必至气绝而亡但泻中有阴阳之分不可不急辨之也如大泻五六十次或百余次或数百次纯是清水完谷不化人以为寒也然其中亦有热症但寒症水泻心腹不痛大肠不后重作楚若热症之泻也不然必腹痛不可按有后重之苦倘不辨明而用药下喉必死矣吾今传二方一治阴症一治阳症也阳症用车前茯苓最是利水之品而白术又是健脾去湿之药加入肉桂以取其气引入膀胱同泽泻同群共济自然定乱扶危转祸为福又何必用人参以救绝哉倘富贵之人不妨用人参五钱或一两为妙我传方不入参者欲救贫穷之客也方名导水止流汤其治阴症之泻则又不同虽此方亦可相通而终不可执之以概治也另传方者名为扶火消水汤二方之妙各有深意前方泻水而不耗其气后方补火而培其气也

  导水止流汤

  车前(一两) 茯苓(一两) 白芍(一两) 甘草(三钱) 肉桂(一分) 陈皮(一钱) 白术(五钱)神曲(五分) 泽泻(五钱)水煎服

  扶火消水汤

  白术(一两) 车前(五钱) 山药(一两) 芡实(一两) 薏仁(五钱) 肉桂(三钱) 五味(二钱)茯苓(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疟疾

  疟疾皆起于外来之风邪然而内无痰与食终不能成疟也虽然无痰不成疟与无食不成疟虽感于外来之风邪然亦内之阴阳之气各有不足三者始能相合而成疟然则乌可不辨阴阳乎若阳症之疟也必发于昼或一日一发或两日一发必寒多而热少其势若盛而其病实轻盖阳气能与邪气相战故作战栗之状而齿击有声也若阴症之疟亦有一日一发者或两日一发或三日一发然发之时必发于夜发必寒少而热多齿不战击身痛亦不甚口必不十分大渴其症似轻而实重虽二症皆是邪侵而成而治之法均不可徒治其邪但补其正均能愈疟原不必更为逐邪之计也然而补正之中而少带散邪之品未为不可用之得当病去如扫吾今立二方一治阳疟一治阴疟阳疟方名为扶阳散邪丹一剂轻二剂全愈不必三剂也凡阳疟不论一日二日无不全愈神方也阴疟方名为益阴辟邪丹无论一日二日三日四剂全愈倘四日两头发之疟久经岁月者方中药料加一培增入人参五钱亦四剂全愈但愈后必须多服十全大补汤不致再感而重发也倘人不信吾言动用祛邪之品置阳气阴气于不问虽心欲去疟适所以坚疟鬼之城也

  扶阳散邪丹

  人参(一钱) 白术(三钱) 柴胡(二钱) 半夏(三钱) 青皮(一钱) 鳖甲(三钱) 当归(三钱)生何首乌(三钱) 山楂(二十粒) 甘草(一钱)水煎服

  益阴辟邪丹

  熟地(五钱)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何首乌(五钱)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鳖甲(一两) 白芥子(五钱) 柴胡(一分) 山楂(十粒)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痢疾

  痢亦不同有阳痢阴痢之分世人不知也皆为湿热所致动言痢无止法而不辨其阴阳之异故往往杀人可慨也阴阳之痢内经亦未分别我今日亦泄天地之奇大约便血腹疼后重噤口者阳痢也腹不痛以手按之而快者粪门无急迫之状日能食无血而白痢者乃阴痢也虽用药得宜一方可以兼治然终不识症之阴阳犹为不知痢症之人也不可不明辨之庶几用药可分轻重尤易奏功如响吾今立二方一治阳痢一治阴痢阳痢方名为扫痢神丹一剂即止血二剂即止痢不必三剂也阴痢方名为化痢仙丹一剂轻二剂止三剂全愈人见血痢为重而不知白痢感于阴分未尝轻也但阳痢火重而湿轻阴痢火轻而湿重耳阳痢之方妙在用黄连于大黄之中使火毒迅扫而去不久留肠胃之中阴痢之方妙在用芍药之多平肝以扶脾土使土安而水易去其余皆是祛逐邪秽之物各用之咸宜所以奏功尤易也

  扫痢神丹

  黄连(三钱)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广木香(一钱) 槟榔(一钱) 枳壳(一钱) 大黄(五钱) 车前子(五钱)水煎服

  化痢仙丹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枳壳(一钱) 萝卜子(三钱) 槟榔(一钱) 甘草(一钱) 车前子(一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癫狂

  癫狂之症世人以癫为阴以狂为阳是矣然而癫之中未尝无阳症狂之中未尝无阴症也何以见之癫如羊癫牛马之症此发之阳气之不足阳虚则阴邪自旺此谓之阴症宜也然而其中又有花癫之病见男子而思亲逢女子而不识呼喊叫号昼夜不止倘亦为阴症而用桂附之品则立刻发狂而死矣狂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水而入此发之阳邪之有余谓之阳症宜也然其中有似是而非又不可不辨如见人则骂逢物则 燥扰不宁欲睡不安欲行不得口渴索饮见水则止倘亦视为阳症而投之竹叶石膏汤下喉即死矣然则二症终于何处辨之亦辨之于两目有神无神而已如阳症则目必红而阴症则目必白也吾定二方一治阳癫一治阴狂之症阳癫方名散癫汤此方之妙妙在白芍用至一两自能平肝栀子用至五钱自然散其郁结之火其余柴芥术苓皆去痰去湿之妙品自然心清而火降脾健而癫除也阴狂方名解狂散此方之妙妙在用玄参二两于群补真阴之中解散其浮游之火木足而火自消亦火息而狂自定也苟或辨之不清妄投药饵生死存亡正未可定矣

  散癫汤

  白芍(一两) 白术(五钱) 当归(五钱) 炒栀子(五钱) 菖蒲(五分) 茯神(三钱) 甘草(一钱) 白芥子(三钱) 丹皮(三钱) 柴胡(一钱) 陈皮(五分)水煎服

  解狂散

  熟地(一两)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山茱萸(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 玄参(二两)白芥子(三钱) 菖蒲(三分) 生地(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咳嗽

  咳嗽初起多是阳邪之感咳嗽日久多是阴气之虚然亦不可拘于此论也有初起而即是阴虚者有日久而仍是阳虚者又不可不辨也何以见初起之即犯阴经也如日间不嗽而夜间嗽者或朝咳之轻而夜咳之重者虽有风邪袭之终是阴虚使然开手即宜用补阴之味而佐之散风之品则邪易去而正气不耗也何以见日久之犹是阳经也如嗽必抬肩咳必声振吐痰而结成黄块塞鼻而长流清涎或昼重而夜反安然或坐躁而卧转宁贴此阳气之未虚而邪气凭之而不散也必须仍用祛风荡痰之品而少兼之滋阴之味则邪自散而阴气不伤也吾今留二方一治阴经之咳嗽一治阳经之咳嗽阴经方名护阴止嗽丹此方有调济之宜看甚平常而奏功实神也阳经方名散邪止嗽丹此方虽是散邪而仍然补阴而不补阳者何故盖阳既旺而邪自难去补益其阴则阳气自平阳平而邪亦难留矣倘不知阴阳之异即一味偏补之则阴不能生而阳不能化不特咳嗽难愈而且变症百端矣可不慎哉

  护阴止嗽丹

  麦冬(五钱) 紫菀(五钱) 百部(五钱) 天门冬(三钱) 熟地(五钱)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 白芥子(二钱) 玄参(三钱) 沙参(五钱) 陈皮(五分) 款冬花(五分)水煎服

  散邪止嗽丹

  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 黄芩(一钱) 石膏(一钱) 桔梗(一钱) 甘草(一钱) 生地(五钱)麦冬(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一钱) 陈皮(五分)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大小便闭

  大小便之闭塞不通也人皆谓之火然火亦有阴阳之别阳火而成闭结人易知阴火而成闭结人难识也先言大便之闭寒邪火逼迫于大肠之中烧干大肠以致肠结而痛手按之不可近者必须用祛荡之品而大泻之否则邪留于腹中必变为谵语发狂之症矣此等之病乃阳火作崇也若夫肾水亏损不能滋润于大肠以致粪如羊屎者往往有经月而尚未便者虽觉急迫而终亦不甚忍至二三日而如前不相异老人多有此症乃阴火作崇也阴火者相火乃虚火也肾火之有余实肾水之不足也若亦以下药下之是因其阴虚而复虚之也去死不远矣吾今定二方一治阳火一治阴火治阳火方名利火下导汤此方虽有大黄之行火麻之润而仍以当归为君则补多于下亦止因势利导而终非过下亡阴也治阴火方名为升阳下阴汤此方之妙妙在熟地纯阴之药为君而佐之地榆苁蓉火麻之润尤妙用升麻升提清气则秽浊自然下行又何必加入大黄之多事哉再言小便之闭塞小便之通在于膀胱之气化膀胱乘于火邪 则小便必点滴不通其症必气急面红心欲呕而胃作酸腹欲胀而肠欲断两目双赤狂燥不宁此阳症也苟或小便虽急而非点滴之不通气不急面不红目不痛腹胀而喜按胃安而难餐此阴症也设不辨其阴阳而轻用开关之剂亦半死半生之道也夫阳症易治而阴症难治者何也亦不取阴症而一辨明之耳盖小便之通虽本于膀胱之气化然膀胱畏火而又未尝不喜火也多火则膀胱之气化不及行无火则膀胱之气化又不能行也膀胱之阴虚则水道已成水冻之窟又何能通阴寒之水哉故小便亦闭塞而不通也吾今亦立二方一治阳症一治阴症阳症方名清水至神汤一剂即通车前利水而不走气寄奴逐水而不伤阴升麻升提而反得下降之宜白果引入任督之路以泻水之气直入膀胱实有妙用也阴症用益火济水汤此方之妙妙在纯是补阴而不去利水用肉桂之一味以转阳和自然雪消春水冰泮而沟壑皆通也倘止去通水则膀胱愈寒必成牢不可破之坚城矣

  利火下导汤

  大黄(三钱) 当归(一两) 红花(二钱) 赤芍药(三钱) 浓朴(二钱) 枳实(一钱) 柴胡(八分) 火麻子(三钱)水煎服

  升阳下阴汤

  熟地(一两) 当归(五钱) 地榆(一钱) 火麻子(一钱) 升麻(一钱) 生地(五钱) 麦冬(五钱) 肉苁蓉(五钱洗去盐水)水煎好加入人乳半碗服

  清水至神汤

  薏仁(五钱) 白果(十个) 升麻(五分) 车前子(一两) 泽泻(三钱) 刘寄奴(五钱)水煎服

  益火济水汤

  熟地(一两) 山药(五钱) 茯苓(五钱) 山茱萸(五钱) 牛膝(三钱) 肉桂(二钱) 麦冬(五钱) 车前子(三钱) 薏仁(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心痛

  心痛从来言无真正之病不知心痛未尝无真也但有阴阳之分耳大约阳病之痛犯心者多不救阴病之痛犯心者多难医阳病乃火也火邪犯心有膻中之障隔而火势不能直冲于心泻其胃中之火而心安矣其故何也邪火与心火本是同类火与火合气焰虽殊而热性何殊也原无相克之嫌故火退而君火自息何至有自焚之祸若阴病乃寒也寒邪直犯乎心虽有膻中之障隔而寒气冲天直中皇居相臣不当其锋先自逃遁于他处而天王有不下堂而走乎盖寒水克心火立时可以扑灭较阳症而更重也故朝发夕死夕发旦死医之少迟已多不救况用药之不得其宜何怪其骤亡也人见其亡之骤谓其真正心痛其实非真正心痛也治之得宜何尝不可救哉然则心痛之阴阳又乌可不辨之乎若阳症也必彻夜竟日疼痛呼号双目必红口必渴引饮得凉水而少止与之食而更痛手不可按按之而痛必甚身上必然有汗日重而夜少轻此乃邪火作祟于胃中上冲膻中耳用泻火神丹下喉而痛即定矣此方之妙妙在栀子用之太多始能直折其郁抑之火而苍术茯苓又去其湿湿去则不生热而火势自衰又加之贯众以去秽乳香木香以止痛用甘草之多则栀子不至太凉反得其调剂之宜而枳壳化食食消则火随食而下行矣又虑邪火大旺若不顺从其性则火势炎上恐拒隔而不受用干姜之炒黑去其太热引栀子之类于下行又得其前导之功也药性既然相宜功效岂不立奏乎所以甫下喉而痛即定也若阴症也必感寒而得之其症小腹先痛而后入心口吐清水与之茶即吐出手足青甚而卵缩角弓反张此阴寒之气犯心其来甚速苟能以生姜半斤捣碎炒热敷于心腹之间则寒邪少减即用生姜三两捣碎饮之亦能生者然终乃一时急救之法而非万年济人之术也用祛寒定痛汤救之实神刻不可缓速行救之下喉亦生否则难救矣此方之妙妙在用白术之多直入腰脐之内者何也寒气之入原从脐内先入若不急杜其来路则邪无顾忌往前直奔心包之络如何当其贼势之横行余故用白术以绝之也然非多加则势孤力薄寒邪亦何所畏而反顾哉故必多加而后可以取效然徒用白术之多而无附子肉桂之热药是犹兵众而将非摧锋陷阵之帅则兵卒不前贼又何所畏忌故必用附子肉桂也然徒用附子肉桂斩杀诛戮而不分散寒邪之势则敌人团聚尤难解纷余所以又用茯苓引寒邪之下行也又虑心君寒甚无火以温其中譬如群贼围困皇宫虽有勤王之将而无导引之师则外虽有声援之兵而内无接应非得亲信之臣又何以交通内外余所以又用菖蒲引桂附人心而卫君也愿人敬守吾方以治真正之心痛无不手到成功倘见病势少轻前二方少减分两亦未为不可

  泻火神丹

  栀子(五钱) 白芍(三钱) 乳香(一钱) 广木香(一钱) 贯众(三钱) 甘草(三钱) 枳壳(一钱) 炒黑干姜(一钱) 茯苓(五钱) 苍术(三钱)水煎服

  祛寒定痛汤

  附子(三钱) 白术(三两) 肉桂(三钱) 人参(三钱) 菖蒲(一钱) 茯苓(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腹痛

  腹痛多是寒热之二症虽有气痛虫痛食痛之殊然大约以阴阳二字足以包之母论食痛虫痛气痛也其阴症之痛如时而痛时而不痛或夜痛而日不痛或饥痛而饱不痛或不按而痛手按之而不痛皆是阴症之痛也其症口吐清水者有之喜热汤者有之索饮食者有之喜拥被而卧者有之面青手冷口必不干痰必不结此等之症不可用寒药治之吾有一方甚效之极方名安腹止痛丹此方之妙妙在用白芍以平肝使肝木不来克土又佐之健脾去湿去痰去食之剂而后调和得宜自然奏效如神倘或有虫亦能制缚而不痛矣盖肉桂一味原能杀虫故耳若阳症之痛必日重而夜轻必痛不可手按得食则痛更甚口必渴痰必黄目必红赤舌必燥手足反寒而战大便坚实小便必黄赤而便难皆火之作祟而虫与食之不化也或因气恼而得或因酒醉而成或过食燔熬烹灸而得治之法不可以寒药折之吾有一方治之最妙方名清解止痛丹此方亦妙在用芍药盖痛症非芍药不能和故必以此为君要佐使之得宜又何患芍药之酸收哉攻邪之内用芍药为君所谓剿抚兼施自成仁勇先居必胜之势以攻必散之病有不奏效如神者乎腹痛虽小疾而阴阳最不可不辨明者世人往往因小疾而治之不得法遂成大病者多矣我所以不惮烦而传腹疼之一门也

  安腹止痛丹

  白芍(五钱) 甘草(一钱) 肉桂(一钱) 干姜(一钱) 白术(五钱) 麦芽(二钱) 山楂(十粒)半夏(二钱)水煎服

  清解止痛丹

  芍药(五钱) 枳实(一钱) 白术(一钱) 山楂(二十粒) 浓朴(一钱) 石膏(二钱) 甘草(一钱) 白芥子(三钱) 茯苓(三钱) 柴胡(八分) 当归(三钱) 炒栀子(二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头痛

  头痛之症人以为阳之病也然阳虚而头痛与阳实而头痛者有殊盖阳虚之病即阴虚之症也阳气之虚以致阳邪之旺倘阴气不衰则阳邪有制何能作祟乎然则头痛不可尽言阳症也吾今辨明有阳虚之头痛有阴虚之头痛或曰头乃六阳之首阴气不能到头如何说是阴虚之故不知阴气到头而还而阳气既衰不能接续阴气以致头痛虽是阳虚之故而实亦阴气之衰阴气苟旺亦能上接夫阳气也阴阳原两相根亦两相接原不可分为二也惟其一偏之虚遂至两相之隔矣然则治之法何可不辨阴症与阳症乎阴症之痛也颠顶若晕而头重似痛不痛昏昏欲睡头重而不可抬非若阳症之痛之甚也其症朝轻而晚重身胝又不觉十分之重此乃肾水之衰而肝气克脾虚火升上之故也方用平颠化晕汤治之自然平复但非一二剂可以奏功盖阴病多无近效非药饵之不灵万勿责之近功可也此即四物汤之变方妙在用桔梗细辛于补阴之中阴足而二味解其头之晕是顾阴为本而散邪为末也若阳虚之头疼多是风邪侵袭而然阳气不虚邪何从入于脾胃之阳虚而气遂不能顾首风邪因而相犯然则祛风而可不补正乎但其间阳气之虚从何辨之亦观之症以辨之其症必鼻塞而多涕口渴而多痰其痛必走来走去不定于一方而痛连齿牙或痛连于项背彻夜号呼竟夜不寐者是也吾有一方最佳方

分页阅读: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辨症玉函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