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铁镜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医藏 - 中医典籍
书籍内容:

幼科铁镜 清 夏禹铸

  凡例

  卷一

  九恨

  十三不可学

  十传

  摹看手指筋纹乃医家异教说

  治病不可关门杀贼说

  治病不可开门揖盗说

  汤方内更换药味说

  看病秘诀

  死症辨

  卓溪家传口诀

  推拿代药赋

  卷二

  阐明五脏生克以知补母泻子

  辨脐风

  辨胎寒

  辨胎热

  辨胎毒发丹

  辨胎惊胎风

  辨胎黄

  辨蒸变

  辨脾实热虚热

  辨脾湿

  辨肺热、肺寒、肺虚

  辨心实热虚热

  辨心经热极似寒

  辨心热昏迷似惊

  辨烧热

  卷三

  辟诸惊名之谬

  阐明发惊之由兼详治惊之法

  惊痫死症辨

  惊痫活症辨

  辨惊有痰盛风盛热盛

  辨热疟似惊风伤寒

  辨痫症

  辨阳疟兼痫

  辨病

  慢症

  卷四

  症

  辨伤寒(附寒极似热)

  辨夹食伤寒

  辨腹痛

  辨吐

  辨泻

  辨吐泻

  辨痢疾

  辨疟疾(附阴虚似疟)

  卷五

  辨咳嗽

  痘后

  辨诸血

  辨中暑中热

  辨夜啼

  辨疳疾

  赤游丹火

  淋症

  便浊

  大便不通

  小便不通

  出汗

  黄胆

  肿胀

  三消

  膀胱气痛

  呆笑

  不寐多困

  龟胸

  龟背

  论解颅囟填囟陷

  干瘦似疳

  天柱骨倒

  五硬

  齿病口疳疮

  重重龈

  耳痈

  重舌木舌

  鹤膝风

  痛风

  冷水风

  迅雷所惊

  天疮

  痱疮

  黄水疮

  恶核瘰

  偏坠

  茎肿痛

  肾囊肿

  灸霍乱

  灸疟母

  灸脱肛

  灸肚大青筋

  灸犬伤

  灸蛇伤

  疔疮恶疮痈百膏异方

  贴骨疔口挂角各疔疮发背脑痈

  卷六

  药性小引

  药性赋幼科摘要

  附录

  诸汤方目录

  凡例

  凡治婴儿病。不望颜色。不审苗窍。故病不应药。是书惟以望颜色。审苗窍六字。为大主脑。

  凡症俱有颜色可望。苗窍可审。独惊痫三症。颜色苗窍。俱非本来。无处拿提。是书洞决死生。俱属先君从百千婴儿中侦探出来的。辨明形状。俱属先君从百千婴儿中体认出来的。治法药味。俱属先君从百千婴儿中尝试出来的。故是书于此三症。则冠以初。明有自也。

  凡前辈图绘各穴。俱任意栽插。鲜不差谬。是书图穴。由两代考索。毫不舛错。

  凡症所载推拿者。俱属必效。不准者。如老汉扳罾猿猴摘果之类。尽行删汰。

  凡症推三关。必须少推腑上以应之。推六腑。必须少推三关以应之。防补泻太过。

  凡症属。载明灯火艾灸。俱起死回生秘法。

  凡症下无汤散名。只有药味者。俱卓溪自立方。历验始载。

  凡有夏禹铸曰。其中多出己见。发明至理。亦从治效过立说。

  凡症立说引喻。俱属疑团。不譬不明。

  凡症后间附效案。系症有疑难。传以较核。

  凡症初起不用丸散。因各脏病有轻重。临症用剂。必有加减。如丸散药味分两已定。倘内有一二味与症不宜者。抽不出来。模糊投入。反生别病。予于暂症。必不肯用。若用丸散。殊是症属一家。

  凡口诀。有古人旧诀。有卓溪新诀。新诀上。注卓溪二字。

  凡字句用夹圈者。是大主脑。用尖圈者。是认法。用单圈者是紧要。

  一、热疟认法。乃卓溪生平第一着得意处。自分亦能上绳父武。出以传世。更当研究。

  一、症。大小方脉书独不齿及。多因症属至轻。迩来症为患最重。余每临症。只从脾肺两脏看虚实。肺脏大肠探根苗。于中创出治法。一剂必效。用以传世。此乃发造物未发之秘。补先辈不足之书。

  凡推拿。古人以之代药。后人竟以推拿为儿戏。并不知推应何经。拿应何脏。所代何药。

  以致轻症加重。重予速死。予特载出某推当某药。某拿抵某味。使人晓得用推拿。便是用药味。药味既不可误投。推拿又何可乱用。

  [卷一] 九恨

  一恨挑筋割肉。五脏之病。岂尽在筋。挑断不知当那一味药。六淫之贼。岂尽在血。血出又不知退那一经邪。这一种挑筋的。如对予说出理来。予便不恨。

  一恨病儿见面。寒热虚实。茫然不知。辄曰死作活医。药之不效。死不任过。一药偶中。活即居功。死症能生。对予说出理来。予便不恨。

  一恨见儿烧热。并不知烧从何感。热自何生。乱推乱拿。致儿大啼大叫。汗出热解。偶尔撞着。便自称神。既自称神。缘何有效不效。对予说出理来。予便不恨。

  一恨不知症候。药与病反。不曰自己用药不当。且曰儿母有失护持。对予说出理来。予便不恨。

  一恨活症。屡药不效。名医一药成功。不曰自己不知。且曰他合时机。对予说出理来。予便不恨。

  一恨以丸散为欺人之具。其实不值一文。且曰此丸此散。真是无价。不论中病与否。解包投服。不愈。则多方以药本为辞。丸散既属无价。投服病胡不瘳。对予说出理来。予便不恨。

  一恨动用牛黄、竹沥、贝母。为除痰要药。痰有寒热。热痰见此。真似滚汤泼雪。寒痰见此。竟是雪上加霜。不论寒热。概投儿服。对予说出理来。予便不恨。

  一恨必用柴胡退烧。烧热有表里之殊。柴胡专属解表之味。脾虚肾虚。气血两虚。诸烧热亦用柴胡。对予说出理来。予便不恨。

  一恨用汤头有内减外加之说。加减原在汤头内。看脏腑之有虚有实。酌药味之宜多宜寡。

  间或清病之来路。塞病之去路。外加一二味。此是变通妙手。如曰内可减。外可加。则四君子加两味。便成六君子。十全大补减两味。便是八珍。对予说出理来。予便不恨。

  夏禹铸曰。余生平来。凡嫉我。欺我。负我。饵我。以及无故加我者。辄过而忘。独于幼科庸医而恨之。且恨之有九。何也。常见艰于嗣息者。一旦举子。庆也如何。及病付医。轻者重之。生者死之。其饮恨也又何如。余抱公愤人也。

  遂引人恨为己恨。然恨之正所以觉之也。觉之则睡汉惊来转脚。便步百尺竿头。悟到医家三昧。方见卓溪叟以九恨作醒人擘头之一棒也。

  [卷一] 十三不可学

  一、残忍之人必不恻怛。不可学。

  一、驰骛之人必无静气。不可学。

  一、愚下之人必无慧思。不可学。

  一、卤莽之人必不思索。不可学。

  一、犹豫之人必无定见。不可学。

  一、固执之人必不融通。不可学。

  一、轻浮之人必多忽略。不可学。

  一、急遽之人必期速效。不可学。

  一、怠缓之人必多逡巡。不可学。

  一、宿怨之人借此报复。不可学。

  一、自是之人必以非为是。不可学。

  一、悭吝之人必以此居奇。不可学。

  一、贪婪之人必以此网利。不可学。

  予以此十三种人为不可学。非外之以为必不可学也。苟绝此病。先能自医。又何不可学之有。

  [卷一] 十传

  一、儿啼哭无声。前辈俱作死症。以为肺绝故也。独予先君于拿之无声者。审出肺气未绝。一药即生。而予亦经验过。历历不爽。生死关头。何可秘而不传。

  一、惊风。伤寒。热疟。三种相似。前辈俱未能辨。误医误死。不知凡几。独予先君辨出惊风的模样。伤寒的光景。

  热疟的认法。透彻无遗。一经医治。无有不生。而予亦经验过。历历不爽。生死关头。何可秘而不传。

  一、儿左手之三关六腑。大指之脾位。五指之上下。两脚之左右。前辈无不误传。独余先君悟出至理。辟尽各处差谬。阐出部位根源。推无不效。补无不应。泻无不神。而予亦经验过。历历不爽。毫厘千里。何可秘而不传。

  一、儿脐风。前辈只知风入脐内。以致撮口噤口。卒不知风入深浅。死生有异。予独悟出逆克至理。见外知内。治无不退。经验过历历不爽。生死关头。何可秘而不传。

  一、儿慢症。前辈多作慢惊。乱推乱拿。乱掐乱火。以致汗愈亡阳。痛愈伤脾。独予体贴慢字。不作惊治。惟补脾虚。经验过历历不爽。生死关头。何可秘而不传。

  一、儿胃有实痰。药解不散。惟有取法。前人取之。多有壅筑喉内。不吐出。又不下去。因不敢取。予偶见修养家作练功大睡法。眼翻气筑时。于气海穴以手指曲节抵之。一放即活。予因悟及取痰不出又不下者。以是法行之。果即下。复取便出。经验过历历不爽。此因诗悟礼。触类旁通。万病俱可因端起悟。何可秘而不传。(取喉内痰。将儿中指捋至尖。数下。推涌泉穴。左转不揉。以指对抵颊车穴。以耳挖爬舌上。即吐。)一、儿有惊风。痰热虚实表里。前人俱用推拿。且曰小儿肚肠脆嫩。不可服药。独予先君云。急惊风痰。非推拿不效。脏腑虚寒。非药味莫瘳。此予两代因病用推用药。经验过历历不爽。好竽鼓瑟。必不相宜。何可秘而不传。

  一、儿有病。前人以四季之五行。按五脏之五行。以药味之四性。合天时之四季。其理固是。然不知弃轻从重之妙。

  如当夏宜用黄连等味以泻心。不宜用枣仁等味以补心。理也。设使心经虚极。或怔悸不眠。或汗出如雨。补耶泻耶。当夏宜用五味等味以救肺。不宜用桑皮等味以泻肺。理也。设使肺经热极。或大便闭塞。或热血妄流。泻耶救耶。此种学问。余从不固执。惟相其缓急。权其标本。弃轻从重。不拘时令。祗照病医。却无不好。经验过历历不爽。深恐胶柱鼓瑟者流。不敢轻用药味。何可秘而不传。

  一、望儿颜色不错。证之苗窍相符。药之又与病合。若服一二三剂。病犹照常不除。又不加甚。切不可因人言药不合症。半路更方。盖在我望色既真。辨窍既稔。效不见速。无非病深药浅。药力未到。譬之舟人驾舟。两岸辽阔。一时难到。

  我既认定风色。亦只把定舵牙。活握篷索。一任浪涌兼天。鏖一鏖自然到岸。如把持不定。在半江中。或辞篷转舵。则断无不覆之舟。予两代经验过历历不爽。似此成败关头。何可秘而不传。

  一、儿病患。举世幼科。皆于儿第二指面筋纹。细摹细看。以形色论症候。以透关决死生。予两代以医术济人共约七十余年。治活婴儿不下百千万数。皆以望面色。审苗窍为主。治无不神。间亦摹看筋纹。了无证验。似此迷津道岸。

  何可秘而不传。

  [卷一] 摹看手指筋纹乃医家异教说

  夏禹铸曰。摹看手指筋纹。乃医家异教。盖指面筋纹。生来已定。岂因咳嗽而变为反弓。惊积而化为鱼刺。膈热而结为流珠。肝气粗而来蛇状之理。即曰能变能化。亦不过反弓知咳嗽。鱼刺知惊积。流珠知膈热。蛇来知气粗而已。外有何知。况二指一面。仅大小二肠所属。非五脏诸经并见之地。即曰并见。一指长不过寸许。阔不过分余。设也膈热而兼气粗。气粗而兼咳嗽。则流珠与反弓蛇来并相撕混。请从何辨。又诀曰。初关乍入宜支退。筋透三关命必亡。常见筋透三关。竟无病者。亦有病时透三关。而必不亡者。此种道理。殊不知解。余两代经过不验。不忍隐而不言。见之者幸勿执迷不悟。

  [卷一] 治病不可关门杀贼说

  禹铸曰。治病不可关门杀贼。脏腑之病。必有贼邪。或自外至。或自内成。祛贼不寻去路。以致内伏。是谓闭门杀贼。如伤寒贼由外入。法宜表散。心火贼自内成。清利为先。是知降心火而不利小便。除肺热而不引大肠。治风热而不发表药。夹食而不导消。痢初起而不通利。疟始发而遽用截方。凡此皆闭门之弊。不第不能杀贼。而五脏六腑。无地不受其蹂躏。则闭门之害。可胜道哉。凡有心幼科者。又不可不知也。

  [卷一] 治病不可开门揖盗说

  禹铸曰。治病不可开门揖盗。若脏腑有虚。外虽伤感。误为表散分利。惹来别症。是谓开门揖盗。试以脾虚作泻论之。脾虚惟恐补之不及。一用分利。则正气日下。而脾愈伤。便来脾慢之症。譬之六国之病在弱。离横合纵。乃季子补救之策。解约散纵。自开吞并之门。是乱臣亡国。与分利崩脾。无异理也。至于肺虚误为发散。心虚利水。肝虚抑肝诸类。当从脾虚分利而类推之可也。

  [卷一] 汤方内更换药味说

  禹铸曰。在汤头中更换药味。有宜不宜。犹文本上更换字眼。有妥不妥。一般更换字眼。有慧思鄙见之殊。更换药味。亦有鄙见慧思之别。如范希文作子陵祠堂记。有歌曰。先生之德。时李太伯在座。以风字易德字。洵是慧思。李太白诗。人烟寒橘柚。而黄鲁直以家园字易烟寒字。便是鄙见。至于医家用四物汤以补血。内有熟地。若心有火而血热。

  以生地易熟地。却是慧思。若心无火。血不热。而亦以生地易熟地。便是鄙见。此等学问。只可与知者道。难与不知者言也。业医道者。当留心焉。

  [卷一] 看病秘诀

  禹铸曰。凡小儿病有百端。逃不去五脏六腑气血。症虽多怪。怪不去虚实寒热风痰。病纵难知。瞒不过颜色苗窍。

  症即难辨。莫忽略青白红黄。面上之颜色苗窍。乃脏腑气血发出来的。颜色之红黄青白。乃寒热虚实献出来的。业医者。

  能于此处做工夫。便得吾家之秘诀。

  \面各穴图\03281.\推法。用葱姜煎汁浸染医人大指。先从眉心向额上。推至二十四数。

  次从眉心分推。至太阳太阴九数。

  再自天庭至承浆各穴。掐一下。以代针法。

  再于大阳太阴。或发汗。或止汗。

  再将两耳下垂尖捻而揉之。

  又将两手捧头面摇之。以视其气。

  再看寒热。向手推三关六腑及运八卦。

  随分推胸口。及揉脐。推委中毕。再揉肩井。至于别穴看症。再加揉法。

  \掌面推三关退六腑运八卦图\03282.\推三关。退六腑。运八卦。男女俱在左手。人以男右手为女之左手。独不思右掌无八卦。若亦有八卦。则震居西。

  兑居东。艮居干。而坤居巽。岂后天八卦之定理。而为女子之推拿。遂变其位置耶。况男女心肝肾脉。俱在左手。

  若女以右手为左。则心肝诸脉。可在右手否。

  \掌面水底捞月引水上天河图\03283.\

  推法。以两手围握儿手。将两大指在总筋中分推。各往侧边。

  儿眼翻上者。将大指甲在小天心向掌心下掐。即平。

  儿眼翻下者。将大指甲在小天心向总筋上掐。即平。

  夏禹铸曰。大指面属脾。画家画手掌。不把大指画正面。乃画家之正法。前人只得以脾土字。写在侧边。后人误认。以讹传讹。遂以大指之侧边为脾。余故将前掌图。大指移作正面。此因脾土画图之权宜。又因口诀有曰。

  脾土曲补直为推。见有曲字。便把儿指一曲着。则侧面居正。故愈以侧面为脾。那晓得曲补之说。曲者旋也。于指正面。旋推为补。直推至指甲为泻。此前人一字之讹。遂成流弊莫救。今人推之不效。皆由穴之不真。前人传之已误。

  后人幸勿再误。

  \手背面推上三关揉五指节图\03284.\

  少商穴:两大指背挨甲处各灯火一专治脐风

  外劳:将见小指曲着重揉外劳宫祛脏腑之寒风

  后溪:推往下补肾推往上是清肾利小便

  夏禹铸曰。五指梢尖俱属下。前人作上。误矣。譬诸草木。根是本。梢为末。末。下也。不辨可知。前人又每以左足为右足。独不想到人在堂居中朝上坐。却是西边为左边。如此明白显易的道理。胡为乎还错了。若女则右足为左足。地道尚右也。

  男左手直骨背面为三关。属气分。推上。气行阳动。故为热为补。

  男左手直骨正面为六腑。乃血分。退下。则血行阴动。故为寒为泻。其两边侧里。属阳气阴血交界之地。以此处作三关六腑之气血。无所适从。补泻何可合用。

  五脏阳也。何女以推上为寒为凉。所谓阳极阴生是也。女阴道。故从阴生处推之。

  六腑阴也。何女以退下为热为补。所谓阴极生阳是也。故女从阳生处推之。

  诀曰。肾水一纹与后溪。推上为清下补之。小便闭赤清之妙。肾虚便少补为宜。

  禹铸曰。四脏俱推上为补。下为泻。何肾与四脏相反。盖四脏居一身之上。而肾居下。肾虚则推四脏之气。

  往下以滋肾。故曰下补。肾水混浊。则小便闭赤。若再往下推。则闭愈甚。一往上提。疏通水道。而小便自清。

  故曰推上为清。此上下清补有异。若不发明上下之理。恐人疑推肾之上下。两字有讹。则遗害不浅。故识之。

  \虎口合骨穴图\03285.\

  合骨穴:乃两骨合缝处用元宵火两手各一

  看侧骨之两边明明是正面后人多错看了奈何奈何

  老龙穴:于惊死时在精威二穴拿不醒再于此穴一掐知痛者生不知痛者死可向肺俞穴里揉以探之

  夏禹铸曰。前人因合骨穴。故画侧手图。只能画一面。不能画三面。故以三关六腑。写在两边。按图虽在两边。

  而推画图之情。两边原是正面。后人不体其情。以侧手图之侧边。遂执为儿手正面之侧边作三关六腑。不大可怪哉。

  古人画图绘穴。想无不真。多因粗心者。皆不能揣情度理。一错看过。以讹传讹。相习不察。余力辟前谬。非故示异也。由几番折肱体认得来的。后之君子。当毋以妄诞目我。

  \脚各穴图\03286.\涌泉穴。男左转揉之。吐即止。右转揉之。泻即止。左转不揉。主吐。右转不揉。主泻。女反是。

  惊来若急。大墩穴拿之。或鞋带穴对拿。如婴儿弱极。在大墩穴按之无脉。又在解溪穴再按又无脉。弱到十二分地位。不必医。如两处有脉。即用人参一二分服之自转。不可多用。恐弱不能受。反加一死。医者知之。

  惊时。若身往前扑。即将委中穴向下掐住。身便直。若身后仰。即将膝上鬼眼穴向下掐住。身即正。

  \身面用灯火图\03287.\

  定惊元宵灯火。囟门。眉心。脐心脐轮。合骨。鞋带。各穴共十五。

  脐风灯火。囟门。眉心。人中。承浆。两手大指少商。脐心脐轮。共十三。

  \背面肺俞各穴图\03288.\

  [卷一] 死症辨

  前辈有死症诀。然于中治之却有不死者。医家不可弃而不治。大冲即大墩。无脉是弱症。属不足。直视摇头是风症。属有余。二者相兼。觉无此理。倘有相兼。不治症也。如止有一。断非死症。鱼口自动。忽作鸦声。此脾有痰。而肝有风。若祛风豁痰。却非死症。蛔虫尽出。不加烧热。补脾即安。亦非死症。面黄四肢肿。若黄有宝色。补脾行气自消。却非死症。至于鼻门黑燥。兼以肚大青筋。手抱头上。兼以汗似油淋。囟门肿起。忽陷成坑。只犯一宗。犹非死症。若果并见。必死无疑。

  [卷一] 卓溪家传口诀

  (前辈相传不效者。删之。两代经验过者。补之。亦有诀传不明者。出己见以阐发之。)婴儿十指冷如冰。便是惊风体不安。十指梢头热似火。定是夹食又伤寒。(握之恐不真。再以儿手指贴吾面试之。不爽。)以吾三指按儿额。感受风邪三指热。三指按兮三指冷。内伤饮食风邪入。(以上探病法)一年之气二十四。开额天门亦此义。自古阴阳数有九。额上分推义无异。天庭逐掐至承浆。(卓溪)以掐代针行血气。(此乃开首推法)伤寒推法上三关。脏热专推六腑间。(卓溪)六腑推三关应一。三关推十腑应三。推多应少(如只推不应。

  恐发热则动火。过凉又有滞。)为调燮。血气之中始不偏。

  啼哭声从肺里来。无声肺绝实哀哉。(卓溪)若因痰蔽声难出。此在医家用妙裁。

  (卓溪)病在膏肓不可攻。我知肺俞穴能通。不愁痰筑无声息。艾灸也能胜上工。

  (卓溪)百会由来在顶心。此中一穴管通身。扑前仰后歪斜痫。艾灸三丸抵万金。腹痛难禁还泻血。亦将灸法此中寻。

  张口摇头并反折。速将艾灸鬼眼穴。更把脐中壮一艾。却是治疗最妙诀。

  (卓溪)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血气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

  病在脾家食不进。重揉艮宫妙似圣。再加大指面旋(旋字不可忽略)推。脾若初伤推即应。

  头疼肚痛外劳宫。揉外劳宫即见功。疼痛医家何处识。(卓溪)眉头蹙蹙哭声雄。(古人只曰头疼肚痛。非此辨法。

  何以知之。)心经热盛作痴迷。天河引水上洪池。掌中水底捞明月。六腑生凉那怕痴。

  婴儿脏腑有寒风。试问医人何处攻。揉动外劳将指屈。此曰黄蜂入洞中。

  揉掐五指爪节时。有风惊吓必须知。若还人事难苏醒。精威二穴对拿之。

  胆经有病口作苦。只将妙法推脾土。(卓溪)口苦医人何处知。合口频频左右扭。(古人只曰口苦。非此辨法。何以知其口苦耶)大肠侧(侧字不可忽)推到虎口。止泻止痢断根源。(卓溪)不从指面斜推入。任教骨碎与皮穿。揉脐兼要揉龟尾。

  更用推揉到涌泉。

  肾水小指与后溪。推上为清下补之。小便闭赤清之妙。肾虚便少补为宜。(小指正面属肾水)(卓溪)小儿初诞月中啼。气滞盘肠不用疑。脐轮胸口宜灯火。木香用下勿迟迟。(身不烧热。啼声雄壮。)白睛青色有肝风。鼻破生疮肺热攻。(卓溪)祛风却用祛风散。指头泻肺效与同。

  鼻准微黄紫庶几。(卓溪)奇红带燥热居脾。大指面将脾土泻。灶土(灶土即灶心焦土。名伏龙肝。)煎汤却亦宜。

  太阳发汗来如雨。身弱兼揉太阴止。太阴发汗女儿家。太阳止汗单属女。

  眼翻即掐小天心。望上须将下掐平。若是双眸低看地。天心上掐即回睛。

  (卓溪)口

分页阅读: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幼科铁镜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