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文义记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大小乘释经部 - 华严部疏
书籍内容:

续藏经 华严经文义记〔卷六〕
 唐 灵裕集记

  

  华严经文义记(卷第六)

  师子奋迅城童女弥多罗尼第十

  灌顶之土相。是自在起用无碍。故名□□□□。若实慧纳受圣职。名曰童女。法名波若庄严法门也。恭敬心者。能求之念也。好乐等者。教颀之法也。就所顺中。大乘者名总句。求诸已下名曰别也。就其别中。初两句明护小乘心。次观法二句明护烦恼心。至三世已下七句明依心起行。就其行中。三世一句。解了一句。决定一句。住无一句。此四句明依心生解。次不违一句。决定一句。住如一句。此三句明依解兴行。灭一切妄想等一句。是住如之差别也。
  就自陈来意中。亦有三问三答。初明其体。次显其名。境界者用也。就其用中。约唯总别二门。谓普门是总。所谓佛剎已下名别。就此别中。有一百一十七陀罗尼。就此一百一十七中。初之八门明信法差别。次功德陀罗尼已下十门明自行方便法。三从业陀罗尼已下有三十八门。明利他方便法。四从无碍实际陀罗尼已下有六门。明自行成就法。五从世门法陀罗尼已下有十八门。明利他成就法。六从分别佛身陀罗尼已下有三十七门。明自他行极大用自在无碍之义也。心如虚空者总也。余句别也。谓入深一句。安住二句。具足三句。智慧四句。得无碍五句。住无碍六句。善能七句。行世间八句。善巧九句。於一切时十句。敢此十句中。初明解方便。第二句行方便。次四句明解成就。末后四句明行成就。

  救度国比丘善现第十一

  自此已下是第二大段明因渐行成。故堪为知识。就此段中。初十位明自分行成。故堪为知识。第二十阶明他分方便行成。故堪为知识。凡自分者。正是十行之一位也。欢喜行之净土。堪能济物。名曰救度。出则以物济世。名曰善现。法名随顺菩萨庄严法门也。正念思惟者。名曰总句。余十一句名曰别也。地者犹地法也。行者心行心流者。心行从缘用在非一也。用而外照名曰智光。光之所照名曰性也。语法者明光照法性故。则成外业之用也。圆满者正报法也。无间者依报法也。出家日近者。盖是十行之初故也。就不知法中。初三句明法身体相用。次具妙三句明报身体相用。真金六句明应身体相用也。

  轮那国童子名释天主第十二

  戒行清净离此尘相。名曰释天主。土名义未详其致也。法名黡子算印。此外论为所求也。文殊教我者。明此三法皆是波若之别门。此即法体也。我因已下明一法一切法。即是相也。善男子已下明於用也。菩萨算数者。明出世数法也。知沙等者。广明用相也。

  海住国优婆夷名自在第十三

  无慧之土宽而不动。名海住。忍欲结已缘所不坏。名曰自在。法名无尽功德藏庄严法门。故以一食之施。能饱及於尘众也。直心一句。弥广二句。笇数三句。净法四句。智慧五句。分别六句。於三七句。出生八句。得大九句。断三十句。此正是依心生解。乃至成行也。日能生长。月则除热。山便高而集众。海则宽而容宝。盖以知识具此德故。故须广求如海吞流也。龙王者。况於乐友受教心成。大宝山者。明教能生宝。故须爱也。次以善已下明知识之教。有利他之用也。此皆就教故。异前吞流也。菩提心者总也。余之十四名曰别也。害敌两心明无瞋也。悭幻谄贪。此之四句明无贪也。瞋怠无平四心差别。明无痴也。余之四心。明三毒既除。即成行亦备也。慈者涅盘心。益者除暴心。无求欲者戒行究竟也。若直对贪瞋有方便毕竟四门以说者。则义亦无嫌也。
  就二十八同中。初句是总。余者名别。又就别中。初之九同辨於同因。次境界已下十三句明同体亦极。就同体中。初之六同论於解具。次精进七同就行以彰同体。又此二门各有方便成熟二门之别也。次同清净业不违已下五同。明三业自在。以成同果也。功德藏者总也。如随意已下别也。就其别中。一令物发愿。二除苦。次四句能令众生解行两成。集亦斯断也。

  大兴城长者甘露顶第十四

  精进之土炽燃无崖。名曰大兴城。进退合仪名曰长者。无尽之旨纳在心首名甘露顶。法名如意藏功德法门。思惟故观察。观故往趣。趣故能登。登故摄受。摄故能尽。尽故度竟。度故清净。清净故遍观。遍观故心从法转。心从法转故一显常。显成教证两智。就到净土境界中。初明周遍推求长者法身。次乐求已下广明推求之行。广明中。初二句明乐求之心由习而生。二於善知识已下七句。广明所生行相不同。三虽不由他已下九句。明於善财知行出自本。而相从始发。故须习近也。九句者。不由一句。净修二。增长三。成就四。满足五。大悲六。一切智七。普贤八。如来九也。

  师子重阁城长者法宝周罗第十五

  离痴乱之土决定胜出。名师子重阁。定合深旨名曰法宝。长者之名不异前释。法名满足大愿也。九功德藏者。亦唯总别之二门也。开彼者。法来从心也。观彼者。即心而成照也。圆净者。有垢皆尽。摄彼者。契成已用出生者。一用一切用。然此长者正以体寂真定净土为家故。乃其中有十重之法门也。此犹似八未曾有之别义。回向三处者。谓除贫一。见佛菩萨二。闻法三也。不可坏法身者。菩萨法身也。法云者。口业差别也。

  实利根国普门城长者普眼妙香第十六

  善现之土彻穷本性。名实利根。缘无不摄。名普门城。真戒以资慧眼。名普眼妙香。法名令一切众生欢喜普门法门也。就长者答中。初寄除物病明摄生戒具。二我又善知已下。托和香供养。显善戒亦集。就前句中。初明识病以处治。二除其已下明将养合仪。三我以如是已下明疗功周毕妙称物情也。就摄善法戒中。初辨香相。二烧此已下明因香以成顺行也。一丸者。明少尚旷周。多则宜然也。

  满幢城满足王第十七

  不着之土胜出方便。名满幢城。无着自在名满足王。法名幻化法门。喜乐二心初地。净者二地。灭者三地。广与庄严二心四地也。无着等三五地也。见诸一心六地也。自在者七地。顺法二心八地也。见等三心十地也。调伏者折伏也。教化者爱语说法也。愍念者悲心也。度者行教也。

  善光城大光王第十八

  尊重之土照无不朗。名善光。照胜於前。目曰大光王。法名大慈幢行三昧。就知识答中。初则指出法体并显得之始终。二从善男子我住此行已下。泛明三昧用相差别。三从善男子且待已下。对事交现以显用相不虚之义。就前泛明中。初明令物起趣道方便心。二我以如是已下明此三昧能令众生正行成立。三此城众生已下明真道究竟随见不同。四此城众生已下结益归本。谓三昧故然。

  安住城不动优婆夷第十九

  善法之土劫所不迁。名曰安住。智力自在魔不能制。名曰不动优婆夷。法名无坏法门。就第二进涉修途中。初明标心居定。二尔时善财已下正明进行之相。三如是悲心念时已下明善财心至仰感圣接不惓之义。四尔时善财从智慧已下明於善财既蒙圣接。则进行前路究竟之义。就第二善财进行中。初六思惟明奉教不违。二从作是思惟已下九心。明得法除慢成润益之义。三复作是念已下七句。明发悟缘生知见善友成益之义。四从念善知识已下十念。明知识事要交益不虚之义。七句者。出生一。起菩萨二。出生三。见佛四。分别五。出生六。长养七。若直就出生。以为三句者。则义亦无嫌。就十念中。初五明方便行。次现一切智已下五句。明正道益相。就自陈来意中。初一问答明於法体。二境界云何两问答明於用也。此两问答者。一直请令说用在甚深。第二问答明用虽甚深请其承力。就因喻以说。就因喻答中。初明见佛为起心之由。二从善男子已下明胜境现前起乐心方便。三善男子时彼如来已下明如来知机授之以法。四善男子我於尔时已下明顺教修行得法之义。五我发此心已下明得法行成展转相续过无不尽义。六善男子我初发心来已下明过相既尽遂胜入佛境德无不备。七善男子我入此无坏已下正唤善财交现大用不虚之义。就此第七句中。一问定前情。二随情广现。三汝见此不者。明审见虚实也。

  不可称国知足城出家外道名随顺一切众生第二十

  真实之土一分满足妙息名诠。名不可称。寂相无求名知足城。依空起用。尘所不辱。名出家外道。机无不称。名随顺一切众生。法名至一切处法门。就外道答中。初答名以显体。二无依无作已下广辨用相。三此知足城已下明用无用相故。乃众生莫知是谁也。既言用无用相。则邪无不尽。故特对邪见以明也。悉得分别一切众生三昧者。明前分身由定而生也。出生者。正明分身遍在诸趣也。其有见者。明现而成益也。长养者。总明益相。住一切劫已下别明益也。谓一者起愿。二者成行。三不着一句随顺一句。名曰解也。具足一句明於德也。

  甘露味国长者青莲花香第二十一

  自此已下是第二胜进方便行。当应是十回向之别义也。救护一切众生。令人乐见道无不被故。就甘露味国及其香花以辨其相。法名一切诸香也。善财进行中。初六句明厌世心成。次常乐两句明济世心成。次供养一句明信心行相。次真实一句明十住行相。欲得一句十行行相。满足者回向行相。於一切劫一句十地行相。诣一切佛一句佛尽行相。入一菩萨二句普贤行相。悉闻两句明性起行相。向无上道者犹是念当得也。次志求五句念佛法也。次欲净五句明念佛行也。就知识答中。初明香体相别不同。二彼香生起已下明成香根本亦皆备达。就此句中。初则总知原起成香所由。次人中已下别就报位明於因别及以用相优劣不同也。不善习气者。盖明离悞心烦恼真戒之香也。此即总也。五欲一。除烦二。降伏三。断一四。离三五。此即除三鄣之差别也。无染着者。犹成前慧香之句也。具足已下明戒香具足也。故此文中。句虽有十。总唯解行香也。

  楼阁城海师名自在第二十二

  法名大悲幢净行法门。盖以不坏之行胜出无染故。名自在也。不可坏乘者佛乘也。离二已下正辨不坏之相也。寂灭乐者。住无乐也。远离者。过凡故不坏也。得菩萨等者。明过凡所得也。道者犹菩提。庄严者福德也。萨婆若浪者。一切种智也。成就等者。一切智也。就知识答中。初则答名以显法体。二在此海边已下广明用相。就此用中。初明随事兴益若无不除。二我知海中已下称理实观真化亦满。就初句中。初明益相。二善男子已下总结益相。以示善财。就真化之中。判亦同此。

  可乐城长者名无上胜第二十三

  法名成就至一切趣菩萨净行庄严法门。言至一切趣者。犹是等诸佛回向之别名也。慈悲一句。润泽二句。离烦恼三句。心不放逸四句。拔不善五句。精进六句。修习七句。慧光八句。满足九句。充满十句。趣一切智十一句。然此十一句中。精进已下他分行也。就答中。初答名以显法体。二行等已下假征以显用也。无依无作者。略明法体相根真伪也。诸神通者总句也。普眼者天眼也。知悟者天耳也。神力者神足也。具足者宿命也。离诤者漏尽也。广长舌者他心通也。分别等者三明也。

  难忍国迦陵伽婆提城比丘尼名师子奋迅第二十四

  法名菩萨一切智底法门者。犹是至一切处回向义也。问答可解也。

  国名崄难城名宝庄严女人名婆须蜜多第二十五

  法名离欲实际清净法门者。即是五地舍妄会旨随用清净无尽功德藏义也。就善财进习中。大慧一句。长养二句。一心三句。建立四句。广修五句。为众六句。方便七句。满法八句。明净九句。诸通十句。究竟十一句。次第差别相在可知也。就问答中。初问答明於法体及用相差别。第二问答明得法原由及处所不同也。答名者。即是显体也。若天等者。即是用也。入安乐城者。答於所问。奉妙天冠者。酬於修请也。

  城名首婆波罗长者名安住第二十六

  法名不灭度际菩萨法门者。盖是随顺平等善根义也。我开者明其相也。境界者谈於用也。一念知三世总也。念际等别也。念者念成就。劫者想成就。随顺者慧成就。净庄严者智成就。成就者行成就。分别者道成就也。

  光明山观世音菩萨第二十七

  法名大悲法门者。即是随顺等观一切众生义也。住在西阿者。欲明其人大悲内勋近兹永夜接化故也。及诸佛法者。十力等也。法流者无生流也。彼诸佛法及庄严等者。报身差别也。不思议业者应身也。是如来者。即是佛也。法云者即法师也。功德者行教益时也。十力者得果也。次难见难过已下四句。明其知识能生正道真益。是故难遇也。就其答中。成就大悲法门者。答名以显体。二教化已下明其大悲随化之相。三善男子我行已下明其大悲益利差别也。就其益中。初除此世苦。二复次已下除他世苦也。十八恐怖者。犹是十八怖畏也。就此十八中。初五怖畏者。皆是烦恼畏中之差别也。贫穷不活诤讼畏者。不活中差别也。大众可知生死等三者。恶道之别也。不同等三者。恶业畏也。次身心等三者。总明前畏其唯身心两门也。崄道者当似贼难等崄。非同五道之崄也。普贤者总也。余之八流名曰别也。善根者戒也。劫者慧也。成败等者利他行也。除生死者。令物灭苦也。菩萨行者。不住道也。然此诸行皆是展转相续。能泛行者。终到大果。故名流也。

  东方菩萨名正趣来诣此金刚山顶第二十八

  法名菩萨普门速行法门者。此即如相回向之真义也。寔以此门深证无生妙合先际。故言东方来入此会也。又此一行迹是空门。明相殄息故。及善财更无南游之事也。普於十方者总。清净等者别也。清净一句。分别二句。满一三句。顺一切法四句。等观三世五句。说平等六句。不着七句。无着无碍八句。然此八中。初二句法身也。次三句应身也。此即身业之相也。说平等者口业也。不着两句意也。

  城名婆罗婆提天名大天第二十九

  法名云网法门者。即是无着解脱不住道义也。正念一句。一向二句。出生三句。精进四句。得不五句。决定六句。三昧七句。陀罗八句。大愿九句。诸辨十句。诸力十一句也。四无碍智演说无穷。名曰长臂。说成究竟名以水洗面也。

  阎浮提内摩竭提国有道场神名安住第三十

  法名不可坏藏法门者。即是法界无量天真常住出生之义也。寔以此行迹参证位明相渐息故。乃方中更无南东之号。又复行熟将入佛家。故在阎浮提摩竭国也。

  阎浮提内城名迦毗罗婆有夜天名婆婆婆陀第三十一

  自此已下有十二阶。明教修成就行成。故堪为知识。就此十二阶中。初十阶明菩萨行因满足。次摩耶一人明菩萨行体亦集。末慈氏一人明行果究竟。前十阶者。即是十地之别名也。然此地德皆是体证无漏自在无碍返迹重昏尘所不辱仪相。是於故此十阶之知识皆以夜天为名。既言无漏。则是入佛境界。不离本处。理在决定。故所住处皆在阎浮。及摩竭不远等也。法名成就菩萨光明普照诸法坏散众生愚痴法门者。即是初地智慧之自在也。
  就夜天答初问中。初问中初则显其问合。二我已成就已下正答已证法体差别。三善男子我於恶众生已下广明已证行相不同。就此广明行相中。初长行。后偈颂。就长行中。初明大慈与乐。二善男子我常如是思惟已下明拔水陆暗溺之苦。三我为一切众生已下明能化物除结断集。四若有众生迷於十方已下明济以道益。五善男子我见贫苦已下谓能令众生克灭满足。若总而束之。则初之三句明慈悲具足成光明之用。余之二门明化众生修道克灭成坏敬之能也。
  就重颂二十一偈中。初五偈劝修四无量。余十六偈劝修六根及与通明。成法身净报除苦克灭。以出长夜之滞也。次第二问又近者。盖明初地已上真寂缘起妙出始终。故偏有此问。不同前三十之知识也。
  就答中。初明过去久修。先际行立。以答发心之早晚。二善男子尔时玉女岂异人乎已下明会通。更修彰后际德备。以酬得法之时节。既能二际之行。具摄在己。则便古今平等。妙出始终。成无之久。无近之近。自在毕竟也。自下知识久近之义。例如此判。若明成行之位阶降之相以释者。则义亦无嫌也。我唯知此已下彰高推有在。次善财以偈赞叹者。明解顺虚宗。自幸利深。仰赞供养酬恩故也。此亦彰得法之浅深获利之阶降然矣。
  就赞辞十偈中。初四偈明彼夜天报身圆满三业清净。次三偈明三业自在说无穷以彰极妙也。

  阎浮提内有摩竭国有夜天名甚深妙德第三十二

  法名成就菩萨寂灭定乐精进法门者。即是二地进修之始相也。就设敬既周自陈来意中。但有一问一答。略无久近之问。寔以此位相是修道之初行浅非深故也。就初答中。初则显前问合。二善男子菩萨成就十法已下正酬其问。就此正酬其问中。初则泛举十法劝令修行。二善男子我已成就已下正明夜天说所证以答善财。就十法中。初五句明定慧行成见於如来体相用益。五身之别。大光明海。度脱众生者。亦是益中之义也。次一一毛孔已下五门。明见佛行成三业自在化用之法门也。就说己所证以答善财中。初明澄心真定境无不现。二善男子我如是了知已下明定心既净则静无不顺通无不备之义。三善男子我如是修习已下明定德既备遂善巧方便返迹尘中。随机广化缘无不益义。就更示高位中亦一长行二偈颂。就重颂十三偈中。初一偈总明定行自在能见於佛。次十一偈明所见之佛德相差别。末后一偈颂前高推有在。就德相中。初三偈明三业为佛体。余八偈明三业无碍利益无穷。若通颂前答者。则义亦无嫌也。

  去此不远如来右面有夜天名善目观察众生第三十三

  法名正受普光喜幢法门者。即是三地定行之别名也。就第二顺教修行中。初明辞退标心居定。二尔时已下正明顺教修行之相。三尔时善财法诣已下明顺教行成达到之义。就第二顺教修行中。初善财起自力方便。二时喜目已下明善财得他力方便。三尔时善财即时已下明自他两力既具。则摄成己用成行之义也。就第五自陈来意中。有三问答。初一问答者。明息乱归定。具无问之问无答之答。故乃善财见彼即当问也。正受菩萨普光三昧即是其答。此亦即是见净土法身之两义也。就此答中。初明定体。次一切毛已下明於定用。就此用中。初明定出十度成利他之行。二显现喜目已下明自利行德亦唯十度。三出无量身云已下明自他行成能兴供养顺佛之义。四从为一切众生现喜目已下明摄成己德见佛不舍。以成化益之义。五彼一一身云已下明时众获利显其夜天说法不虚之义。六尔时善财童子皆得见用如上已下明其善财闻法成行荷恩以仰赞。就赞辞中。初六偈明其夜天应法及报三身具足自在无碍。以成知识之行。次四偈明三身既具能出天云供养诸佛普贤行备故成知识也。就第二答中。初九十八偈半明始修方便。次偈后长行明会通今古。显终行亦备。就九十八偈半中。初二十五偈答发心之请。就此答发心中。初七偈明过去发心受身处所。次我时已下十二偈明报身清净夜感奇梦。次我时觉大王已下六偈正明因梦向佛成发心之义。二从是已下七十三偈半答於第二几时之问。就中初五十佛明地前方便。次有十佛明见道行立。谓八正是也。余之四十佛明托之供养得无生法忍。末后二偈结成究竟。然此三地者。是世间行。终得无漏光明。故乃还寄久近之问。以邪行成之毕竟也。

  於此众中主夜天名妙德救护众生第三十四

  法名教化一切众生世间法门者。即是四地之别名也。就设敬既周自陈来意中。初一问一答明於法体。二尔时善财偈赞已下有三问答。明於法名及证之早晚并得证之方。就初问答中。盖有答文而无问辞。谓诣夜天所者。即是问也。就答中。初明为现三昧显无说说。二尔时善财即得已下明於善财以无问问证入前境摄成己行。三尔时善财见彼夜天已下明於善财庆己所得礼拜仰观。四尔时夜天已下明於夜天显化事周摄用归本之义。五尔时善财已下明於善财偈赞以美其德。就第二证入前境中。初明摄法成定。次得此三时已下明定成有用。就此用中。初明器世间相。如是等一切世界已下是众生世间相。满大愿力故已下明智正觉世间相。就器世间中。初明知尘。即世间体也。次如是等已下明於知界。即世间相也。三悉见五已下明於知道。即世间用也。彼诸等者。犹道中差别也。就众生世间中。初则牒前界趣为现身之所。二见彼夜天已下明於夜天随处现身。三为地狱已下明现身除苦成益之相。就此成答中。谓初化五道以成益。又复已下明济三界以生利也。为欲界者。盖简龙居人以邪人道。守界义强故也。故为人也。一畏中。初一是总。余者名别。次如是已下明总别两门畏无不摄也。就别明畏中。初六畏明信中有碍。次失菩提心已下四畏明住中有失。三生死畏已下八畏明行中有损。四诸贪已下两畏明回向有妨。就智正觉十七句中。初十一句明自分智相。次在一切佛已下六句明他分智相。又此二中。各光明自利。后说利他。悲者利他也。心海者利他也。就二十偈半中。初十二偈半叹於夜天三业德备。次八偈庆已所成三种世间行成自在。以显知识之德备也。
  就第二问答中。亦初问后答。名为何等者。问其法。名之如者。请得证早晚。修行何者。谘於显证之具。所以兴此问者。盖欲自长神心同证无二故也。就答中有长行及偈。就长行中。初明法深平等妙息名答。次谛听已下明率己智力就因喻以广酬。前妙息名答中。初此处甚深者是总。次一切已下是别。就此别中。初对下人不证以显其深。二何以故已下据上人能知以成深义。就上人所知中。初四句明此深法是他利大人之境界。次一切佛剎四句明此深法是自利大人之所安心也。就广酬中。初则答前二问。二从善男子我已庄严具已下明以事佛善根。为得理方便。答于第三何行同也。就答前二问中。初则酬於法名。次时彼女人已下答第二问。三则会通也。就前答名中。初出世界差别。明妙德幢修行成佛度人因缘。二尔时普贤已下明普贤助化令息慢平等得法名之义。就前世界差别妙德佛度人因缘中。初则略明听说之义。次往古已下正明说相。就此说相中。初说时节世界差别之相。次时彼城中已下明於轮王出世为佛施主之义。三时彼城北已下正明如来出现世间度人之义。就此

分页阅读: 1 2 3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华严经文义记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