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僧传抄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诸宗通传
书籍内容:

续藏经 名僧传抄
 梁 宝唱撰

  名僧传抄目次

名僧传目录
  祇洹寺求那跋陀  伪秦长安官寺释道安  晋江陵长沙寺释昙翼  晋始宁保山竺法义  齐上虞城山寺释僧行  晋江陵长沙寺释法遇  伪秦长安释道恒  三乘渐解实相事  无神我事  宋长乐寺释觉世  宋庄严寺释昙斌  宋庄严寺释昙济  礼法事  宋道场寺佛驮跋陀  宋定林寺昙摩蜜多  宋宗照寺僧伽罗多哆  伪魏炖煌释道韶  伪魏长安大寺释僧印  宋中兴寺释慧揽  晋永兴龙山大寺纳衣  宋寻阳释慧通  宋欣平龙华寺释道汪  晋寻阳庐山陵云寺释慧永  晋长安太后寺释慧精  晋山阴显义寺竺法纯  宋寻阳庐山竺慧庆  宋瓦官寺释慧果  宋江陵释慧海  宋城都香积寺释道法  宋欣平慈氏寺释僧业  齐山阴天柱等释法慧  晋吴通玄寺释僧表  宋枳园寺释智严  宋道场寺释宝云  宋齐昌寺释法盛  宋瓦官寺释僧供  宋龙华寺释道矫  齐安乐寺释昙副  释法祥  (附)名僧传说处

  名僧传抄目次(终)

  名僧传目录

    庄严寺释宝唱撰
名僧传第一(外国法师一)
  汉雒阳兰台寺竺迦摄摩腾一  汉雒阳兰台寺竺法兰二  汉雒阳支楼柯谶三  汉雒阳安世高四  吴建初寺康僧会五  晋长安青门外寺竺法护六  晋建初寺白尸梨蜜七  晋豫章山康僧渊八

名僧传第二(外国法师二)
  伪秦逍遥园佛陀邪舍一  伪秦逍遥园鸠摩罗耆婆二  伪秦西河昙无忏三

名僧传第三(外国法师三)
  王卫军寺僧伽提婆一  伪秦昙摩难提二  伪秦僧伽跋澄三  祇洹寺求那跋摩四  许冈寺僧伽跋摩五  中兴寺求那跋陀六

名僧传第四(神通弘教外国法师四)
  竺佛图澄

名僧传第五(高行上中国法师一)
  晋仓垣水南寺朱仕行一  伪秦长安官寺释道安二

名僧传第六(高行中中国法师第二)
  伪秦飞龙山释僧光一  伪秦飞龙山竺道护二  伪赵长安竺道进三  伪赵炖煌竺法乘四  晋江陵上东寺竺僧辅五  伪秦劳阳释法和六  伪秦中山康法朗七  晋江陵长沙寺释昙翼八  宋江陵竹林寺释昙从九  伪魏释玄高十

名僧传第七(高行下中国法师第三)
  宋余杭方显寺僧詅一  宋江陵辛寺昙鉴二  伪魏昙弘三  宋道场寺僧馥四  宋祇洹寺僧苞五  宋南林寺法业六  宋新安寺法瑶七  宋彭城晋山寺僧钥八  齐灵根寺玄畅九  齐定林上寺僧远十  齐定林上寺僧柔十一  齐山阴城傍寺惠基十二

名僧传第八(隐道上中国法师四)
  晋长安山寺于法兰一  晋长安城西寺帛法祖二  晋剡东仰山寺竺法深三  晋剡白山灵鹫寺于法开四  晋剡石城山寺支道林五  晋於替青山寺竺道旷六  晋酒泉山寺帛法作七  晋吴虎东山竺道一八  晋会稽山寺竺法仰九  晋剡东仰山寺竺法友十  晋长沙麓山寺释法崇十一  晋剡东仰山寺竺法蕰十二  晋剡东仰山寺康法式十三  晋奉高琨瑞山寺竺僧朗十四  晋剡山于道邃十五  晋始宁保山竺法义十六

名僧传第九(隐道中中国法师五)
  晋寻阳庐山释惠远传

名僧传第十(隐道下中国法师六)
  晋故章昆山支昙谛一  晋吴虎丘东竺道宝二  晋蜀郡龙渊寺惠持三  伪秦京兆啇洛山道整四  伪秦覆舟山道立五  晋江夏五层寺法愍六  晋奉高太山寺僧敦七  晋寻阳庐山东寺昙邕八  晋寻阳庐山东寺昙恒九  宋寻阳庐山西寺道生十  宋会稽若邪山悬雷寺道敬十一  宋始兴灵化山寺僧宗十二  宋锺山定林下寺僧镜十三  宋锺山草堂寺僧拔十四  齐锺山药王寺法整十五  齐上虞城山寺僧行十六

名僧传第十一(中国法师七)
  晋高邑竺法雅一  晋淮阳支孝龙二  晋瓦官寺竺僧敷三  晋瓦官寺竺法汰四  晋江陵上明寺释昙微五  晋江陵长沙寺释法遇六  晋河内释惠超七  晋彭城郡竺道融八  晋吴郡台寺释道祖九  晋蜀郡龙渊寺释惠严十  晋江陵长沙寺释僧卫十一

名僧传第十二(中国法师八)
  伪秦长安大寺释僧[((素-纟)*力)/石]一  伪秦长安释僧睿二  伪秦长安大寺释景影三  伪秦长安释僧肇四  伪秦长安释道恒五

名僧传第十三(中国法师九)
  宋城都广平寺释僧恭一  宋瓦官寺释法和二  宋彭城寺释僧弼三  宋东阿释惠静四  宋乌衣寺释惠睿五  宋东安寺释惠严六  宋道场寺释惠观七  宋祇洹寺释惠义八  宋广平长乐寺释道誾九  宋寻阳庐山释昙诜十

名僧传第十四(中国法师十)
  宋江陵瑟杷寺惠彻一  宋祇洹寺僧睿二  宋龙光寺宝林三  宋淮南中寺释昙无成四  宋栖玄寺释惠耀五  宋吴虎丘山释道施六  宋中兴寺释惠定七  宋天竺寺释弘称八  宋谢寺释昙无达九  宋淮南中寺释昙因十  宋比多宝寺释静林十一  宋长干寺释道景十二  宋灵味寺释僧合十三  宋庄严寺释僧璩十四  宋舟杨释梵敏十五  宋中兴寺释道温十六  宋中兴寺释僧嵩十七  宋多宝寺释道亮十八  宋天保寺释惠整十九  宋寿阳东山寺释僧导二十  宋江陵上明寺释惠庄二十一

名僧传第十五(中国法师十一)
  宋广陵永福寺惠因一  宋东莞竺僧度二  宋宗熙寺昙瑶三  宋会稽天柱山惠静四  宋山阴若邪山道猷五  宋治城寺惠琳六  宋新安寺道猷七  宋东安寺道猛八  宋长乐寺觉世九

名僧传第十六(中国法师十二)
  宋中兴寺智斌一  宋灵基寺僧瑾二  宋庄严寺昙斌三  宋何园寺惠高四  宋庄严寺昙济五  宋治城寺惠通六  宋东安寺法智七  宋龙光寺法宝八  宋谢寺僧度九  宋中兴寺僧庆十  宋灵基寺道爱十一  宋天竺寺昙渊十二

名僧传第十七(中国法师十三)
  齐新安寺昙度一  伪魏僧渊二  齐庄严寺道惠三  齐高座寺僧成四  齐瓦官寺惠智五  齐天保寺道盛六  齐湘宫寺法鲜七  齐中兴寺僧念八  齐中兴寺道文九  齐草堂寺惠熙十  齐多宝寺弘苑十一  齐长乐寺僧周十二  齐灵基寺智林十三  伪魏法度十四  齐灵基寺昙识十五  齐建元寺惠原十六  齐中兴寺僧锺十七  齐药王寺昙迁十八  齐中兴寺僧表十九  齐灵基寺法湲二十  齐北多宝寺惠隆二十一  齐谢寺惠次二十二  齐何园寺惠隆二十三  伪魏智诞二十四  齐灵基寺僧修二十五  齐谢寺僧最二十六  齐南海三藏寺昙通二十七  齐庄严寺玄趣二十八  齐大昌寺僧宗二十九  伪魏惠记三十  齐中寺法安三十一  齐庄严寺僧达三十二  伪魏道登三十三  齐弥陀寺僧显三十四  齐灵根寺法常三十五  齐中兴寺僧印三十六  齐福寺敏达三十七  齐庄严寺僧宝三十八

名僧传第十八(律师)
  宋寿阳石涧寺卑摩罗叉一  宋长安大寺昙摩流支二  宋江陵辛寺惠猷三  宋吴闲居寺僧业四  宋广陵长乐寺惠询五  宋汴泗道俨六  宋吴闲居寺惠光七  宋江陵枇杷寺僧隐八  宋北法轮寺道远九  宋江陵上明寺成具十  宋闲心寺道荣十一  宋凉洲公府寺法香十二  宋凉洲法力十三  齐瓦官禅房超度十四  齐长干寺法颕十五  宋蜀郡灵建寺法琳十六  齐定林下寺道嵩十七  齐天保寺惠文十八  齐闲心寺僧佑十九  齐安乐寺智称二十

名僧传第十九(外国禅师上)
  晋长安大寺弗若多罗一  晋西海跋摩瞿沙二  宋西梁洲智山三  宋高昌摩腾掘帝四  宋道场寺佛驮跋陀五  宋江陵辛寺昙摩耶舍六  宋定林寺昙摩蜜多七  宋建康僧伽达多八  宋道林寺畺良耶舍九  宋宗熙寺僧伽罗多哆十

名僧传第二十(中国禅师下)
  晋中山郡柳泉山释令诏一  晋剡石城山帛僧光二  晋始丰赤城山竺昙猷三  晋凉洲惠绍四  晋彭城锺寺法相五  晋始丰赤城山支昙兰六  晋长安大后寺智通七  宋会稽石室静度八  伪魏炖煌道韶九  宋南林寺惠始十  宋凉洲法成十一  宋枳园寺道恭十二  宋枳园寺僧谘十三  宋酒泉惠全十四  宋建康昙泓十五  伪魏长安大寺僧印十六  宋中兴寺惠榄十七  宋欣平龙华寺智寅十八  宋庄严寺僧谦十九  宋灵根寺道忠二十  宋江陵长沙寺法期二十一  宋欣平龙华寺昙智二十二  宋灵根寺惠印二十三  宋城都安乐寺普恒二十四  齐栖静寺僧审二十五  齐招提寺法隐二十六  齐武昌头陀寺法悟二十七  齐灵根寺惠晖二十八  齐龙华寺昙超二十九  齐安固新兴寺道果三十

名僧传第二十一(神力)
  晋雒阳满水寺耆域一  晋雒阳般鸱山楗陀勒二  晋南海罗浮山单道开三  晋雒阳常山竺佛调四  晋[林/必]阳楼至山诃罗竭五  晋襄阳羊舛于寺竺法惠六  晋永兴龙山大寺纳衣七  晋南海罗浮山沙门八  宋雒阳释昙始九  宋延贤寺杯渡十  宋梁洲释智整十一  宋高昌释法朗十二  齐江陵长沙寺释惠远十三  宋寻阳释惠通十四  齐江陵陟[山*巴]寺释僧惠十五

名僧传第二十二(兼学苦节第一)
  晋寻阳庐山西寺惠永一  宋宁蜀江阳寺普明二  宋欣平龙华寺道汪三  宋道场寺法庄四  宋谢寺僧开五  宋彭城寺惠琳六  宋天保寺僧兰七  齐普弘寺惠温八  齐道林寺僧隆九  齐兴皇寺惠坚十  齐西安寺僧侯十一  齐草堂寺法绍十二  齐灵曜寺僧全十三  齐灵根寺惠豫十四  齐奉城寺僧护十五  齐长干寺玄畅十六  齐新安寺玄运十七  齐彭城静林法迁十八  齐建元寺僧嵩十九  齐临沂摄山法度二十  齐江陵四层寺惠敞二十一

名僧传第二十三(感通苦节第二)
  晋洛阳康法持一  晋江左释僧显二  晋河北帛法桥三  晋剡支昙嶷四  晋寻阳庐山陵云寺释惠永五  晋信安释昙彼六  晋长安太后寺释惠精七  晋长安释惠搜八  晋锺山竺昙盖九  晋寻阳释僧济十  晋河阴白马寺释昙邃十一  晋寻阳庐山释僧融十二  晋瓦官寺支法乾十三  晋山阴显义寺竺法纯十四  宋盐官若常山石室释僧秀十五  宋建康释惠简十六  宋南磵寺释道固十七  宋谢寺释僧弘十八  宋寻阳庐山竺惠庆十九  宋瓦官寺释慧果二十

名僧传第二十四(遗身苦节三)
  晋罗江霍山僧群一  晋河北昙称二  宋长安寒山僧周三  宋高昌法迎四  宋邺廷尉寺僧富五  伪秦法羽六  宋临川招提寺惠绍七  宋寻阳庐山僧瑜八  宋北竹林寺惠盖九  宋江陵道海十  宋城都义兴寺僧庆十一  宋城都三宝寺僧生十二  宋城都武担寺弘济十三  宋城都香积寺道法十四  宋欣平慈氏寺僧业十五  齐垄西记城寺法光十六  齐交洲仙山寺昙弘十七  齐金刚寺法纻十八  宋晋寿建元寺弘愿十九

名僧传第二十五(〔宋〕索苦节第四)
  晋上虞徐山昙隆一  晋治城寺僧法二  晋武当山普施三  晋於替法恒四  宋东安寺法恭五  宋始丰曝布山僧从六  宋寻阳庐山陵云寺惠安七  宋剡法华台法宗八  宋天保寺玄敦九  宋西凉洲法进传十  宋招提寺惠标十一  宋灵曜寺智玄十二  宋彭城寺僧[雨/复]十三  宋庄严寺僧懿十四  宋招提寺惠宏十五  宋灵基寺道毗十六  宋新安寺惠辨十七  宋庄严寺惠忠十八  齐吴闲心寺法训十九  齐兴福寺僧高二十  齐中僧盛二十一  齐高座寺惠进二十二  齐灵曜寺志道二十三  齐龙华寺僧念二十四  齐瓦官寺法纤二十五  齐定林上寺超弁二十六  齐高昌僧遵二十七  齐灵基寺法明二十八  齐祇洹寺僧志二十九  齐祗洹寺惠志三十  齐庄严寺惠演三十一  齐高昌仙窟寺法惠三十二  齐正胜寺法愿三十三  齐山阴天柱寺法惠三十四  齐欣平等法定三十五  齐欣平龙华寺法卫三十六

名僧传第二十六(寻法出经苦节六)
  晋长安竺佛念一  晋道场寺法显二  晋东安寺竺法维三  晋吴通玄寺僧表四  宋枳园寺智严五  宋道场寺宝云六  宋定林上寺智猛七  宋黄龙法勇八  宋高昌道普九  宋齐昌寺法盛十  齐定林上寺法献十一

名僧传第二十七(造经像苦节六)
  晋吴绍灵寺惠护一  晋山阴嘉祥寺惠虔二  宋瓦官寺僧供三  宋吴虎丘山僧诠四  宋彭城寺僧锺五  宋瓦官寺僧杨六  宋江陵鹿山寺僧亮七  宋安乐寺道静八  宋谢寺僧昌九  宋龙华寺道矫十  齐安乐寺昙副十一

名僧传第二十八(造塔寺苦节七)
  晋安乐寺僧受一  晋瓦官寺惠力二  晋武陵平山惠原三  晋建初寺昙爽四  晋长干寺惠达五  宋白马寺惠光六  宋武陵显宋寺慈钦七  宋始兴虎丘山僧律八  宋城都费寺法智九  宋广陵灵鹫寺净开十  宋宜昌闲居寺昙兰十一  宋延贤寺法意十二  宋江陵多宝寺僧运十三  宋定林下寺僧鉴十四  宋吴县南寺僧智十五  宋江陵长沙寺法翼十六  宋长干寺智爱十七  宋灵曜寺法意十八  宋谢寺僧瞿十九  宋番禺祇洹寺法献二十  宋祇洹寺惠敬二十一

名僧传第二十九(导师)
  宋祇洹寺道照一  宋长干寺昙颕二  宋瓦官寺惠璩三  宋灵味寺僧意四  宋灵味寺昙宋五  宋中寺昙光六  宋兴福寺惠芬七  宋祇洹寺惠明八  齐齐福寺道儒九  齐瓦官寺惠重十  齐闲心寺僧憙十一  齐瓦官寺法觉十二  齐齐隆寺法镜十三

名僧传第三十(经师)
  晋建初寺昙药一  晋祇洹寺法平二  晋祇洹寺法等三  宋白马寺超明四  宋白马寺明惠五  宋白马寺僧饶六  宋安乐寺道惠七  宋谢寺智宋八  宋新安寺道综九  宋乌衣寺昙迁十  宋道场寺法畅十一  宋瓦官寺道琰十二  齐东安寺昙智十三  齐安乐寺僧弁十四  齐宁蜀龙渊寺昙冯十五  齐中寺僧琮十六  齐北多宝寺惠忍十七
  

  名僧传抄

    梁 宝亮 撰

  名僧传第三
  求那跋陀(梁言功德贤也)

  中天竺人也。少传五明。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风甬盈虚。世间术业。多所究竟。而志力坚明。偏习方等。以外典杂事弊释氏。乃遁游师子国。依师入道。专情学务。辞小习大。世号之为摩诃乘焉。师欲试之。命就暗室。操取经匣。即得华严大品。师曰。大乘於汝乃有重缘。奉书父母。劝归正法。曰若专外道。虽还无益。若归依三宝。则长得奉见。父感至言。遂乖邪崇正。顷之功德贤乃奉送资供。求向东方。因随舶泛海。元嘉十二年春。始至广洲。憩云峰山。立寺以山为名。时刺史车朗表闻。宋文帝遣使迎接。其年冬至京师。勅住祇洹寺。遥入宫台传译。意好欣然若故旧。帝甚敬异之。琅邪颜延之。宕才硕学。束带诣门。於是京邑道俗。车盖相望。彭城谯王义宣置师事焉。众僧共请出经。於祇洹寺。集义学诸僧。初出杂阿含经五十卷。又於东安寺。出法鼓经二卷。出相续解脱经二卷。第一义五相略一卷。后於舟杨郡。译出胜鬘经一卷。又於道场寺。出央掘四卷。楞伽经四卷。众七百余人。宝云传译。惠观执笔。辨章文义妙会。先自元嘉二十三年。谯王镇荆洲。请与俱行。安憩辛寺。更立殿房。即於寺内。出无忧王经一卷。八吉祥经一卷。过去现在因果四卷。无量寿一卷。泥洹一卷。凡十三部。合七十三卷。谯王欲请讲华严等经。而跋陀自忖未善汉语。愧难积旬。即旦夕礼忏。请乞冥应。遂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首来。至其前曰。何故忧邪。跋陀具以事对答。曰。不痛。壑然便觉。心神喜悦。旦起言义皆备领汉语。於是就讲。弟子法勇传译。僧念为都讲。虽因译人。而玄解往复。元嘉将末。谯王屡有怪梦。跋陀答以京都将有祸乱。未及一年。而二凶构逆。及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跋陀颜容忧惨。而未及发言。谯王问其故。跋陀陈争垦切。乃流涕而出。曰必无所翼。贫道不容扈从。义宣问曰。法师何故谓弟子举事不成。答曰。大王名义宣。当以义济。今兴兵犯从非义也。何以能克。义宣以其物情所信。乃逼与俱下。过江洲。见咸质质。问曰。法师观弟子军容何如。答曰。犹如聚墨耳。梁山之败。火榄转迫。去岸悬远。[利-禾+夷]无济理。唯一心称观世音。手捉邛竹杖。投身江中。水裁至滕。以杖刺水。水深流驶。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顾谓童子。汝小儿何能度我。怳忽之间。觉行十余步。仍得上岸。即脱纳衣。欲宾童子。顾览不见。举身毛竖。方知神力焉。时王玄谟督军梁山。孝武勑军中得摩诃乘。善加料理。驿信送台。俄而寻得。令舸送还都。孝武即时引见。顾问委典。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跋陀对曰。既染觉戾。分为灰粉。今得接见。重荷生造。勑问置谁为贼。答曰。出家之人不豫戎事。然张畅宗灵秀等。并是驱逼贫道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孝武曰无所惧也。是日敕住后堂。供施衣物。给以人乘。初跋陀在荆洲十载。每与谁王书疏。无不记录。及军败简检。无片言及军事者。孝武明其托谨。益加礼遇。后因闲谈。聊戏问曰。念丞相不。答曰。受供十年。何可忘德。今从陛下。乞愿为丞相三年烧香。帝凄然动容。义而许焉。及中兴寺成。勅令移住。令开三间房。后於东府燕会。王公毕集。勑见跋陀。时未及净发。白首皓然。孝武遥望。顾语尚书谢庄曰。摩诃乘聪明机解。但老期已至。朕试问之。必悟人意。跋陀上阶。因迎谓之。摩诃乘不负远来之意。但有一在。即应声答曰。贫道远归帝京。垂四十年。天恩隆遇。衔块罔极。但七十老病。唯一死在。帝嘉其机辨。勑近御座。举朝屡目焉。后於秣陵界凤凰楼西起寺。每至夜半。輙有推户而唤。视不见人。众屡厌梦。跋陀烧香咒曰。汝宿缘居此。我今起寺。行道礼忏。常为汝等居住者。为护寺善神。若不能居。随所安。既而道俗十余人。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去。寺众遂安。大明七年天下亢旱。祈祷山川。累日无验。孝武请令祈雨。必使有感。如其无效。不须相见。跋陀答曰。仰凭三宝。陛下天威翼必降泽。如其不获。不复重见。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不复饮食。默而诵经。密加秘咒。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如车盖。日在桑榆。风震云合。即日降雨。明旦公卿入贺。勑见慰劳。嚫施相续。跋陀自幼以来。蔬食终身。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每食竟輙分食。飞鸟集手取食。至明帝之世。礼供弥盛。到泰始四年正月。觉体不平。便豫与明帝公卿告辞。临终之日。延伫而望云。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春秋七十五。明帝深加痛惜。慰赙甚厚。公卿会葬。荣众备焉。又续有求那毗地。中天竺人。聪瞻有记。诵经十余万言。兼解阴阳道术。以齐建元中来至。住毗舍离寺。永明十年。译出十二因缘。及颀湏达长者经。造正观寺(云云)。

  名僧传第五
  道安

  本姓卫。诸伪秦书并云。常山扶柳人也。□□孩稚而家婴世祸。外兄孔氏鞠养之。年七岁。便解者音读书。五经文义稍已通达。迄于志学。邪好佛道。年十八乃出家。性甚聪敏。□□又别立禅房以栖。静胜果竹成列。华药布满。名曰檀溪寺。符坚遣使。送外国金薄倚像。高七尺一躯。金坐像一躯。结珠弥勒像。金缕绣像。织成像各一张。每讲席一建振发。风采纲领。玄宗开张。慧目理思。怀道之士皆负书而至。时年五十二矣。□□尝与弟子法遇等以人。於弥勒像前立誓愿。同生兜率。□□伪建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忽有异僧来求寄憩。形色萧猥。服章垢悴。以房舍迮狭。安置讲堂中。中宵有起者。见讲堂不开。而於窗间跃出。维那白安。安呼共语。问。何事来此。希告以实。答曰。不敢相欺。为法师来耳。安曰。我罪根深浅。讵可遇度耶。答曰。法师罪甚不多。易为功德。安曰。何方自励。可得免度。曰。故应浴僧。

分页阅读: 1 2 3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名僧传抄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