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灵验传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天台宗
书籍内容:

续藏经 法华灵验传
 明 了圆录

  法华灵验传目次

  卷上 园苡呈祥 天花现瑞 妙字始成便生胜处 题目才写已脱冥司  第一段 序品 唱题之顷地狱皆空 买纸之时天堂已化 国王布发 天帝赐金  第二段法说周 方便品 亡妇生天 神人指路 莲开腊月 佛记天宫  第三段 比喻品 信解品 药草喻品   授记品 经卷重而罪案轻 时患痊而寿笇永 夜明如昼 时雨普沾 炉香不热而自熏 瞽叟无目而能睹  第四段因缘周 化城喻品 羽族惯闻而便脱业躯 比丘暗诵而得离鬼难 感悟前生之师弟 通交二世之爷娘  第五段 五百弟子授记品   授学无学人记品 野雉忽尔转身 阎王耸然弹指 融酥满器 兵卫盈庭 神人警寝而进船 天帝收经而入藏  第六段 法师品 见宝塔品 鬼莫能害 舌不可耕 皂客还送本钱 仙翁特请一品 空中弹指 座上生香  第七段 提婆达多品 劝花座 身托莲胎 名标花座 圣僧教诵 海神请闻 鸽受人身 鬼脱厕报  第八段 安乐行品 龙天请讲 鬼虎钦风 仙鹤来仪 野鸡转报 瓶水自满 异香普熏 经字放光 鸩毒无验  第九段 从地涌出品 如来寿量品   分别功德品 冥授补阙 帝亲试通 赐寿题肩 应病授药 相师已定岂期延寿 天帝邀相却向西方卷下 湖州天下上座  第十段 随喜功德品 法师功德品 埋即生莲 舌常讽典 窑瓦便作莲花而警俗 函经化为草束而拯生 经一通而更不忘 发三剪而辄自长  第十一段 常不轻品 如来神力品   嘱累品 芝生墓侧 莲出舌根 舍利流出於金文 光明照耀於宝塔 瓶水冬温夏冷 天兵匝地盈空  第十二段 药王菩萨本事品 自识前身 难通二字 檀香远达 佛手亲摩 药精入怀 池水疗病 癞疮即愈 气分郁增 急疾乃瘳 大风亦利  第十三段 妙音菩萨品 亡母脱苦 神人住空 水不能漂 尸不生臭 虎吼退贼 字化为金  第十四段 普门品 火不能烧 水不能漂(二章) 脱罗剎难 黑风吹其船舫 刀段段坏(二章) 枷锁自脱(二章) 贼不能害(二章) 求男得男 现身说法 显童女身 显比丘尼身  第十五段 陀罗尼品 妙庄严王品   普贤劝发品 崇自出窦 鬼乃扣头 阎王指送第四天 菩萨来乘六牙象  第十六段 幼尼诵出真诠 侍女冥通梵部 舟人护涉 天乐来迎 深敬辩山人之精书 堪歌崔牧伯之庆会 光明出於口角 菡萏生於舌根 宝岩徒之或讲或疑 莲华院之若读若说 珍禽显瑞 亡妹告征 诵舌长存 烧经不改 经无一字 爪生五花  第十七段 诵舌长存 烧经不改 经无一字 爪生五花 跋
  法华灵验传目次(终)

  

  法华灵验传卷上

  法华灵验传有大唐蓝谷沙门慧详所撰弘赞传十卷。大宋朝四明沙门宗晓所撰现应录四卷。又有本朝真净国师所撰海东传弘录四卷。今历览此三传。抄录其中最为奇特事。合成二卷。以劝发后来。两卷合百七奇异。
    观识沙门释 了圆录

  园苡呈祥(苡音以。香草也)

  法师鸠摩罗什。此云童寿。龟(音丘)兹国人。七岁出家。日诵千偈。其母携至月支国。见一罗汉曰。此沙弥年至三十五。当大弘佛教度无数人。每唯其言。一日谓曰。方等深教应大阐真丹。唯尔之力。时符坚据关中。太史奏云。有德星现外国分野。当有大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罗什。将非是耶。即遣吕光率兵伐龟兹国。光既获什。回至凉州。闻符坚为姚苌所害。乃据关外僭号后凉。苌崩。子兴袭位。庙庭俄生连理树。逍遥园葱变为苡。以为祥瑞。遂伐吕光。迎什入长安。待以以国师之礼。兴於逍遥园引诸沙门听什讲说。辩通华夏。览旧经与胡本乖误。以弘始八年於草堂寺与僧?(音略。利也)等八百余人。更集四方义学沙门二千余人。对旧经考校。译此妙法莲华经一部七卷。什曰。所译法华等经幸共流布。若所译无谬。愿焚躯后舌不焦烂。言讫而终。至於阇维。舌界不灰。委见梁僧传及南山感通传。韦天人曰。什公聪明善解大乘。彼自七佛已来传译。得法王之遗寄也。俗以陷戒为言。此不须疑。什位三贤。非悠悠者也。 出弘赞第二卷及现应录上之一。

  天花现瑞

  梁武帝潜龙时。宅尝七日七夜放光。帝曰非我所居。乃舍为寺。名为光宅。勑法云法师为主。云师。义兴阳羡人也。生时云气满室。因以为名。七岁出家。更名法云。云年在息慈雅尚经术。於妙法华研精累思品酌义理。始末昭览。垂名梁代者也。尝一寺讲散此经。忽感天华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于堂内升空不坠。讲讫方去。有常供养僧学法云师日夜发愿。望得慧解。忽梦一僧云。云公灯明佛时已讲此经。那可卒敌也。又夷陵县渔人於网中得经一卷。是泥洹四法品。末题云。宋元徽二年王宝胜造奉光宅寺法云师。以此勘之。元徽二年云公年始十岁。寺无光宅。此乃灵瑞预彰也。

  妙字始成便生胜处

  隋开皇中有僧慧超。立行卓尔。常诵法华。有一弟子年至志学病死齐。去泰山不远。超往焚香具述来意。木偶人忽发声言。师戒行精苦。所问敢不咨白。遂引至府君前。超白曰。弟子今在何处。君曰。在此。未有生处。超曰欲与相见得否。君即使领东行数十步。果得相见。因问苦乐如何。弟子曰。但被拘系亦无苦乐。念生处未定。愿师升济之。师曰作何功德。弟子乞造法华经一部。设斋一百员。师既归。即书经饭僧。事讫复谒府君。相接如先。师陈所为。君曰。弟子师写经题妙字始成。便生胜处。师曰生於何处。君曰还生齐郡王武家为男子。待三岁可往觅之。超过三年即往问言。檀越之子欲得相见。王氏抵拒不言有子。师具说府君之言。其妻在室语夫曰。法师灵感若此。可使见之。即抱儿子安限外。儿一见师走入怀抱悲泣良久。及年长大。志愿出家还事超师。 灵瑞集。又出弘赞传第十及现应录。

  题目才写已脱冥司

  隋释行坚。常修禅观。节操严甚。因事经游泰山。日夕入岳寺度霄。藉蒿草於庑下端坐诵经。可一更。忽见其神衣冠甚伟向坚合掌。坚问曰。世传泰山治鬼是否。神曰弟子有之。坚曰。有两同学僧已死。今在否。神问名字云。一人已生人间。一人在狱受对。师往见之。神遣使引入墙院。见一人在火中呼号。形变不可识。而血肉焦臭。坚不忍观。即还庑下复与神坐。坚曰。欲救是僧得否。神曰。可。能为写法华经。必应得免。坚去。急报前愿。经写装毕。赍而就庙。神出如故。以事告之。神曰。师为写经题目。彼已脱去。今生人间。然此处不洁。不宜安经。愿师还送人寺中供养。 大宋高僧传。又出弘赞传第十及现应录。

  第一段 序品

  唱题之顷地狱皆空  买纸之时天堂已化  国王布发  天帝赐金

  唱题之顷地狱皆空

  左监门校尉李山龙。凭翊人也。唐武德中暴亡。过七日乃苏云。初被一使追至阎王殿前。见囚徒数千。王问龙曰汝作何福业。答曰诵得法华经二卷。王称大善。即命敷座请诵之。龙唱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王曰且止。龙便下座。顾诸囚徒皆乘空而去。王称诵经之力使闻者皆得解脱。王即遣龙再生。又勑使者引游诸狱。令见铁城镬汤等事。使者曰。汝今得脱皆经之力。汝归当设我食。龙即许之。既苏乃见亲属经营殡具。即遣备食於水边。忽见三人谢曰。君不失信。言已而隐。 出太平广记。

  买纸之时天堂已化

  洛州洛阳人河玄玲。龙朔二年终於京师。冥司遣为主簿。鳞德中玲乡人死。之冥道与玲相见。玲问乡人君何至此。答曰被追至此。玲云。我见案主逗留。君枉来也。放君还去。乡人别玲将出。乃见同村妪谓乡人曰。君至此。岂不观我受苦处耶。便见镬汤涌沸烹煮罪人。妪曰。君可语我夫。为我造法华经一部。脱蒙见许。却后十日君可报我於村南水头。乡人既苏。乃即唤其夫令为写经。其夫急与买纸付人令写。乡人至前期日往到水边。乃别见他妪谓乡人曰。君是前所嘱写经者乎。乡人曰是也。妪曰前者妇人夫为买纸之日已往生天。所以不获赴期与君今日相见。故留言嘱令我报君。言毕遂不获见也。 出弘赞第十。

  国王布发

  大智度论云。昔天竺国有一阿兰若比丘名摩诃罗。其国王尝布发掩泥令比丘蹈过。又有比丘来白王言。此人不多读经。何以大供养。王言。我曾一日夜半欲见此比丘。即往其所。见此比丘在窟中读法华经。有一金色光明人乘白象。王合掌供养。我方亲近彼即灭没。我问大德。以我来故。金色光明人灭何耶。比丘言。此言徧吉菩萨。徧吉自言。若有人诵法华经。我当乘白象来教导之。我读是经。徧吉自来矣。徧吉即法华经中普贤菩萨也。我闻是已礼足而退。是故我今常当供养。 出弘赞第九及现应录第一卷。

  天帝赐金

  清信士阴明观。丹阳小邹村人也。少年曾经出家。无他行业。诵法华经一部。后遂还俗兼有妻子。家业农功。或被宫驱役。或居家力作。生业甚贫。衣食不继。口恒诵经不曾暂息。除寝食祇承官私人事之外皆不弃日。在后忽於夜中闻空中有人唤阴明观阴明观。唤甚分明。观起应诺。空中人又曰。汝起。我与汝金宝。宝在村南田东头大黄莲树下。汝可往取。观怀欣即起。呼其子持火及锹镢共往田中。子见父将往。犹怀疑恨曰。那得忽尔夜中取金。阿翁狂颠。父固跋去。及至树下掘凿。了不见金。儿又谏父。须臾之顷闻空中声曰。可更近前。依言而取。果有所获。因此生业用展无复贫寒之弊。村乡怪其引用异常。疑有他故。观乃具向父老说之。弥勤诵习。 出弘赞第八。

  第二段法说周 方便品

  亡妇生天  神人指路  莲开腊月  佛记天宫

  亡妇生天

  陈法藏。雍州万年县霸曲人也。身为供膳。贞观十八年。洛州上番去。后妻亡下番。回首离本住村可十余里路。逢亡妻。妻云我今已死经於数日。须臾之间。藏忽见八九家如贫人宅。藏坐一间。偏次屋少。时其妻被唤将去。藏随后者。见妻被牛头狱卒铁叉贯之。内镢汤中骨肉分散。叉出还活。如是七返讫放来相见。形容顿恶。语藏云。与君为后妻。前妇自死。非妾所害。君[袖-由+莫]内有五百钱。家中有牛可直千五百。至家谘阿婆。努力为妾写法华经。妾即得离此苦。将妾此语谘请阿婆。藏归启母。卖牛恰得千五百。即唤经生买纸。藏因行更寻妻住处。藏始扣门。便闻比家遥报云。君新妇昨买纸时已即生天。其惊喜信奉增至。所得财利每写法华。十九年向兴善寺供养行道。具向诸僧说。 出弘赞第十。

  神人指路

  袁志通。陇城县人也。诵法华经。年二十。点入军差征八蛮。去家万里。持诵不绝。至南界军败。多被损伤。通恓惶不已。忽有五人乘马在前。最后一人谓通曰。汝修善果。诵念经文。余等善众守护。不能为害。汝行七里许。有一塔可入中隐。蛮即还营矣。又见二僧谓通曰。檀越以读诵力故。适遣五人卫护。汝当精进。恒有善神匡赞。言已乘空而去。自尔凡经三阵不被寸铁。蛮平得归。贞观八年抱疾命终。见使者追至阎王殿前。王问作何善行。通曰常持法华斋戒礼忏。王闻合掌称叹。告取金床玉几至殿。安设毡褥请通上座诵经诵一卷而止。王曰。汝之德业甚深。应更观地狱令知罪福不差。通见战惧。复诣王所。王曰。汝见地狱应更勤修。是故我今乞汝长年也。通苏。述之如上。 出灵瑞集.现应录。

  莲开腊月

  释法融。俗性韦氏。丹阳延陵新亭人也。少小被缁去俗。晦影山林。学法华经。负笈寻师不远千里。然率性无恒。不为时辈所许。后归丹阳牛头山幽栖寺。别为小屋精修故业。远近学侣翕尔归之。乃於岩谷之前讲法华经一部。于时正在盛冬。凝霜被木。乃於讲所忽生二茎金色莲华。众甚惊异。叹未曾有。又有一大鹿常依时听讲。门人发心皆以法华为正业。后不知所终。 出弘赞第三。

  佛记天宫

  清信士陆淳。吴人也。诵法华经一部。蔬食长斋。大业二年五月染患甚笃。经十余日。於后四日四夜。仰卧看屋了不暂暖。有知识睿师因来看疾。问何所视耶。答云。佛记淳当生焰摩天。今见彼天宫堂殿林木城阙诸天徒众。看之致乐不觉倦也。过四日身亡。 出弘赞第七。

  第三段 比喻品 信解品 药草喻品 授记品

  经卷重而罪案轻  时患痊而寿笇永  夜明如昼  时雨普沾  炉香不热而自熏  瞽叟无目而能睹

  经卷重而罪案轻

  刘时。雍州万年县平康坊人也。永隆二年六月患经二日致死。死经六日。唯心上暖。其家已择殡日。未敢袭敛。至七日平旦。忽然再苏云。当时被一人引入大城。宫殿楼观壮丽异常。见阎罗王云。汝可具录生时功德。遂答生时唯读法华经两卷。更别无功德。王遂索罪案及业秤秤之。法华两卷乃重於罪案。王捡案云。其人合得九十年活。谓案典曰可放他还。因令得活。遂受戒。不饮酒食肉。造金字法华永充供养。 出弘赞第九。

  时患痊而寿笇永

  释慧峙。始兴人也。少而道。素诵法华经。凡三千余徧。年二十三忽染时患。经涉数旬。乃梦有人将峙到一所。墙院赤白一如官舍。入门即见贵人形长八九尺。身着绛绀袍。戴乌纱帽。云是阎罗王。王问师作何德业。峙答云少来诵法华经。王云可诵。峙即升一高座面西诵法华经第二卷。到譬喻品中。譬如长者有一大宅便住。王即起云法师还去。命二人送。因即醒悟。疾亦轻损。数日平复。即能读诵。又年五十五时身又染患。忽梦在始兴果心寺浮图上立。有人推下云。乞汝八十余年命。因即痊愈。到大业十三年。年八十二岁。后不知所终。 出弘赞第七。

  夜明如昼

  有辛老者。失其名。年八十余。住郑州市南角。常读法华经。专心清洁。自三十年来每夜读经。夜明如昼不可灯烛。若舍经卷。还暗如常不复见物。 出弘赞第九。

  时雨普沾

  释慧远。俗性朴氏。京兆人也。年甫十岁投吉藏法师而出家焉。具戒已后博闻多识。讲法华经。晚辞人境卜居蓝谷。乘闲乐道。贞观十九年在寺夏坐。时属亢旱。乃讲法华以祈甘液。远近听之。云集雾随。每有二老应时而至。既非旧识。远点记之。潜思诘问。未之发也。既讲至药草喻品。大雨沾洽。向之二老三日不来。后策杖俱臻。远怪呼而问。乃逡巡对曰。弟子龙也。比蒙法师弘譬喻之品。开方便之门。思酬德慧。忽然降雨。且时未应。下感擅洒之故。为龙王所笞耳。因忽不现。远雅性谦揖。虽遇沙弥必下骑而存问也。或问其故。答曰。彷佛染衣仙圣幢相。狮子致敬。今成正觉。在予一介。敢不遵乎。远常诵法华。频有灵感。或不加油。炷灯数日自明。 出弘赞第三。

  炉香不热而自熏

  释智琰。俗性朱氏。吴郡人也。祖献。梁散骑侍郎。父珉陈。奉朝请。母张氏。八岁出家。事通玄寺璩法师为弟子。隋炀帝在蕃。深加礼异。至大唐统宇。还归武丘山寺。讲念之余常行法华普贤等忏。又诵法华三千余徧。感应冥符。神瑞非一。宵炉未热自起烟芬。夕灌才空潜加溢水。贞观八年卒。春秋七十一。凡讲法华三十余徧。 出弘赞第三。

  瞽叟无目而能睹

  清信士王梵行。琅琊临沂人也。少失两眼。其母慈念。口授法华。至年十三。一部通利。仍昼夜诵习。凭心专到。诵得一万七千遍。虽目无睹。而行来不须前导。自识坑坎。能织席簟缝衣书疏。胜有眼人。人咸疑其别有所得。年七十一。开皇六年终。尸陀草野。鸟兽不敢近。肉既消画。唯余白骨。舌方出口。长一尺余。色如莲华。其弟慧义以砖函盛之。久而不烂。

  第四段因缘周 化城喻品

  羽族惯闻而便脱业躯  比丘暗诵而即离鬼难  感悟前生之师弟  通交二世之爷娘

  羽族惯闻而便脱业躯

  东晋时有僧法志。结庵余杭山。诵法华经。朝夕不懈。有雉巢于庵之侧。每闻诵经声则翔集于座旁。若侍立听受状。如是者七年。一日憔悴。师抚之曰。汝虽羽族而能听经。苟脱业躯必生人道。明旦遽殒。即埋之。及夜方假寐。梦童子再拜曰。我即雉也。因听师诵经。今生于山前王氏家为男子。右腋犹有雉毳可验。僧诘朝至其家。问之果然。王氏一日设斋。志方踵门。此子遽然曰我和尚来也。举众异之。携以示志。志抚之曰此我雉儿耳。遂解衣周视其腋下。果有雉毳三茎。至七岁。宜听出家。父母唯之。至时入山。十六落发。以腋有毳命名昙翼。授与莲经不遗一字。既为僧已。随方问道了悟宗乘。得大辩才。东游会稽因至秦望山。遂伐石诛茅为住山计。专诵法华。仅于一纪。一日将曛。有一女子身被彩服。手携筠笼。内有白豕一只。大蒜两根。立於师前泣而言曰。妾山前某氏女。入山采薇。路逢猛虎奔遁至此。日已夕。草木阴翳。豺狼纵横。归无生理。敢托一宿可乎。师称嫌疑坚却不从。女子雨泪哀鸣。师不得已让以草床。即蒙顶诵经。至于三更号呼疾作。称腹疼痛。顗师视之。师投以药。女子痛益甚。叫不绝声。曰倘得师为我案摩脐腹间。庶得小安。不然即死。佛法以慈悲方便为本。师忍坐观不一引手见救耶。师曰。吾大戒僧。摩挲女身。此何理也。恳求之切。即以巾布裹锡杖头遥以案摩。斯须告云。已瘳矣。翌晨女出庭际。以彩服化祥云。豕变白象。蒜化双莲。女子足蹑莲华。跨象乘云而谓曰。我普贤菩萨也。以汝不久当归我众。特来相试。观汝心中。如水中月不可污染。言讫缥缈而去。尔时天上雨花。地皆振动。是日太守孟公顗方晨起。忽见南方祥云氤氲光射庭际。而云下隐有金石丝竹之音。访问得师普贤示化状。遂并师之道行闻于朝廷。即奉勑建寺。额号法华。时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也。 出现应录及法华寺碑。

  比丘暗诵而得离鬼难

  昔外国山寺有年少比丘。每诵法华。尝於寺外经行遇罗剎女鬼变为妇人。甚好姿首。来娆比丘。比丘被惑遂与之通。通后精神怳忽无所觉。鬼负之飞行。欲还本处规规将啖。於夜前分从一伽蓝上过。比丘在鬼上闻伽蓝中有诵法华经声。因即少惺。忆己所习。乃心暗诵之。鬼便觉重。渐渐近地。遂不能胜。弃之而去。比丘少时醒窹。闻有锺声。寻声到寺扣门求进。具陈本末。然计去其乡已二千余里。诸僧云。此人犯重不可同止。有一上座云。此鬼神所惑。非是自心。既脱免。现经威力。可留住寺。令其忏悔。后遇彼乡信乃发遣之。 出弘赞第六。

  感悟前生之师弟

  释昙谛者。其先康居人也。后移吴兴。谛母黄氏。昼眠梦见一僧呼黄为母。寄一麈尾并铁镂书镇。黄既眠觉。见二物具存。私密异之。因而怀孕生谛。谛年五岁。母以尘尾等弄示之。谛曰秦王所饷。母曰汝置何处。答曰不忆。至年十岁出家。学不从师。悟自天发。后随父之樊邓。遇见关中僧?道人。忽然唤?。?曰童子何以呼宿士名。谛曰阿上本是谛沙弥。汝曾为众僧采菜被野猪所伤。不觉失声耳。今何忘耶。然僧?经为弘觉法师弟子。为僧采菜被野猪所伤。?初不忆此。乃诣谛父。谛父具说谛生本末并示书镇尘尾等。?乃悟而泣曰。即?先师弘觉法师也。而师经为秦主姚苌讲法华。贫道为都讲。姚苌饷师二物。今遂在此耳。追计弘觉舍命。正是寄物之日。复忆采菜之事。弥增悲悼。谛游学内外。过目则记。讲法华.大品.维摩各十五遍。终於宋元嘉末年。费长房曰。弘觉法师弟子僧?。师徒匠道名重二秦。什物三衣亦复何限。唯书镇尘尾保惜在怀。及移识托生。此之二物遂得同往。 出弘赞第二本出高僧传。

  通交二世之爷娘

  新罗国有金果毅。生一男子。从少出家。乐读法华经。至第二卷误烧一字。年十八忽从天丧。边生别处金果毅家。又得出家。即徧受读法华经。至第二卷每於一字随问随忘。梦有人云。小师前生向某乡某金果毅家生。亦得出家。在彼生时。读诵法华。误烧一字。是以今生随得随忘。彼旧经现存。往彼自看。此小师依梦向彼寻觅。果得其家。借问投宿前生父母。依俙欲识。寻访旧经。乃见第二实烧一字。小师及前父母悲喜交并。二家遂为亲好。彼此无二。当即言及州县。州县奏闻。举国传咏。即贞观时也。 出弘赞第九。

  第五段 五百弟子授记品 授学无学人记品

  野雉忽尔转身  阎王耸然弹指  融酥满器  兵卫盈庭  神人警寝而进船  天帝收经而入藏

  野雉忽尔转身

  师讳道生。遁迹虎丘寺。有讲台石。至今存焉。一时居半塘。诵法华经。忽有一雉常来听受。一日不见。师念之。夜入梦云。某因听经。遂获改报。今在某家为儿子。待过数年却来奉事。洎师询之。果尔。及出家。无何童子之年便命终。因[疗-(日/小)+土]于林。一夕俄而放光。辉照塘坞。乡人异之。启看。乃获一舌。生青莲华。因是起塔。后葺成寺。即今半塘寺是也。 出现应录上之一。

  阎王耸然弹指

  释慧度。吴兴人也。菜食长斋。诵法华经。忽染祖暴亡。五日还活。自说见阎罗王。服远游冠。衣缨如今王者。侍卫亦然。始时仪容温雅。亦判罪人事。便大瞋怒。须面动异。问度有何业。答诵法华经。王耸然弹指。召出金床与度坐。请诵一徧究竟。王曰。此功德不可思议。法师年寿未尽。亦以经力扶持。更延二纪。后果得二十四年。陈文帝元嘉时亡。春秋七十余。 出弘赞第六。

  融酥满器

  释智藏。夏州人也。年少出家。住大兴善寺。每诵法华经。以千徧为限。当损心吐血经数日。寺僧季暮告藏曰。传闻损心用小便和面作浆服之即差。藏云。誓於千徧之内不以秽物熏经。此虽为药。终乖宿志。乃洒扫庭除。奉经置案。烧香旋绕礼拜祈诚。尔夜忽如睡梦。见一梵僧与藏取水和面作浆。授之令服。藏饮之未半。欻然即悟。乃心力倍常。还遵旧贯。贞观九年有夏州僧石法师闻藏诵经。奉酥三斤以充供养。藏盛以一器。初日以铜匙取中心桃许。明日更取乃见旧处融酥凝满。从夏至秋日取如故。藏私心庆悦。始悟醍醐自出。到八月。分此旧酥与同寺僧灵响禅师。为响说之。又每闻异香及弹指之响。屡为幽人唤之令起。而前后所诵一万余徧。仪凤三年。年八十八。终於净影寺焉。但以戒足少亏。不获深悟。识者恨之。 出弘赞第八。

  兵卫盈庭

  释僧映。少出家。住江阳永齐寺。诵法华经。至于年老诵习无辍。与一法师并房。法师意常嫌诵经声高。妨癈看读。请骞师谏之。尔日初夜月朗。僧映依常诵经。骞师欲往谏止。开户望见映房前有数千人。身着甲铠持弓带仗。叉手胡跪以听诵经。骞师即退归房。明日备向此法师述昨宵所见。共往忏悔嫌恨之罪。映凡常行往恒闻前后有甲仗之声。开皇年中卒於寺矣。 出弘赞第七。

  神人警寝而进船

  释宝玦。张孝秀弟也。出家住匡山寺。诵法华经甚得通利。而不能善摄身口。梁邵陵王嫌之。夜遣二人密往杀玦。玦时在床卧息。忽梦见四人到床前。手摇玦云。邵陵王遣人来杀汝。汝那得安眠。玦因惊觉即起。向后开门。仍觉前户有人入声。心转惶怖。出至房后本有池水。由来未经涉入。不测深浅。怳忽之间忽见一船二人倚篙待之。玦乃上船到彼岸竟。即见邵陵王所遣二人已在池边。但[得-彳]水不得过。自后折节读诵。善能断契。人所仿效。时人呼为卢山杀契者是也。 出弘赞第六。

  天帝邀经而入藏 静和宅主

  宅主。康宗大王之庶女。权臣晋康公之室也。知权势氷山不久。叹浮生火宅无安。思修出要。幸闻圆妙始开白莲社。同愿创成。力为外护。又塑成无量寿如来。下安于主殿。又愿成金字莲经。凡百妆严。无一不备。寄献于圆妙。妙请山人一如书写。如后梦感神人自空而下曰。所写金字法华已安忉利天第二额梨藏中。 出海东传弘录。

  第六段 法师品 见宝塔品

  鬼莫能害  舌不可耕  皂客还输本钱  仙翁特请一品  空中弹指  座上生香

  鬼莫能害

  绍兴二十八年。无为军指使李遇。迎新郡大守於城西。既行十余里。忽见百许人从路旁出。皆如三五岁儿。大呼而前。合围击之。李初不惧与相驱。每奋拳必十数辈仆地。才仆即起。已散复合。如是数四。有跃而登肩取巾解发者。李益窘走不可脱。且击且前。俄一老叟布袍草履。不知自何来。厉声咄曰。此官人常持法华经。若损他。岂不累我。叱令退。鬼遂散。老人亦不现。老人疑土地神云。 出夷坚于志。详见现应录。

  舌不可耕

  龙朔年间。京师高文常读法华经。一日乘马出顺义门。忽见两骑追捉。问之。乃曰我是阎王遣来追汝。文慞惶逃避。皆不免。即被拽下马。挽却头发。如同刀割。家人舆归。至晚苏云。阎王问我何故盗僧果子。因何说三宝之过。遂依法伏罪。无敢措言。王判盗果之罪合吞铁丸四百五十枚。四年受之。说过之罪。合耕其舌。因令放释。遂苏。少选还绝。口如吞物。通身疱赤。有苦楚相。又经一日醒云。某在地狱四日。吞丸乃尽。苦毒不可复言。方欲拔舌耕之。拔而不出。勘案所。乃曰常读法华经。舌不可出。遂放得活。今现在化度寺圆满师处听法忏悔云。 出南山三宝感通录。详见弘赞第九卷释法眼传及现应录。

  皂客还送本钱

  严恭。字近礼。本泉州人也。家富於财而无兄弟。父母爱恭。言无所违。陈大建初。恭请於父母。愿得钱五万往杨州市物。父母从之。恭乘船载钱而下。去杨州数十里。江中逢一船载鼋(鼋。说文云大鳖也)。将诣市卖之。恭问。知其故。念鼋将死。因请赎之。鼋主曰。我鼋大头别。千钱乃可。恭问有几头。答有五十。恭曰我有钱五万。愿以赎之。鼋主喜。取钱付鼋而去。恭尽以鼋放江中。而空船诣杨州。其鼋主别恭行十余里。船没而死。是日昏暮。乌衣客五十人诣恭本家寄宿。并以钱五万付恭父母曰。君儿在杨州。附此钱归。愿依数受也。恭父母怪愕。疑恭死。客曰。儿无恙。但不须钱。故附归耳。恭父受之。记是本钱。而皆

分页阅读: 1 2 3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法华灵验传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