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西闻见录 - (TXT全文下载)

旁。喧卑徒自困。天外本馨香。岂有修成佛。空劳梦里愁。天人何闷闷。海水自悠悠。不学阿罗汉。谁为楚国囚。光明常解脱。欲取已惊鸥。法界宽时紧。毫毛不可欺。幻中来饮酒。空外自观棋。手笔谁轻重。光阴岂疾迟。独饶平等性。寄上绿杨枝。观法真成套。禅那竟不灵。行中常自坐。闹处每闻经。淡色衔浓色。金星化玉星。梦魂无限事。说出少人听。一极浺瀜意。留心已不堪。何人谈六相。无事且三餐。佛出花枝现。心空镜影涵。幼童弥可喜。球舞自交参。彼我交相用。奇哉总佛陀。邪通矜缩地。幻苦欲奔波。今日原无事。闲中且作歌。横空明镜在。一一总新磨。一二犹成妄。何劳计有无。梦中分别困。醒后性情如。雨雪谁年月。文章孰鲁鱼。泠然全在目。万徧画葫芦。一部庄严典。都成破碎痕。尚无真我相。谁是法王恩。经卷空尘杂。光明梦觉存。执之何太苦。飞舞任乾坤。此诗亦名梦游十首。

  悟开事略

    (常州)董净空
  悟开。住常州天宁寺。生平唯务实行。过午不食。夜不倒卧。常坐一室。精勤念佛。诸弟子有馈送者。辄拒之。临终数日前。徧别诸友。届期神色[火*向]然无疾苦。顷刻化去。已而复张目云。我适出寺门。至木桥而返。今直往西方矣。言毕寂然。初有塔愿未了。既迁化。其沪上弟子某。见师嘱以塔院事。逾月。其弟子挟赀往天宁。方知师已化去。众莫不嗟异。同治年事。

  行僧广寂赞(并序)

    胡镜之
  读常州赋注。见广师事。喜而赞之(常州赋注云。广寂。姓冯。初名时熙。更名定中。万历乙酉乡榜。通判广州。弃官归。依云栖剃染。舍西园。唱众放生。建十方庵。接待云水。专修净业。劝人戒屠宰。每跪而哭。夏月不驱蚊。卧芦苇中。任其囋肤。塔於华山之佛手洼)。
  观时识势  弃荣谋枯  莲华芬芳  吐之弥腴  自他体同  能所都卢  慷慨敷陈  仁言利敷  吁嗟兮  葫芦妙乐是真珠

  阿弥陀佛篇

    朗 月
  弥陀是一一人心所同具也。至於浑忘之极。除阿弥陀佛四字外。别无所短。别无所长。而人遂以阿弥陀佛名之。亦奇矣。泰州北门公侯庙僧瑞棠。孤单而纯懿。衣食随时。不求足。非戒不履也。无欲无求。世莫测之。每观世相。慨然曰。身若流萍。去来甚易。谓同类曰。慕道怀仁。触类斯在。世人之误。由爱易动而守不坚也(每与好佛人家有来往。虽日中。或神倦。径入室中卧。醒则翛然去。全忘顾忌。世人亦绝不顾忌之。奇矣)。己卯八月。微疾。端坐绳床。口诵弥陀。形气调静。终於剃度之庵。春秋七十八。

  修西闻见录卷一
  修西闻见录卷二

    东土 鸡园偶 集

  量海尼传稿

    蒋元亮
  往常与玉尺家居。考订净土文字。四众中独少尼之着作。窃谓天地清淑之气。必不以类而有所轻重於其间。况方以类聚。则同类之身。必引同类。岂但有身教而无言教者乎。玉尺既出家。谋刻藏经。往来吴越之地。乃获见影响集於古明姚上善之手。其中着作。述净行者多。盖比丘尼量海之笔也。既与同人酌订吴门四众弟子诗。即以影响集入焉。而净土之人文小备。嘅尔叹曰。人何必相逢相遇。乃为净土知音乎。如李素真冒其孝锺培栋熊秉忠陈鸿谟乘戒量海诸上善。皆未有一面之缘。而精神如不隔。其在左右者。或数年而合离之感。往往於心境遇之。如文明周国定甘云开陈灵复茅慧云蒋慧生之辈。空中变化。未得其端倪。则此世他生之成就。能不令人思且望耶。量海。戒定夙根。慧心初裕。上品之资也。其集中尼戒一篇。尤见东土大乘气象。

  广元哀词

    (泰州)冒同庆
  当全藏之未刻也。或有以种种放生念佛之书募刻者。虽非大宗。亦火之前相也。而广元辄先赴之。元。泰州南门外某庵尼。年既老矣。而志不衰。玉尺兄弟在泰久。与广元有刊刻龙舒文之愿。言既成。元已卒。盖含此净因以往矣。玉尺出俗时。行过某庵。而元已无踪迹。有人言。此处尚有信心人。可续募小缘以助刻资。玉尺事多。故未往。然心心忆之。同庆。邑人也。为作哀词示后学。词曰。
  光华冷淡  阒无人兮  宿草芜生  塔影沦兮  法幢盈空  唯一真兮  莲花部主  慰汝神兮

  量海轶事

    (苏州)姚古明
  量海。避兵有恶疾。人曰。既是大修行人。何故有此恶疾。答曰。此一一波罗蜜。非汝所知也。临终时。彻夜呼余名。既卒。人以告余。余曰。此时真吃紧。念佛未遑。岂遑念我。

  宝念出家之切

    胡镜之
  宝念。江苏候补县王君荫福女。母早卒。随父署县任中。一日请父欲有所言。父命之至。以终身事父为言。父许之。久而移寓泰州。父请刻经僧为说菩萨戒。并请书镜影钟声以示之。稍有所明。未彻也。又随父至江宁寓。遂至接引庵。出家志甚切。於其年之冬。遥礼刻经僧。削发出家。不久遂卒。刻经僧为订出家名字。未及知也。其勇於脱尘。而疎於觅法。盖入佛未深之故耶。然其迅速精进以自全其天。则亦可以讽世之为修行而终身不决者。

  灵义传

    (金陵)朱 生
  灵义。江宁马氏女二顺也。年十余。见玉尺。倾心受教。性警敏。能解大意。既而病。欲见玉尺不可得。命作书请玉尺渡江。家人诳之。不以信达也。玉尺有他事致书金陵弟子。灵义忽谓母。师有信到。何不探之。精诚通感如此。可谓哀矣。养病於药师庵。待玉尺不至。自知期迫。对佛落发为沙弥尼。玉尺久而渡江。知其事。访其处。太息久之。祝其魂魄。祀之於海天精舍。追说菩萨戒。称之曰菩萨沙弥尼。灵义虽苦於病魔。然心光朗然。至死不变。其不隔於无量光。盖可知矣。

  宝进进字说

    石 麟
  宝进之遇人不淑而知退也。必进於道矣。既志於道而未得所依止也。进必化为退。然退於一处。非退於处处。其进犹存也。勇於义。自愿效力花严。处移而心减。不亦退乎。然大退者数人。而彼勉力以完其半愿。而周旋於玉尺之前。而退中之进象也。至於得地安居。披衣削发。而格於心境。不复与善知识轮诚意而写天真。真进之机何在乎。宝也几何。可吊也。与其进也。噫。

  能持事略

    (绍兴)慧 音
  杭州太平桥叶庵住持尼名能持。年六十九。己卯七月二十九。自知时至。集众念佛。端坐而逝。面目熙怡。方炎暑。次日封龛。形色如生。飞蝇不犯其几筵。此真净业所感也。杭州近日比丘尼中。以穆庵慧师叶庵持师。为名望最着者(杭之客尼莲化。病归。卒於无锡舟次。人甚恳切。但慧解不起耳。仁华每提醒之。犹未甚得力。惜哉。仁华。亦江南尼众之杰出者)。

  明恒传

    德 修
  明恒。先为优婆夷。住宁波乡之青莲庵。专修净土。因病。遂剃发。念净土堂未曾完工。病中每抱憾。有妙理法师者。示之曰。世事未了。有人替汝。生死事未了。无人替汝。今宜收下。一心归命矣。又有式教大师者。亦时来警策。遂默受善诫。妄想芟除。一日晨朝。忽谓大众曰。今日巳时可行。或问曰。巳时向那里行。曰。汝岂不知西行。至巳刻。果安然坐化。
  论曰。善知识之恩。大於父母。能使善根散而复聚。观於明恒益信。世之学人。犹往往不知择友。悲夫。

  修西闻见录卷二
  修西闻见录卷三

    东土 鸡园偶 集

  丰伸布赞

    (海陵)程绍昌
  丰伸布。长白职官也。与妻笃志净业。临终有应。赞曰。莲出双花。官居几品。回首旗常。冠裳鼎鼎(在道光咸丰之间乎)。

  书吴刻花严合论后

    (无锡)余 治
  龙湫三迭。安庆抚暑之古迹也。妙公曾与署中丞方伯吴公坤修。坐其中。订刻花严合论之议。吴之言曰。临江之塔有神焉。予随征红巾时。颇获其助。今署抚篆。力新之。铸金银铜铁铅五佛身。唯铁不中程。命委员重铸。三铸而不及其初焉。知佛法一锤成就也。又曰。钵盂竹笠行脚僧之物。余皆有之。坐园中。闻鹤鸣泉涌。有山林之想。吴既毕合论之功。遂卒。鸡园水陆。岁岁祀之。吴刻经。不欲署其名於经尾。念佛之余。刻指月录棱严咒疏及释氏十三经。管杨诸居士等。实左右之。以回向净土。

  周贻朴事略

    (泰州)陈 第
  周贻朴。官两淮盐大使。性笃雅。深明佛意。蓄内典千卷。日以净业为事。尝与龚舫赵煦诸居士相往还。栖心净土。临终安详。亲见三圣而逝(同治年中)。

  序龚令事

    (泰州)程宇光
  近世宰官中信佛法者。或存或亡。其梗槩各不同。若龚大令舫。助守淮城。精诚通感。一家眷属。笃志修行。接引佛机。虚心护念。实名兵火劫中之甘露瓶也。玉尺未出家时。曾与文明僧往候之。信宿而后去。每述其人之梗概以为不可及。舫字书舸。以前署山阳县致仕居淮城。卒之时。沐浴更衣。自称快活。其胸襟盖可知矣。清净其神。土不隔也。

  论张净庸

    汪善庆
  一切事皆自无而之有也。一切事皆自有而之无也。净土法门亦然。金刚密咒。出於五方字种。中无生也。东不动也。南平等。西净土。北解脱。莲花部主。本在一切处之西。厥名无量寿。十二名号最后日月光。香光庄严。从一微尘法门。而示众生以入路。众生机别。遂不一其品。从一现三。从三现九。观大小阿弥陀经十六观经。不较然哉。必欲依一门为究竟。何可得也。张君净庸。以净土往生。导人先路。神迹双清。唱随同志。白毫光摄受。事理必然。而必执常寂光以绳之。泥矣。

  陈抱净轶事

    蒋元亮
  孙墩史由敦之家。有双笛焉。由敦之子吹之。吉庄之陈子唱道家斗号。响彻云际。足以降天神。既而以玉尺莲修法门稳便。专志欲西。不闻此调矣。邀玉尺渡王家河访一僧。僧澹然无策进意。陈怒而去之。友人赵大礼。居十里外之竹园。邀玉尺访之。赵旧与玉尺习。而老矣。数年不见。隐声匿迹。久而见之。陈之年犹未远於童也。陈名不记。记其入鸡园时。初更为抱净。继而过鸡园。访玉尺於百日关中。不信宿而去。遂不复见。死焉。心不颠倒也。抱净兄弟五人。居第三。余皆习诵念。如诸仙童。颇灵秀。抱净死。气日散矣。朱竹咸其师也。遇於馆中。每共食。后十年。见於吴氏斋中。又一年命车来访。苍然一老。志若童真。好读高峰语录。抱净妇翁史某。远近昆弟三五人。多喜念佛者。

  礼翁吟

    陈 第
  有礼有礼一老赵。瘦骨清净步履峭。生子三人肖不肖。玉尺问之语且笑。子不足爱爱在道。不以爱累身。不以爱累心。莲花香满剎。写出礼翁吟。胡公书院泰山下。玉尺大礼通情话。陈痴赵俊两无疑。海陵一幅新图画。我若先君去。君亦不得住。多少音声起乐邦。笙箫一片开灵路。留诗作识君休忘。莫令玉尺持短长。

  传述陈第事

    (仪征)于养浩
  陈第。泰州文生。好善。兼嗜佛老家言。冷淡萧条中。盎然有春意。每夜课。至亥子犹不休。茹素放生。而不戒於饮。酒之味。经之义。若有得。不自知。临终披缁而去。自称玉成子。

  程宇光别传

    蒋元亮
  程宇光。泰州诸生。中式顺天乡试第一人。在京师。喜与英杰之士游。士之谈性学者少矣。有所说。或不长。宇光偶见畸士之言身心性命者。奇其说。返泰。见玉尺而述之。玉尺心知其非。然观宇光气甚雄。不与辩。乃着身心性命一卷。畅言三家。而各表其同异。既刊布四方。宇光见之。乃折节叹服。稽首於前。曰君若得道。首当度我也。遂次第阅内典。与咫观老人。以净业相砥砺。自作挽联云。入佛已迟。莲品但求登下下。做人最苦。尘心那复剩些些。曾蓄素珠一串。香一瓣。命终时。顾家人取此物。持之而逝。曾以病至秦塘之鸡园。叩青鸾子。示云。身何以病。心病之也。心何以病。身病之也。宇光叹服以为名言。为鸡园弟子。号曰蓝霄。鸡园筑屋。宇光书楹句以赠玉尺曰。垂老获闻无上谛。此中成就许多人。笔意生动。精神跃跃纸上。

  锺培栋小传

    程宇光
  余有问字弟子锺生。名培栋。年少壮。气清心厚。有志於三宝。闻玉尺之风。将赴鸡园而一谒未果也。其兄死。则请余代乞玉尺作法以度之。未几而培栋亦死矣。玉尺哀其志。祀之於鸡园。而问培栋之生平於余。余曰。培栋。净土中人也。气象浺瀜。修持无迹。玉尺所着念佛诸书。最喜读之。久而益纯。心身不远矣。使天不促之以死。何一见之难哉。将率其眷属。以求一行三昧於君也。卒之年。同治乙丑云。

  十五洲初图跋

    蒋元亮
  大江南北之中。有洲焉。长数十里。宽亦十余里。洲之北。熊姓庄屋在焉。熊有子曰秉志。陈君培栋之流亚也。年少而志笃。抱才而信法。心依玉尺久矣。未及见。一旦而死。玉尺哀之。后以他事至洲。欲购竹园以隐居。欲见志而不可得。为初图以识之。每一披览如见志阅玉尺之书。念弥陀之号。精神相遇不远也。

  郑老人别传

    胡镜之
  咫观老人。妙空子之父也。籍江都。为廪贡生。年七十一。卒於鸡园之弥勒殿。殓时。或闻空中有异香。妙空子不克送其终。士烺送之。既赴园中。遂与熊子泽春等。诵涅盘以超[竺-二+廌]焉。明年水陆。首奉其名以入位。或言其仗道场三宝力。得入净土中中。盖神明示兆如此云。老人性谨慎。笃於宗族。能作行书古近体诗。晚而锐志於学佛。烟酒荤血皆断。课佛甚勤。看经甚力。虽未证第一义。而心知之。用浅浅以引人。因而入佛者颇众。与徐璧如程韬庵先生相往还。事青鸾子谨。生平境界。略见於诗。老人姓郑氏。名应房。字驷卿。晚号且翁(住鸡园一名曰蓝光)。

  于蓝澄事略

    (泰州)孙灵波
  于养浩。一名守朴。又号蓝澄。仪征诸生。居鸡园数十年。心平气静。晚遇妙空子等。遂作净土课。绵绵不断。后以病卒。虽涉猎道家。而心重佛法为第一。晚十余年。颇有功於佛法云。

  忆守镜老人诗并序

    (湖南)曾传锴
  万兆熊。一名守镜。江都监生。在鸡园最久。与于守贞练东霞诸有道者习。既老矣。与修士接见。循循如孺子。与玉尺有净土愿。自号静安。念佛四十八万以回向。自少壮每日坐香。至老不辍。作圆通道场二十五个月。恭敬诵持。毫无退怯。於鸡园事。始终竭力。为第一功。或谓兆熊先作秦郁林先生仙徒。后闻法华。再熏起佛因云。
  仙翁故迹渺江流  秦氏园空八景收  故老几人缘尚在  圆通无碍镜中游

  陈定修事略

    (通州)李汉卿
  定修。陈氏子。籍江都。幼年入学。气清才俊。忽感寒疾。不能起。有劝之依玉尺以终者。定修颔之。故得今名。虽不逾时而卒。佛因兆於此矣。宁之朱。通之潘。如之蒋。泰之周。皆有志有才。而猝然天折。晏子春秋云。丛兰欲茂。秋霜悴之。玉尺经营刻藏事。叹人才不足。岁祀诸君於水陆。宛转悲思。穆然意远。噫。

  吴小泉

    周国定
  小泉。江都人。好往来坛墠。习读诵。初作圆通期二十五月。兼立净土坛。以念佛为助。小泉既精心诵圆通。复自潜心净土。因同行者少。故未能深入也。既二十五月毕。小泉复请每年一次。以二十五年为期。虽期未终而身死。然其志可嘉矣。水陆既开。小泉以道装充表白者再。熏习於大乘已久。其去也。盖不出乎观音势至圆通方便而能自立也。噫。嘻。

  吴抱惕

    蒋元亮
  吴抱惕。初为红巾所陷。自拔而出。恨遇凶邪。自深忏悔。入鸡园。勤奉香火。求念佛法门。未能精通。思欲谢尘服。入道场。毕此一世以求道要。不能遂其愿。一旦命终。斋志以殁。品地未超。可惜哉。

  韩士余传

    童葆澄
  韩士余。江都人。往来扬城内外。兼习吏事。通音乐。而有志於净土。全藏之刻也。玉尺得长者论於万寿寺。临取时。匇匇遗其尾本。阅时久矣。心不释。士余忽至。玉尺问所往。曰扬城。能为致信於万寿寺乎。曰能。既去。久之无消息。士余有眷属在张纲镇。玉尺过之。其眷属直取诸柜中而与之。吴中丞施刻此书。即据为底本。或曰。枣柏之刻全藏。自华严合论始。今亦从此始。殆奇遇矣。士余亦有奇气。老而目昏。不多出。数年乃卒。时光绪丁丑也。

  赞汪法如居士

    (江都)徐国桢
  汪善庆。浙之诸生也。初不信佛。见四十八镜全稿。渐入法要。忽然勇猛。即举弥陀四字为话头。昼夜逼拶。溺器倾於榻而念不止。自谓透初关也。然亦非无所得。着藏龙集若干卷。自名法如云。
  岳岳其骨  炯炯其光  说赵州话  游郑公乡  武林之弼  邗上之芳  死而未罢  经籍之光

  徐训导小传

    (通州)潘一山
  徐国桢。字璧如。别名西来。江都文生。就职训导。蚤年有疮报。忏罪为善。兵警中。念佛消息。从吕四达砖桥。国桢实开其机。而许中亟乃钊赞成之。许樾身王荃汪善庆和之。咫观老人移宇光鸣皋映带之。颇见一时善机之转。江以北。水陆之道场。藏经之书本。推其端倪。实基於此。而人不知也。国桢后为焦山救生局员。在大江南北之中。多接见英奇卓越之士。遂卒於山。生平净愿甚勤。幼女守贞。亦有修行之志。

  胡槎仙事略

    冒同庆
  槎仙。姓胡氏。江宁人。笃志为善。红巾之猖獗也。避兵警者转徙流离。触锋铓而遂死者以万万计。玉尺与槎仙及孙慕莲三人。以实行善事相砥砺。愿於海滨。共护生机。以保通泰如一带避兵警之善根众生。而振起其修行气脉。其时郑王许汪徐。翕聚而谈净土。诵护国经。高氏与僧清彻。映带其间。甚盛也。无何。瓜洲镇江之贼败。金陵收复。数年后。复故土者纷纷。而海东之消息。亦渐杳矣。王居淮。许宦於江广。汪住扬城。徐司焦山放生。郑出家。孙乃自居镇江之故土。胡由江南至石港。由石港至江南。卒於江南新开之田。而不能再晤。可惜哉。胡之女。生而白发。决志修西。亦熏於乃父教也。香光中精神往来。熏发必多矣。

  何琴轩

    (如皋)石 麟
  何君。如邑诸生也。性迂拙而有大志。才不足以济其用。每悒悒然。常心系净土。劝人受菩萨戒以成就净土。未能纯其修也。於三教圣人。互相异同处。未得其要领。欲兼宏之。致书鸡园。千万语。悲苦之心。愍众生。依恋经藏。殆无有能及其愚者。数月无消息。问之。杳然已长逝。悲哉。

  序蒋元亮无量寿佛十颂

    (江都)熊润生
  世之作净土文者。或笔不高。或不见快。或学不优。故所述不足动高才生之听。妙公病之。於如[自/本]得蒋生十颂。乃叹为杰作矣。蒋生。名元亮。字步陶。食饩蚤。丧偶不再娶。甫三十余。遂卒。其补志及诗歌吾未见。见其无量寿佛十颂而已。元亮生而颕异。知见甚正直。未闻佛法时。不欺因果。崭然见头角矣。经史之外。如水经注说文各邑志乘。多留心考核。文笔杰出。诗字雄古有神。非如皋一邑之士也。然一邑之士。无不仰信焉。将出游於江上。经营藏经。事缘未集。而病早乘之。以至於死。乃独以文传。可哀已。抱负冠一时。神明清极而有用。入佛法不三年也。已能哮吼。师子儿哉。馆中教生徒。晚饭毕。不令人在左右。手内典一册。倦则依床。以灯就之。往往膏烬天明。卷犹在手。盖其精进如此。故未见其止也。游妙公之门不以谀。遇不可。或侃侃有言。言必以礼。即其言。考其行。长令人思云。其十颂曰。

  悲愿第一

  光明一际  谁佛谁生  东西净秽  现此化城  无始以来  互为眷属  愍彼昏衢  然斯宝烛  非一光明  非众光明  愿光交罗  摄尽有情

  胜因第二

  不立语言  不废文字  十面纵横  无非佛事  於苦世界  现妙音声  声中说法  劝我西行  无东无西  全付一佛  即此娑婆  了不可得

  持名第三

  谓佛无情  何以住世  谓佛有情  孰取孰弃  一念相应  心现九莲  瞬而失之  十万八千  韵满乾坤  香熏庭户  心心不断  非新非故

  感应第四

  佛远乎哉  人人皆圣  就而呼之  乃无一应  使佛应我  如我应之  顷刻成花  何叶何枝  一母千乳  日哺其子  子欲求乳  张口即是

  接引第五

  掐断苦根  推开情梏  一切众生  大梦同觉  佛非圣者  生岂凡夫  携手同归  竭尽无余  不知主宾  亦非先后  法报化身  一齐授手

  往生第六

  忆佛念佛  佛不立我  本以净因  成斯胜果  花色花光  了了分明  慈悲摄受  生入无生  浩浩劫波  纷纷彼此  一念还源  不劳弹指

  法言第七

  百亿莲花  互灌光明  一一花中  流佛音声  见相两空  是名寿者  无量光明  说此般若  法筵清众  大海潮音  徧十方界  云何不闻

  品位第八

  本无人天  唯有池莲  花开即佛  见何有焉  高低同观  巧拙一手  失乳之儿  尽遇慈母  一心当令  三障本空  九品是一  位位圆融

  善友第九

  莲花剎海  涌现毫端  於一剎中  普集人天  衣裓香花  诸上妙供  此往彼来  而无所动  烨烨花开  光照恒沙  无一无异  非自非他

  宏法第十

  一切国土  有漏所生  诸妄消亡  一真圆成  依真而住  岂缘三受  此乐已极  不知其有  巍巍神力  妙用难停  秘密周护  本愿常灵

  论生前七事忆潘君

    (通州)李汉卿
  潘君。州之文生也。生平谨笃。锐志入佛。虽才气不足以副之。而志深悲切。浑然一真。生前七之作。君预焉。封其牒。命妻守之。临终。念不改。焚牒而逝。逝之先。见三宝像云。

  孙兰舫小事记

    (甘泉)梅香国
  孙君兰舫。幼读书。长为童子师。性能豪饮。善谈论。闻鸡园玉尺之风。不远跋涉而依焉。遂尽弃其豪谈善饮之习。而纯心受学。从游白下。舟中校梦游集。见万里无寸草句。大疑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修西闻见录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