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净土群疑论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诸宗部
文件大小:0.22mb。
书籍内容:

释净土群疑论
  唐 怀感撰

  释净土群疑论序

    屯田员外郎平昌孟铣撰
  虚空无际。天地生其中。墟宇既形。品庶滋其内。于是群生竞起。众识齐奔。沉浮爱欲之河。驱驰生死之躅。因报纷纠。非累墨之能分缘对循环。岂积尘之可计。前佛后佛。报身化身。各返行迷。咸祛溺丧。敞三明以济俗。临八苦已宣慈。皇矣弥陀聿采净国。发弘誓愿。现大光明。既疏方便之门。又阐感通之路。十念云就。俄引伏于金地。九辈往生。遽偕游于银国。理浮夐劫。事验无边。道安幽赞于秦中。慧远始通于晋末。爰兹已降。同赞前声。其有克任绍隆。遥膺付嘱。思成就于往法。将究竟于来今。疏奥旨于贯华。赞微言于贝叶者。其唯怀感法师乎。法师以本无今有。既生则逝。信力坚正。戒品清严。妒路之文。既弘宣而走誉。毗尼之旨。乃演畅以驰声。虽善说而不穷。恐有言之为累。思练神以息际。伫依定而保光。舍义学共遗踪。遂诚求而取证。霜怀特发。冰践孤超。功由理谐。机与神会。敛容赴寂。乃觐安养。法师则意归真。即是阿鞞圣侣。虽念存有相。而情体无著。众所知识。俗共归仰。胜幢虽建。魔垒尚高。未悟圣力所牵。多以常途致惑。青眼以之鹗视。赤髭由其猬张。始则干非。后遂凌讟。请战之曹踵武。设伏之党肩随。法师先据不竭之赀。次命无前之语。洪钟才振。短兵已北。烧须之渠折角。鍱腹之侣流肠。领屈者。拔旗以祈生。吞负之者。与榇而归西。安养之师告捷。般舟之旅载宁。式诠酬问之机。遂有释疑之论。当其诘朝相见任气争前。问既直锥以起心。酬亦推锋而陷脑。故有疑必问。客无问而不深。有问必酬。主无酬不当。因权告实。语为四部所宗。即生宣常。理为五众攸报。信往生之逸路。乃净域之亭衢。撰次未修。门成乃化。遗编累复。有怀恽法师恽与感师。并为导公神足。四禅俱寂。十胜齐高。契悟之深。讵止同游七净。缘习之重。宁唯共趣一乘。[門@外]岁易掩。长年先逝。三门徒然。七众同悲。恽以。昌言之书。既成之于旧友。释疑之论。敢行之故人。以平昌孟铣早修净业。凭为序引。资以播扬。辄课芜旨。式旌宝昌。言之为七卷。宣之为一部。云尔。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一

    西都千福寺大德怀感撰
  问曰。佛有几身。净土有几种。
  释曰。佛有三身。土有三土。三身者。一法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土有三种者。一法性土。二受用土。三变化土。法性身居法性土。受用身居受用土。变化身居变化土。法性身土。俱以真如清净法界。以为体性。如般若说。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如法界体性经文殊师利礼云。无色无形相。无根无住处。不生不灭故。敬礼无所观等。维摩经云。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法性土者。如般若云。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又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又云。诸佛国土亦复皆空。又云。十方佛国皆如虚空。虽知身土并一真如。夫如者不一不异。而言法性身居法性土者。此以觉照性义名身。法真理体名土。是施设安立谛门说。二受用身土者。此有二种。一自受用身土。二他受用身土。自受用身土。以菩萨行八万四千波罗蜜行。修习圆满恒沙果德。自利利他四智周圆净五蕴等。为自受用身体。即以智上所现微细周遍广大清净四尘。唯佛与佛乃能知见。自受用身所依止处。为自受用土体。他受用身土者。为初地已上诸大菩萨。平等性智。击发镜智利他功德。随其所应现一分细相。为他受用身土体性。变化身土者。为于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以成所作智。击发镜智利他功德。随其所应现一分粗相。为变化身土体性。此受用变化二土体性者有三。一摄事归真体。二摄相归心体。三本末别明体。摄事归真体者。一切众法。皆以真如为体。此报化二土。即以真如为体。二摄相归心体者。此报化二土。皆如来等净心所现。故维摩经云。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即唯识论及摄大乘论等明。一切万法皆不离自心。三本末别明体者。此二净土。俱以众宝庄严为体。
  问曰。今此西方极乐世界。三种土中。是何土摄。
  释曰。此有三释。一是他受用土。以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其中多有一生补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等故。唯是他受用土。二言。唯是变化土。有何圣教。言佛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等。即证是于他受用身土。何妨净土变化之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以观经等皆说为凡夫众生往生净土。故知是变化土。三通二土。地前见变化土。地上见他受用土。同其一处。各随自心所见各异。故通二土。由此经言。是阿弥陀佛非凡夫境。当作丈六观也。
  问曰。前第一释。若是他受用土者。云何地前凡夫生。若变化土者。云何地上圣人生。
  释曰。计彼地前菩萨声闻凡夫。未证遍满真如。未断人法二执。识心粗劣。所变净土。不可同于地上诸大菩萨微细智心所变微妙受用净土。然以阿弥陀佛殊胜本愿增上缘力。令彼地前诸小行菩萨等。识心虽劣。依托如来本愿胜力。还能同彼地上菩萨所变净土。微妙广大清净庄严亦得见。故名生他受用土。佛地论等说。初地已上生他受用土。地前菩萨生变化土。此据自力。分判地前地上居二土别。不据他力别愿胜缘而说。只如肉眼论言唯见障内色。唯见欲界不见色界。唯是离中知不是合中知。然法华经说。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内外弥楼山等。乃至阿迦尼吒天色。岂不是肉眼能见障外等色。及见色界诸天色耶。又解深密经及摄大乘论等说。如人照镜自见本面。以彼镜中无有面像。当见自面黑白之精。此扶根尘与眼根合。何见彼扶根色尘。此岂不是合中知。若言见障外色界及自扶根色尘者。便与论文相违。若不见者。复与经文相违。故知。佛地论师。据大分自因而说。不据他殊胜力别缘而说。而定自在所生色。非是色尘。不合为眼所见。若得大威德定。所变定自在所生色。即能令凡夫人眼所见。今此亦尔。以本愿力。令彼地前菩萨等生受用土。不可一向判令不生也。又如观经第九观云。阿弥陀佛真金色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八万四千相好。唯是他受用身佛。非是地前所能观见。下文言。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故知乘宿愿力。观见受用之身。亦乘宿愿之力。生受用土。佛地论中亦作是问。前说净土最极自在净识为相。云何会中有声闻等。而不相违。有何相违。诸声闻等同菩萨见。同菩萨见故闻说妙法。一论师言。或复如来神力加被。令暂得见闻说妙法。此是如来不思议力。不可难以根地度等。此师意明。说佛地经时。在他受用土。诸声闻等见彼净土。闻佛地经。此由如来不思议力。彼是一时化缘。令暂得见。今此是不可思议本愿力。令亦得生。斯有何过也。
  问。若然者此亦有过。地前不合生他受用土。以乘本愿。得生亦可。地上不合生自受用土。应乘本愿得生。
  答。自受用土名为自。不可乘愿令他用。他受用土既为他。乘彼胜缘亦得往生。又自受用土极微妙。不可乘愿而得生。他受用土为他现。纵有微妙令下见。又他受用土有本愿。乘其本愿凡夫得生。自受用土无本愿。为此不令菩萨见。
  问。若自受用土名为自。他亦若得生自义不成。自受用土佛同见。他佛得见无自义。
  答。佛是究竟解脱身。圆证一如应他自。菩萨惑障未除尽。不可生佛自土中。如是等众多问答。不可一一具说。诸有智者。随义应思也。又纵令地前菩萨等。自识相分见粗相净土。不见微妙清净国土。同诸菩萨所见微妙清净宝土。然以诸大菩萨受用法乐。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无有恐怖。或喜乐。或生厌离。或断疑。故亦得名为生他受用土。又起信论云。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此之论文已通地前。得见他受用身。若得见他受用身。何妨得生他受用土。此以一义。通佛地论一师所解。或起信文。据初地已上证发心说见佛。言变化土地上菩萨生者。此有现一身理通报化。随宜见者。凡圣各别何妨。下不得生上受用土。以下不能见胜妙之土。又业劣弱不得往生。上能见下。为欲接引地前凡夫。生变化土。有何妨废。又地上菩萨生变化土者。皆是化身。亦无有过。
  问曰。极乐世界既许凡夫得生。未知。为是有漏土。为是无漏土。
  释曰。如来所变土。佛心无漏。土还无漏。凡夫之心未得无漏。依彼如来无漏土上。自心变现作有漏土。而生其中。若约如来本土而说。则亦得名生无漏土。若约自心所变之土而受用者。亦得说言生有漏土。虽有漏以托如来无漏之土。而变现故。极似佛无漏亦无众恶过患。
  问曰。若是有漏土。三界之中何界所摄。
  释曰。此有二释。一有漏净土是欲色界摄。以有漏心不离五界故。三界即有漏。有漏即三界。既言有漏。即三界摄。若未离欲界欲。以欲界生得善或方便善。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三福行又十六观等。以此善根生于净土。此心所变即欲界摄。若已离欲。得色界心。修十六观生于净土。即色界摄。故彼净土通欲色二界。无色界众生无实色身可生净土。以净土是众宝庄严故。实非无色界摄。定心示现其理可然。彼净土宝地上者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释净土群疑论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