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脊门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文件大小:0.2mb。
书籍内容: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七十五

背脊门

    黄帝素问

     金匮真言论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 注 心为阳脏,位处上焦,以阳居阳,故为阳中之阳。肺为阴脏,位处上焦,以阴居阳,故为阳中之阴。】
     阴阳别论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 注 二阳一阴者,阳明、厥阴之为病也。背为阳,厥阴主春阳肝木,故引背痛也。】
     脉要精微论

  背者,胸中之腑,背曲肩随,腑将坏矣。   【 注 肩背为阳,胸腹为阴。阳为腑,阴为脏。心肺居于胸中,而俞在肩背,故背为胸之腑。】
     玉机真脏论

  冬脉太过,则令人解(亻亦),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月少)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 注 肾为生气之原而主闭藏,太过则气外泄而根本反伤,故为懈惰少气。生阳之气不足,故脊中痛。心主言而发原于肾,根气伤故不欲言也。其不及则心肾水火之气不能交济,故令人心悬如病饥。(月少)中,胁骨之杪,当两肾之处,肾之生阳不足,故(月少)中冷也。肾合膀胱,肾虚而不能施化,故小便变而少腹满也。】  春脉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 注 春木之阳,生于肾水之阴,阴气虚寒,以致生阳不足,故胸痛引背也。胁胠,乃肝肾之部分,生气虚而不能外达,故逆满于中也。】  秋脉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   【 注 肺主周身之气,太过则反逆于外而为背痛,肺之俞在肩背也。】
     脏气法时论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 注 手少阴心脉,起心中,上挟咽,出胁下,循臑内,下肘中,循臂内后廉。手少阳小肠脉,上手臂,循臑内,出肩解,绕肩胛。二经气实,故有是痛。胁支满者,少阴之支络满痛于胁下也。】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   【 注 夫肺主气而发原于肾,肾为本,肺为末,母子之经气相通,是以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病则气逆,故喘咳也。肺腧在肩背,气逆于上则肩背痛而汗出,逆于下则尻阴胻膝皆痛也。】
     血气形志篇

  欲知背俞,先度其两乳间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齐脊大椎,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肺之俞也。   【 注 此论取五俞之法。五脏之俞,皆在于背,背者胸之腑也,故先量其两乳,而后定其背之俞焉。以草量其乳间,中折之,更以他草度此草,去半已,使与中折之草,拄为三隅,以一隅上齐脊之大椎,两隅分而拄下,当其下俞之尽处,是肺俞也。】
     疟论

  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   【 注 此言邪从风府而客于脊背之间者,发作有早晏也。】  中于背者,气至背而病。
   【 注 中于背,邪即舍于背间,卫气行至背与所舍之邪相遇,故病作。】
     举痛论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濇,脉濇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 注 背俞之脉者,足太阳之脉也。太阳之脉循于背,而五脏六腑之俞皆在太阳之经,故曰背俞之脉。脏腑之血气皆注于俞,故寒客之,则脉濇而血虚,血虚则痛矣。】
     风论

  肾风之状,脊痛不能正立。
   【 注 肾主骨,故脊痛不能正立。】
     脉解篇

  太阳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  【 注 强上引背者,头项强而引于肩背也。太阳之脉,上额交巅,从巅别下项,挟脊抵腰中,阳气大而争扰于上,故使其强上也。】
     气府论

  督脉所发,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至骶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   【 注 大椎以下至尻尾之长强计十三穴,及下两旁之会阳穴,共十五穴也。大椎在项后大骨上陷中,陶道在大椎下节间,身柱在三椎下节间,神道在五椎节间,灵台在六椎节间,至阳在七椎节间,筋缩在八椎节间,脊中在十一椎节间,悬枢在十三椎节间,命门在十四椎间,阳关在十六椎间,腰俞在二十一椎间,长强在脊骶端,会阳在阴尻骨两旁,属太阳膀胱经。自大椎至骶骨凡二十一节,连项上三椎,共二十四节,或曰应二十四气。】
     标本病传论

  脾病,身痛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 注 病先发于脾,则身痛体重,一一 原作「二」,据文义改。日而之胃则胀,二日而之肾则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而之膀胱则背(月吕)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马莳曰:冬之人定在亥,谓土败而水胜也;夏之晏食在寅,木旺而土绝也。】  肾病,少腹腰脊痛胻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 注 病先发于肾,则少腹腰脊痛,三日而之膂膀胱则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三日而之胃则腹胀,三日而之肝则两胁支痛。冬之大明在辰,土旺而水灭也。夏之晏晡在亥,水绝而不能生也。】  胃病,胀满,五日少腹腰脊痛胻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昳。   【 注 病先发于胃,故胀满,五日而之肾则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而之(月吕)膀胱则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五日而之脾则身体重,再六日不已而死。冬夜半后者,土败而水胜也。夏日昳者,乃阳明所主之时,土绝而不能生也。】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邪中人也,方乘虚时,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   【 注 此手足三阳之络,皆循颈项而上于头面。膺背两胁者,复循头项而下于胸胁肩背也。】  心脉微急,为心痛引背;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出。   【 注 诸急为寒,心为火脏,寒微则只薄心之界分,故心痛引背;大则为盛,微盛则逆于心下而为心痹引背,行于上则心精随气上凑于目而泪出也。】  肺脉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微大为肺痹,引胸背,起恶日光。   【 注 肺寒热者,皮寒热也。寒在皮毛,故微急也。肺主气,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鼻,若有瘜肉而气不通,皆肺气虚寒之所致。气微盛于上,则为肺痹引胸背,盖气从下而上也。阴血少,故恶日光,金畏火也。】  肾脉缓甚为折脊。
   【 注 督脉属肾贯脊,缓则督脉懈弛,故脊折也。】
     经脉篇

  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癎疾,头顖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   【 注 太阳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腰似折。盖太阳之气生于膀胱水中而为诸阳主气,阳气者柔则养筋,故是主筋所生之病则为痔,经络沉以内薄则为疟,厥逆于下则为癫为狂。顖项鼽目腰背腘踹诸证,皆经络所循之部分而为病也。】  肾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脊上项,当肩胛左右,实则脊强,挟脊之有过者。
     经筋篇

  足太阴之筋,其内者着于脊,其病下引脐,两胁痛,脊内痛。  足少阴之筋,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骨度篇

  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一,奇分在下,故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   【 注 此脊背之骨度也。项发以下至背骨者,自项后之发际,至背骨之大椎,计长二寸五分。膂骨,脊骨也。自背骨之大椎,循膂骨以下至尾骶,计二十一节,共长三尺。上节每节长一寸四分一厘,其奇分之九厘在下节计算,故膂骨以上计有七节,每节长一寸四分一厘,则七得七寸,四七二寸八分,共九寸八分。又每节一厘,共计九寸八分七厘,故曰九寸八分分之七也。】
     营气篇

  营气循脊下尻,又从三焦注胆出胁,又循脊入骶。
     癫狂篇

  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
   【 注 脊痛者,寒气乘于地中也。脊,背也。《易》曰:艮其背,艮为山,止而不动,乃坤士之高阜者。】
     厥病篇

  厥心痛,与背相控。
   【 注 背为阳,心为阳中之太阳,故与背相控而痛,心与背相应也。】
     五癃津液别篇

  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 注 阴阳不和者,少阴与阳明之不和也。阴阳之气不和,则液与精不合,使液溢于骨外而下流于阴矣。液溢于外,则髓液皆减而下,是不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背脊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