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门 - (TXT全文下载)

茅根切、葛根切各半斤,水三升,煎一升半,每温服一盏,哕止即停。【庞安常方】
  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下。
  呕哕不止厥逆者,芦根三斤切,水煮浓汁频饮二升,必效,若以童子小便煮服,不过三升愈。【《肘后方》】  又方:酢和面作弹丸二三十枚,以沸汤煮熟漉出,投浆水中,待温,吞三两枚。哕定即不用再吞,未定至晚再吞。【《兵部手集》】
  心痞呕哕,心下痞坚:生姜八两,水三升,煮一升,半夏五合洗,水五升煮一升,取汁同煮一升半,分再服。【《千金》】
  温病发哕,因饮水多者:枇杷叶去毛炙,香茅根各半斤,水四升,煎二升,稍稍饮之。【庞安常方】
  肾气上哕:肾气自腹中起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吐,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此由寒伤胃脘,肾虚气逆,上乘于胃,与气相并。《难经》谓之哕,《素问》云病深者其声哕,宜服此方;如不止,灸期门、关元、肾俞穴。用吴茱萸酢炒热,橘皮、附子去皮各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九。【《仁存方》】
  哕逆不止:石莲肉六枚炒赤黄色,研末,冷熟水各半盏,和服便止。 【《图经》】
  治欬逆不止:用柿蒂十五枚,白盐梅半个,水一盏煎六分,不拘时温服。 【《医统》,下同】
  寒(食戹)呕哕:用吴茱萸泡过,青橘皮去白各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服。  又方:用川椒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送下。  又方:用陈皮、枳壳各二钱煎服。

  齅法:治咳逆服药不效者,用硫黄、乳香等分,以酒煎,令患人以鼻齅之效。一方用雄黄一味,煎酒齅。
  久患咳噫,连咳一二十声者:取生姜汁半合,蜜一匙头,煎令热,温服。如此三服立效。
    针灸

  《灵枢经》曰:黄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
  《甲乙经》曰:烦心,客寒热,善哕,劳宫主之。  脾逆气寒,厥急烦心,善唾哕噫,胸满激呼,胃气上逆心痛,太渊主之。  《千金方》曰:少海,主气逆呼吸,噫哕呕。  温留,主伤寒寒热,头痛哕衄,肩不举。  又方: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
  又方:灸脐下四指七壮。
  胃中热病善哕,灸三里三十壮,穴在膝下三寸。  《济生方》曰:灸欬逆,其法: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骨间是穴,丈夫及乳小者,以一指为率正,男左女右,与乳相直间陷中动脉处是穴,艾炷如小豆许,灸三壮。  《卫生宝鉴》曰:一切呃逆不止,男左女右,乳下黑尽处一韭叶许,灸三壮;病甚者,灸二七壮。  《古今医统》曰:呃逆,灸膻中、中脘、气海、三里。  《医学纲目》日,气逆发呃,取膻中、中脘,先补后泻;不已,再取三里、肺俞、行间。  噫呃服药无效,灸期门必愈。

    医案

  《儒门事亲》曰:一妇人头重壮热,面红,寒热往来,干呕咳逆,胸胁痛,不能转侧,耳鸣,食不下,先以涌泻,复服益元散加青黛、薄荷末调二三服,前证俱减。戴人诊之曰:此病常欲痛哭为快。妇曰:然。常有此,不知何谓。戴人曰:少阳相火凌烁肺金,金受火制,屈无所告,肺主悲,故欲痛哭而为快也。再加归芍黄连解毒汤数剂全瘥。
  《丹溪心法》曰:一女子年踰笄,性躁味厚。暑月因大怒而咳逆发,举身跳动,脉不可诊,神昏,视其形气俱实。曰:膈上有痰,怒气连郁,痰热相搏,气不得降,非吐不可。以人参芦煎饮,大吐顽痰数碗,昏睡一日而安。人参入手太阴,补阴中之阳者也;芦则反是,大泻太阴之阳。女子暴怒气上,肝主怒,肺主气,怒则气逆,肝木乘火侮肺,故咳逆而神昏。参芦善吐,今痰尽气降火息,金气复位,胃气得和而解。
  赵立通年近五十,质弱而多怒。七月炎暑,大饥索饭于家,不能急具,因大怒,两日后得滞下病,口渴。自以冷水调生蜜饮之甚快,滞下亦渐缓。如此五七日,召予。视脉稍大不数,遂令止蜜水,渴时且令以人参、白朮煎汤调益元散与之,滞下亦渐收。七八日后觉倦甚发呃。予知其因下久而阴虚也,令其守前药,然滞下尚未止,又以炼蜜饮之,如此者三日,呃犹未止。众皆尤药之未当,将以姜附饮之。予曰:补药无速效,附子非补阴者,服之必死。众曰:冷水饮多,得无寒乎?予曰:炎暑如此,饮凉非寒,勿多疑。待以数日,药力到,当自止。又四日而呃止,滞下亦安。
  陈择仁年近七十,厚味之人也,有久嗽病而作止不常。新秋患滞下,食大减,至五七日后呃作。召予视之,脉皆大豁,众以为难。予曰:形瘦者尚可为。以人参、白朮汤下大补丸以补血,至七日而安。
  超越陈氏二十余岁,因饱后奔走数里,遂患哕病,但食物则连哕百余声,半日不止,饮酒与汤则不作,至晚发热,如此者二月,脉濇数,以血入气中治之,用桃仁承气汤加红花煎服,下污血数次即减。再用木香和中丸,加丁香服之,十日而愈。
  洪孺人年二十六岁,夏月因事为长上所阻,怒气郁抑不得舒,须臾就浴,汤热不可近,怒气复增,就闷绝昏倒,乃以衣遮掩就房,须臾咳逆大作,每一声,必浑身为跳跃,仍复昏闷,凡三五息一作,脉不可诊。予曰:此膈上有痰逆为怒气所郁,痰热相搏,气不得降而逆,非吐则不可。是时夜半,又事出仓卒,适有人参芦二两在彼,浓煎饮之,大吐稠痰二升许,通体得汗,困睡半夜而安。
  《医学正传》曰:东阳李氏子病伤寒阳明内实,医与补药治而成发呃。十日后,召予诊其脉,长而实大,与大承气汤大下之,热退而呃亦止。
  盘松周氏子得伤寒证,七日热退而呃,连声不绝,举家仿徨。召予诊脉,六脉皆沉细无力,人倦甚。以补中益气汤作大剂,加炮附子一钱,一日三贴,兼舆灸乳根、气海三处,当日呃止,脉亦充而平安。
  《医学准绳六要》曰:一老人内伤饮食,消导未减,一人误与润肠丸二服,下清水,胀痛转甚;一人复投巴豆丸二服,致咳逆不止。用大剂六君子汤二贴至五贴全止,补养而愈。
  《医学纲目》曰:予长兄九月得滞下,每夜五十余行,呕逆食不下,五六日后加呃逆。与丁香一粒噙之立止,但少时又至。遂用黄连泻心汤加竹茹饮之,呃虽少止,滞下未安。如此者十余日,遂空心用御米壳些少濇其滑,日间用白朮、陈皮之类补其虚。自服御米壳之后,呃声渐轻,滞下亦收而安。
  有病伤寒将愈,忽患呃逆,予与古人治呃逆之药殆遍,皆不愈。计出无奈,遂用皂角末吹入鼻中,得嚏而呃逆止;少时又呃,又与皂角末,嚏而止者,凡数百次。其嚏时出痰涕渐多,自是呃逆渐疏,至二三日而止。此是合经草刺鼻嚏之法,故书之。
   噫气门

    黄帝素问

     诊要经终论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   【注 足太阴脉入腹属脾,故为腹胀。手太阴脉上膈属肺而主呼吸,故为不得息。胀满则升降难,不得息则气道滞,故为噫为呕。】
     痹论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   【注 邪薄心下,鼓动而上干心脏则烦,故烦则心下鼓也。逆气暴上,则喘而嗌干。心主噫,心气上逆而出,则善噫也。】
     脉解篇

  太阴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   【注 噫者嗳气也,太阴之气,从阳明而上出于心,则为噫也。】
     刺禁论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注 心在气为噫,噫则心气绝矣。】
    灵枢经

     经脉篇

  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   【注 脾是动则病气而及于经,从经而及于脏腑,故为舌本强呕痛胀诸证。善噫者,脾气上走心为噫。】
     九针篇

  心主噫。
   【注 噫者,中焦之逆气上走心也。】
    金匮要略 【汉 张机】

     三焦竭证

  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
    丹溪心法 【元 朱震亨】

     论证治

  嗳气,胃中有火有痰,不可服软石膏丸。本方痰条下云:噫气吞酸,此系食郁有热,火气冲上,黄芩为君,南星、半夏、陈皮为佐,热多加青黛。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病属痰火

  胃中郁火,膈上稠痰,饮食郁成,宜祛痰火也,润下丸、古萸连丸。
     治分虚实

  气盛实嗳,食罢嗳转,腐气甚则物亦嗳转,多伤食湿热所致,二陈汤加苍朮、神曲、麦芽、姜炒黄连或保和丸。  不因饮食常嗳者虚也,盖胃有浊气,膈有湿痰,俱能发嗳,六君子汤加沉香为君,厚朴、苏子为臣,吴萸为使;气逆匀气丸,或苏合香丸;甚者灵砂以镇坠之。
    医学正传 【明 虞抟】

     总论

  《内经》曰:胃为水谷之海,无物不受,若夫湿面鱼腥生冷水果,以及烹飪调和粘滑难化等物,恣食无节,朝伤暮损而成清痰稠饮,滞于中宫,故为嘈杂嗳气,吞酸痞满,甚则为翻胃噎膈,即此之由也。夫嘈杂之为证也,似饥不饥,似痛不痛,而有懊憹不自宁之况者是也。其证或兼嗳气,或兼痞满,或兼恶心,渐至胃脘作痛,实痰火之为患也。治法以南星、半夏、橘红之类以消其痰,芩、连、栀子、石膏、知母之类以降其火,苍朮、白朮、芍药之类以健脾行湿,壮其本元。又当忌口节欲,无有不安者也。
    证治要诀 【明 戴思恭】

     噫气吞酸

  噫气、吞酸、吐酸者,宿食所为,故曰中脘有饮则嘈,有宿食则酸,噫气吞酸,嗳宿腐气,逆咽酸水,亦有每晨吐清酸水数口,有日间无事者,亦有膈间常如酸折,皆饮食伤兼中脘虚所致,生料平胃散加神曲、麦蘗各半钱,或八味平胃散。
    古今医统 【明 徐春甫】

     脾胃不和有痰有火

  丹溪曰:嗳气为胃中有痰有火。春甫谓嗳气多是胃气不和,窒塞不通,则嗳气,何以见之?凡人食饱后多有嗳气,由饮食饱则胃不舒畅而致然也。噫气若非食后,则为胃虚而不和。丹溪谓痰与火,特一端耳。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

     总论

  《内经》所谓噫,即今所谓嗳气也。宣明五气论以心为噫,痹论以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至真要大论以太阳司天,少阴之复,皆为哕噫。四时刺逆从论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阴阳别论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脉解篇太阴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此乃噫从心出者也。厥阴在泉,腹胀善噫,得后于气则快然如衰。玉版论太阴终者善噫。《灵枢》云:足太阴是动,病腹胀善噫。又云: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仲景谓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是故能噫。又云:上焦不归者,噫而吞酸。不归者不至也。上焦之气不至其部,则物不能传化,故噫而吞酸。由是观之,噫者是火土之气,郁而不得发,故噫而出。王注解心为噫之义,象火炎上,烟随焰出,如痰闭膈间,中气不得伸而嗳者,亦土气内郁也。
    方

  槟榔散 【《千金方》,下同】  治脾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忧恚不乐。  槟榔八枚,皮子全 人参 茯苓 陈曲 厚仆 麦蘗 吴茱萸 白朮各二两  右八味,治下筛,食后,酒服二方寸匕,日再。一方用橘皮一两半。  又方 治腹胀善噫,食则欲呕,泄澼溏下,口干,四肢重,好怒,不欲闻人声,忘误,喉痹。  黄连一两 禹余粮二两 白朮 干姜各三两 大麻子五两 桑白皮八两 大枣二十枚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消食膏酒 治脾虚寒劳损,气胀噫满,食不下通,善噫。  猪膏三升 宿姜 吴茱萸 白朮
  右四味,捣茱萸、白朮等二味,细细下筛为散,内姜汁膏中,煎取六升,温清酒一升,进方寸匕,日再。
  三台圆 【《济生方》】  治五脏寒热积聚,胪胀肠鸣而噫,食不生肌肤,甚者呕逆。若伤寒疟已愈,令不复发。食饮后服五丸,多者十丸。常服令人大小便调和,长肌肉。  茯苓半两 大黄 前胡各二两 硝石 葶苈 杏仁各一升 厚朴 附子 细辛 半夏各一两  右十味为末,蜜和,捣五千杵,丸如梧子大,服五丸,稍加至十丸,以知为度。
  嗳气方 【丹溪,下同】
  南星 半夏 软石膏 香附
  右作丸,或作汤服之。盖胃中有郁火,膈上有稠痰故也。
  顺气木香散 治气不升降,胸膈痞闷,时或引痛;及酒食过伤,噫气吞酸,心脾刺痛,女人一切血气刺痛。  砂仁 官桂 甘草炙 陈皮 厚朴 丁皮 茴香 桔梗 苍朮 木香 干姜 良姜  右,水煎服。

  异香散 治胃气不和,腹胁胀满,饮食难化,噫气吞酸,一切冷气结聚,腹中刺痛。  莪朮炮 益智 甘草炙 三棱各六两 青皮 陈皮各三两 厚朴二两 石莲肉一两  右銼,每服三钱,水煎,姜三片,枣一枚,入盐一捻,同煎服。
  透膈汤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胸膈满闷,噎塞不通,噫气吞酸,胁肋刺痛,呕逆痰涎,食饮不下,并皆治之。  木香 白豆蔻 缩砂仁 槟榔 枳壳麸炒 厚朴姜制炒 半夏汤泡 青皮去白 橘红 大黄 (石卜)硝甘草炙,各一钱  右作一服,水二锺,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锺,食远服。
  益中丸 健脾暖胃,消化冷痰。治中满胀闷,噫气吞酸,心腹时痛,不进饮食  神曲炒黄 麦糵炒 干姜炮 高良姜炒 陈皮各二两 枳壳去瓤麸炒 肉豆蔻面裹煨 丁香各半两  右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温米饮或白汤送下。
  姜枣丸 治胃寒痰逆,噫气吞酸,胸膈不利,不思饮食。  生姜去皮切片,焙干,四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丁香各一两  右为细末,用蒸熟枣肉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不拘时候,米饮送下。
  匀气丸 治气虚浊升多嗳。
  草豆蔻 橘皮 沉香 人参各五钱 益智仁 檀香 大腹子各一两  右为末,饭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淡姜汤下。
  祛痰火丸 治胃火痰火嗳气。
  南星 半夏 香附 石膏 山栀各等分  右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服,或姜煎服亦可。
  十味保和汤 【《医统》,下同】  治胃气虚而滞作嗳。  人参 茯苓 陈皮 半夏姜制 白朮各一钱 藿香 香附 砂仁各六分 木香 炙草各三分  右,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温服。
  枳壳散 治心下否闷,作痛多噫,气如败卵。  枳壳 白朮各五钱 香附子一两 槟榔二钱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日三服,不拘时。
  半星丸 治痰火气嗳。
  半夏姜制 南星姜制 软石膏 香附子 栀子各等分  右为末,神曲为丸服。

    单方

  久患欬噫:生姜汁半合,蜜一匙,煎温呷,三服愈。 【《外台》】
  诸气呃噫:橘皮二两去穰,水一升,煎五合,顿服。或加枳壳尤良。 【孙氏方】
  呃噫不止:川椒四两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酢汤下神效。 【经验方】
  伤寒呃噫:枳壳半两,木香一钱,为末,每白汤服一钱,未知再服。 【《本事方》】
  噫不下食:取崖蜜含,微微咽下。 【《广利方》】
  噫吐酸浆:浆水煎头垢豆许,服一杯效。 【《普济方》】
  伤寒呃噫,日夜不定者:用荜澄茄、高良姜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六升,煎十沸,入酢少许服之。【《图经》】
    针灸

  《灵枢经》云:黄帝曰:人之噫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一曰:补眉本也。  《脉经》曰:右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肺脉也。苦短气咳逆,喉中塞,噫逆,刺手阳明经治阳。  《甲乙经》曰:热病发热烦满而欲呕哕,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胁痛,不可反侧,咳满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呕吐血,气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舌中烂,掌中热,饮呕,劳宫主之。  肠中寒,胀满善噫,闻食臭,胃气不足,肠鸣腹痛泄,食不化,心下胀,三里主之。  热病汗不出,善噫,腹胀满,胃热讝语,解溪主之。  《千金方》曰:少海,主气逆噫哕呕。  陷谷,主腹大满,喜噫。
  蠡沟,主数噫,恐悸,气不足,腹中悒悒。  大敦,主哕噫。又灸巨阙。
  劳宫,主气逆噫不止。
  噫哕膈中气闭寒,灸腋下聚毛下附胁宛宛中,五十壮。  噫哕呕逆,灸石关百壮。
  《古今医统》曰:噫气,取脾经穴中脘[脾经穴中脘:按中脘当为任脉经穴。]。
    医案

  《丹溪心法》曰:宣州人病心下蓄积痞闷,或作痛,多噫败卵气,用枳壳散,证皆除。气上筑心膈,噫气稍宽,脉之右关弱短,左关左尺长洪大而数,此肝有热,宜泻肝补脾,用青皮一钱,白朮二钱半,木通、甘草各二钱,煎下保和丸十五粒、抑青丸二十粒而愈。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呃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