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验方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医藏 - 中医典籍
文件大小:0.2mb。
书籍内容:

  集验方 洪氏

  卷第一

  治伤寒时气、温疫初起方

  治伤寒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始得一、二日者方。

  真丹砂(一两末)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之,取一升顿服之,覆取汗,忌生冷物。(《外台》卷一)

  卷第一

  治疫气伤寒,三日以后不解者方

  好豉(一升绵裹) 葱白(切一升)

  上二味,童子小便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覆取汗,神效。(《外台》卷一)

  卷第一

  治伤寒中风方

  治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姜擘枣,次切余药,以水七升,煮枣令烂,去滓,乃内诸药,水少者益之,煮令微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儿以意减之。初一服便得汗出者,后服小小阔其间,如不得汗者,小小促之,今其药势相及,汗出自获,如服六物青散法。若病重者昼夜服,特须避风。若服一剂 时不解,病证不变者,当更服之,至有不肯汗出者,服二、三剂乃愈,服此药食顷,亦当饮热粥以助药力。若初得病甚,便以火发汗,火气太过,汗出不解,烦躁不得寐,因此汤加龙骨牡蛎各三两,减桂心、生姜各一两,不用芍药。若虚劳里急,腹中痛者,取前桂枝汤二升,加胶饴一升,适寒温分再服。若得大汗出者,只用桂枝二两。发汗后重发汗,亡阳谵语,其脉反和者不死。发汗已解,半日许重发烦,其脉浮数,可复发汗,宜桂枝汤方。忌海藻、生葱、菘菜等。(《外台》卷二)

  桂枝汤方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吃稀粥一升助药力,覆取微汗,神术散,治伤寒、伤风,头痛、体疼、恶寒、无汗方。

  苍术(二钱) 荆芥 本 干葛 麻黄 甘草(炙各一钱)

  上锉作一贴,入姜三片、葱白二茎,水煎服。(《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卷第一

  治伤寒汗出不解如疟方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便解,属桂心(一两十七铢) 杏仁(十六枚去尖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一十六铢去节) 生姜(上七味,切、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两沸,掠去沫,乃内诸药,煮得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忌海藻、菘

  卷第一

  治伤寒胸闷、腹满方

  治伤寒、温病等三日以上,胸中满,陶氏云:若伤寒、温病已三、四日,胸中恶,欲令吐者,服酒胆方。

  苦酒(半升) 猪胆(一枚)

  上二味,和,尽服之,吐则愈,神验。支云:去毒瓦斯妙。(《外台》卷一)

  治伤寒七、八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有粪,谵语,大柴胡汤方。

  柴胡 半夏(汤洗各八两) 生姜(四两) 知母 芍药 大黄 葳蕤 黄芩(各二两)甘草(一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外台》卷一)

  生地黄汤:治伤寒有热,虚羸少气,心下满,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黄(三斤) 大黄(四两) 大枣(二十枚擘) 甘草(一两炙) 芒硝(二合)

  上五味,合捣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绞取汁,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二)

  卷第一

  治伤寒后呕恶不食虚羸方

  治伤寒虚羸少气,气逆苦呕吐方。

  石膏(一斤碎,绵裹) 竹叶(一把)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半夏(一升洗) 生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饮一升,日三服。

  治伤寒后,干呕不食,芦根饮方。

  生芦根(切一升) 青竹茹(一升) 粳米(三合) 生姜(二两切)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随便饮,不瘥重作。(《医心方》卷十四)

  栀子豉汤,治吐下后,虚羸欲死方。

  栀子(十四枚) 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内豉又煮三、四沸,去滓,分再服。(《外台》卷治伤寒吐,虚羸欲死方。

  鸡子十四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乃内豉四合,复煮两、三沸,去豉,分再服。(《医心方》卷十四)

  卷第一

  治伤寒后烦渴及口干方

  治伤寒后,结热在内,烦渴,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五两) 龙胆(三两) 黄芩(一两) 栀子仁(一两) 苦参(一两) 黄柏(二两) 栝蒌上八味,捣筛为末,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七丸,饮下日三,不知稍增,忌猪肉、冷水。

  (《治伤寒热病,口干喜唾方。

  干枣(二十枚擘) 乌梅(十枚碎)

  二物合捣,蜜和,含如杏核大,咽其汁。(《医心方》卷十四)

  卷第一

  治伤寒后下利脓血及发斑方

  治伤寒后,下利脓血,柏皮汤方。

  黄柏(二两) 黄连(四两) 栀子仁(十四枚擘) 阿胶(一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内胶令烊,温分再服。忌猪肉、冷水。

  (《治伤寒热病十日以上,发汗不解,及吐下后诸热不除,及下利不止斑出方。

  大青(四两) 甘草(炙二两) 阿胶(炙珠二两) 豉(一升绵裹)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二味,取三升半,去滓,乃内胶令溶,分温三服,欲尽更作,当使有余,渴者当饮,但除热,止吐下,无毒,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一)

  治伤寒五、六日,斑出以后汤方。

  猪胆(三合) 鸡子(一枚) 苦酒(三合)

  上三物,合和,煎令三沸,强人尽服之,羸人煎六、七沸,分为两服,取汁出为效。(《外台》卷一)

  卷第一

  治伤寒鼻衄、喉痛、疮方

  伤寒鼻衄,肺间有余热故也,热因衄自止,不止者方。

  牡蛎(十分左顾者) 石膏(五分)

  上二味,酒服方寸匕,先食,日三、四,凡衄亦可用。一方以浆服之。(《外台》卷二)

  治伤寒热病,喉中痛,闭塞不通,乌扇膏方。

  生乌扇(一斤切) 猪脂(一斤)

  上二味,合煎,药成去滓,取如半鸡子,薄绵裹之,内口中,稍稍咽之,取瘥,忌酒,蒜等又升麻汤方升麻(三两) 通草(四两) 射干(二两) 羚羊角(三两屑) 芍药(二两) 生芦根(切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为三服,徐徐服。(《外台》卷二)

  治伤寒兼 疮,王叔和云:其候口唇皆生疮,唾血,上唇内有疮如粟者,则心中懊 痛,如此则此虫在上,乃食五脏,若下唇内生疮,其人喜眠者,此虫在下,食下部方。

  取鸡子一枚,扣头出白,与漆一合熟和,令调如漆,还内壳中,仰吞之。食顷或半日,或下虫,或吐虫,剧者再服乃尽,热除病愈。凡得热病,腹内热,食少,三虫行作求食,食入五脏及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药,不尔 虫杀人。(《外台》卷二)

  卷第一

  治伤寒阴阳毒方

  阴毒者,或伤寒初病一、二日便成阴毒,或服汤药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喉咽不利,毒瓦斯攻心,心下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甘草(二分炙) 升麻(二分) 当归(一分) 蜀椒(一分) 鳖甲(四分)

  凡五物,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行五里复服,温覆,中毒当汗,汗则愈。若不汗,病不除,重服。(《医心方》卷十四)

  阳毒者,或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之后变成阳毒,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面赤狂言,或走、或见鬼、或吐血下利,其脉浮大数,面斑斑如锦,喉咽痛,下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治,宜服升麻汤方。

  升麻(二分) 甘草(二分炙) 当归(一分) 蜀椒(一分去目) 雄黄(二分) 桂心(一分)

  凡六物,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行五里顷复服,温覆手足,中毒则汗,汗

  卷第一

  治伤寒手足疼痛欲脱方

  治毒热攻手足,肿疼欲脱方。

  浓煮虎杖根,适寒温以渍手足,入至踝上一尺。(《外台》卷二)

  又方酒煮苦参以渍之。(《外台》卷二)

  又方取常思草绞取汁,以渍之,一名苍耳。(《外台》卷二)

  治热病手足肿欲脱者方。兼治天行。

  以稻穣灰汁渍之佳。(《外台》卷二)

  治毒热病攻手足肿,疼痛欲脱方。

  煮马粪若羊粪汁渍之。(《外台》卷二)

  又方猪膏和羊粪涂之,亦佳。(《外台》卷二)

  卷第一

  治伤寒手足热疼欲脱方

  取羊屎煮汁以淋之,瘥止,亦治时疾阴囊及茎肿,亦可煮黄柏洗之。(《外台》卷二)

  卷第一

  治天行诸病方

  治天行病,上气咳嗽,多唾粘涎,日夜不定,生姜煎方。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集验方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