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百问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医藏 - 中医典籍
文件大小:0.31mb。
书籍内容:

婴童百问 明 鲁伯嗣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卷之一

  初诞第一问

  护养法第二问

  噤风撮口脐风第三问

  脉法第四问(无方)

  变蒸第五问

  五脏所主第六问(无方)

  五脏病证第七问(无方)

  肝脏第八问

  心脏第九问

  脾脏第十问

  卷之二

  肺脏第十一问

  肾脏第十二问

  面上证气色总见第十三问(无方)

  发搐第十四问

  急惊第十五问

  慢惊第十六问

  脾风第十七问

  急慢脾风下痰轻重第十八问

  惊痫第十九问

  惊风第二十问

  卷之三

  天钓内钓第二十一问

  盘肠气第二十二问

  胎惊风第二十三问

  胎风遍身软第二十四问

  项软第二十五问

  五软第二十六问

  五硬第二十七问

  风症风热第二十八问

  痉第二十九问

  夜啼客忤惊啼第三十问

  卷之四

  胎疾第三十一问

  解颅第三十二问

  囟陷、囟填第三十三问

  目内症第三十四问

  耳病第三十五问

  鼻病第三十六问

  口疮、鹅口、重第三十七问

  重舌、木舌、弄舌第三十八问

  齿迟第三十九问(无方)

  喉痹、腮肿第四十问

  卷之五

  语迟第四十一问

  滞颐第四十二问

  龟背、龟胸、鹤膝行迟第四十三问

  腹痛第四十四问

  腹胀第四十五问

  腹中有癖第四十六问

  痞结第四十七问

  积痛第四十八问

  积滞第四十九问

  诸热症第五十问

  卷之六

  伤寒正受伤寒夹惊第五十一问

  小儿伤寒与时气同异第五十二问

  伤寒表里第五十三问

  伤寒咳嗽伤风第五十四问

  百内嗽第五十五问

  喘急第五十六问

  潮热第五十七问

  壮热温壮第五十八问

  黄疸第五十九问

  呕证吐乳证第六十问

  卷之七

  热吐第六十一问

  寒冷呕吐哕逆第六十二问

  霍乱吐泻第六十三问

  病第六十四问

  泻利第六十五问

  冷泻第六十六问

  热泻第六十七问

  伤食泻第六十八问

  惊泻第六十九问

  诸色痢第七十问

  卷之八

  脱肛并痔症第七十一问

  便血脏毒第七十二问

  大便不通第七十三问

  小便不通第七十四问

  大小便不通第七十五问

  五淋第七十六问

  遗尿第七十七问

  尿白浊第七十八问

  疳证第七十九问

  疳伤第八十问

  卷之九

  虚羸第八十一问

  胃气不和虚冷第八十二问

  食积冷热第八十三问

  虚实肿胀第八十四问

  蛔虫第八十五问

  阴肿疝气第八十六问

  盗汗骨蒸第八十七问

  自汗第八十八问

  渴症第八十九问

  烦躁第九十问

  卷之十

  第九十一问

  疟证第九十二问

  痈毒肿疖第九十三问

  恶核瘰第九十四问

  发斑第九十五问

  丹毒赤游肿第九十六问

  疮癣第九十七问

  瘭疮第九十八问

  麻证水痘第九十九问

  疮疹第一百问

  序一

  余读医书而得治天下之道:人之生也以元气。元气伤则病,绝则死。天下之治也以纲纪,纲纪者,国之元气也,纲纪紊则变,疲则亡。纲纪莫大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四者明则元气壮,虽有欢兜、有苗,巧言、令色、孔壬,亦皮肤疮疥之疾、旋自愈矣,不足忧且迁而畏也。小儿医者,尤当保其元气者也。嗟乎!为天下而保纲纪如小儿之元气,天下何足治乎。高平郭定静之以进士作州,不究其用而没,尝得是书于邳,其子坤知兰田,镂以传,余观之有感焉,于是乎书。正德元年丙寅夏六月十八日,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奉提学陕西按察司副使和顺王云凤书于正学书院之戒惧斋。

  序二

  郭君静之,予同年也,尝守邳州,百废具举。其所藏有婴童百问者,相传以为鲁伯嗣学,奈无左验,竟未知其是否。

  按医史钱乙字仲阳,宋之明医也,始以颅囟著名,享年八十有二,终于家,其所着有婴孺论百篇。今玩所藏之书,其论证处方,殊为详备;但中间所称,又有葛氏肘后方、千金方,及仁斋直指方、陈氏方,诸方或者乃钱氏遗意,抑亦鲁伯嗣学之所辑录者与?静之既卒,厥子坤知兰田县事,家训,遂绣梓以传,其善继善述,方将有所为云。长安萧谦子豫书。

  序三

  人受天地之气以生,纯和完懿,固无不平,而其安全调护之功,必有待其人之所以平之者而后得。况婴童为人之始,气犹未定,疾为易感,保而育之者,顾可不知所慎哉。苟不疾焉,是堤而预为之取,则气之欲其平也难矣,予一日得所谓婴童百问者而读焉,乃欣然叹曰:保婴之道其尽是乎!古之人神睿明哲,于凡人之所病,无不洞究而默契之,故其为书,论辨详审,制合精当。观其立名为问,计目有百,每问下必浚之以源,表之以证,对之以疗,若将俟问,预为答之者,参会众说,自成一家,病无遗载,方有余奇,开卷昭然,蒙是发矣。盖扩仁之术,不但为已试之案而已。说者谓其出于鲁伯嗣学所编,今不复可考,但惜其见之者鲜,遂命工重锓以广其传。夫百病是触,一元用调,人之所以平之者,固无不至,而其所以受之天者,未有不复其平矣,是岂无益之谈也哉。先儒曰:事亲者不可不知医。予则曰:爱子者不可无是书云。故序。金坛王肯堂宇泰题。

  [卷之一] 初诞第一问

  婴童在胎,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成,五脏六腑百骸之体悉具,必借胎液以滋养之,受气既足,自然分娩,初离母体,口有液毒,啼声未出,急用软绵裹指,拭去口中恶汁,虽是良法;然仓卒之际,或有不及如法者。古人有黄连法、朱蜜法、甘草法,用之殊佳,免使恶物咽下,伏之于心,遇天行时气,久热不除,乃乘于心,心主血脉,得热而散,流溢于胃,而胃主肌肉,发出于外,故成疮疹之候,世之长幼,无有可免者。若根据初生拭口之法,得免痘疹之患,或有时气侵染,只出肤疮细疹,易为调理,亦孩童之幸也。杨氏云:初生拭口不前,恶秽入腹,则腹满气短,不能饮乳者,宜用茯苓丸加减治之。又法下胎毒,临产落草时,浓煎淡豉汁服极好,不可与辰砂、黄连、轻粉等。

  朱蜜法

  (葛氏肘后方)小儿初生,先用黄连甘草法拭口,吐其恶汁,稍时更与朱蜜,定魄安神。

  朱砂(一大豆许)上细研,以蜜一蚬壳许,和朱砂抹口中,非独镇心安神,能解恶毒之物,一生免痘疮之患。

  黄连法

  临月用黄连细切,捶碎绵裹,百沸汤泡拭口。

  甘草法

  预以甘草细切少许,产卧时以绵裹沸汤泡盏内,盖定。收生之际,急以软绵裹指,蘸甘草汁拭其口,次用黄连法、朱蜜法。

  牛黄法

  与朱蜜同,少加牛黄,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邪,辟恶气,除小儿百病。

  茯苓丸

  (直指方)治婴儿初生,其声未发,急以手拭其口,令恶血净尽,不得下咽,则无他病;稍迟恶秽入腹,则腹满气短,不能饮乳,或胎中受寒,则令儿腹痛不乳。

  赤茯苓黄连(冷证去此,加芍药)枳壳(炒)上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丸乳汁开下。

  [卷之一] 护养法第二问

  巢氏云:小儿始生,肌肤未实,不可暖衣,暖甚则令筋骨缓弱;宜频见风日,若不见风日。则肌肤脆软,易得损伤。

  当以故絮着衣,勿加新绵,天气和暖之时,抱出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可耐风寒,不致疾病;若藏于帷帐之内,重衣温暖,譬如阴地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又当薄衣,但令背暖,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否则令中风寒,所以从秋习之者,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冬月但着两薄襦,一复裳,可耐寒,若不忍见其寒,当略加耳,若爱而暖之,适所以害之也。又当消息,无令出汗,如汗出则表虚,风邪易入也。昼夜寤寐,常当慎之。其乳哺之法,亦当有节,不可过饱;或宿滞不化,当用消乳丸化积温脾等剂治之。陈氏所谓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少澡洗,及要背暖肚暖足暖,要头凉心胸凉,亦至论也。

  消乳丸

  (又名消食丸)治宿食不消。巢氏云:宿食不消,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生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胃气调和,则乳哺消化。脉沉者,伤食不化故也。

  缩砂仁陈皮京三棱(煨)蓬莪术(煨)神曲(炒)麦(炒,各半两)香附子上为末,面糊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送下。

  [卷之一] 噤风撮口脐风第三问

  初生噤风、撮口、脐风,三者一种病也。噤风者,眼闭口噤,啼声不出,舌上聚肉如粟米状,吮乳不得,口吐白沫,大小便皆通,盖由胎中感受热气,流毒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婴童百问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