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百问 - (TXT全文下载)

汤下。更灸关元穴百壮。良方中硫黄丸亦佳。

  醉头风饼儿

  僵蚕(去丝嘴) 天南星

  上件各等分细末。生姜自然汁和作饼。如折二钱大。浓五分。阴干。每服一饼。同平胃散四味者三钱重。水三大盏。姜五片。枣二个。先煎平胃散一沸。次下饼子。捶碎入。同煎一二沸。通口服。

  桃红散。治男子妇人气虚。攻注头目昏眩。偏正头疼。夹脑风。两太阳穴疼。眉棱骨痛。及治风痰恶心。头运欲倒。小儿伤风鼻塞。痰涎咳嗽。并宜服之。

  川乌(一两) 草乌(八钱) 天南星(半两以上三味水洗三次) 麝香 脑子(各一钱) 朱砂(半两别研细)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薄荷茶调下。温酒亦得。

  第十八问 身体疼痛流注不定

  答曰。身体疼者。其证不一。太阳证表未解。法当身体疼痛。太阳中湿。一身尽痛。若脉沉身体自利。痛者阴也。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咽喉不利。身如被杖者。阴毒证也。若风邪乘虚在于皮肤之间。淫淫跃跃。若刺一身尽痛。伤侵血气。动作如蛊毒之状者。巢氏谓之风蛊也。

  虎骨散。治妇人血风攻注。身体疼痛。

  虎胫骨(一两半) 桂心 芎 海桐皮 当归 牛膝 天麻 附子 骨碎补(各一两) 羌活(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温酒调下。

  透经汤。治身体疼痛。

  五积散(半两) 生附子(二钱)

  上件用水二盏。姜七片。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入麝少许。再煎三四沸。通口服。不拘时候。

  麝香丸。治白虎历节。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啮。昼静夜剧。及一切手足不测疼痛。

  川乌(大八角者三个生) 全蝎(二十一个生) 黑豆(二十一粒生) 地龙(半两生)

  上为细末。入麝半字。同研。和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令膈空。温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予得此方。凡是历节及不测疼痛。一二服便瘥。在歙川日。

  有一贵家妇人。遍身走注疼痛。至暮则发。如虫啮其肌。多作鬼邪治之。予曰。此正历节病也。三服愈。(凡云一字者。二分半也。)

  第十九问 朝食暮吐

  答曰。呕吐之病。皆繇三焦不调。脾胃不和。清浊相干之所致也。大抵呕吐本二证。呕者。呕而有声。俗所谓 是也。吐者。吐而有物。胃中虚冷则吐。若心下牢大如杯。或时寒热。朝食暮吐。脉如弦紧。则为虚寒相搏。胃气日亏。所以不能停留水谷。名曰胃反。

  紫金丹。治呕吐。心腹疼。

  丁香 木香 荜澄茄 胡椒 五灵脂(西者) 肉豆蔻(煨) 干姜(炮) 半夏末(半两) 附子(炮) 硫黄水 银砂子(二件如灵砂法炒青金头角一两)

  上为细末。半夏末姜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姜合丸。疗中脘停寒。胸膈结痞。呕吐恶心。不思饮食。

  木香 肉桂 附子 砂(纸上飞各一两) 陈皮 丁香 沉香 荜澄茄 青皮(去白各一两)茴香(一分炒)

  上为细末。次入 砂研。酒煮面糊为丸。每一两作二十丸。每服一丸。

  以生姜一块。剜如盒子。安药在内。湿纸裹煨。令香。去纸放温。细嚼盐汤送下。

  第二十问 妇人之病多因气生

  答曰。气以形载。形以气充。惟气与形。两者相待。气和则生。气戾则病。结为积聚。气不舒也。逆为狂厥。气不降也。宜通而塞则为痛。气不达也。宜消而息则为 。婴之为瘿。留之为瘤。亦气之凝耳。内经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惊则气乱。九气不同。故妇人之病。多因气之所生也。

  大七气汤。治惊恐恚怒相搏而痛。

  京三棱 莪术 青橘皮(净洗) 陈皮 藿香叶 桔梗 官桂 益智(各一两) 香附子(去毛二两) 甘草(半两)

  上为粗末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木香顺气散。理卫气。顺三焦。

  乌药 木香 香附子 姜黄 砂仁 甘草

  上为 咀。每服半两。水二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紫金丹。治气癖。气瘕。蛊胀病。(天台陈秀山传到不系产方)

  针砂(十两) 余粮石 硫黄(各二两)

  上先用药三件。同好醋入铁锅内煮干。碾为末。

  平胃散(十两) 莪术(二两) 缩砂仁 丁香 木香 独活 黄 枳壳(各一两) 白茯苓 大黄 黄连 黑牵牛 甘草 茱萸 槟榔 破故纸(各三两) 干漆(一两须好者生漆二两亦得)

  上件为细末。同前药末用酒糊为丸。桐子大。每日三五服不拘数。如病重则多服。忌盐酱油面生冷等物。

  第二十一问 猝然而死少间复苏

  答曰。世言气中者。虽不见于方书。然暴喜伤阳。暴怒伤阴。亦气中之源也。况忧愁不意。气多厥逆。往往多得此疾。便觉涎潮昏塞。牙关紧急。若概作中风候用药。非止不相当。多致杀人。经云。无故而喑。脉不至。不治自已。谓气暴逆也。气复则已。故猝然而死。少间复苏者。正谓此也。

  苏合香丸。疗传尸骨蒸。 肺痿疰忤。鬼猝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利。瘀血月闭。 癖下肿。惊痫鬼忤中人。小儿吐利乳。大人狐狸等病。

  苏合香油(一两入安息香膏内) 白术(二两) 丁香(二两) 朱砂(二两水飞研) 安息香(二两另为末用无灰好酒一升熬膏) 木香(二两) 白檀香(二两) 薰陆香(另研一两) 沉香(二两) 乌犀屑(二两) 荜茇(二两) 香附子(二两炒) 诃梨勒(煨去复选皮二两) 麝香(另研二两) 龙脑(研一两)

  上为细末研药和。用安息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

  早朝取井华水。温冷任意。化服四丸。

  第二十二问 病非疟之邪四时多病寒热

  答曰。风者。阳之气也。寒者。阴之邪也。阴气上升入阳中则发寒。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阴阳偏胜。寒热互作。经曰。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者。是也。妇人之病。证见寒热邪非暑气者。皆繇营卫之兆作也。且卫者气也。气为阳。阳微则恶寒。营者血也。血为阴。阴弱则发热。故妇人寒热。多因气血之所使也。或劳伤而体弱。或经闭而寒热。若此之类。久而不已。则成虚损之疾也。

  必应散。治久寒热。如疟状。

  熟地 槟榔 陈皮 草果(去皮) 当归 砂仁 甘草(炙) 柴胡(以上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去滓无时温服。合药时。忌鸡犬妇人见。

  赤芍 白术(各二两) 赤茯 当归 肉桂 鳖甲 川芎 枳壳 柴胡 黄 秦艽 桔梗 橘红 甘草(各一两) 木香

  上为 咀。每服三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第二十三问 因咳嗽经候不行

  答曰。咳嗽之说。古书有咳而无嗽。后人兼言之。大抵皆从肺出。其声响亮。不因痰涎而发者。谓之咳。言其声音闻于人。痰涎上下随声而发者。谓之嗽。如水之嗽荡。能荡其真气也。况肺主乎气。经云。营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久嗽损气。则血亦不足。遂致经闭不行。时发寒热。久久成劳者。气血俱损之故也。

  六神散。治妇人热劳咳嗽。月水不通。

  柴胡(去苗) 白术 青皮(去白) 当归 牛膝 牡丹皮(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用六两。入蜜四两炒令焦。入酒并童便各一碗。煎八九沸。去滓。分作六服。

  空心食前。

  紫菀丸。治肺气咳嗽。

  紫菀 防风 桑白皮(炙) 木香 贝母 人参 款冬花 葶苈(隔纸炒) 槟榔(各一两) 杏仁(炒) 天门冬(去心一两) 甘草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清米饮送下。食后服。

  第二十四问 咳嗽有红痰

  答曰。经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原其至理。虽因寒邪之为患。当分内外所伤。难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主皮毛。自皮毛而入中者。谓之形寒。胃脉络肺。食寒而为嗽者。谓之饮冷。水饮停积于胸膈。所以为痰。痰中有血者。乃心肺之相克也。肺属金而主气。心属火而行血。以五脏而言之。心肺皆居膈上。以五行论之。金火应乎相制。故痰中有血者。此火克乎金。心胜乎肺。久而不已。亦变成劳。难经所谓七传者死。亦此之类也。褚氏遗书云。喉有窍。则咳血杀人。肠有窍。则便血羸人。便血犹可止。咳血不易医。所以咳嗽有红痰者。多成虚劳之疾也。

  平肺汤。定喘治嗽。

  五味子 紫菀(洗去土) 陈皮(去白) 甘草(炙) 杏仁(泡去皮尖) 半夏(汤浸七次) 紫苏子 桑白皮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四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立验丸。治肺热而咳。上气喘急。不得坐卧。身面浮肿。不下饮食。消肿下气。止嗽。

  葶苈(十分研炒为末) 贝母(三分) 杏仁(一两半炒去皮尖) 赤茯苓 紫菀 五味子(各三分) 人参(一两) 桑白皮(一两炙)

  上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二服。甚者夜一服。加至三十丸。枣汤下。肿盛者食后服。

  止红散。治心肺客热。咳嗽吐血。

  柴胡(去苗一两) 胡黄连 宣连(各半两)

  上为末。入朱砂少许研和。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半盏。通口服。

  第二十五问 吐血衄血齿衄舌上出血汗血

  答曰。气属乎阳。血属乎阴。阴盛则阳亏。阳盛则阴亏。经所谓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诸吐血衄血。繇阳气胜。阴之气被伤。血失常道。或从口出。或从鼻出。皆谓之妄行。其脉洪数者逆。微细者顺。阳明之经。行络于颐颔。阳明受邪。热血从齿出也。脾气通于口。心气通于舌。心脾二经被伤。血故从舌出也。营血内通于脏腑。外萦于经络。藏则舍于肝经。行则出于心脏。又心之液为汗。令肝心二脏俱虚。血随汗液出也。

  内补芎归汤。治妇人血气羸弱。或崩伤过多。少气伤绝。腹中拘急。四肢烦热。面目无色。及唾血吐血。

  芎 熟地(各四两) 白芍(五两) 桂心(二两) 甘草 干姜(各三两) 大枣(四十枚) 当归(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柔脾汤。治吐血下血衄血。

  白芍 黄 甘草(各一两) 熟地(三两)

  上为 咀。每服三钱。水酒各一盏。煎八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

  琥珀散。治小便出血。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渣温服。

  第二十六问 妇人偏喜酸物或嗜冷

  答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者。酸苦甘辛咸是也。五味各有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是谓五入也。肝藏血。妇人以血为主。所以偏喜酸物食者。酸入肝而养血。血得其酸物。所以舍藏也。血虚多热。邪热蓄于上焦。烦躁内生。妇人虚烦。往往多嗜冷物也。

  茯苓半夏汤。治妊娠恶阻。心中愦闷。呕吐恶心。好啖咸酸物。

  旋复花 陈皮 桔梗 白芍 人参 甘草(炙) 芎 (各半两) 赤茯苓(三分) 干熟地 半夏(汤洗十遍一两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盏半。姜四片。煎八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清平汤。治血虚口燥。咽干喜饮。

  人参 半夏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甘草 当归 茯苓 柴胡(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二钱。水盏半。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

  第二十七问 妇人喜少怒多悲泣不止

  答曰。妇人无故悲泣不止。象如神灵。 或以祟祈祷。终不应。金匮谓之燥脏是也。为所欲不称其意。大枣汤主之。

  大枣汤。治妇人脏燥。

  甘草(一两) 小麦(三合)

  上 咀。每服三钱。水盏半。枣五枚。煎八分。去渣温服。

  第二十八问 咽中状如梅核或如炙肉

  答曰。有喉咙。有咽门。二者各有所司。喉咙者。空虚也。肺之系。气之道路也。肺应天。故属天气所生。有九节以通九窍之气。咽者。咽也。言可咽物。为胃之系。胃属土。地气所生。谓之嗌也。或阴阳之气痞结。咽膈噎塞。状若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或胸膈痰结。与气相搏上逆。咽喉之间结聚。状如炙肉之脔也。

  四七汤。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节注。呕吐恶心。

  半夏(五两) 茯苓(四两) 浓朴(三两) 紫苏叶(二两)

  上为 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

  二气散。治阴阳痞结。咽膈噎塞。状若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

  山栀子(炒) 干姜(炮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五分。去滓热服。食远。

  第二十九问 妇人足十指痛如油煎覆之则热痛风吹则冷痛

  答曰。孙真人云。有香港脚之人。先从脚起。或先缓弱。起行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膝枯细。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或举动转筋。或见食呕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痛。皆香港脚候也。黄帝所谓缓气湿痹是也。顽弱名缓风。疼痛为湿痹。寒中三阳。所患必冷。暑中三阴。所患必热。妇人足十指如热油煎者。此繇营卫气虚。湿毒之气。留滞经络。上攻心则心痛。下攻脚则脚疼。其脚指如热油所煎。亦气之类。经云热厥是也。

  换腿丸。治一切香港脚。即石楠丸。

  石楠叶 天南星(炮) 金钗石斛 萆 牛膝(酒浸一宿) 薏苡仁 羌活(不蛀者) 川续断天麻(锉) 防风(去芦) 当归 黄 甘草(各一两) 槟榔(二两半) 干木瓜(四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渐加至一百丸。温酒或木瓜汤下。空心食前。

  万灵散。治妇人香港脚。

  当归 赤芍 乌药 青皮(各一两) 白术 肉桂(各半两) 黑牵牛(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酒少许。煎八分。去滓温服。食前。

  活血丹。治妇人脾血久冷。诸般风邪湿毒之气。留滞经络。流注脚手。筋脉拳挛。或发赤肿。行步艰辛。腰腿沉重。脚心吊痛。及上冲胁腹膨胀。胸膈痞闷。不思饮食。冲心闷乱。及一切痛风走注。浑身疼痛。

  川乌(一两) 乳香(一钱半另研) 草乌(一两) 地龙(一两) 天南星(一两) 没药(三钱半另研) 牛膝(一两) 木瓜(一两)

  上为细末。入研药。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下。或荆芥汤清茶亦得。

  第三十问 妇人少年发少

  答曰。足少阳胆之经。其荣在发。足少阴肾之经。其华在发。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脉络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头。鬓发美。若血海弱。则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发少而秃。或有纯赤黄者。

  生发药

  蔓荆子 青葙子 莲子草(各一两) 附子(二字) 头发灰(一匙)

  上为末。以酒渍纳瓷器中。封闭经二七日。药成。以乌鸡脂和涂之。先以米泔洗发。然后敷之。数月生长一尺也。

  生眉毛

  七月七日乌麻。阴干为末。乌麻油和涂。眉即生妙。

  滋阴养血丸。治劳虚血弱。肌肉枯燥。手足多烦。肢节酸疼。鬓发脱落。面少颜色。腹拘急。痛引腰背。去血过多。崩伤内竭。胸中短气。昼夜不能眠。情思不乐。怔忡多汗。

  熟地 当归(各一两) 鹿茸(二两酥炙)

  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汤任下。不拘时。

  第三十一问 四肢如故但腹胀

  答曰。身肿及四肢者。本起于水。手足瘦削腹大者。本起于脾。或胀满或散者。气也。然腹胀之状。上下膨亨。或鼓之有声。喘息不便。繇上者不降。下者不升。气痞于中。无所归息。三焦浑乱。若猝然胀满。余无所苦。此繇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之。则气收聚。壅遏不通。是以胀满。内经云。脏寒生满病是也。若脐凸者难治。大便利者为逆。

  沉香导气丸。顺气消肿。

  黑白牵牛(各一两炒共取末一两) 青皮(去白同巴豆) 陈皮(去白同巴豆) 沉香 槟榔(半两锉碎用巴豆五十粒去皮膜将三味炒黄色去巴豆不用) 全蝎(炒) 荜澄茄 丁香 胡椒(各半两) 续随子(一钱研) 萝卜子(三两炒) 甘遂(半两锉炒黄色)

  上为细末。用葱白研如膏和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炒酒酵煎汤下。醋汤亦得。

  神助丸。治四肢瘦。肚大。

  三棱 草果子仁 川楝子(各一两醋一碗煮干焙燥) 茴香 萝卜子 栗子内皮(各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桐子大。萝卜汤送下五十丸。虚者三十丸。

  第三十二问 病有血分有水分何以别之

  答曰。妇人月经通流。流则水血消化。若风寒搏于经脉。血结不通。血积为水。故曰血分。若先病。于后经水或断。名曰水分。其病易治。去其水。经自下也。若病患觉腹内胀。 外视如常。大便黑。小便赤。是其证也。

  椒仁丸。治因经水断绝。后致四肢面目浮肿。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水化为血。血不通则为水矣。

  五灵脂 吴茱萸(汤洗七次醋浸炒) 玄胡索(各半两) 芫花(醋浸一宿炒焦一分) 椒仁 甘遂(炒黄) 续随子 郁李仁(去皮研) 牵牛(炒熟各半两) 信砒(一钱研) 石膏( 通赤研细一分) 附子(炮熟半两) 木香(半两) 胆矾(一钱)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橘皮汤下一丸。临卧未通空心加一丸。腹未通日午再一服。

  葶苈丸。治因小便不利后。身面浮肿。致经水不通。名曰水分。其余逆顺。并同水气。

  葶苈(炒) 续随子(去皮研各半两) 干漆(一两)

  上为末。枣肉和丸。桐子大。煎扁竹汤下七丸。如大便利者。减葶苈续随子各一分。加白术半两。

  第三十三问 心腹痛或又有小腹痛

  答曰。经云。五脏猝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寒气稽留于脉外。故猝然而痛也。举痛论中所载痛病。共有一十七证。皆繇寒气之所致也。巢氏云。痛是脏虚受风冷。邪气乘心也。其痛发有死者。有不死成疹者。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者。名为真心痛。朝发夕死。夕发朝死。若腑脏虚弱。风邪客于其间。痛随气之上下。或上攻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上下相攻则心腹俱痛。或宿有风冷搏于血。血气停结。小腹痛也。

  醋煎散。治妇人血气腹胁刺痛。及产后败血。儿枕急痛。

  高良姜(一两) 当归 肉桂 白芍 橘红 乌药(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醋各半盏。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时。

  木香通气丸。治气刺疼痛。

  京三棱 莪术(各四两) 芫花 木香 槟榔 大腹子(各一两)

  上将米醋三斤同煮。令醋尽。独去芫花。炒令干。余五味切片子。焙为末。白面糊和丸。如豌豆大。橘皮汤下三十丸。以止为度。

  玉抱肚。治停寒痼冷疾。心腹刺痛。常系于脐腹间甚妙。郑主簿传一方。用针砂如上法炒讫。止入 砂半两。并不用余药。

  针砂(一两铁铫内炒用柳条或小竹不住手搅烟出为度放冷) 白矾 粉霜(各二钱) 砂(半两)

  上件。白矾等三味同研为细末。与针砂拌和作一服。以水数点洒。用匙拌拥令浓。皮纸为贴。阔二寸以上。长四五寸。贴之。外以帕子系疼处。或常系脐下。如觉太热。即以衣衬之。若药力过。再洒水如前拌用。其热如初。可用四五次。药力退则将针砂再炒过。别入余药。仍可用。

  五香拈痛丸

  木香 官桂 丁香 乳香 藿香叶 沉香(各半两) 斑蝥(七枚) 巴豆(三粒去油)

  上八味为细末。白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第三十四问 下利经水反断

  答曰。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胃。水谷之海也。肠胃虚弱。为风邪冷热之气所乘。不能腐化谷食。先泄后变成利也。受热则赤。虚寒则白。谷气内亏。津液耗减。所以下利而经水反断也。经云。利止经当自下。故宜先治利也。

  大断下丸。治下利不止。

  附子(二两) 细辛(去芦一两半) 干姜(三两) 高良姜(五两) 肉豆蔻 诃子皮(各二两)龙骨 赤石脂(各三两) 牡蛎(醋纸泥固济火 二两) 酸石榴皮(去穣醋炙黑心存性二两)白矾(二两火飞) 阳起石(火烧赤醋淬别研三两)

  上为细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空心下。

  渗湿汤。治湿胜濡泄。

  白术(一两半) 苍术(半两炒) 浓朴 肉桂 丁香 干姜(各一两) 陈皮 细辛 白茯苓(各一两) 肉豆蔻(半两) 砂仁(二两) 附子(二只八钱者同姜炒令赤去姜先炮切片)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一盏。食前热服。

  第三十五问 妇人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

  答曰。此妇人因伤寒之病。热入于血室也。何以明之。室者。屋室也。谓可以停止之处。人身之血室者。营血停止之所。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也。冲为血海。王冰云。阴静海满而去血。内经云。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者。是也。若经水适来。感其寒邪之所搏。则热入血室。其证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也。若施治其病者。当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地黄汤。治热入血室。

  生地(三两) 柴胡(八两) 人参 黄芩 甘草(炙各二两) 半夏(汤炮七次二两半)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 煎一盏。去滓温服。

  龙齿琥珀散。治产前产后血虚。心神恍惚。语言失度。睡卧不安。

  茯神(一两) 人参 龙齿 琥珀 赤芍 黄 牛膝(去芦各三分) 麦门冬(去心) 生地(各一两半) 当归(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小柴胡加地黄汤。治伤寒发热。或发寒热。经水适来或适断。昼则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神。亦治产后恶露方来。忽然断绝。

  柴胡(一两一分) 人参 半夏 黄芩 甘草 生地(各半两)

  上咀片。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去滓温服。

  来复丹。亦名正一丹。此药配类二气。均调阴阳。夺天地冲和之气。乃水火既济之方。可冷可热。可缓可急。善治营卫不交养。心肾不升降。上实下虚。气闭痰厥。心腹冷痛。脏腑虚滑。但有胃气。无不获安。

  硫黄(舶上透明者一两) 硝石(一两同硫黄并为细末入定锅内微火炒用木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不可火太过恐药力竭再研细名二气末) 太阴玄精石(研水飞二两) 五灵脂(须五台山者水澄去砂日干研) 陈皮(去白) 青皮(去白各二两)

  上用五灵脂二橘皮为细末。次入玄精石末及前二药末拌匀。好醋打糊为丸。豌豆大。每服三十粒。盐汤下。甚者五十粒。

  第三十六问 颠狂之病何以别之

  答曰。入并于阴则为颠。入并于阳则为狂。皆繇风邪之所致也。颠者。猝然仆地。呕吐涎沫。口 目急。手足撩戾。无所觉知。良久乃苏。狂者。或言语不避亲疏。或因自高贤。或弃衣逾走。亦有自定之时。又在有胎之时。其母猝大惊。亦令子气发痫。其颠有五。一曰阳颠。二曰阴颠。三曰风颠。四曰湿颠。五曰劳颠。此皆随其感病之繇而命名也。又有牛马猪狗颠。以其颠发之时。声形状似于牛马等。故以为名也。俗云。病颠之人。忌食六畜肉。颠发之状。悉皆象之。

  大圣一粒金丹。治诸风惊痫。

  大川乌头 黑附子 白附子(各二两) 白蒺藜(炒去刺) 五灵脂(各一两) 没药(半两别研)白矾(枯半两别研) 白僵蚕(一两去丝炒) 麝香(半两净肉)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女科百问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