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林庙展谒记 - (TXT全文下载)
,屏前为座,座前为公案。由云屏左门进,过穿堂,两傍列丹棱素绢方灯四对,高约一丈,朱书“世袭衍圣公”五字。
二堂左为启事厅,导者请余进,启事官起迎,导者代道来意,启事官肃余坐于匟,呼茶进。余出名刺,启事官接而转授阍者递入。少顷,一吏举余刺出,向余鞠躬,道请随之入。再过穿堂,逾阈,下阶向西转,入阁门,复南行,过重门折西,入垂花门。广庭植花树,转北升云石阶,一院南向,户牖雕镂,金碧稍剥落,院外列吏,四蓝布袍加玄,见余升阶,趋辟中门,导余进院。
院五楹,中楹横匾金书“忠恕堂”三字,地上满铺花罽,正中设一匟,匟上施红绒,垫中置紫榆几,匟后为高几,上陈珐琅鼎一具,三鹤为足,高可二尺半,制极华贵,左右康彩螭耳罍各一,高与鼎等。再左百果一盘,再右孔雀羽一扇。两傍列枬木,格橱高约八尺,嵌以玻璃,内陈玉石磁珀诸珍玩。匟前分列交椅八张,披垫如匟,间以小方高几。四椅后展大画屏,靠壁置照身大镜,门左二椅一几,北向承尘施素绘,悬明角璎珞宫灯二对,彩绘琉璃灯四对,满堂红一对,中楹两柱悬皇十一子聊。左壁为前袭衍圣公庆镕楷书《忠恕堂记》,堂为六十七代袭衍圣公谥恭悫毓圻燕居之所,右壁为前袭衍圣公令贻行书《列祖谟训》,布置极庄严典丽,从吏请余就宾位坐。
俄见一吏入白:“公爷到!”余起立,见一少年从吏进,丹颜腴貌,玄绒褂、青缎袍、素袜、粉底玄缎方头履,神极端凝,知为袭公。相见礼毕,公就北向之椅坐,余起,请上主位坐,以童稚逊不敢,嗣语余曰:“某不肖,不克恢宏先圣之大道,更劳老先生与海内耆俊相弼护,愧感不尽。”余答以谦词,旋谈圣门状况。忽见卫车之着袍戴毡笠者忽忽至,进与余为礼,通名姓,圣裔,名祥杕,字莲舫,圣庙执事官。询所护送者,为前浙省主席张难先,自济南来谒林庙,趁午车返建业。莲舫人颇磊落,与谈甚洽。余向袭公请谒圣期,公定以明晨复命,侍者转知奉祀官,谨为预备,余乃举茗兴辞,公送至阁,余请止,公命莲舫送至大堂阶下。
返寓片刻,莲舫从一吏捧袭公刺,代表答拜,并告奉公爷谕,请余移居圣府,余敬谢之。复以顷间于府门见所悬贴文告署衔“圣公府”判朱而无钤印,问诸莲舫,莲舫告余云:“公印己于民十八年,被教部呈行政院,饬省行县夺去矣!”莲舫告辞,余送如礼。
(四)
按:袭公,名德成,字达生,至圣七十七代孙。年才十四龄,已如成人,局度端凝,言动中礼,不愧圣门宗子。惟声音短浊,美中不足,或当发育时期生理变态亦未可?定公为七十六代袭衍圣公,令贻遗腹子,生数岁,母夫人及庶母相继逝。有二姊,一出阁,一巳字。无同胞伯叔,父母故,由堂伯母任保育兼代主家政,府事则由孔庭耆老协同处理之。
考孔庭继袭,虽例定世嫡,顾自八代谦(后名斌,《史记》作慎,字子顺,相魏封文信君)以长子鲋(一名鲋甲,字子鱼,或称子鲋,亦称孔甲)嗣。
宋公之系:汉成帝绥和元年正月,诏求殷后,得鲋。裔孙吉封为殷绍嘉侯。三月进爵,为公地百里,国于沛。平帝元始二年,更封为宋公。吉薨,子何齐嗣;何齐薨,子安嗣;至圣至安十六代矣。
光武帝建武五年,改封为殷绍嘉公;十三年,复封为宋公,安薨,无嗣,罢封。谦三子;鲋,腾,树。长子之后承殷统,中子之后奉至圣祀,以血统论至圣,至安大宗已断矣。又考汉书《王莽传》,云:“更封殷后宋公孔弘为章昭侯。”与阙里家谱所载复不合。九代腾,谦之中子。
汉高帝十二年,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封腾为奉祀君。由腾传至二十代完。袭封褒亭侯,薨,无子。魏文帝以其弟赞之子羡绍封,是谦以中子之后奉至圣祀之统又断。二十二代震,袭封宗圣侯。晋武帝泰始三年冬十二月攺封奉圣亭侯。至二十六代鲜。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袭封奉圣亭侯,旋改封崇圣侯。查晋武帝泰始三年至宋文帝元嘉十九年,相距一百七十六年,所传秪有四世。
考《晋书孝武本纪》载:“太元十一年秋八月庚午,封孔靖之为奉圣亭侯。”又《宋书》载:“晋明帝太宁三年,诏给奉圣亭侯孔亭四时祀孔,祭直如泰始故事。亭五代孙继之博塞无度,替慢不祀。”宋文帝元嘉八年,有司奏夺爵。至十九年,又授孔隐之兄子熙,先谋逆,又失爵。二十八年,更以孔惠云为奉圣侯,后有重疾,复失爵。孝武大明二年,又以孔迈为奉圣侯,迈薨,子荼嗣,有罪失爵。此东晋至刘宋继袭之次序也。《国史》撰述必有考征,断非毫无证据者,按阙里谱内并无靖之、亭、继之、隐之、惠、云、迈、荼诸人之系。元嘉十九年,封奉圣亭侯者,正史所载孔隐之也,阙里谱内所载孔鲜也。事同一年,名则迥异,则当时世次纪载已经参差,或以大宗无人,遂取旁支代袭,后因鼎祚屡移,子孙不嗣,家乘失传,殆由于此。
至三十二代嗣悊英,悊又因中原土断,南北分宗时代,封爵袭次,纪载均失其实。
四十六代圣佑: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东封泰山,远幸曲阜,谒林庙,改曲阜为仙源县,授圣佑为奉礼郎,年才十一。天禧五年,袭文宣公,年三十五。薨,无嗣,以从弟宗愿袭。
四十七代若蒙,宗愿长子。神宗熙宁元年二月,袭封衍圣公。哲宗元佑元年,攺封奉圣公。元符元年,坐事废,以弟若虚袭。徽宗崇宁中薨,仍以若蒙长子端友绍封。
四十八代端友,崇宁三年,袭封衍圣公。高宗南迁,建炎二年,赴扬州陪位,不克归,遂寓于三衢,薨,无子,以弟端操之幼子玠嗣。玠薨,以从父子璠嗣。璠薨,复以玠子搢嗣。搢薨,又以璠子拯搃嗣。拯薨,子文远嗣。文远薨,子万春嗣。然此为南宋光、宁二宗时,袭封所谓南宗也。
当时尚又搃子元措金章宗明昌二年袭封衍圣公。哀宗天兴二年,授光禄大夫。时元伐金,汴京失守。元太宗命远东平仍袭封主祀事,薨,无子,以弟元纮之孙浈嗣,此所谓北宗也。
五十四代思晦复以疏远入嗣。六十一代宏绪薨,更以其弟宏泰嗣。六十四代尚贤薨,无子,以从弟子衍植嗣。六十五代以下皆衍植裔,是孔庭大宗,断而继者屡矣。
据孔继汾阙里文献叙考云:“宋室南渡,鲁入金源,居者行者,各守王官,南绝北斩,冢嗣弗传。”又云:“大宗不嗣,器必有归勉。勉,文肃宗党所推,虽例传世嫡,因乱因绝,已久非大宗一系矣。”
(五)
晚膳后,夕晖犹在树杪,乃步行出寓,一览城内风俗。街道颇平直,洋车子壁髹黑漆,白铜轮輨,幨幰彩缘,輢軡俱饰以珐琅,光彩炫人,他处所未见。屋宇多齐整,筑以水磨砖,祟墉修脊,朱户隆基,盖孔氏闻达者之第也。
街上除闻叫卖货物之声外,无喧嚣叱詈诸野语,洵美且任仁,圣贤之化犹未泯焉。行人内穿文绮,外均罩以布袍,中流以下有系青布裳于袍上者,殆衣锦尚絅之。遗意欤!
城西南完好,东北则颓堕,为民十九冯阎之役,中央军夏斗寅师被围十一昼夜,凭城固守,援至,围始解。城东北被大炮轰坏数处,谯楼、雉堞摧毁过半,刻多未修复。商肆规模极小,以非绾毂之区。
考曲阜古县,本在城东二里许之古城村。真宗大中祥符间,因轩辕氏诞生地改县为仙源,徙治寿邱,在今城东八里,即今所谓旧县也。历金、元、明。至武宗正德七年,流寇刘七犯阙里。明年,山东按察使司佥事潘珍疏请改建今城,城周八里三十六步,高二丈,厚半之,池深一丈广。过之门凡五,东曰:“秉礼”,西曰:“宗鲁”,正南曰:“仰圣”,东南曰:“崇信”,北曰:“延恩”。
至圣庙,在城正中,庙之基即古阙里。《水经注》云:“孔庙东南五百步有双石阙,故名阙里。春秋鲁定公二年,雉门及两观灾。(注:两观,阙也。)”又《史记鲁世家》:“焬公筑茅阙门,盖阙里者,阙下之里也。”又《论语》:“有阙党,阙。”而荀子曰:“仲尼居阙党。阙里,阙党本一也。”
庙东为衍圣公府,又东为鼓楼。出鼓楼折北为陋巷,巷北为颜子庙。阙里坊东南为学使、校士馆,又东为南池,或云灵光殿旧址,或云即鲁僖公泮宫,六十一代衍圣公宏绪营为别业。清高宗乾隆二十年,七十一代衍圣公昭焕,白于山东巡抚白钟山,即其故址改建行宫。圣庙之西为四氏学,学东南为矍相圃,西为曲阜县学,学西为曲阜县衙,此曲阜新城建置,及城内附城古迹名胜之大概也。
即昏归寓,仲光部郎来回拜,一仆掖之入。谈话间,圣府司库马君来送柬,袭公约明晚宴余于府内,阅知单,按姓名询马君,皆为曲城搢绅,马君复传袭公命,坚请移寓府中,光翁亦同劝驾。余以寓外便,挽马君代恭辞,马君去,光翁亦辞归。
同寓书贾赵君,燕人,年逾知命,风雅士也,常来曲阜收罗古籍,谈及方志,云:“以边鄙之志为珍贵。”更阑就寝。
黎明起盥、栉毕,用牛酪饽饽。庭中柳眼初醒,梅萼乍绽(北方气冷,花时较南方迟),立阶前赏之,心神殊怡旷,马君来请谒圣,遂易礼服往。
经东鼓楼,过圣府前,升层阶,进毓粹门,二警士左右立,门三间,绿瓦矫檐,柱栋丹雘,下阶为庭,古木交荫,有碑亭十余座,唐、宋、金、元各一,余为清代列帝祭告及修庙御制碑。 转北为大成门,门北五间南向,丹楹朱户,沤钉兽环,楣闶金饰,层阶飞檐,列戟二十四;中楹悬清世宗御书联曰:“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两掖门,左曰:“金声”;右曰:“玉振”。
余由中左门进孔庭,奉祀官及耆老十余人长袍大褂,青鞋玄帽,分站两傍,肃立为礼,余遍答之。门内置长案,列凳八,马君导余坐案左,庙役进茶毕,奉祀官持钥前行启殿门。
降阶为广庭,阶柏数十株,夭矫凌霄,庭东南隅有古桧一,传为至圣手植,考手植桧原有三株。宋时大成门内有御赞殿,二株在殿前,高六丈余,围一丈四尺,在左者文左纽,在右者文右纽。一在杏坛东南隅,高五丈余,围一丈三尺,枝蟠屈如龙形,世谓之再生桧。晋怀帝永嘉三年枯死,隋恭帝义宁元年复生。唐高宗干封二年又枯死,宋仁宗康定元年又复生。金宣宗贞佑二年春正月庙毁于兵火,三桧为烬。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复萌芽生。东庑废址隙间,三氏学教授张頿移植故处。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庙灾,复毁于火。清世宗雍正十年庙工告成,复生新条,今高约二丈,然半枯矣。
庭北为杏坛。考杏坛在宋以前本为庙殿旧址。宋真宗天禧间,四十五代孙道辅监修,祖庙移殿于北,不欲毁其旧迹,因庄子有“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语,乃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杏坛”。石刻“杏坛”二大字,金党怀英篆。(按:怀英,字世杰,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金世宗大定十年进士。由莒州军事判官累迁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卫绍王,大安三年卒,年七十有八,谥文献。怀英工篆籀,善属文。修《辽史》未成,致仕后,章宗诏直学士,陈大任继之。见《金史文艺传》。)
(六)
杏坛东、西、南古木蓊薆,皆千数百年物。坛北为大成殿,殿九间,高约八丈,红墙覆黄瓦,重檐修脊,觚棱藻饰。中闶上有直榜金书“大成殿”三字。栋牖门棂雕镂,朱漆彩绘,金碧耀日。墀深约三丈,广倍之,绕以白石景云栏。四隅白石螭首,矫出约六尺蟠龙,白石巨柱承以交花武夫,础琢工极美。
正阶三出,陛中镶团龙,文白石一方,东西阶各一出,亦护以白石雕栏。余从东阶升,转北即正殿,殿门凡五,中门,已洞启。肃敬进,阈颇高,殿深四楹,地铺方炼砖,承尘方罫,蓝底绘金团龙,间绕白交莲,榱、桷、棼、棁、梁、栋、楹、欂皆丹,刻青金彩楹,逾二围,下承琢花大础。
正殿奉至圣塑像,高约六尺,秉镇圭,冕十二旒,服十二章(各县学宫圣像多九旒九章,海阳学亦然)。南向坐匰,高约二丈,朱漆蟠金龙,像后为扆黄帐半卷。匰前为长案,红漆金缘,无案衣,上陈爵豆、香炉、烛台、靠具皆备。问清颁周铜祭器,云因时局杌陧,移藏圣府。
案前列俎三,纯红漆。左右四配十二哲塑像,执躬圭,冕九旒,服九章,元衣纁裳,端坐东西向。圣贤塑像极庄严,然色泽黯淡,似久未装饰者。殿枋上挂清历代皇帝御书,匾额两楹悬清世宗御书,联曰:“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清高宗御书,联曰:“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奉祀官爇香展拜席,余向至圣前,行三跪九叩礼,次四配,次十二哲,次出殿门。
降西阶,诣东西庑,庑供从祀先贤先儒木主剡,上为圆首,下有趺,朱地金书,案上陈供具,上香,跪叩如礼。再进左翼门,谒崇圣祠,祠五楹,祀至圣太高祖肇圣王木金父公、高祖裕圣王祈父公、曾祖诒圣王防叔公、祖昌圣王伯夏公、考启圣王叔梁纥公。
祠后为家庙,庙五楹,奉至圣始祖,及二、三世祖与中兴祖木主。祠前为庭,庭右一井为至圣故井,井右为鲁壁即《尚书》发见处。庭南为诗礼堂,堂亦五楹,堂东庑为礼器库,有唐槐、宋银杏各一树,堂南为承圣门。
礼毕,出左翼门,经大成殿前,进右翼门,谒启圣祠,祠五楹,奉至圣、考启圣王叔梁纥公,诸王塑像冠服如制。祠后寝殿,三楹,奉启圣王夫人颜氏木主。
祠前为庭,庭南为金丝堂,明时移建,堂五楹。西庑为乐器库,堂南为启圣门。
礼毕,出右翼门,由大成殿东角门,诣后殿即至圣寝殿,殿七楹,制杀正殿。匰奉至圣夫人亓官氏木主,考至圣年谱,十九岁娶于亓官氏,二十岁子鲤生,六十七岁夫人亓官氏卒。
行礼后,仰瞻寝殿,栋前一孔如拳,问之马君,云:“系民十九围城之役,被炮弹所穿,弹堕地不爆。”旋指地上一碎砖,告余曰:“此即受弹堕碎者。”脱当日弹爆,即寝殿毁矣!斯殆神灵呵护乎?
由寝殿左北进,过重墉,入朱门,达圣迹殿。殿五楹,藏圣像及圣迹、图、诸石刻;内行教像一,晋顾恺之画。宋太祖及真宗赞。传记曰:“家庙所藏衣燕居服,颜子从行,谓之小影。最真唐刘禹锡新州庙碑,谓尧头禹耳,华冠象佩,取之自邹鲁者,即小影也。”
又凭几像一,唐吴道子画、赞,同前记曰:“家藏唐吴道子画,先君夫子按几而坐,从以十弟子者,亦谓之小影。其立而颜渊,侍者谓之行教,已有石本小影,但摩传之。虑久而讹,今亦刻之,贞珉庶久,不失其真。”又司寇像二,皆摩吴道子画。又燕居像二:一吴道子画,宋米芾赞;一失名,明陈凤梧赞。又乘辂像一,服司寇服,乘安车,一人执舆,一人策马,十弟子从行。又圣迹图百二十幅,无署款,均为世宝,尤以清圣祖御书“万世师表”四字,字大约二尺,勒于石上,石作古铜色,现云霞文,金光四射。初见之,皆以为镂于铜上者,诚稀世之珍。各石俱有木座,复以木框,嵌玻璃罩之外,并加锁,可观而不可扪也。
圣迹殿左为神庖,再左为后土祠,右为神厨,再右为瘗所,各三间,有廊。再北为弄,弄北为崇垣,垣东西为角楼,重谯飞檐,拱卫圣域。
转南行经大成殿,低徊久之。出大成右门,下阶,西出观德门,折南循庙垣行,赭垩剥落,抵曲城正南门即仰圣门。门长闭,另于东南隅别辟一门,曰:“崇信”,以通内外。仰圣门内为金声玉振坊,坊南距仰圣门不百武,坊北为石桥,下穹洞而上护石雕栏,渠已湮,桥两端且陷于土,约四五尺。
北为棂星门,门外左右列下马碑,门内正北为太和元气坊,左侧为德侔天地坊,右侧为道冠古今坊。又直北为至圣庙坊。又北为圣时门,五间三洞,门内为璧水桥三座,桥左侧为快睹门,右侧为仰高门,门各三间,直北曰弘道门,又北曰大中门,门各五间,二门左右皆有角门。
又北曰同文门,制如大中,汉、魏、隋、唐诸碑在其下,左右不设垣,甬道旁列前明四御碑。又北为“奎文阁”七间,敬藏胜朝列帝宸翰于其上。“奎文”之名,金明昌五年,章宗所命也。阁左右掖皆有门,门左右值房各五间,为庙庭有司斋所。其东南院旧为衍圣公斋宿处,恭遇皇帝临幸,阙里皆驻跸于此。门西向内正斋五间,敬设宝座,左右厢各三间。
进奎文阁而北为广庭,庭北为大成门,由庭东复出毓粹门,自棂星门至奎文阁,古木成列,约四百株,从南向北望,蔚然深秀。各坊桥、门、阁隆崇雄伟,庄严不可名状。圣庙面积约地二大顷有半,较燕京太庙尤伟大。
出毓粹门再进圣府,会袭公于忠恕堂,请观周代铜器,公谓固藏内院,约晚宴时请鉴赏。旋与公及莲舫合拍一照于堂之云石阶前,成七律一首以纪之,少坐,辞归寓。
(七)
考圣庙之始,本因至圣旧宅,于周末即所居之堂,为庙三间,并藏素所乘车及几、席、剑、履诸遗物。
汉明帝永平中,鲁相钟离意出私钱万三千,付户曹孔治夫子车,献帝时被焚。
魏文帝黄初二年春正月,诏鲁郡修起旧庙,置百石吏守之。
西晋之乱,阙里被寇,庙荒。
孝武帝时,清河李辽以奉表经阙里,见庙庭倾颓,表请蠲复丁户,以供洒扫,延宿学讲经,帝不省。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冬十二月,诏修先圣庙。
魏孝静帝兴和三年,兖州刺史李珽命工雕素圣容,傍侍十子。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夏六月,诏鲁郡以时修治孔子庙宇,务尽崇焕。
隋炀帝大业七年,曲阜令陈叔毅修孔子庙。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下兖州作宣父庙。
高宗干封元年,诏兖州都督霍王元轨大修文宣公庙。
玄宗开元七年,兖州刺史韦元圭同三十五代嗣褒成侯璲之又修。
代宗大历八年,兖州刺史孟休鉴修庙门。
懿宗咸通十年,天平军节度使、濮郓曹等州观察使、三十九代孙温裕上言:“兖州频年灾歉,文宣王庙堙堕都废。修营差人自镇赍持钱料赴兖州,据庙宇毁倾处修葺,不扰州县所需。兖州非臣本界,须有申奏,伏乞天恩,允臣所请。”报可。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诏大将作,庀材鸠工,复命内侍二人董其役,大加营葺。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冬十一月,东巡过鲁,勒修饰祠宇。
天禧二年四十五代孙道辅上章言:“祖庙卑陋不称,请加修崇。”诏转运使以官钱葺孔子庙,即命道辅监督工役。五年,道辅又请得封禅,行殿余材,大扩旧制,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十六间。
仁宗嘉佑六年,赐御书飞白体殿牓。
神宗元丰元年冬十月,诏兖州以省钱修葺宣圣祠庙。
五年冬十一月,赐度牒三十本,差本路兵工、工匠,令四十七代孙、新泰令若升监修。
哲宗绍圣三年,勒转运使以省钱三千贯,又加修葺。
徽宗政和四年,颁御书“大成殿”额。
金熙宗皇统三年,勒行台拨钱万四千贯,修葺圣殿。
四年,再于行省拨钱万四千五百贯,发南京八作,见材助工役,至九年,正殿始成。
废帝正隆二年,又以羡钱修庙廊。
章宗明昌元年,降钱七万六千四百,缗修孔子庙,命干臣领其役以二年春兴工,五年秋告成。金末丧乱,庙复残毁。
元太宗九年,命五十一代衍圣公元措主修,官给其费,属军兴,仅复后殿奉先圣及十哲像。
世祖至元四年,恢复奎文阁。
十九年,同知济宁路总管刘用募民筑庙垣,植松桧千本。
成宗大德四年秋八月降钱修,盖从工部请也。秋八月兴工。冬十二月,诏罢,不急之役,因而中止。明年,复从济宁路达鲁花赤按檀不花议,又续修。又明年秋九月落成,殿宇凡百二十六楹,费十万贯有奇。
文宗天历二年,勒济宁路出官钱五万二千缗修葺。
至顺二年,五十四代衍圣公思晦请依前朝故事,四隅建角楼,仿王宫之制,诏从之。出山东盐课及江西、浙江学租添建。
顺帝至元二年,落成,至正元年树碑记其事。元季,圣庙复就堕坏。
明太祖洪武七年,五十六代衍圣公希学奏请修治,十年鸠工,十一年落成,二十年复谕工部重为修理。
成祖永乐九年,准工部请,发囚徒二百三十名,遣行人雷迅监督兴修。十二年春正月召回,更令法司拨囚一千名交孔氏子孙自督修。盖冬十二月谕工部:“孔庙,至敬之所,囚徒作践不便。”令山东布政使司遣官一员,率民匠三千人往修。十五年夏五月毕工。御制碑文纪成。
宣宗宣德九年,工部侍郎周忱以公务经曲阜,捐俸修金丝堂,又于庙外西南隅构堂三间为更衣所。
英宗天顺四年冬十月,重修启圣王寝殿。
八年,诏巡抚山东副都御史贾铨重修阙里先圣庙。宪宗成化二年告成。
十六年,帝从六十一代衍圣公宏泰之请,发帑增广庙制,正殿为九间,余皆更新,二十三年工成。
孝宗宏治十二年夏六月甲辰,庙灾,诏巡抚都御史何鉴亲诣相度,发帑银十五万二千六百两有奇,重建正寝各殿,金丝、奎文各堂阁,大成、大中各门。经始于十三年春二月,落成于十七年夏五月。帝亲制碑文纪成功。
穆宗隆庆三年,巡抚都御史姜廷颐等,以香税及罚锾一千六百两营葺孔庙。
神宗万历六年,巡抚都御史赵贤出香税罚锾又重修。
二十年,巡按御史何出光创建圣迹殿于内,立石刻圣迹百二十图。
二十二年,巡按御史连标等,又以香税罚锾及库羡银三千两重修孔庙。
二十九年,巡抚都御史黄克缵倡藩臬捐银二千两又重修。
三十六年,济宁兵巡副使王国桢等捐银三百两修两庑。
熹宗天启六年,曹州州同某捐修大中门。
清世祖顺治十二年,山东巡盐御史王秉干出银二千两,并劝所属公捐修奎文阁。提学佥事戴京曾、施闰章等先后又略为补葺。
圣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