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文件大小:0.2mb。
书籍内容:

续藏经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弟子)太泉.等纯.兴灯.心亮.净焕 录
旅泊庵稿序

  天地一逆旅也。日月往来。山河流峙。逆旅中之世界也。二乘禅寂。四生升沉。逆旅中之众生也。三世诸如来。历代诸祖师。逆旅中之舟航也。三藏十二部。三千七百则。逆旅中之舆杖也。粤自道法东嬗。龙象代兴。或乘运而生。或应缘而起。虽庄严梵行而视缘境常若空华。虽广坐道场而等此身有如幻寄。首楞严经云。旅泊三界。示一往还。昭此旨也。
  为霖霈公禅师。佩洞上之法印。续石鼓之灯传。自其开法兹山。唱道双塔。抉去风尘之翳眼。喝破道路之迷关。三十年于此矣。辛亥之秋顿谢曲录。长扶楖栗。山陬水涘任意以逍遥。佛境魔宫随缘而自在。然而杖锡所至即成丛林。搥拂偶拈皆为法社。师之迹愈晦而道愈显矣。於是会城缁素启请殷懃。宝福舟车重茧往反。师不能终遁。遂以是岁之夏振锡还山。余逐队迎谒。屡夕谘参。因得读师近刻语录。师自署曰旅泊庵稿。嗟乎十余年来大海为游龙之旷宅。虚空作云鹤之家乡。师真所谓去无所粘来无所至者矣。旅泊之名意在期乎。是集曲随机宜。洞中肯綮。彻佛祖之骨髓。探宗教之源流。至其杂着诸编。亦复海涵岳负。玉润珠圆。一代之法匠宗工。舍大师其谁归乎。法华经云。有一导师善知通塞险难道路。故能导彼众人前至宝所。今而后。茫茫无涯之苦海有岸知归。杳杳无尽之重关无幽不剖。逆旅中人请各留心。如其不然。其不为舍父逃逝之穷子者几希矣。
  时
  康熙甲子皋月上浣温陵弟子龚锡瑗盥手拜撰

旅泊庵稿序

  原夫大地群生。迷失真性。认物为己。流转生卧不知其几千万劫。由是佛祖出世随宜说法。喝破迷关。令其返本。其间或出或处或语或嘿。各因其时。不失其正而已。岂有实法哉。
  吾师霖公和尚之谢事石鼓也。痛法门之混滥。世变之日下。輙思中峰四居之意。山边水边任缘漂泊。以自晦养。乃取首楞严旅泊三界示一往还之语。名其庵曰旅泊。志无住住也。乃法乳沦浃徧地皆周。杖锡所至四众环集。蔚成丛林。如风行水上涣然成文。而初非有心。得无旅人无家而无处非家耶。然桂性弥辣。冰心愈冷。初至富沙俯从众请建殿立塔有同插艹聚沙。大功落成即弃之去。凡遇名闻利养杂然横陈。如经蛊毒之乡。水亦不敢沾着一滴。盖师弱冠参方早已觑破世相。志求大法以自利利他。不为世间石火电光瞥转间虚妄声利也。故出世说法近三十年而超然物表。卓然独立。令人可仰而不可即。且生平不畜长物。随得随散。惠施不吝。而独慎重大法不轻以与人。故作不轻授受论以见志。盖其择法严明。不忍以相似学解而混淆真源。尝叹今时学者於如来圣教量大经大论弁髦视之。於古德亲悟亲证机缘。初入门来便相效颦。师资欺诳作世谛流布。甚至大言不惭坏却心术故。在鼓山时即禁止上堂小参及拈颂等。后居旅泊及手纂金刚刊定记略。既而又纂华严疏论二部。乃法门大典刊布天壤间。盖欲得一二夙有灵骨者。从般若门入华藏海。栖心法界繁兴普行。庶藉此药其痼疾。挽其颓澜。不然何所砥止哉。自清凉枣栢而下仅一见之。其卫道之功不可思议。(本)讵能赞一辞。惟是旅泊有稿。若法语。若偈颂。以及杂着序论传记等。体非一格。文兼众长。要皆自慧海流出。无非阐佛祖之心宗。开后学之智眼。惩末流之积弊。烛迷涂之重昏。集成巨轴。不轻示人。(本)追随憾晚。感激恩深。一日侍师於宝福方丈。得一盥读。乃喟然叹曰。师其乘大愿轮现旅人身而为说法者欤。何其荷担大法奋力向往有若此也。因与同学飞卿启钥二公请梓流通。用广法施。天下后世必有具择法眼。洞见吾师出处。语默无非因时捄弊护持正法。为后学者作抉膜金錍。当不徒作文字观也。谨焚香扫素。僭为序诸卷首。
  时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朔旦
  学般若富沙弟子道本谢宏锺盥沐拜题

  旅泊庵稿目录

卷第一
法语
  首序  白云崇梵禅寺语录  开元广福诸录
卷第二
法语
  宝福禅寺语录  颂  纪贤传  十玄谈提纲着语
卷第三
杂着
  序(三十一首)
卷第四
杂着
  题跋(十二首)  文(七首)  书(二首)  记(四首)  赞(四十六首)  铭(八首)  偈(一百二首)  疏(十一首)  联(十九首)

  

  旅泊庵稿(卷一)

    非家叟说
    弟子太泉录

  重兴白云崇梵禅寺语录

  师于康熙七年冬十月念一日进寺。
  三门 昔出此门去。今入此门来。可笑寒山子。赤脚下天台。喝一喝。
  佛殿基 空王殿上谁是知音。明月堂前无人能到。虽然如是。只如现宝剎于毛端。转法轮于尘里时如何。白云本是无心物。又被清风引出来。
  韦驮祠 护法护人唯此一杵。且道此杵从甚么处得来。喝一喝。
  伽蓝祠 入火不焚。凭谁之力。灵山授记。正在今日。
  祖师堂 有法可传。诳惑自己。无法可传。诳惑於人。毕竟如何。青天无电影。火里自生莲。
  觉皇宝殿升梁上堂。拈香祝圣竟。乃云。白云禅窟列祖宗风。斯道常存千古如昨。山僧今日向这里重插一茎草。虽则虚空楼阁。却从实地兴修。须知这一片实地。人人本具未尝欠少。无量劫来常在其中经行坐卧。只是不曾踏着。既常在其中。为甚么不曾踏着。不见道日用不知。若也知得。一任经天纬地旋乾转坤。热恼场中开辟清凉世界。红尘堆里建立水月道场。普与尽大地一切有性无性同明此事。同证此法。同度生死河。同达涅盘岸。图报莫报之恩。仰助无为之化。只如今日直竖擎天玉柱。高升承栋彩梁。实地上一句如何道。究竟不曾离脚下。须知步步自腾腾。复举僧问开山约祖和尚。不坐偏空堂。不居无学位。此人合向什么处安置。祖云青天无电影。师云。山僧则不然。今日有人问。不坐偏空堂。不居无学位。此人合向什么处安置。但向他道。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且道与约祖是同是别。有人辨得出。许渠具眼。
  觉皇宝殿告成上堂。师拈拄杖云。华严经中道。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化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剎自在。所以尽法界虚空界。无一剎一尘不有释迦如来坐宝宫殿。为一切众生转大法轮。尽未来际无有间断。山僧今日向一毛端上拈出一剎。与彼众剎互相照耀。互相涉入。是我现前众位宰官居士善男信女以及法门眷属。各舍所有共相赞成。亦是我释迦如来福慧庄严海中流出。究竟清净无二无别。况如来功流万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弥固。无一人不沾其法泽。无一物不被其慈光。见闻随喜。同屇觉场。合掌低头齐成佛道。只如今日一铺功德圆满告成。毕竟功归何处。密密善根盘性地。滔滔福海涌灵源。卓拄杖下座。
  师到如是庵请隐含禅师住持白云上堂。莲源暨公福地。云山约祖道场。乃卓拄杖云。总在这里建立。这里是甚么所在。敢道天下人摸索不着。唯有隐公禅师受业兹地。得法龙唐。本色住山。道久行于两浙。实心为物。德已洽于八闽。可谓末劫津梁。狂澜砥柱。故能向这里赤身担荷不借他力。只如今日亲到山头。主宾道合一句如何道。劈开华岳连天秀。放出黄河到海清。复云。盘山陟岭到如是。敦请隐公住白云。且喜全身为担荷。阶前花雨已缤纷。卓拄杖下座。
  师到董岩傅公羡昆仲同母卢氏请上堂。尽大地是个极乐世界。何处更着娑婆。尽大地是个阿弥陀。何处更有众生。既无众生亦无诸佛。既无娑婆亦无净土。露裸裸。赤洒洒。没可把。忽有个不慕诸圣不重己灵底汉子直下承当。向万仞崖头撒开两手全身抛下。气息不存然后苏醒起来。于无佛处作佛。无法处说法。无众生处度生。仰报四恩。普资三有。始不愧为释迦老子脚下儿孙。此山自云阳和尚开山。寿昌.博山.真寂三位老人过化。至今龙象济济真风不坠。山僧今日到此吐露一上。已是向洁白地上撒却不净了也。还有为山僧扫除者么。唤来好与三十痛棒。
  师到寿山封君李公白生居士请上堂。僧问。临济则不问。如何是曹洞宗。师曰杀人不见血。进云。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意旨如何。师曰大众笑你。进云请师证明。师曰汝作么生会。僧无语。师便打。乃云。三世诸佛只是悟的众生。一切众生只是迷的诸佛。迷则采空花于翳眼。悟则破梦境于多生。故众生悟即是佛。佛迷即是众生。忽有个汉出来问。诸佛几时迷。不免向他道。阇黎几时悟。到这里直饶道得个转身句子。迷悟两忘生佛俱尽。鼓山门下正好买草鞋行脚。何也。为他方在途中未是到家消息。且如何是到家一句。乃卓拄杖云。游遍恒沙国。从来不出门。复云。寿山潭上古禅林。仰荷檀那愿力深。不负灵山亲嘱付。金汤大法度迷津。下座。
  师到报亲庵。王时御居士领众设斋请上堂。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昔日古老人在这里开个铺席以供养爷娘香火作佛事。要使一切人知有真父母。如那咤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然后现本身为父母说法。始能报父母之恩。山僧今日到此。喜其丛林无恙。衣钵有传。敢借主人威光。特与大众商略。只如析却骨肉还父母了。毕竟如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