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新学名句 - (TXT全文下载)

眉-目+贝)]谤四恶性不受语。

毗尼四义(多论)
  一戒是佛法平地万善由之生长二一切佛弟子皆依戒住住一切众生由戒而有三趣涅盘之初门四是佛法璎珞能庄严佛法。

受舍法异四义(多论)
  一受戒如上高山多缘多力舍戒退道如高坠下故不须多二不生前恼若制缘多便言佛多缘恼受须多人舍何须也三受如入海采宝舍如失财王贼水火须臾荡尽四受容预心舍对境情逼喜带戒行非一语开成舍尚不依行况多缘也。

四境来差(戒疏)
  一人二非人三畜生四[杭-〦+一]木。

摩触四境
  一觉二睡三新死四少坏。

四碍
  一染碍二隔碍三情碍四界碍。

弟子去住四句(僧祇)
  一不问而去(无法无食)二问而去(有食无法)三苦住(有法无食尽寿不应去)四乐住(有食有法虽遗不应去)。

足别四句(业疏)
  一是别非足应来不来不与欲人二是足非别善比丘身参众侣三亦足亦别得诃人诃四非别睡定痖聋等。

人处分别聚落四句(资持)
  一人处俱可分(随分齐集)二人处俱不可三人可处不可四处可人不可(自二至四六十三步集)。

说戒不成四句
  一闻而不见二见而不闻三俱见闻四俱离。

制业罪四句分之(三千威经)
  一或有犯佛法罪非世界罪如制戒后畜财离衣等二是世界罪非佛法罪谓未制前行杀盗等三俱是者制广教后犯淫欺等四俱非者未制广前杀草木等。

破戒和尚四句
  一问汝知和尚破戒否答不知得戒二复问汝知不合从此人受不答不知得戒三又问汝知从此人受不得不答不知得戒四问如上三问并答知不得戒。

四弘誓愿
  一烦恼无数誓愿断二法门无量誓愿学三众生无边誓愿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

无色四空定
  一空处定(舍色缘空)二识处定(舍空缘识)三无所有处定(舍识处故心无所有)四非有想非无想处定(舍二边想故)。

四果
  一须陀洹(此云入流)二斯陀含(此云一来)三阿那含(此云不来)四阿罗汉(此云无生)。

食离四过(了论)
  一离食醉过二离喜乐过三离好过四离庄严身过。

如来证犯四过(多论)
  一不顺诸佛常法二违自言治法三令众生怖不安之相四逆说人过非大人体。

凡夫感戒具有四过(多论)
  一忻下下有羸二容退道法三容变二形四邪见断善。

四家戒本
  一依梵本(文旨互乖力言未融)二写隶文(得在宗归失於辨相)三以义求(能有深会未静论端)四以缘据(似是具周止存别见)。

四家立戒体(业疏)
  一光师依理为体二愿师以五缘为体三河北师反以色为假宗体四江南师用非色为实宗体。

四家摄教分齐(戒疏)
  一三轮摄法二化行二教三制听两教四化制二教。

四家羯磨
  一单翻出(即古本曹魏所翻者)二依律本(即今一家依本直诵)三准义用(即光师所述首云三藏者)四引缘据(即愿师后述广子注者)。

四羯磨法
  一诃责二摈出三依止四遮不至白衣家。

内凡四坚固(多论)
  一戒不羸二不舍戒三不变根四不断善根。

沙门四患(本律)
  一不舍饮酒二不舍淫欲三不舍手持金银四不舍邪命自活。

日月四患(本律)
  一烟二云三尘四雾并阿修罗。

僧祇佛四牙
  一牙在帝释宫一牙在健陀国一牙在羯陵迦国一牙在海龙王宫。

世尊四牙在世(茶毗经)
  一牙在忉利天(帝释所收)一牙为罗剎盗(献南山者)一牙亦罗剎盗一牙不说所止。

本律四广说(十诵谓之四墨印)
  一若比丘作是语长老我於某村亲从佛闻二若比丘作是语长老我於某村亲从僧中上座前闻三若比丘作是语长老我於某村亲从知法众多比丘所闻四若比丘作是语长老我於某村亲从知法比丘所闻 受持不忘此是法此是毗尼是佛所教若闻彼说不应嫌疑亦不应诃应审定文句已寻究法律若相违者应语彼言汝所说者非佛所说或是长老不审佛语不须后诵亦莫教余人今应弃舍若与法律相应者应语彼言是佛所说应善诵习教诸比丘等。

四事供养(本律增四)
  一饮食二医药三衣服四是所须者。

自恣得作四事
  一解界二还结界三受迦絺那衣四受敷具。

倒说四事
  一破戒言不破二破见言不破三破威仪言不破四破王命言不破。

佛临灭度阿难请问四事
  一问佛灭后依何而住二问一切经首当安何语三问佛灭后以谁为师四问恶口车匿如何治之。

四时食(毗罗三昧经藏录云此疑伪经不入藏收)
  一早起诸天食二已时三世诸佛食三日西畜生食四日暮饿鬼食。

四时祭名(尔雅)
  一春祭曰祠(祠之言食)二夏祭曰礿(新菜可汋)三秋祭曰尝(尝新谷)四冬祭曰[蒸-丞+豕](进品物也)。

四时之祥(尔雅)
  春为青阳(气清而温阳)夏为朱明(气赤而光明)秋为白藏(气白而收藏)冬为玄英(气黑而清英)。

释门四时(僧祗)
  一二月八日成道时二二月十五日涅盘时三四月八日降生时四八月八日转法轮时。

在家四时(尔雅)
  一春为苍天(万物苍苍然)二夏无昊天(言气的旰)三秋为旻天(旻犹愍也愍万物雕落)四冬为上天(言时无事在上临下而已)。

懿摩王四子
  一面光二象食三路指四庄严。

四那(僧网)
  一方邪通使四方为求衣食二仰邪上观星象盈虚之相三下邪耕田种植种种下业四四维口食习小小咒术以邀利活命。

盗分四主
  一三宝二人三非人四畜生。

非人通四趣
  一天二修罗三饿鬼四地狱。

四种安居法
  一对首二心念三忘成四及界。

四种食
  一假食二触食三思食四识食。

食四种净
  一不周净二檀越净三处分净四作法净。

四种随举
  一供给所须二共同羯磨三止宿四言语。

四种互用
  一三宝互二当分互三像共宝互四一一物互。

四种师
  一与法不与食应住二与食不与法不应住三法食俱与应住四法食俱不与不应住。

四种不成恶触(事钞)
  一为受而捉二遇缘失受三持戒悞捉四破戒故触。

四种污家(四分)
  一依家污家(从一家得与一家等)二依利养污家(如法得利与他)三依亲友污家(依王大臣与他)四依僧伽蓝污家(取僧物与他)。

四种分齐(持犯篇)
  一贼分齐谄媚邪命二罪分齐恐墯三途三福分齐欲生天受由乐四道分齐缚着解。

四种粪扫衣(十诵)
  一冢间裹死人衣二裹死人已持来施比丘衣三无主衣四土衣谓巷陌冢间弃物。

四种岁名(尔雅)
  夏曰岁(取岁星行一次)商曰祀(取四时一终)周曰年(取禾一熟)唐虞曰载(取物终更始)。

四种人数犯罪(十诵)
  一无羞二轻戒三无怖畏四愚痴。

四种邪淫(俱舍论)
  一他妻二自妻非道(大道口道)三非处(非房室中)四非时(怀胎乳子受八戒时)。

四种舍戒(杂心)
  一作法舍二命终舍三二形生舍四断善根舍。

四种盗心(五分)
  一谄心二曲心三瞋心四恐怖心。

四种不礼(四分)
  一不应礼白衣及女人二前受戒不应礼后受戒三不应礼十三难三举二灭四不应礼一切说非法语者。

四种粗恶意犯罪
  一浊重贪嗔痴心二不信业报三不惜所受戒四轻慢佛语。

四种佛物(法物准同)
  一佛受用物二施属佛物三供养佛物四献佛物。

四种僧物
  一常住常住二十方常住三现前现前四十方现前。

比丘四种受用施物(善见)
  一盗用谓破戒受施二负债用不念施物三亲友用谓七学人四主用阿罗汉。

戒有四种(标宗)
  一戒法二戒体三戒行四戒相。

受戒四种别答
  一差教授师二召沙弥入众三对众问难四受具足戒。

随戒四种(业疏)
  一专精不犯二犯已能悔三无心护持四能犯无悔。

鼻柰耶四种衣
  一大衣为五日衣二七条为四日衣三五条为二日衣四长衣为一日衣。

如来四种塔
  一出家二成道三转轮四入涅盘。

秉结具四种法
  一能秉法二所秉事三能秉人四所集界。

剃发四种次第(多论)
  一上座二发长三先洗头四有缘欲行。

僧祇造房(四种人未成指授)
  一越年二异界三作私房者多四妨难二处。

南洲四种别缘
  一见佛二闻法三出家四得道。

梦有四种(善见)
  一四大不和梦二先见故梦三天人与梦四想心故梦。

四洲
  一东弗婆提(此云胜身)二南阎浮提(此云胜金)三西瞿陀尼(此云牛货)四北郁单曰(此云高上)。

道俗四众
  一僧二尼三士四女。

四聚摄法
  一色聚二心聚三非色非心聚四无为聚。

四住惑
  一三界见惑二欲界思惑三色界思惑四无色界思惑。

善戒经四重戒
  一贪利自赞二悭吝不施三瞋恨不息四受学非法。

僧祇四重制戒次第(戒疏引)
  初戒佛成道后五年冬分第五半月十二日中后一人半影为耶舍犯故制初戒则当此间十月二十七日也第二戒六年冬分第二半月十日食后二人半影则当此间九月十日也第三戒同是六年冬分第三半月九日食前一人半影制则当此间九月二十四日也第四戒同年冬分第四半月十三日食后三人半影制则当此间十月十三日也。

结有戒场(四处集僧法)
  一在戒场二在空地三在大界四在界外。

人身四处得死(了论)
  一者脑二者咽三者心四者腰。

四正勤
  一未生恶不生二已生恶令断三未生善令生四已生善令增长。

四正受(即四禅支)
  初禅五支(一觉二观三喜四乐五一心)二禅四支(一内净二喜三乐四一心)三禅五支(一舍二念三惠四乐五一心)四禅四支(一不苦不乐二舍三念四一心)。

四生
  一胎生二卵生三湿生四化生。

西土四姓
  一剎帝利(王种)二婆罗门(净行)三毗舍(商贾)四首陀(农人)。

此土四姓(汉书)
  一仕(学已居仕)二农(辟土植谷)三工(作巧成器)四商(通财货鬻)。

建坛四圣
  一豆田邪菩萨二楼至菩萨三马兰邪菩萨四澄照祖师菩萨。

四摄法
  一布施二爱语三利行四同事。

四诤
  一言诤二觅诤三犯诤四事诤。

四心
  一识谓了别所缘境二想谓取领之相三受谓领纳所缘四行谓造作之心能取果。

一境四心相
  一人见为水二天见为瑠璃三鬼见为脓河四鱼见为窟宅。

儿想四心(四分)
  一匠成训诲二慈念三矜爱四摄以衣食。

父想四心(四分)
  一亲爱二敬顺三畏难四尊重。

多论四心通得戒
  一善心二不善心三无记心四无心。

四山临逼(涅盘)
  一者生二者老三者病四者死。

色界四禅定(亦曰四弘)
  一慈无量心(能与他乐)二悲无量心(能拔他苦)三喜无量心(庆他得乐)四舍无量心(无憎爱他)。

四相
  一生二住三异四灭。

食时四相(多论)
  一打犍搥二吹贝三打鼓四唱。

室有四相(同宿戒)
  一四周上有覆二前敞无壁三虽覆而不徧四虽徧而有开处。

四相迁摩(各二十劫名一大劫)
  一者成二者住三者坏四者空。

盗戒聚落四相
  一四周墙二栅篱三篱墙不周四四周有屋。

自然界四处六相
  一聚落(一可分别二不可分别六十三步)二兰若(一有难三十八步四尺八寸二无难五里)三道行(二里)四水界(一十三步)。

四藏
  一律藏二经藏三论藏四杂藏。

四谛(审实而有故名谛也)
  一苦谛(逼恼为义)二集谛(招聚为义)三灭谛(灭无为义)四道谛(能通为义)。

四大
  一地二水三火四风。

四天王
  一东方提头赖咤天王(此翻持国)二南方毗娄勒叉天王(增长)三西方毗娄博叉天王(杂语)四北方毗沙门天王(多闻)。

如来四答
  一依四念处住二安如是我闻等三令以戒为师四梵坛法治之。

涅盘四德
  一常二乐三我四净。

四渎(尔雅)
  一者江二者河三者准四者济。

尼四独戒
  一独渡水二独入村三独宿四独后行。

四如意足
  一欲二精进三心四思惟。

四人应起塔(增一)
  一四轮王二阿罗汉三辟支佛四如来。

四分经通四人说(智论加化人)
  一者佛二者弟子三者仙人四者诸天。

四念处法
  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

四辈
  一人二天三龙四鬼。

调达四伴
  一三闻达二骞茶达婆三拘婆离四迦留罗鞮舍。

根本四譬
  一淫譬断头二盗譬断罗树心三杀譬针缺四妄譬石裂。

佛为纯陀说四比丘(涅盘)
  一者毕竟到道(无学)二者示道(初二三果)三者受道(外内两凡)四者污道(薄地)。

四分(戒疏云四度传文尽所诠相故云四分)
  初分二十卷(从序至第二十比丘戒本) 第二分十五卷(二十一至二十八尼戒本并二犍度)受戒犍度一(二十一至三十三)说戒犍度二(三十四三十五) 第三分十四卷(总十六犍度)安居犍度三(三十六)自恣犍度四(三十七)皮革犍度五(三十八)衣犍度六(三十九四十)药犍度七(四十一四十二前半)迦絺那衣犍度八(四十二后半)拘睒弥犍度九(四十三前半)瞻波犍度十(四十三后半)诃责犍度十一(四十四)人犍度十二(四十五前半)覆藏犍度十三(四十五后半)遮犍度十四(四十六前半)破僧犍度十五(四十六后半)灭诤犍度十六(四十七)尼犍度十七(四十八)法犍度十八(四十九) 第四分十一卷(前二揵度后结集等四段)房舍犍度十九(五十)杂犍度二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百结集(五十四前半)七百结集(五十四后半)调部毗尼(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毗尼增一(五十八五十九六十)。

乞食分四分(宝云经)
  一与同梵行人二与乞人三与鬼神四自食一分。

阿难灭度分身四分(付法藏)
  一与阿阇世王二与毗舍离王三与娑竭龙王四与帝释天王。

如来四辩
  一义无碍辩二法无碍辩三辞无碍辩四乐说无碍辩。

毗尼有四法(善见)
  一本二随本三法师语四意用。

不知四法尽形依止(僧祗)
  一不善知法二不善知毗尼三不能自立四不能立他。

具四法方得请依止(事钞)
  一作请彼摄我我当依彼慈念矜济二取道法资神乞令教授行成智立三自申己意我能依止爱敬如父四能遵奉供养惭愧二法在心。

常坐不卧头陀四法(决定王经)
  一於众生中不在嗔心二不使睡眠覆心三引导众生得阿练若功德四昼夜不离念佛。

四魔
  一五阴魔二烦恼魔三天魔四死魔。

四满句(四分)
  一得满不得呵四羯磨人二不得满应诃欲受戒人三不得满不应诃二十八人四得满应诃善比丘。

四无畏(业疏记三上引)
  一一切智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三说障道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比丘有四马(杂含)
  一见鞭影即便惊悚随御者意二触毛然后始惊三触肉然后乃惊四彻骨然后方觉。

多论制戒四益
  一先作无罪得除忧悔二灭将来非法不起三决疑网四有十利谓摄取於僧等。

四药
  一时药二非时药三七日药四尽形药。

四游增狱
  一煻煨二尸粪三锋刃四烈河。

四律
  一四分律二五分律三十诵律四僧祇律。

四轮(成论)
  一依善处二依善人三发正愿四植善根。

四轮王
  一金轮王统四世界二银轮王除北洲三铜轮王除西北四铁轮王除东西北。

四流(大集经)
  一者欲流二者有流三者无流四者见流。

  律宗新学名句卷上 四明傅家重开印行
  律宗新学名句卷中
佛亲集结戒五意(多论)
  一现佛不自专輙故二众量结戒犯者心伏故三凡事众和令法久住故四为肃将来仿佛成规众量不重故五诸佛法尔於法有仪故。

十诵圣人无五畏
  一不活畏二恶名畏三死畏四恶趣畏五大众畏。

五阴(能覆出世真明之慧亦名五众)
  一色(有形质碍之法)二受(领纳所缘)三想(能取所领之缘)四行(造作之心能趣於果)五识(了别所缘之境)。

律中五阴五相
  一色二受三想四行五识 过未现色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

比丘尼五衣
  一覆肩二椅支三安陀会四郁多罗僧五僧伽梨。

愿师受戒五缘(资持引)
  一是大比丘二有所对境三有心四心境相当五律成究竟。

大乘事忏五缘(业疏)
  一请十方佛二诵经咒三说已罪四立誓愿五如教明证。

小乘事忏五缘(业疏)
  一能忏二所对三忏心四相应五究竟。

受日五缘
  一三宝境界缘二道俗病患生善灭恶缘三父母大臣缘四求为衣钵缘五和僧护法缘。

受戒五缘(业疏)
  一能受有五(一是人道二诸根具足三身器清净四出家相具五得少分法)二所对有七(一界二僧三数满四尽集五白四法六资缘具七佛法时中)三发心乞戒四心境相当五事成究竟。

五缘留大衣
  一恐怖若疑怖二雨若疑当雨三经营大衣四浣染五藏举。

舍戒五缘(戒疏)
  一体是比丘二所对人境三有舍心四心境相当五一说便成。

五戒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五盖(能覆盖清净善心为名)
  一贪欲(引取无厌)二嗔恚(忿怒强恨)三睡眠(意识惛熟名睡五情暗真曰眠)四掉悔(邪心动念曰掉退思忧悴曰悔)五疑(痴心乖理犹预不决)。

五岳(戒疏记引)
  一东岳泰山兖州二南岳衡山衡州三西岳华山华州四北岳恒山恒州五中岳嵩山洛州。

五毁辱法(增一)
  一头发长二爪长三衣裳垢圿四不知时宜五多有所论。

又生五过
  一人不信言二不受其教三人不喜见四妄言五斗乱彼此。

毗尼五义(了论)
  一能生种胜利谓引生世出世善二能教身口二业清净及正直三能灭罪障四能引胜义在家者引令出家及到天住梵住圣住无余涅盘五胜人所行事谓佛乃至凡夫皆行其中。

戒有五义(善生)
  一名制能断诸恶法故二名迮隘性不容恶故三名清凉遮烦恼热故四名为上至无上道故五名为学调诸根智故。

分通五义(业疏)
  一沓婆厌无学知非牢固也二施生成佛道知余非向也三相召为佛子知无异乘也四舍财用非重知心虚通也五尘境非根晓知识了义也。

沓婆营福五义(戒疏)
  一为报恩故二为长养法故三灭少修自高者四折伏弟子憍心五起来世福业故。

儒家五经
  一春秋二易三书四礼五诗。

五行
  一金二木三水四火五土。

五逆罪
  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破法轮僧五出佛身血。

羯磨五句法
  一大德僧听(纲骨)二缘本双牒(缘兆)三谁诸长老忍(纲骨)四单牒根本(缘兆)五者默然谁不忍者说(纲骨)。

单白五句法
  一大德僧听(纲骨)二缘本双牒(缘兆)三若僧时到(纲骨)四单牒根本(缘兆)五白如是(纲骨)。

持律得五功德(四分)
  一戒品牢固二善胜诸怨三於众中决断无畏四有疑悔者能开解五善持毗尼令正法久住。

多食五苦(增一)
  一大便数二小便数三多睡数四身重不堪修业五多患食不消化。

五拘邻(受戒犍度)
  一阿若憍陈如(亦云拘邻)二阿湿卑(亦云阿陛)三摩诃摩南(亦云摩诃拘利)四婆提(亦曰跋提)五婆敷(亦名十力迦叶)。

僧祇五果种(坏生戒)
  一里核种(桃杏枣柿)二肤果种(梨奈林檎)三壳果种(胡桃榴栗)四[禾*会]果种(松栢子)五角果种(山泽诸荳)。

破戒五过(四分)
  一自害二为智者所诃三恶名流布四临终生悔恨五死墯恶道。

安居离五过(事抄)
  一太远聚落求须难得二太近城市妨修道业三多蚊蚁难四无可依人五无施饮食汤药。

喜往白衣家五过(四分)
  一不嘱比丘入村二在欲意男女中坐三独坐四在屏覆处五与女人说法过限。

歌声说法五过(四分)
  一自生贪着二令他生爱三令他习学四俗人生慢五以乱定意。

不嚼杨枝五过(四分)
  一口气臭二不善别味三热阴不消四不引食五眼不明。

漏失戒五过
  一恶梦二诸天不护三心不入法四不思惟明相五於梦中失精。

受施五观(事钞)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多减三防心显过不过三毒四正事良药取济形苦五为成道业世报非意。

业疏五家僧体
  一五阴实法为体二四人假用为体三一多四人为体四但取四人为体五六和德用为体。

古五刑(尚书)
  一墨二劓三剕四宫五大辟。

古五刑(戒疏引)
  一墨(墨额)二劓(截鼻)三宫(去势)四割(截耳)五刖(断足)。

今五刑
  一笞二杖三徒四流五死。

五现前(出藏诤)
  一云何法现前所持法灭诤者是二云何毗尼现前所持毗尼灭诤者是三云何人现前言议往返者是四云何僧现前应来者来等是五云何界现前作羯磨唱制限者是。

五眼
  一肉眼二天眼三法眼四慧眼五佛眼。

五五百年(大集)
  一五百年解脱坚固二五百年禅定坚固三五百年持戒坚固四五百年多闻坚固五五百年斗诤坚固。

男五黄门(四分)
  一生二犍三妬四变五半。

女五黄门
  一螺二筋三鼓四角五脉。

五谷
  一黍二稷三菽四麦五稻。

五谷(轻重仪)
  一房谷(粟林)二散谷(床穄)三角谷(诸荳巨胜)四芒谷(稻麦)五[禾*会]谷(麻荏)。

五根
  一信根二精进根三念根四定根五慧根。

弟子事师五事(六方礼经)
  一当敬难之二当念其恩三所有言教随之四思念不厌五从后称誉之。

弟子不承事五事诃责(四分)
  一我今诃责汝去二莫入我房三莫为我作使四莫至我所五不与汝语。

持律五事利益(僧祗)
  一建立佛法二令正法久住三不欲有疑悔请问他人四僧尼犯罪者为作依怙五欲游化诸方而无有碍。

边方曲开五事(四分)
  一持律五人受大戒二着重革屣三数数洗浴四敷羺羊皮等五长衣数满十日。

成论迷名生法痴随文增五失
  一不信二退勇猛三诳人四谤法五轻於圣法。

五邪(僧网)
  一改常威仪诈现异相二说己功德三高声现威四说己所得激动令施五为求利故强占他吉凶。

调达五邪
  一尽形常乞食二粪扫衣三露坐四不食苏盐五不食鱼肉。

五种三归(母论)
  一翻邪三归二五戒三归三八戒三归四十戒三归五具戒三归。

五种村相(盗戒)
  一垣二墙三栅四篱五屋。

五种正食
  一饭二乾饭三麨四鱼五肉。

受通五种
  一善来二三语三破结四八敬五羯磨。

五种作器(轻重义)
  一铁作器(炉冶钳砧错等)二陶作器(论绳袋博锹镢等)三皮作器(盆瓮床桄刀刬熨铁)四竹作器(刀锯等)五木作器(斧锯斤刬等)。

五种律师
  一诵戒至三十二诵戒至九十三诵广戒四诵二部戒五诵二部律。

五种脂(四分)
  一熊脂二罴脂三猪脂四驴脂五鱼脂。

五种床
  一旋脚二直脚三曲脚四入梐五无脚。

五种失受食(事钞)
  一往不受径捉触二腻势相连三任运失受四遇缘失受五决意舍失。

二五种受食法(羯磨)
  一身与身受二衣与衣受三曲肘与由肘受四器与器受五置地与受一手与手受二手与物受三物与手受四物与物受五遥过与墯。

五种阇梨(四分)
  一出家阇梨二羯磨阇梨三教授阇梨四受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律宗新学名句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