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礼忏部
文件大小:0.24mb。
书籍内容:

续藏经 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
 清 西宗集注

慈悲道场水忏原叙

  凡谓圣教制作。未有无所感而为之者也。昔唐懿宗时。有悟达国师知玄者。邂逅迦诺尊者於京师丛林。尊者化身。示迦摩罗疾。众皆嫌恶。惟知玄师殷勤顾问。略无厌色。欲分袂。尊者感其风义。祝之曰。向后有难。可往西蜀彭州九龙山相诣。其山有松为志。无何知玄师以道德昭着。懿宗亲临法席。称为国师。复赐沉香为座。恩渥甚厚。自尔忽生人面疮於膝上。眉目口齿俱备。每以饮食喂之。则开口吞啖。与人无异。徧召名医。皆不能治。因记昔日尊者之语。入山相寻。果见二松於烟云间。即趋其所。崇楼广殿。金碧交辉。尊者顾接甚欢。遂以所苦告之。尊者曰。无伤也。岩下有泉。濯之当愈。命童子引至泉所。方掬水间。其疮大呼曰。且未可洗。师曾读汉书袁盎晁错传乎。师曰曾读。既曾读。宁不知盎斩错於东市。其冤为何如哉。累世求报於师。而师为十世高僧。戒律精严。报不得其便。今师受人主宠遇。过奢名利心起。於德有损。故能害之。师即袁盎。吾即晁错也。适蒙迦诺尊者洗我以三昧法水。自此不复与师为冤矣。国师凛然。魂不住体。其痛彻髓。绝而复苏。疮亦不见。回顾殿宇。忽然如失。师遂卓庵於所。修忏文三卷。由历劫因果之不昧。举世受报之有征。盖取三昧水。洗冤业为义。故名曰水忏。

  缘起文

  恭闻水忏僧宝建言。迦诺尊者。澍三昧中之法流。悟达国师。洗十生前之罪垢。观心空处。随形孽影全消。掬水灌时。剧报恶疮寻灭。已释生生莫解之冤。必忏佛佛无赦之罪。譬如药中。服其善见。是病皆瘳。照中耀其神光。无幽不烛者矣。玄公既感遇圣师。愿施仁末世。由是录诸佛之洪名。采群经之玄义。俾展演者。转冤家如眷属。敬礼者。变罪薮为福田。兹者要祈业海波平。仰叩觉王。必蒙加被。

  例言

  六经之有注疏。内典之有译解。由来久矣。顾注经多。而注忏少。此何说欤。窃以竺乾立教。既开忏悔一门。则忏从何忏。悔从何悔。必当使忏文大义。纲举目张。肌分擘解。然后四众闻之。心地顿开。言言有会。科注之役 师。正欲如上所说。肩仔勿辞也。至其寒暑罔间。既竭苦心。而证据则援引诸经。考究又悉。本大藏即或有未注。或云再考者。皆系阙疑。初非忽略。讲过又讲之。疵固无庸。其重复杜撰臆见之陋。绝未敢为私增。
  忏文。文有长短。注亦详略不齐。今科注长段处。既依总科。分为段落。其短段注法。恐前后翻检。猝难理会。槩遵藏本。诸品经典。少指头绪。览者徐可得之。以云挂一漏万。则不敢辞。若言饰智炫奇。失之远矣。
  忆师业儒授经。即留心内典。后因家难荐至。抛弃世缘。礼 超凡大师於金峨授记。为贤首法嗣。虽常随大师之请都讲执事。如陈婆渡与江心定桥。洎今龙住。皆躬自升座者也。科注之成。 师固夙有弘愿。然起於某年某月者。向未前闻。竣於丁卯年腊月者。因师病笃。绝笔注忏。高阁未及启讲。不无遗哀。但素衷少遂。而法宝流通。继往开来。亦窥见一斑矣。
  忏文三卷。首简俱有赞佛偈四句。今首两卷不注。独注末卷。 师遵古本科注。仍注末卷。不及注者。病笃而止。识者幸勿附和忌嫉吾师者。翻前刻心经脱略之案。妄肆讥评。要当自具重瞳。万母为彼魔娆。
  内典难字向俱音注。极易考详。然亥豕鲁鱼舛讹正复不免。今科注悉本字汇。细心订核。缮写工梓。既便唪持。亦通书法。一切音韵笔画。务归典雅。并不侏[仁-二+离]。捐资剞劂。固 佛祖之光明。随力舍施。亦檀那之福慧。卷内如心莲汤子。首先顿施。外其四众。两钱分计。咸各汇登。刻之卷首。洵与受报酬之盛举矣。若 师高足。唯一匍匐。善门锱铢。不爽总期。
  龙象永耀。贝叶常荣。劳不可忘。名应均附。
  时在康熙己巳初秋谷旦
  传人龙伯寅  倪培基筦生  汤建章心莲  杨灵伊即中  徐行睿二鲁  周嗣炳旦如  闻灵瑞璘友
  同识
  释本生契山  寂乾行观  成式莲因  重隆祖定
  同校

  水忏总科

水忏科大分分(二)
  初总出忏名二正陈忏文(二)
初叙述分(二)
初证信(二)
  初序说忏由(一切)  引经证成(良以)

二发起(四)
  初略序罪因(凡夫)  二泛指罪相(不信)  三约忏三世(过去)  四求证佛圣(是故)
二正说分(二)
初忏悔门(三)
初标章总示三障(三)
  初显益劝归(礼诸)  二示相令忏(是故)三略陈罪相(二)
  初起障之因(今日)二除障之缘(三)
  初列数定名(然其)  二劝修获益(所以)三运心审灭(四)
  初另标七种(是故)  二征名列类(何等)三牒名别释(七)
初惭愧(三)
  初牒(第一)  二释(自惟)  三结(此实)

二恐怖(三)
  初牒(第二)  二释(此是)  三结(如此)

三厌离(三)
  初牒(第三)  二释(相与)  三结(生死)

四发心(三)
  初牒(第四)  二释(经言)  三结(欲得)

五平等(三)
  初牒(第五)  二释(於一)  三结(以分)

六报恩(三)
  初牒(第六)  二释(如来)  三结(我等)

七性空(三)
  初牒(第七)  二释(罪无)  三结(故知)
四结上劝诫(二)
  初劝如法之得(生如)二诫不如法之失(三)
  初反明诫怠(若复)  二引喻诫迷(且复)  三引经诫覆(经中)
二追前略释三障(二)
  初由藉(所言)  二结忏(是故)

三分章广释三障(三)
初烦恼障(六)
初推烦恼根本(四)
  初标障所起(第一)  二因申三毒(意业)  三果感五趣(是故)  四结令忏悔(是故)

二出烦恼过患(二)
  初诸圣所呵(夫此)  二结令忏悔(是故)

三明烦恼造罪(二)
初列数分忏(六)
初三数(四)
  初明时处(某等)  二列相(或因)  三结罪(如是)  四陈忏(今日)

二四数(四)
  初明时(又复)  三结罪(如是)  二列相(或因)  四陈忏(今日)

三五数(四)
  初明时(又复)  二列相(或因)  三结罪(如是)  四陈忏(今日)

四六数(四)
  初明时(又复)  二列相(或因)  三结罪(如是)  四陈忏(今日)

五七数(四)
  初明时(又复)  二列相(或因)  三结罪(如是)  四陈忏(今日)

六总数(四)
  初明时(又复)  二列相(或因)  三结罪(恼乱)  四陈忏(今日)
二发愿总忏(二)
  初承前申愿(愿某)  二礼佛结愿(发愿)
四示烦恼忏悔(四)
  初承前起后(礼诸)二立忏之意(五)
  初牒名(夫论)  二释义(本是)  三出过(人之)  四诫覆(但智)  五获益(若能)

三行忏之法(二)
  初策三业(若欲)二发二心(三)
  初标举(生二)  二念无常(一者)三念正法(二)
  初不修善(二者)二复造恶(五)
  初诸圣难瞒(而今)  二怨证莫解(夫论)  三业无可隐(如经)  四报无人代(於是)  五策励及时(我等)
  四结令忏悔(是故)

  五列烦恼名目○  六广烦恼行障○

  二业障○  三报障○
  二回向门○

○五列烦恼名目(二)
初列数分忏(二)
  初原因(某等)二列数(五)
初忏十使(二)
  初列相(或耽)  二陈忏(今日)

  二忏十三随(又复)  三忏三乘(於苦)  四结罪(无量)  五陈忏(今日)
二发愿总忏(二)
初承前申愿(二)
  初离过(某等)  二成德(修八)

  二礼佛结愿(忏悔已竟)
○六广烦恼行障(五)
  初承前起后(礼诸)二策修观行(三)
  初及时勉进(某等)  二征名标观(何等)三迭名别释(四)
初观因缘(三)
  初牒名(第一)  二释义(知我)  三结观(以是)

二观果报(三)
  初迭名(第二)  二释义(所有)  三结观(此亦)

三观自身(三)
  初迭名(第三)  二释义(虽有)  三结观(我今)

四观如来(三)
  初迭名(第四)  二释义(无为)  三结观(虽复)

  三总念忏悔(生如)四沓陈名数(三)
  初原因(某等)二列障(六)
  初三宝(起障)  二三世(起障)三人天(二)
  初三界(障受)  二六结(障不)

四二乘(六)
  初七方便(障安)  二心慧(慈悲)  三三观(空平)  四道品(助道)  五禅定(八解)  六智定(于十)

五菩萨(七)
  初说通(三三)  二六度(六度)  三四摄(四摄)  四四弘(大乘)  五明行(十明)  六向愿(十回)  七十地(初地)

  六佛果(障佛)
三忏(如是)
五发愿总忏(二)
  初承前申愿(二)初成德(四)
  初成胜报(愿藉)  二广修行(以如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