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诸宗通传
书籍内容:

续藏经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宋 元敬.元复同述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序

  人生五浊恶世。根尘濡染。昏迷沈着。其能出离火宅者盖寡。至於翦发披缁而为僧。固已高於众人矣。然僧之为僧。岂若是而止哉。识心见性。超出死生。精持戒律。真积力久。诠演教法。垂范将来。百千万僧中。间见一二。表表伟伟。卓乎不可企及。举世佛徒莫不宗仰之。此高僧所以有传也。作者有人。读者有人。修之者又有人。然未有思其人。追其踪。想像其高致。即其曩昔经行宴坐之地。崇饰杰阁而严奉之。纪述行业而偈赞之。图绘顶相而瞻敬之者。玛瑙讲师元敬节庵乃克为之也。阁始创於前主僧了性。工未就而迁住他剎。节庵实踵成之。始会萃名宿尝驻锡於钱塘者得二十有四人。命东嘉僧元复抚其事实而系之赞。续访求又得六人焉。节庵并述而赞之。图其形置之阁。又虑不能流布四方。乃合而成书。名以西湖高僧事略。锓梓以惠学者。噫。佛法盛於东南。异人辈出。前人既为后人所高矣。灯灯相传。续佛慧命。将使后人而复高后人。深有望焉。
  宝佑丙辰长至日吴郡莫子文序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目录

  晋三藏理法师  齐玉泉超法师  隋下竺观法师  中竺千岁和尚  唐径山钦禅师  唐虎跑中禅师  唐下竺标禅师  唐圆泽和尚  唐韬光禅师  唐鸟窠林禅师  唐招贤通禅师  唐无着喜禅师  五代白云翊禅师  五代长耳相和尚  五代永明潜禅师  五代智觉寿禅师  五代五云逢禅师  宋孤山圆法师  宋慈云式法师  宋明教嵩禅师  宋真悟堪律师  宋功臣山政禅师  宋海月辨法师  宋辨才净法师  宋南屏臻法师  宋大智照律师  宋三藏道法师  宋妙行净律师  宋僧统宁法师  宋晋水源法师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宋(玛瑙元敬 东嘉元复)仝述
    明 云栖袾宏 重梓

  晋三藏理法师

  师名慧理。西竺人也。东晋咸和初。来游此土。至杭。见山岩秀丽。曰。吾国中天竺灵鹫山之一小朵。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时。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洞旧有黑白二猿。遂呼之。应声而出。人始之信。飞来峰由是得名。师即地建两剎。先灵鹫。后灵隐。常宴坐岩中。因号理公岩。今[疗-(日/小)+土]塔在焉。
  赞曰。
  一峰飞来  自西而东  师亦戾止  爰指其踪  呼猿洞冷  宴坐岩空  花开花落  几度春风

  齐玉泉超法师

  师名昙超。姓张氏。清河人也。身长八尺。蔬食布衣。独宿山林。虎兕不伤。建元末。栖钱塘灵苑山。夏常讲经。有一老人来听。诘其姓氏。曰。我非人。乃龙也。居富春鹿山之下。乡民凿山侵龙居。龙忿不雨。今累月矣。屈师一往诲化群龙。师允其请。且曰。吾此地亦无水。汝能致之乎。老人即抚掌。泉自涌出。今玉泉是也。师乃往彼结坛。为龙受戒。浮舟讲经。雨大沾洽。嘉定三年。赐号灵悟大师。
  赞曰。
  身世两忘  以道自胜  灵苑谈经  有龙来听  求泉泉生  求雨雨应  龙何为哉  惟师是令

  隋下竺观法师

  师名真观。字圣达。钱塘范氏。世本显仕。师生有奇相。舌紫罗纹。手左右掌为仙人字。出家通经律论。时彦曰。钱塘有真观。佛法当天下一半。寻谒天台智者。请受禅观。智者以师齐年。止为法兄弟。开皇十五年。於灵隐山头陀石室宴坐。众於南去建南天竺寺请师居焉。是为开山始祖。常讲法华。以为心要。感皋亭神请讲。舍祠宇为佛殿。每盥洗余滴。地不为濡。人尤异之。师有雅操。文帝三征。秦王两延。皆以疾辞。大业中。因山行。自标葬地。未几示寂。梦与智者同辈翼佛还山。觉而叹曰。吾六十二应终。以讲法华力延一纪。今七十四。生期毕矣。中夜入寂。塔在东冈。久废不治。天禧中。慈云重修。
  赞曰。
  一乘妙法  阐自台祖  年齐道同  宜袭其武  征命频繁  弗移砥柱  清风凛然  可激千古

  中竺千岁和尚

  师名宝掌。中印土人。魏晋间东游。自云六百七十三岁。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生。左手握拳。有珠在掌中。因以为名。始抵峨嵋五台。南返衡庐。入建邺。与达磨遇於梁朝。遂扣法焉。洎来二浙。爱天竺之胜。结茅而居者四十五年。复往四明天台。及诸名山。游历将徧。唐贞观十五年还竺峰。久之移居浦江宝岩。显庆二年正旦。手捏一像。九日而成。与其貌无异。即告徒曰。吾誓住世千岁。自来支那。忽四百岁。今已过七十有二年矣。说偈而化。世称千岁和尚。遗记灭后有僧来取吾骨勿拒。越五十四年。刺浮长老至彼作礼。塔户倏开。得其骨。皆连锁金色。因持来。别建塔藏之。为中竺开山始祖。
  赞曰。
  人寿几何  朝露逝川  生周涉唐  本誓则然  东迟达磨  心印始传  孰云佛法  独在西天

  唐径山国一钦禅师

  师名道钦。吴郡昆山人。姓朱氏。世服儒业。年二十八。即贡於礼部。道由丹徒。遇鹤林玄素禅师。得指入道之要。遂出家。大悟宗旨。久之辞去。素曰。汝乘流而行。遇径即止。师至临安东北山下。问途於樵者。曰。此径山也。师自东北而登。涉重冈。西至高峰北岩中。据石床而坐。俄有老人素衣拜於前曰。我龙也。自师至此。吾属五百皆不安居。当挈归天目。愿以此地为立锡之所。言讫不见。北峰之阳有草庵可居。盖龙所造也。大历三年。代宗诏至阙下。礼遇有加。一日在内廷。帝至起立。帝曰。师何以起。师曰。檀越何得向四威仪中见贫道。帝悦。赐号国一。逾年辞归杭州。即其庵所建寺。是为开山始祖。示寂后。谥号大觉。
  赞曰。
  代有觉士  出於文儒  宴坐双径  龙骧厥居  珠渊鳞屋  化为精庐  国之一号  帝赐不诬

  唐大慈山中禅师

  师名寰中。姓卢氏。蒲坂人也。生有异相。其声如钟。出家於并州童子寺。受心印於百丈海禅师。结茅於南岳。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师云。苍天苍天。泉云。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师云。会即便会。莫忉忉。泉拂袖而出。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师云。般若以何为体。赵州大笑而出。师明日见赵州扫地。师问般若以何为体。赵州置帚。附掌大笑。师便归方丈。师后住浙江大慈山。上堂示众云。山僧不解答语。只能识病。又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时学者甚众。山素缺水。师拟飞锡。夜梦神人告曰。勿他之。我移南岳小童子泉就师取用。诘旦见二虎以爪跑於地。泉自涌出。味甘如饴。有僧自南岳至。乃曰小童子泉涸矣。故东坡题诗云。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佩响。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咸通三年三月十五日无疾而逝。寿八十三。腊五十四。僖宗谥性空大师定慧之塔。
  赞曰。
  履践真实  心悟无际  南泉赵州  激扬酬对  居乏寒泉  虎跑以济  惟德斯彰  风清日丽

  唐下竺标法师

  师名道标。富阳秦氏。七岁。神气清茂。有沙门过而识之。劝令出家。至德二年。诏通佛经七百纸者命为比丘。师首中其选。得度。居南天竺寺。护戒甚严。永泰中。住持奏赐寺额。居十二年。其徒多归之。常於灵鹫峰之南西岭下葺茅为堂。号西岭草堂。怡然养浩。不干人事。尤工诗章。搜炼精巧。与吴兴皎然会稽灵彻鼎立齐声。时人有洞冰雪摩云霄之誉。称西岭和尚。一时名公如李益白居易陆羽之流皆敬之。长庆三年示寂。葬於山中。
  赞曰。
  出尘异相  挺见垂髫  业真空法  怡然养高  适意吟咏  配雅与骚  名标当世  可摩云霄

  唐圆泽和尚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泝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瞿-隹+瓦]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愿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塘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徧。却回烟棹上瞿唐。遂去。莫知所之。
  赞曰。
  京洛有约  峨嵋是行  机先一语  洞达三生  汲[瞿-隹+瓦]事异  扣角诗清  永怀陈迹  山空月明

  唐韬光禅师

  师号韬光。莫详族里。穆宗时。结茅於灵隐西峰巢构坞。与鸟窠林公为友。刺史白居易重其道。尝具馔饭之。以诗邀云。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来伴吃。斋罢一瓯茶。师答云。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枕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城市不堪飞锡到。恐惊莺啭画楼前。其高致如此。庵以师号得名。宋丞相陈公尧佐留题庵中。赓唱者甚众。绍兴中。宗正少卿冯檝作修庵记。
  赞曰。
  道藏於身  所存异辙  或入市廛  或居深樾  翳翳巢构  牧守折节  岂曰韬光  若揭日月

  唐鸟窠林禅师

  师名道林。富阳潘氏。母梦日光入口有娠。诞时异香满室。遂名香光。幼出家。诣长安西明学华严。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师谒之。得法南归。抵西湖秦望山。有大松树盘屈如盖。乃止其上。时人因以鸟窠名之。复有鹊巢其侧。自然驯狎。元和中。刺史白居易入山访之。问曰。师之住处何其危险耶。师曰。太守危险尤甚。曰。余忝郡守。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公悦。以偈问曰。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叩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师答曰。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祇此浮生是梦中。衣衲穿弊。寒暑不更。经历年岁。未常下山。长庆四年入灭。塔於北山喜鹊寺。
  赞曰。
  去险就平  世俗同律  璇室雕宫  倾危相袭  至人无心  险平如一  谓余不信  巢鹊可质

  唐招贤通禅师

  师名会通。本郡人。姓吴。名元卿。德宗朝为六宫使。方春韶阳。花卉盛发。玩赏移时。忽闻空中有言曰。虚幻之相。开谢不停。能坏善根。仁者安可视之。因大感悟。自是忽忽不乐。帝怪而问其故。以愿从释为对。帝召相者视之曰。此人当绍出世法。遂放归。见韬光。光指其谒鸟窠。求度。三请不从。乃先创庵。事既成。韬光力言之鸟窠。乃为祝发。服勤数年。未蒙印授。一日告辞。鸟窠曰。汝何往。曰。诸方学佛法去。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鸟窠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师即豁然大悟。於是不复他行。常居左右。世号布毛侍者。今招贤寺乃师道场。
  赞曰。
  金貂职近  紫禁春浓  割弃富贵  瞥如轻鸿  求师慕道  劳苦在躬  不具智勇  岂悟真空

  唐无着喜禅师

  师名文喜。嘉禾语儿溪人。姓朱氏。开成年间进具。初习四分律。兼讲法华。常往五台山礼文殊大士。夜投古寺。遇老僧问南方佛法住持众数。师皆答已。却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僧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又问多少众。僧曰。前三三后三三。师罔然。吃茶毕。令童子送出门。俄失所在。但见高林深谷而已。后参仰山契悟。命为典座。一日见文殊跨狮子缘鼐侧。师诃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遂掌之。文殊涌空曰。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老僧嫌。咸通中。筑室千顷山居之。光启三年。钱武肃王请住余杭慈光院。奏赐紫衣及无着号。光化三年。移住无着院。是冬夜半告众曰。三界心尽。即是涅盘。趺坐而化。时方丈发白光垂树同色。建塔灵隐之西坞。
  赞曰。
  未见仰山  五台遭卖  既见仰山  何劳缘鼐  物罕为奇  客频招怪  咄咄文殊  草贼自败

  五代白云翊禅师

  师名道翊。不知何许人。石晋天福四年。卓庵天竺山西北。草衣木食。高行绝尘。一夕见前峰有光烛天。迹其所起。视之。得异木焉。人莫能名之者。师乃取之。命匠者孔仁谦刻为观音大士像。夜梦白衣人曰。雕像已就。明日有僧自洛阳来。随身有古佛舍利。当求之。已而僧果至。如其梦求之。得舍利三颗。纳於大士顶门。自是灵异大着。吴越时。忠懿王始一新道场而奉之。宋天圣中。诜寂二僧。又迁殿东南直乳窦峰。治平二年。郡守蔡公襄表其事上之。曾鲁公奏赐灵感观音院额。
  赞曰。
  大士心光  奇木斯寓  众胡不见  心不应故  师心佛心  同体显露  现白衣身  永福皇祚

  五代长耳相和尚

  师名行修。号法真。泉南陈氏。家本豪右。尚儒学。师独存心清净。不乐处俗。十三出家。徧参诸方。得法於雪峰禅师存公。师生有异相。耳垂至肩。上过於顶。下可结颐。时号长耳和尚。后唐天成二年。自天台国清寒岩游钱塘。吴越国王待以宾礼。居南山法相院。平昔常募人作福。或问和尚募人作福。未审有何形段。师曰。能遮百丑。乾佑四年仲冬二日。钱氏以诞辰饭僧。问永明。此会有圣僧否。永明曰。长耳和尚乃定光如来化身也。既而永明预戒侍者曰。长耳或来。但云我寝矣。师诣永明。侍者依戒告之。师取永明革履覆之而返。翌日坐逝。门人漆其全身。至今存焉。崇宁二年赐谥崇慧大师。
  赞曰。
  佛为群生  悲愿叵量  应身衍福  为世津梁  现大人相  双耳悬珰  永明有语  是佛定光

  五代永明潜禅师

  师名道潜。河中府人。姓武氏。初谒清凉法眼。一见异之。许入室。一日问曰。子参请外看甚么经。师曰。华严。法眼曰。总别同异成坏六相是何门摄。师曰。世出世间一切法皆具六相。法眼曰。空具六相否。师不能答。法眼曰。子却问我。师如语

分页阅读: 1 2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