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苑蒙求拾遗 - (TXT全文下载)

(此拆愿做闲人四字也)。即日遁去。后寓闽清白云。学者景向。又数年帅赵公希净尽礼。以雪峰迎。请照以书授小师圆庵主。辞谢不赴。帅封沈香为供。将以四句云。道人高卧挽不来。凛凛清风起懦颓。太守无由亲问道。瓣香聊寄小师回。寂照三十余年一破纸被。见地明白。遵记莂而耻表襮。依林薮而安寂寥。始卒不易使。争竞名位贩卖佛祖者。闻其风亦可以少愧矣。
  缁门崇行录曰。宋怀志。金华人。幼业讲。因一禅者激发。弃讲参方。晚至洞山得法於真净文禅师。久之辞去。真净嘱曰。子禅虽逸格。惜缘不胜耳。志拜受命。至袁州。州人请住持杨岐。掣肘而去。游湘。上潭牧请住上封北禅皆不受。庵於衡岳二十余年。有偈曰。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缘萝庵。赞曰。显达人之所欲。遵遗命而力拒诸请。可不谓难乎。今人嗜名利弃礼义。不请而往者纷如矣。尚何忆乎师命。

  慈明偶欲 白云太早

  僧宝传曰。慈明禅师。讳楚圆。造汾阳。服役七年辞去。杨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使请公出世说法。守虚南原致公。公不赴。旋特谒候守愿行。守问其故。对曰。始为让。今偶欲之耳。守大贤之。住三年。弃去。
  禅门宝训曰。白云初住九江承天。次迁圆通。齿甚少。时晦堂在宝峰谓月公晦曰。新圆通洞彻见元。不忝杨岐之嗣。惜乎发用太早。非丛林福。公晦因问其故。晦堂曰。功名美器造物惜之。不与人全。人固欲之。天必夺之。逮白云终于舒之海会。方五十六岁。识者谓晦堂知几。而知微真哲人矣。

  此庵布袋 香林纸袄

  此庵景元禅师。圆悟容为侍者。圆悟尝谓人曰。我有些子禅。被元兄一布袋盛将去也。丛林以元布袋称之。
  林间录曰。佛印禅师曰。云门和尚说法如云。绝不喜人记录其语。见必骂逐曰。汝口不用。反记我语。他时定贩卖我去。今对机室中录。皆香林明教以纸为衣。随所闻随即书之。香林。名澄远。碧岩曰。香林出蜀方。至云门作十八年。云门凡有一言一句。都收在远侍者处。后归蜀。住青城香林。
  笑隐送侍者偈曰。有语不须抄纸袄。

  雪峰笊篱 慧安栲栳

  击节录曰。岩头担锄头行脚。到处只做园头。雪峰担笊篱木杓行脚。到处作典座。钦山将熨斗剪刀针线行脚。到处与人做衣。到个住处。三人亘为宾主。作小参。举公案。
  武库曰。洪州奉新县慧安院法席久虚。太守移书宝峰真净禅师。命择人主之。头首知事耆宿辈皆惮其行。时有渊首座。向北人。孤硬自立。参晦堂真净实有契悟处。泯泯与众作息。人无知者。闻头首知事推免不肯应命。白真净曰。慧渊去得否。真净曰汝去得。遂复书举渊。渊得公文即辞去。时湛堂为座元。问渊曰。公去如何住持。渊曰。某无福。当与一切人结缘。自负栲栳打街供众。湛堂曰须是老兄始得。遂作颂饯之(云云)。渊住慧安。逐日打化。遇暂到即请归院中歇泊。容某归来修供。如此三十年风雨不易。鼎新创佛殿轮藏罗汉堂。凡丛林所宜有者咸修备焉。后奉新兵火。残破无孑遗。独慧安诸殿嶷然独存。岂非愿力成就神物护持耶。今诸方袖手领现成受用者。闻渊之风得不媿於心乎。

  慈觉劝参 道吾乐道

  慈觉宗[〡*臣*责]禅师劝参禅文曰。夫解须圆解。还他明眼宗师。修必圆修。分付丛林道伴。初心薄福不善亲依。见解偏枯修行懒堕。或高推圣境孤负己灵。宁知德相神通。不信凡夫悟道。或自恃天真拨无因果。但向胸襟流出。不依地位修行。所以粗解法师不通教眼。虚头禅客不贵行门。此偏枯之罪也。或则浑身破碎满面风埃。三千细行全无。八万威仪总缺。或则追陪人事。缉理门徒。身游市井之间。心染闾阎之态。所以山野常僧。未免农夫之诮。城隍释子。反为儒士之羞。此懒墯之罪也。何不再离烦恼之家。重割尘劳之网。饮清风而访道流。探微言而寻知己。澄神祖域。息意宗乘。静室虚堂敛禅衣而宴坐。青山渌水携杖锡以经行。忽若心光透漏疑滞冰消。直下分明。岂昧三祇之极果。本来具足。何妨万行之因华。由是宗说兼通。若杲日丽虚空之界。心身俱静。如琉璃含宝月之光。可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众流入海总号天池。反观前非。方知大错。忠言逆耳。敢冀铭心此世。他生同为法侣。
  道吾和尚乐道歌曰。乐道山僧纵性多。天回地转任从他。闲卧孤峰无伴侣。独唱无生一曲歌。无生歌。出世乐。堪笑时人和不着。畅情乐道过残生。张三李四浑忘却。大丈夫。须气槩。莫顺人情莫妨碍。汝言顺即是菩提。我谓从来自相背。有时憨。有时痴。非我途中争得知。特达一生常任运。野客无乡可得归。今日山僧只遮是。元本山僧更若为。探祖机。空王子。体似浮云没隈倚。自古长披一衲衣。曾经几度遭寒暑。不是真。不是伪。打鼓乐神施拜跪。明明一道汉江云。青山绿水不相似。禀性成。无揩改。结角罗纹不相碍。或运慈悲喜舍心。或即逢人以棒闿。慈悲恩爱落牵缠。棒打教伊破恩爱。报乎月下旅中人。若有恩情吾为改。

  百丈禅居 大觉蒙堂

  禅门规式曰。百丈大智禅师以禅宗肇自小室。至曹溪以来多居律寺。虽云别院。然於说法住持未合规度。於是创意别立禅居。凡具道眼。有可尊之德者。号曰长老。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者。表佛祖亲嘱受。当代为尊也。所裒学众。无多少无高下。尽入僧堂。依夏次安排置十务。谓之寮舍。每用首领。一人管多人。营事令各司其局也。禅门独行。由百丈之始。
  圆庵集阿育王山蒙堂记曰。昔大觉琏禅师尝辟一室。列四榻延其友。九峰韶公.佛国白公.参寥潜公相与居之。而榜曰蒙堂。盖取蒙以养正之语也。是后禅林咸效为之。惟百丈起禅规。会众僧於云堂。食息咸在焉。而蒙堂由大觉礼贤增置。自非齿隆德优者诚未易处也。

  德用大碗 自宝生姜

  普灯录曰。务州双林德用禅师禅门宝训曰。雪堂曰高庵住云居。用侄为监寺。寻常廉约。不点常住油处。己虽俭与人甚丰。接纳四来略无倦色。高庵一日见之曰。监寺用心固难得。更须照管常住。勿令疎失用。侄曰。在某失为小过。在和尚尊贤待士。海纳山容。不问细故。诚为大德。高庵笑而已。故丛林有用大碗之称。虚堂录曰。用都寺不点常住油。买大碗造食供养大众。
  武库曰。洞山宝禅师嗣五祖戒和尚。为人廉谨。尝在五祖主事。戒病令行者往库司取生姜煎药。宝叱之。行者白戒。戒令将钱回卖。宝方取姜付之。后筠州洞山阙人。郡守以书托戒举所知者主之。戒曰卖生姜汉住得。遂出世住洞山。由是丛林有宝生姜之称。

  牛首齑菜 芙蓉米汤

  传灯录曰。福州牛头微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山畬脱粟饭。野菜淡黄齑。僧曰忽遇上客来又作么生。师曰。吃即从君吃。不吃任东西。
  芙蓉楷禅师录曰。示众云。山僧行业无取。忝主山门。岂可坐费常住。顿忘先圣付嘱。今者輙欲效古人住持体例。与诸人议定更不下山。不赴斋。不发化主。唯是本院庄课一岁取得。均作三百六十分。日取一分用之。更不随人添减。可以备饭即作饭。作饭不足即作粥。作粥不足即作米汤。新到相见茶汤而已。更不煎点。唯置一茶堂自去取用。务要省缘。一向办道。

  或庵有儿 明教此郎

  宝训曰。或庵体和尚初参此庵元布袋於天台护国。因上堂举庞马选佛颂。至此是选佛场之句。此庵喝之。或庵大悟。似此匿迹天台。丞相钱公象先慕其为人。乃以天封招提。勉令应世。或庵闻之曰。我不解悬羊头卖狗肉也。即霄遁去。乾道初瞎堂住国清。因见或庵赞圆通像曰。不依本分。恼乱众生。瞻之仰之。有眼如盲。长安风月贯今昔。那个男儿摸壁行。瞎堂惊喜曰。不谓此庵有此儿。即遍索之。遂得於江心。固於稠人中。请充第一座。
  明教大师行业记曰。师讳契嵩。字仲灵。自号潜子。藤州镡津人。出家游方。下江湘。陟衡卢。首常戴观音之像。而诵其号日十万声。於是世间经书章句不学而能。得法於筠州洞山之聪公。当是时天下之士学为古文。慕韩退之排佛而尊孔子。仲灵独居作原教孝论十余篇。明儒释之道一贯以抗其说。诸君读之。既爱其文又畏其理之胜而莫之能夺也。复着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乃抱其书以游京师。府尹龙图王仲义果奏上之。仁宗览之。诏付传法院编次。以示褒宠。仍赐明教之号。镡津文集序曰。却关着书。书成携之京师。因内翰王公素献之。仁宗皇帝又为书以先之。上读其书至臣固为道不为名。为法不为身。叹爱久之。旌以明教大师之号。赐其书入藏。既送中书。时魏国韩公琦览之以示欧阳文忠公。修公以文章自任以师表天下。又以护宗不喜吾教。及见其文乃谓魏公曰。不意僧中有此郎也。黎明当一识之。因往见之。文忠与语终日。遂大称赏其学赡道明。由是师之声德益振寰宇。

  霍山四藤 乐普只箭

  传灯录曰。霍山景通禅师。初参仰山。仰山闭目坐。师曰如是如是。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中华六祖亦如是。和尚亦如是。景通亦如是。语讫向右边翘一足而立。仰山起来打四藤杖。师因此自称集云峰下四藤条天下大禅佛。后住霍山。
  传灯录曰。乐普山元安禅师。首问道于翠微临济。临济常对众美之曰。临济门下一只箭。谁敢当锋。

  端设祖堂 鉴拆佛殿

  白云端禅师祖堂纲纪序曰。吾道盛於此土。初祖菩提达磨之纲焉。创立禅林之制。百丈大智之纪焉。此实天下之共知。而奈何天下祖堂中各以开山传次者为其祖。殊不思乃宗乃祖所传所持之最者乎。呜呼。教来五百年后达磨始来向之。诸家之贤者岂不知。性即乎圣。何为竟自以性以圣之泥乎。乃须少林之后犹弹指顷。不假文字语默。有无释然。亡其所得而自得还其本。又古之岩居穴处者。但以法为胜为味。殊不虑今日其间者骄。独大智禅师虑之。而廓以禅林之度。由是资之。而少林之风至今蔼然於天下。吾欲天下祖堂中以达磨大智正其位。以开山传次者陪之。贵来者尊其始而归其大。岂不然乎。罗湖野录曰。隆禅师住虎丘。追绎白云端和尚。立祖堂故事(云云)。白云以百丈配享达磨。有识靡不韪其议。可谓知本矣。
  正宗赞曰。德山见性禅师。讳宣鉴。嗣龙潭。师凡住院。拆却佛殿。独存法堂而已。赞曰。所谓拆佛殿。咬猪狗。不近人情底老尊慈。想不是花锦地恋繁华央痒底座主。

  月堂拒化 玉泉数馔

  宝训曰。水庵曰。月堂(讳道昌)住持所至。以行道为己任。不发化主。不事登谒。每岁食指随常住所得用之。衲子有志充化导者多却之。或曰。佛戒此丘持钵以资身命。师何拒之弗容。月堂曰。我佛在日则可。恐今日为之。必有好利者而至於自鬻矣。因思月堂防微杜渐深切着明称实之言今犹在耳。以今日观之。又岂止自鬻而已矣。
  云卧纪谈曰。玉泉皓禅师入厨见馔晚膳。问待过客耶为众僧耶。既以实对。即呼知事杖而数之曰。吾昔参禅为人。汲水舂米。今现成米面烝炊造作。与供养诸佛菩萨无异。饱吃了并不留心参学。百般想念五味馨香。假作驴肠鳝生羊骨鳖[腕-夗+隹]。喂饲八万四千户虫。开眼随境摄。阖眼随梦转。不知注禄判官掠剩大夫随汝抄札消凿禄簿。教汝受苦有日在。徒众不堪其枯寂。谮於县宰曰。长老不能安众。唯上来下去点捡零碎。县宰召皓至。语之曰。大善知识何不在丈室端坐。两廊下三门前来去得许多耶。皓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长官以坐是佛耶。坐杀佛去也。县宰笑而已。

  云顶三教 法泉万卷

  普灯录曰。福州东山云顶禅师谒大愚芝.神鼎諲诸名衲。后见罗汉下尊宿始彻己事。道学有闻。丛林称为顶三教。出住东山。迁数剎。
  普灯录曰。蒋山佛慧法泉禅师。世号泉万卷者。

  鹅湖水月 南岳天泽

  传灯录曰。鹅湖大义禅师。唐宪宗诏入内论议。师举顺宗问尸利禅师。大地众生如何得见性成佛。尸利云。佛性如水中月。可见不可取。因谓帝曰。佛性非见必见。水中月如何攫取。帝乃问何者是佛性。师对曰。不离陛下所问。帝默契真宗。益加钦重。
  传灯录曰。南岳怀让禅师有沙门道一(即马祖大师)问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师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又问曰道非色相云何能见。师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一曰有成坏否。师曰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一蒙开悟。心意超然。

  宝掌千岁 赵州七百

  普灯录曰。宝掌和尚。中印度人也。周威烈十二年丁卯降神受质。左手握拳。至七岁祝发乃展。因名宝掌。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常不食。日诵般若等经千余卷。一日谓众曰。吾有愿住世千岁。今年六百二十有六。故以千岁称之。次游五台。徙居祝融之华严。黄梅之双峰。庐山之东林。寻抵建邺。会达磨入梁。师就扣其旨开悟。未几如吴。顺流东下。由千顷至天竺。往鄮峰登太白穿雁荡。盘礴於翠峰七十二庵。回赤城憩云门法华诸塈里浦赤符大岩等处。及飞来栖之石窦。有行尽支那四百州。此中偏称道人游之句。后居浦江之宝严。师所经处后皆成宝坊。唐显庆二年正旦手塑一像。至九日像成。问其徒慧云曰此肖谁。云曰与和尚无异。即澡浴易衣趺坐谓云曰。吾住世已一千七十二年。今将谢世。听吾偈曰。本来无生死。今亦示生死。我得去住心。他生复来此。言讫而逝。
  赵州真际禅师行状曰。师即南泉门人也。讳从谂。镇府有塔记云。师得七百甲子欤。祖庭事苑曰。赵州从谂俗寿一百廿岁。尝有人问师年多。师云一穿念珠数不足。镇府塔记云。师得七百甲子欤。七百甲子乃泛举一百廿之大数。实一百一十六岁。余八月。凡四万二十日也。

  义怀折担 自回攻石

  普灯录曰。天衣义怀禅师。世以渔为业。儿时坐船尾。父得鱼付师贯之。师不忍乃私投江中。父怒笞。师恬然如故。长游京师。依景德寺得度。去谒金銮善叶县省微有契。晚至姑苏礼明觉於翠峰。入室次。峰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师拟议。峰打出。如是者数四。徐为水头。因汲水折担倐悟。作投机偈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峰闻拊几称善。后七坐道场。化行海内。
  普灯录曰。合州钓鱼台石头自回庵主。世为石工。尝参礼报恩琏禅师求安心法。琏谕之。因弃家为道人。
  正宗赞曰。回石头。世为石匠。不识字。慕出家。求人口授法华。默诵之。投南堂静禅师供洒扫。一日令取石。回手执锤击石而诵经不辍。堂谓曰。今日硿磕。明日硿磕。生死到来作么折合。回愕然释其器。礼拜求究竟法。因随至方丈。令罢诵经。看赵州勘婆话。回久之凿石。石坚。尽力一锤瞥见火光有悟。呈颂曰。用尽工夫浑无巴鼻。火光迸散元在者里。堂曰子彻矣。缙云先生作石头语录序有云。回石头以运锤攻石之手。仰击坚高。出力既粗。一锤便透。晚坐钓鱼山中。乖崖峭壁十倍其师。

  伊庵同劳 真如自役

  人天宝鉴曰。伊庵有权禅师。乾道间出应万年。宿学老师见其威仪。听其举扬。皆拱手心醉。内外万指井井然如入官府。师所至行道。与众同其劳。尚书尤公袤曰。住持者安坐演法。何至躬头陀行邪。师曰。不然。末法比丘增上慢。未得谓得。便欲自恣。我以身帅尚恐不从。况敢自逸乎。近世言禅林标准者。必以师为称首也。
  僧宝传曰。大沩真如慕喆禅师为人刚简。有高识。以荷法为志。以精严律身。谢师直守潭州。闻其风而悦之。不可致。会岳麓法席虚。尽礼迎以为出世。累日而后就。俄迁住大沩。众二千指。无所约束人人自律。唯粥罢受门弟子问道。谓之入室。斋罢必会大众。茶诸方。才月一再而喆讲之无虚日。放参罢。喆自役作。使令者在侧如路人。晨香夕灯十有四年。夜礼拜持茅视殿庑灯火。倦则以帔蒙首假寐三圣堂。赞曰。真如平生以身为舌说比丘事云云。

  泐潭药汞 云门丹砂

  僧宝传曰。黄龙南禅师依三角澄禅师。澄有时名。一见器许之。及澄移居泐潭。公又与俱。澄使分座接纳矣。而南昌文悦见之。每归卧叹曰。南有道之器也。惜未受本色钳锤耳。会同游西山。夜话及云门法道。悦曰澄公虽云门之后。然法道异耳。公问所以异。悦曰。云门如九转丹砂。点铁作金。澄公药汞银。徒可玩。入锻即流去。公怒以枕投之。明日悦谢过。又曰。云门气宇如王。甘死语下乎。澄公有法。受人死语也。死语其能活人哉。即背去。公挽之曰。即如是。谁可汝意者。悦曰。石霜楚圆手段出诸方。子欲见之不宜后也。公默计之曰。此行脚大事也。悦师翠岩而使我见石霜。见之有得。於悦何有哉。即日办装。

  黄檗无多 归宗较些

  临济录曰。师到大愚。大愚问什么处来。师云黄檗处来。大愚云黄檗有何言句。师云某甲三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某甲有过无过。大愚云。黄檗与么老婆为汝得彻困。更来这里问有过无过。师於言下大悟云。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大愚搊住云。这尿床鬼子。适来道有过无过。如今却道黄檗佛法无多子。你见个什么道理。速道速道。师於大愚胁下筑三拳。大愚托开云。汝师黄檗。非干我事。
  广灯录曰。庐山归宗寺智常禅师。黄檗曰。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着个个屙漉漉地。祇有归宗较些子。

  法眼未了 大觉太赊

  联灯录曰。清凉大法眼禅师法嗣清凉泰钦禅师。开堂日示众云。某甲本欲深山藏拙。养病过时。奈缘先师有未了底公案。出来与他了却。
  广灯录曰。兴化存奖禅师行脚往南方。回在三圣会里为首座。常垂语云。我南方行脚一匝。拄杖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人。三圣闻得问云。汝具个什么眼便恁么道。师便喝。三圣云。须是你始得。师后到大觉为院主。依前恁么道。一日大觉唤院主。我闻你道向南方行脚一匝。拄杖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人。你具个什么眼漝么道。师便喝。大觉拈棒。师拟议。大觉便打。来日师云。某甲於三圣师兄处学得个宾主句。总被师兄折倒了也。与某甲个安乐法门。觉云者瞎汉来者里纳败阙。脱下衲衣痛打一顿。师於棒下荐得临济先师於黄檗处吃棒道理。后开堂拈香云。此一炷香本分为三圣师兄。三圣於我太孤。本分为大觉师兄。大觉於我太赊。不如供养临济先师。

  叶县还面 法云会茶

  武库曰。叶县省和尚严冷枯淡。衲子敬畏之。浮山远.天衣怀在众时。特往参扣。正值雪寒。省呵骂驱逐。以至将水泼。旦过衣服皆湿。其他僧皆怒而去。唯远怀并迭敷具整衣复坐於旦过中。省到呵曰。你更不去我打你。远近前云。某二人数千里特来参和尚禅。岂以一杓水泼之便去。若打杀也不去。省笑曰。你两个要参禅却去挂搭。续请远充典座。众苦其枯淡。省偶出庄。远窃钥匙取油面作五味粥。粥熟。省忽归。赴堂粥罢。坐堂外。令请典座。远至首云。实取油面煮粥。情愿乞和尚责罚。省令算所直。估衣钵还讫。打三十拄杖出院。远舍於市中。托道友解免。省不允。又曰。若不容归。祇乞随众入室。亦不允。一日出街次。见远独於旅邸前立。乃云。此是院门房廊。你在此住许多时。曾还租钱否。令计所欠追取。远无难色。持钵於市化钱还之。省又一日出街。见之持钵。归为众曰。远真有意参禅。遂呼其归。
  武库曰。抚州明水逊禅师在法云(法云寺圆通法秀)侍者寮。时道林琳禅师挂搭。方丈特为新到茶。逊躬至寮请之。适琳不在。有同行与琳联案曰。汝去。俟渠来。我为汝请。逊去。僧偶忘之。斋后鸣鼓会茶。琳不到。圆通问曰。新到在否。趣请之。琳到。圆通令退坐榻立众前。责曰。山门特为茶以表丛林礼数。因何怠慢不时至。琳曰。适闻鼓声忽内逼。趋赴不前。圆通呵曰。我鼓又不是巴豆。击着你便屎出。逊前白云。是某忘记请之。某当出院。时同行出众曰。不干侍者与新到事。是某不合承受为渠请。偶忘记。某当代二人出院。圆通高其风义。并宥之。

  仰山圆相 岩头伊字

  会元曰。仰山慧寂通智禅师初游方。谒耽源(讳应真。嗣南阳)已悟玄旨。耽源谓师曰。国师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乃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受无令断绝。我今付汝。汝当奉持。遂将其本过与师。师接得一览便将火烧却。耽源一日问。前来诸相甚宜秘惜。师曰当时看了便烧却也。源曰。吾此法门无人能会。唯先师及诸祖师诸大圣人方可委悉。子何得焚之。师曰。慧寂一览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执本也。源曰。然虽如此。於子即得。后人信之不及。师曰。和尚若要。重录不难。即重集一本呈上。更无遗失。源曰然。圆悟击节录曰。昔日国师有一百二十种圆相传与耽源。源后与仰山。山烧却。源云。般若多罗谶云。小小沙弥有大机。
  传灯录曰。岩头全豁禅师谓诸徒曰。吾尝究涅盘经七八年。睹三两段文似衲僧说话。曰。吾教意如伊字三点。第一向东方下一点。点开诸菩萨眼。第二向西方下一点。点诸菩萨命根。第三向上方下一点。点诸菩萨顶。此是第一段义。又曰。吾教意如摩酰首罗擘开面门竖亚一只眼。此是第二段义。又曰。吾教意犹如毒涂鼓击一声远近闻者皆丧。亦云俱死。此是第三段义。

  高庵叹侈 宏智助匮

  宝训曰。高庵悟和尚闻成枯木住金山受用侈靡。叹息久之曰。比丘之法。所贵清俭。岂宜如此。徒与后生辈习轻肥者增无厌之求。得不愧古人乎。
  人天宝鉴曰。绍兴癸亥冬大慧禅师蒙恩北还。时育王虚席。宏智和尚举大慧主之。宏智前知其来多众必匮食。智预告知事曰。汝急为我多办岁计应香积。合用者悉倍置之。知事如所诫。明年大慧果至。众盈万余指。未几香积告匮。众皆皇皇。大慧莫能错。宏智遂以所积之物尽发助之。由是一众咸受其济。慧诣谢曰。非古佛安能有此力量。

  石头草庵 芭蕉楮帔

  石头思禅师草庵歌曰。吾结草庵无宝贝。饭了从容图睡快。成时初见茅草新。破后还将茅草盖。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庵虽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体解。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怪。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主元在。不居南北与东西。基上坚牢以为最。青松下。明窗内。玉殿朱楼未为对。纳帔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住此庵。休作解。谁夸铺席图人买。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遇祖师。亲训诲。结草为庵莫生退。百年抛却任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长不昧。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遮皮袋。
  罗湖野录曰。南岳芭蕉庵主泉禅师造汾阳参昭禅师。受其印可。隐于衡岳。佯狂垢污。世莫能测。以楮为帔。所至聚观。遂自歌曰。狂僧一条纸帔。不使毳针求细意。披来只么且延时。忍观蚕苦劳檀施。纵饶罗绮百千般。济要无过是御寒。僧来玩。俗来玩。黑喷云霞山水现。五岳烟凝是翠缣。四溟浪白为银线。他人云。甚模样。刚把渔笺作高尚。虽多素质混然成。免效田畦凭巧匠。逞金襕。与紫袍。狂僧直是心无向。迦叶头陀遥见时。定将白氎来相让。向伊言。我不换。老和尚泉。平时慈明厚之。以友于老。南敬之以叔父。至於放旷自任简脱无检。岂非所谓百不为多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禅苑蒙求拾遗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