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氏蒙求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杂传
书籍内容:

续藏经 释氏蒙求
 灵操撰
  释氏蒙求标题

卷上
  摩腾入汉 僧会来吴  慧则石瓮 宝意铜壶  僧稠被谤 慧思遭诬  法喜画马 保志画乌  僧瑜双桐 邵硕只履  慧满息火 植相唾水  敬脱誓笔 贾逸赠纸  明度呼鸽 僧安唤雉  北山二圣 西竺七贤  法聪入定 慧宽坐禅  明瓒转石 罗竭蹍泉  僧佑集万 法建诵千  史宗凭埭 抔度负圈  乘师髭出 砺公齿全  光宠两途 能秀二祖  信行泣牛 昙猷扣虎  慧持龙门 竺潜蓬户  抱玉出云 涉公致雨  昙遵泣师 跋摩化母  陀勒乞油 道冏采乳  僧达白发 觉明赤髭  宝琼法主 神迥论师  灵润观烧 智凯誓池  明恭食鹿 道丰啖罴  僧实重瞳 法秀连眉  慧迁白玉 辨相紫芝  智藏踞座 道安登辇  法开才华 昙延机辩  道整出尘 智称入善  南阳雉鸠 法朗猴犬  道融少诵 知玄幼吟  辨公鹤下 僧范雁临  普瞬矌耳 静霭割心  慧果掘钱 慧义取金  元晓难歒 智诜可畏  普明见形 慧侃出臂  孝龙八达 法周十智  慧超学士 安玄都尉  智文峰落 法云华坠  慧成掷筯 道生取匙  惟俨大笑 昙凭雄声  僧慧二杰 明琰三英  法通多力 道开健行  普化挟木 香公掘坑  昙始足白 罗叉眼青  僧洪铸像 士行烧经  生融上首 观肇第一  智顺持戒 道房授律  道超□□ 明彻□□  道英卧冰 慧满坐雪  藏母吞星 玄亲梦月  慧隆松寒 朗公霜洁  道常执志 亡名秉节  僧可臂断 法愿齿折  渊度兴西 基进北东  弥天辨鼎 法安获钟  超达伏艹 难陀变筇  法愿律虎 慧荣义龙  法进施体 僧富划胸

卷下
  琳祜会郊 可育面壁  法开善医 昙迁妙易  僧渊架桥 隐峰掷锡  宁师食荷 僧喜啖石  智岩能军 慧琎健敌  世高化蟒 明琛变蛇  法持白竹 道逊灵华  童进饮酒 无着啜茶  慧布论义 法汰破邪  德素少达 慧棱幼悟  僧慧渡河 安静登墓  遂端生莲 耆域治树  净度游猎 玄风张捕  僧璨三国 道一九州  真表虾蟆 檀特狝猴  智润博瞻 昙影风流  僧朗知盗 法通被囚  道生领徒 慧远结社  主公向驴 永师指马  僧达□糕 世瑜受果  法旷去妖 慧安防祸  道光义虎 恭明智囊  灵坦心印 玄畅目光  道杰头大 温行眉长  祗难异术 昙鸾仙方  岑公养鼠 道判放羊  宝琼龙瑞 慧哲象王  明瞻直身 昙显翘足  法兰辨灰 慧要刻木  灵藏布衣 法云锦服  慧约青牛 昙弘金鹿  谛亲书镇 伦母神幡  智炫出国 童寿入关  无竭过岭 法和登山  谛乘荷叶 相渡波澜  善伏诫神 慧嵬问鬼  昙钥四飞 法桥百里  慧受青龙 道洪白雉  慧安古杖 僧群灵水  漫提指客 处寂候宾  慧韶撤被 法向裂巾  图澄洗肠 佛调现身  玄尚入魏 帛远□□  慧休吟云 道林放鹤  法相滑稽 僧渊言谑  崇慧登梯 通达入镬  琳佛须生 翼像泪落  东兴尚广 西化可知

  (元本无标题。今为检寻者准余蒙求之例标之。元本蠹灭者检本传补之。为分元本文。细书之也。元本文字有疑误者於各条之终注之。又元本以异本校者注本文傍。今悉准校订疑误注各条终。此书二百一十有四句。用韵三十有二也。今为便检寻标於格上。又有叶韵者。於句下注其反切也)。
  释氏蒙求标题(毕)

  

  释氏蒙求(并序) 上册

    霅水 讲学沙门 灵操 撰
  余固览慧皎澄照通慧高僧传三本总八十卷。披其文睹其事。今古之异圣贤之迹。非周公之才董狐之笔无以能为也。然而义旨纵横卷轴繁广。览之者无强记而有忘。是故集其事类讨其异常。以偶对为文声律为韵。题曰释氏蒙求焉。后进童孺诵而明其文究其理。思继古贤之踪为五教之端者也。时己酉四月望日序。

  (虞)摩腾入汉 僧会来吴

  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化彼诸国广有灵应。初与竺法兰将入汉土。遂感明皇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明旦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曰。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闻之大悦。即遣郎中蔡愔博士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行至中途果见腾兰二僧携经像而来乃同回洛阳。明帝深加礼接。东土大兴教法自腾为始。
  康僧会。康居国人也。以赤乌十年达于建邺设像行教。时吴国初见沙门疑为矫异。有司奏曰。有胡人入境自称沙门。容服非常事应检察。国主孙权召会诘问有何灵应。会曰。如来迁迹忽踰千载。遗骨舍利神曜无方。昔阿育王起塔乃八万四千。塔寺之兴以表遗化也。权曰。若得舍利当为起塔。如其虚妄国有常刑。会乃请期七日。至二七日无验。权曰此欺诳耳。欲加其罪。会更请七日。权又特听。至第七日忽闻铜瓶铿然有声。会往视之果得舍利乃呈权。举朝集览腾光五色。权执瓶泻于铜盘。舍利冲盘盘即破碎。乃以火鍜之置铁砧磓以击之。砧磓俱陷舍利无损。权肃然惊起扬声嗟伏。由此兴于塔寺。

  慧则石瓮 宝意铜壶

  慧则。为性奇逸善於言辩。晋永嘉年中天下疫病。则乃昼夜祈诚愿天神降药以愈万民。一日出寺见两石形如瓮疑是异物。取之果有神水在内。与天下病者饮之皆愈。
  宝意者。天竺人。胡云阿那摩抵。来于此土树下安禅讲说经论又善神咒。为宋世祖礼重施以铜唾壶。高二尺许常在床前。忽有盗去。意乃取坐席一领空卷咒上。经三夕还见壶在於席上。

  僧稠被谤 慧思遭诬

  僧稠者。情度淳直孝信知名。征为大学博士。后乃出家大习禅观。住邺西龙山云门寺。齐文宣帝诏请入京供养钦重非常。后人以事谗稠以倨傲无礼者。帝大怒自来欲杀稠。稠即冥知之谓众曰。明日有大客至。多作供设。至夜半先备牛舆独往谷口。去寺二十余里独立道侧。至明。帝果然忽至。见稠怪问其故。稠曰恐身血不净秽污伽蓝。在此候尔。帝下马拜伏悔过。谓尚书令杨遵彦曰。如此真人何可谤毁。乃躬负稠归寺。稠磬折不受。帝曰弟子负师遍天下未足谢过。
  慧思。幼乃慈和顿悟禅寂。陈光大年中至南岳值一林泉之所。谓众曰吾前身曾居於此。依言掘之果获房殿基墌僧用器皿。时有异道怀嫉者密告陈主诬思掘破衡山。陈主勅使至山捡察。见两虎咆愤居思之侧。惊惧而退。后乃更进又阻毒蜂。不久诬思之者暴死。陈主乃迎归京师举朝礼供。

  法喜画马 保志画乌

  法喜。南海人。形容丑陋神异莫测。居于岭表。耆老相传童幼时见。喜年可三百岁矣。在陈时马静为广州刺史。方上任喜直上厅以手指画地作马头以示。静多武略乃临郡也。每出行部将甲士数万多为威猛。人以奏於陈帝。即遣临汝候来。观其形势曰必有逆状。遂擒而斩之。马头之谶踰月乃应。
  保志。初止道林寺修习教法。长擎一锡杖杖头挂照天剪刀。行化於时大有灵异。齐大尉司马殷齐之随陈显达镇江州辞志。志将纸画一乌在树上语曰急时可登此。后显达逆节。留齐之镇州。及败。齐之入庐山。追骑将及。齐之见一树上一乌。乌竟不去。追骑谓是无人。因而获免。其乌与树如志所画之状。

  (纸)僧瑜双桐 邵硕只履

  僧瑜幼入释门。誓欲焚身。以宋孝建中集薪为龛。请僧设斋辞别而入火中。经三日。瑜房内忽生双桐树。根枝丰茂。郁翠非常。遂成连理。道俗异之。号为双桐沙门。
  邵硕者。始康之人。出入不择昼夜。俗姓邵。入道之后自称硕公。言谑於人皆有符谶。后卒於岷山寺。临亡语道人法进云。可露骸於道路。急系履着脚。既而依之出尸置寺。后经三日忽然不见。俄而有人从[郫-卑+((白-日+田)/廾)]县来。遇进云。昨见硕公在市中一脚着履。语云。小子无宜适。失我履一只。进惊曰。与硕脚系急。右脚系宽不好。所以致失也。(此中云字当作曰。遇进。疑当作过进)

  慧满息火 植相唾水(数轨切)

  慧满。博通经律。多着文疏。尝在鄜城行化。时寓居魏兵曹家别院讲羯磨法。所居艹堂忽为火烧。风焰俱盛。满乃索水噀之。随便息焉。
  植相。节行清苦人皆仰之。寓于巴西兴扬教法。行至弘农水侧。见垂钓化劝止之。不从其言。即唾水中。忽有大蛇擎头来趣。钓者惊而悔过。便投相出家。

  敬脱誓笔(誓。疑当作担) 贾逸赠纸

  敬脱。深通经义大有仪范。时共目之为僧中之杰。隋帝召入内讲说群经。赐大竹扇阔三尺余。令执用。出入宫中帝或目送之。曰诚为僧杰矣。常学习时每自负担。以母置於一头。笔及经书又置一头。若食时留母树下入村乞食。其笔管大於臂。长三尺。人有乞书者置大纸。但书一字耳。更欲求大。随笔而成。曾无修饰锋彩神异。观者不厌。
  贾逸。未详何人。隋仁寿初来於安陆。凡言语皆有灵应。后人诸处一日俱见。方悟分身也。时方等寺慧暠法师。逸见而赠暠纸五十幅。曰法师由此得解耳。暠后因官事被禁狱中责问。而答纸尽。事毕获免。果应其语。

  明度呼鸽 僧安唤雉

  明度。长诵经为务。居于并州石壁寺。时有鸽巢于屋檐乳养二雏。度每以粥饭就巢哺之。谓曰。承我经力速得生长。鸽忽飞。坠地俱殒。踰旬日。梦二小儿曰。儿等是二鸽。承上人经力生人间。寺东十里某家为儿。度乃往此家寻问。果[孪-子+孖]生二子。度入视呼曰鸽儿。一时回头应诺。岁余能言。(生长。元本中傍注云。一本作人身。可也)
  僧安。不知何人。齐文宣时在王屋山聚徒讲涅盘经。始发题有雌雉来座前伏听。僧若食时出外饮啄。讲三劵毕。众咸怪不至。安曰。雉今生人道。不须怪也。武平中领徒至越。忽忆往年雌雉应生在此。经至一家遥唤雌雉。一女走出如旧相识。其家惊怪。引安入设食。安曰何故名雌雉耶。答曰。见初生时发如雉尾。既如是。女故。便名雌雉也。安即为述本缘。

  (先)北山二圣 西竺七贤

  魏法度.法绍。游学北土综习三藏。灵迹异事世皆见闻。时居于[山*聂]山栖霞寺。故世号曰北山二圣。
  晋有西竺七僧。普通儒释。辩论适时。故孙绰撰道贤论云。此西竺七贤。比竹林七贤。以法护匹山巨源。法祖比嵇康。竺潜比刘伯伦。于法兰比阮嗣宗。竺法乘比王浚冲。于道邃比阮咸。支遁比向子期。凡此七贤匹於七僧。皆察其气槩较道量德。着其论文盛传于时。

  法聪入定 慧宽坐禅

  法聪。八岁出家。卓然神操以禅定为道。初至襄阳伞盖山建习定之室。梁晋安王来襄雍间。闻聪名因造禅室。乃见猛火炽然。良久忽变为水。经停水灭室现。以事相询乃知入水火定也。居近白马泉。聪於泉内取白龟就掌谓王曰。此是雄龙。又取五色鲤就手中。复曰此是雌龙。王及部从叹骇以闻高祖。
  慧宽。姓杨氏。父母本崇道法不信释宗。乃生一女名曰信相。后又生一男名慧宽。与姊信相好乐幽寂。年登五岁与信相於静处坐禅。二亲怪问。答曰。佛来为说般若圣智界入等法门。乃共姊论其佛法。父是异道不解其言。附口录得二百余纸。时龙怀寺会禅师闻而往现。父示其文。会披而叹曰此语并合佛理。因与姊出家大扬法教。其姊为蜀王所重。时人号圣尼。故为立寺亦号圣尼。

  明瓒转石 罗竭蹍泉

  明瓒。游至嵩山栖息时久。盛行禅法而情性默然。后有刺史奉勅祭岳。先修道路直上岩顶。忽中夜风雷而一峰頺落其下缘山磴。道为大石所栏。乃以牛十头縻绊而挽之。又以千余人鼓噪以推之。力竭石愈固。瓒曰。奚用如许多人力。我与去之。众大笑。瓒遂履石而动忽转盘而下。声如雷震。刺史道俗叹曰斯大圣人也。(笑。本传作惊)
  诃罗竭。诵二百万言。后入娄至山石室中坐禅。此室去水既远。信士欲开涧。竭曰不假相劳。乃出定以左脚蹍室西石壁。口陷没投足出。泉已从中涌出。其味香洁。饮者受乐。

  僧佑集万 法建诵千

  僧佑。少入释门。专精律藏大遵仪则。居于建邺讲演律宗。常有学徒一万余人传持教法。
  法建。入道以来常勤诵习。居止益州五层寺侍。武陵王弟规守益州。魏遣将军尉迟回来伐规。规降。城中僧道皆被拘禁。至夜忽有光明。回乃寻光所在。见诸僧皆睡。唯建端坐诵经光从口出。回乃问建诵何经也。答曰贫道诵华严经下帙。回曰何不从头诵之。答诵到此尔。回曰法师诵得几许。答曰。贫道发心欲诵一藏。今始诵得一千卷尔。回惊嗟不信。欲试。请诵一遍。莫有劳乎。建曰诵经常事。乃设座请诵经。七日七夜声不暂息焉。

  史宗凭埭 杯渡负圈

  史宗。不知何来。常着麻衣。世号麻衣道人。在广陵白土埭凭埭讴唱自乐。或幽或显无定其踪。时有商人海行於孤洲上。遇一沙门寄书於宗。书在船中商欲看。书着船不脱。及至白土埭。书自飞起就宗掌中。陶渊明杂传云。白土埭有二异法师。宗为其一也。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莫测其神。带索蓝缕殆不蔽身。言语无定。或加冰洗浴。或着木履登山。唯负一芦圈子别无余物。行向广陵。遇村舍一家持八关斋。先不相识。直往而坐。置圈子於庭中。其家见渡容陋劣不生重敬。欲移圈子举而不起。乃招十人举之亦乃不起。复观其中见四小儿并长数寸形容端严。其家即大惊骇焉。

  乘师髭出 砺公齿全

  元魏世乘禅师者。不知上字。生而自陈前生之事。父母恐其出家逼以纳室。执志无改。入京师被命作阉官。却奏乞入山毁形修道。赉一部华严经昼夜诵念。踰月髭须复出。
  法砺。生时牙齿全具坚白璨然。迄于终老中无毁落。入道以来深穷大教。名闻四海。道俗仰之。果有异於常矣。

  (虞)光竉两途 能秀二祖

  魏邺下勒那三藏训於慧光。光领徒传其教法在於道南。菩提三藏训於道竉。竉领徒传其教法在於道北。故邺下有南北两途大称於时。复有四宗五宗之说从此而起。
  慧能居于双峰曹溪。神秀栖于江陵当阳山。同传达磨之法。盛行于天下。并德行相高。於是教兴南北。以能为南宗。以秀为北宗。二宗之称自兹为盛矣。

  信行泣牛 昙猷扣虎

  信行。才生之后便乐经像。似知空门之道。乃令出家。时年四岁。於路见牛车没泥牵引不停。乃悲泣无已。人问其故。曰悯其疲苦如是。
  昙猷。以修学禅道隐于上剡之石城山。后移赤城山石室坐禅。常有虎数十头蹲在猷前。猷诵经次。中有一虎困睡。猷乃以竹如意扣虎头曰何不听经。於是俱听。须臾有蛇竞出。大数十围。共来听法而去。

  慧持龙门 竺潜蓬户

  慧持。即慧远之弟也。性格清隽解行俱高。亦事道安为师。与远共止庐山。领徒三千余人。持居其首。时豫章太守范宁请持讲法华.毗昙。于时学者竞集。王殉与范宁书云。远公持公孰愈。范宁答曰诚为贤兄贤弟也。持后届于蜀都大扬教法。时有沙门慧岩.僧恭者皆先在蜀。俱有才名。一时之英杰也。及持至。皆望风推服。其有升持堂入持室者。号为登龙门焉。
  竺潜。字法深。大有才器。晋哀帝频请入内讲演。时简文作相。与潜交知。时诣简文所。遇沛国刘[怡-台+炭]。[怡-台+炭]嘲曰道人何以游朱门。潜曰君自睹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耳。还剡之仰山遂隐其迹。于时支遁遣使求买仰山之侧沃州小岭。潜答曰。欲来輙给。岂闻巢由买山而隐遁欤。([怡-台+炭]疑当作恢字)

  抱玉出云 涉公致雨

  抱玉。行业高奇。人事罕接。谓来事如目击焉。每夕独处一室。常有邻僧见玉口中出云色彩五般。人皆往视。每夕如是。
  涉公。西竺人也。不食五谷。日行五百里。以苻坚建元中来长安。于时天旱。坚请咒龙。俄而致雨。凡大旱。请必致雨。涉卒。经年不雨。坚祈之不致。谓大臣朱彤曰。涉公若在。朕岂燋心於云汉若是哉。此道人者其大圣乎。

  昙遵泣师 跋摩化母

  昙遵。解行高深。诵经论备晓。事保光为师。初在齐州讲演。闻师保光终后。不觉大恸。从床掷身於地。口中血流。其孝义若是。乃游化齐楚晋魏。遇丞相王肱知见。遂举为国统。
  求那跋摩。此云功德铠。大有道行慧解过人。本居剎利。有母常食野肉。令跋摩辨之。摩启母曰。有命之类莫不贪生。害彼之命非仁矣。母怒曰。设令得罪。吾当代汝。摩他日煮油设浇其指。谓母曰代儿忍痛。母曰痛在汝身吾何能代。摩曰。眼前之苦尚不能代。况三途耶。母即礼拜悔过。终身不杀。因兹信重於摩。

  陀勒乞油 道冏采乳(橤生切音汝)

  犍陀勒者。西域人。来至洛阳。人莫能识。一日谓众曰。洛东有盘鸱山。有古寺基存焉。众则不信。乃往掘之深方见石基。乃共立寺而居。寺去洛城一百余里。勒朝朝至洛诸寺赴中。暮则乞油一钵归寺烛灯。以此为常。有人健行者欲随勒观其迟疾。奔走不及。勒令执衣角。唯闻励风之响。不觉须臾而至彼寺。
  道冏。事道懿为师。懿病。遣同寺四人至河南霍山采钟乳入穴。数跨木渡水。三人溺死。炬火又灭。到无济理。冏乃唯诵法华经。忽见一光如萤火。追之不及。照穴分明。遂得出穴。

  (支)僧达白发 觉明赤髭

  伪魏僧达。学通内外时尽称扬。性刚忓物。被摈居于长沙。达少而发白。故世皆号为白头达。
  佛陀耶舍。此云觉明。幼在释门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兼解义理。罗什事之为师。大晓毗婆沙论。少有赤髭。时号曰赤髭毗婆沙。(觉明。本传作觉名)

  宝琼法主 神迥论师

  宝琼。才生之后便入空门。年虽少小大通经论。始从光宅寺云法师习学。后移听南涧仙法师讲。仙深加赏叹。年登五岁举为法主。与仙师更相敷演。及长。身长八尺背皮龙文。口三十九齿。异常之相不一。
  神迥。幼龄隽敏神异非常。深穷内外。凡撰疏文铭论共四十余卷。故四海英贤为之谚曰。大论师释迦。迥法界多罗一时领。

  灵润观烧 智凯誓池

  灵润。节橾孤真博通典教。因与同学数游山。复观野烧烧火。四合众并走避。唯润安行如常。火虽逼身。顾下语诸同学曰。心外无火。火实自心。谓火自逃。无由免火。及火至润身忽然散灭。
  智凯。姓凭。父早亡。六岁听吉藏法师讲法华火宅品。夜告母曰。经明火宅者。只我身尔。是我火宅我应烧。人既其不烧。明知无我。终夜达晓诣藏出家。身相黑色。时号为乌凯。年十三便讲经论。胁不亲席。不受信施虚斋度日。佛殿之后忽涌开一池。凯便誓曰。只饮此池中水以过此生。

  明恭食鹿 道丰啖罴

  明恭。昔在俗时为隋高祖下犳骑。与伴一人膂力相似。时皆猜忌。帝欲除之作饼两裹。一饼内生鹿角一具。一饼内盐五升。俱赐食之并尽。食盐者腹裂而死。恭食鹿角全无所妨。因乃悟而出家。住会善寺。尝与超化寺争地。彼多召无赖者百余人来夺会善秋苗。众咸忧愁。恭曰勿愁。乃取一大石可三十人得转。恭独拈之。远掷如小土块。彼徒一时奔走。(犳音豹。即豹字省也。又音勺。兽豹文也○伴一人者。本传作三人。传文疑误欤)
  道丰。世称得道之流也。为齐高祖仰重。帝命酒及一蒸罴置於殿上。勅丰上殿赐食之。聊无辞让。极意饱啖。帝大笑归。谓弟子曰。除却床头物。及撤床。见向者帝赐蒸肫宛然而在。都无啖嚼之处。弟子大惊怪也。(置於殿上之置字疑写倒当作帝命置酒及一蒸罴於殿上)

  僧实重瞳 法秀连眉

  僧实。生而目有重瞳。光明外射。口绕黑子欹若斗形。腋怀凤卵。七处俱平。人皆异之。果於释教入明理性。周太祖文帝诏实曰。师目有重瞳。偏同虞舜。背隆伛偻。分若周公。可谓世宝矣。
  昙摩蜜多。此云法秀。西竺人。来於汉土。年登七岁。大有节操善解众经。生而连眉。相状奇异。故此方人号之为连眉禅师。(来於。准本传疑当作来游欤)

  慧迁白玉 辨相紫芝

  慧迁。讲说才能振名天下。勅送舍利。於海州安和寺起塔掘地之际。忽感一白玉阔一尺余。光彩明皎。人皆异之。
  辨相。幼习经论兼晓儒宗。勅送舍利。於吴州大禹寺忽腾光五色。建塔之所获紫芝枝。长三尺余。光色殊异。(吴州。本传作越州。又三尺余作二尺三寸)

  (铣)智藏踞座 道安登辇

  智藏。少而神气。长乃晓释宗。武帝重之。频请入内讲演。勅升御座。群臣议曰。御座唯天子所升。沙门不可沾预。藏闻之。勃然作色。上正殿。踞法座曰。贫道昔为吴中俗官。尚不惭御榻。况复乃祖定光金轮释子耶。檀越若杀贫道即杀。不虑无受生之处。帝乃罢勅。依前升座。
  道安。性行高明而形貌陋黑。时人语曰漆道人。惊四邻。秦苻坚深加礼重。坚与诸小国书云。晋氏伐吴。利在二陆。今朕破汉南。获士一人有半尔。仆射权翼曰。未审谁耶。坚曰。安法师一人。习[医-酉+金]齿半人。后坚出游东苑。命安法师升辇同载。权翼谏曰。臣闻天子法驾侍中陪乘。安师毁形。不可参厕。坚勃然作色曰。安师道冥至境。德为时尊。朕举天下之重未足以易之。非卿辈举之荣。是朕之显也。仍勅权翼扶法师登辇。

  法开才华 昙延机辩

  于法开。以义解才能知名天下。与谢安.王文度等为文学之友。故孙绰目之曰。深通内外。才华瞻逸。其在开公乎。晋哀帝累请讲唱。
  昙延。身长九尺五寸。手垂过膝。大晓三藏。机辩非常。为周大祖礼重。后入秦境。时陈有使周弘正者。深穷释教兼晓儒宗。机辩过人游说三国。以周建德中衔命入秦。秦王见其机辩。朝堂大臣无敢对者。勅境内能言之士不限道俗与弘正对论。时刺史中山公宇文氏上表奏延入京。秦王乃大集贤能观其辩论。延直上座。秦主问曰。何不礼三宝。延曰自力兼微不假圣贤加助。遂与弘正论议三教。正被延数问不通。机辩不捷。便乃下座扬声叹伏。礼拜为师。旦夕亲近。目之曰昙延菩萨。

  道整出尘 智称入善

  道整。在俗姓赵名正。字文业。伪秦位至武威大守。性好讥谏。苻坚末年。坚宠鲜卑。正见坚及鲜卑。便乃歌曰。昔闻孟津河。千里作一曲。此水本自清。是谁搅令浊。坚动容曰是朕也。又曰。北园有一枣。布叶垂重荫。外虽饶棘刺。内实怀赤心。坚曰非赵文业耶。正因而忽悟释教。便乃出尘改名道整。与昙摩大三藏游於襄阳大传教法。(讥谏。疑当作规谏)。
  智称。俗姓裴。幼乃性好弓马。十七便为武官。后北讨猃狁。每至交兵心怀慈悯。因乃叹曰。害人自济。非仁之志矣。便解甲投师出家。从南涧宗法师学习。大晓解群经。其名远振。后集学徒一万余人。

  南阳雉鸠 法朗猴犬

  有僧不出姓名。来于[利-禾+登]州。日食二雉鸠。僧俗尽皆嫌恶。每馔羞之。次有贫士求乞。其僧乃分其二足与之共食。僧食讫。命水盥洗嗽。忽见向者雉鸠从口飞出。一则能行。一则匍匐在地。贫士大惊。不觉亦出二雉鸠。足生全。道俗异之。号为南阳雉鸠和尚。
  法朗。入道后居于鄂州。饮啖同俗。时共非之。常养一猴一犬。其状伟大。与朗行坐相随。若至食时。猴与犬将木盂来受食。与朗同食。食讫。猴戴木盂於顶。骑犬背上与俱行。朗若诵念。猴犬伏听。朗声发如雷。唇吻不动。其神怪莫测。

  (侵)道融少诵 知玄幼吟

  道融。年十二便勤学习。师令先读外书。乃往村借论语。至暮方归其书。竟不借。归室。师问其故。答曰彼已诵毕。师更借本覆之。不遗一字。众乃大惊而异之。后果深穷三藏天下振名。(天下振名。疑当作振名天下)
  知玄。字后觉。姓陈。祖父皆仕。玄虽在襁褓中。见佛僧长含喜色。年及五岁。祖父见其聪敏。因见花开令玄咏之。不数步间偶成诗曰。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祖父惊叹曰。吾望此子入仕荣家。今见其志定入空门矣。不踰年果求出家。备晓经论大有殊异。时共传扬。

  辨公鹤下 僧范雁临

  晋僧辨。受业於迁.畅二师。深穷经义。有大声相。时新亭刘绍请读经教。其声清雅。遂感群鹤飞下喈前伏听。卷终而去。
  齐鄞东僧范。幼学儒宗。后晓释教。时胶州刺史杜弼请於显义寺讲演。忽有群雁飞临法座伏听。讲终而去。后又感群雀来座前伏听。灵异至多。

  普旷刵耳 静霭割心

  普旷。勤苦为怀。多栖林野。后住樊州自静。夜宿寒林。有人索其首者。旷乃引刀将断。乞者止之。乃从索耳。旷乃便刵与。隋高祖时释氏大兴。黄巾生谤。旷乃争论。立理既平。又刵一耳。后两耳俱无。
  静霭。学道以来遁於太一山。梁武帝知霭名。下诏以车舆从衡到山迎霭。欲位以上卿。霭乃不就。谓弟子曰。吾见大法沦废。吾无益於教。欲舍身命以答佛恩。众皆不许。学者慕恋。乃更撰三宝集二十卷示与学徒。帝又下诏劝请。欲自到山。霭潜往岩顶盘石之上。自割身肉段段布於石上。引肠挂松枝。自余筋肉手足头面脔折尽皆分散。唯见骨及心藏。乃割心捧之而卒。学徒惊骇。(舆。音豫。舁土器也。今文恐写误。疑当作辇舆之字。又从衡疑当作从卫)

  慧果掘钱 慧义取金

  慧果。习诵为务。忽於圊厕见一鬼致礼於果曰。昔为僧。作维那。多不如法。堕在啖[米/鬼]鬼中。知法师高明。愿为度脱。有钱三千埋在柹树根下。可为福因。果遂告众。因共掘之。得钱三千。为鬼作善。踰日复见。鬼曰已得脱苦矣。
  慧义。久学佛乘。深通大义。为宋帝礼重。时冀州有法称道人。

分页阅读: 1 2 3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释氏蒙求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