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报记辑书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杂传
书籍内容:

续藏经 冥报记辑书
 日本 佐佐木宪德辑
  冥报记辑书目录

卷第一
  晋居士周闵(三宝感应录卷中)  晋王范妾(广记一百二十九)  宋沙门僧规(珠林八十三)  宋司马文宣(珠林六 广记三百二十五)  宋王胡(珠林六 广记三百二十二)  宋李旦(珠林六 广记三百八十二)  宋郑鲜之(珠林六)  隋宝室寺法藏(珠林十八)  隋释慧云(珠林九十七)

卷第二
  隋皇甫兄弟(珠林七十四)  隋赵文若(珠林九十四)  唐柳捡(珠林十八)  唐谢弘敞妻许氏(珠林九十四 广记三百八十六)  唐赵文信(珠林十八)  唐刘弼(珠林十八)  唐李寿(珠林六十四 广记一百三十二)  唐贾道羡(珠林十八)  唐方山开(珠林六十四 广记一百三十二)

卷第三 拾遗
  隋耿伏生(珠林五十七)  唐贺悦(珠林七十三 广记一百三十二)  唐任义方(珠林三十六 广记三百八十二)  唐姜滕生(珠林七十九 广记一百十六作胜生)  唐王千石(珠林四十九)  唐邢文宗(珠林七十 广记一百二十一)  唐杜通达(珠林七十 广记一百二十一)  唐陆孝政(珠林七十三 广记一百三十二)  唐咸阳妇人梁氏(珠林七十六 广记三百八十六)  唐傅奕(珠林七十九 广记一百十六引作地苦记)  唐兖州人(珠林二十八 广记二百九十七)

卷第四
  唐李知礼(珠林六十四 广记一百三十二)  唐薛孤训(珠林九十五 广记一百十六误作冥祥)  唐陆怀素(珠林十八 广记一百二)  唐杨师操(珠林七十六 广记三百八十二误作冥祥记)  唐顿丘李氏(珠林九十四 广记一百九)  唐巂州县令(广记一百十六误作冥祥记)  唐徐王任(珠林六十四)  唐僧义孚(广记一百十六)

卷第五
  唐李义琰(珠林七十三 广记一百二十七)  唐清禅寺金像(珠林十四)  唐李思一(珠林九十一)  唐杜智楷(珠林四十六 广记一百十一)  唐齐士望(珠林七十三 广记三百八十二)  唐刘善经(珠林二十六)  唐卢元礼(珠林六十四)  唐僧玄高(珠林二十六)  唐裴则男(珠林九十七 广记三百八十二)  唐石壁寺僧(珠林五十 广记一百九)  唐阳武妇女朱氏(珠林五十七)

卷第六
  唐路伯达(珠林五十七)  唐韦知十(珠林九十四 广记九十九)  唐王怀智(珠林三十三)  唐夏候均(珠林八十九)  唐王会师(珠林五十二)  唐刘摩儿(珠林六十四 广记一百三十二)  唐馆陶主簿周(珠林七十四 广记一百二十七)  唐李虔观(珠林十八)  唐信都元方(珠林七十二)  唐封元则(珠林七十三)

卷第七
  唐李信(珠林五十二 广记一百三十四)  唐孙寿(珠林十八 广记一百三)  唐童子寺佛像(珠林十四)  唐尼修行(附)任五娘(珠林九十四 广记一百三)  唐姚明解(珠林七十九)  唐谢氏(珠林九十四)  唐济阴县经验(珠林十八)  唐渔阳县佛像(珠林十四)  唐倪氏妻皇甫氏(珠林六十二)  唐司马乔卿(珠林十八 广记一百三)

  冥报记辑书目次(终)

  

  冥报记辑书卷第一
  晋周闵

  江南人也。晋护军将军。世奉法。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被迁。闻家有大品。以半幅八丈素。反覆书之。又有余经数台。大品亦杂在其中。既当避难行。不能得尽持去。尤诸大品。不知在何台中。仓卒应去。不展寻橡。徘徊叹咤。不觉大品忽自出外。闵惊喜持去。周氏遂世宝之。今云。尚在一说云。周嵩妇胡母。有素书大品。素广五寸。而大品一部书在矣。

  晋富阳县令王范妾桃英

  殊有姿色。遂与阁下丁丰史华期二人奸通。范当出行不还。帐内督孙元弼。闻丁丰户中有环佩声觇视。见桃英与同被而卧。元弼扣户叱之。桃英即起揽裙理鬓。蹑履还内。元弼又见华期带佩桃英麝香。二人惧元弼告之。乃共谤元弼与桃英有私。范不辩察。遂杀元弼。有陈超者。当时在座。劝成元弼罪。后范代还。超亦出都看范。行至赤亭山下。值雷雨。日暮。忽然有人。扶超腋径曳将去八荒泽中。雷光照见。一鬼面甚青黑。眼无睛子。曰吾孙元弼也。诉怨皇天。早见申理。连时候汝。乃今相遇。超叩头流血。鬼曰。王范既为事主。当先杀之。贾景伯孙文度。在泰山玄堂下。共定死生名录。桃英魂魄。亦取在女青亭。至天明。失鬼所在。超至杨都。诣范未敢谢之。便见鬼从外来径入范帐。至夜范始眠。忽然大魇。连呼不醒。家人牵青牛临范上。并加桃人左索。向明小苏。十数日而死。妾亦暴亡。超乃逃走长千寺。易性名为何规。后五年。二月三日。临水酒酣。超云。今当不复畏此鬼也。低头便见鬼影已在水中。以手搏超鼻。血大出。可一升许。数日而死。

  宋沙门僧规者

  武当寺僧也。时京兆张瑜。于此县常请僧规在家供养。永初元年十二月五日。无痾忽暴死。二日而苏愈。自说云。五日夜二更中。闻门衖间哓哓有声。须臾见有五人炳炬火执信幡径来入屋。叱喝僧规。规因顿卧怳然。五人便以赤绳缚将去。行至一山都无草木。土色坚黑有类石铁。山侧左右白骨填积。山数十里至三岐路。有一人甚长壮。被铠执杖。问曰。五人有几人来。答正一人耳。五人又将规入一道中。俄至一城。外有屋数十。筑壤为之。屋前有立木。长十余丈。上有铁梁。形如楔槔。左右有匮贮土。土有品数。或有十斛形。亦如五升大者。有一人衣帻并。赤。语规曰。汝生世时有何罪福。依实说之。勿妄言也。规惶悑未答。赤衣人如局吏云。可开簿检其罪福也。有顷吏至长木下。提一匮土悬铁梁上称之。如觉低仰。吏谓规曰。此称量罪福之秤也。汝福少罪多。应先受罚。俄有一人衣冠长者。谓规曰。汝沙门也。何不念佛。我闻悔过可度八难。规於是一心称佛。衣冠人谓吏曰。可更为此人称之。既是佛弟子。幸可度脱。吏乃复上匮称之。秤乃正平。既而将规至监官前辩之。监官执笔观簿迟疑久之。又有一人朱衣玄冠佩印绶执玉版。来曰。算簿上未有此人名也。监官愕然。命右右收录云。须臾见反缚向五人来。监官曰。杀鬼何以滥将人来。乃鞭之。少顷有使者。称天帝唤道人来。既至帝宫经见践历。略皆金宝。精光晃昱。不得凝视。帝左右朱衣宝冠饰以华珍。帝曰。汝是沙门。何不勤业。而为小鬼横收捕也。规稽首诸佛祈思请福。帝曰。汝命未尽。今当还生。宜勤精进。勿屡游白衣家。杀鬼取人亦多枉滥。如汝比也。规曰。横滥之厄。当以何方而济免之。帝曰。广设福业最为善也。若不办尔可作八关斋。生免横祸死离地狱。亦其次也。语毕遣规去。行还未久。见一精舍。大有沙门。见武当寺主白法师弟子慧进皆在焉。居宇宏整资待自然。规请欲居之。有一沙门曰。此是福地非君所得处也。使者将规还至瑜家而去。何澹之。东海人。宋大司农。不信经法多行残害。永初中得病见一鬼。形甚长壮牛头人身。手执铁叉昼夜守之。忧悑屏营。使道家作章符印录。备诸禳绝而犹见如故。相识沙门慧义。闻其病往候之。澹为说所见。慧义曰。此是牛头阿旁也。罪福不昧唯人所招。君能转心向法。则此鬼自消。澹之迷俍不革。顷之遂死(〔右一〕验出冥祥记)。

  宋司马文宣

  河内人也。颇信法。元嘉九年丁母难弟丧。月望旦忽见其弟。身形於灵座上不异平日。回遑叹嗟讽求饮食。文乃试与言曰。汝平生时修行十善。若如经言应得生天。若在人道。何故乃生此鬼中耶。说吟俯仰默然无对。文宣即夕梦见其弟。云生所修善。蒙报生天。旦灵床之鬼是魔魁耳。非其身也。恐兄疑怪。故诣以白兄。文宣明旦请僧转首楞严经。令人扑系之。鬼乃逃入床下。又走户外。形稍丑恶举家骇惧詈叱遣之。鬼云。饿乞食耳。积日乃去。顷之母灵床头有一鬼。肤体赤色身甚长壮。文宣长息。孝祖与言往反。答对周悉。初虽恐惧末稍安习之。鬼亦转相附狎。居处出入殆同家人。於时京师传相报告。往来观者门巷迭迹。时南林寺有僧。与灵味寺僧含沙门。与鬼言论亦甚欵曲。鬼云。昔世尝为尊贵以犯众恶。受报未竟果此鬼身。去寅年有四百部鬼。大行疾疠。所应锺灾者。不忓道人耳。而犯横极众多滥福善。故使我来监察之也。僧以食与之。鬼曰。我自有粮不得进此食也。含曰。鬼多知我生。何来何因作道人。答曰。人中来。出家因缘本誓愿也。问诸存亡生死所趣。略皆答对。具有灵验。条次繁多。故不曲载。含曰。人鬼道殊。汝既不求食何为久留。鬼曰。此间有一女子应在收捕。而奉戒精勤。故难可得。比日稽留用此故也。藉乱主人有愧不少。自此已后不甚见形。后往视者但闻语耳。时元嘉十年也。至三月二十八日语文宣云。暂来寄住。而汝倾家营福。见畏如此那得久留。孝祖云。听汝寄住。何故据人先亡灵筵耶。答曰。汝家亡者。各有所属。此座空设。故权寄耳。於是辞去。

  宋王胡者

  长安人也。叔死数载。元嘉二十三年忽见形。还家责胡。以修谨有阙家事不理。罚胡五杖。傍人及邻里并闻其语及杖声。又见杖瘢迹。而不睹其形。唯胡犹得亲接。叔谓胡曰。吾不应死。神道须吾算诸鬼录。今大从吏兵。恐惊损墟里。故不将进耳。胡亦大见众鬼纷闹若村外。俄然叔辞去曰。吾来年七月七日当复暂还。欲将汝行游历幽途使知罪福之报也。不须费设。若意不已止可荼来耳。至斯果还。语胡家人云。吾今将胡游观毕。当使还不足忧也。胡即顿卧床上泯然如尽。叔於是将胡。徧观群山。备睹鬼怪。未至嵩高山。诸鬼过胡。并有馔设。余施味不异世中。唯姜甚脆美。胡欲怀将还。左右人笑胡云。止可此食。不得将还也。胡末见一处。屋宇华旷帐筵精整。有二少僧居焉。胡造之。二僧为设杂果槟榔等。胡游历久之。备见罪福苦乐之报。乃辞归。叔谓胡曰。汝既已知善之可修。何宜在家。白足阿练。戒行精高可师事也。长安道人足白。故时人谓为白足阿练也。甚为魏虏所敬。虏主事为师。胡既奉此练。於其寺中。遂见嵩山上年少僧者游学众中。胡大惊与叙乖阔。问何时来。二僧答云。贫道本住此寺。往日不忆与君相识。胡复说嵩高之遇。此僧云。君谬耳。岂有此耶。至明日二僧无何而去。胡乃具告诸沙门叙说往日嵩山所见。众咸惊怪。即追求二僧不知所在。乃悟其神人焉。元嘉末。有长安僧释昙爽。来游江南。具说如此也。

  宋李旦

  字世则。广陵人也。以孝谨质素。着称乡里。元嘉三年正月十四日暴死。心下不冷。七日而苏。唅以饮粥。宿昔复常云。有一人。持信幡来至床头称。府君教唤。旦便随去。直北向行。道甚平净。既至城阁高丽似今宫阙。遣传教慰劳问呼。旦可前至。大厅事上见有三十人。单衣青帻列坐森然。一人东坐披袍隐机。左右侍卫可有百余。视旦而语坐人云。当示以诸狱令世知也。且闻言已。举头四视。都失向处。乃是地狱中。见群罪人受诸苦报。呻吟号呼不可忍视。寻有传教称。府君信君可还去。当更相迎。因此而还。至六年正月复死。七日又活。述所见事较略如先。或有罪囚寄语报家道。生时犯罪使为作福。稍说姓字亲识乡伍。旦依言寻求皆得之。又云。甲申年当行疾疠杀诸恶人。佛家弟子作八关斋。戒修心善行可得免也。旦本作道家祭酒。即欲弃录本法。道民谏制。故遂两事。而常劝化作八关斋。

  宋尚书仆射荥阳郑鲜之

  元嘉四年从大驾巡京。至都夕暴亡。乃灵语着人曰。吾寿命久尽早应过世。赖比岁来敬信佛法放生布施。以此功德延驻数年耳。夫幽显报应有若影响。宜放落俗务崇心大教。于时胜贵多皆闻云。

  隋鄜州宝室寺沙门法藏

  戒行清淳为性质直。至隋开皇十三年。於洛交县韦川城造寺一所。佛殿精妙僧房华丽。灵像幡华并皆修满。至大业五年。奉勑融并寺塔送州大寺。有破坏者。藏师并更修补造堂安置。兼造一切经。已写八百卷。恐本州无好手纸笔。故就京城旧月爱寺写。至武德二年闰二月。内身患二十余日。乃见一人身着青衣好服在高阁上。手把经卷告法藏云。汝立身已来虽大造功德悉皆精妙。唯有少分互用三宝物。得罪无量。我今把者即是金刚般若。汝能自造一卷。令汝所用三宝之物得罪悉灭。藏师于时应声即答言。造藏师虽写余经未写金刚般若。但愿病差不敢违命。既能觉悟。弟子更无余物。唯有三衣瓶钵偏袒祇支等。皆悉舍付大德及诸弟子。并造般若。得一百卷。未经三五日。临欲舍命具见阿弥陀佛来迎。由经威力得生西方不入三涂。

  隋东川释慧云

  范阳人。十二出家。游听为务。年至十八。乘驴止于叔家。叔睹其驴快。将规害之。适持刀往。见东墙下有黄衣人。扬拳逆叱曰。此道人方为通法大上。何忍欲害。叔惧告妇。妇曰。君心无刚。眼华所致耳。闻已复往。又见西墙下黄衣人云。勿杀道人。若杀大祸交及。叔悑乃止。明旦辞往姊家。叔又持刀送之。告云曰。此路幽险故送师度难。云在前行。正在深阻。叔在其后挥刃欲斫。忽见姊夫在傍。遂得免害。云都不知。云后学问名德高远。至开皇年中。领徒五百来过叔家。见阐化深惭昔衅。乃奉绢十疋。夫妻发露。云始知之。乃为说法永断毒心。常以此事每诫门人曰。吾昔不乘好物何事累人。自预学徒闻皆俭素。大有声誉。不测终年。

  冥报记辑书卷第一
  冥报记辑书卷第二

  隋大业八年。宜州城东南四十余里有一家。姓皇甫。居家兄弟四人。大兄小弟并皆勤事生业仁慈忠孝。其第二弟名迁。交游恶友不事生活。於后一时母在堂内。取六十钱欲令市买。且置床上。母向舍后。其迁从外来入堂。左右顾视不见人。便偷钱将出私用。母还觅钱不得。不知儿将去。遂勘合家。良贱并云不得。母恨不清合家。遂鞭打大小。大小皆怨。至后年迁亡。托胎家内母猪腹中。经由三五月产一豚子。年至两岁。八月社至。须钱卖远村社家得钱六百文。社官将去。至於初夜。遂警觉合家大小。先以鼻触妇。妇眠梦云。我是汝夫。为取婆六十钱。枉及合家唐受拷楚。令我作猪。今来偿债。今将卖与社家。社家缚我欲杀。汝是我妇。何忍不语男女赎我。妇初一梦。忽寤心惊。仍未信之。复眠还梦如是。猪复以鼻触妇。妇惊着衣向堂报姑。姑已起坐。还梦同新妇。儿女亦同梦见一夜装束令儿及将迁兄。并持钱一千二百。母报儿云。社官傥不肯放。求倍与价。恐天明将杀。驰骑急去。去舍三十余里。儿既至彼。不说己亲。恐辱家门。但云不须杀。今欲赎猪。社官不肯。吾今祭社时至。猪不与君。再三殷勤不放。兄儿怕急。恐虑杀之。私凭一有识解信敬人曾任县令。具述委曲实情。后始赎得。既得猪已驱向野田。兄语猪云。汝审是我弟。汝可急前还家。儿复语猪。审是我父。亦宜自前还家。猪闻此语驰走在前还舍。后经多时乡里并知儿女耻愧。此邻相嫌者并以猪讥骂。儿女私报猪云。爷今作业不善受此猪身。男女出头不得。爷生平之日。每共徐贤者交厚。爷向徐家。儿女送食。往彼供爷。猪闻此语。沥泪驰走向徐家。徐家离舍四十余里。至大业十一年内。猪徐家卒。信知业报不简亲疏皎若目前。岂不慎欤。长安弘法寺静琳法师。是迁邻里。亲见其猪。法师传向道说之。
  后隋大业中。雍州长安县有人姓赵名文若。死经七日。家人大敛将欲入棺。乃缩一脚。家人惧怕不敢入棺。文若得活。眷属喜问所由。文若报云。当死之时。见人引向阎罗王所问文若。汝生存之时作何福业。文若答王。受持金刚般若经。王叹云。善哉。此福第一。汝虽福善。且将汝示其受罪之处。令一人引文若。北行十步至一墙孔。令文若入孔。隔壁有人。引手从孔中捉文若头引出。极大辛苦。得度墙外见大地狱。镬汤苦具罪人受苦。不可具述。乃有众多猪羊鸡鱼鹅鸭之属。竞来从文若债命。文若云。吾不食汝身。何故见逼。诸畜生等各报云。汝往日时某年某月某处食我头脚四支。节节分张。人各饮啖。何故讳之。文若见畜引实不敢拒逆。唯知一心念佛。深悔诸罪。不出余言。求与诸畜得活之时具修福善报谢诸畜。见为修福一时放却。其引使人过将文若至王所。说见受罪处讫。王付一碗钉令文若食之。并用五钉。钉文若头。项及以手足。然后放过。文若得苏。具说此事。然患头痛及以手足。久后修福痛渐得差。从尔已来精勤诵持金刚般若。不敢遗漏寸阴。但见道俗亲疏。并劝受持般若。后因使至一驿厅上。暂时偃息似如欲睡。于时梦见一青衣妇女急速而来。请救乞命。文若惊寤。即唤驿长问云。汝不为吾欲杀生不。驿长答云。实为公欲杀一小羊。文若问云。其羊作何色。答云。是青羖牸羊。文若报云。汝急放却。吾与价直赎取放之。良由般若威力冥资感应也。

  唐邢州司马柳俭

  隋大业十年任岐州岐阳宫监。至义宁元年。为李密来枉被牵引。在大理寺禁。俭常诵金刚般若经。下有两纸未徧。于时不觉眠。梦见一婆罗门僧。报云。檀越宜早诵经徧。即应得出。俭时忽寤。勤诵不懈。便经二日。至日午时忽有勑唤。令俭释禁。将向朝堂奉勑放免。又俭别时夜静房外诵经。至於三更忽然闻有异香。俭寻香及问家人。处处求香来处不得。然常诵念昼夜无废。至於终日计得五千余徧。

  唐吴王文学陈郡谢弘敝妻高阳许氏

  武德初年遇患死。经四日而苏。说云。被二三十人拘至地狱。未见官府即闻唤。虽不识面似是姑夫沈吉光语音。许问云。语声似是沈丈。何因无头。南间人呼姑姨夫。皆为某姓丈也。吉光即以手提其头。置於膊上。而诫许曰。汝且在此间。勿向西院。待吾为汝造请。即应得出。遂於语处而住。更不东西看。其吉光迁遑似有经纪。凡经再宿。吉光始来语许云。汝今此来。王欲令汝作其女伎。傥引见不须道解弦管。如其不为所悉可引吾为证也。少间有吏抱案引入。王果问之。解弦管不。许云不解。复云。沈吉光具知。王问吉光。答云。不解。王曰。宜早放还不须留也。于时光欲发遣。即共执案人筹度。不解其语。执案人云。娘子功德力虽强。然为先有少罪。随便受却身业俱净。岂不快哉。更别引入一大院。其门极小。亦大见有人受罪。许甚惊惧。乃求於主者曰。生平修福何罪而至斯耶。答曰。娘子曾以不净碗盛食与亲。须受此罪。方可得去。遂以铜汁灌口。非常苦毒。

分页阅读: 1 2 3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冥报记辑书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