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歌注(宋彦琪)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书籍内容:

续藏经 证道歌注
 宋 彦琪注

苏州灵岩妙空佛海和尚注证道歌序

  余尝览吾家渔猎文字语言极多。而腾耀古今脍炙人口者亦少。至於永嘉着歌以证道。悭於二千言。往往乳儿灶妇亦能钻仰此道。争诵遗章断稿。况在士夫衲子。蚁慕云骈不待云后谕。由是观之。莫非宿植德本。行解相应。虽借舌端三昧游戏人间世。而脱身向佛祖外行履。学者穷讨其源。大似持螺酌海。执管窥天。信夫西土谓之证道经。名不诬矣。余每念此一段佛事。挂之牙颊间。虽至造次未能忘。群才辈枯禅外单闻浅识。抠衣问难遂延及此。岂意小师德最从余之久。日就月将编以成集。一日出示求序於余。将授诸来者。余为之骇然。良久诰曰。一藏半藏皆为切脚。以字八字翻成名邈。达磨面壁不言。如来无法可说。昔永嘉已是剜肉作疮。讵可於疮瘢上更加针芥耶。子无乃贩卖葛藤累我乎。答曰。痛念佛法危如累卵。前辈凋谢。后生无闻。有愧丁宁提耳之勤。如师所言皆大根上智一闻千悟。不待鞭影而行者所能领解。然钝根末学必假筌蹄。师既无言。小子何述焉。如是累番推卸无何。拟蛇画足。为虎插翅。谩以第二机示之。坐间适有梅知县者。栖神内典念兹在兹。一见斯文感悟流涕。出金缕板。庶几他日携手同游华严胜会。亦岂小补哉。因点笔为之引。
  时绍兴丙寅住灵岩去一叟知讷序

灵岩妙空和尚注证道歌

    侍者 德最 集
  昔世尊於灵山拈一枝华。迦叶微笑。乃至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於汝。谓之证也。又永嘉大师本习天台止观。四威仪中常冥禅观。因诣曹溪六祖。往复问答乃蒙印澄。祖留一宿。时谓一宿觉。遂作此歌。以其所证之道述而书之。故谓证道歌也。

舒州梵天琪和尚注证道歌(并)序

    浮梁参学 慧光 录
  永嘉真觉大师者。乃祖席之英人也。法讳玄觉。少而落彩。聪敏颇异。始者习天台智者教观。即左溪同时也。於是遍历讲肆参寻知识。忽一日因览涅盘大经洞明法旨。即往曹溪。六祖印可。祖叹其深证。即时遽然告归。祖少留一宿。故号为一宿觉焉。则以所证法门发言为歌。以警未悟。师复预期冥感。即时定中观见字字化作金色满虚空界。自后天下丛林无不知也。诸方老人或注或颂。以至梵僧传皈印土翻译受持。若非深契佛心。其孰能与於此哉。彦琪山居暇日因学者所问。故乐为其说。许彼所录。录成直叙大略。题於卷首。
  时绍圣丁丑仲夏十八日列岫轩书

  

  证道歌注

  证道歌。
  从缘悟入之谓证。千圣履践之谓道。吟咏其道之谓歌。故曰证道歌也。或人云。无修无证者。乃诸散圣助佛扬化。已於往昔证道不复更证。譬如出矿黄金无复为矿。即宝公.万回.寒山.拾得.嵩头陀.傅大士等是也。即有所证。须求师印可。方自得名为证。自威音王佛已前即可。自威音王佛已后。无师自悟尽属天然外道。是故二十五大士所证圆通从佛印证。善财参五十三位知识从知识印证。乃至西天此土诸位祖师递相印证。所谓佛佛授手祖祖相传也。大师因看涅柈大经悟入。往曹溪。六祖印可。师到日。值祖坐次。绕禅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行行无亏。大德从何方来。生大我慢。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师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曰。如是如是。须臾礼辞。祖曰返太速乎。师曰。本非动静。岂有速耶。祖曰谁知非动。师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意也。师曰无生岂有意。祖曰。若无意。谁生分别。师曰分别亦非意。祖叹曰善哉善哉。既蒙印可。方得名为证也。实非诸位小乘天魔外道。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古德云。世间文字法师暗证禅人。为佛法大患。诚可哀哉。今所证者则异於是。既即无生法忍也。此之大定。具足众法。一正宗非异证。二圆契非空证。三究竟不异证。四设利下济证。五道由法尔证。六了义非偏证。故得名为证也。然虽如是。犹涉义路分别。譬如有人捻空为线。欲其成就。徒废精神。若是本分衲僧脑后眼开。当自知矣。
  君不见。
  君之一字。指决之辞。於斯荐得。总持门开。亲见祖师本来面目。百千三昧无量妙义皆从此入。所以善财参见众艺童子言。我常唱此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则知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也。於此不明。设使辞同炙[火*果]辩泻悬河。翻被文字语言流浪无有了时。日来月往翰墨云兴。岁久时长编卷山积。究怀永叹惘怫长嗟。心地法门远之远矣。古德云。学道先须有悟由。还如曾斗快龙舟。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赢来方始休。以此而推。须有发明悟入始得。故云。最初一句。同道方知。
  绝学无为闲道人。
  绝学者。绝世间之学。学无为之学也。世间之学非出离故也。无为学者。非小乘有为。入大乘无为也。小乘有为非究竟也。学般若菩萨与法冥合。於一切法应无所住。心无挂碍。得大自在。作而无作。为而无为。故云绝学无为也。闲道人者。与道相应。不与尘劳拘系。故名为闲。良由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以至今日。背觉合尘。於诸前境念念之中。随逐诸尘无有暂舍。何由出离。学道之人能转万物。不为万物所转。目前千差心闲一境。水边林下长养圣胎。看月色以逍遥。听泉声而自在。故云绝学无为闲道人也。
  不除妄想不求真。
  所言妄想者即虚妄想念也。良由一切众生十二时中攀缘之心无有间断。心如念水之龟。意似迎风之马。未尝停息。故名凡夫也。所言真者即一真佛性也。今此道人与法相应。不落凡圣二途。亦乃简异二乘也。小乘之人厌离世间生死。乐求界外涅柈。学般若菩萨会万法皈於自己。故云不除妄想不求真也。故修山主云。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会。圣人若会即是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此两则语是一理二义。传云。若辨得。不妨於佛法中有个入处。若辨不得。莫道不疑。
  无明实性即佛性。
  无明者无般若大智之明也。佛性者即究竟清净觉性也。从无始已来虚生浪死。不能出离。皆因无明而流转也。故知无明即烦恼根本也。为八万四千尘劳之果。作十二因缘之首。河沙烦恼由此而生。尘劫轮回以之不绝。非想定后还作狸身。无明坑中犹为病行。古德云。疾如掣电。猛似狂风。瞥起尘劳速於瀑流之水。歘成五欲急过旋转之轮。是以结构四魔驱驰十使。皆无明之使然也。未了之人迷为实事。今此道人以般若智照了无明。即明明见佛性。故曰无明实性即佛性也。
  幻化空身即法身。
  既了无明即是佛性。当知幻身即是法身也。所言法身者。教有五分法身。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智见也。传曰。智冥真境尽法为身故曰法身。法以轨持为义。身以积聚为义。此之法身能轨生一切法故。能遍摄一切法故也。达法之人。了父母缘生虚幻之身即是金刚常住不坏之身。故曰幻化空身即法身也。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以般若智照五蕴皆空。无有一物。无有边表。无有名字。强名法身也。昔太原孚上座为座主时。因讲维摩经至法身义时。免道者在座下听。乃问座主云。适来讲者是诸佛法身。那个是座主法身。座主云法身岂有二耶。道者云。如人说食终不济饥。欲了心源以悟为则。师云。某甲说法身义祇如此。却请道者为说。道者云。且辍讲三五日。於空室内静坐体取法身。师一依所言。屏息诸缘端居静室。早晨忽闻鼓角声瞥然大悟。云始知本来无物。洎合一生空过。故云法身觉了无一物也。本源自性天真佛者。今若返本皈源不假修证。始知本来成佛。行住坐卧触目遇缘。头头垂示法法齐彰。无非佛事。故法灯云。谁信天真佛。兴悲几万般。蓼花开古岸。白鹭立沙滩。露滴庭莎长。云收溪月寒。头头垂示处。子细好生观。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学法之人。了五阴不实犹如浮云。知三毒虚幻还同水泡。所言五阴者。一色二受三想四行五识也。色以窒碍为义。受以纳颂为义。想以想像为义。行以迁流为义。识以别识为义。了五阴即人空也。所言三毒者。一贪二嗔三痴也。於顺境即起贪心。於逆境即起嗔心。以无智故容受则是痴也。了此则是法空也。五阴既如太虚浮云空自去来。三毒还如水上之泡虚然出没。洛浦云。祇知泡向水中出。岂知水亦从沤生。权将沤水类余身。五蕴虚攒假立名。达解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若未达此则生死海中虚出没也。
  证实相。无人法。剎那灭却阿鼻业。
  无相之相故名实相。证此实相即无人法。二空也。以剎那至速顷能灭多劫重罪也。所言剎那者。譬如力士断藕丝顷。不取方便唯取断时。谓之剎那也。一剎那中具九百生灭。乃至速之顷也。所言阿鼻者即梵语也。此云无间。即极重地狱也。在七金山下。所谓唬唬[(口*皮)/女]嚯嚯嘙等。即八寒八热是也。於诸地狱极重极苦。其中受罪无有间断也。今与法相应。善恶诸相自然寂灭。古德云。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故云剎那灭却阿鼻业也。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此即永嘉大悲愿力发此言也。故知先圣恩重难报则可知矣。切恐末世众生信根浅薄。向此门中退失道心。设此重誓也。若我妄语欺诳汝等。即当自堕泥犁地狱。拔舌犁耕受其极苦。非但一劫乃至经尘沙劫也。所言劫者。梵语具足应言劫波。此翻时分。劫亦多种。所谓芥子劫尘点劫拂石劫等。具如经论所载。今不言名号而言尘沙者。但言其多劫也。大师所说亲证法门。欲令一切众生见性成佛。岂有妄言。犹恐信之不及尔。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非渐次而知故云顿觉也。如来禅者。简异四种禅那。一菩萨唯识禅。二声闻偏空禅。三人天因果禅。四外道异计禅。今此定门即是世尊灵山会上以青莲目瞬视迦叶。迦叶微笑。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诃大迦叶。迦叶付阿难。阿难付商那和修。乃至二十八祖菩提达磨西来东土。展转至曹溪六祖。自后灯灯续焰祖祖联芳。已至如今两手分付。且道有分付无分付。若是本分衲僧自知落处。总谓之六度。别谓之万行。此之行门皆在一念之中。本来圆满也。所言六度者。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皆言度者何也。为各有对治故言度也。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昏散。智慧度愚痴。故云六度也。此之度门今非诸小乘分修六度。权位菩萨兼修六度。乃於一念之中圆修六度。故云体中圆也。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迷时三界有。悟则十方空。故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也。云六趣者。一人二天三修罗四饿鬼五畜生六地狱也。皆言趣者其故何也。为一切众生一念迷妄。业识茫茫。随其业力自趣入於六道之中。非他人使然也。古德云。贪嗔爱水滋润苦芽。一向徇尘不知返本也。所言空空者谓都无实义故也。无大千者即丈六金身所化之境也。今与般若相应。岂止能空六趣众生。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化之境亦无实义。故云觉后空空无大千也。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若一念相应则无罪福损益等相也。古德云。若人发心皈源。十方世界悉消殒。况其罪福者乎。既达诸法性空。寂灭性中即无我人众生寿者等相。与般若无相法门相应。则不在语言诠辨问难。故云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也。
  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拆。
  一点灵光本来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良由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未尝遭遇知识发明见性。譬若尘土之镜久翳昏暗不能照物。今日既遇知识发明己见拂去尘垢。本来光彩蓦然透漏照天照地。所以先德云。心光腾辉逈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上句拈情。下句显法。谁无念谁无生者。则是谁人无念谁人无生也。人之心念生灭无有间断。其生灭心如落车聚不可胜数。念念之间无有停息。如灯焰焰似水涓涓。行则心称十方。坐则意攀三世。故云谁无念谁无生也。若实无生无不生者。若实晓得无生之理。即不染一切诸法生相。无妨万法之生也。修山主云。万法无生相。一年一度春。故云若实无生无不生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重为譬出令其易晓也。上来因说觉后空空无大千。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永嘉切恐后人随语生解作断灭之见。故特此点窜也。学般若菩萨须遇知识发明己见。於有念中达其无念。於生灭中悟无生灭也。若谓一向无念无生为无生法忍。譬如机关木人亦无心念。欲期成佛无有是处。故云早晚成也。早晚者即江浙方言。犹何时可成也。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四大者谓地.水.火.风也。从无始来舍身受身。常为四大拘系不得自在。今了四大性空。於法自在。在水全水。在火全火。在地全地。故修山主云。地大不容水火风。一大既尔四大同。四大未尝不周遍。周遍何曾有混融。状若千灯同一室。又如万像一镜中。四大异名无四性。界处根尘识不通。若晓此旨。故云放四大也。所言莫把捉者。既了四大性空。又向何处把捉。故云莫把捉也。寂灭性中随饮啄者。若了四大本空。五阴非有。却好任意浮沉。随缘饮啄。故杯渡云。粗也餐。细也餐。莫向凡夫相上看。也无粗。也无细。上方香积无根蒂。故云寂灭性中随饮啄也。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非唯四大之相本空。亦乃所作诸行尽皆空寂也。言诸行者非止一行。乃至种种万行。皆悉本来空寂。故经云。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生垢色皆皈於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皈於水。暖气皈火。动转皈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故云诸行无常一切空也。即是如来大圆觉者。既了诸法本来空寂。即与大圆觉性相应也。但犹一切众生日用而不知。故裴相云。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凡夫也。欲证圆觉而未极圆觉者。菩萨也。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如来也。故云即是如来大圆觉也。
  决定说。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征。
  内怀圣胎。发言殊异。果敢无犹豫之辞。故云决定说也。学般若之人识心达本。万虑都忘。巍巍堂堂三界独步。为法门之领袖。作人天之导师。故云表真僧也。有人不肯任情征者。设或有人不肯我之所蕴无上妙法。以种种世智难问於我。我即一任佗人征难也。古德云。直饶汝尽十方世界都作一个问讯头问我。不消老僧弹指一下。并乃高低普应前后无差。祇恐信之不及也。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直下顿入佛之知见。不随渐次教相涉历。故云直截也。先德云。祇此个事。若在语言上。三乘十二分教岂不是无言说。因什么道教外别传。唯此一法直下明心。但求其本不徇其末。故云直截根源也。佛所印者。诸佛法门递相印可。一印印定。起毕同时更无前后。故名曰印也。摘叶寻枝我不能者。名相之学犹如摘叶头数法门。无有穷尽。徒自困疲终无所益。故曰我不能也。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梵语摩尼。此云如意珠也。体性轻软。洁净如法。具诸功德。唯此一宝可喻佛性。人人皆有此宝而不得受用者何。为无明尘垢所覆不能自现。故云人不识也。如来藏里亲收得者。此摩尼珠非世所有。乃於如来秘密藏中亲获此宝。所言如来藏者。有在缠如来藏。有出缠如来藏。众生常为三毒五阴烦恼所覆。虽有宝藏不得受用。谓之在缠如来藏也。若乃诸佛三德精明湛然圆满。包容法界种种功德。谓之出缠如来藏也。藏即且致。阿那个是珠。岂不见僧问南泉。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者。如何是藏。师云王老师与你往来者是藏。僧云如何是珠。师乃召僧云师祖师祖。僧应诺。师云。去。你不会我意去。莫道这僧不荐。设使荐得。我也知你摸索未着在。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不色。
  此摩尼珠。珠有六窍。喻六根也。迷为六贼自劫家宝。所有无量功德法财尽为六贼所盗也。若乃悟之。谓之六般神用也。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口谈说。在足运奔。用无尽也。空不空者。此之妙用非其有无可见。所以道。若言其有。无状无形。若言其无。圣有之灵。故云空不空也。一颗圆光色非色者。此之宝珠从无始来烜(达反起也)赫灵明。照十方界。故知真色无形而森罗大千。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故云一颗圆光色不色也。
  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诸经皆云五根五力。今言五眼五力者。今按诸经论唯净名经所出。且依文解之。所谓五眼者。一天眼二肉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也。具足五眼为如来。即得五力现前。一信力二进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故云净五眼得五力也。唯证乃知难可测者。此之心地法门直须亲证乃可得知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则不可以情量测度。经曰。若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纵经尘劫终不能着。故云唯证乃知难可测也。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虽镜里之形可见。且水中之月不可取也。良由世人背此觉性。认其影像。流浪生死头出头没。深着前境不能出离。故贤愚经云。譬如晴夜有众猕猴。於树井傍忽见月影。即便递相下井捉月。欲其所得终不可也。良由一切众生随逐外缘。欲其返本亦复如是。故云水中捉月争拈得也。
  常独行。常独步。
  达法之人不以万法为侣。高超三界独步大方。故曰常独步也。未了之人无量劫来常与诸尘作对。既迷觉性深附尘缘。念念之间不能舍离。故经云。眼根受色。耳分别声。鼻嗅诸香。舌舐於味。所有身根贪受诸触。意根分别一切诸法。岂能绝前后际而独行独步耶。
  达者同游涅柈路。
  达者达法之人也。涅柈者即不生不灭也。涅而不生。柈而不灭。即无生路也。经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柈门。此之一路。唯明心达本具大乘种性者。方能步步蹈佛阶梯而仝游也。须知三果浩浩。六道茫茫。尽是失路头人。是以千圣出兴为一大事因缘。劝汝等诸人同行此路。自是诸人不肯。古德云。天堂路上生荆棘。地狱门前滑似苔。可谓少人蹈着也。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未了之人深着世缘。趣味浮艳精神昏乱。内失所守则非道人动静也。有道之士不染世缘调格古淡。精神清爽道风高貌。故云调古神清风自高也。貌悴骨刚人不顾者。大修行人虽形状枯悴。且心无贪欲。内有所主。刚如金石人罕识之。阎浮提人深着色相。流转生死无有出期而不省悟。是以圣人状同贫士隐在世间。则不可测。故知本分道人内蕴般若不事华饰。风貌清古人罕识之。故云貌悴骨刚人不顾也。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有道人不假外饰故曰贫也。古德云。学道俨身三常不足。则斯谓之欤。释子者。从佛受称。具足应云释迦氏。即五姓之一也。我佛因中为太子时。王有四子俱为王贬。此四太子以德皈人。即为强国。父王悔忆遣使往诏。四子辞过不皈。父王叹曰我子释迦。即华言能仁也。今不言迦而言释者。从其简也。子者男子之通称。故曰释子也。口称贫者。口虽称贫。内蕴圣法。实非贫也。实是者乃谛实之言也。身贫者。为阙世财七宝等也。道不贫者。若论其道则河沙功德无量法财用无穷尽。虽无卓锥之地。实是价直娑婆。故曰实是身贫道不贫也。下文明出也。
  贫则身常被缕褐。道即心藏无价珍。
  贫则身乏严饰。谓之身贫也。其道可尊可贵。实非贫也。古德云。袈裟破后重重补。粮食无时旋旋营。是以迦叶着粪扫衣。佛赞为上行之衣。节食俭衣为知足故也。道则心藏无价珍者。世间七珍金银瑠璃珊瑚车渠真珠码碯等宝。皆有价直。唯有心宝故无价也。达磨云。於诸法中心法为上。於诸宝中心宝为上。此宝无形。非具道眼卒难可见。故曰藏无价珍也。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缘终不吝。
  再言无价珍者。明此宝实非世间之宝也。用无尽者。世间之宝皆有限量。用皆有尽。设使寿同彭祖(保八百年人也)。富似石崇(富无双贵人也)。乃一世之荣也。唯此心宝用无尽也。上至十方诸佛。经无量劫。受用不尽。西天二十

分页阅读: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证道歌注(宋彦琪)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