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经疏 - (TXT全文下载)

名天子。后一行总结。问云。虽在人中以正法治世。故而名为天耶。此是结第一问。第二第三略不结也。就第二释中有二。初两行半许说。二从因集业故下七十三行半正答。于中有二。初六行略答问正论之体。第二从半名人王下六十七行半。广答显正论之相。就初有三。初一行答第二问。云虽同是人而统领国土故名为王。二从处在胎中下三行半答第三问。于中初二行明在胎内为天所护故曰天子。次一行明胎外为天所养故名天子。后一行明长大之后天德分与故名天子。后半行结。为天神力所加故。得自在名为天也。三从远离恶法下一行半追答第一问。于中有三。初半行明以天律灭恶故名为天。后半行明以天律生善故名令生天为天。后半行明以天律令生天上故名为天。半名人王下是大段第二广答。于中有二。初三行广治化人德。第二从若有恶事下六十四行半广治化正论。就初有两。初一行半依名辨德。次一行半释疑显德。半名人王者。言一边名天一边名人。故名为半。此二名人天一双。亦名执乐者执世中礼乐。以化人安乐故名执乐。亦名罗刹者作恶之人于王生怖故名罗刹。此二名与乐生怖一双也。言魁脍者。货鱼典宰曰脍。货猪典宰曰魁。咒国主断恶并非故言能遮诸恶。名父母者教修善法。故名父母。此是遮恶教善一双。依名辨德竟。此下第二释疑显德有二。疑初。疑云若人王如罗刹脍魁令人怖畏者。何故为天所护。释云。人王示现作恶有报故致鞭挞。令其怖畏而无恶心。为天所护故言示现果报诸天所护也。善恶诸业下释第二疑。疑云。若鞭挞等苦但令怖畏者。尔此现苦无因而得耶。释云。善恶业果现在未来故。鞭挞等苦是现受苦报。非是无因也。若有恶事下。是大段第二广治化正法。于中有三。初三十五行明人王纵恶则祸生国败。第二从若为诸天所护生者下二十一行半。明人王修善则福至土丰。第三从以是因缘下八行结劝舍恶从善。就初有四。初六行半明人民起恶。第二从暴风卒起下十二行半明国主起恶。第三从诸受宠禄下十三偈明诸臣起恶。第四从若有人王下三行偈。总结皆由王尔。就第一中初二行明作恶因。次三行明得苦果。后一行半结不应行。文相可知。就人王作恶中亦有三。初一行半表明得苦果。所谓风雨不调。星宿失度。果实不登三种果也。二从由王舍正下三行偈明作恶因。三从以天嗔故下八偈广明恶果。于中初半行偈总明国败。次七行半别明恶果。所谓疾病国败眷属分离。灾怪恶贼饿饥死。正财物散失星宿失度等也。就第三大臣作恶中有三。初一行臣行非法。二从如是行恶下两偈明人王许可。许可者所谓恶臣偏受王恭敬。良臣衰灭亦不领录也。三从故使世间三灾并起下十行明得苦报。于中初两行开章门。后八行释。初中复有二。初一行明得恶相。恶相者三异并起。三异者谓星宿失度暴风恶雨也。次一行明有恶果。恶果者所谓坏出世正法世间众生正报及地肥依报也。就释中有三。初半行举恶因。二从故天降雹下六行半正明得果。得果者所谓雹饿疾死。谷果衰灭。多病满国。甘果减苦味增也。次本所游戏下广释可解。三从多有病苦下一行结也。从若有人王下是第四明皆由王尔。于中有三。初一行明令王民作恶。次二句明令得苦。后一行半正明皆由王尔也。从若为诸天下。是大段第二明人王修善即福至土丰。于中有三。初一行半明王不作恶则人民行善生天。二从行不善者下二行半。明人民作恶得苦。由王纵恶不治。三从起诸奸恶下十七行半。明国王治即得国丰乐。初二可解。就第三中有三。初五行半通诫恶劝善。二从不应行恶下四行。偏明作恶国败。三从以善化国下八行。偏明行善土丰。次以是因缘下八行。是大段第三明结劝舍恶从善。文相分明不须烦解。
  善集品 善集即是释迦本身。宝冥即是阿閦本身。品中正明善集王事。故以为名。就品有二。初长行表。后以偈释。偈中有二。初五十一行半明因。第二从尔时为王说法比丘下十二行半明得果。就行因中。有二。初四行明布施行。二从又过去世下四十七行半明智慧行。布施行有四。初一行舍国城。次一行舍珍宝。次一行舍眷属。次一行舍身命。就第三得智慧中有二。初十八行明求法因缘。第二从时宝冥尊下二十九行半正听法。于中有四。初十一行明受请。二从是时宝冥下八行正为说经。三从是时大王下二行半明闻法欢喜。四从为欲供养下八行明报恩供养。就第三说法得果中有三。初两偈结会古今。二从我于尔时下八行半明得果。三从所得功德下三行合结因果。
  鬼神品 此品明四众听受则有胜善为鬼神所护。故从之受名。就品有三。第一从品初二十六偈劝众听受。第二从大梵王天下四十八行半明八部守护。第三从是经典者下二十七行半明具诸胜果。就初有二。初长行及二行偈正劝听受。二从是妙经典下二十四行偈叹经力大。就初有二。长行及偈。长行中初举供养诸佛功德。次举智。佛所行第一义处。后劝云欲得如上功德智慧应听是经。偈颂可知。就第二叹经力中有二。初九行偈正叹经力。二从随所至处下十五行偈举益劝听。就初有两。初二行叹拔苦力。从是经甚深下七行叹生福慧。初中一行叹经力。一行明拔苦恼。第二亦两。初两行半明叹经德。初中后善者明戒定慧是三也。亦可序正流通为三也。二从若入是经下四行半明生福慧。于中初两行明生智慧。入法性者明证法身也。得见我者谓见应化二身也。次两行半明生功德。就第二举益劝听中有二。初两行正劝忍苦听受。二从听是经故下十三行明听经有益。于中有三。初一行半明听者灭恶相。二从于说法处下五行偈明说者得胜相。胜相者。言若下法坐而为大众。于法座上犹见佛菩萨色像及余形色等事。如前无异者。言本时无如此相。灭后亦无如前也。三从成就如是下六行半偈令得胜果。于中初四行半正明得胜果。胜果者。言内有诸佛所赞威德名称。外破怨敌恶梦恶业。入陈胜他等事也。次从名闻流布下两行偈结。就大段第二明八部守护中有四。四行半明供养。二从生不思议下五行半明恭敬。三从如是大悲下四行明赞叹。四从如是众生下三十四行半明拥护。文相可见。从是经典者下二十八行偈。是大段第三明具诸胜果。于中有二。初二十六行别明八事。八事者。初一行一句增色力。第二两行除祸灾。第三四行出地肥。第四两行生快乐。第五三行生谷果草木。第六三行三句生好华。第七八行光明照益。第八两行阴阳调适。后两行偈是第二总结也。
  授记品 前三品明得因益。自下四品大段第二明弘经之人得果。于中有二。初一品正明得果。后三品明举缘修因成得果义。自前正论品等虽明得果之人未明记莂故。今一品正明得记。得记必由胜因故。后三品广示往因成得记义。授者与也。记者决也。与信相等决得佛果故名授记品。就品有四。初明受记众集。第二从佛告下正明授记。初明信相记。次明二子记。后明诸天记。第三从尔时道场下。明树神生疑有三。初略表。二从世尊下广释。三从世尊是天子下结请。第四从尔时佛告下如来释疑。于中有三。初略表。二从何以故下释。三从是故下结。因缘者。言天子内有修行善因。外有如来本愿之缘。故名因缘。又复闻经生净心善因。依闻大士授记之缘故得授记。以随相修者谓六波罗蜜等行。言此天子已于过去随缘相造修行也。
  治病品 自此以下三品。是大段第二明举往修因成得果义。即是广明授记因缘以遣上疑。于中有两。初二品正成授记品。傍显寿量品。后舍身品正成寿量品。傍成授记品。初之二品正明十千天子作鱼身。闻法之因故今日得记。故言正成授记。即显释迦曾作长者修慈悲行令得成佛。故言傍显寿量。后一品正明释迦曾作王子修大悲因。今得成佛故言正显寿量。佛既修因得果。信相何由不然。故言傍成授记。于二品中此治病品明得记远缘。流水品明得记近缘。近远可寻。此品明释迦昔日大悲治病故名治病品。就品有二。初诫许说。二从过去下明正说。正说有二。初述本生。二从是时国内下明本事。初有两。一明本生时处。二从是王国中下正明本生。就大段第二明本事中有二。从初讫偈后长行一行半明慈悲体。二从时长者子下明慈悲用。就初有五。一明国人有病。二从善女天下明思惟欲救。三从时长者子明请问医方。四从时父长者下明父为说。五从善女天下明闻说得解。初二可解。就第三中初以长行发起。次四行正问。正问有四事。初一行问病因缘。次一行问病饮食。次一行问病医药。次一行问时节。病因缘者是四大五藏五缘。四大不调五藏伤损。令诸根有病。如肝恶眼病。肾恶耳聋也。生缘多坐多眠得水病。多行多倚多语生风病。又多坐生热病。多淫生一切病则等分病也。又火少令痰饮多。若火多令热多。若风多吹火增热。水多痰增冷也。病饮食者有六。一过量食。二小量食。三过时食。大饥方食。四逆时食。未饥强与。五妨碍食。食肉竟饮生乳等。六不曾食而强食之。如南人饮浆。北人如饮乳。又苏蜜等分服之即死。又苦菜和蜜食令不能男。并是妨碍食。又风病人食冷湿味令人度寿。若热病饮酒。食小麦生牛肉等令人失眼咄血。若痰病食甜肥辛酢。令人[口*賴]鼻多汁[病-丙+帶]下等。文言身火不灭者。若食饱热病。应息而不息者有病故也。水过损肺即是痰病也。治病药者病难有四。一风二痰三热四等分。此四种各有三品。一者可治此是新病。四大犹强也。二者恒治不差。此是四大过伤也。三者不可治。见有必死相故。若论药品如下文说。病时节者。四月至五月风生时。六月七月风病起时。八月九月风灭时。次六月七月热生时。八月九月热起时。十月至正月热灭时。次十月至正月水生时。二月三月水病起时。四月至七月水病灭时也。就大段第四答中有二。初一行是佛序父答。后十六行正是父答。于中有二。初三行定时节。后十三行正是治病之方。三三本摄者解有二师。初解云。一年有四时谓春夏秋冬。春为气首冬为气末。一时之中各有三月日。谓孟仲季。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后三时例尔。正月为本摄后两月悉属春分。四月为本摄后两月悉属夏分。七月为本摄后两月悉属秋分。十月为本摄后两月悉属冬分。四时各有三月。故言三三而说。初月为本摄后三月。故云三三本摄。此是本摄末。又言。正月二月正是春时。木于中王。土寄三月摄属春时。四月五月正是夏时。火于中王。土寄六月摄属夏时。七月八月正是秋时。金于中王。土寄九月摄属秋时。十月十一月正是冬时。水于中王。土寄腊月摄属冬时。土寄四季以正时为本。各各三月并摄于中土故言三三本摄。此是主摄客。客是土也。第二解云。依佛法中年有三时谓冬春夏。冬为气首夏为气末。一时之中各有四月。废去秋时。三时之中各摄秋时一月故。一时中有四月日。故言三三本摄。初三字举秋时三月也。次三本字谓冬春夏中本三月也。四时之中何故偏废秋时者。释言。凡有二义。一为破保常之执。秋时成就人皆此时保常为乐故。欲破其执废去秋时。二开后安居立迦提月。安居本名夏坐。八月半以还若是秋时便成秋坐。故宜废之也。二二现时者亦有二解。第一解言。四时之中各二月日以为正时。土寄四季各以月日摄属阴阳合成六时。六时者正月二月是木王现时。四月五月是火王现时。七月八月是金王现时。十月十一月是水王现时。十二月三月是阳土寄王。六月九月是阴土寄王。王名为现。故言二二现时足满六时。第二解言。依法三时时有四月。各有初分后分合成六时。六时者。从腊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此二月是春时初分现。从二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此二月是春时后分现。从四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此二月是夏时初分现。从六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此二月是夏时后分现。从八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此二月是冬时初分现。从十月十六日至腊月十五日。此二月是冬时后分现。故言若二二说足满六时。就第二正答中有二。初十一行半明随时发病。次一行半明违时动病。就初有七。初一行答上第二病饮食问。次一行答上第一病因缘问。第三一行半答上第三病汤药问。第四二行答上第四病时节问。第五两行半重答上第三治病药问。第六两行重答上第二病饮食问。第七二行半重答上第三治病药问。所以三过重答治病药问者。初一段示未得病前以药防护。次一段明得病时以药治之。后一段明治病之后以药补之。所以两过答第二者。初明食能资身无病。后明食欲损身生病。第一文言医方所说者。谓本草诸药方中明饮食有宜不宜。不宜不依之也。第二中言代谢增损者。谓四时来去四大增损也。第三中言六大者。即是六府。一大肠二小肠三脾四三焦。就二傍光为六。第四中言风病夏动者。夏毛孔开通外风得入故也。热病秋动者。秋时毛孔闭塞热伏内不通故也。第三等分冬发者。春时动水肺病不差。至秋动热热病不差。至冬具动一切病故也。肺病春增者。二月三月是二阴痰病起时故也。第五中言风病夏服肥腻等者。夏月毛孔开通。宜以肥腻塞之。醎酢性热消水。令体坚实令风不入。热食流汗风出。又治虚冷风不得入也。冷甜即是苏乳等能治热也。等分冬服甜酢肥腻肥腻治风也。肺病服肥腻者。毛孔令水不入。辛热消水故能治肺病也。第六中言饱发肺病者。食饱既多肠胃盈满故发肺病。消时发热者。始食烂[卄/然]热还发食消也。后风聚虚中故发风病。第七中言风以酥腻者。风虚疏故以腻补之。热势未尽。欲荡治心腹故服下药也。等分病应以酥腻治风。以甜除热。以辛除水。肺病是水宜服吐药。次一行半除违时病。准前消息之也。从时长者子下是大段第二。于中有三。初明善言慰。轻病即愈。病重者。与药乃愈。第三合结。文相可见。
  流水长者子品 此品第二明记近因。与前三异。一者前于同类人道生慈。此中异类畜生生慈。二者前治身病之慈。此除心病之慈。三者前明世间之慈。此明出世之慈。有此三异。是以此品名得记近因。此品有三。初叹除病之德。二明救鱼之功。三结会古今。就初有两。初明长者除病。二从以病除故下明众生修福。恭敬赞叹以报恩。就大段第二中亦二。初明长者救鱼。二从醉酒而卧下明十千鱼报恩。就初有二。初明夫妻二子本生。二从是长者子下明本生事。于中有二。初明长者见鱼树神教救生慈悲心。即是明慈悲体。二从时此空池下明慈悲用。于中有二。初明财施。二从与鱼食已下明法施。就大段第二报恩中有三。初明生天。二从尔时十千下明报恩。三从时阎浮提下明国王觉悟。文相可见。
  舍身品 此品明释迦苦行以成寿量之果。傍显授记。就品有二。初问后答。答中有三。初现宝塔。二从尔时世尊欲为大众下明宝塔缘。三从是名礼塔下小许文结酬上问。就初有二。初明现塔众喜神问佛释。二从尔时佛告下明现舍利赞叹礼拜。就大段第二明缘起中有二。一从初讫偈说舍利因缘。二从偈后长行明宝塔因缘。就初有二。初长行后偈颂。就长行中有二。一经家标。二从阿难下明如来说。于中有二。初明本生。二从是三王子下明本事。于中有三。初明舍身因缘。二从尔时王子还至虎所下正明舍身。三从尔时第一王子下明眷属悲苦。就初有三。一明游山共议。二从时诸王子下明见虎共议。三从尔时第三王子下明思惟舍身。何由得知产来七日者有四义。一虎子额上有七点。二见眼始开。三虎饥临死可知七日不食。四者鬼神语之如树神导十千鱼。但经不出耳。就第三明思惟舍身中有三。初思惟舍身时至。二从何以故下正思惟欲舍身。三从勇猛勘任下发遣二兄。就第二正欲舍中有二。一思惟舍身修涅槃因。二从复次若舍是身下思惟舍身求涅槃果。就初有二。一思此身有四非常。二从我于今日下思惟修因。初中先明苦。然复不免下明无常。是身不坚下明空无我。可恶如贼下明不净。就第二明因中初明自行。于生死下明化他行。就第二求涅槃果中有二。一明思惟身患。二从是故我今下求涅槃果。初中一明苦无常。二从唯有下明空无我。三从是身不净下明不净。就第二求涅槃中有二。一明自证。二从证成如是下明化他。就初有两。初明总求涅槃。二从永离下明别求三点。即为三。初求解脱。二从无下求般若。三从具足下法求身。就大段第二正舍身中有二。一明王子发愿舍身现种种瑞。二从是虎尔时下明为虎所食。就大段第三眷属悲苦中有三。初明二兄悲苦。二从小王子下明侍从悲苦。三从尔时王妃下明父母悲苦。就大段第二偈颂中有三。初二行总明舍身大意。二从我念宿命下正颂上长行。三从佛告树神下五行半偈。明结会古今。文处分开不须烦论。
  赞佛品 是大段第三明流通分。准七卷经有二品。初一品赞能说人德即是赞叹流通。后一品明弘所说教法即是付属流通。此四卷经唯赞叹流通略无付属。就品有二。初明他方菩萨赞他方佛。第二明此土大士叹此世佛。何故彼此各叹者。叹显能说人德彼此无异故。就他方赞中初长行出能赞之人。后偈出所赞之事。于中两。初十九行赞叹。后一行回向。就初有三。初七行赞色声。二从智慧寂灭下七行叹福慧。三从如来世尊下五行合结。就初有三。初三行半叹色相好。次一行半叹音声。六种清净者。一大悲观世音。二大慈濡雅音。三大梵清净音。四大光普照音。五师子无畏音。六天人丈夫音。次二行结。于中一行结声一行结色。第二叹福慧中有二。初一行半叹内德。二从为诸众生下五行半叹外化德。内德中初半行叹智慧。次半行叹功德。后半行作譬。叹外化中初一行表。上半表拔苦。下半表与乐。后四行半广释。于中初一行半明拔苦与乐之体。后三行明拔苦与乐之事。就大段第三合结中。初二行明佛德无量。次二行明无人能知。后一行明叹不能尽。文相可见。就大段第二此间大士赞中有二。初信相赞。后树神赞。就信相赞中有二。初十行半别赞。二从如来悉知下六行半总叹。就初有三。初八行叹色身。次一行半叹福慧。后一行结。就初有两。初四行叹色身体。二从光明下叹色身用。第二叹福慧可见。第三总结中。上结色身下半结福慧。大段第三总叹中。初两行叹福慧。次四行半叹色身。就初有二。一行外化一行内德。就后亦两。初二行外化。次二行半内德。文相可见。第二树神赞中初出能赞人。从南无下出所叹事。于中有二。初二十五行半树神叹。后二行如来述。就初有三。初十九行半合叹应化二身。二从声闻之身下五行别叹法身。三从我今不疑下一行结请。就初有两。初十二行半正叹。二从我常念佛下七行明渴仰。就初有二。初四行半叹三身体。二从佛出于世下八行叹用。初中二。初二行半叹智慧。次二行叹功德。初中二。一行表叹。次一行半释。非法者。言邪法也。非道者。言邪道也。知有者知世谛也。非有者知真谛也。本性清净知一实谛也。第二叹用中有两。初一行总表出世希有。次七行明希有事。于中有两。初二行叹外化德。二从善哉下五行叹内证德。于中有二。初二行明能证智。二从一切下三行明所证理。诸根寂灭者。言于诸根中烦恼不起是数灭无为。善寂大城者。言大涅槃即是德灭无为也。甚深三昧者谓禅定也。入诸佛所行处者谓智慧也。此禅定智慧即是菩提德也。就第二所证理中。初一行明圣道空。次一行明万法空。后一行明众生空。身皆空寂者。言二乘道空。行虚亦空者。言大乘之道是如来行处。此道空亦空也。性相亦空者。言真实依他离性者故空。分别无相故相亦空也。就大段第二明渴仰中有两。初四行明彼渴仰愿见。二从唯愿下愿佛慈悲摄受。初中初一行举念佛善以愿见。次一行举礼拜善以愿见。次一行举修悲行以愿见。次一行举渴仰忧火以愿见。就第二愿佛摄受中。初一行愿说法水令灭忧火。次一行偈愿佛现身令我常见。次一行偈结请。大段第二别叹法身中有两。初三行叹法身深智。二从如来行处下两行明物不能知。就初有两。初一行半明生死虚妄。二从如来下一行半明法身真实。净如琉璃者。言法身之体离于万相故名为净。即是三无性理也。就大段第三结中。上半结法应二身。佛者谓应身也。所行处者是法身也。下半请现化身。

  金光明经疏一卷

  锓金光明经疏跋

  右金光明经疏一卷。隋嘉祥大师释昙无谶译四卷经文所著也。文简义显。科节尤精。大有裨于学者焉。顷有人携来。谋入梓以广其传。呜呼兹文也。虽夙传于本邦。而隐晦甚久矣。而显于今者。殆有数而然邪。惜鲁鱼写脱差误不少。遂访寻原本。精为校讎。傍加国语。授诸印生。聊题其卷尾用识之岁月云。
   旹
  正德改元岁次辛卯初冬上浣
    比睿山沙门(俊静)敬笔于东溪本觉院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金光明经疏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