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文件大小:0.43mb。
书籍内容: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
  唐 智俨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一(之上)

    终南山至相寺沙门智俨述
  此经本外国凡有十万偈。昔晋道人支法领。从于阗国得此三万六千偈。以晋义熙十四年岁次鹑火三月十日。于杨州谢司空寺。天竺禅师佛度跋陀罗手执梵文。译胡音为晋。沙门释法业亲从笔授。时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军褚叔度为檀越。至元熙二年六月十日出讫胡本。至太宋永初二年辛酉之岁十二月二十八日校毕。
  今分判文义以五门分别。一叹圣临机德量由致。二明藏摄分齐。三辨教下所诠宗趣及能诠教体。四释经题目。五分文解释。
  初叹圣临机德量由致者。夫如来大圣。自创悟玄踪发轸于无住。融神妙寂志崇于菩提。故能殖道种于先际。积善业于无我。晕正智于金刚。朗如如于尔焰是以妄想弗剪而霄翔累表。灵鉴弗莹而圆明等觉。澄深我净至寂所不隐。凝迹常乐无所而不施。生死涅槃夷齐同观。德备圆通大智无障碍。解脱方便妙极然矣。
  第二明藏摄分齐者。斯之玄寂岂容言哉。但以大悲垂训道无私隐故。致随缘之说法门非一。教别尘沙。宁容限目。如约以辨。一化始终教门有三。一曰渐教。二曰顿教。三曰圆教。初门渐内所诠三故。教则为三。约所为二故。教则为二。言其三者。一曰修多罗。此云线亦名经。以线能贯华经能持纬义用相似。但以此方重于经名不贵线称。是以翻译逐其所重。故废线名存于经目。譬圣言教能贯穿法相使不差失令法久住。经与线相似。此从譬立名。即诠定教也。二毗那耶此云灭。以身口意恶焚烧行者义同火然戒能灭之故称灭。此从功能彰目。教从所诠亦名为灭。即诠戒教也。三者阿毗达摩。此云无比法。亦名对法。能破烦恼及分别法相。无分别慧最为殊胜。更无有法能比此者。故曰无比法。此从无他得名。教从所诠亦名无比法。此即诠慧教也。名对法者。即阿毗是能对智。达摩是所对境法。即境用立名。此后二藏并从所诠得名也。问若然者。何故摄论云。为说三种修学别立修多罗。为成依戒依心学故立毗那耶。以此文验。即经诠三行。戒诠二行。慧诠一行。答有二义。一克性门。二兼正门。克性如前说。兼正门有二义。一本末义经为本教。余二次第末也。二者兼正门。经中定为正。戒慧兼也。律论亦尔。准可知耳。此经即修多罗藏摄也。所为二故。教即为二者。根有利钝。法有浅深。故约声闻钝根就分别性立于三藏。成声闻行法故也。为菩萨利根。约无分别等三无性。义立三藏。为成菩萨行法故也。问经云为诸缘觉说因缘观法。即缘觉亦有教。何故不立藏。答依普曜经。三乘教即立三藏。今依摄论及地持等。但假教即入声闻藏。故不立也。此以二义明之。一声闻声闻。是人本来求声闻道乐观四谛。今遇佛说四谛法得道。先有种性。今复闻声故曰声闻声闻。如经中说。求声闻者如来为说四真谛法。据此为言。二缘觉声闻者。先求缘觉道。今遇佛说因缘教法。如经中说。求缘觉者如来为说十二缘法。就此为论。初义总相知法。后义别相知法。利钝虽殊。同期小果。总为一藏也。若上利根出无佛世。自悟因缘。而得道果。有行无教。据斯废也。依普曜经。望理教别也。就声闻中有其二种。谓初执性教及顺破性等诸部执教。破性教者。分知法空。同依四谛趣于小果故同入声闻藏也。二菩萨藏内有二。一者先习大法。后退入小。今还进大故。经说言。除先修习学小乘者。我今亦令入是法中名渐入也。二者久习大乘今始见佛。则能入顿。故经说言。或有众生世世已来常受我化。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也。此经即入大乘教摄也。第二顿教摄者。故下经云。若众生下劣其心厌没者。示以声闻道令出于众苦。复有众生。诸根少明利。乐于因缘法为说辟支佛。若人根明利。饶益于众生有大慈悲心。为说菩萨道。若有无上心决定乐大事。为示于佛身说无量佛法。以此文证知有一乘及顿教三乘差别。又依真谛摄论。一者一乘。二者三乘。三者小乘也。问顿悟与一乘何别。答此亦不定。或不别。或约智与教别。又一浅一深也。一乘藏即下十藏也。相摄准之。第三言圆教者。为于上达分阶佛境者。说于解脱究竟法门。满足佛事故名圆也。此经即顿及圆二教摄。所以知有圆教者如下文云。如因大海有十宝山等准之。问此经何故上来通三乘分别及摄者。答为此经宗通有同别二教三乘境见闻及修等故也。如法华经三界之中三车引诸子出宅。露地别授大牛之车。仍此二教同在三界为见闻境。又声闻等为穷子。是其所引。故知小乘之外别有三乘。互得相引主伴成宗也。藏摄分齐讫。
  三释教下所诠宗趣者有其二种。一总。二别。总谓因果缘起理实为宗趣。别有四门。一教义相对以辨宗趣。二境行。三理事。四因果。教为宗义为趣。境为宗行为趣。事为宗理为趣。因为宗果为趣。次能诠教体者有其五种。第一义者实音声名味句。第二义者可似音声名味句。第三义者不可似音声名味句。第四义者唯识音声名味句。第五义者真如音声名味句。故经云一切法皆如也。
  四释经题目者。大方广佛华严经世间净眼品者。大谓体相用莫过故也。谓平等不增减体。具足性功德相。生世出世善因果用故。方者理正非耶。广者法门理数具德尽其边也。佛者觉也。此通十佛及三身佛。华有二种。一集果华不与果俱。如生死为道具等乃至因位善根等也。二庄果华与果同时。如七净华等及满果位诸德。修生本有互严可知。严者庄饰也。又言大者标以胜极之都目。故论云。大胜高广一体。而异名乘旨道富。参罗无外。谓之大本。非局然矣。言方者圆通之致。处无不善。触缘斯顺。不择物而施。故曰方。言广者。冲而幽微而远渊而且博。谓之广也。言佛者中国正音云佛陀。此方称觉者。以其朗达穷源。尘习永亡。怀明独曜。晖光大夜。启导群惑。自觉觉人故曰佛陀。言华严者。此况法身行德之美故。体非真无以彰其妙。功非极无以显其胜。互相莹发义并超殊。可谓自体圆通胜妙之极然矣。其犹众彩奇珍纤饰金颜。特甚瑰丽世之无比。故就斯喻标名。故曰华严。经者真净之教。训议常则。文诠理纬。显用行心。故曰经也。世间净眼者。谓时中器等三世间也。及能况之相。又体用差别。故现世。无碍无染况净眼。亦可如来未出世。无善导故如盲。佛今出世。现自他净喻明眼耳。言世间净眼者。此应名序。但今之时会并是胜流入佛众海数。德居净域尘所不染。出自天真。信非有为。故托以显至极圆道缘起之妙。不舍生死而无沾污。是以就事为目故曰世间净眼。难测。非喻莫晓。故设以拟状。若于眼内外俱净中表清彻。色像参罗并属于一运。无小无大无远无近不相妨碍。故可准况标之如眼。故下偈叹。世间清净犹如眼。义显圣说然矣。品者语言理均。挌类相从。称之为品。此经有三十四品。此品贯之在首。故称第一。经之都目宗要之况旨明于此。故言道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随文解释者。初总料简教之分齐。次别释文分齐。有二。一对耶显正明其分齐。二约所诠义明其分齐。初对耶者有其四门。一约缘辨耶。如八时不应语等。二约业辨耶。如求其名利。自是非他。乐世有等。三约惑明耶。闻作闻解不得不闻。乃至依法不依人等。四约始终辨耶。如经云八大善人等当成不善故。二约就所诠明分齐者略有十门。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于中有十。一教义具足。二理事具足。三解行具足。四因果具足。五人法具足。六分齐境位具足。七师弟法智具足。八主伴依正具足。九逆顺体用自在具足。十随生根欲示现具足。此等十门相应无有前后也。二因陀罗网境界门。此中具前十门。但义从喻异耳。余可准上。三秘密隐显俱成门。此亦具前十门。但义从缘异耳。余可准上。四微细相容安立门。此亦具前十门。但义从相异耳。余可准之。五十世隔法异成门。此亦具前十门。但义从世异耳。余可准之。六诸藏纯杂具德门。此亦具前十门。但义从世异耳。余可准之。七一多相容不同门。此亦具前十门。但义从理异耳。余可准之。八诸法相即自在门。此亦具前十门。但义从用异耳。余可准之。亦可依性。九唯心回转善成门。此亦具前十门。但义从心异耳。余可准之。十托事显法生解门。此亦具前十门。但义从智异耳。余可准之。上之十门玄并皆别异。若教义分齐与此相应者。即是一乘圆教及顿教法门。若诸教义分与此相应而不具足者。即是三乘渐教所摄。余义依下天王等法门。准之可解也。随文解释者。初略举八种教明互相成。及约三教相明其次第。次随文释。其八教者。一一乘三乘分齐。二真应。三回三入一。四空有。五凡圣相由。六常无常。七三乘同行。八辨法邪正。此之八义上下皆通。广说略说相从成就本末二相。宜可准思。约三教相成者。谓始于道树。为诸大行。一往直陈宗本之致。方广法轮其趣渊玄。更无由藉以之为顿。所言渐者。为于始习施设方便。开发三乘引接之化。初微后著。从浅至深。次第相乘以阶彼岸故。称为渐。所言圆教者。为于上达分阶佛境者。说于如来解脱法门。究竟穷宗至极果行。满足佛事。故曰为圆。如穷之以实。趣齐莫二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