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抄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书籍内容:
律抄
律抄
传受 问。若无比丘可自非□□□□□□□□□□□□□□□□□□□□须复白生药草。若种不生者须复不 答。□□□□□□□□□□饼果后不嘱。复得食不 答。得食。若正食时更作食意亦□□□□□□竟意乃至饮白饮波逸提 问。非时若洗饮器不净而□□□□□□昼日手受夜分浆得复至初夜不 答。不得。若中前至中后□□□□□□□不得过时分八种浆无口口受法 问。如此间作屋柱梁坚□□□□□□答。得看。言两三重犯者。是壁上桁累耳目物突吉罗 此物当舍不 答。不须舍 问。衣在此房得就余房。说净不 答。得说净 问。净施物不尽说头数。得如法不 答。不须尽说头数。但言三衣外所有长衣施某甲。便以如法问。葛得被及行布不 答。不得。著水道服故 问 可得不结聚落作界不 答。不须结 问。住处比丘得持僧食。出界食不 答。乃至行粮亦得 问。置所受钵暂用他钵及余器食不 答得用。唯不得用白铜炉食。若非正食亦可得用 问。暂入聚落得留衣钵去不 答。得留。若被宿应持去 问。得总白和上作一切法事不 答。得总白 问。饭食时亦应白和上 答。不须白。以揵椎故 问。苏著水中。无病得非时饮不 答。得饮 问。道由聚落中过。得不著僧迦利不 答。须著 问。法事私事得受三十九夜去不 答。三宝事得。若私事不得 问。捉杀行不 答。得捉。若长持者不得 问。夏后一月时。同加缔那衣时。得离衣宿不 答。离三衣不同。余事悉同 问。一住处果竹幸多。知事人得分与余处僧及白衣不 答。知事人不得。僧先教与得与 问。若住处又安般和合。得移精舍余处云不 答。不得 问。若界内见他犯罪。即出亦须向人说 答。其应说 问。僧净器得比丘床上食白衣不 答。得 问。若闻他粗罪。须向人说不 答。不须说 问。若残食乞白衣不洗手。得捉僧净器不 答。得 问。大铜槃得私房中术不 答。不得。自畜得净施。白衣私房中食术无犯 问。得捉金银供养具不 答。不得捉。异部得捉 问。若上下高坐动帐无犯不 卒不为动故 问。二三腊比丘得作羯磨师不 答。若知法得作。
问。土人不以二受香为敬。得常立受香不 答。得 问。从四月十七日乃至五月半。中间悉得结后坐不 答。不得。异部中有得。受后安居人得共前安居人并自恣不 答。数满九十日便自恣竟。便得受加缔那衣。亦应数日不得。至腊月方舍 问。中有润。六月半结。后坐八月半。满九十日得不 答。不得。后坐法要五月十五日也 问。安居中有父母师偻病诸难。破安居去。有罪不 答。无罪。但是破安居可 问。一人说竟。为众都竟名自恣竟耶 一人三说竟白羯磨竟。应遮非比丘 问。加缔那衣时得不受残食及长钵不 答。不受残食。不得受长钵 问。后安居亦有一月时不 答。同有 问。若犯四重戒故在不 答。戒故在 问。欲时不得楷露刑人。若得含勒得相楷不 答。得 问。得受毡作尼师檀不 答 得 问。若优婆塞犯同四重得出家不 答。得与出家 问。若贵人不肯从比丘。三自归可得像前自受不 答。得 问。若隔慢与女人受戒得不 答。若闻声得 问。次戒虽欲受戒羯磨时不能专心听。又不解羯磨。当得戒不 答。得下品戒 问。沙弥无和上。一人得与受戒不 前人得我师。得师罪 问。沙弥遥请和上受十戒。得戒不答。得戒 问。授沙弥戒时不求和上。得不 答。不须求 问。先以授三归戒后受八戒时。不说前三归总后说三归得不 答。不得□□尽前三归 问。尼应白僧。自恣已还房。尼得从自恣人游受不 答。应更集僧受 问。二三尼共住亦应受八敬法不 答。受六法。尼不作本事。直大僧中受大戒得戒不 答。不得戒。异部有得处 问。尼僧不羯磨。差人直遣从比丘受八敬法得不 答。不得。要应羯磨。比丘僧中受六法。尼戒得不 答。得 问。尼界内独宿得何罪 答。若界内有余尼而别房宿犯偷兰罪。若界内都无尼僧伽婆尸沙 问。若一比丘尼僧中为六法。尼作羯磨。得戒不 答。不得 问。比丘授沙弥尼戒。而尼作和上。得戒不 答。得 问。若不受六法便与大戒。得不 答。不得戒 问。若受六法而不二岁。便受大戒。得戒不 答。前人得戒。僧得罪 问。中衣作大衣。受得著入聚落不 答。贫不能得总。中衣受作大衣得无罪。若曼不得入 问。直缝衣得受持不 答。不能。好受亦无罪 问。求和上时不捉足得不 答。随安□不必须捉 问。界内有比丘。得向沙弥说净不 答。向不得。余部律中得 问。释比丘得心念口言。结安居不 答。得 问。若独安居云何说 答。如常共人说法。若先受三十九夜。尽复得受七日不 答。得 问。小比丘得暂就二和上得一二宿不 答。和上遣行彼无好师无罪 问。律中云。无惭无愧比丘独食净。何名无惭无愧 答。犯四重名无惭无愧 问。亡比丘卧缛长床钱米谷应分不 答。卧缛长床小床不应分。在重物中。钱米入僧食用。不应分 问。若贵人别请十人。给钱米作食。若长得分不 答。得分 问。终身药已受著器中。白中衣捉物不更受而服。犯何罪 答。不须更受。七日药亦如是 问。捉七日饮食药移动。更应受七日。终身已手受未口受。移亦应更受 问。律中云。不得著皮。除摩筏鹿摩筏。鹿皮定著不 答。不得 问。尼依比丘安居。而不在比丘界内。得不 答。不须在比丘界内 问。僧中常等行食上坐。复须教等与不 答。知不须教。若不知应教 问。不嚼杨枝而食有犯不 答。突吉罗 问。尽日障得眠不 答。得 问。长衣离衣宿过一月衣。长钵过十日。阿练若六夜。过七日药有六事舍与。一人向一人悔应还。犯戒比丘从非亲理尼取衣。从非亲理居士居士妇取衣。非亲理居士居士妇与衣。长取劝非亲理居士居士妇置衣。劝织师作衣。与他人还夺取知物与僧回向已。是八事应还财主。向一人悔。余十六事。余尽应舍与僧悔。异部中向一人悔。若入僧物中。是三衣数者必应还。若余衣还者彼比丘亦得取。若不还无罪 问。若出家人贩卖物。如法比丘得受不 答。若于贩卖边随喜心不得受。不生随喜心得受。若知不知能断彼。令不作者不得受。若以不受俱不能令彼断者得受。不如法施僧一切得受 问。若用如法物易彼不如法物。衣食得如法不 答。尽得名如法 问。长床一人不奉胜容四人坐者。虽腊数不同多少尽得共坐不 答。若别坐具别内衣。得通覆共床卧 问。若住处僧无食。得令比丘乞作不 答。不得。若乞者得罪 问。若住比丘于乞比丘边生随喜心尽不得食。若作方便往索者得受用无罪。若不作方便尽不得为僧乞。唯有十诵律中得为僧乞取。乃至塔寺房舍床褥尽同上 问。比丘得即用死比丘衣覆去不 答。得用一泥洹僧一饭行一覆残衣。亦云三衣中取一覆去 问。若为僧乞食。房舍卧具净人诸众生类者。乃至佛事精舍。尽令比丘往檀越。所言众僧欲散去檀越言。何以散去可随事 答。之少故是名方便 问。若比丘随犯可悔。罪众多无量而忘不忆罪名。欲忏悔时。但于编中得忆罪名者。余同编诸罪悉得除。若都不忆者不得悔。重则兼轻罗 问。若比丘死。净施主比丘应于僧中舍彼死比丘物。已僧乃得作羯磨可。若净施主不舍。僧不得作羯磨。僧亦不得从净施主索。得突吉罗。若净施主不舍与僧者亦得突吉罗 问。若净施主远方。而是比丘于此死。应将比丘物与净施主人同意。比丘使比丘得已还。僧已羯磨。若知净施主持比丘者亦得羯磨不 须求与净施同意比丘 问。百九十二大豆轻重敌十六少钱。此十六小钱盗满此五钱犯波罗夷。羯磨刹沙槃。以金钱流离。作外国直二十大钱。至广州直一两银 问。布萨贼难处。先当闭僧房大门使人守之。若无净人使三四比丘守应与僧欲 问。若安居中受七日法已尽。得更受不 答。萨婆中一向不得。异部律中以事讫为限。若七日不讫者更来受第二七日去。如是乃至事未竟得更来受七日。黄色衣不得著。赤黑青色等得著 问。死比丘物有二种。一者囿田车牛。凡是众生类。二者金银及钱谷米等。诸药草重物不应羯磨。入四方僧用。第二种物应羯磨。已令净人卖。与众僧供食。不得分。唯一切药物应入僧药库中。不得卖。余一切轻物应羯磨分之。若物作僧房应作净地法。若已作僧房者。应舍舍已心念作净地法。念舍者云是处我舍作净地法。念者云此处我作净地受 问。著行腾臂衣得不 答。为病得著 第一上坐入堂时。不得礼众。若欲礼堂作礼。余处上生者得偏坐食。是根本方法。若坐食亦罪。但勿令污僧褥耳。应敷物著僧褥上食方坐。众中不得独遍坐。众中不得独方坐。敬众故。若两众集时各别一边 佛言。不应作如是事。若作者非威仪犯戒。为僧出行。若施物应与分。除亡物。受加缔那衣法。守功德衣人应到今前。作如是言。我某甲比丘。为僧受此功德衣。前人答。善哉好受持。是中有八事功德。我尽得之八戒同先。知事有劳得以僧。常用物乞不答得。小床不应。今毡若不受不应分。卧褥亦尔 不衣受作大衣不得著。大衣作小衣受得著 作破安居人有一月时不同。有异部中云 正得畜长衣。余七事不得。比丘有相应罪。又不语前人而前人不知。从其忏悔得名悔。但受者得突吉罗 一界内有因缘不得广布萨时。同一界内别作三语布萨 若以如法物买他比丘舍。舍堕物者得名清净物 答。从比丘得舍堕物。受时得突吉罗。随用无罪。钱实物初时即应坐念。此物如蛇。我不应受。是中净物生我当受。五岁十五已下受三归五戒。作耻为沙弥。十五得名沙弥。五部萨婆多部律私记 一僧祇十诵四分三部律抄 夫戒律之典。良由群惑起患。除戒无以息其非。自乖止患功由于戒。戒具万行之津要。摧魔之胜幢。怆始造行。终阶妙果。斯由于戒。非戒不通。是以西域时人。出家并以戒学为先。但戒律东缘流布。汉地时人。虽优依之出家而不废其戒学。竞荣余业。可谓舍本揽条。以自巅隧方欲远涉生死长津。迷于发足之趣。虽复立谈高胜。行之者鲜。大圣所以使出家之人先学戒者何。良以戒是生死足导资粮。漂流船筏。运涩行人从此到彼。莫不由戒。大圣兴世度人。得戒乃可无量。大泮而言有其十种得戒。其十者何。一者自然得。唯明如来树王成道。不从师咨。八万律仪自然具足。二者法轮得戒。初为桥陈如等转四谛法轮。陈如见谛以得戒。故曰法轮僧也。三者善来得戒者。前人背恶归宗。如来应根发唱。唱必有益。应时发戒。故曰善来僧也。四三归得戒者。明如来弟子将服化。仓生既无善来之德。但教受三归即名得也。五者自誓得戒。摩诃迦叶妙因深厚。于如来前自誓要心得具足戒。六者论义得戒。须陀沙弥七岁共佛对谈往复称基。因斯悟道故以论义为名。七八敬得戒者。唯令夷五百女人因奉八敬得具足戒。八遣使受戒者。明此尼端故若出坊寺必为外人坏其梵行。圣教开通遣使受戒。九者为边国众僧难得。圣教回开持律五人得受具足戒。十者明中国十众。除和上得受具足。四分者大僧戒本。以为初分。尼戒与大僧不同为第二分。从安居揵度尽法揵度以来目为第三分。从房舍舍度尽增一以来目为第四分。此皆成一部之缘。但明义不同故曰分。律者西域胡音。此土而言。以诠量为称。能诠名字指之为律。所诠无作称之为藏。藏者无作戒善苞福多容隐而难测。能律益行人。所以称藏。能防未起惑非。因之为戒。戒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是作戒。二是无作戒。言作戒者。要由心发则有心止则无 故曰作戒。无作戒者。因其作戒一发不失。始末恒随不侍更作心方有。故曰无作戒。典发之由称之为序。发唱之首言第一 五部律典能与末代出家成轨禁非。故称之为戒。禁非夷恶故。比丘文字能诠指之为律。此三皆可轨之生善度。世良由此也。但时人出家虽仰寻幽指硕。自安身然复不能寻求律典。用自决泮。但相承诵传致合壁。悟者众。今虽有五部流布天下。余二未见。且就三部。僧祇十诵四分明其受戒。僧祇云。凡欲受戒要身六缘得名如法。其六者何。一者受戒人年满二十。二者受戒人身无十三难障。三者结界成就。四者界内尽集无其别众。五者羯磨称文无其多少。六者僧数满足。若具六缘名善受具戒。若六中阙一皆不得戒 僧祇律云。不满二十两减二十年者。此是夏前生人。所以知然。此人满十九以过夏。向二十时始得十九夏。故言两减。未至前岁故言年减。此人不得戒。文言减二十两满二十年者。此人是夏前生人。满二十时故言年满。未过前夏故言两减。此人亦不得戒。文言减二十两过二十年者。此夏后生人。何以知然。此人满二十一时故言年过。安居未竟故言两减。此人若受戒者。有得不得。云何为得。若八月十五日后生者。二十一时此人得戒。通胎中满夏故得。云何不得。若是五月十五日后生。至七月十五日前生者。满二十一时亦不得受戒。何以故。无胎中夏故不得。文言减二十年时人谓满与受具足得名受戒者。非是一切皆得。唯正月生人满十九过夏向二十时此人得戒。何以故。有胎受故。唯正月生者。余十一月皆不得戒。文言年满夏满者。此亦是夏前生人。满二十已过夏向二十一时名年满。亦名两满。名受具足。文言夏满年过者。此是夏后生人。满二十一过夏向二十二时名善受具足。文言看手足者。要年满手足成就得名受戒。手足虽成就。若年不满者不名受戒。上来所明受戒得以不得皆僧祇所泮。十诵明受戒有二十四句。得以不得一同僧祇故不出。四分明受戒。要满二十。此二十者不论夏满。但言十二月为一岁。满者名善受具足 第二身无十三难障。云何十三难。一名边罪。边罪者比丘犯四重。比丘尼亦如是。下三众犯四重。是名边罪。第二比丘在俗时坏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尼净者皆不得出家。比丘尼亦然。第三贼心受戒者。若俗人沙弥盗听说戒羯磨者皆不得出家。沙弥不得受大戒。第四破内外道者。来时破外道。去时破内。此人亦不得出家。五黄门。有六种。一生门。二割去黄门。三挎破黄门。四因他黄门。五始黄门。六半月黄门。比丘尼四种黄门。正无割去挎破。余者同上。六杀父。七杀母。八杀罗汉。九出佛身血。十破僧。十一非人。十二畜生。十三二根。是名十三难 第三结界成就者。要四方各六十三步无大僧结界。成尼亦尔。此是僧祇所明也 第四界内僧尽集无其别众 第五羯磨称文无其多少 第六僧数满足。具上六缘是人得戒 问曰。受戒人不自称字及和上字名受戒不 答曰。四分人云。受戒人不称和上及己字。不名受戒 问曰。十三难得戒不 答曰。四分云。何不问十三难者不得戒 问曰。受戒人三衣不具。著俗服外道服。名受戒不 答曰。四分言。皆不名受具足 问曰。比丘比丘尼得与式叉摩尼受六法不 答。三部律皆无成文。设有此事不名受六法。僧尼俱得突吉罗 问曰。有人言。式叉摩那受六法时。更请和上。此事云何 答曰。不须更请。所以然者。未是易谓但增学其六不须也 问曰。有言。与式叉摩那受六法时。对面羯磨。此复云何 答曰。三部律皆言。置眠见耳不闻处逢作羯磨。若对面作法不成。僧尼俱得突吉罗 问曰。有人言。比丘得与沙弥尼作阿阇梨。此事云何 答曰。无此道理。若得作阿阇梨者。亦应得作和上尼。不应与沙弥作阿阇梨。若尔则二众不别 问曰。尼受戒时即大僧戒场上更不结分。得受戒不 答曰。僧尼界别。各不相摄。更不结界作法不成 问曰。比丘尼得再出家不 答曰。僧祇律云。尼不得再出家 问曰。有人言。下三众犯四重。罢道已更得出家。此事云何 答曰。是无道理。僧祇言。式叉摩那与男子染心寻近柱。但不坏梵行。更与六法后得受大戒。若沙弥与女人寻近柱。犯摩触等戒。应更与十戒后得受大戒。非诸犯重者得 问曰。安居有几种 答曰。安居之法而有众多。略明所要可有二种。一前。二后。前者四月十六日。后者五月十六日。从四月十七日至五月十五日。尚名中闻亦名后安居。前者七月十五日。满中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