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乾隆藏 - 此土著述
文件大小:1.32mb。
书籍内容: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四十九卷

此土著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四十九卷
唐方山长者李通玄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卷第一
  夫以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达本情亡知心体合。今此大方广佛华严经者。明众生之本际。示诸佛之果源。其为本也。不可以功成。其为源也。不可以行得。功亡本就行尽源成。源本无功能随缘自在者即此毗卢遮那也。以本性为光。智随根应。大悲济物以此为名。依本如是设其教泽。滂流法界以润含生。于是寄位四天示形八相。菩提场内。示兰若以始成。普光法堂。处报身之大宅。普贤长子。举果德于藏身。文殊小男创启蒙于金色。以海印之三昧。周法界而降灵。用普眼之法门。示尘中之刹海。依正二报身土交参。因果两门体用相彻。以释天之宝网。影十刹以重重。取离垢之摩尼。明十身而隐隐。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其为广也以虚空而为量。其为小也。处极微而无迹。十方无卷。匪亏于小相之中。纤尘不舒。含十方而非碍。恒居智海。分果德于五位之门。常住法堂。示进修于九天之上。此方如是。十刹同然。圣众如云。海会相入。智凡不碍。状多镜以纳众形。彼此无妨。若千灯而共一室。此经总有四十品之胜典。玄开果德之法门。百万亿之妙言。咸举佛华之行海。十身十会。阐十十之法门。十处十方。启十通而疏十辩。出现品内。示因果以结始终。给孤独园。利人天而明法界。目连鹙子。隔视听于对颜。六千比丘。启十明于路上。觉城东际五众咸臻。古佛庙前同登十智。善财发明导首。用彰来众齐然。又成五位法门。具德行。其轨范。令使启蒙易达解行无疑。遂信首文殊之前。正证妙峰之顶。经过五众。成一百一十之法门。至慈氏之园。结会一生之佛果。返示文殊之初友。明以果同因。后入普贤之身。彰体用圆极。此经名大方广佛华严经者。大以无方为义。方以理智为功。广即毫刹相含。佛乃体用无作。华喻行门可乐。能敷理事之功。严即依正庄严。经即贯穿缝缀。世主妙严品者。菩萨示生。皆为世主。同臻海会。故号妙严。品者类会同流法门均隔为品。此经总有四十品之胜典。此品建初。故称第一。是故言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
  释此一部之经总作十门分别。
  第一明依教分宗 第二明依宗教别 第三明教义差别 第四明成佛同别 第五明见佛差别 第六明说教时分 第七明净土权实 第八明摄化境界 第九明因果延促 第十明会教始终。
  第一明依教分宗者。夫如来成道体应真源。理事二门一多相彻。智境圆寂何法不周。只为器有差殊轨仪各异。始终渐顿随根不同。设法应宜大小全别。时分因果延促不同。化佛本身施诠各异。国土净秽增减不同。地位因果自有投分。创学之流未谙教迹。执权成实迷不进修。若不咸举众宗类其损益。无以了其迷滞者矣。今略分十法以辩阐猷。使得学者知宗迁权就实不滞其行速证菩提。
  第一小乘戒经。为情有宗。第二菩萨戒。为情有及真俱示为宗。第三般若教。为说空彰实为宗。第四解深密经。为不空不有为宗。第五楞伽经。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宗。第六维摩经。以会融染净二见现不思议为宗。第七法华经。会权就实为宗。第八大集经。以守护正法为宗。第九涅槃经。明佛性为宗。第十大方广佛华严经即以此经名一切诸佛根本智慈。因圆果满一多相彻。法界理事自在缘起无碍佛乘为宗。已上分宗。皆是承前先德所立宗旨。设有小分增减不同。为见解各别。大义名目亦多相似。如西域及此方诸德。各立宗教后当更明。
  第一小乘戒为情有宗者。为如来创为凡夫造业处。言是应作是不应作。说善不善。如此立教未为实有。如此有教。且约凡情虚妄之处。横系诸恶。以教制之。令生人天。是故戒序云。若欲生天上及生人中者。常当护戒足勿令有毁损。众生有为作业。虚妄非实。未得法身智身。非为实有宗。且为情有宗。于小乘中为轨持教也。如华严经持戒即不然。经云。身是梵行耶。身业四威仪。乃至佛法僧十众七遮和尚羯摩坛头等。是梵行耶。如是谛观求梵行者了不可得。是故名为清净梵行者。如梵行品说。如是清净行者名持佛性戒。得佛法身故。乃至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以持佛性戒故与佛体齐理。事平等混真法界如。是持戒。不见自身能持戒者。不见他身有破戒者。非凡夫行。非贤圣行。不见自身发菩提心。不见诸佛成等正觉。若好若恶。若有少法可得。不名净行。当知是性戒即法身也。法身者则如来智慧也。如来智慧者即正觉也。是故不同小乘有取舍故。
  第二如梵网经菩萨戒为情有及真俱示为宗者。如来为凡夫之中有大心众生。乐行慈悲有忻求佛果者。谓毗卢遮那佛为本身。千百亿为化身。顿令识末还本。故经言。如是千百亿。各接微尘众。俱来至我所。又言。若人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即为性戒故即为真宗。此乃为大心众生顿示法身性戒。下劣者得渐。一教应二根。如是千百亿各接微尘众俱来至我所。明舍权而就实。此为实有教。当教之内顿示权实。故不同小乘前亦无常后亦无常。为但生人天故。虽然立实有宗。不同华严经毗卢遮那所说也。此经仍随化身所化方来至本身也。圆教之宗。一下顿示本身。法界大智报身因果理事齐彰。又华严经中世界量与梵网经中莲华形量亦不同。广狭全别。广如下文所说。
  第三般若教为说空彰实为宗者。如来初为人天凡夫说二乘教。系着理事俱实。不能离障。为说空教破所执着故。般若经中说十八种法。世间三宝四谛三世等。一切皆空。空亦空。广如经说。此乃空却无明诸障等业。无明总尽。障业皆无。自性涅槃自然显著。此为真有。不空名宗。虽然为真有。所说教门多有成坏。故未可为圆。如华严经。具实报相好庄严。能虚能实。当部之内。当品之中。十菩萨等。上下自相纶贯。空有之法不独孤行。又以普贤文殊交参理事相彻互相交映。一部之典。品品相彻。句句相参。一部之中。四十品经。同入一言之内。十万颂之齐麾。一成即一切成。一坏即一切坏。总以性齐时齐故。如上等齐说法亦齐。如是齐故。如今成佛与三世佛齐成佛故。为无三世故。为无时故。不同此教成坏别时故。因果前后。
  第四解深密经为不空不有为宗者。如来说于有教空教之后。说此一部之教。和会有无二见为不空不有教。说九识为纯净无染识。如暴水生多波浪。诸波浪等以水为依。五六七八等识皆以阿陀那识为依故。如深密经云。如净镜面。若有一影生缘现前。唯一影起。若二若多。影生缘现前有多影起。非此镜面转变为影。亦无受用灭尽可得。此明五六七八识所依第九净识处也。又云。如是菩萨。虽由法住。智为依止。为建立故。此经意欲令于识处便明识体。本唯不离真智故。如彼暴流不离水体而生波浪。又如明镜依彼净体无所分别含多影像。不碍有而常无故。如是自心所见识相。不离本体无作净智。所现影像都无自他内外等执。任用随智无所分别。以破空有二系为不空不有。故深密经。颂曰。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阿陀那识甚深细者。引彼凡流就识成智。不同二乘及渐始学菩萨破相反成空。不同凡夫系而实有。不同彼故不空不有。何法不空。为智能随缘照机利物故。何法不有。为智正随缘时无性相故无生住异灭故。以是义故名不空不有。此经虽复如是于心识之处令知空有无二。华严经即不然。但影本身法界一真之根本智佛体用故。混真性相法报之海。直为上根人。顿示佛果德一真法界本智。以为开示悟入之门。不论随妄而生识等。法华经。以佛智慧示悟众生。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故不为余乘若二若三。又三乘之人。于佛性相之法。如来不许彼智解。故法华经云。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舍利弗。辟支佛及不退诸菩萨。皆悉不能知。以法华经会三乘权学来归佛乘实法界故。门前三驾且受权乘。露地白牛方明实德。以是义故。于中有少分义意与华严经相扶。龙女所乘即是白牛之乘。又与善财同其所得。是故华严教门。直彰本体用法界佛果门。直授上根凡夫令其悟入。不同深密经中安立五六七八九识施设权门。如深密经。权施第九阿陀那识。意有异途。为二乘之人久厌患生死修空灭识直趣空寂。又第二时说般若时教。为回二乘及渐学菩萨。多空破有。以六波罗蜜为行所乘。于中二乘虽少分回心。及渐学菩萨乐空增胜。为彼权学菩萨三乘初对治门。还与小乘初对治门小分相似。但有一分慈悲增胜。未证法身佛性根本智等道理。但以空门而为所乘。六波罗蜜而为行相。初对治门还同二乘。无常不净白骨微尘等观。方入空观。二乘趣灭。菩萨留生。以空无我等观。折伏我法不令增长。元来未是法身佛性根本智。为见未真故乐空增胜。以是义故。解深密经。方便安立第九识。为纯净识。云八识以净识为依止故。即欲直为说第八种子识为如来藏者。为彼学徒畏苦习故。即说业种恒真。怖难信故。是故权且安立第九阿陀那识为净识故。欲令不灭识性长大菩提故。是故维摩经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