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 - (TXT全文下载)

若闻者、见者是一,于眼等根随意见闻,但是事不然。
  若见、闻各异,受者亦各异,
  见时亦应闻,如是则神多。
  若见者、闻者、受者各异,则见时亦应闻。何以故?离见者有闻者故。如是鼻舌身中,神应一时行。若尔者,人一而神多,以一切根一时知诸尘,而实不尔。是故见者、闻者、受者,不应俱用。
  复次,
  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
  所从生诸大,彼大亦无神。
  若人言离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别有本住,是事已破。今于眼耳等所因四大,是四大中亦无本住。
  问曰:若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无有本住可尔;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应有。
  答曰:
  若眼耳等根,苦乐等诸法,
  无有本住者,眼等亦应无。
  若眼耳、苦乐等诸法,无有本住者,谁有此眼耳等?何缘而有?是故眼耳等亦无。
  复次,
  眼等无本住,今后亦复无,
  以三世无故,无有无分别。
  思惟推求本住,于眼等先无,今后亦无。若三世无,即是无生寂灭不应有难。若无本住,云何有眼等?如是问答,戏论则灭;戏论灭故,诸法则空。
破燃可燃品第十
  问曰:应有受、受者,如燃、可燃。燃是受者,可燃是受,所谓五阴。
  答曰:是事不然。何以故?燃、可燃俱不成故。燃、可燃,若以一法成,若以二法成,二俱不成。
  问曰:且置一异法。若言无燃、可燃,今云何以一异相破?如兔角龟毛无故不可破。世间眼见实有事而后可思惟,如有金,然后可烧可锻;若无燃、可燃,不应以一异法思惟。若汝许有一异法,当知有燃、可燃。若许有者,则为已有。
  答曰:随世俗法言说,不应有过。燃、可燃若说一、若说异,不名为受。若离世俗言说,则无所论。若不说燃、可燃,云何能有所破?若无所说,则义不可明。如有论者欲破有无,必应言有无,不以称有无故而受有无,是以随世间言说故无咎。若口有言便是受者,汝言破即为自破;燃、可燃亦如是,虽有言说亦复不受。是故以一异法,思惟燃、可燃,二俱不成。何以故?
  若燃是可燃,
作、作者则一;
  若燃异可燃,离可燃有燃。
  燃是火,可燃是薪。作者是人,作是业。若燃、可燃一,则作、作者亦应一。若作、作者一,则陶师与瓶一,作者是陶师,作是瓶。陶师非瓶,瓶非陶师,云何为一?是以作、作者不一故,燃、可燃亦不一。若谓一不可则应异,是亦不然。何以故?若燃与可燃异,应离可燃别有燃,分别是可燃、是燃,处处离可燃应有燃,而实不尔,是故异亦不可。
  复次,
  如是常应燃,不因可燃生,
  则无燃火功,亦名无作火。
  若燃、可燃异,则燃不待可燃而常燃。若常燃者,则自住其体,不待因缘,人功则空。人功者,将护火令燃;是功现有,是故知火不异可燃。
  复次,若燃异可燃,燃即无作。离可燃,火何所燃?若尔者,火则无作,无作火无有是事。
  问曰:云何火不从因缘生,人功亦空?
  答曰:
  燃不待可燃,则不从缘生;
  火若常燃者,人功则应空。
  燃、可燃若异,则不待可燃有燃。若不待可燃有燃,则无相因法,是故不从因缘生。
  复次,若燃异可燃,则应常燃。若常燃者,应离可燃别见有燃,更不须人功。何以故?
  若汝谓燃时,名为可燃者,
  尔时但有薪,何物燃可燃?
  若谓先有薪烧时名可燃者,是事不尔。若离燃别有可燃者,云何言燃时名可燃?
  复次,
  若异则不至,不至则不烧,
  不烧则不灭,不灭则常住。
  若燃异可燃,则燃不应至可燃。何以故?不相待成故。若燃不相待成,则自住其体,何用可燃?是故不至。若不至则不燃、可燃。何以故?无有不至而能烧故。若不烧则无灭,应常住自相,是事不尔。
  问曰:
  燃与可燃异,而能至可燃,
  如此至彼人,彼人至此人。
  燃与可燃异,而能至可燃。如男至于女,如女至于男。
  答曰:
  若谓燃、可燃,二俱相离者,
  如是燃则能,至于彼可燃。
  若离燃有可燃,若离可燃有燃,各自成者,如是则应燃至可燃,而实不尔。何以故?离燃无可燃,离可燃无燃故。今离男有女,离女有男,是故汝喻非也。喻不成故,燃不至可燃。
  问曰:燃、可燃相待而有,因可燃有燃,因燃有可燃,二法相待成。
  答曰:
  若因可燃燃,因燃有可燃,
  先定有何法,而有燃可燃?
  若因可燃而燃成,亦应因燃,可燃成。是中若先定有可燃,则因可燃而燃成;若先定有燃,则因燃,可燃成。今若因可燃而燃成者,则先有可燃而后有燃,不应待燃而有可燃。何以故?可燃在先,燃在后故。若燃不燃可燃,是则可燃不成。又可燃不在余处,离于燃故若可燃不成,燃亦不成。若先燃后有可燃,燃亦有如是过。是故燃、可燃,二俱不成。
  复次,
  若因可燃燃,则燃成复成,
  是为可燃中,则为无有燃。
  若欲因可燃而成燃,则燃成已复成。何以故?燃自住于燃中。若燃不自住其体,从可燃成者,无有是事。是故有是燃从可燃成,今则燃成复成,有如是过。复有可燃无燃过。何以故?可燃离燃自住其体故,是故燃、可燃相因待,无有是事。
  复次,
  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待,
  今则无因待,亦无所成法。
  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本因待,如是决定则无二事。如因可燃而成燃,还因于燃而成可燃,是则二俱无定,无定故不可得。何以故?
  若法有待成,未成云何待?
  若成已有待,成已何用待?
  若法因待成,是法先未成,未成则无,无则云何有因待?若是法先已成,已成何用因待?是二俱不相因待,是故汝先说燃、可燃相因待成,无有是事。是故,
  因可燃无燃,不因亦无燃;
  因燃无可燃,不因无可燃。
  今因待可燃,燃不成;不因待可燃,燃亦不成。可燃亦如是,因燃、不因燃,二俱不成,是过先已说。
  复次,
  燃不余处来,燃处亦无燃;
  可燃亦如是,余如去来说。
  燃不于余方来入可燃,可燃中亦无燃,析薪求燃不可得故。可燃亦如是,不从余处来入燃中,燃中亦无可燃。如燃已不燃、未燃不燃、燃时不燃,是义如去来中说。是故,
  可燃即非燃,离可燃无燃,
  燃无有可燃,燃中无可燃,
  可燃中无燃,可燃不燃。何以故?先已说作、作者一过故。离可燃无燃,有常燃等过故。燃无有可燃,燃中无可燃,可燃中无燃,以有异过故,三皆不成。
  问曰:何故说燃、可燃?
  答曰:如因可燃有燃,如是因受有受者。受名五阴,受者名人。燃、可燃不成故,受、受者亦不成。何以故?
  以燃、可燃法,
说受、受者法,
  及以说瓶衣,一切等诸法。
  如可燃非燃,如是受非受者,作、作者一过故。又离受无受者,异不可得故,以异过故,三皆不成。如受、受者,外瓶衣等一切法皆同上说,无生毕竟空。是故,
  若人说有我,诸法各异相,
  当知如是人,不得佛法味。
  诸法从本已来无生,毕竟寂灭相,是故品末说是偈。若人说我相,如犊子部众说,不得言色即是我,不得言离色是我,在第五不可说藏中。如萨婆多部众说,诸法各各相,是善、是不善、是无记,是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别异。如是等人,不得诸法寂灭相,以佛语作种种戏论。
破本际品第十一
  问曰:无本际经说:“众生往来生死,本际不可得。”是中说有众生、有生死,以何因缘故而作是说?
  答曰:
  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得,
  生死无有始,亦复无有终。
  圣人有三种:一者、外道五神通,二者、阿罗汉、辟支佛,三者、得神通大菩萨。佛于三种中最上故言大圣,佛所言说无不是实说。
  生死无始。何以故?生死初后不可得,是故言无始。汝谓若无初后,应有中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无有始终,中当云何有?
  是故于此中,先后共亦无。
  因中后故有初,因初中故有后。若无初无后,云何有中?生死中无初、中、后,是故说先后共不可得。何以故?
  若使先有生,后有老死者,
  不老死有生,不生有老死。
  若先有老死,而后有生者,
  是则为无因,不生有老死。
  生死众生,若先生渐有老,而后有死者,则生无老死。法应生有老死,老死有生。又不老死而生,是亦不然。又不因生有老死。
  若先老死后生,老死则无因,生在后故。又不生,何有老死?
  若谓生、老死先后不可,谓一时成者,是亦有过。何以故?
  生及于老死,不得一时共,
  生时则有死,是二俱无因。
  若生、老死一时则不然。何以故?生时即有死故。法应生时有、死时无,若生时有死,是事不然。若一时生,则无有相因;如牛、角一时出,则不相因。是故,
  若使初后共,是皆不然者,
  何故而戏论,谓有生、老死?
  思惟生、老死三皆有过故,即无生毕竟空,汝今何故贪著,戏论生老死,谓有决定相?
  复次,
  诸所有因果,相及可相法,
  受及受者等,所有一切法,
  非但于生死,本际不可得,
  如是一切法,本际皆亦无。
  一切法者,所谓因果相、可相,受及受者等,皆无本际;非但生死无本际,以略开示故,说生死无本际。
破苦品第十二
  有人说曰:
  自作及他作,共作无因作,
  如是说诸苦,于果则不然。
  有人言,苦恼自作,或言他作,或言亦自作亦他作,或言无因作,于果皆不然。于果皆不然者,众生以众缘致苦,厌苦欲求灭,不知苦恼实因缘有四种谬,是故说于果皆不然。何以故?
  苦若自作者,则不从缘生,
  因有此阴故,而有彼阴生。
  若苦自作,则不从众缘生,自名从自性生,是事不然。何以故?因前五阴有后五阴生,是故苦不得自作。
  问曰:若言此五阴作彼五阴者,则是他作。
  答曰:是事不然。何以故?
  若谓此五阴,异彼五阴者,
  如是则应言,从他而作苦。
  若此五阴与彼五阴异,彼五阴与此五阴异者,应从他作。如缕与布异者,应离缕有布;若离缕无布者,则布不异缕。如是彼五阴异此五阴者,则应离此五阴有彼五阴;若离此五阴无彼五阴者,则此五阴不异彼五阴,是故不应言苦从他作。
  问曰:自作者,是人人自作苦,自受苦。
  答曰:
  若人自作苦,离苦何有人?
  而谓于彼人,而能自作苦。
  若谓人自作苦者,离五阴苦,何处别有人,而能自作苦?应说是人而不可说,是故苦非人自作。
  若谓人不自作苦,他人作苦与此人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苦他人作,而与此人者;
  若当离于苦,何有此人受?
  若他人作苦与此人者,离五阴无有此人受。
  复次,
  苦若彼人作,持与此人者,
  离苦何有人,而能授于此?
  若谓彼人作苦授与此人者,离五阴苦,何有彼人作苦持与此人?若有者,应说其相。
  复次,
  自作若不成,云何彼作苦?
  若彼人作苦,即亦名自作。
  种种因缘,彼自作苦不成,而言他作苦,是亦不然。何以故?此彼相待故。若彼作苦,于彼亦名自作苦,自作苦先已破。汝受自作苦不成故,他作亦不成。
  复次,
  苦不名自作,法不自作法,
  彼无有自体,何有彼作苦?
  自作苦不然。何以故?如刀不能自割,如是法不能自作法,是故不能自作。
  他作亦不然。何以故?离苦无彼自性。若离苦有彼自性者,应言彼作苦,彼亦即是苦,云何苦自作苦?
  问曰:若自作、他作不然,应有共作。
  答曰:
  若此彼苦成,应有共作苦;
  此彼尚无作,何况无因作?
  自作、他作犹尚有过,何况无因作!无因多过,如破作作者品中说。
  复次,
  非但说于苦,四种义不成;
  一切外万物,四义亦不成。
  佛法中虽说五受阴为苦,有外道人谓苦受为苦,是故说。不但说于苦四种义不成,外万物,地水山木等,一切法皆亦不成。
破行品第十三
  问曰:
  如佛经所说,虚诳妄取相,
  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
  佛经中说:虚诳者,即是妄取相。第一实者,所谓涅槃非妄取相。以是经说故,当知有诸行虚诳妄取相。
  答曰:
  虚诳妄取者,是中何所取?
  佛说如是事,欲以示空义。
  若妄取相法即是虚诳者,是诸行中为何所取?佛如是说,当知说空义。
  问曰:云何知一切诸行皆是空?
  答曰:一切诸行,虚妄相故空;诸行生灭不住,无自性故空。诸行名五阴,从行生故。五阴名行,是五阴皆虚妄无有定相。何以故?如婴儿时色非匍匐时色,匍匐时色非行时色,行时色非童子时色,童子时色非壮年时色,壮年时色非老年时色。如色念念不住故,分别决定性不可得。婴儿色为即是匍匐色乃至老年色为异,二俱有过。何以故?若婴儿色即是匍匐色乃至老年色者,如是则是一色皆为婴儿,无有匍匐乃至老年,又如泥团常是泥团终不作瓶。何以故?色常定故。若婴儿色异匍匐色者,则婴儿不作匍匐,匍匐不作婴儿。何以故?二色异故。如是童子、少年、壮年、老年色不应相续,有失亲属法无父无子。若尔者,唯有婴儿应得父,余则匍匐乃至老年不应有分。是故二俱有过。
  问曰:色虽不定,婴儿色灭已,相续更生乃至老年色,无有如上过。
  答曰:婴儿色相续生者,为灭已相续生?为不灭相续生?若婴儿色灭,云何有相续?以无因故。如虽有薪可燃,火灭故无有相续。若婴儿色不灭而相续者,则婴儿色不灭,常住本相亦无相续。
  问曰:我不说灭不灭故相续生,但说不住相似生故言相续生。
  答曰:若尔者,则有定色而更生,如是应有千万种色,但是事不然,如是亦无相续。如是一切处求色无有定相,但以世俗言说故有。如芭蕉树求实不可得,但有皮叶;如是智者求色相,念念灭更无实色可得,不住色形色相,相似次第生难可分别。如灯焰分别定色不可得,从是定色更有色生不可得,是故色无性故空,但以世俗言说故有。
  受亦如是,智者种种观察,次第相似故生灭难可别知。如水流相续,但以觉故说三受在身。是故当知,受同色说。
  想因名相生,若离名相则不生。是故佛说,分别知名字相故名为想,非决定先有,从众缘生无定性,无定性故如影随形。因形有影,无形则无影,影无决定性。若定有者,离形应有影,而实不尔,是故从众缘生,无自性故不可得。想亦如是,但因外名相,以世俗言说故有。
  识因色声香味触等眼耳鼻舌身等生,以眼等诸根别异故,识有别异。是识为在色、为在眼、为在中间,无有决定,但生已识尘、识此人、识彼人。知此人识为即是知彼人识?为异?是二难可分别。如眼识,耳识亦难可分别;以难分别故,或言一,或言异,无有决定分别。但从众缘生故,眼等分别故空无自性。如伎人含一珠出已复示,人则生疑,为是本珠?为更有异?识亦如是,生已更生,为是本识?为是异识?是故当知,识不住故无自性,虚诳如幻。
  诸行亦如是。诸行者,身、口、意;行有二种,净、不净。何等为不净?恼众生贪著等名不净,不恼众生实语不贪著等名净。或增或减,净行者,在人中、欲天、色天、无色天受果报已则减,还作故名增;不净行者亦如是,在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中受果报已则减,还作故名增。是故诸行有增有减故不住。如人有病,随宜将适病则除愈,不将适病则还集;诸行亦如是,有增有减故不决定,但以世俗言说故有。因世谛故得见第一义谛,所谓无明缘诸行,从诸行有识著,识著故有名色,从名色有六入,从六入有触,从触有受,从受有爱,从爱有取,从取有有,从有有生,从生有老死忧悲苦恼恩爱别苦怨憎会苦等,如是诸苦皆以行为本,佛以世谛故说。若得第一义谛生真智慧者则无明息,无明息故诸行亦不集,诸行不集故见谛所断,身见、疑、戒取等断,及思惟所断,贪恚、色染、无色染、调戏无明亦断;以是断故一一分灭,所谓无明、诸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恩爱别苦怨憎会苦等皆灭;以是灭故,五阴身毕竟灭更无有余,唯但有空。是故佛欲示空义故,说诸行虚诳。
  复次,诸法无性故虚诳,虚诳故空。如偈说:
  诸法有异故,知皆是无性;
  无性法亦无,一切法空故。
  诸法无有性。何以故?诸法虽生不住自性,是故无性。如婴儿定住自性者,终不作匍匐乃至老年;而婴儿次第相续有异相现匍匐乃至老年,是故说见诸法异相故知无性。
  问曰:若诸法异相无性即有无性法,有何咎?
  答曰:若无性,云何有法?云何有相?何以故?无有根本故,但为破性故说无性。是无性法若有者,不名一切法空。若一切法空,云何有无性法?
  问曰:
  诸法若无性,云何说婴儿,
  乃至于老年,而有种种异?
  诸法若无性,则无有异相,而汝说有异相,是故有诸法性。若无诸法性,云何有异相?
  答曰:
  若诸法有性,云何而得异?
  若诸法无性,云何而有异?
  若诸法决定有性,云何可得异性?名决定有,不可变异,如真金不可变,又如暗性不变为明,明性不变为暗。
  复次,
  是法则无异,异法亦无异,
  如壮不作老,老亦不作壮。
  若法有异者,则应有异相,为即是法异?为异法异?是二不然。若即是法异,则老应作老,而老实不作老。若异法异者,老与壮异,壮应作老,而壮实不作老。二俱有过。
  问曰:若法即异,有何咎?如今眼见,年少经日月岁数则老。
  答曰:
  若是法即异,乳应即是酪;
  离乳有何法,而能作于酪?
  若是法即异者,乳应即是酪,更不须因缘,是事不然。何以故?乳与酪有种种异故,乳不即是酪,是故法不即异。若谓异法为异者,是亦不然,离乳更有何物为酪?如是思惟,是法不异,异法亦不异,是故不应偏有所执。
  问曰:破是、破异,犹有空在,空即是法。
  答曰:
  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
  若有不空法,相因故应有空法,而上来种种因缘破不空法。不空法无故则无相待,无相待故何有空法?
  问曰:汝说不空法无故,空法亦无。若尔者,即是说空,但无相待故不应有执。若有对应有相待,若无对则无相待,相待无故则无相,无相故则无执,如是即为说空。
  答曰: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大圣为破六十二诸见,及无明爱等诸烦恼故说空。若人于空复生见者,是人不可化。譬如有病,须服药可治,若药复为病则不可治。如火从薪出,以水可灭,若从水生,为用何灭?如空是水,能灭诸烦恼火。有人罪重,贪著心深,智慧钝故,于空生见,或谓有空,或谓无空,因有无还起烦恼。若以空化此人者,则言我久知是空。若离是空则无涅槃道,如经说:“离空无相无作门得解脱者,但有言说。”
中论卷第三破合品第十四
  说曰,上破根品中,说见、所见、见者皆不成。此三事无异法故则无合,无合义今当说。
  问曰:何故眼等三事无合?
  答曰:
  见、可见、见者,是三各异方,
  如是三法异,终无有合时。
  见是眼根,可见是色尘,见者是我,是三事各在异处,终无合时。异处者,眼在身内,色在身外,我者或言在身内,或言遍一切处,是故无合。
  复次,若谓有见法,为合而见?不合而见?二俱不然。何以故?若合而见者,随有尘处应有根有我,但是事不然,是故不合。若不合而见者,根、我、尘各在异处亦应有见,而不见。何以故?如眼根在此,不见远处瓶,是故二俱不见。
  问曰:我、意、根、尘,四事合故有知生,能知瓶衣等万物,是故有见、可见、见者。
  答曰:是事根品中已破,今当更说。汝说四事合故知生,是知为见瓶衣等物已生?为未见而生?若见已生者,知则无用;若未见而生者,是则未合,云何有知生?若谓四事一时合而知生,是亦不然。若一时生则无相待。何以故?先有瓶,次见,后知生,一时则无先后。知无故,见、可见、见者亦无。如是诸法如幻如梦无有定相,何得有合?无合故空。
  复次,
  染与于可染,染者亦复然,
  余入余烦恼,皆亦复如是。
  如见、可见、见者无合故,染、可染、染者亦应无合。如说见、可见、见者三法,则说闻、可闻、闻者余入等。如说染、可染、染者,则说嗔、可嗔、嗔者余烦恼等。
  复次,
  异法当有合,见等无有异,
  异相不成故,见等云何合?
  凡物皆以异故有合,而见等异相不可得,是故无合。
  复次,
  非但见等法,异相不可得;
  所有一切法,皆亦无异相。
  非但见、可见、见者等三事异相不可得,一切法皆无异相。
  问曰:何故无有异相?
  答曰:
  异因异有异,异离异无异,
  若法从因出,是法不异因。
  汝所谓异,是异因异法故名为异,离异法不名为异。何以故?若法从众缘生,是法不异因,因坏果亦坏故。如因梁椽等有舍,舍不异梁椽,梁椽等坏舍亦坏故。
  问曰:若有定异法,有何咎?
  答曰:
  若离从异异,应余异有异;
  离从异无异,是故无有异。
  若离从异有异法者,则应离余异有异法,而实离从异无有异法,是故无余异。如离五指异有拳异者,拳异应于瓶等异物有异,今离五指异,拳异不可得,是故拳异于瓶等无有异法。
  问曰:我经说,异相不从众缘生,分别总相故有异相,因异相故有异法。
  答曰:
  异中无异相,不异中亦无,
  无有异相故,则无此彼异。
  汝言分别总相故有异相,因异相故有异法。若尔者,异相从众缘生,如是即说众缘法。是异相离异法不可得故,异相因异法而有,不能独成。今异法中无异相。何以故?先有异法故,何用异相?不异法中亦无异相。何以故?若异相在不异法中,不名不异法。若二处俱无,即无异相;异相无故,此彼法亦无。
  复次,异法无故亦无合。
  是法不自合,异法亦不合,
  合者及合时,合法亦皆无。
  是法自体不合,以一故,如一指不自合。异法亦不合,以异故,异事已成不须合故。如是思惟,合法不可得。是故说合者、合时、合法,皆不可得。
观有无品第十五(有十一偈)
  问曰:诸法各有性,以有力用故。如瓶有瓶性、布有布性,是性众缘合时则出。
  答曰:
  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
  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
  若诸法有性,不应从众缘出。何以故?若从众缘出,即是作法无有定性。
  问曰:若诸法性从众缘作,有何咎?
  答曰:
  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义?
  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如金杂铜则非真金,如是若有性则不须众缘,若从众缘出当知无真性。又性若决定,不应待他出,非如长短彼此无定性故待他而有。
  问曰:诸法若无自性,应有他性。
  答曰:
  法若无自性,云何有他性?
  自性于他性,亦名为他性。
  诸法性众缘作故,亦因待成故无自性。若尔者,他性于他亦是自性,亦从众缘生相待故亦无,无故云何言诸法从他性生?他性亦是自性故。
  问曰:若离自性、他性有诸法,有何咎?
  答曰:
  离自性、他性,何得更有法?
  若有自他性,诸法则得成。
  汝说离自性、他性有法者,是事不然。若离自性、他性则无有法。何以故?有自性、他性法则成,如瓶体是自性,衣物是他性。
  问曰:若以自性、他性破有者,今应有无。
  答曰:
  有若不成者,无云何可成?
  因有有法故,有坏名为无。
  若汝已受有不成者,亦应受无亦无。何以故?有法坏败故名无,是无因有坏而有。
  复次,
  若人见有、无,
见自性、他性;
  如是则不见,佛法真实义。
  若人深著诸法,必求有见,若破自性则见他性,若破他性则见有,若破有则见无,若破无则迷惑。若利根著心薄者,知灭诸见安隐故,更不生四种戏论,是人则见佛法真实义,是故说上偈。
  复次,
  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
  删陀迦旃延经中,佛为说正见义离有离无。若诸法中少决定有者,佛不应破有无。若破有则人谓为无,佛通达诸法相故,说二俱无,是故汝应舍有无见。
  复次,
  若法实有性,后则不应异;
  性若有异相,是事终不然。
  若诸法决定有性,终不应变异。何以故?若定有自性,不应有异相,如上真金喻。今现见诸法有异相故,当知无有定相。
  复次,
  若法实有性,云何而可异?
  若法实无性,云何而可异?
  若法定有性,云何可变异?若无性则无自体,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中论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