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命经 - (TXT全文下载)

纯阳之物,从涌泉自升于中宫,与道胎相亲相恋和合,合而为一者矣。

  而法轮之又重转矣。

  此物既归道胎,则自往下,由尾闾上顶,降于中宫,是谓助胎源之至宝矣。

  静而又静,灭而又灭。

  鼻无出气,手无六脉,则大定矣。

  胎圆炁足,天花乱坠。

  有天花坠则知胎足,无天花坠则胎不足矣。

  则佛子之定念,当移而超出三界。

  见此景至即当移念出定。三界者,下丹田,中宫,顶门谓之三界也。

  是谓如来之出现矣。

  《华严经》云,世尊从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如来出现者矣。

  且出定之初,防被外魔之侵扰,

  盖初出定时,恐有诸佛菩萨来言语,切不可答谈,只提正念,遂出遂人,不可远游矣。

  一轮金光,本是我所有之灵物,取而归之,为化形之妙药。

  且出定之初,万物不可着,只候自身中一轮金光,现于空中,将法身近于光前,以法聚光,取于法身内,途即法身入于凡身,久久乳汁,则凡身立可化为炁矣。恐不得此金光者,则凡身不能化为炁,故有留身之说者,谓此也。又在德行之故耳。此即万古不泄之天机,今则泄矣。

  收而养之,予又生乎其孙。

  且初出走时,原是一身,定久则百千亿化身矣。

  愿备行满之时,隐于深谷,绝迹还虚,合乎妙道。

  功满隐入深山古洞,无人来往之所,兀然端坐,炼形化乎炁,神亦还虚,形亦虚矣。

  是谓如来末后之事也。余愿同志者,休误入口头禅、三昧之外道,认为正道,则非正道也。

禅机论第十二

  华阳曰,佛道性命喻龙虎,龙虎喻动静,动静喻禅机,何喻之杂也?

  且人从禀受,无非性命而已,另外又有何物哉!人若成乎道者,先将保守性命。性命之藏处,别名曰龙虎。龙虎之行住,又曰动静。动则为机,静则为禅。千名万喻,不出性命。除此性命两物,都是诓哄愚夫之进门耳。

  古佛曰,不识性命,则大道无所成。

  千门万户,费尽心机,实不知性命,或修性 , 或修命,亦无所成。

  佛佛祖祖,莫不由此性命而为之修炼也。

  且自古成道者,未有不修性命而得证果矣。

  夫既曰性命,而又曰禅机者,何也?

  心静者,为禅也;肾动者,为机也。

  且人从禀受性命,原是一团。

  盖人受胎之时,父母二炁合成一炁,一点灵光之性,即在其中。古人所谓三家和合有其身,真不谬也。

  及其生也,分而为二者矣。

  且人生之时,□(口里一力字)地一声,性分于心,命分于肾,二物所隔八寸四分,至老莫能相会矣。

  当其节至体旺之时,

  人到十五六岁,丹田之炁自动。

  而慧命元宝,

  元者,即所受先天之炁也。

  即有变化,拱关向外之机者在焉。

  盖先天之炁之隐于丹田,后天足时,则先天炁自动,动而不修,拱开阳关,则变为后天有形之漏尽精矣。

  不令其顺出,趁此之机,

  机者,在内有景,在外者,外肾动也。

  回光返照,凝意入于北海,则元宝亦随意之还于北海矣。

  寂无老师云,凝神收入此房之中,则炁随神往,自然归于此窍矣。又世尊云,心目所在。

  故谓之和合凝集。

  以心合肾谓之凝也。

  因其有变化之顺逆者,

  顺者,元精,亦为漏尽;逆者,元炁,亦为物也。

  故曰机也。

  机者,动也。

  若不曰机,则人不知慧命所动之至宝。

  夫命者,元炁也。炁动虽不泄漏,则亦外耗,耗尽呜呼。修炼者,不令其外耗收藏于内,则成其道也。生人亦是此炁。故曰至宝矣。

  以兀坐顽空,

  如今之禅门不知慧命,摄心死坐谓道,谬矣。

  迷却性命配合之真机。

  不知性命凝合,空自磨砖作镜,有何益矣。

  且落于枯寂,将以何者为真种哉!

  不知和合凝集之法,则无真种产之景矣。

  及其机之息也,默照浑然,故曰禅矣。

  且机息者,命不动,阳不起,故曰机息。机既息矣,回光静照,无事无为,故曰禅也。

  时至忽然而动,又曰机矣。

  盖时者,非天时之时,乃真种产之时也。能知前所用之法,自有真种产之时也。

  急当采取。

  收回于本宫,不收则错过矣。

  圆通谓之盗着,

  盗者,取也。

  起阖辟之消息。

  阖辟者,内外之呼吸也。消息者,元关之机耳。

  运法轮之元机,

  此即真种通任督之道路,呼吸催通,故曰法轮元机也。

  真种灵宝,当归根深藏。

  藏于下丹田之所矣。

  古人谓之返本复命也。

  运行又归于命之原窟矣。然取得此种来,由法轮之机如意。斯谓之舍利。舍利,是命得性炼成,谓之舍利矣。去其有为之功,去其风吹运行之法。用其无为之法。以回光返照。静默而寂照之,又曰禅矣。此乃采舍利之功,有七日之照也。斯谓之心目所在。在者,心目在于舍利之处。且牟尼之珠成。团成一个。形如珠砂,光似雪。里面红,放光则白矣。融似场煎,味如蜜。丹田融暖,口中如蜜。活活泼泼流通出焉,又曰机矣。出者,出炉也。不惊不疑,以意定静,待而动取,伺候动而同行,实谓之妙法善取之方也。除此之法,再无别法,可取所谓柔能制刚。迅此动机,动者,珠动也。

  徐徐穿过三三之铁关,

  盖徐徐者,不前不后,前则谓之导引傍门,后则请之存想外道,故必相依而同行。三三者,背骨之奔,左右有孔从中而直上矣。

  斯谓之超凡入圣。

  炼舍利在脐下,既成舍利,必要超脱离出幻境,不超终有所患也。

  牟尼之宝珠既归中央,

  心下肾上,

  柔守而定照之,又曰禅矣。

  常以温养,

  禅定之中,融融无为之乐也。

  一团太和之天理,似醉如熏,佛曰禅定之中三昧也。

  且无为之中忽有为焉,又曰机矣。

  太空中一点甘露。

  夫既曰无为,而又曰机何也?若不曰机,则人不知有此妙物,孤守胎囊。

  不知大道,天人有相助之机也。

  顺此机之妙物,收附于胎中。

  以意逆至于中宫。

  寂照而长定之,又曰禅矣。

  依然温养。

  斯谓之生灭灭已。

  二炁永定矣。

  夫寂定之中,一物超然而出,又曰机矣。

  从丹田而来,有华而无形,悬于太空。

  稍稍而待之,又曰禅机矣。

  二三息之间。

  随而又出焉,又曰机矣。

  亦从丹田而来,有华而无形与前物相合。

  收而藏之。

  用秘密天机法,收手胎中。

  寂照柔而默守,又曰禅矣。

  无事于无为,常寂而常觉。

  寂照柔默之中,二物从涌泉而出,又曰机矣。

  有二道纯阳之物,从涌泉直升于顶,降于中宫矣。

  取而静定,又曰禅矣。

  鼻无出气,六脉俱宁。

  斯谓之寂灭也。

  从无出入之迹。

  且寂灭之定久。纷纷白雪满空,又曰机矣。斯时出定之辨机。

  乃是真景。

  不令其迟阻,

  速以出之。

  若夫滞于胎中,缺少神通之变化,

  又是一愚夫矣。

  即当而出之。

  从顶而出。

  斯谓之超出三界,宁而待之。

  离凡身一二尺候之。

  又曰禅矣。一片金光悬于当空,又曰机矣。收而入之,定而又定,又曰禅矣。久久长定,形神俱化,而禅机之说,从此毕矣。

  上下万古,禅机从此,今则尽漏泄矣。

  余愿学佛者,休误入于邪师外道,口头之禅机,认为真机,则非禅机矣。

杂类说第十三

  华阳曰,成乎其大道者,莫不因夙缘而得。

  大道者,乃性命之双修,龙虎降伏之法。若孤修枯性,则非大道矣。夙缘者,累劫所修之,因今世幸遇双修,如朱涂乃童真,坐于高房内室,富贵之家,不能访道。偶尔幸遇串通消息,已得余之所指,成其道果,是其前因也。晋时有祖师留记曰,一千四百有余之年,涂子童真扫径迎,岂不是前所修定者,即当过出定,恐有退堕之念。会然曰,他家只有他一人,岂有不生子以接传后代?答曰:太上、如来、鸠罗摩亦有子。问曰,道既已成再生子,岂不走漏?答曰上等仙佛以神交,或以炁交,凡夫则不能矣,欲生子必以形交,故有走泄,伤其元本。昔日如来往山之时,夫人曰:你去,我日后何靠?如来回头指之日曰,日后你生一子。后果后子。又鸠罗摩,乃西天十九祖,中华国工请至此土说法之后,对王曰,臣僧欲生其子。王果与他宫女。众僧此时皆不悦。罗摩知其情,谓化王以针供众僧。众不敢食,罗摩独食一钵,此时说法曰:食得针,娶得亲;食不得针,娶不得亲。次日其针从诸毛孔出,后果生子。此乃性命双修,神通之变化,既成道矣,何优子乎!

  或见或闻而入,及其成功,一也。

  上文言累世修为有根基,此言今生初修,或见人所修而自修之,或闻人所修而自修之,一到功成行满之时,与前人所修一也。所谓悟即众生成佛,迷则佛是众生者也。

  又必在灵心决断之力也。

  凡学道者,必要一点灵悟,不可听他人之言,总在自己之见识。

  不被傍门所感,不好小法所能。

  志者,见傍门小法,自然不惑不喜矣。

  善自虚心恭迎,

  高人志士,善自求人。

  不执门户,

  三教俱有隐师,遇者即当求道,休执迹矣。

  搜寻古之遗言,求师悟道,以此印证真伪,授受之际,必须审察逐节可合不可合之功法。

  且未得诀者,先当广看三教经文,搜寻真要,遇师之时,且看与此性命双修合于不合,若前后颠倒,则非正道,纵修无所益矣。

  如果诀真,然后行之可成也。

  诀真者,何以见得?盖其道者,下手必是双修,行一步,自有一步之效验矣。

  不被旧习所弄,

  旧习者,昔日所作所为,今日不起不现,为炼心有为矣。

  不被魔障所侵,

  且学道之人,有一段功夫,则有一段魔障,或内魔,或外魔,一点真念,藏于命中,寂然不动,为炼心之纯熟矣。

  疑心顿脱,真心长存。

  夫既得真师口诀,往前勇猛而进,念念存真,为道之主持矣。

  未来过去现在浑然,

  未来不思,过去不存,现在不喜,三心俱忘,浑然天理。

  见物内醒而不迷,

  即六祖所谓见物心速起。

  闻声内定而不入。

  《心经》解云,任他世事纷纷乱,堂上家尊镇日安。

  坦坦杲日当空,

  十二时,一点灵光常不昧。

  寂寂返照朗然。

  定静之中,回光返照北海。

  八风无所摇动,

  眼耳鼻舌意不动,故曰八风矣。

  则大道有所望矣。

  如此炼心,然后下手行功,有所效验,则道必有可成。心若不熟,功无效验,道亦无成也。

  夫至道不孤行,

  且此道必要侣伴之护持。

  力微炁弱,无所成焉。

  盖力者,财也。有法无财,功难成就。六祖借神会禅师之给付,二十七祖因香至国王之财。二施等无差别,同成其道。且以积金盈度,聚钱如山,而不信成佛之道,甘自为鬼,何足为贵哉!

  须仗有德,同归知觉。

  且德者,最难得矣。必要有佛祖之心怀,方为道中之德。如六祖将抵韶州,路逢刘志略,遂结为友。此乃同知觉,这道之德也。

  访侣护之真伪,须当久深彼之怀因,

  盖人之善恶,事久不察,而自现矣。

  或好胜心,或图有为福德,

  且胜心者,谓我好则喜之,谓我丑则不悦之,此人不可学道矣。有为者,看经拜佛,修桥补路,修庙受戒,仅是图有为福德,于道无干。六祖所谓有福孽还在,岂可图之哉!

  或执己能,

  世之无志者,总谓己能。

  或谓佛祖天生,

  凡夫不得真传,便谓得道者天之所生。殊不知大道人人有分矣。

  这等切莫露机。

  遇此上四等之人,一言不可发。

  或重财轻义,

  重财之人即无仁德,不足以载道也。

  或有始而无终,

  先甜而后苦。

  或言善而心恶,

  沽名钓誉。

  或殷勤而诱哄,

  小人谦柔而进。

  或祖宗无德,

  祖上无德,子孙修炼,天必不付其道。

  观此深秘藏真。

  遇此上五等之人,如痴似愚。

  若得其丈夫之真传者,彼自究竟根源。

  常自悟性命。

  累搜佛祖之秘密,

  且秘密者,即性命也。自搜性命,足见受道矣。

  生怀忠孝仁义,

  生来天性,前劫即有修之根矣。

  慈善济物,

  广施仁德之心。

  五戒全真,尊师重法,誓立愿深斯谓之道侣护法矣。

  通此等之人,方为学道侣伴矣。

  而后露如来之秘密,泄祖师之元机。

  到此方传大道。

  所谓施者受者,同成正党。

  施者,师也。受者,弟子也。弟子能护师成道,而后可传道矣。

  又云,财法两施,同登彼岸。

  彼施我财以济其事,我施彼法以成其道,故如来云,财法二施,等无差别者矣。

  夫下大功之际,

  且大功者,即过关十月之功也。

  择于静地名山,

  静地者,不近人之往来,亦不近坟丘,坟丘阴气侵害,山要古人成道之所,则无外魔,即有正神护佑矣。

  房屋不宜高大,

  高大招是非,

  墙壁坚厚,

  以避恶虫,

  明暗得宜,

  明则伤魄,暗则伤魂。

  饮食最当净洁,

  专食素饭素菜.戒诸香五辛,香则散炁,五辛生淫精。

  备购诸般法器,

  且入室之时,床下安雄黄一斤,以辟邪气,悬古镜一面,魔来时镜中即现原形,桃剑一把,以辟外魔,坐下必要和厚,不生烦心矣。

  入室之时,师徒誓立同心,

  修此大功,必要同心合意,方敢入室。入室稍有不真,下功之人,岂不损坏矣!

  功成道备,当以游戏人间,接引群迷,

  功成出头,阐扬妙法,接引后学,如六祖道成,遇风□(左么右番)而出,接引后人,说法度脱,且今之林下,未成道者,先以说法,则谬妄矣。

  广施慈德之法两,善济登岸之妙药,物我同途,是古佛圣贤之愿也。

决疑第十四

  了然六问

  问之一曰:拜佛不见成道何也?答曰:佛在太空,何须拜也。《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世人行邪道,即不能见如来。又问曰:拜无用也?答曰:拜诚意耳,与道无干。

  问之二曰:念经何不见成道何也?答曰:经是佛所造,若是念着佛听,何须听他,若是念着自己听,亦不必如此而念。《金刚经》云,若以声音求我,世人行邪道,即不能见如来。佛乃西方人之名字,孔子乃中华人之姓氏,佛何罪于尔,要尔念也!譬如考试官欲取第一名,唱圣人姓氏可通否?六祖云,东方人造孽念佛,求生西方,西方造孽念佛,往生何方?故念与道有何益耶!

  问之三曰:受戒不见成道何也?答曰:戒者犯也。戒乃昔日如来,当成道之后,以相随者众,故文殊请如来设此戒,以制伏下等人之法,免其多事之故耳。六祖云,心平何劳持戒,大道在性命之内,此戒在皮毛之外,两相不平,故无成也。

  问之四曰:打七一门,释教今时称为最上,不见成道。习者反人人吐血,是何也?自如来开化,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六代并无此门,乃僧高峰门人诬设,坑害后人。高峰乃文字之学,非如来之道,况所习者,是闭息之傍门。吐血者,因跪香忍气,伤其脏腑,坐打香饭,伤其脊络,就是卢医、扁鹊,莫能救之。此门日后自有至人灭之,以救无尽性命矣。

  五祖五曰:有打七之人,自称顿悟佛性,现在吐血,反教他人习之,果是悟得佛性否?华阳嘎嘎大笑曰:凡得道者百脉流通,一团太和之阳气,全无阴气之阻塞。吐血者,乃阴阳不和,火气盛,阴气阻塞之过耳。命且不保焉,能悟得佛性,不待计较而自明耶。

  问之六曰:六祖闻经,既以顿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何必求五祖?答曰:六祖所悟者,乃是性道,他自知有慧命之道,故数千里叩求师恩,以传慧命。盖慧命必要师传,空悟者不能得矣。

  介邑秀才李思白,名堉,道号琼玉,六问

  问之一曰:弟子昔日最不信释道,闻朱子之言,谓释道虚寂之说,故此去之不取。前蒙翟友所送老师之书,初不欲观,后强视之,乃知有真实功夫在,信心无疑,行持半月,幸得真种产之景到,觉身内八脉齐开,夙有病疾,一夕而愈,今成舍利,真乃有幸矣。弟子闻今时出家人,开口便言他自悟得性,不用修炼,言修炼有成即有坏,此言是否?答曰:此图衣食之计耳。又怕别人言他无道行,以夺去主顾,故用钩连之法,何曾有实也。若不用修炼,世尊何必在雪山六年,达摩何必在少林九载,六祖又何必隐修十五年,俱是有凭据。彼言顿悟者,哄弄世人之方耳!一朝气断呜乎矣!

  问之二曰:成道是一法修炼,还是二法修炼?答曰:千万佛总是一法。未得慧命者,则有门户之说,的着慧命总归一也,世尊所谓除二即非真者,是也。

  问之三曰:今日禅门传法,可是真法否?又曰:出家人做到方丈,则不用求人,自就是大和尚,登佛位,代佛说法,不知是何法?答曰:自西天至东土,达摩六祖,以口传心授,故五祖云,师师密附本音,今时失却真传,乃将纸上传,某僧某僧之名为传法者,如优人自称汉高祖楚霸王,说者如放牛小儿唱山歌,哄弄愚夫愚妇。智者观之,真可笑矣。

  问之四曰:看话头参禅,可是真道否?答曰:若释教之傍门。故曰看话头参禅,以争己胜。若释教之正道,先须双修,行实在功夫,不问话头。

  问之五曰:打坐人,凡有走漏,是何故也?答曰:人至十五六岁,气满自然而走泄,不得真传,则不知用火功,既不会火功,焉有自住之理乎!若要不走泄者,时刻在走泄之处,用火锻炼,使精化而成气往上升,不致走泄矣。

  问之六曰:今禅门人,称修道走漏不碍,此言是否?答曰:此是第一外道。《楞严经》云,淫身淫心淫根不断,必落魔道,经百万劫,永不能出。况走漏一回,与凡夫淫媾一回,其理一也。天上未有走漏身体之佛祖,其舍利子又从何来?此乃释教下等之徒,不必论他。

  僧真元十三问

  问之一曰:正道从何而起手?答曰:心目所在,又云凝集和合,当知必有所在之妙处。古云,反观凝合,要知去处,即在命之所也。

  问之二曰:何时下手?答曰:有物则下手。祖师云,可贵天然物,独一无侣伴。又非心非意,物之藏于海中,动时即有知觉,就在此时下手。

  问之三曰:古人谓降龙伏虎,何为龙虎?

  答曰:龙即心中之灵念耶,虎即气海中之暖信也。若要龙虎降伏,先以龙宿虎窟,后以虎归龙穴,乃自然之降伏矣。

  问之四曰:何为猛虎出林?答曰:即阳物动也。又问曰:何以伏之?答曰:即以龙驭之,以风吹之。

  问之五曰:何为真种?答曰:即龙虎合炼成一物,然后有机动者,故名真种矣。

  问之六曰:何为舍利子?答曰:即真种所产以得法轮之练法,数足外肾不举,故名舍利子。

  问之七曰:何为牟尼珠?答曰:即舍利子所产,以得运过后三关之法,归于中宫,故名曰牟尼珠矣。古人云,前三三,后三三,即此耶。

  问之八曰:何为道胎?答曰:即牟尼珠归于中宫,与意两相合一。意在珠中,犹如磁石吸铁一般,故名曰道胎矣。

  问之九曰:何为六通?答曰:先有漏尽通成,然后有五通。若独修性,不知慧命,只有五通,漏尽不得成矣。少此一通,不能成佛,只为灵鬼转劫而已。

  问之十曰:何为出定?答曰:即道胎中之珠,炼成一个,数足从顶门而出。

  问之十一曰:和化身?答曰:即出定之身所化也。又问:何等化法?答曰:犹如手之十指动也。要一指动,或要十指动,总在念头也。

  问之十二曰:傍门与正道成时,有何效验?答曰:傍门言成者,由他口内胡谈,无凭无据。正道成舍利时,则外肾绝无举动。成道胎时,手无六脉,发白重黑,齿落重生,出定之时,身外有身,求师当自察之。

  问之十三曰:不得正道,日后若何?答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太邑海会寺,方丈龙江

  问曰:自己以此静修,不起杂念,可得不漏而成漏尽通厚?答曰:静修只断淫身淫行而已,淫根则不能断,既不能断,则漏尽不能成。欲要漏尽成者,须用火风之功,如来曰火化,曰风吹。实有真传矣。

  洪都药师院方丈石藏和尚

  问曰:忽然顿悟无凡无圣,一念圆融似太空,静久下身融融和和而动,以至于外肾,何故也?答曰:此是禅机之妙处,修慧命下手时,能用法收回本处,故谓之双修矣。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慧命经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