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天记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谱箓类
书籍内容:

大涤洞天记
  经名:大涤洞天记。宋末元初邓牧撰。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大涤洞天记序
  制之为郡,山川雄秀,甲於束南,故为吾道之奥区。而所谓洞天福地者,在在有焉。予过钱塘之上,每低徊延览,不能舍去,惜不尽游其名胜者。间读予友大章徐先生所序杭之洞霄宫归一规者,尤慕其山水之丽、宫宇之宏,而未之一造焉。今年春,其宫道士某持其宫志请序於予,因获探其源委颠末,其大涤洞天天柱峰即洞霄宫也。始汉武元封间,而晋唐以来,修真隐遁之士多居之,逮宋南渡,都於杭,则门地之盛,声望之隆,与玉清、醴泉、崇福、昭应、太液、宝录诸宫观等矣。凡宠书幸驾、锡田赐额之异,尤冠一时涉元之盛。高人奇士辈出,於教益振。虽宫宇之变,或罹兵窦之革,输赋之繁,复设规以守其成,益有复兴之渐矣。而山川之推为洞天福地之殊者,四方至今犹称之,故其具诸载籍者,凡殿糜之盛、人物之异、文辞之伟,靡不备见之。若制之名於束南者,舍是尚何求哉?昔之志,夫是者,可谓善述其事,张大其迹也。今某尤将广于梓,亦抑知继夫先志也。嗟乎,古今之盛衰兴废之无穷,虽倦真灵异幻化之迹,尤有湮没而无所考焉,其所可追索者,徒赖于名辞巨笔垂之金石,焕乎千百载而不泯也。虽然浙之地胜人杰,而琳宫璇宇卓称於时者,为不少矣,而能托於不泯之言者,又几何哉?若洞霄之称於一时,而文且着於不朽矣,使其传之悠远,与三山之书并行而不已,岂不亦吾道之盛典也?因嘉其志而序首焉。洪武三十一年,岁在戊寅,正月既望,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真人,领道教事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序。
  大德九年夏,予奉旨搜贤,知叶疼文、邓牧心隐余杭天柱山,即而征之,固辞不起,因得极山中奇伟绝特之观。后六年,代祀南来,道士孟集虚出所编《洞霄图》,记山川之奇秀,岔洞之深杳,宫宇之沿革,人物之挺特,昔耳目之未及者,今一览无遗。是编行乎世,集虚於兹山之功亦懋矣。况其贤而文冲澹不街。其师介石沈公,端雅有容,迭膺纶命,典领本山,人称其怀。山之洞天福地,历汉晋唐宋,闻人世出。今介石师友如渊珠山玉,辉润泉石。信乎山川之胜,亦系乎其人。凡居者、游者,苟不洁涓身心,悠遵太上清静之教,严厘祝弘至道,以重兹山,是增林惭涧魄,负介石师友之心事。予并发之,於是乎书。至大三年六月旦日,玄教嗣师吴全节序。
  夫志书者,所以叔事物之源委本末,名数凡目靡不登载,故贵乎广记备言,使往者有传,来者有征也。大涤天柱,为束南一大胜盘,其可纪者不少,而宋政和问唐子霞作《真境录》已不可考,端平问所辑亦复疏略。余惧灵迹奇闻久将湮没,遂俾道士孟宗宝、隐士邓牧心相与搜罗旧籍,询咨故老,考订作《洞霄图志》。凡山川标致之胜、宫馆规制之详、圣游化之迹、英贤纪述之美,皆收拾而无遗。非但游息於斯洞见今古,而足迹未能至者,一睹此志,便眇眇然如行翠蛟白鹿问,有颉顽飞霞之想,亦涤心一助也。时大德九年乙已,十一月望日,大涤住山介石沈多福谨书。
  大涤洞天记卷上
  本山邓牧心编
  叙官观
  夫得道之士以无何为乡,太虚为家。日月之光华、姻云之变化、湖海山岳之浩汗丽泽,不过目睫间所寄物尔,何待占一丘一壑之胜,营一宫一室之安,与编户杂处於人间世耶?良由古道日微,淳风不竞,驰情嗜欲者,岂知有清静可宗?抗志功名者,岂信有神仙可学?是故太上设教,圣皇潜心,黄帝间道崆峒,尧见四子藐姑射。於是周穆草楼发其源,汉武竹官桂馆昌其流,乃有秘宇殊庭、瑶台金膀散布寰宇,几与五城十二楼俱高,不特炼汞烹铋以薪冲举,声金振玉以近祯祥,而亮乌凌风,翠旌导月,往往薄游其间。使夫志士辞荣,贪夫弃慢,顿悟有身之患,乐皈众妙之门,岂非移风易俗之大枢机,尊道贵德之大条贯哉?道经载,四海之内凡大小洞天四十有六,福地七十有二,而洞霄咸有一焉。旧志以为与嵩山崇福独为天下宫观,称首地望之重,他莫敢比。信矣,天造地设者,固不以人力为消长,然历代崇奉之制,不可无传也。
  洞霄宫
  兹山为大涤玄盖洞天天柱福地,在杭州余杭县南一十八里。郡志云:汉武帝元封三年始建宫坛於大涤洞前,投龙简为祈福之所,经今一千五百余年矣。唐高宗弘道元年,本山潘先生奉劝面南建天柱观,四维壁封,千步禁樵采,为长生之.林。中宗朝赐观庄一所,后有朱法师改北向。乾宁二年,钱武肃王与间丘先生相度山势,复改为甲向,今宫基是。光化二年,录图表奏,韶旨褒嘉,见《天柱观记》。钱氏纳土时,尝改天柱宫。宋真宗祥符五年,因悚文惠公尧佐奏,改洞霄宫,赐仁和县田一十五顷,悉镯租税,并赐钟罄法具等,岁度童行一人,应天庆等节设醮,本州应办支费,青词朱表,学士院撰进呈讫,内降修奉。仁宗天圣叫年,韶道院详定天‘下名山洞府凡二十处,抗州洞霄官大涤洞为第五,仍命每岁投龙简,遇祈梼,封降御香,遣中使或郎官入山。政和二年,住持都监何士照以官宇颓圯,诣汴京陈乞,奉旨赐度牒三百道,两淛转运司经理。后因方腊之变,废于兵火。高宗南波,绍兴二十五年,发帑出金重建昊天殿。于束应彼殿左辟通明一绾,本宫在持兼领焚修于此。孝宗乾道二年三月,德寿太上皇洎显仁皇太后临幸庆成,遇庚申甲子圣节,帝后本命,系朝廷请降设醮,本宫书记撰青词奏呈修奉,官差军士守卫,后奏罢军士,以山麓之民充佃火防虞。理宗淳佑.七年,灵济通真先生孙处道奏请赐钱,益市但产以裨赡用,由是山门规制愈崇广矣。政和间,援唐天往观例,经尚书礼部给洞霄宫印记。事奈庆元二年,知官陈以明以岁久漫灭,重给。宋国初圣节,道场应奉,本县文武官僚入山建散,诸山嘈咸至立班。自南渡后,惟道士就本宫建散,而县官止於普救寺行事。凡宰执大丐丐闲去位者,以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击衔。咸淳甲戌冬,防虞佛慎,延燎一空。至元丙子,后重建,未完,复毁于甲申之夏。今自甲申后再新官宇,规模视昔愈壮,专一为国焚修,告天祝寿。每遇天寿圣节,道场依例就宫建散,蒙管领江南诸路道教所,总摄江淮荆襄等路道教所,以名山事实闻奏。至元十八年,钦奉圣旨,护持山门。至元二十三年十一月,钦奉圣旨护持及本山诸宫观。元贞元年,元贞二年,大德三年、节次奉宣命,授本宫住持提点及提举知宫,兼管本山诸宫观事。大德八年六月,又欢万赞要储官观,蒙中书礼部铸给杭州路洞霄官提点所印信。宇内名山,自五岳之外,所谓天有八柱而已,其五在方外,既不可考,今见於中国者三,而洞霄之盛为历代所崇奉,几与五岳俱尊,又非舒州、寿阳所可企及,岂偶然者,故列叔于篇首。
  通真门
  兹门不在余抗县四门数内,宋绍兴年间建一谓由此入洞霄也。至元年间重建,先是,宋尊佑间,住山贝大钦买石梵路,夹树林木他十八里,至九锁山门。
  九锁山门.
  在九锁山外,未至宫三里,扁九锁山,三大篆字甚奇古,程俱书。
  外门
  冲九锁山大路,道龙凤二洞,直上为栖真洞路,自路口折入会仙桥,过翠绞亭。左右压石夹道j 势若双阙j 门真其会。扁洞天福地,宋理宗淳佑七年赐书。
  双牌门:
  自外门入度玄,同桥,两门对峙,左篆天柱泉,有池有焉,右篆大涤洞,洞所从入也。
  三门
  宋绍兴三十二年,内帑赐钱造。至元.戊寅,山隐斋建,癸巳年本紊重建,仍造天香亭于后,故所无也。
  虚湟坛
  在正殿前。旧志云:唐景福二年,钱武肃王按当时仪式迭梵开坛,请闻丘先生三元奏录于此。大德庚子增修广之。
  三清殿
  即郭真君结茅之地。殿前三松,其所手植,今不存矣。钱王迁坐庚向甲,盖指此也。宋政和间方腊之变,惟徽宗本命殿独存,住持道士金致一奏,旨改为三清殿,圣像乃汴京孟成忠所塑,号为绝技。至元庚寅复建,壮丽殆过於昔,有桂柏相间列峙前向。
  昊天阁
  在东麻后,宋绍兴二十五年内帑赐钱造殿。大德辛丑重建为阁。四山环抱,最为登览胜处。
  游玑殿
  在库院东,建.炎间建,至元辛巳回紫斋建。
  佑圣殿
  旧在正殿左,建炎间建,至元辛巳怡云斋建于三门东偏。
  祠山张帝祠
  旧在官门外西阜。开禧间,内庭赐神像及左右侍从。景定间移建三门右,至元庚辰壶隐斋建,辛卯本斋重建。
  龙王仙官祠
  在西应后,宋建炎间建,赐额嘉应庙。至元壬午清虚斋建。今洞天福地二仙官并祠于此,从古制也。祠下抚掌泉与大涤泉源通,俱号龙井。初以宋绍兴九年内旨诣洞投铁简,得雨封善应侯。劫:朕惟山林川谷出云气为风雨者,必加礼秩以谨奉词。蚓兹洞天,神灵一所宅,屈伸变化,呼吸风云,若时愆肠,旋施膏泽,有司言状,宠锡侯封,用孚惠於黑,黎以钦承於涣脖,可特封善应侯。庆元三年加封善应灵济侯,嘉泰元年加封善应灵济昭既.侯,端平三年加封善应灵济昭既广福侯,又特封灵泽公。
  云堂
  在西麻后,延接十方云水。宋淳佑、咸佑间,高道云会,相传为口实。今南北高士来游来居亦不喊於昔日也。
  旦过寮
  在云堂右,云游僧暂憩之地。
  诸亭
  日翠蛟,日飞玉,曰清音,曰翠微,日采芝,曰九曲见山水门,日谷口,曰石室见洞府门,日祥光,曰宜霜,日聚仙见古迹门。
  白鹿山房
  在石室顶。先是陆永仲尝家石室东偏,因为道院。朱妙行修炼其地凡二十年,尸解去。是后有天目阮先生居之,有泉州陈道士者缘山屈曲开径,结茅相依,发土得奇石甚多,一带凡百余步,状如步障。中更兵火,阮陈亦亡去心大德甲辰建山房于此,有记。
  廨院二所
  一在余杭县西南半里大溪之上,后唐长兴四年建,名天柱察院,宋咸淳年间重修。门前有梓林,夏日阴翳可爱,在三门东偏。
  法堂
  在正殿后。宋开禧元年内帑赐钱造,宁宗赐书演教堂扁,至元乙酉重建。左右两石天造地设,后有苍崖横峙,因加人力,迭成峰峦,中作小洞,洞中小路委曲,出登其绝。
  方丈
  在演教堂后。
  库院
  在东麻,至元乙酉重建,丹泉流注其问。唐李玄卿所记新池在焉。
  斋堂
  在西麻,大德戊戌重建。
  道院
  在西麻后。古有三院:日上清,日精思,曰南陵。今分为十有八斋,中瞰一池,诸斋环向,池水盈涸往往亦关休咎。左应七斋一日山隐,日山素,日岫隐,日嵩隐,日怡云,日粟隐,则上清院振;日回紫,则南陵院派。右应四斋:日清隐,日谷隐,日盘隐,则上清院振;曰清虚,则南陵院派。正面七斋:日壶隐,日橘隐,日悠然,曰闲隐,日学隐,则上清院振;日怡然,日碧壶,则精思院派。选道堂在西应后,至元乙酉年重建。
  至道宫
  在余杭县北三十里曹桥西,唐文明元年建,初名福业观,潘尊师成道于此,《云友》所载者。宋治平三年改今额。前有古松一,围两合抱。后有苦杳二,大与松坍,鹭鹳巢集其上。厨院有宋熙宁问所铸巨擭四,畔识岁月及施钱姓氏。隐士叶玄文诗云:犹存巨擭记熙丰,翠霭春深古路通。千百春锄一株树,野田飞下雪花风。
  龙德通仙宫
  在余杭县市南,南唐文懿赵公汝谈尝卜居于此。至元癸未住山郎如山爱其溪山之胜,罄己资更宫宇一新,花木亭池冠於一时。天师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为书宫额。
  元清宫
  在临安县锦南乡,地名新路,住山舒元一故庐所在。至元甲午即其地建宫,楼阁巍峨,山水环抱,视为甲观。
  冲天观
  在九锁山门外东天柱山所止。先是宋咸淳问住山龚文焕建于德清之青坡,至元壬午知宫事周允和更建此处,今住山沈多福疏凿泉石,栽植松梅,颇有徜祥登眺之趣,有记。钱塘叶玄文隐于是,二十年大德丙午正月成道仙去。
  洞晨观
  在余杭县东郭河上安乐山东,为陈季卿故址。季卿,余杭人,世传遇终南山仙翕,以竹叶为舟者。宋景定癸亥住山贝大钦建,松行掩映,流水回环,植梅一坞,扁无尽春。先是接待最盛,有记。
  元阳观
  在天柱步南三里大涤山后,宋咸淳问住山昊处仁建,至元辛巳改向重兴。山深林密,门径潇然,颇有尘外意,但游者罕至焉。
  冲真观
  在湖州路长兴州,晋葛仙翕炼丹之地。宋咸淳问本宫道士周国寿以古额兴建,至元甲午住持周贵生修盖一新。周回流水,松行古桧老桂,为佳饭焉。
  龙德观
  在嘉兴路橄浦镇,宋景定问本宫道士刘应善建。与海涯相接,为士民祈祷之便。
  玄同观
  在杭州城癸辛街。先是,杨府瞰碧园有兰亭茂林修竹之趣,至元癸巳住山郎如山建道院,大德辛丑改为玄同观。
  明星宫
  在余杭县束二里明星渍之上,至元辛卯本官道士史得芳建道院日来清,大德丙午改明星宫。
  洞阳观
  在台州宁海县东隅,大德癸卯本宫道士杨应世买张氏宅改建。
  岳祠道院
  在余杭县南湖之上。先是为土人闻武功圃,后施地建祠。遥望西溪,诸山森然拱立。祠旁小阜日凤凰山,以形似名。巨石林立,流水周旋几百余折。葛仙‘翁丹宠据其上下,可罗坐数人,有亭临流对之,今建道院于祠右,扁名凤山道院。
  清真道院
  在东天柱岭青檀山之阳,宋咸淳问知宫事朱特立建,泉石清胜可观。
  凝真道院
  在九锁外墓坞,至元壬午本宫道士姚崇道自城居移建于此。
  若虚道院
  在余杭县市西,旧为沃氏居,至元戊子住山曹至坚得其地建院。
  通明道院
  在余杭县相坞,至元己丑本宫道士金自吉建,为,奉先报本之处。
  益清道院
  在临安县,地名后洪,至元壬午本宫道士何自清建。
  紫清庵
  在上坞青梓胧山下,至元乙酉本宫道士徐允熙建。
  碧壶庵
  在李坞石玉山下,宋咸淳问副宫李元纲建。
  溪山庵
  在天柱步,大德丁酉副宫金常清建。
  闲隐庵
  在来贤岩后青山下,至元己丑本宫道士王允升建。
  学院庵
  在天柱岭西,至元辛卯本宫道士陆继修建。
  太平庵
  在临安县,大德甲辰道士徐元英建。
  集虚书院
  在余杭县束五里碧塘福地,有巨井一所,世传葛仙翁炼丹于此。元贞丙申道士孟宗宝建院,为游居讲习之处,翰林学士张伯淳书扁,亿士邓牧心作记,紫阳山方回诗云:天地春藏冻核中,时来蜂蝶哄束风。万端变化根无极,一点灵明袅太空。妙处千江分朗月,飘然六合点冥鸿。守玄知嘿交龙虎,肯泥丹炉子午红。钱塘仇山村诗云:筑舍束皋野水滨,室中生白座生春。了知空洞元无物,须信清明自有神。幽经草花聊适趣,闲窗笔砚不留尘。酒经丹诀非吾事,万卷书藏一老身。
  大涤洞天记卷上竟
  大涤洞天记卷中
  本山邓牧心编
  叙山水
  浙右山水之胜莫如杭,杭山水之胜莫如天目,天目之胜未知大涤洞天。盖大涤山水发源天目,风气盘砖,冈峦斜缠,相望几百里,然后蕴灵毓秀於此。经以曹川之纡余,汇以南湖之荡莽。九锁外键,一柱中擎,岂非天地之、奇观,仙灵之奥区哉?郡志载:登天目山,凭天坛石屋,见山皆西南驰,双溪并趁而合于於潜县,窄愕似少驻,回望天目,层云中如沈雄古大将按辔其后,大势不可遏,少央骤已抵临安县。大官山者,直培搂尔,循而至九锁盖为单思,环以天‘柱诸峰,若止息者,已而矗矗赴余杭h下武林北高峰,而特起为南高峰,挞以八蟠慈云岭,翼为七宾凤凰山,昂头妥尾,若翔而集,前界大江乃止。吁,亦异矣。杭之山川,大较以是观之,兹实录也。
  天目山
  《太平寰宇记》云:天目山高三千九百丈,周五百五十里,多美石甘泉,有数百年古木。山上两湖若左右目,故名。古有《东山铭》,略曰:列岳霞上标峰,雾裹翠滴烟峦,名不可纪。有蛟龙池上中下三潭,源脉相接。徐伍仙故居在石室峰西,又汉天师举家於此上升。兹盖天柱之鼻祖,而钱塘所谓龙飞凤舞又其云仍也。
  黄山
  在宫西北,是山最高,为众山之祖,虽百里外亦望见之。左发为大涤,右发为天柱,其趾长水湾,伏虎岩在焉。
  九锁山
  自余杭西郭外行十有八里,逆溪水上,左右合七峰,皆拔地数百尺,其趾犬牙相错,行路并溪屈折者九,故云九锁。好事者悉命以名..一曰天关,二曰藏云,.三日飞鸾,四日凌虚,五日通真,六日龙昤,七日洞微,八日云傲,九日朝元。
  大涤山
  在宫北,凡四峰,於九锁内最为巨山。西洞据其领,石室出其半,天坛冠其颠,皆山中胜处也。是山以洞名之,旧志谓大可以洗涤尘心,故名大涤。虽山川得名未必咸有说,而故老相传当不诬也。玄同先生剑履痉山下。
  天柱山
  在官西南,凡三峰,与大涤对峙,高足相敌,由宫外望之,屹然若柱,又绝顶有石柱,高丈余,围两合抱,此山所以名者。盖五十七福地,地仙王伯元主之。按传记所载,天有八柱,其三在中国,一在舒州,一在寿阳,洎今在余杭者是已,洞霄以为主山,故古名天柱观。旧志以为风清气和,土腴泉洁,神蛇不螫,猛兽能驯。自汉武标显灵迹,建立宫坛,历代祈禳皆在此处也。
  乳山
  即宫前案山,钱氏所增培者。
  香炉山
  在宫前乳山后,其峰甚锐。
  青檀山
  在宫东南束天柱右偏,其势不甚高,而泉石奇秀,为诸山甲。今涌翠石壁,与试剑、来贤二岩,冰壶、镜潭皆在此。
  青梓山
  在宫西黄山迹,状如屏蟑,与白鹿山对,其地平处即上坞。
  青曹山
  在宫西青梓山下,束连上坞路,西达栖真洞。
  白鹿山
  在大涤山,即今中峰,是因许真君上升於此,天降白鹿下迎,故名。
  丹山
  在黄山外,极高广,绵亘十余里。杨村在其下,后有响水石,溪流至此辄逢逢有声。
  紫竹坞
  在青梓山西,古多紫竹,故名。
  苦竹坞
  在东天柱岭首,去宫一里许,与仙迹岩相并。状如片云从地涌出,欲飞而未起也。
  着溪
  《山海经》云:天目山一名浮玉,曹溪出焉。今由於潜临安县界,经余杭及钱塘界,然后入湖州,达于震泽。郡志以为夹岸多曹花,每秋风飘散,水上飞雪然,因名曹溪。又《舆地志》云:自余杭西,亦名泠溪,溪两泪有琴、鹤、访、姥四山,皆有居民在其下。今自宫抵溪口五里,名天柱步道,旁有井亦名天柱泉,盖柱流泉循九锁山束行达是溪也。
  南湖
  此湖每岁梅雨曹水盛时,必聚此而后泄于大溪,长堤小桥出,其髻霏类杭西湖,余时皆涸,弥望丰草而已。
  丹泉一名天柱泉
  是泉发最高,历天柱山半,初但闻有声殷殷若雷,至大涤洞西百余步始出地上,既清且甘,大旱不竭,有方池储焉。天宇清明而有赤光,四旁苔藓时作紫晕。束坡诗云:一庵闲寄洞霄宫,井有丹砂水常赤。故扁丹泉,亭曰清音,取左太冲山水有清音之句。除引供厨堂及十八斋之外,一境田畴咸仰灌溉。
  厨院方池
  唐大历五年,令尹范公惜俯见泉脉浸润,命凿池以便庖厨,李玄卿有记。
  三池
  在洞天福地门里,路左二,路右一,若品字然。唐乾宁年问钱武肃王开凿,由大涤洞前迭石为暗溪约里许,接天柱流泉储畜其中。澄彻可爱,於池口复为暗溪,曲折五六,深合地理。
  翠蛟亭
  宋高宗临幸步月至此,爱之,赐钱造水阁。在宫门外三十余步,自门内三池流注入涧,撒池上一二板,汹涌若雷,变化飞舞,山林荫映作钳碧色,故扁翠蛟,取坡仙诗亭下流泉翠蛟舞之句。仍奉坡像祠事于后,亭前有坡,罗列坐石,游者必登憩焉。
  冷泉
  在宫门外会仙桥之东路旁石坛问,泉脉甚微,四时不绝,行者掬取饮之,寒胜冰雪,故名。
  桃花泉
  在龙洞西数十步,其泉自石坛横注入溪,昔人每见有桃花片流出,莫知从来,故名。
  石门
  自来贤岩东五十余步历坡陀而上,即青檀山路,右依岩石,左临深坎,旁有巨石,与岩对峙,号小石门。
  月窟
  洞酌之旁有巨石,圆窍玲珑,广二尺许,深五六尺许,日月窟。
  冰壶
  月窟之西有石窦,贮泉甚寒而甘,日冰壶。
  镜潭
  洞酌之下有石窦,其泉清可鉴物,日镜潭。
  试剑岩
  自来贤束行可二百余步,有石裂为两,如剑所断,故名。
  涌翠石壁
  自试剑岩复三十余步,有峭壁面北,从地涌起,高可一二丈,广二三十丈,其上苍翠玲珑,奇怪万状,莫可形容,盖兹山秀气发自来贤,至此,余半里始尽呈露。上有石乳,焚之芳香。有岩对峙,相去仅数尺,不容并行,若以人力开辟,尚可作亭尽意观览尔。今外向有亭日翠微。
  石步障
  自石室历数折,上有苍石沿径联属,可百余步,名石步障。
  通仙桥
  在余杭入宫大路,去通真门四里,宋建炎年问建,旧号石门桥。大德己亥八月知宫事杨清一重建。
  道士桥
  与通仙桥相去半里者,本宫祖师建,咸呼为道士桥。
  朝元桥
  在宫外四里,由天柱步入宫大路,俗呼为湖塘桥。咸淳癸酉增构高广,名为朝元桥。
  双仙桥
  在宫外三里,俗呼为双桥头。昔郭真君与葛仙翕倚仗对谈于此,故名。
  玉泉桥
  在束天柱岭下石府君祠左,去宫二里,俗呼麻车桥,宋建炎问建,飞玉泉由此出涧,故名。
  呜凤桥
  在云根石左,俗呼袁家桥,宋建炎问建,与鸣凤岩相近,故名。
  会仙桥
  在栖真洞牌门前入宫大路,跨涧为桥。宋淳熙甲辰,道士江安着以早游湖海,晚岁归隐山中,舍衣钵钱重造。
  玄同桥
  在洞天福地门裹,下通池水出翠蛟亭。昔玄同先生与钱武肃王相度地理,凿池架桥,故名。
  叙洞府
  神仙安在哉?《列子》载渤海有五神山,东方曼倩云有十洲,尝所涉历弱水三十万里,既不胜舟,而珠树琪林、.琼楼宝阙又非结驷所及,何怪世俗不信,以为荒唐诡诞之言哉?然则三十六洞天具在域中,其为神仙之居。信邪?否邪?日月周行中天,下入沧海,昼夜相禅而不息。雷霆发虚空中,赫然有声,万物震动。使世俗未尝闻见而吾言之,又肯信乎?一介之士苟有遐心,尚将逃深林,隐空谷,渺焉不与世接,而况龙变蝉蜕,饮露餐风,其去尘土之腥蝼,入烟霞之杳霭,必然无疑者,o是四海内外不可谓无兹洞,不可谓无若人也。若青城、罗浮、武夷、句曲,向使不名洞天,吾知为仙圣区,委羽块然山尔。肠明直数仞之石,裂一钱尔,亦得以洞天名,而青童君、仙人郭君各理一焉,岂飞行变化之迹无往不到邪?玄盖在大涤山,而《云岌》云在天目山者,岂以大涤为天目子孙?或古人着书未必皆亲履其地,失於审稽,虽信史不免,无足异也。
  大涤洞
  在宫西北半里。《茅君传》云:第三十四洞天名大涤玄盖之天,周回四百里,内有日月,分精金堂、玉室仙官,校灾福之所,姜

分页阅读: 1 2 3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大涤洞天记 - (TXT全文下载)